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古人认为数字“九”为老阳,农历九月初九乃是所谓“两九相重”,因此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重阳节的习俗与禁忌_重阳节敬老节的意义有什么,欢迎参阅。
2021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重阳节不但不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了_这大凶的日子,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快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这就是躲避,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相传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九月初九之毒之凶,必须登高才能_。
插茱萸
重阳节的另一个仪式是在头上插茱萸。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畅饮菊花酒
菊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并且由于菊之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它在仙道方家眼中是“延寿客”、不老草。因此,赏菊与饮菊花酒也成为重阳的节俗之一。
综上所述,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大凶的日子,诸事不宜,民间通过“登高望远”等一系列活动来_凶灾,辟邪避祸,不过,其中的一些习俗保留到今天,封建迷信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地淡了。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崇尚科学的当今社会,人们看待重阳节,应该摈弃其文化内涵中的糟粕,吸收其文化内涵中的精华,在保护和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弘扬。
重阳节敬老节的意义有什么
敬祖——重阳是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其中有着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便是受儒家影响,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在重阳节这天,很多地区有祭祖的习俗,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家族观念和祭祖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正日渐淡薄。这让现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蕴含的最温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沉淀和厚重。
敬老——重阳日还是新时代中国的“老人节”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孝道——重阳是对中华孝传统的一大承载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如今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不可能,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顾、凄凉等死之时,才会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阳中包含最大的普世价值
将重阳节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最大化地推而广之,所得到的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亲开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够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第二篇: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结婚习俗有哪些?结婚虽是一件喜事,但是有些传统的婚嫁习俗和禁忌还是一定要知道的,wed114为新人们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1、新娘入门的时辰也很重要。
有出门接新娘,也自然有新娘入门的时辰。正是这样一出一入,就让两个家庭的结构悄悄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男方家庭来说,等于是多了一个人。
而新娘入门的时辰,等于是这个新家庭重新组织的一个出生时间,相当于人造的一个八字,你说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会影响到男方家庭中的长辈、父母以及丈夫的运气。所以,在做了上述二个步骤之外,这个程序也很重要,也不能忽略。
做好了这三件事,再加上命运里面的趋吉避凶,就算是以后的婚姻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考验,处理起来,也会比较的顺利,不至于加重这些矛盾或问题的发展。所以,在生活中,有些风俗或习俗,我们是不能够忽略或轻视而不理会的,毕竟这些也是前人几千里以来的经验之谈,要珍惜!
2、出门接新娘的时间最重要。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风俗或习俗,已经慢慢被大家淡忘。或一些很有意义或意思的仪式正在慢慢退出我们的视线,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任何文化的复兴,一定是包含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步传承,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古法里面,出门接新娘的时辰,极之严格,一般在选结婚日课时,都要写到“日子单”上,你说重不重要。因此,在你结婚摆酒时,请选择一个有利的时辰,把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回家。
3、铺设新房新床的时间最重要。
准确来说,从择日学的角度而言,这叫“安床”。就是结婚后,夫妻常年要睡的那张床。这张床为什么如此重要呢?打个比方,安床的重要性好比一个婴儿出生的时间,你说重不重要,其实就是你们一生婚姻的那个“八字”。所以,在结婚摆酒时,那个安床日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你一生婚姻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结婚摆酒时,请不要忽略或轻视这个极之得要的步骤,否则,有一天婚姻生活不好了,感情破裂了,除了各自的命运外,也有可能是这个日子加速影响的。事物的忌讳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新娘不可吃男方过大礼时送来的喜饼,这样会把自己的喜气吃掉。结婚时不能使用只有两个座位的花车,这样犯了“无后”的忌讳。白色“头车”寓意吉祥,又象征新郎、新娘能白头到老,百年好合。
