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
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
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互读这一部分。
三、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3、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4、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在全文起
6、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标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四、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
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1、在品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学说,看谁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过朗读,让同桌也拥有和你一样的感受。
同桌互读。
2、我看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说自己的感受了,先别急,你们小组内先互相说说,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李时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②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③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
爱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
齐白石
①的确,时间就是生命!
②老师问一下,白石老人小时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精辟,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⑥对啊,齐白石老人用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五、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访名医,尝药草,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毕生孜孜不倦给人类留下了1093项发明的爱迪生,还有不叫一日闲过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们钦佩不已。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对,靠的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嗯,说的好!我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我想此时此刻你的感觉一定更不一样了。
生:读启示。
4、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6、所以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7、找出两组反义词。
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8、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说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经典!
的确。有时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9、同学们,对于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回答,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七、布置作业
咱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这还有项作业(小黑板出示)。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顽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⑴出示词语
第一组:
徽 锲 琢 孜 炽 碳 给
第二组:
恒 懈 纲 贩 恋 筒 权 勉 铭 予
⑵自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生字表中的拼音。
⑶指名读生字,每个读2遍。
⑷出示词语领读词语,集体跟读。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锲:雕刻。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
日雕月琢:琢:雕刻。不停地雕刻。
微不足道:非常微小,不值得一提。
持之以恒:恒,永久。长久地坚持下去。
迷恋:过分爱好而恋恋不舍。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下去,一点也不松劲。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铭记:铭,在器物、石碑上刻字。深刻地记在心里。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全书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搜集药方1.1万余条,附有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指导写字:
恒 懈 恋 勉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五、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其实课文的作者也没见到过。但是作者却凭着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了这一奇特的现象。哪位同学能把作者的描写读一读。
二、品读感悟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名人”一部分
⑴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⑵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引导学生找到“你看,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吗?”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__________(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现象习
目标专一观点作
持之以恒事例提
启示纲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接连不断翻山越岭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持现象
标之观点
专以事例(正反对比)
一恒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5
一、激情导入
师:请看大屏幕。师述: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罕见奇特的现象。水滴拆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块的同一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地重着同一个动作,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我们把这个奇特的现象叫做———(齐说“滴水穿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题,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请大家打开书,这一启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一起读。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师:看来这一启示已经印在我们脑海中。那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在课文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具体体现在哪里?板书)
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任务一:“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中,在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水滴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作上记号,读一读。
2、自主学习
生: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找得很准。水滴这样接连不断地,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重复一个动作,从这里就能看出水滴的———齐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师:文中用一组近义词写水滴不停地滴,就更能突出水滴的———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你能读出水滴的专一吗?谁能读得更好。更能表达出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滴穿石块也决非一日之功。可是,“功到自然成“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块的,读出它的专一和恒心。(课件出示文字)
生:齐读。
师: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按理说雨水的力量远远大于水滴的力量,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指读4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一起再读这句话,这一句什么句?作者用设问句告诉我们,自己的观点就是———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水滴因为执着,滴穿了坚硬的石块,而雨水没有这样的精神,同学们水滴和雨水你喜欢谁呢?让我们带着喜欢的的`感情读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身担重任,想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与课文的结尾形成了呼应。
师:再读这句话,这句话又是什么句?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生:读“如果———就———”
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作者强烈的反问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样观点?
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是的,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的事例更加充分说明这一观点。
任务二: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三位名人的事例,把使你感受动的词句画下来,可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交流:
师:课文例举了哪三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师板书
师:谁的事例让你感受最深刻?
交流李时珍: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巨著《本草纲目》。
生:“其中,“二十多年”里,他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说明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善于从数字中捕捉信息。我们也要善于从文字中想象画面。如:这是怎样的二十多年?不懈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想象表达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读
师:能听出来你对他的敬佩,谁还想试试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你的信心。
师:李时珍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做到的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他就是靠着这种——————————(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一齐读。
师;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另外两位名人:爱迪生、齐白石。
交流方法:
1、读句子,找关键词。
2、结合批注,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出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交流;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就是。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地创作,生: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体会到爱迪生的特之以恒。
师:他是如何孜孜不倦的?
