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5篇]

时间:2021-01-07 18: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期末复习提纲怎么写?其实写期末复习提纲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但需要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再具体的做出改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章节考点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

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印度人创立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著作。

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17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五、和平交往的意义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3、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罗马)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_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3、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质:阿基米德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2、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二、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

②价值: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三、建筑

1、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2、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始建于2世纪,历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4、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6、代表任务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文艺复兴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独裁,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

②其它原因:《马可?波罗行纪》、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过程:

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开辟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并发现好望角;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开辟通往美国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88年—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

3、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各洲带去灾难。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x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1.开始标志:1640年新国会的重新召开。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3.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

4.颁布法律文件:《权利法案》(1689年)。颁布机构:英国国会。目的:限制王权。内容:①限制王权;②确定国会拥有权力;③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①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马克思)。

6.典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含义:王权受到限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公民无权

拒绝贫困,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产生贫富不均的制度。)

7.《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这句话的含义是:王权受到了限制,英国

实行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开始了。

8、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三)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1.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结束标志: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承认美独立。2.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3.胜利:1781年英军司令康华利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4.颁布文件:《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颁布机构:大陆会议。

内容:①人人生而平等;②宣布北美13殖民地独立;③建立政府,主权在民,民主自由。意义:①宣告北美13殖民地的独立;②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因为《独立宣言》体现“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所以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5.领导人:华盛顿(战中为大陆军总司令,战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评价: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开创民主政治先河(这是华盛顿的两大贡献)。是美国历伟大的政治家和开国元勋。被誉为“合众国之父”。

学习他哪些品质(精神):热爱祖国,不畏强暴,勇于承担责任,淡泊名利等。

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标志:1794.7“热月政变”。3.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波旁王朝)。

4.法国大革命达到高峰:雅各宾派上台执政。(领导人:罗伯斯庇尔)5.颁布文献:《人权宣言》(颁布机构:制宪议会)。

内容:①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③财产权神

圣不可侵犯。

意义: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促进大革命的深入发展。成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

典型性的重要标志。

《人权宣言》的内容是针对法国封建等级制度而言的。其作用是:鼓励法国人民x建专制统治。但后来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有产者”(资产阶级)才有选举权,说明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广大人民则不可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划线部分是对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的认识)

6.法国大革命影响:①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②“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所争取的民主权利为少数人(资产阶级)所享有。四、拿破仑(“科西嘉怪物”;其执政时期被称为“拿破仑时代”)1.上台标志:1799年“雾月政变”。

2.称帝: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

3.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加强统治,他颁布《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的是《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也是拿破仑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4.拿破仑对战争的作用:积极①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②把革命成果通过暴力推广到欧洲大陆,加速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消极:后期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消极作用也是拿破仑失败的原因)。5.彻底失败标志: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从此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评价:纵观其一生,拿破仑仍不失是一位资产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法国乃至欧洲历史都产生重大历史影响。

6.对拿破仑一生的认识(启示):勤奋、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成功;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导致拿破仑的失败。

7.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前期战争具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一面,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后期战争威胁了欧洲其它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具有侵略性。

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定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组内组织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篇二: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

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欧洲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非欧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4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方面的,至今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因而上课漫不经心,导致一些最基本的历

史常识都不能掌握,每一道题包括选择题都需要费力地翻书查找答案,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然要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一个也没动。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第三篇: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四、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回答:(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

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

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五、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诵读碑文,董存瑞、孙中山、林则徐等无数人民英雄的历史伟绩历历在目,我们年轻一代应继承和发扬先烈们怎样的革命精神?

说明:所谈认识可以是具体方面的,也可以是历史课外的,只要正面积极、客观合理的,均给分;若从革命先烈对国家、民族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崇高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视角上谈认识的,可奖1-2分)

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回答:

材料中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指什么?

材料中的“三次巨大变化”的核心事件是什么?

材料中的三位伟大人物是指哪三位?

从20世纪以来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1)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2)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3)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4)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七、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行了哪几次最著名的重大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八、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分别叫什么?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各有什么不同?

答: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最后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激起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在1945年9月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

九、1898年—1911年为挽救民族危机出现的三次高潮性事件是什么?指出与其相对应的阶级派别,从他们的探索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1)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2)启示:无论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者民主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2)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十、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民族危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结果如何?从他们的探索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终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启示同上题。

十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请回答: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答:探索: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业绩是什么?

