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l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人们调侃语文教学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其实,关于作文教学,前辈们已做出了许多研究,承袭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感悟,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 “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视野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该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

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笔者以为,《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读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初中阶段多写比多读重要。事实上,写作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巧练多思

写作不是自发自为的活动,需要系统的训练: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它与考场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往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练笔要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写作训练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如在初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训练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训练议论文和中考专题文章。在各个阶段中再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这样,学生对练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多练。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了作文的气质和深度。写作是很个性的行为,作

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就说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文需要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阳隐去了羞红的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牛在这时候吃草,吃得最欢了!瞧,它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像世上再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嘴贴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动着,一歪一歪的,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将牛牵到牛棚里,牛就睡下来,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这是笔者一位初一学生的习作,对牛如此细腻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体会。

2、多评多议

写作有为抒发而写作和为交流而写作。考场作文是为交流而写作的作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须知阅卷老师对作者的生活一无所知,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篇文章评分,如此势必要求该作文是能读懂的,清晰流畅的。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优点,其次要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他评,由自己或同龄人充当读者,然后交流,进入“议”的环节。 “议”即交流。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听”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彻底。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在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一写作就感到头疼,无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漫无边际,不得要领,或是空洞大话,或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作为教师应好好的反思一下。

反思一:观察与阅读,有助于写作积累,可是有了积累,有了素材,就能写好作文吗?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写作,先要解决的是自然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的解决,一是离不开观察,需要在广阔的生活时空中观察,诸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诸如大自然、科学现象,诸如人及其内心世界等;二是离不开阅读,丰富经验(间接的),开阔视野,拓展空间。可是,通过观察与阅读积累的东西,能否直接作用于写作呢,细细想来,是不能的。就学生写作调研来看,问题多多,主要的是如下方面:

(1)积累的素材杂而乱。

(2) 不能挖掘所积累的素材的意义(尤其是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积累的'东西不知如何用等。

看来仅有素材积累是不够的,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除了写观察日记和阅读随笔外,还要注意就素材进行梳理与归类。

(2)无论是观察还是阅读,都要注意思考,不能让“观察”和“阅读”都成了简单的“看”,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由浅思考走向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注意发现素材的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要学会选择与截取,用头脑去想,要表达什么,用些什么去表达。说到底,写作是将思想和经验明确化、条理化。仅有素材是不够,仅有思想和经验,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考虑:自己想表达点什么,向什么人表达,通过些什么来表达,如何表达等等。

反思二:写作技巧训练与思维训练,什么更重要呢?

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既注意写作片断和文体的训练,又注意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对写作思维训练却有所忽略。

其实,写作思维训练重要且必不可少。如引导学生由普通观察到深入观察,由起步分析到入门分析,作文的章法和语感训练,无不包含写作思维。不仅如此,作文由审题到构思,由素材选择到语言表达,无论是记叙文的由故事到意义揭示,还是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无不包含写作思维。

就写作思维这一块来说,初中生是普遍薄弱的,笔者深有感受,表现在:

(1)观察浮于表面,少了深度。

(2)议论只是事实加观点,少了分析,没达到深刻。

(3)遣词造句缺乏思维支撑,错误多多。

(4)审题缺乏思维指引,文章想到哪写到哪,缺乏总体构思。等等。

这一问题要解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思维,转变观念与态度。 还要将思维贯穿写作全程,注意细心指导。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人的情感的体验。如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悲悯情怀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

最后是有必要向学生讲讲写作思维常识、方法和规律。

反思三:写作与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有多大关系?

写作是离不开语言的,最终要通过语言来实行,可是初中作文教学这一块,语言的训练是较为薄弱的,而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也不很理想:

(1)说话,不能做到自然、顺畅,更不要说创意表达。

(2)写作语言干瘪,错误迭出。

于写作来说,语言是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的想法是:

(1)加强阅读,培养语感。

(2)由模仿到创造,加强书面表达训练。

(3)重视口语表达,将口语融入作文。如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等。

总的来说,初中生写作,内容、语言、思维三者密不可分,尤其是思维,往往左右着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它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因此这三者不可偏废。在具体的训练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分段进行,同时展开而又有所侧重,或许这是解决当前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办法。愿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中国的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径。而“写作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如文如其人,写作也是在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在语文课的堂上,应鼓励学生发表属于自己对观念、对现象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级发展讨论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