生: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
师:说得很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能读一读爱迪生的事例?
生: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生:我也能读出来。读
师:老师听了深受感动。白石老人的事例谁来说呢?
生:我从“十年、没有停止、不教一日闲过、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体会到齐白石老人的坚持不懈。我还能用朗读表现出我对他的感慨。读
生:我从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体会到白石老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师:体会太深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朗读体会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分角色朗读)
师:名人成功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他们也是具有这样“滴水穿石”的精神而取得成功的?
生:匡衡凿壁偷光李白铁杵磨成针王冕放牛扣书徐霞客壮游天下等。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补充贝多芬资料。
师:挫折和障碍都没能把他们打垮,他们面对自己的理想,面对坎坷,不动摇,不妥协,不放弃,他们的这种精神就是———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看来,同学们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含义,让我们再次铭记这耐人寻味的启示吧,齐读
师: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是
师:这种表达方式是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的表达,这种正反说明的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同学们这种方法作者在文中还有体现,请看黑板上的两个事例,你看出了什么?
生:正反举例
师: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表达,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三、检测导结;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你能填出几个意思相同的四字词?)
生: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
师:看来同学们领会了滴水穿石的精神。让我再读一次体会。
生:读。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我们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里不防告诉在坐的老师和同学,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当这些困难的挫折挡住你前进的道路时,你是怎样做呢?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要想成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缺一不可,让我们都来做小水滴,都像名人一样学习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把我们刚才的心里话写下来好吗?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正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举例
反雨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或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点。
4.摘录四字词语和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我们来做一个抢答游戏,每一幅图都蕴含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如果你知道,请在啲嘟声后抢答。
出示成语“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让学生讲述其意思,并引导发现其共同之处,进而揭示课题。
齐齐乐投票器的抢答功能
齐读这些成语。
这几个成语都包含同一个意思: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一、揣摩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看到水滴不停地滴,把石头滴出了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听到了水滴的声音)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请哪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5、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看到的一种现象,提出了观点,并用大量的事例来真是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作者由现象提出的观点是什么?用那些事例来证实观点的?最后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呢?
2、检查四字词语。
(1)我们先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本草纲目 小贩 自谋生计 迷恋 专利权 自勉 (指名读 齐读)
(2)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指名读,相机纠错。如“锲qiè”,学生可能读成“qì”。“琢”
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 锲:是雕刻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练到炉里德货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石,就算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请你选选哪些词语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我将分两组让你们选择。投票器进行多选。注意反馈。
齐读选中的词语。
三、精读课文,深入其中。
1、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中。课文的第几小节讲述的是作者看到的现象,并由此现象提出的观点了呢?
(1)出示课文的第一、二小节。那位同学愿意给我们读读这两小节。
作者由看到的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2)看这段话,标红: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
作者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后自己又回答了这个问题。像这样的自问自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标红: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需要你回答吗?像这样只问不答,却知道答案的句子叫“反问句”
这两种类型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你能找到吗?
(4)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让我们再次把表明作者观点的这段话读好。齐读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作为论证,请你读读课文3-4小节,说说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
板书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雨水 (板书)
3、正面事例论证。
(1)作者用这三位人物从正面论证观点,而雨滴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再朗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三位当中,你最敬佩的是谁?可以联系作者的观点谈谈你的想法?我们要关注里面的每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什么,甚至是其中的一个标点。
(2)交流:
a、我最敬佩“李时珍”(请你将描写李时珍的.话读一读)。
引导学生关注:从小立志学医。访名师、尝草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写成巨著来谈。
板书: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b、我最敬佩“爱迪生”。读相关的话。
引导关注“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一千多项发明。
补充: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你还知道爱迪生在发明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故事吗?
