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魏小故事600字
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正月,人们还沉浸于欢度佳节之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下了一道禁佛的诏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北魏小故事,希望你喜欢。
北魏小故事11、公元386年,拓跋珪纠合2113旧部在牛川即代王位,5261不久迁都盛乐,并于4102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自称1653魏王。
2、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史称道武帝。
3、公元439年,经过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三代50多年的努力,北魏征服后燕、攻打南朝、打败胡夏、打破柔然、攻克北燕、降服北凉,使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得到统一。
4、公元467年~499年,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5、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6、公元523年,北魏孝明帝时期,发生六镇之乱。
7、公元528年~533年发生河阴之变,高欢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8、公元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东魏灭亡,建立北齐政权。公元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建立北周政权。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小故事2
拓跋珪的兴趣来了,继续问道:“天下有多少书籍呢?朕若想收集,如何才能收全呢?”
李先笑道:“自从有了早期的书契(也就是指刻在器皿、龟甲、竹片等等上面的文字),每朝每代都会增加许多书籍,算到今天,也已经不计其数了。如若主公有兴趣,可以命各州郡县下去搜索,只要有心,收集起来却也不是难事。”
拓跋珪大喜,就下一道命令,让各地官员在民间大规模地搜书,并全部送往国都平城。(这次收集并不算十分成功,连年战事,即便有人有心藏书,也很难保证这些书不遭受战火的侵害。但不管怎么说,拓跋珪以统治者的身份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典籍,他对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保护与整理工作还是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的)
“以汉制汉”,是拓跋珪统治关东地区汉人的基本指导方针,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强过以前诸多中原胡人政权的根本所在。(比如前后燕是典型的家族政权,一家兴则天下兴,一家亡则天下亡;前秦则是企图在文化尚未认同的情况下,盲目推动民族迁徙,最终导致了失败)
然而他毕竟是第一位走入中原的漠北鲜卑领袖,对于汉人,他不可能做到十分的信任与亲近。从前面与李先的问答之中也可看出,他的学识修养极少,早年所受的文化教育也有限,对于汉人的制度与文化的理解,常常局限于肤浅的表面形式,而不会明白其优越性所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文化融合的初期必然经历可怕的阵痛,这是拓跋珪当年面临的问题,也是今日多元文化冲突中现代人类所面临的难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加上拓跋珪性多猜忌(多数胡人君主共同的性格缺陷),终于酿成了多起悲剧,而拓跋珪本人也因此不得善终。
北魏小故事3
444年(北魏太平真君五年)正月,人们还沉浸于欢度佳节之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突然下了一道禁佛的诏书,大意是:“愚民没有知识,为妖邪诱惑,私养师巫,挟藏谶〔chén〕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还有一些沙门假借西域虚诞的说教,妄生妖孽之事。这些都不是统一政化、布淳德于天下的。自即日起,王、公以下及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巫觋在家中者,都应送交官府。二月十五前还不送出的,沙门和巫觋杀头,主人家满门抄斩!”
禁佛的主要原因,是拓跋焘重道轻佛思想的逐步加深。而它的导火线,却是尚书令刘絜〔xié〕的阴谋反叛事件。
刘絜是鲜卑人,原为北魏进入中原的勋臣八姓之一。他智勇超人,数有战功。早年有一次与夏骑交战,刘絜的马匹遭难,他徒步登山血战,后因箭尽弓折而被俘。在受到赫连勃勃审讯时,他神色自若,直呼其名而对话。赫连勃勃原是杀人不眨眼的,他见刘絜这么不屈不挠,却极为尊敬而予以释放。刘絜回国后参佐朝政,百官都称赞他的干练。其实刘絜在拓跋焘还是太子时即已供职东宫,以后掌典机要和朝政;拓跋焘即位,认为他有栋梁之才,委以尚书令的高位,十分信任,他也多次从征,立下汗马功劳。但二十多年后逐渐居功自傲,恃宠专权,拓跋焘就不太满意了。拓跋焘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北部边境外的柔然族常常入侵为敌,是北魏的心腹之患。443年九月,拓跋焘准备袭击柔然部族。刘絜劝阻说:“柔然来去无常,以前出师征讨,都劳而无功。现今不如在边境地区加强屯田,广积谷粮,等他们来侵犯再给予狠狠打击。”
北魏小故事4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入主中原之前,鲜卑族首领继承人的册立和即位往往有赖于母亲一族势力的强大。登上皇位的并不仅仅是皇储本人,而是有强大的母族做支撑。这种“母强子立”的体制一直持续到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继位。道武帝即位后,积极扩张领土,并于386年建立北魏,三年后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颇有远见的道武帝意识到,先前的部落体制已经不再适用,北魏需要建立超越一切的专制君权。而在原来的“母强子立”的体制下,母权对皇权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道武帝痛下决心,创立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一旦某位皇子被立为储君,储君的母亲就要被赐死。
制度刚一设立,道武帝就赐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年少的太子伤心得号啕大哭。道武帝却对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妇人以后干预政权,让外戚势力作乱。你要把这种方法继承下去。”旁边的大臣也连忙附和道:“是啊,古代圣明的君主也是这么做的。”
大臣指的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一事。汉武帝晚年想册立钩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又担心自己死后皇帝年幼,太后容易把持朝政祸乱朝廷。于是,为了皇权的稳固,汉武帝狠心赐死了年轻貌美的钩弋夫人,以绝后患。
就这样,已有“先例”的“子贵母死”制度作为北魏的祖制传了下来,历代帝王都必须遵守这项制度。这可苦了生下皇子的后妃们。儿子被立为皇储本是好事,可这也意味着宣布了她们的死期。
北魏小故事5
北魏郦道元的故事。说起郦道元大家都可能知道他吧,古代就有这么一位反腐的勇士,他是北魏的地理学家和作家郦道元,他用他的生命的代价,去真正的诠释了正义和邪恶较量的真正的内涵。而且他也同时文武双全,为北魏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重要的是他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但他仍会保持自己的底线,执行法律必定严格,有错就纠。郦道元在仕途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在为地方长官的时候。郦道元在冀州镇为东府长史的时候,采取严厉的手段,因为他执法必严,不但是奸恶之辈,就是小吏都对他十分的畏惧。那些为奸作恶的人,也是绕着郦道元走,逃往其他的乡镇去。他出生于宦官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位优秀个军师。郦道元在平城和洛阳都担任过骑都尉和北中郎等中央官吏,他在武帝统一北方之后,他写了许多的献文成,到后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也越来越强大,之后他就随着孝文帝一起统一天下。但是孝文帝死后,北魏国内的矛盾也激起了,从此北魏就走上了下坡路现在让我来说说郦道元是怎样牛起的吧!北魏的汝南王权势很显赫,在当时的邱念真的是两个人之下,万个人之上呀,他有着汝南王这个的大靠山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营私舞弊,他常常废寝忘食日日夜夜的胡吃和海喝,而且他还私自得吞治理黄河的巨大款项,他让它使得修河的工作不能够正常地进行了,他对他的手下很信任并且很宠信他,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变的更加飞扬跋扈。
北魏小故事精选5篇600字
第二篇:青春小故事600字