(三)在语文课上用课文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初中的孩子对写作有着自己的好奇和观念,所以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充满想象好奇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的同时,要带有鼓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呵护童心、童趣、童真,要去发现身边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领悟。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一个人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反映,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就尤为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同时极其渴望成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作文水平一定会很快提高的。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1从课外阅读、生活中引导入手激发学生快乐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是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美的、经典的文章和片段,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细节描写逼真感人,结构紧凑合理,很适合学生阅读、借鉴。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多与别人交谈,参与社会实践,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

2注重启发和引导,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初学写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贴抒情的标签,故作姿态,无病呻吟,这些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感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感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是文章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的长期砥砺,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3选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我也追星》、《我的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把《石壕吏》续写成《老妇人被抓走以后》等。这些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4多形式评改,查找不足、讨论推敲、逐步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5赏优点、激兴趣、提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文的单元设计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适时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感想发,那么学生就能倾诉真情,写出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文字,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这一弊端,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品质的形成,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而要免除以上弊端,就应该重视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三多”,即:多读书,多观察,多实践。

一、指导学生多读书(包括课内、课外)

语文教学意在训练学生的“工具性能力”,即要训练这种能力,就要通过阅读反复感知语文的基本内容――课文来实现。中学语文课文每一篇都是学生可资借鉴的范文。因此,阅读时就必须把它当作一篇范文来读,只有这样,整个阅读过程才能变成借鉴与吸收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弥补了学生课内阅读的不足,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坚持多读书,首先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考能力的过程。只有以熟读精思的方法,达到出之于口,明白于心的地步,才能捉住文中“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

其次,读有助于记忆的积累,有助于写作。“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让学生熟读、诵背文质兼美的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在不知不觉中熏陶濡染,达到呼之欲出,用于笔端。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不多,积累不够,写起来难免捉襟见肘。曹雪芹不读书,写不出《红楼梦》;司马迁不读书,就不会有《史记》的问世。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地吸收其中丰富的文化积淀,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自然接受表达经验,获取情感体验。写作时才能意到笔随,奔驰放达,左右逢源。

二、指导学生多观察(包括社会、自然)

事实上,生活的真谛、写作的乐趣,大多来源于异常生动、丰富多彩、无限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之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学会观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人物、事物;观察身边的环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人物,一般从外貌开始,然后再过渡观察到人的言行、习惯、特征;观察景物,要选准观察点,要注意景物中的光、声色,要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去反应等。

在观察活动中,要全神贯注,强化观察过程,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及时记录。

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活动中才能提高和发展。坚持有意的注意、长期的观察,学生的写作素材才如源头之水滚滚而来。

三、指导学生多实践(写真人真事、真感受)

惟有真实才显得鲜活而具有生命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简单重复别人的东西,如同厨师掌握了烹饪方法,就要用眼前现有的材料进行操作,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而不能把别人做成的照搬出来。作文不论长短,只要写得真实有新意,教师就要加以肯定。如写《我爱祖国》,如果一个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写我爱祖国“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一直爱到森林无际,群山巍峨”,爱到“淙淙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写得大气,感情也真挚,当然很好。而一个学生平时一见到作文就头痛,教师批改作文时发现本子上只有一句:“如果祖国是一只雄鸡,我愿是一粒米。”老师就应该及时表扬并弄清是怎样一种激情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应该肯定这表达了真实的思想感情的一句抵得上虚假的百句。学生借助这次激励,说不定就爱上了作文。

作文教学要杜绝学生千篇一律往一条道上挤。鲁迅说过,第一次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天才,第二次是庸才,第三次是蠢才。都把老师比做蜡烛,把关爱比做太阳,还有什么意思呢?

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是需要创造精神和想象力的。只要我们能从长期形成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不满足一些文法与写作技巧的操练,而主动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启动真情,大胆地想象和探索,那么,作文教学这块园地里,就一定会开遍充满人性美、生活美、情趣美的姹紫嫣红的花朵。

张平,教师,现居河南遂平。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农村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分析,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为此,我们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创新作文的研究》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经归纳认为,其实就是“扩展农村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态、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创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枯竭,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阅读时间,有目的性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作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了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高尔基的丰富的语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都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了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地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了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当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创新。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小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了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了爱好动手写东西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极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首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了作文课。

再则,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我们语文课题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好地完成农村中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使命。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1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长期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这一弊端,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品质的形成,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而要免除以上弊端,就应该重视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三多”,即:多读书,多观察,多实践。

一、指导学生多读书(包括课内、课外)

语文教学意在训练学生的“工具性能力”,即要训练这种能力,就要通过阅读反复感知语文的基本内容――课文来实现。中学语文课文每一篇都是学生可资借鉴的范文。因此,阅读时就必须把它当作一篇范文来读,只有这样,整个阅读过程才能变成借鉴与吸收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弥补了学生课内阅读的不足,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坚持多读书,首先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好好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考能力的过程。只有以熟读精思的方法,达到出之于口,明白于心的地步,才能捉住文中“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

