《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
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
《荷花》教学反思2
一、从解读文本开始下功夫:
1、默读三遍,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上勾画、批注。
2、读作者叶圣陶的生平、事迹。
3、读叶圣陶写景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4、熟读成诵。
5、读教参和本年段的课程标准,对比自己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与教参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二、在教案设计上下功夫:
1、根据前面对文本的解读,自己设计教学环节。
2、阅读网站上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3、第二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修改。
三、课件制作上下功夫
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量身定做课件,力求突破重难点。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文本整理把握较好,使学生对文章脉络清楚,无形中熏陶了学生对习作时材料的选取与安排。
2、描写荷花姿势的段落运用丰富的荷花图片,和动作辅助理解,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3、进步最到的.就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很及时,有了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急于解决本班学生习作基础较差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写法的指导,显得讲解过细,读的不过多,不过到位。
如: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第二自然段,指导了孩子们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但是在体会“冒”时,就显得引导得不够。
同伴建议:
先学习荷花的三钟姿势,再出示带“百荷花在这些荷叶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提问: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然后在引导孩子联系描写荷叶的句子去理解,去体会。之后反复联系朗读。
2、文本解读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对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利用动作辅助理解背诵的时候,忽略了手型要突出“饱胀”,致使学生对这种含苞欲放的姿态体会不够。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在我解读文本的时候我只解读出了,“活的画”就是指这一池的荷花,而没有从充满生命力这个方面去解读。
(三)读写结合课型以后的上法
1、前面的课时已品读感悟位重心,不在写法上占据太多时间。
2、在回忆、总结课文时在加入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指导。
3、在文本解读上还要在下功夫,收集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为此,第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读文、学生字。而是通过观察图画,读文体会。在读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让学生多读,反复读。体会用词之巧妙。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课件比图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烦没有用课件。相信用课件,学生观看录像后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几种姿态,我用前年教这一课时的方法:让学生用手来演示出荷花的几种姿态,帮助理解背诵。学生兴奋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来表达他们心里荷花美丽的姿态。不到五分钟,每个同学这三句话都会背诵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学把花骨朵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维妙维肖。讲到“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时,不少学生情不自禁把自己当做了荷花边读句子,边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犹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里这边冒出几个,那边冒出几个。我趁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说:“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由此我又问:“这满池美丽的荷花是谁创造的?”话音刚落,就有十几位同学说:“大自然。”我太吃惊了。教几年了,以往问学生时,学生们总是回答叶圣陶、画家等等。甚至有人说园丁。可今年的学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让我着实意外。
感叹一:学生越来越聪明了。现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触得多,懂得也多。
感叹二:新教材单元之前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有的放矢。
感叹三:新课改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把学生的大脑调控到了兴奋的状态。所以学生才能思路敏捷,对答如流。
由这节课,我想到了。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做、去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自终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荷花》教学反思4
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
《荷花》教学反思5
1.今天讲课内容忘记录音,基本上回忆的内容差不多。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感觉还是不够完美,首先是PPT,已经讲到了荷花,但是忘记播放前面荷叶的PPT,只能再返回,做一个回顾。
2.第二个是在讲“冒”这个字,之前在四班试讲的时候,因为四班的课提前讲过这篇课文,所以在四班讲课的时候这个字的讲解比较顺畅。因为五班的孩子没有提前讲过,所以在这个字的讲解中需要多一些的引导。
3.最重要的这几课的讲解没有完全讲完。后面设置的内容是古诗词积累、配乐朗诵。总结是在第二自然段的讲读中过多。随文识字,讲了一个“蓬”这个字,不够细致。
4.总而言之,在讲公开课的过程中,课堂的生成非常的重要,虽然在备课的过程中,已经设想到学生的部分内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还是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说备课十分的重要。对于教材的解读也是十分重要,解读教材对教材的熟悉度了如指掌,学生的任何一个意外的回答,都能够不漏痕迹的处理化解,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5.他人反馈:瑞琴老师说,这节课比上节课成功,虽然结尾没有讲完,但自然结束,不突兀。准备明天再去向她请教;文娟是同事了两年的同事,她觉得我这节课设计的很完整,讲的'也比较出彩,和之前的课堂上讲的内容相比,进步很大。三个新老师肯定了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同时肯定了班里学生的纪律。俊会老师说这节课特别稳。
下周还有可能讲区里的示范课,我觉得自己还得再备一备课,做到更完美。同时我也觉得明天要去问一问其他老师听完我的课的内容,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6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习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荷花》教学反思7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朗读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贫乏,也没有电脑网络等途径去了解信息,因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在配乐欣赏完荷花之后,学生们似乎进入了状态,也缓解了之前的尴尬。
二、赏着荷花,心灵旅行
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风采。当讲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由于已经理解了荷叶碧绿如圆盘,因此,对于“冒”字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已见:“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叶中白荷花“冒”出来,真是特别??一个“冒”字,学生们已经读出了荷花的`美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写各种荷花开放时的姿态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使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荷花绽放时的状态,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会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们也学着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荷花开放的姿态,由于欣赏图片时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时候,学生们也有内容可说。
但是课堂上,一个学生基本上只能说出一种,于是我就设计了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丰富了说话的内容。
三、想着荷花,流连忘返
我们说,语文学习能够让心灵旅行,应该说,本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以一节课的结束为终点呢?