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理想的火把。青春,是一个人生命的聚光点,布满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人生之花的蓓蕾,绚丽夺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春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青春小故事1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临近暑假,也就意味着临近初三生活;而对于初三来讲则意味着中考的来临。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一只脚迈入初三了。总听大人们说,初三的生活总是很紧张,一天到晚都是复习,做卷子,犹如那没有感情的旋律,乏味无聊,却还是努力地生活、学习……但我总对初三生活充满了恐惧。
16岁,花一般的年龄,青春般的时代。
我们踏着稚气的步伐,走进了初中。用了一年的汗水加泪水的打拼,磨掉了身上的奶声奶气,走进了有着青春标志的初二。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敢大声说:唱吧,欢呼吧,新世纪的少年;跳吧,舞吧,未来的希望。”为此我拥有快乐。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活泼,闹腾,我可以踏着青春的节拍大秀一场青春舞曲。为此我拥有快乐。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想唱就唱,唱的响亮。可以唱的天翻地覆,唱的海枯石烂。为此我拥有快乐。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无情的分数使我潸然泪下,友情的安慰使我破涕为笑。为此我拥有快乐。
……
我叛逆,因为我拥有青春的特性。
因为我拥有青春,我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老师的希望,父母的期待……所以我要尽责任。为此我拥有快乐。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要珍惜如梭的似箭的岁月来发奋学习,逆流而上,勇攀高峰。为此我拥有快乐。
因为我拥有青春,所以我要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与运动并肩,与疾病檫肩。为此我拥有快乐。
……
我懂事,因为我拥有青春的特征。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它们在我的青春字典里都有,所以我享受拥有青春的乐趣。
我们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我们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炫,我们的活力;甜,我们的滋味;美,我们的本质;汗,我们的营养物质,;泪,我们的溶剂,青春因被溶解而稀释,只剩下一副刚强不屈的身躯。
青春小故事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又是一个雨天
摸摸书桌,看看有没有带伞。刚好,我的好朋友冲过来拉着我冲进雨里,我本来是不习惯不打伞的,我还是勉强用手掩着,雨打在我们的头发上,打在我的衣服上,我像一个从水里走出来的,雨又打在我的脸上像要亲一亲我,雨水打在我的耳朵上像要跟我说悄悄话了。柔合的雨丝打在我们的身上,就像要抚遍我身上的每一个毛孔,滋润我的血液。看着她在雨里跑,我惊呆了,我也渐渐地,也似乎挣脱了束缚,跟着她,投进雨中,越跑越快,越跑越远……
朦胧中,这般童话般的举止,好像挑起了我心底已经压抑了很久的快乐。晶莹的雨丝再次落到我们的头上,肩上,背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绽开笑脸,仿佛在为我们喝彩,淘气的小水坑也来跟我们开开玩笑,一脚踩下去,裤脚边上也就有了斑斑点点。但雨点“嫉妒”了就把小水坑的“礼物”冲洗了一下,好像快乐只属于它似的。
我们欢快的奔跑着,尽情的跳跃着,没有任何的烦恼,并释放着全部的力量。这是,一个老爷爷看见了我们在雨里奔跑着,连忙叫住我们停住,并给我们一把伞,我们把伞还给了老爷爷,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街上的人们看见我们,都在说我们,我们也只是互相望了望并笑了,但在他们的背后却是我们的笑声。
雨还在下着,是绵绵的下着,是雨给了我们青春力量,是雨让我们这一天过得快乐,而且也没有任何顾虑,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必须把顾虑抛开这样我们才能快乐,不信就试试吧!
青春小故事3
世上有很多事物值得拥有,但有一种拥有最珍贵,你也许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感觉不到它的价值,随着悠悠岁月的波光明灭,春夏秋冬的迎来送往,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当你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自己已不再拥有。它不是地位,不是金钱,而是瑰丽的青春。
世上有万般失去,但有一种失去,它让你后悔莫及,以一生作代价。纵使你有降魔伏妖的能力,也无力挽回。它不是权势,不是金钱,而是无价的青春。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很耐人寻味:世界上有两种东西,当你失去后才会发现其自身的价值,那就是青春与健康。
青春就是令人羡慕的资本。凭着矫健的体魄,你可以撑起一片蓝天;凭着旺盛的精力,可以开垦一方土地;凭着青春的热情,可以变得出类拔萃。
青春就是一笔财富,但时间却把它作了最精准的均分。给每人仅有的一份,不论贵贱、贫富、智愚,你只能拥有一次。因此才有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忠告,才有“盛年不再来,一日难有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劝勉,才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感叹。
青春,这两个朝气蓬勃的字眼,像斗志昂扬的少年,焕发着天地灵气,彰显生命的活力,舞动奋斗的气息。
因此,让我们珍惜现在,珍惜青春。
青春小故事4
青春,是一个多美好的词啊,它象征着年轻,它象征着活力,而现在它对我来说象征着长大,在以前,我一直认为这离我还远,所以每当父母教训我时,我都会说自己还小,以后再说,可就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已不是个小屁孩了,童年也离我远去了。
上周五,我们过了青春节,原本在路上一直嘻嘻哈哈的我,在摘下红领巾的那刻终于开始认真的对待青春节了。原本我的打算是毫不犹豫的摘下它,永远的跟它说拜拜,可到了真正行动的时候,我还是犹豫了。
红领巾,在过去的六年中我是多么的讨厌它啊!戴着一点也不好看,而且时不时的会因不带被扣分,所以不管怎样看它就是个累赘。每时我能不戴它就会摘掉它,可这时我却犹豫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当你要失去一个东西时,你才会想起它的好。”是啊,这不就是对现在的我说的啊。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遥想过去,我在二年级时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那天,我是多么的开心啊,一回家就对爸爸妈妈说我戴上红领巾了,六年来它都一直陪着我上学,放学,从不离弃。然而今天我就要永远的摘下它了,望着手中已被缓缓摘下的红领巾我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摘下红领巾后随着主持人的演讲我越发觉得自己真的不再是个小孩了,现在的我就像大雄,已不再需要叮当猫的帮助了。在秋游中我不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就可以和同学合作一起烧饭;每次回家写作业也再也不用他们催了。是啊,我可能真的已经长大了了,我也不再要过儿童节了。虽然有点惆怅,但我是真的远离了童年,不过我现在迎来了青春,既然没有好好的去享受童年,那就让我去好好的珍惜青春吧。
如今我已跨过了青春之门,我已不再拥有童年了,但是现在我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你好,青春。
青春小故事5
青春到底有多重?正值花季的我们,也许迷茫,也许彷徨,或许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即使我们没有发现,但心里总会坚持着那一个信念!
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青春是什么。同桌说,青春是两棵连在一起的大树,若其中一棵树失去了一部分果实,两棵树就不能保持平衡,它让我们铭记青春是宝贵的,绝不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很认同她的看法,在我眼里,青春是一座桥梁,而我们则是这座桥梁的设计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青春用一根根柱子把它支架起来,不让它坍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自己的那一座桥梁!
有人说,青春像野草,不屈不饶,顽强而又固执,像一名士兵,在别人的眼里一文不值。
有人说,青春像铺路石,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它可能就是那颗沉睡的宝石,像丑小鸭一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人又说,青春的本质就是一块宝石,虽然它看起来闪闪发亮,但倘若它不坚持,总有一天会贬值,连铺路石都不如。
青春是宝贵的,与其在家打游戏浪费时间,倒不如去郊游,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去增强体质收获知识。青春需要充实,需要灌溉,需要呵护,需要耐心和爱心。青春是的价值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只要我们坚信青春是宝贵的,努力的善待自己的青春,青春就会因我们而闪闪发光!