其次,读有助于记忆的积累,有助于写作。“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让学生熟读、诵背文质兼美的课文,“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在不知不觉中熏陶濡染,达到呼之欲出,用于笔端。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不多,积累不够,写起来难免捉襟见肘。曹雪芹不读书,写不出《红楼梦》;司马迁不读书,就不会有《史记》的问世。只有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地吸收其中丰富的文化积淀,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自然接受表达经验,获取情感体验。写作时才能意到笔随,奔驰放达,左右逢源。

二、指导学生多观察(包括社会、自然)

事实上,生活的真谛、写作的乐趣,大多来源于异常生动、丰富多彩、无限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之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学会观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人物、事物;观察身边的环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人物,一般从外貌开始,然后再过渡观察到人的言行、习惯、特征;观察景物,要选准观察点,要注意景物中的光、声色,要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去反应等。

在观察活动中,要全神贯注,强化观察过程,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及时记录。

茅盾说:“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活动中才能提高和发展。坚持有意的注意、长期的观察,学生的写作素材才如源头之水滚滚而来。

三、指导学生多实践(写真人真事、真感受)

惟有真实才显得鲜活而具有生命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简单重复别人的东西,如同厨师掌握了烹饪方法,就要用眼前现有的材料进行操作,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而不能把别人做成的照搬出来。作文不论长短,只要写得真实有新意,教师就要加以肯定。如写《我爱祖国》,如果一个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写我爱祖国“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一直爱到森林无际,群山巍峨”,爱到“淙淙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写得大气,感情也真挚,当然很好。而一个学生平时一见到作文就头痛,教师批改作文时发现本子上只有一句:“如果祖国是一只雄鸡,我愿是一粒米。”老师就应该及时表扬并弄清是怎样一种激情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应该肯定这表达了真实的思想感情的一句抵得上虚假的百句。学生借助这次激励,说不定就爱上了作文。

作文教学要杜绝学生千篇一律往一条道上挤。鲁迅说过,第一次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天才,第二次是庸才,第三次是蠢才。都把老师比做蜡烛,把关爱比做太阳,还有什么意思呢?

文章应该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是需要创造精神和想象力的。只要我们能从长期形成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不满足一些文法与写作技巧的操练,而主动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启动真情,大胆地想象和探索,那么,作文教学这块园地里,就一定会开遍充满人性美、生活美、情趣美的姹紫嫣红的花朵。

张平,教师,现居河南遂平。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2

一个人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反映,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充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就尤为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同时极其渴望成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作文水平一定会很快提高的。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1从课外阅读、生活中引导入手激发学生快乐写作兴趣

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是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美的、经典的文章和片段,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特别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细节描写逼真感人,结构紧凑合理,很适合学生阅读、借鉴。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就要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多与别人交谈,参与社会实践,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

2注重启发和引导,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初学写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贴抒情的标签,故作姿态,无病呻吟,这些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感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感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是文章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只有这样的长期砥砺,才会领悟生活,陶冶性情,进而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3选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题命在他们心里,写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我也追星》、《我的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把《石壕吏》续写成《老妇人被抓走以后》等。这些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拨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4多形式评改,查找不足、讨论推敲、逐步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5赏优点、激兴趣、提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文的单元设计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适时地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感想发,那么学生就能倾诉真情,写出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文字,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3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也难怪封建社会要以“一文定终身”。然而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作文难写、难改却是很多同学老师共同的感受。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经观察,很多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在写作中缺少成功感。无论文章怎样,都是学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能表现出来的最佳水平,而我们老师习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以某种权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对文章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大加删改,曾经的“作品”现已是“满目疮痍”。我相信学生拿到被老师点评得一无是处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失败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学生身上,他怎能对写作还保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作文的批改思路应该由发现问题转变为挖掘优点!