不可以吃鸭肉与咸粥。因咸粥只有丧事才能吃;鸭肉则代表霸道,造成新人婚后不和谐。
仪式的忌讳
假如在迎娶新娘途中,遇上另一队迎娶车队,这情况会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化解。
新娘出门前必须用红伞遮道,并由大妗姐一边撒米,一边讲吉利说话,直至新娘上落花车及进入男方家门。
新娘抛出的花球一定要有人接住,因落“空”与“凶”同音,不太吉利。所以最好先内定一位姊妹来接花球。此外,花球也不可以抛“散”,会有分离之意。所以宜选用小巧圆型的花球。地点的忌讳
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及物品的尖角相对。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等。
结婚当天直到晚上就寝前,任何人都不准接触新床。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归宁当天,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返回丈夫的家,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第三篇:新疆习俗禁忌
新疆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西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西部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著名的楼兰高昌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王国都城,众多的石窟,千佛洞更是闪耀着古西域文化的光华。原始社会大量的岩刻以及众多的古代墓葬都是先民留下的生活印记。丰富的历史文物给新疆的自然风景又增添了深层次的内涵和奇异的色彩。
新疆又是一个真实而开放的民俗“博物馆”。十三个世居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聚居区域,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这些人文风情与奇特自然景观相交融,使新疆充满了新奇和神秘。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民俗禁忌
一、凝视禁忌
二、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
因此切不可将以上诸物带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厅,或在这种场合谈论这些物品。
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么就会更受欢迎,例如,他们可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吃驴肉,性情也会跟驴一样,或认为情操高尚的人怎么能吃不知羞耻的驴呢?
三、崇拜禁忌
忌践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不能朝咸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馕渣和盐水,而这些都是“圣物”,否则会带来厄运,遭到各种磨难。
四、礼仪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
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吃饭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在新疆,你的行为如能这样,就可能会处处招人喜欢!
五、赞美禁忌
有些新疆人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 “胖”、“漂亮”、“胃口好”等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
因此,在新疆,你常会听到一些老人见到小孩时常说“这个小孩太难看了”。
六、其他禁忌
穆斯林在做乃玛孜(礼拜)时,不能喧闹,诵读祈祷经文时,不能说话,不能站在或经过做乃玛孜的人面前或将人像置于做乃玛孜的人面前,也不能不脱鞋或用脏脚踩礼拜毯。
不能在清真寺或麻扎(坟场)喧哗或谈论与此无关的内容。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往水里撒尿,不能朝天空吐唾沫,清晨未洗脸前不能看太阳等;不能踩拔庄稼和小草,尤其是不能往庄稼和草上大小便。
路经麻扎时,不能骑马、骡、驴;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允许任何人无故进入墓地,不许从墓地上大量取土,以防坟墓倒塌,墓地附近禁止修猪圈、厕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以及小渠边大小便、吐痰、擤鼻涕、带污秽物经过和逗留。
妇女不能跨越绳子、脏水,认为跨越绳子生孩子时胎盘不容易下来;跨越脏水,分娩时将会无力。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间,一般要在产后满十二天之后去探望产妇。
忌讳男人将头发、胡子留得过长和带金戒指,忌讳女人将指甲、腋毛等留得过长。
认为星期
二、星期五上路不吉利,会遇到倒霉的事。
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暗算别人、占别人的便宜等,均被禁忌 民风民俗:
服饰
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任斜领,无扣,腰系长带。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男女喜戴绣花小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脱项链等作为装饰品。男女均喜着皮靴。
花帽
新疆花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均喜戴花帽。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纷而成。花帽的式样,花色不仅因民族而异,且有地域差别。不过各种花帽均具有精巧美观、绚丽多彩的特点,只看一眼也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礼节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洗洁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用水壶浇洗,不用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特别是吃“抓饭”时,饭前洗手显得更为重要。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口朝下搁置,使其自干。