青春小故事600字范文
第三篇:北魏书法资料
北魏书法资料
北魏统一北方,迁都洛阳,结束了黄河流域的混乱局面。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次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了。
魏碑体,又称为龙门体、伊阙宗等,因为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一千方左右的北魏造像题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即《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记》、《一弗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们匕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母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造像记》、《邑主高树、解佰都三十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等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邑主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记》、《齐郡王元枯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比丘道匠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龙门二十晶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若细分析,龙门二十品又可分为几类艺术风格不同的作品。康有为分之为四体,即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深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元枯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为一体。如从结体、用笔等特点分析,杨大眼、魏灵藏、慧成、慧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贺兰汗等品结体端庄稳重,重心聚中而微偏上,无松散下垂之感;笔法方硬有棱角,起落处犹如刀削,斩钉截铁,锋芒毕露。尉迟、一弗、解伯达、高树等品与上述各晶风格基本相同,唯笔划较细,于稳重中又显俊秀爽利。以上诸品被书法家认为是龙门体书法艺术风格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此外,如元详、元燮、高太妃、马振拜等品用笔趋于圆转,笔迹流畅,寓隶法笔意于楷书之中。广川王、元枯、法生等品用笔含蓄,锋芒内在,转角圆浑,已同以后的唐楷无多区别。慈香一品在结体用笔上更为自由、柔和,显得十分潇洒奇逸,在魏碑中表现出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风格。
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的《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北魏元肥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晶。此外,洛阳出土的北齐时代的《北齐姜纂造像题记》等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
北朝洛阳碑刻的书写者有不少当时的书法名家,但大多是一般文士,如朱义章、萧显庆等人是龙门石窟一些造像题记的书写者,但史传无载,很可能是精于书法的普通人。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主要时期,北魏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我们称之为“魏碑体”。在清朝康有为的大力推崇下,名声大噪,享誉书法史,但是“魏碑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与发展交织着政治和历史文化的变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1]书法演变
北魏平城时期是指公元4世纪90年代末至5世纪90年代前期。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从此开始了北魏在平城的历史。北魏皇帝重用汉族士族知识分子,自觉推动了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北魏初年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文教政策,表现出对汉族文化极大的热忱。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之初就“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公元426年“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公元444年,太武帝下《庚戍诏》:“自王公以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公元466年“初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千”;公元486年孝文帝下诏修建明堂、辟雍。公元489年在平城立孔子庙。北魏统治者的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巩固了统治,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创早了良好的条件。
在北魏皇帝重用的汉族高官中不乏堪称一流的书法家。北魏初年,朝廷文诰书檄多出自书法家崔玄伯笔下。《魏书·崔玄伯传》记载:玄伯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尤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楷模。崔浩是崔玄伯的儿子,因为擅长书法经常在道武帝拓跋珪左右。《魏书·崔浩传》“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范阳卢渊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北史·卢玄传附卢渊》略云:“初,(卢)湛父志,法钟繇书,传业累世,世有能名。至(卢)邈以上,兼善草迹。渊习家法,代京宫殿,多渊所题。”崔、卢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他们所传书法不外乎篆书、隶书、草书、行押、铭石书,就其风格而言当为古朴、厚重、方严、笔力雄健。这就为北魏书法奠定了雄强之风。北魏初年,佛教传入中原,受到北魏皇帝的推崇。《魏书》记载:天兴元年(398)道武帝下诏:“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太武帝时,在崔浩的劝说下,罢黜佛教,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道教大兴。“乃使谒者奉玉帛牲宰,祭嵩岳,迎致其馀弟子在山中者,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太武帝死后,文成帝修复佛法,下《修复佛法诏》:“夫为帝王者,必祗奉明灵,显彰仁道……朕承洪绪,君临万邦,思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诸州郡县,于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任其财用,不置会限。”和平元年(460)文成帝命沙门统昙曜“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从此佛教更加兴盛。经过这番佛道斗法,北魏在平城短短96年的历史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平城时期的著名碑刻中既有云冈石窟的造像题记?,又有道教的碑刻④,这使平城的碑刻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征。另外,北魏不像南朝一样禁止立碑,这也是使北魏碑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平城书法才得以迅速发展演变,它上承隶书下启洛阳楷书,既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剽悍之风,有渗透了儒家文化的温文尔雅、刚正不阿,同时又受到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熏陶,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的风貌。
书迹分析
平成时期的书迹种类繁多,包括碑刻、墓志、造像记、题记、明堂瓦文等。我按时间顺序择要排列如下⑤:
《王银堂画像题名》(406)楷书
《折冲将军薪兴令造寺碑》(436)楷书,新疆吐鲁番出土
《皇帝东巡之碑》并碑额(437)碑文隶书,阳文篆额“皇帝东巡之碑”,民国年间河北易县出土
《大代华岳庙碑》(439)隶书,碑原在陕西华阴县华山 《王神虎造像记》(440)楷书 《朱雄造像记》(440)楷书 《合邑又道继等造像记》(440)楷书
《鲍纂造像记》(442)草率隶书,清朝末年山东出土,现存日本
《嘎仙洞祝文刻石》(443)隶书,1979--1908年发现于大兴安岭鄂伦春旗嘎先洞中 《孙恪墓铭》(451)大同附近出土
《皇帝南巡之颂》并碑额(461)碑文隶书,阳文篆额“皇帝南巡之颂”,1936年发现,现移山西灵丘县觉山寺
《刘贤墓志》(452-465),志文隶书,四面刻,阳文篆额“刘戍王之墓志”,1963年辽宁朝阳出土
《曹天度造像记》(466)隶书 《鱼玄明墓志》(468)楷书
《赵炯造像记》(469)草率隶书,同治年间山东高密出土 《申洪之墓志》(472)隶书 《钦文姬臣墓铭》(474)出土于大同
《光州灵山寺舍利塔铭》(477)楷书,咸丰年间山东黄县出土 《太和造像记》(478)隶书 《冯熙写杂阿毗昙心经》(479)
《太和五年石函铭》(481)楷书,1964年河北定县出土