每学期,我要建立一个学生作文档案,在改作文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好的标题、好的词语、好的句子、段落等。评讲作文时尽可能把表扬的面扩大,争取让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都能被提及,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被关注的快乐与满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学生的习作中各色的优点都能被发掘,即使它在老师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学生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凡事预则立”

如果做事有目标,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我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让学生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范围可以只是简单的书写、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构思、立意等方面,并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该次作文较好的句子、段落标注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征对性就强了,往往写作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一个作文语言原本很差劲的学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于争取在作文中努力营造精彩语句,他在这次作文中肯定会精心构思打磨一些语句。老师在批改时只需留意他的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做得好,便不遗余力地赞美。在这样定计划,完成目标,再寻找目标再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会逐渐地增强。

三 、“ 弟子不必不如师”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自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他评。学生已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样例学习”和“干中学习”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写什么”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涉猎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养成写作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思考的问题。心理学家总结出学习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样例学习”(learning by example),另一种是“干中学习”(learning by donging)。“样例学习”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找出规律。“干中学习”首先是确立问题,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征对作文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规律把写作分为两点:多记多听是基础(样例学习);多练是关键(干中学习)。

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堂情感平台的作用,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老师挑出的一些课外读物,也可由同学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美文,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种样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是无穷的。在这种耳濡目染中,学生的眼界更宽了。“见多才能识广”,让学生自由涉猎时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培养他们静心来阅读的习惯。这样是量的积累,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识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形成学生一定的写作能力。此之谓“样例学习”。

古语云“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写才是硬道理。周记是语文写作中一个易行且有效的方式。这不仅是写作,也是对学生成长历史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后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受作者的影响,展开各种联想,一方面是对作者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而想自己树立观点,于是我总是趁热打铁,每上完一课总是选一个点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样使学生一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创作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学习、认识的中心和主体,为保证态度的端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在书上,字数尽量控制在200字以内,力求观点鲜明,这种方式,学生反应很好。如学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题目:《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吗》;学完《故都的秋》,学生便很有兴趣的记下了《校园之春》等。这种写作方式随意且操作性较强,在练笔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辨性,所以学生对此反应较好,真正达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4

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疴。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如何让学生多亲近自然,多接触社会,尽快地走进作文天地;如何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怎样设法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培养用自由的笔墨写自由的精神,让作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文教学课的作用,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关心的话题。在此,我就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l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5

中国的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径。而“写作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如文如其人,写作也是在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在语文课的堂上,应鼓励学生发表属于自己对观念、对现象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级发展讨论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

(三)在语文课上用课文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初中的孩子对写作有着自己的好奇和观念,所以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正确、客观、充满想象好奇地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引导的同时,要带有鼓励,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呵护童心、童趣、童真,要去发现身边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领悟。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6

农村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分析,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为此,我们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创新作文的研究》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经归纳认为,其实就是“扩展农村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态、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创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

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枯竭,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阅读时间,有目的性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作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了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高尔基的丰富的语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分析等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都显得有血有肉。

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

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了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

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地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

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了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当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

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创新。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小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了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了爱好动手写东西的良好习惯。

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极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首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了作文课。

再则,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

以上仅为我们语文课题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好地完成农村中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使命。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7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阅读互为双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显为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人们调侃语文教学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其实,关于作文教学,前辈们已做出了许多研究,承袭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感悟,认为作文教学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平时积累,巧练多思多评。

一、方式灵活,激发兴趣

教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积极主动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过程的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求知,“艰苦”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

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 “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视野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3、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表现个性自我

首先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强加给学生的作文“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流泻出活泼的个性,即“向生活靠拢”。引导学生崇尚真实,大胆地表现自我。初中学生正处于主体意识觉醒之中,允许他们写出个性,表达自己,自然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所说:1、作文是整个申请的主心骨,但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作文不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也不是写给招生人员看的`,阅读你的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亲人与朋友。2、不要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作文应该是在讲述一个你很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种心情。3、作文中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说应该表现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但

无论你想表现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二、厚积薄发,重视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白,写作积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博览群书,让书香陶冶写作及性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笔者以为,《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读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2、摘录精华,让笔记凝聚华章妙悟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三、巧练多思,多评多议

初中阶段多写比多读重要。事实上,写作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巧练多思

写作不是自发自为的活动,需要系统的训练:随笔只能是作为平时积累的一种手段,它与考场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训练往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写作训练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练笔要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教育学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逐步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写作训练也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如在初一阶段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初二阶段训练散文、说明文写作。初三训练议论文和中考专题文章。在各个阶段中再划分小阶段,设定短期目标。这样,学生对练笔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多练。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响了作文的气质和深度。写作是很个性的行为,作

家叶文玲在谈写作时就说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文需要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阳隐去了羞红的脸,偏南风吹来了五彩缤纷的晚霞,牛在这时候吃草,吃得最欢了!瞧,它们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像世上再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它们分心了。它们把嘴贴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动着,一歪一歪的,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晚上,将牛牵到牛棚里,牛就睡下来,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这是笔者一位初一学生的习作,对牛如此细腻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体会。