禁忌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动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不慎落地的饭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将拾起的饭粒再放进共用的盘中;吃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习惯。在饮食方面,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
文化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作品。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女子舞姿轻盈优美,旋转快速多变;男子动作热烈奔放,强悍刚劲。传统保留节目有赛乃姆、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婚礼舞、麦斯舞等,当代创作的摘葡萄舞、种瓜舞、新疆好、我的热瓦甫等舞蹈均为上乘之作。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群众娱乐形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或休闲时刻,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杂技、魔术等,尽情狂欢。
民风民俗
维吾尔族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屋内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日常的食品有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服饰:城市妇女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农村男子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维吾尔族婚俗: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
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维吾尔族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维吾尔族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忌擤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青壮年妇女一人在家时忌外人进去;新婚夫妇的洞房忌随便闯入;见到门上挂有红布条,表示妇女分娩或小孩出疹子,忌外人入内;不要和妇女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忌光着上身,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到别人家里去;忌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禁止在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清真寺周围和果树下面大小便、吐痰或倒脏水;禁止携带污浊之物进入墓地和清真寺;禁止在墓地附近修猪圈、厕所,不许牲畜在墓地内乱跑,不许从墓地上取土;不得用自己的水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涝坝内打水,要先用公用水桶打水,然后倒入自己的桶或罐内;北疆地区,禁止在长辈面前讲诙谐或揶揄的语言。【民族荟萃】
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其中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13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民族风俗】
在饮食方面,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以面粉、大米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凡是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居住的地方和单位,都专门设置了供他们进餐的清真餐厅,所用的炊具、餐具都和汉族餐厅的炊具、餐具严格分开;供清真餐厅食用的牛、羊肉均由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群众自己宰杀,并且严禁与猪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清真餐厅的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一般也由少数民族职工担任。
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数民族很重礼节。亲友见面,一般都要握手问候。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群众在遇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把身体向前倾斜30°,并连声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为„祝您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里或者在进餐时,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有时互相见面握手之后也做“都瓦”。
在称呼方面,各民族都有其尊卑辈序之称,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等民族,一般年轻人都称呼老年人“大大”(大爷)、“阿娜”(大娘),称呼比自己稍长的人为“阿卡”(阿哥)、“阿恰”(姐姐);称呼比自己年幼的男女为“吾康”(弟弟)和“森额尔”(妹妹);青年同性之间互称“阿达西”(朋友);对干部和军人称“尧尔达西”(同志);对小孩、少年人多称“巴郎”。但对青年人则不宜随便叫他们“巴郎”,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
在丧葬方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死后一般都实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给死者擦澡,然后以白布裹尸,用移尸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时不许妇女和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后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属均要举行悼念活动,请阿匐念经,请亲友吃饭,此项仪式叫“乃孜尔”。