《邑师法宗造像记》(483)楷书,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十一窟东壁 《崔永忠造像记》(483)楷书,山东历城出土 《司马金龙墓铭》并题额(484)隶书,1965年山西大同出土 《司马金龙墓寿砖》(484)隶书,1965年山西大同出土 《晖福寺碑》并碑额(488)楷书,在陕西澄城县 《阎惠端造像记》(489)楷书,光绪年间在河北昌平访得
《比丘尼惠定造像记》(489)楷书,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17窟南壁 《王伯安造像记》(490)楷书
《富贵万岁》瓦当文(481-490)隶书,在山西大同文明太后永固陵访得
明堂瓦文(486-491)有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1995年至1996年在山西大同城南出土
《僧晕造像记》(492)楷书
《宿光明冢》《王羌仁冢》墓砖,年代不详,草率隶书,1995年,1997年分别在山西大同访得
《吊比干文碑》(494)在河南辉比干墓侧,刻于孝文帝迁都洛阳途中,为平城魏碑画上了句号。
在这些书迹中有《皇帝东巡之碑》、《皇帝南巡之颂》属于庙堂之作,风格雍容大度,笔势开张,应为当时一流书家所写。作为摩崖隶书的《嘎仙洞祝文刻石》又显得浑朴雄厚。《平国侯韩弩真妻碑》、《刘贤墓志》、《司马金龙妻姬辰墓志》、《司马金龙墓铭》、《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等为贵族官僚墓志,虽较庙堂之制略为草率,但却更显示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刻工也比较精致。而出自工匠之手的《宿光明冢》、《王羌仁冢》明堂瓦文等则显得草率、自然,更能直接反映当时普通大众的书写习惯。
平城时期的书迹上至皇帝驾幸的铭刻,下至平民百姓的瓦文,包罗万象,我们从中可以透视到北魏平城时期书法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了解北魏平城时期的书法发展演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些北魏平城的遗迹中,既有隶书又有楷书,而且各自都有相当的数量和规模。从字体来看,篆书多为碑额,墓志多为隶书,造像记多为楷书,当然也并非全部如此⑥。从它们的时间顺序上来看,隶书、楷书的顺序时前时后,明显地表现为由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所呈现出的独特风貌。我们从这风格各异的书迹中可以看出:随着北魏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当时的社会正热切地期盼出现一种具有统一法度的书体。事实上,北魏初期的皇帝也明显意识到规定文字法度的重要性。公元425年,北魏“初造新字千余”,而且太武帝为此还下达了整齐文字的诏令。
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楷、草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字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规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也。今制定文字,事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魏书·世祖纪》
但是从公元425年以后北魏平城时期的书迹来看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法度,这说明风格的形成不是政府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这是一种社会风尚,它需要历史的选择、社会的选择才能形成社会普遍认可的书写规范,从而形成社会普遍的审美共识。书风演变
北魏平城时期的书法呈现出“体兼隶楷”的总体特征。隶中有楷,楷中有隶。为了弄清北魏书法的发展演变,我先从几部隶书味较浓的碑刻说起。
从皇帝南巡之颂看平城隶书
此碑刻于文成帝时代,魏书·高宗纪有记载“灵丘南有山,高四百余丈。乃诏群臣仰射山峰,无能逾者,帝弯弧发失,出山三十余丈,过山南,二百二十步,刊石勒铭。”
此碑书迹具有明显的隶书特征。横画两端都向上翘起作翻飞状,竖钩平挑,撇画收笔处微微向上翻挑,捺画收笔处平出,字形成横扁状,这些都是典型的隶书笔法。
同时这类隶书杂有显著的楷书特点,笔画方截、瘦劲,横画左低右高向上倾斜,许多字的横折处已不再是平起直下,而改为向左侧倾斜,如“过”字的首笔折处。有的横折则表现出明显的顿挫,如“郡”字中“君”首笔处的折。从结构上看结体凝重,呈欹斜状。
皇帝南巡之颂所表现出的特点使其在研究隶书向楷书过渡方面具有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其中掺杂的楷书特征会使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些楷书特征我们可以在稍后的“龙门四品”和邙山墓志中明显地找到他们的影子。从笔画的方峻顿挫到结体的欹斜凝重都与“魏碑体”楷书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这种风格的碑刻在北魏平城时期还见于《皇帝东巡之碑》,而在其后的《司马金龙墓铭》中《皇帝南巡之颂》的许多特点得以延续,但有些特点却被明显的抛弃了。例如:横画左侧起笔处的向上翻起已不明显,字体的欹斜度也大大减弱,但仍表现出隶书的特征。可以说楷书对当时的人们已有相当地影响,以至于不自觉的渗透到书法当中,使之“体兼隶楷”。事实上由于北方书风保守,庙堂之制按照惯例都是采用隶书书刻,许多波磔、翻挑以及结构的平整往往都是刻意为之,颇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启功说:“构造和笔画姿态都想写隶书,但书写技巧不纯,笔划无论方圆粗细写得总不像汉碑那样地道。”
《皇帝南巡之颂》为庙堂之制,是记载皇帝出幸的碑刻,当为一流书家所写。《司马金龙墓铭》为贵族墓志,刻工精良,因此这两块碑刻可能代表了当时书法的最新状态,也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书刻者的矛盾心理和惯用的书写习惯。尤其是对方笔的运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当时比较认同的笔法,这对后来洛阳“魏碑体”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是平城时期的隶书并没有形成统一的风貌,以上所举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他如《嘎仙洞刻石》的古朴浑厚,《嵩高灵庙碑》的方厚平直,《宿光明冢》、《王羌仁冢》砖文的简直草率都各具特色。
从《晖福寺碑》看平城楷书
《晖福寺碑》是北魏平城时期最著名的楷书碑刻。就其特点而言,仍以方笔为主,棱角鲜明,结体严谨,略有倾斜“具有俯仰向背的姿态和曲张之势,茂密的结体现出欹侧的姿致”。⑧所以康有为称它是“丰厚茂密之宗”,在字体结构的避让上已经很成熟,汉末魏晋隶书的影子已经难以找到。
与平城前期最具代表性的隶书碑刻《皇帝南巡之颂》相比,虽然一隶一楷但在风格上却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皇帝南巡之颂》在结体上的严谨、笔画上的方棱锐折在《晖福寺碑》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横画的书写,虽然《晖福寺碑》的书家采用的是楷书笔法但与《皇帝南巡之颂》中的横画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庆”“真”“素”“而”等字里面的横画,其神态与《皇帝南巡之颂》如出一辙。这说明从《皇帝南巡之颂》到《晖福寺碑》的27年中,这种笔法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在楷书当中得到应用。由于不管是?皇帝南巡之颂?还是?晖福寺碑?在当时都应该是最新的笔法,这对北魏书风的演变无疑具有引导作用。
如果我们将其与北魏洛阳的“魏碑体”相比,洛阳“魏碑体”的写法,《晖福寺碑》基本具备。但是不能否定在笔画的舒展开张,撇捺的雄健有力,结体的大开大合,结构的欹侧,气势的雄劲上都远不及洛阳“魏碑体”。《晖福寺碑》的上述特点使其表现出探索者和先驱者的角色。平城楷书对洛阳“魏碑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殷宪说:“洛阳时期的魏碑与平城时期的魏碑同样存在着一个直接的承接关系。就是说,大同诸多形式的魏碑、铭石、书迹,对于洛阳的诸多造像记、墓志铭,在时间上是一个早与晚的关系,在书体、书风的生成和发展上,则是一个源与流的关系。”
当然平城时期的楷书仍残有明显的隶意,这在《邑师法宗造像记》以及明堂瓦文所发现的楷书中有明显的体现⑨。
洛阳书法
公元477年孝文帝亲政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革衣服之制”,禁穿胡服,改穿汉人服饰;改变鲜卑人籍贯“代人南迁者,悉为洛阳人”;以汉语为“正音”;改鲜卑复姓为汉人单姓;促进鲜卑族与汉人士族高门的通亲。孝文帝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促进了胡汉民族的融合,表现出对汉族文化的推崇,也使北魏形成慕尚南朝衣冠之制的风尚。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一批南朝汉人知识分子北迁,给北魏书坛带来一片新的生机,北方相沿已久的保守书风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因此北魏后期的很多书家有出仕南朝的背景。如《魏书》记载:陇西李思穆(?-516)“有度量,善谈论,工草隶⑩”;颍川庾道(?-517)“历览史传,善草隶书”;彭城刘懋(?-517)“善草隶书,多识奇字”。这些人都属投北的南方书家,他们所传之草隶应该属于“二王”一派。北魏的这些南方书法家为北魏书法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北魏后期,南方的字书《小学篇》传入北方,北魏后期的贵族子弟以学习《小学篇》为荣耀。《魏书·任城王传附元顺》记载:“(元澄之子)顺,字子和,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学王羲之《小学篇》⑾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
《小学篇》传“二王”之法,而且书风上比北朝传统的识字书《急就篇》新妍,当为鲜卑贵族所推崇,这样就使南朝书风渗透到北魏书刻的血脉之中,为洛阳时期产生新体楷书并且普遍流行奠定了基础。
⒉洛阳“魏碑体”