为了电丝他就尝试了1063中,每一种都是经过几百次,甚至是上千次的实验,每一次失败,爱迪生都没有放弃。
板书:孜孜不倦 发明创造
爱迪生家境贫困,但他有没有放弃过对电学的追求,这就是“迷恋”,他的这种迷恋就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读段落。
c、我最敬佩“齐白石”(读);
引导关注:数十年,么有停止 炉火纯青
板书:不懈努力 炉火纯青
4、出示:古今中外的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读)
4、反面事例论证
(1)请同学读这个事例。其他同学思考雨水和水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相同点:都是水,都从高处落下
不同:雨水比较的分散,是绝大多数时间是斜的,而水滴永远是直滴下来,在同一个地方。
(3)这也就是为何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齐读: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通过大量的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因此在文章的结束时,作者给出着这样的结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
围绕这个论点,从自己的身边或是知道的名人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论证观点。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 不懈努力 著书立说
论点 论证 正面 爱迪生 孜孜不倦 创造发明 结论
(目标专一 齐白石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持之以恒) 反面 雨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课外延伸,积累一些名人故事和成语,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4、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
2、奇观——奇特的景象。
出示图片: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能把坚固的石头滴出一个洞,的确是一大奇观了。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导入:那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水滴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你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找出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
2.你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A: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持之以恒)
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水滴的目标专一,读出水滴的持之以恒。(学生自己先试读)
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
再指名读,评点: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哪!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齐读这几句话。
过渡: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起读读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评点:听你的朗读,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语气,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读呢?(反问句),你这样读,想强烈地告诉我们什么?(即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样强烈的反问语气,分明是在告诉我们——(齐读:目标专一而不……)
句子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关注了吗?(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
1.导入:人生果真也是如此吗?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像。他们分别是谁?
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请同学们好好地注视这三位伟人的画像。
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下第三节课文,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
2.交流1:
(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使他成功了。
(2)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行了,可是,李时珍从小立下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他的伟大志向,在他写给父亲的一首恳请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的专一,打动了老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是一走就是数十年,52卷、16部、1892种药物、11000多条药方、1100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3)再读上述交流的那句话。
3.交流2:
(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爱迪生)
问: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靠什么逾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
(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
(2)小时候,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使爱迪生萌生了发明“晚上的太阳”的念头。就为选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炭条、钌、铬等1600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边人的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
4.交流3:
(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老先生的画)
问:你觉得这些画怎样?(逼真、炉火纯青……)同学们可真有欣赏水平。老师的欣赏和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透过这些画似乎看到了白石老人作画的情景,那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读有关语句(现代著名……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数十年——人生苦短,有几个数十年哪,分明就是一辈子呀!;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
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愚公()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原则,采取“读——画——议”联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经过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经过画词、画句加深印象,经过议论明白要阐明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办事为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气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
【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
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4.初步了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品读事例,感悟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围绕一个中心意思,选择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自由畅谈)
看来同学们真是胸有大志啊。那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努力前行,如何实现理想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肯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一遍)什么叫滴水穿石?什么叫启示?(指名学生回答)
滴水怎么会穿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又是如何来写的呢?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自谋生计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给予启示
指读(最好只叫一两个人读得又对又快就好了)齐读——(要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读,肯定更有味,来一起来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理想。”齐读。(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相信学完课文,对此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品读课文,感受现象。
1.(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图片)师口述:在安徽广的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你有疑问吗?(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赶紧读书。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哪些词更值得你细细品味一下。
2.交流,出示语段。“原来……”。你特别留心了哪个词?你为什么“……”读得特别重?“……”是不是让你更有体会?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接连不断”、“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等来说说自己的感悟——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说的同时,相机理解:锲(雕刻)而不舍,日雕月琢)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3.再出示语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师小结:这仅仅是一种现象?仅仅是一大奇观?不,这更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滴水穿石的精神。齐读这一句。
4.过渡:水滴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呢?出示句子“如果我们也能像……?”谁能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相机出示陈述句。自由读一读,为什么课文用问句,而不直接说呢。(反问语气更加强烈,更加强调具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什么事情都能成功。)这句话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那么,课文列举了哪些具有水滴精神的人的例子呢?