于是,在学完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之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小结:“是啊,今天我们领略的是荷花的别样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下节课,就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们带着一种对下节课的期待走出课堂,走出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难以忘怀的荷花。
另外,在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较为贫乏,而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点评,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且没有把握好时间,生字教学花费了较多时间,因此最后的写字环节只剩下短短5分钟,较为可惜。
《荷花》教学反思8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淀》,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单元的一篇文章,我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进行授课,着重依托这篇课文来强调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这堂课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把课文相关内容快速的过滤一遍。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人物小说作为小说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课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对小说阅读在方法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荷花》教学反思10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荷花》教学反思11
本来早上并未打算讲《荷花》的,想着周五了,把第4课的阅读课讲了吧。回办公室途中,看到师傅再讲第3课,遂决定走进去仔细听一节。
本是自己设计了板书的,看了程姐的板书就改用程姐的,因为师傅的板书条理清晰,内容涵盖丰富。真真的好极了。第一节课听完,第三节课乘着热乎劲回班就讲。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会想到什么植物?”生:“荷花”“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游一游。”
找生读第一段后再找生读第二段,“读完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生:“叶子很多“,”哪看出来的?生:“挨挨挤挤的”“还有圆、大。他说是碧绿的大圆盘。“荷花还很美。黄色的、花骨朵、小莲蓬。”“同学生说的都对。第二段分别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多和美。(板书)“同学们看,泡泡里说冒字用得好。哪好?体会出什么了?”生:“冒说明荷花出现的突然,而且叶子很多,荷花从叶子中长出来。”第二段讲了荷花的静态美,第四段荷花随风起舞了,那是“动态美。”
为什么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画?孩子们的答案更是出奇,“因为荷花很美,而且荷花还具有动态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说他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当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会和谁聊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假设。
最后,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为什么我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为我陶醉在荷花里了,荷花太美了。”
一节课学生思维很活跃,各种我以为比较难的点,在他们看来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这个字孩子们体会出了生长的突然,并未感受到荷叶的多,这是花与叶对比而来的。看起来稍复杂一点。课后练笔处理的仓促,下次改进,调节时间。整篇文章先从荷花的样子、姿态。描写出荷花的静态、动态美。然后加入想象与感想。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荷花》教学反思12
语文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教师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效果,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品味的上升。因此,课后的反思至关重要。下面我就以《荷花》为例,谈谈我通过反思获得的点滴收益。
课堂教学开始,我展示了一系列的荷图片,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情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我顺势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很踊跃,他们说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看到了碧绿的荷叶、看到了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儿、看到了嫩绿的小">教材时更能贴近学生,使教学生成更具可行性。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了许多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例如通过“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荷叶的多而密。“碧绿、像……大圆盘”写出荷花的色彩美、形状美,展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抓住“展开”、“露出”、“饱胀得……破裂似的”来领会文章的语言美以及荷花的外形美。通过“冒”与其他字例如“长”“露”等的比较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也能恰当引导,对于文本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时我见好就收,转入到对“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课后我反复揣摩此处还需修饰,因为本年级段的学习任务含有对自然段的整体认识,要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此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零碎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这些零碎的感性认识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第三自然段进行引导。例如可以这样说“荷花真美啊!它们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大家来看看,这一池的荷花又时怎样呢?”也可以帮助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提高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反思,我加深了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把握好教材分析程度的尺度,提高了分析教材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缺憾的教学,蕴涵了教师成长的轨迹。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扬弃,就能完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就能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通过回顾前文内容、讨论交流,学生不但体会到了作者想像的精妙,而且领悟到了作者对 荷花、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
一、出现“意外”似乎令人疑虑
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田双阳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说吧,想到什么了?”“我想到了诗,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得不错!”我称赞了一句,准备转入下文的学习,这时又举起了几只小手,有的还一边摆动着手一边急切地说:“我也想到了诗??”我疑虑了,照这样下去,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岂不难以完成了?如果是在上公开课,这种“教学意外”不但 会占用不少时间,有时甚至会让老师无法应对,非常尴尬。
二、接纳“意外”其实让人欣喜
然而,我又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张星悦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易金童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襄红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 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三、反思“意外”得到几点启发
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其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 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其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四、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14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习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平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他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