北朝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纳南方新妍书风,终于在洛阳时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楷体--“魏碑体”⑿。
我们可以从以邙山墓志和“龙门四品”为代表的洛阳碑刻中看到这种具有统一风格的“魏碑体”,他们一改北魏平城书风的古拙、朴茂,呈现出新妍别致的书风。险峻奇伟、惊心动魄、体态新妍、结体严谨。确实给我们以耳目一新之感。以《元桢墓志》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类楷书多用方笔;横画出锋,收笔下顿,横画向上倾斜;撇画突出,收笔平挑;捺笔雄壮,收笔平出;竖多下顿后向左平出;斜画紧结,字形横扁,且整体呈欹斜态势。笔法刚劲、潇洒,撇画捺画突出,如长枪大戟,刀砍斧凿,给人以遒劲雄壮之感⒀。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今中外唯南碑与魏为可宗,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昏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⒊北魏后期“魏碑体”地发展
随着汉化改革的深入,胡汉融合的加强,南朝书风的不断传入,这种刚峻奇伟的“魏碑体”楷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笔画渐趋圆润、端整、秀雅,方圆兼施。
⒈“魏碑体”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面貌,反映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社会风气的演变。如太和以前,鲜卑贵族子弟崇尚健壮勇猛、弓马骑射,太和以来迁都以后则转而崇尚儒业⒁。这与“魏碑体”晚期由方笔转而趋圆是同样的道理。由注重身体的英武强壮转而注重内心的修养,这无疑是鲜卑族汉化改革的结晶。“魏碑体”的这些特点对于北魏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⒉“魏碑体”具有多元的美学特质。是具有高度融合性的书体,具有复杂的文化背景。它渗透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血脉,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粗犷与汉民族的内敛,融合了北方书法的古朴浑厚与南方行楷的新妍妩媚,融合了隶书的笔势开张与楷书的结体严谨,给人以雄健开张的心理体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这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
⒊“魏碑体”对后世书风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研究隶书向楷书演变的重要载体。虽然“魏碑体”曾一度不为人知,但它笔法的多变令后世书家大为赞叹。所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中说:“通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亦无不备矣。”
注释:
①刘涛在《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第435页中说“这类以„斜划紧结‟为共同特征的新体楷书,楷法遒美庄重,接近东晋王献之《廿九日帖》和南朝僧虔《太子舍人帖》的楷书。因为北方这类楷书首先在洛阳地区的上流社会流行,我们不妨称之为“洛阳体”。而施安昌则将其命名为“邙山体”。笔者认为这类楷书是魏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且在当时广为流行,故将其称为“魏碑体”。
②《北史·崔宏传》云:“宏祖悦与范阳卢湛并以博艺齐名,湛法钟繇,悦法卫凯,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湛传子偃,偃传子邈;悦传子潜,潜传子宏,世不替业,故魏初重崔、卢之书。”
③云冈石窟的造像题记如《邑师法宗造像记》(489),楷书,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十一窟东壁。《比丘尼惠定造像记》(489)楷书,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十七窟南壁。
④道教碑刻如《大代华岳庙碑》(439)隶书,碑原在陕西华阴县华山,《嵩高灵庙碑》并碑额(456),碑文隶书,阴文篆额“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在河南登丰县嵩山。⑤此所录北魏平城时期的书迹引自: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殷宪《大同魏碑述略》。
⑥例如《曹天度造像记》(466)当为隶书,而《鱼玄明墓志》(468)则为楷书。⑦刘涛在《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第425页:这类隶书杂有明显的楷式,例如横向笔画一律写成左低右高的斜势,许多撇画是方头尖撇,有些结构部件如“昌、日、口、田”等近乎楷式,《皇帝南巡之颂》碑阴的许多字如“他、和、男、代、将、盖、尚”等,几乎就是楷书。
⑧见刘涛着《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431页。
⑨如《邑师法宗造像题记》风格浑厚古拙、端正平稳、结构横扁,有些横画中仍有波挑的意味,隶意很浓。明堂瓦文中的楷书多“平划横结”、结构较散,饶有隶意。
⑩这里说的“草隶”一词当是草书、隶书(楷书)的合称。参见丛文俊《文献所见魏晋士大夫风法风尚之真实状态的考证》,见《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第227-231页。
⑾《隋书》卷二十三《经籍志》有:“《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新唐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亦著录《小学篇》,撰者都作“王羲之”,《魏书》卷第十九中《校勘记》十二云:“或北魏已有作„羲之‟撰的本子”云。
⑿洛阳时期的隶书已经很明显的显示出衰微态势。而此时洛阳形成的“魏碑体”已普遍运用,这时的隶书明显的落后了,故这里不作介绍。⒀施安昌《“北魏邙山体”析》中归纳这类楷书的特征是“结体间架已是斜画紧结而不是平画宽结,横画起笔不再向下扣而是出锋朝上,收笔不再上挑而是下顿,跃笔顿挫上挑而不再有弯弧。”见《书法丛刊》第三十八辑(1994年第二期)
⒁如:道武帝时常山王遵“少而壮勇”;阳平王他“身长八尺,美姿貌,性谨厚,武艺过人”;永昌王键“姿貌魁壮,善弓马,达兵法,所在征战,常有大功”;襄城公题“少以雄武知名”;九原公仪“容貌甚伟,美髯须,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河南王曜,五岁时,射雀能中。太武帝朝,真定侯陆“以武功颇蒙恩遇”。
⒂如《魏书·任城王传附元顺》记载:“(元澄之子)顺,字子和,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
参考文献:
《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刘涛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二版 《大同风采》徐世信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第一版 《魏书》(北齐)魏收着,唐长孺点校,中华书局,1974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着,陈仲安点校
《大同魏碑述略》殷宪,载《书法丛刊》1999年第一期 《北魏邙山体析》施安昌载《书法丛刊》1994年第二期
前 言
薛元明
中西方都有墓志铭习俗的存在。相比之下,中国人看得更重,有『盖棺定论』一说。在灵魂不灭、祖先崇拜意识的支配下,慎终追远、祭祖扫墓逐渐成为一种道德规范。每个人都会面对一生归宿的全面评价,而后将生命的过程与价值浓缩后,刊于石碑之上。从古至今,一切文体皆源于人的情感变化之结果。『墓志铭』成为一种固定的文体,始于南朝,被赋予了生命意义乃至哲学意义。刘凤君先生有言:『志石方而表示地,志盖覆斗形表示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墓志铭三字各有含义。墓即幕,任何人登上舞台表演,都有谢幕之时,最终入土为安。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有『记述』之意,以散文来记述死者的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等。『铭』是用韵文概括志文,进而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委婉抒情。『夫碑志者,纪其德行,旌乎功业』,把死者在世时的持家、德行、学问、技艺、政绩、功业等,浓缩为一份个人档案,实现树碑颂德,褒扬个人功绩,表其门闾,虚相称美的目的。每一块墓志,寄托了一个灵魂。人的生死观是发展变迁的,从对死亡的恐惧到对死者的追忆,与其说是一种为死者所选择的方式,毋宁说是一种生者的精神寄托方式。墓志是生者对死者的祭祀和怀念,寄予了对生命的渴望和未来的期许,心灵往往是敏感而热烈的。千载之下,仍然能够读到。
公元四三九年是北魏王朝标志性的一年。北魏消灭北凉,完成黄河流域的统一,『南北朝』中的北朝从此开始。留存后世的碑版、造像、摩崖、墓志、写经,数量之大,成就之高,任何时代难以相颉颃。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写道:『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魏碑包括碑刻、墓志、造像、摩崖等。这其中,墓志制作成为自北朝以来,上层阶级普遍关注的文化活动,藉此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意识、文化心态,提供了非常多且极其重要的史料,同时也是个人自我期许的评价参照系。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有效的传播,俾传后世。概而言之,墓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学性、史料性、书写性、社会性等诸多方面。书法作为工具,无意识地包含在其中。书刻者大多是无名氏,不但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也反映了思想、情感的真实。因为无功利心,能够虔诚地表达,没有规范和程式的束缚。加上去古末远,故而面目繁多,风貌不一。在墓志系列当中,元氏皇家和王公贵族、将军大臣的墓志,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身份的尊贵,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与众不同。书风或平正,或温润,或典雅,或秀逸,或恣肆,呈现出多元风范。