答:探索:领导辛亥革命。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结果:都失败了。根本原因: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十二、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演讲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施共和。”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又在推翻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的救国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答:暴力革命手段。目标: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阶级共和国。

(2)材料二中,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答: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3)综合两段材料,你认为孙中山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答: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救国主张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十三、1911和1919年中国发生了两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哪两次革命运动?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十四、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个组织的纲领?写出其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1905年、东京、中国同盟会

(2)该组织成立的基础是什么?

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

(3)该组织的性质如何?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该组织的成立有何作用?

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5)文中“建立民国”后来被阐发为什么?

民权主义

(6)上文有何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该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它由谁颁布?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结合有关史实,概述该文件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命运

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该文件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命运主要说明的什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十六、阐要说明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大革命时期我国政局和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并据此分析辛亥革命和革命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这两次革命最终结局对以后中国革命有何重要启示?

不同之处:①发生的时期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者不同: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下进行的。②指导思想不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旧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③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中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参加革命。④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权。

启示: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十七、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全国田地,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分”。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颁布于什么运动中?意义如何?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材料二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什么机构颁布的?意义如何?

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颁布的。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称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哪次会议颁布的?意义如何?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中代表大会颁布的。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对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期本人担任教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史上、下册全部授完。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材分析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记忆,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本学期教学措施: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2、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

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六、教学进度 :(计划40课时)

周次 授课内容 课时安排 1--3周 第一单元 6课时 4--6周 第二单元 5课时 7---8周 第三单元 5课时 9--10周 第四单元 4课时 11--12周 第五单元 4课时 13--14周 第六单元 4课时 15--18周 学习下册二个单元 8课时 19--20周 期末复习4课时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年级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但大多数学生是少数民族,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初一年级就开始厌学。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一就接触历史,但是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从心理上就不重视,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记忆,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除了每个单元内的课程都围绕着第一单元的主线展开外,各个单元之间也都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解释世界近代史形成与发展的体系,即分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三个基本阶段。安排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意在说明近代社会思想文化因素的酝酿与政治过渡的基本过程;第二单元则主要说明近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和聚敛财富的手段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震荡与矛盾冲突,第三单元主要说明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阐述近代社会从酝酿产生到确立,再从确立到发展和终结。第四单元,只是因为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有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线索。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六、教改措施

1、建立目标驱动型学习任务,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布置学习任务,随机抽查督促,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建立督查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堂课利用5分钟时间采取抽题板演、随堂提问、听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抽查并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师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

3、经常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及困难,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和更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

4、坚持把每堂课都当作公开课精心备课,并做好课后反思,以便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

5、作业及辅导: 作业要适量、规范化,讲评及时,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

6、坚持写教育随笔,记下自己在学困生转化及教育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七、培优扶困措施:

(一)学困生辅导

1、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各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情况,我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不如其他同学,我上课尽量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我在课堂上要分别给他们训练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2、在布置作业和要求上我不搞“一刀切”。对于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要让他们“吃得饱”,使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够学得会。同时在作业方面加强评比力度,注意奖励优秀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3、在教师的辅导上,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培优补差,有底放矢。尤其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不能让他们因学习上的负积累而产生畏难情绪,使他们紧一步就能赶上。我抓住契机,对每个学生负责,面向全体,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二)评优辅导

1、我全面了解学生,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搞好“三结合”教育,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争取他们的配合,力争从个方面加强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逐步转化。

2、由于班级多,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几乎是不可能,所以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以优带差,开展一帮一,一对一活动。让学得好的学生来检查督促暂差生。使那些暂差生从教师这儿没有能够掌握的知识能从同学那儿学到。

3、变苦学为乐学,开展愉快教育,上课时我鼓励差生质疑问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多鼓励他们参加表演,给以表扬,让他们在掌声中得到快乐。

八、教研专题及实施措施

专题:科学探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措施:

1、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

3、合理设计探究问题

4、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5、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九、课程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至三周 第一单元(1—7课)世界古代史

四至五周 第二单元(8—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六周 第三单元(13—14课)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七至八周 第四单元(16—18课)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与工人运动

十周 期中考试

十一至十二周 第五单元(19—2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三至十十五周 第六单元(22—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周 第七单元(24—25课)科学和思想文化

十七周——

学习下册内容、复习迎考

十、单元测试安排 根据情况随机安排测试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杨 娥

学校:康乐燕宝学校

下载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温春生周课时数:3课时 总授课节数:56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姚桂平一、教学目标 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上册历史 教学计划 倪胜兰 一、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在能力目标上,通过世界......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

    九年历史上复习题1.这个国王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材料中的这个国王是A.查理一世B.......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上册

    2018-2019学年九年级 历史教学计划 进修附中 张红霞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下册教学内容,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每课教学1课时。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刘本铁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