【民族服饰】
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妇女爱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套坎肩。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连衣裙宽大,胸前多褶,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连衣裙下端多皱褶,塔吉克族妇女喜欢在裙子上系围裙。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的男子多穿过膝、无领、对襟“袷袢”(长袍),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蒙古族、达斡尔族喜欢穿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还非常喜欢在衣服的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用各种彩线绣上精美的花卉花纹图案,有时缀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装饰品。戴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尤其喜欢戴花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别,其中维吾尔族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
【民族歌舞】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烟海,世代流传。如维吾尔族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负盛名,传统的音乐有木卡姆、库夏克、埃提西希、卖达等。其中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达斯但、麦西来甫等三大部分组成,集音乐、舞蹈、演唱、文学、生活习俗为一体,包括互不相同的36个曲调,要连续24小时方可演奏完毕。
维吾尔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都他尔、弹拨尔、扬琴、热瓦甫、唢呐、笛子、手鼓、萨巴依、纳合拉、艾杰克、卡龙、萨他尔、达甫等。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阔布兹、斯不兹厄等。
第四篇:重阳节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2]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2]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各地习俗 国内
【江西省】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东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国外
【韩国】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戏,放风筝。【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饭祭菊。
第五篇:韩国人习俗和禁忌
韩国人的习俗和禁忌
礼仪
韩国人崇尚儒教,尊重长者。和长者谈话时要摘去墨镜。吃饭时应先为老人或长辈盛饭上菜,老人动筷后,其他人才能吃。
韩国人见面时的传统礼节是鞠躬,晚辈、下级走路时遇到长辈或上级,应鞠躬、问候,站在一旁,让其先行,以示敬意。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时或用双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点一次头。鞠躬礼节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韩国官员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轻轻点一下头。女人一般不与人握手。
跟韩国人一起吃饭不可以捧着碗吃哦,因为那样他们会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他们吃饭用汤匙,夹菜的时候才用筷子的,不要为了省事用汤匙舀菜哦。而且他们喜欢喝酒,但不要是烈性的酒,而且不可以像中国餐桌那样一口气喝完哦,他们喜欢慢慢的一口一口的喝的。韩国人还喜欢吃烤肉,因为在韩国,烤肉是非常贵的。
在韩国,如有人邀请你到家吃饭或赴宴,你应带小礼品,最好挑选包装好的食品。席间敬酒时,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辞,最后再倒酒,且要一连三杯。敬酒人应把自己的酒杯举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对方的杯身。敬完酒后再鞠个躬才能离开。做客时,主人不会让你参观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处逛。你要离去时,主人送你到门口,甚至送到门外,然后说再见。
韩国人用双手接礼物,但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不宜送外国香烟给韩国友人。酒是送韩国男人最好的礼品,但不能送酒给妇女,除非你说清楚这酒是送给她丈夫的。在赠送韩国人礼品时应注意,韩国男性多喜欢名牌纺织品、领带、打火机、电动剃须刀等。女性喜欢化妆品、提包、手套、围巾类物品和厨房里用的调料。孩子则喜欢食品。如果送钱,应放在信封内。
若有拜访必须预先约定。韩国人很重视交往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夫人很少在场。
敬烟:向客人敬烟也是韩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一般情况下身份地位低的人不能在身份高的人面前抽烟。子女绝不能在父母面前抽烟,更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韩国人以文化悠久为荣,进入他们的住宅或韩国式饭店须脱鞋。相处时少谈当地政治、多谈文化艺术。
韩国人不喜欢直接说或听到“不”字,所以常用“是”字表达他们有时是否定的意思。此外,韩国人比较敏感,也比较看重感情,只要感到对方稍有点不尊重自己,生意就会告吹。韩国人重视业务中的接待,宴请一般在饭店进行。吃饭时所有的菜一次上齐。饭后的活动,有的是邀客人到歌舞厅娱乐、喝酒,拒绝是不礼貌的。
在社会集体活动和宴会中,男女分开进行社交活动,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馆里都是如此。禁忌