魏碑的出现乃至兴盛,既有外部环境原因,也有文字和书体演进的内在原因。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尚武之风渐衰,转而崇儒,魏孝文帝更是『雅好读书,手不释卷』,推行汉化,以死葬北邙得其所归,墓志之风愈演愈烈。《书林藻鉴》谓:『北朝之书,魏为最盛,享国既永,艺业日臻,竽以孝文,好文润色金石,故其时隶楷错变,无体不备。』南北朝是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隶楷错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初创时期,本质是中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拓跋文化呈现出高亢激越、豪迈奔放的格调,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培养出特定的民族情怀。两种不同的文化特质相互碰撞、交融,开拓出新的审美空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中审美意识的觉醒时代。宗白华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在分崩离析的特殊时代,决定了书法的多种类型,魏晋风度的绝世之美和牛鬼蛇神的异端怪相并存。有两类书法形式达到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一类是手札,写尽了人世沧桑变故,一类是墓志,涉及所有人,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手札和墓志是生死的两极,也是人性的两极,有共通的精神实质。长期以来,墓志深埋地下,罕有所知。伴随着金石考据的发掘,逐渐引起了关注。书法发展至明清时期,帖学风神日杳,规矩化的索然无味,『馆阁体』痼疾愈加沉重,桎梏难除。魏碑的不拘一格之美,恰恰对应了书人的脾胃,一时间成为效法对象。魏碑是一种过渡性书体,蕴含了『不成熟因子』,能够进一步加以发挥,由此成为后世书家打造个人书风的突破口。帖学记录了书写状态的一次性,魏碑具有再加工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最初的面目。除工具差别之外,载体变化是主要原因。北碑为石质,帖学是纸张锦绫一类。如是,前者关注金石味,后者侧重书卷气。不过,碑帖尽管有所不同,但都应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描出来。魏碑不拘成法,反对程序化。如果一味追求狂放,以致粗野,必然导致诸多恶习的蔓延,与魏碑所蕴藏的自然质朴、稚拙天真背道而驰。真正暗合天倪、返朴归真的临创不是故作丑态、搔首弄姿。另一方面,在用笔和结体上走向极度规范的『新魏碑』,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美术字,与传统意义上的魏碑有本质区别。在临习墓志的过程中,必须防止走向粗野化和程式化等两个极端。
北魏墓志对于近当代书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说晚清选择碑学,是基于书法本体的内在调节机制,当下的选择已是一种『自觉』,按照个人审美意识来甄别,而非仅仅是取法资源的问题,依赖书家的敏锐性。有鉴于此,书家的视野要不断开拓。通常强调要取法经典,其实不但要取法历代已存的经典,而且要发掘新的经典。通过关注新出的墓志,以自身的视角来解读,成就新的经典。魏碑在数百年的演进中,风格变化跨度极大,取法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得以大显身手,各遂所愿。康有为早就说过:『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出版说明
对于北魏墓志,前人往往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来概括,不但品类繁多,而且保存完好,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随取一家,皆足成体。不仅如此,地下层出不穷、浪翻鲸掣似地考古发现,使得更多的新资料不断奔赴书家眼前。相应地,必然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如何选择范本极为重要。人的一生精力和时间很有限,进行必要的清理和选择,才能『术业有专攻』,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不做或少做无用功。古人有时专注一路书风,终身不易,甚至抱紧一本帖,矢志不移,食古而化,卓然成家。临帖取法,最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结果难以深入,只能画虎类犬、描龙成凤。
为了再现北魏墓志书风的独特风貌,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可以欣赏、临摹、借鉴的范本,本社特别推出北魏墓志放大本系列。精选《元桢墓志》(四九六年)、《元囧墓志》(五一一年)、《元诠墓志》(五一二年)、《元显俊墓志》(五一三年)、《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五一四年)、《刁遵墓志》(五一七年)、《崔敬邕墓志》(五一七年)、《元珽妻穆玉容墓志》(五一九年)、《李璧墓志》(五二○年)、《司马昞墓志》(五二○年)、《司马显姿墓志》(五二一年)、《元倪墓志》(五二三年)、《高猛墓志》(五二三年)、《元怿墓志》(五二五年)、《元瑛墓志》(五二六年)、《元晔墓志》(五二七年)、《元固墓志》(五二七年)、《元暐墓志》(五二八年)、《元钦墓志》(五二八年)、《张黑女墓志》(五三一年)等二十品北魏墓志,同期出版。北朝书法大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四三九年)至孝文帝完成迁都洛阳(四九六年)。以兼楷兼隶的『铭石书』为主要风格,实际是三国西晋书风的延续,第二时期自四九六年至西魏文帝大统元年(五三五年),北魏彻底分裂为东西魏。近四十年的时间,是魏碑最辉煌的时期,『北邙体』大兴之时。这其中,前期刊刻意味强烈,风格相对单一,和造像极为接近,甚至如出一辙,正如包世臣所说,『具龙威虎震之规』。后期技法成熟,书写笔意浓厚,结体渐趋疏宕平整,风格多样,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典雅,更多地具有了人情味。第三时期自五三五年东西魏建立,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直至隋统一(五八九年)。一方面,掀起了复古浪潮,书写中时常夹杂篆隶成分,另一方面,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斜画紧密的结体逐渐演变成宽博散逸的面目。
所选二十品墓志,属于第二时期,风格跨度极大。如《元桢墓志》方笔峻利,《元诠墓志》舒展飘逸,《刁遵墓志》中和圆润,《穆玉容墓志》工整典雅,《李璧墓志》古拙天真,《元瑛墓志》劲拔雄浑,《张黑女墓志》精致细腻。也可以相互对比来加深印象。如《元诠墓志》、《元显俊墓志》、《司马显姿墓志》结体稍斜,而用笔逐步走向成熟。《司马昞妻孟敬训墓志》、《李璧墓志》面目不同,大抵由于刀法不同的原因。《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虽属同一年,然《刁遵墓志》书风用笔凝练,结体雍容,《崔敬邕墓志》由于用刀存在粗细深浅的变化,用笔纵横使转,结体不为法度所拘,展现出特殊趣味。《元怿墓志》、《张黑女墓志》可归为同一类,用笔多侧锋,结体扁平,借鉴隶意,极富情趣。
出版所选拓片墨色均匀,字口清晰,并将图版重新剪拼,放大数倍,以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笔法与结构。图版以简化字注释,能够准确地了解志文内容,有助于读帖。另外,部分书册放置了全图,以期了解原拓的整体风貌。配备了简明扼要的用笔和结体方面的技法解析,在临摹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希望此套墓志放大本系列的出版,能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北魏墓志书风提供更多便利。
第四篇:戒烟小故事600字
吸烟的叔叔阿姨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让家人远离香烟,远离尼古丁,远离焦油!争创无烟城市、无烟国家、无烟世界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戒烟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戒烟小故事1
许多人有吸烟的爱好,可是烟草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危害。
我爸爸曾经也是一位烟民,总喜欢在酒足饭饱后抽上个一两根,长期下来患上了咳嗽,有时我和妈妈在半夜里也会被爸爸的咳嗽声吵醒,而且一张嘴就有一股臭气涌出,令我们都不敢靠近。真所谓一人抽烟,全家受害。后来爸爸也意识到了抽烟的各种危害,决定戒烟,在我们的帮助和监督下爸爸渐渐改掉了抽烟这个坏习惯。
也许有人会觉得一根小小的烟,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烟就像毒品般蚕食着吸烟者的身体。一旦吸过就想再吸一次,越吸越多,身体也越来越不健康。曾经有医生和护士调查过吸烟者和无吸烟者的肺部。当护士把吸烟者的肺取出来后,真让人大吃一惊,吸烟者的肺不是红的,而是全黑的。经过研究,确认是吸烟造成的。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化学物质,不仅能让人们的肺部中毒,部分形成癌细胞,使人患上肺癌。还会使其他内脏严重受损,甚至失去功能。而且如果在公共场所吸烟会迫使周围不吸烟者成为被动吸烟者,也就是吸二手烟。据统计吸烟所导致的死亡患者中有50%是被动吸烟者。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创立了世界无烟日——每年的5月31日。而之后的一天就是国际儿童节,这样设置的目的不就是希望下一代免受烟草的危害吗!