四、学习事例,品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例子,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或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相机朗读。
3.小结学习写法:李时珍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毕生致力于电学研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画技达到炉火纯青。古今中外,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吗?(有)你怎么知道?(课文用了一个省略号)读书真仔细,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那你也能说出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吗?(学生自由说,名人、身边的师长、同学都可以)
小结:古今中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不胜枚举,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列举,却只写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呢?(具有代表性,代表了古今中外的所有人。当我们要证明自己的某一观点的时候,不必一一列举,只需选取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来证明)
4.出示总结句:“古今中外所有……?”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含义)感情朗读。小结:作者选取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是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代表,这种证明的方法就叫正面论证。他们用行动,用事实告诉我们(出示中心句“目标专一而不……”)齐读。
5.作者仅仅用了正面论证吗?他为什么又要写雨水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五、巩固深化、完成作业。
1.写一写课文中的生词和你喜欢的成语。
1.说一个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事例给家长听。
2.为自己写一句座右铭。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并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接下来从正反两面说明这一观点。正面是用中外名人(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面是从“雨水”不能“穿石”说明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就办不成事。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分清课文层次。并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与雨水对比,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第二课时:首先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因为三个例子浅显易懂,我就让学生分三种形式学习,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这就照应了本册教材习惯篇里的“随时使用工具书”,既是对知识的拓展,又是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然后,让学生读书,并做读书笔记,把最有感触或是与疑问的地方找出来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突破本文的难点“启示”以及自己从启示中得到的收获。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后联系中最后一题:读后感的写作,在这一环节时,进行写作上的指导——读后感的基本写法。整节课是想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从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读后感的写作。
3、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使用工具书及做读书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2、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及读后感的写作。
教学准备: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到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游览了一番,见到了一块状如玉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洞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复习“滴水穿石”的成因。)
二、自读质疑,探究写法。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不是的,它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作者是怎样来说明这种精神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学情况,检查。
⑴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经历二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⑵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他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为了对电学实验的这个目标的专一,当小贩、报务员,克服生活的艰难,终于有了许多发明。
⑶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a、“不教一日先闲过”就是不让一天不做什么事就过去了
b、“就是到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做画三副”,可以看出他虽然年纪老了,却仍然持之以恒,为了把画技提高的目标努力。
(4)、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齐读。
目标不专一,不能持之以恒。
4、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写法:在汇报过程中得出正反对比说明的方法。
三、拓展迁移,强化巩固
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从书上的哪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一些名人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小小交流会”)
4、学生交流。
a名人
b我们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也见过一些这种例子,你能说说吗?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你知道吗,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如果今后你也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7、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富有哲理的话,再读记忆。记住的站起来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写读后感。、
1、简介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可简单归纳为三段法。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我们读书看报看电影是视剧等都有一个过程,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第二部分就是要说这个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电影电视剧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电影电视剧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并茂,读词,等多种方法和多角度的换位朗读充分感知小水滴的可爱可敬,丰富学生的原有认知。