韩国人普遍忌“四”字。因韩国语中“四”与“死”同字同音,传统上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韩国没有四号楼、四层楼、四号房,军队里没有第四师,宴会厅里没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点烟不能连点四人。此外,孕妇忌打破碗,担心胎儿因此而裂嘴;婚姻忌生肖相克,婚期择双日,忌单日;节庆期间要说吉利话;男子不要问女子的年龄、婚姻状况;打喷嚏、咳嗽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盖住嘴;交接东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传统观念上认为“右尊左卑”,认为用左手交接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等等。
政府规定,韩国公民对国旗、国歌、国花必须敬重。不但电台定时播出国歌,而且影剧院放映演出前也放国歌,观众须起立。外国人在上述场所如表现过分怠慢,会被认为是对韩国和韩族的不敬。
韩国人禁忌颇多。逢年过节相互见面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生气、吵架。农历正月头三天不能倒垃圾、扫地,更不能杀鸡宰猪。寒食节忌生火。生肖相克思婚姻,婚期忌单日。渔民吃鱼不许翻面,因忌翻船。忌到别人家里剪指甲,否则两家死后结冤。吃饭时忌带帽子,否则终身受穷。睡觉时忌枕书,否则读无成。忌杀正月里生的狗,否则三年内必死无疑。
与年长者同坐时,坐姿要端正。由于韩国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时,宾主都应席地盘腿而坐。若是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无论是谁,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未征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级、长辈面前抽烟,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吃饭时不要随便发出声响,更不许交谈。迸入家庭住宅或韩式饭店应脱鞋。在大街上吃东西、在人面前擤鼻涕,都被认为是粗鲁的。
在韩国人面前,切勿提“朝鲜”两字,也不要把“汉城”说成“京城”。照相在韩国受到严格限制,军事设施、机场、水库、地铁、国立博物馆以及娱乐场所都是禁照对象,在空中和高层建筑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
韩国人主要的节日(重要节日:元旦、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
1月1日-2日:元旦
尽管韩国人过春节,但阳历的元旦也有两天的法定假期而庆祝新年,1月1日、2日为国家规定的公休日。国历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称阳历新年,一般头一天早上家人在家里吃年糕汤,以祭祖的家庭典礼、特制的食物、传统游戏来庆祝。全家人团聚,亲朋好友间互相拜年欢度佳节。新年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元旦日少女们头戴“福巾”,身穿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新年期间,人们除了享受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阴历正月初一到初三:春节
春节与中秋节一样是一年中一家人团聚的最大的节日之一。春节的早晨,大家穿最好的衣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祀后家庭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并且接收长辈给的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汤,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并且韩国人认为吃了它就算长了一岁。下午,人们互相走亲戚串门,给亲朋好友拜年。春节期间有掷骰游戏,放风筝,抽陀螺,翘翘板等很多民俗活动。
阴历正月初十五:元宵节
即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满月,此时农民和渔夫们祈求丰收并进行特殊的游戏。正月十五的早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花生和核桃,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赶走一年的酷热。自古以来,韩国人就认为月圆的晚上很神秘,特别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会望着圆月祈祷,相信愿望能够实现,而农民们也会为今年的收成而祈愿。
3月1日:三一节
纪念1919年3月1日兴起的反抗日本统治的独立运动。
4月5日:植树节
推进国土绿化运动日。这一天,政府官员、教师、学生以及成千上万全国各地的韩国人按照政府的植树造林计划栽种树木。
5月5日:儿童节
为儿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让他们与父母一起尽情游乐(父母也可以放一天假)。
阴历四月初八:浴佛节
阴历四月初八是释家摩尼诞生的日子,佛教信徒们在寺庙中举行特别仪式并举行灯会。这天的庆祝活动在提灯游行中达到高潮。
阴历五初五:端午节
来古以来,在插秧结束之后,农民们祈求上天赐予丰收的休息日,也跟中国楚国的诗人屈原的故事有关。端午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摔跤(男子)和荡秋千(女子)等。
6月6日:显忠日
全国在这天纪念护国的英灵们,在汉城的国立墓地举行纪念仪式。初伏
三伏(初伏、末伏、中伏)的开始,为了好好度过炎热的夏天,韩国人有伏日吃参鸡汤等保养饮食的习俗。
7月17日:制宪节
纪念1948年制定大韩民国宪法的日子。
8月15日:光复节
1945年日本签定投降协议,韩国从日本35年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而宣布大韩民国成立。
阴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秋夕(或称中秋节)
丰收和感恩的节目,和春节并称为韩国最大的节日,放三天的假。第一天早晨,人们穿上新衣,带着用谷食做成的酒和松饼等祭物去墓地扫墓,晚上要共赏圆月,吃松糕。
10月3日:开天节
纪念传说中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创建国家的节日。
10月9日:韩字节
纪念朝鲜王朝第4代王世宗创造韩国语言的文字体系的日子。
12月22日:冬至
也是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韩国人过冬至节使用红豆来做冬至粥的饮食习俗。
12月25日:圣诞节
韩国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合计达到国民的1/5到1/4。像在西方一样,无论是不是基督徒都庆贺这个神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