因此,我们应该抵制他人或熟人吸烟。对烟草说“不”,对身边抽烟的人说“不”,告诉他吸烟的危害,大力宣传烟草危害健康的知识。就让你我共同行动起来,远离烟草,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让大家拥有美好的环境吧!
戒烟小故事2
当今社会,香烟已是无处不在。无论是施工地带,酒席现场……无处不潜藏着手夹一支烟的定时炸弹。转瞬间,吞云吐雾,白烟缥缈,刺鼻之味扑面而来。引得四周咳喘阵阵,能避则避而远之,无奈则只好捂鼻挥手,忍受烟熏之苦。
不知从何时开始,香烟这一粒传染性药丸已悄悄潜藏于人群之中。烟草不再是风流雅士所享之物,而是人手一支,或是起兴,或是消愁,一吸一吐间,倒是赛神仙,甚是自在。可吞云吐雾之中,却殊不知这烟草,恐怖至极的一面。吞进的是逍遥,是自在,是一时之快,可吐出的,是幸福,是健康,是美满。白烟缭绕看是逍遥,有谁会想想这一份虚假空虚的飘飘然与毒品又有何两样?与其用烟草去灌满空虚的心,为何不尝试另辟蹊径?是的,包包香烟,着实把你灌得满满,但之后呢?终有那散尽之日,只留肮脏的黑斑片片,呼唤你,诱惑你,来,再来一包啊!用烟草再次灌满他啊?不痛快么?不自在么?就如此循环,又是在第几支烟之后呢?你,已成烟草的奴隶,被看似无比逍遥的烟气紧紧捆绑。于是,等待你的,只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甚至……肺癌,终于,烟草已为你备好坟墓,看你自掘,又自躺。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句话何以来?你又有没有想过,饭后的那一刻你抓起的是香烟而不是,家人?为何饭后等你的是香烟?而不是同家人携手散步?若烟草比这一切更有魅力,那么,要其他美好的一切又有何用?午后最温暖的的阳光,被烟云覆盖,清早最晶莹的晨露,被烟草所榨干。除了香烟一支,你又还剩些什么呢?也只剩烟云之间缥缈的虚幻罢了?就因此,何不放下呢?
烟草,终会露出其阴暗的那面,万万不要成为烟草的奴隶,放下那只烟,昏暗的天空,才会露出阳光。
戒烟小故事3
人人都有一个心愿,它就像一块导路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也不例外。我的愿望是让爷爷戒烟。
戒烟这事在我家可谓是天大的战争,因为这件事,我们家没有一天“太平”过。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上完补习班回到家,推开门,我便被这奇观吸引住了:家里雾气朦胧,云雾缥缈,一切东西若隐若现,好一个人间仙境!
我走进去,深吸一口“仙气”……“咳咳,爷爷,你怎么又抽烟啊!”我立马掉入了“地狱”,四周的烟直冲鼻端,让我喘不过气来。
我一手捂着鼻子,一手拨开烟气,爷爷正躺在沙发上“吞云吐雾”呢!他听了我这话,一个激灵坐了起来,“我出去,出去……”
“出去也不行!吸烟有害健康!更何况我我还得在这儿吸二手烟啊!”爷爷听了这话,表情刚刚还一脸愉悦,立马凝重了起来:“孩子啊,你不懂,我这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说罢还拍了拍我的头,慢步上了楼。
我心想:这怎么行!必须想个法子了!经过我和奶奶的“探究”,最终决定:没收香烟!
这烟一没收,家里便清新了许多。不过这不应该呀,爷爷至少也得象征性的反抗几下吧。太诡异了。
通过几天观察,我发现:爷爷上厕所次数变多了;有时间去散步了;不爱吃饭了……种种迹象表明——他定有猫腻!
有次爷爷上厕所时,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猛地一推门。哈哈!被我抓到了吧!只见爷爷正坐在马桶上偷偷的抽烟,像在沉思一般。爷爷不好意思的把烟熄灭了。
一连几天,爷爷都没有再碰烟。只可惜好景不长,几天后,一切又被烟雾笼罩起来。
爷爷,请您别再吸烟了,别再让这“戒烟之战继续下去了,好吗?
戒烟小故事4
我的外公眼睛微小,阳光大时眯成了一条线,身体还不错,一个略弯的鼻子下有着一张对人经常微笑的嘴巴。他很爱我,当我心情不好时,总是会来逗我开心。可我的外公有个大缺点,就是十分喜爱抽烟。
我的外公每次吃完饭,或睡觉前,甚至闲着无事时,都会把随身带着的烟拿出来抽,一会儿大吸一口,“丝”的吐出一团“有毒气体”,一会儿又一口吸多次,然后分多次地从鼻孔中吹出一团又团的烟,飘在空中弥漫在屋里。外公每次吸烟时都表现出一副很惬意的表情出来,好像把万重负担都卸下来那样舒畅,而我们只能被动成为“二手烟者”了。
我们全家人都有劝过外公不要再吸烟了,可外公总是说,“抽这么一点点烟不要紧的,你们看,我的身体还不是很健康吗?而且吸烟让我更加轻松,做起工作来效率更高,如果你们受不了烟味,那我就到阳台外面去抽好了。”面对这样的话,家人们都无话以对,只叹着气走了。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晚上经常听见外公睡觉时还不停地咳嗽,我很难过。
看了几本关于烟对人体有害的书,我对外公的情况越来越担心,于是,我开始了帮外公戒烟的行动。我趁外公睡午觉时,偷偷地把他的烟一支不剩地藏起来,然后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坐在椅子上看书。外公起床后,发现自已宝贵的烟不见了,就到处寻找起来,而我躲在一边坏笑起。外公发觉了我,跟我谈起话来,我也不会上当,没告诉他藏在哪里,外公见这招不成,就继续找了起来,最后他以“地毯式搜索”下找到了烟,又开始抽了起来。
虽然最后在我的庄重劝说下,外公改掉了一点抽烟的习惯,但是有时还是会有事没事地吸几根,外公呀外公,您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到抽烟的害处,戒掉这个不良好的习惯啊!