2.感悟启示分析构段方式,体会用事实讲话的妙处,在充分的换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可贵之处。学习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尝试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学案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有过预习的班级可以这样导入)
学案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作为见面礼,相信你会喜欢的。(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我也找了一些词来赞美它呢?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想读吗?不急。要想读正确这些词,大家可一定要读读《滴水穿石的启示》这课,并且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这些词,注上上正确的拼音,想想他们的意思,你一定能读好这些词语的。开始吧。
谁来挑战读一读这些词。真棒!没有提醒,你能全念对!尤其是锲而不舍的“锲”字!那么你们能看着这可爱的小水滴,把这么多词念给小水滴听吗?(我听出了坚强的小水滴!我听出了自信的小水滴!……)
聪明你知道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没有预习的班级这样导入)
二、整体感知
学案1、
那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吧。轻声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句子和词语。
这些词语,你都画了吗?没有画全的同学补充。出示幻灯
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你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了吗?(他们都是形容的小水滴)现在让我们看着小水滴的样子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学案2
那我们先来看看滴水穿石的现象的段落吧?它是课文的哪些段落?(1、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吧。轻声阅读课文划出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句子和词语。
你都画了哪些词语?看看先前我们的读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小水滴)
(都是课文一二自然段中赞美小水滴的词语,写出了小水滴的顽强和坚持。)
三、精读课文
抓住“滴”字学习“滴水穿石”的故事
学案1
水是怎样把石头滴穿的呢?画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a出示:“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
指读,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
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b按道理雨水的力量更大呀,可是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课文中哪段话讲到了雨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
不是写小水滴吗?作者干吗要写雨水呢?雨水这段似乎和课文没有关系,那可以删除吗?(这是反衬的手法。通过将水滴和雨水的比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恒,目标专一。)(板书:对比反衬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那水滴给我们带来的奇观吧!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水滴说什么?
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
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
也是郑重的告诉我们大家——(齐读第二段改陈述句的朗读)
学案2:
那课文是怎么写这小水滴的呢?小水滴创造了怎样的奇观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观呢?
指名交流
出示图片
看了太极洞里的奇观你有什么想说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观呢?出示句子“在这块的石头的上方……奇观”。
指读,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接连不断,让你感受了什么?(滴了多久?几百年吗?几千年?几万年?仅仅是几万年吗?几万万年甚至更久)
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让你又感受到什么?(时间长了水滴的力量惊人)
几百年过去了——(引读)几千年过去了——(引读)几万年过去了——(引读)这就叫——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此时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认为小水滴仅仅是晶莹剔透,还会这样的赞叹送给它——(学生交流)
一起读我相信现在你一定会读好这些词——再次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难怪书上这样说——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
你听懂了吗?它其实就是告诉你——(指名改陈述句)
也是郑重的告诉我们大家——(齐读第二段改陈述句的朗读)
抓住“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学启示,感悟文章的脉络
学案1
1、滴水穿石其实就是一个现象,但是作者想通过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课文中讲了吗?
2、出示启示“我们要铭记……理想。”
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看行吗?为什么不行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不会的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交流(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板书
是的,用事实讲话是这种文章常用的办法。那用一个故事就行了干吗要写三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解决?
生交流:“古今中外”,指既有古代的人也有现代的人有中国的人也有外国的人,是指世界上许多人。文中选取的三个人就是古今中外许多人中的代表,所以他们具有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板书)
那文中的事实能充分证明滴水穿石启示的正确性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静
静地思考,选择一个故事,想想你准备说什么,准备怎么说。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一会儿请同学们来交流
a交流李时珍:抓住“不懈努力、从小立志”
b交流爱迪生:抓住“迷恋/孜孜不倦”
c交流齐白石:抓住“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坚持不懈”
3、出示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象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提醒把人物的名字换进去)
读给自己听,读给全班同学听,读给所有的人听——
如此证明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正确的,你记住这样的启示了吗?引读——
你懂得这样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谈
4、我们知道其实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很多,你能向课文一个举出一个令大家信服的事例来吗?
学案2
1、滴水穿石是一个现象,作者想通过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启示呢?课文中讲了吗?
2、出示启示“我们要铭记……理想。”
到这里我们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经达到了,该讲的好像已经都讲了。看来文章应该这样来改写,你们同意吗?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还想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这些内容有必要介绍吗?