三、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1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四自然段(变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荷花教学反思3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今天,我教学了叶圣陶写的一篇文章《荷花》。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课文中写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并写一写。学生自主学习后开始小组交流,也许是这篇课文写的太美了,瞧他们读的多认真啊,讨论的多激烈啊!我来回巡视着,心中暗暗为他们高兴。开始反馈学习情况了,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课文把荷花写的真香,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了;有的说“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很多。看来同学们自学情况还真不错,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当我为他们高兴时,班里“最调皮”也“最可爱”的男孩子武啸同学把手举的高高的,小矮个子都站起来了,我想他平时发言最积极了,一定有什么新的想法,我便让他站起来说。果然,他说:“老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是什么意思?”我一听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我就说:“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冒’字用的好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班里顿时叽叽喳喳的说开了,有的说可以换成长,有的说可以换成伸、钻、探。我觉得同学们的思维此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看着同学们意犹未尽,我灵机一动问道:“白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江陶陶我们班“最调皮”也是“最可爱”的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她想看看我们这个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远会给我带来惊喜,这时提出疑问的武啸同学好像也理解了课文说:“她想出来透透气。”在他们俩的激发下,同学们都踊跃的举起了手,“她想出来展示自己美丽的舞姿”,“荷花想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荷花想出来看看美丽的大自然”。瞧他们说的多好,我不由得为他们鼓起了掌,我拿起了书,读起了课文,同学们也纷纷拿起书和我一起读了起来。此时,我和我的孩子们都已被叶圣陶笔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荷花教学反思4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课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今可采用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分析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荷花教学反思5
本次教学我感到教学目标已较好的达成,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课堂大容量,效率高。亮点是学生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总结得很好,文中取法,链接生活,当堂作文比较成功。
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做的也很不错,不足之处是感情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充沛,以后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品完了要立刻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可以加上老师范读、学生PK读、老师推波助澜的分析指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加强,另外,以后我在课堂上声音要更加洪亮、激情要更加饱满,字体要进一步提高。
荷花教学反思6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荷花。”例如有学生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学生说:“千姿百态的荷花。”
荷花教学反思7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艺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资本。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内涵,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国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方法,体验和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运用笔墨表现荷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设计理念
本课教材共有两个页面。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较多,通过问答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第18页上部分是中国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映日》。在欣赏分析环节中对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画家作品,了解笔墨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明确学习目的。此处,我在教学设计中以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体会画面所产生的意境,以及画家创作作品时用到的各种表现技能,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与展示荷花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荷花的自然之美,理解花、叶、茎的生长形态及色彩特点。同时在课堂之中,边做示范边让学生观察,理解我是如何掌握荷花的画法。再做到讲解,“荷花的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蓝色、黄色等;花瓣上尖下圆,荷花像一把大蒲扇。”书中第19页,文字提示创作荷花作品,应注意焦、浓、重、淡、淡清等墨色变化,用中锋画荷花花头、花梗,侧缝画荷叶。最后,再用两位大师作品做对比,陈大羽《清荷》与潘天寿《映日》,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不同画家表现同一题材时,所运用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为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展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教学目标
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⑵ 知识与技能:①知识: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②技能:尝试用中锋、侧缝的用笔方法及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表现一幅荷花小品。
⑶ 过程和方法:在体验探究中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创作有意趣的荷花作品的方法,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四、课堂不足之处
对于画荷花来说,学生的绘画国画兴趣依然很高涨,创作中非常积极、主动,也很认真,但在艺术实践环节中,课上纪律不够好,学生比较散漫。
五、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多为直观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方法多为谈话法与练习法。
2、关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以便于学生对于毛笔的运用、掌握。
3、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料,如展示的图片,视频,以及名家作品图片与我的创作作品、现场示范。
4、教师在课上做到现场示范,为学生解决教学重点及难点,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从教人员,也是美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增强个人技能,使得教师与学生达到双赢。
荷花教学反思8
《荷花》是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写了我在公园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感悟到荷花之美,体悟写法之妙。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去实施。
一借助101PPT,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本课时,借助101PPT的批注、视频播放、图片上传、手机跟拍等功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势之美,同时习得作者的写作方法。借助音频播放功能,创设良好的情景,鼓励学生美美地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灯、画笔、图片上传等功能,鼓励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同时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扎实推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利用101PPT的各项功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整体感知课文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现荷花不同姿态时,我圈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态,既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又积累了文中优美词句。通过音频和视频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学生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学,通过换词法让学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时,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做到了读写结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与灵气。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淀》,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单元的一篇文章,我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进行授课,着重依托这篇课文来强调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这堂课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把课文相关内容快速的过滤一遍。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人物小说作为小说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课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对小说阅读在方法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荷花教学反思10