2、多评多议

写作有为抒发而写作和为交流而写作。考场作文是为交流而写作的作文,因而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须知阅卷老师对作者的生活一无所知,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篇文章评分,如此势必要求该作文是能读懂的,清晰流畅的。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可通过多评多议来实现。在评议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得到很的提高。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评价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学生指明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欲望。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优点,其次要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评、他评,由自己或同龄人充当读者,然后交流,进入“议”的环节。 “议”即交流。在组织学生自评、他评中,教师应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只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听”的时候予以点拨。在评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作文中的优缺点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因为是经过自己和同学共同努力探索发现的,会倍加珍惜,修正也会更彻底。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性很强的学科,而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又举足轻重,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实践教书育人的总体目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8

在写作教学中,许多学生一写作就感到头疼,无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漫无边际,不得要领,或是空洞大话,或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作为教师应好好的反思一下。

反思一:观察与阅读,有助于写作积累,可是有了积累,有了素材,就能写好作文吗?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写作,先要解决的是自然是“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的问题的解决,一是离不开观察,需要在广阔的生活时空中观察,诸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诸如大自然、科学现象,诸如人及其内心世界等;二是离不开阅读,丰富经验(间接的),开阔视野,拓展空间。可是,通过观察与阅读积累的东西,能否直接作用于写作呢,细细想来,是不能的。就学生写作调研来看,问题多多,主要的是如下方面:

(1)积累的素材杂而乱。

(2) 不能挖掘所积累的素材的意义(尤其是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积累的东西不知如何用等。

看来仅有素材积累是不够的,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除了写观察日记和阅读随笔外,还要注意就素材进行梳理与归类。

(2)无论是观察还是阅读,都要注意思考,不能让“观察”和“阅读”都成了简单的“看”,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由浅思考走向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注意发现素材的情感意义和思想意义。

(3)要学会选择与截取,用头脑去想,要表达什么,用些什么去表达。说到底,写作是将思想和经验明确化、条理化。仅有素材是不够,仅有思想和经验,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考虑:自己想表达点什么,向什么人表达,通过些什么来表达,如何表达等等。

反思二:写作技巧训练与思维训练,什么更重要呢?

较长一段时间,我们既注意写作片断和文体的训练,又注意写作技巧的训练,但对写作思维训练却有所忽略。

其实,写作思维训练重要且必不可少。如引导学生由普通观察到深入观察,由起步分析到入门分析,作文的章法和语感训练,无不包含写作思维。不仅如此,作文由审题到构思,由素材选择到语言表达,无论是记叙文的由故事到意义揭示,还是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无不包含写作思维。

就写作思维这一块来说,初中生是普遍薄弱的,笔者深有感受,表现在:

(1)观察浮于表面,少了深度。

(2)议论只是事实加观点,少了分析,没达到深刻。

(3)遣词造句缺乏思维支撑,错误多多。

(4)审题缺乏思维指引,文章想到哪写到哪,缺乏总体构思。等等。

这一问题要解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思维,转变观念与态度。 还要将思维贯穿写作全程,注意细心指导。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人的情感的体验。如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悲悯情怀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

最后是有必要向学生讲讲写作思维常识、方法和规律。

反思三:写作与语言(口语和书面语)有多大关系?

写作是离不开语言的,最终要通过语言来实行,可是初中作文教学这一块,语言的训练是较为薄弱的,而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也不很理想:

(1)说话,不能做到自然、顺畅,更不要说创意表达。

(2)写作语言干瘪,错误迭出。

于写作来说,语言是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的想法是:

(1)加强阅读,培养语感。

(2)由模仿到创造,加强书面表达训练。

(3)重视口语表达,将口语融入作文。如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等。

总的来说,初中生写作,内容、语言、思维三者密不可分,尤其是思维,往往左右着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表达,它的作用还不仅限于此,因此这三者不可偏废。在具体的训练中,可根据学生实际,分段进行,同时展开而又有所侧重,或许这是解决当前写作教学问题的有效办法。愿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升。

下载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心得体会1 地理学科在初中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大三科,被认为是“副科”。大部分学生知识生疏,对地理感觉“无趣、畏惧”,另外许多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方......

    初中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初中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5篇 初中教学教师心得体会1 xxxx中学的x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提高课堂效率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美术是视觉性很强的艺术,通过视觉感受才能更好引发......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初中阶段,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

    初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1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

    初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根据自己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反馈情况以及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经过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英语教学有了几点体会。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英语......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1 初中美术教材中,除了欣赏课之外,其它的课题都是离不开生活里面的点点滴滴。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2篇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数学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了三位专家的精彩讲演,自己无论在思想认识及教育观念、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