戒烟小故事5
下午放学后,我还没走进家门,就听见奶奶扯着嗓门又在数落爷爷的老毛病了。说起爷爷,他什么都好,就是爱抽烟,右手的指甲都被烟熏黄了。这不,这会儿爷爷正陪着笑脸辩解:“今天高兴多抽了点嘛!”奶奶无奈地摇摇头。
看着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今天老师给我们讲的林则徐禁烟的故事,便灵机一动。
“爷爷,”我放下书包,走到爷爷身边拉住他的手,一脸神秘地问:“您知道林则徐吗?”
爷爷吐出一口烟圈,满脸自豪地说:“林则徐是我们福建人,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如果没有他,我们的民族就会让鸦片给毁了。”
“老师说,为了禁烟,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说到这儿,我故意停顿了下来。
“是呀,当时的朝廷顽固势力一直在暗中迫害他!”爷爷的神情在“云雾”中变得凝重。
“老师让我们向林则徐学习,还给我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呢?可我完成不了,唉,这下可交不了差了!”我满脸愁绪地叹了口气。
“什么困难能难倒我的乖孙子呢?”爷爷摸了摸我的头,笑了笑,“不怕,有爷爷帮你!”。
“我们的作业就是帮家里的烟民戒烟……”我边说边巴巴地望着爷爷手上的烟,“您看我遇见的是多大的顽固势力,这还怎么向林则徐学习呢!。”
爷爷愣住了,沉思了片刻,把手中的烟扔在地上,使劲踩了踩说:“我决定,现在开始戒烟!”
“这话我可听得耳朵都长茧了。”一旁的奶奶满脸不以为然。
这下,爷爷可不干了,他一脸严肃道:“你们来监督,我不会让民族英雄失望的!”我和奶奶这才高兴地鼓起掌来。
戒烟小故事600字范文
第五篇:商业小故事600字
如今企业产品只是一昧地盲目模仿欧美企业,没有任何创新。尽管模仿很重要,但创新更为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商业小故事,希望你喜欢。
商业小故事1
巴尔扎克是法国着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一天,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讲义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分,未来是否是块当作家的料”巴尔扎克接过讲义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未几,凭这很难当作家老太太听后,发自心田地笑道:“好小子,我认为你们当作家的啥子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巴尔扎克也不禁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轻忽了孩子未来的起劲。不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世界。巴尔扎克在成名以前,他写的那些文稿不断地被退了归来,他陷入困境,负债累累。最艰苦的日子,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边写上“喷鼻肠”“火腿”“奶汁食品”“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惆怅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绿玛瑙的粗大拐杖,并在拐杖上刻了一行鞭策本身的字:“我将破坏一切停滞。”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座右铭,支持他渡过了因难关口。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功课和拐杖,又一次证了然无数成功人士相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商业小故事2
19世纪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得数百万人涌向那里淘金。17岁的小农女雅姆尔也在其中。一时间,加州的淘金人水源奇缺、生活艰难。大多数人没有淘到金,小雅姆尔也没有,不过细心的她却发现远处的山上有水。于是,她在山脚下挖开引渠,积水成塘。她将水装进小木桶,每天跑十几里路去卖水,做无本的生意。淘金者中有人嘲笑她放着金子不淘却去卖水,但她不为所动。许多年过去了,大部分淘金人空手而归,而雅姆尔却获得了6700万美元,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富人之一。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宾客桑斯货运公司为了扩大知名度,曾经在广告宣传上煞费苦心,但是效果不佳。因为货运这种枯燥无味的内容对于娱乐第一、消费第一的美国平常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新闻界的一位朋友,请他出谋划策。这位新闻人士说,广告内容的设计最好能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于是,他们想到了结婚,这是普通人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
后来,公司与当地著名报纸协商,在一篇关于本地夫妇旅游结婚的报道的顶栏处做了这样一个广告:“他们在货车上度蜜月,相爱4.5万公里。”广告登出的第二天,立刻就在读者中传开了这样一个话题:“谁想出来的馊主意?新婚夫妇在货车上面度蜜月!”“还有谁,就是那个宾客桑斯货运公司!”从此,这家公司闻名遐迩,效益斐然。
商业小故事3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的时候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是每次看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则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有一天,哈利突发奇想:向每一位买票的观众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是老板坚决不同意他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做担保,请求老板让他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他的工资里面扣;如果赢利了,自己只拿一半。老板这才勉强同意。于是,以后每次马戏团的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来看马戏喽!买一张票免费赠送好吃的花生一包!”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进场后,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来,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之后觉得口渴都会买上一瓶饮料。这样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平常增加了十几倍。其实,哈利在炒花生的时候加了少量的盐,这样花生更好吃了,而观众越吃越口渴,饮料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了。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统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般地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他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一下,便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后大喜,他打出广告:“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结果,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随之脱销。出版商第三次将书送给总统的时候,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置可否。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在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赚其利。
商业小故事4
曾经有一个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每年都能保持业绩的稳定递增,但是到了第7个年头,业绩达到瓶颈,无法继续提升,于是面向全公司招募有志之士,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牙膏的销量提升1倍的话,而且能始终保持这个业绩的话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现金奖励。这时,很多人为了10万元奖金前来出谋划策,但是都被一一否定。最后,公司里的一个年轻人,他就说了一句话,最后董事会全体成员决定将这10万元现金奖励给他,那么,他究竟说了什么呢?这位
说有两个人同时在县城里买了新房子,要装修,于是两人都找了县城里最好的一家装修公司,这家装修公司在县城里还开了一个家电大卖场,装修公司给两人的报价都是10万元。甲让装修公司送一套家电,装修公司心想,本来装修就只能赚几万元,家电都是花钱进货来的,怎么能送呢,于是拒绝了甲的要求。乙跟装修公司说,你给我便宜2万块钱,我所有的家电都在你家买,装修公司老板心里一算,装修优惠了还能赚万把块钱,然后家电还能另外挣钱,于是答应了乙的要求,于是乙又花了1万多元买了全套家电,手里还余下了几千块钱。年轻人说:把牙膏的口子半径增大一圈,那么牙膏每天使用的量增加了,消耗的速度自然也就增快了,那么就会促进牙膏的销量增加。
商业小故事5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板井也向国内公司总部拍了一封电报:“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决定把家搬来,在此长期驻扎下去!”两年后,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子……营销启示: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新市场,事实是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你怎样发现这个市场而已。
家门口有一条汽车线路,是从小巷口开往火车站的。不知道是因为线路短,还是沿途人少的缘故,客运公司仅安排两辆中巴来回对开。开101的是一对夫妇,开102的也是一对夫妇。
坐车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们常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进城往往是一家老小。101号的女主人很少让孩子买票,即使是一对夫妇带几个孩子,她也是熟视无睹似的,只要求船民买两张成人票。有的船民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大点的孩子买票,她就笑着对船民的孩子说:“下次给带给个小河蚌来,好吗?这次让你免费坐车。”102号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带孩子的,大一点的要全票,小一点的也得买半票。她总是说,这车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运公司交多少多少钱,哪个月不交足,马上就干不下去了。船民们也理解,几个人掏几张票的钱,因此,每次也都相安无事。不过,三个月后,门口的102号不见了。听说停开了。它应验了102号女主人的话: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为搭她车的人很少。营销启示:忠诚顾客是靠感情培养的,也同样是靠一点一点优惠获得顾客的忠诚的,当我们固执地执行我们的销售政策的时候,我们放走了多少忠诚顾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