在我执教的《荷花》一课时,主要采取情境设置,引出课题,探究新知自主合作学习的思想展开教学。
我先质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引出同学们的不同回答,从而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资料,随着学生汇报的进程,学生在这期间也增长了很多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了几幅有代表性的荷花的图片,并附加以精辟的言辞作以简要的讲解,教师加上过度语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荷花》一课,共同感受作者是怎样把荷花描写的栩栩如生的?”展开这一课的教学。
这节课存在着许多亮点之处。例如在情境设计中,教师出示的几幅荷花图片很具有代表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加上教师准确精辟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情境。再有,第一段的感悟,干脆利落,切入学生的内心,抓住了关键性的词语。如果在谈论“一朵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冒”字的用法时出示相应的图片,能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觉。
对于课文的朗读应作为重点部分,但本节课的朗读我没有指导到位,是由于忙着去感悟课文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先让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后,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把荷花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这样美?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图片展示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丽,也帮助学生尽快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环节: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片想象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话,学生有的说出了“有的躲在荷叶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边,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三段荷花紧挨在一起,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的说“有的荷花歪着头,像在和蜻蜓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荷花靠在荷叶上,像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让我很惊喜。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可以说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看图学文,文中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天真的幻想,按照闻花香——看花多——赞花美——变花舞的描述顺序,把荷花写得异常生动,别有情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课文重点是对荷花静态美的叙述。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为高年级的《静态与动态》读写重点项目做准备。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欣赏能力方面,更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统一起来,设法使学生真正深切感受到美,享受到美。
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找到突破口,从教材来看,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具体描写了荷花的“多”而“美”,给人们留下了鲜明的表象,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又处处洋溢着看花时产生的赞美之情,为后文的丰富想象提供了基础,作了极好的铺垫,因此抓好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抓好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内在联系,便成了突破难点的关键。
根据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按照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规律,教学这一课就要采取“整体设计,层层深入”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想象”的完整过程。
一,初看图学文,感知事物的形象
1.看图时,要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按什么顺序看的?看后有什么印象?这样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牵”着学生走和限制学生思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还能从整体上感知事物形象。
2.让学生在若干看图顺序和方法中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荷花》图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并说明理由。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动脑筋,动口去获得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种能力,并让学生懂得恰当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的产生,要因图而定。
3.指导学生按选择的最恰当的观察顺序,连贯地说说图意。
二.图文结合细体味,深切感受事物美
学习中注意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看看,读读,想想等形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品评重点词语等方法,来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意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荷花之美,美在何处,教师并抓住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从哪里看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荷花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花的香味,颜色,姿态等方面去体会,要反复朗读有关描写花美的语句,尤其是“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作者边欣赏,边赞叹的喜爱之情。理解、体味“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包含的情感。为过渡到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二次重要铺垫。
三.看图、音乐欣赏,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充分理解,深切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易动情,富于幻想的特点,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优美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当学生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心驰神摇,仿佛在画中游的状态时,教师把一朵画有一个孩子脸蛋的大荷花插入图中,面对着一幅活的画,欣赏着动人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蜻蜓,小鱼可能对“我”说的话语。同学们思绪纷纷插上了想象翅膀,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巧妙融在一起,使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为接下去的写作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荷花教学反思14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教学反思15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以“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如何有情感地去体会课文呢?这就要求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我首先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一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呢?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其它的花。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