学生交流(课文讲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还有雨水的故事不能删除事例,用事实讲话更有说服力,写雨水对比出水滴的顽强和目标专一)板书: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论证
指名读课文中写雨水的句子,出示句子
按道理雨水的力量更大呀,可是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写雨水实际上就是在进一步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引读)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象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通过对比,我们感觉课文更有说服力了。这叫正反对比论证(板书)那用一个故事就行了干吗要写三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解决?
生交流:“古今中外”,指既有古代的人也有现代的人有中国的人也有外国的人,是指世界上许多人。文中选取的三个人就是古今中外许多人中的代表,所以他们具有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板书)
那文中的事实能充分证明滴水穿石启示的正确性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静
静地思考,选择一个故事,想想你准备说什么,准备怎么说。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一会儿请同学们来交流
a交流李时珍:抓住“不懈努力、从小立志”
b交流爱迪生:抓住“迷恋/孜孜不倦”
c交流齐白石:抓住“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坚持不懈”
3、出示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象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提醒把人物的名字换进去)
读给自己听,读给全班同学听,读给所有的人听——
如此证明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是正确的,你记住这样的启示了吗?引读——
你懂得这样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谈
4、我们知道其实生活中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很多,你能向课文一个举出一个令大家信服的事例来吗?
四、铭记启示,感悟写法,导之有行。
学案:1、2
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克服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勇敢向前吧
学生齐诵启示
课前有个同学告诉我这样一个秘密:他说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谈勤奋》很相似。到底相似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摆事实讲道理、选材很典型)议论文
课后用这样的方法尝试创作你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或者《谈勤奋》《谈纪律》《谈读书》……
附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议论文)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摆事实讲道理
(选材的典型性、正反对比论证)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1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2
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我请你们语文老师给你们上了,谁来说一说,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我们读到滴水穿石这个词,就一定能想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出示:读读下面的词语,其中有哪些词和滴水穿石一丝不相近?
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简练不断翻山越岭锲而不舍
生:三心二意,微不足道
生:炉火纯青,形容齐白石绘画的技能达到精湛、完美的地步了。
生:孜孜不倦,形容学习非常认真,不相近。
师:倦什么意思?
生:厌烦的意思
生:放弃
生:疲惫。
师:不倦就是不知道疲惫。孜孜?字典带了吗?字典是你不说话的老师,合起来要理解成勤奋的样子。这个人勤奋的工作,勤奋地学习到了不知道疲倦的时候,叫孜孜不倦、
生:翻山越岭,走的路很长。
生:经过了很多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标。
生:接连不断,东西多。
生:几件事连续不断地出现
师:是指一个接一个,没有间断。
师:连起来把三行字读一读,在体会体会。齐读
师: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写了滴水穿石的奇观
师:那第二自然段呢?
生:举例了滴水穿石的事情。
师:举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正确的。
师:那第四自然段?
生:雨水不能滴穿石块。
师:第五自然段?
生:作者由滴水穿石的器官的道德其实,他要求我们把这个启示铭记在心。
师:作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边读边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滴水穿石的奇观呢?
学生自由度。
生:因为不写奇观,就不知道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他写奇观,目的是为了因出自己所得到的启示,懂得的`道理,我们来读课题。
他不写奇观,大家就会不知道你这个启示是怎么得到的?
师:杨老师想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是:先分析了水滴能穿石的原因,接着读。
师:接着写了自己有滴水穿石而获得的启示
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生: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
师:读一读,要读出正确的语气。
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
师范读
谁读出来了?
生:杨老师
为什么?
生:杨老师读出了肯定的语气
师再范读,体会出来了吗?
生:杨老师的声音很豪迈
一起读一遍。
再读一遍。
这个句子,什么意思啊?
生:如果我们有水滴穿石的精神,所有的事情都能做成。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作者为什么不用上面一个,而要用下面一个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
生:反问句比陈述句的语气更强烈。
师:它是在强调自己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是不可置疑的,既然这样,你再读一读,把作者的这个想法读出来。
齐读。
再读一遍。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事例,同时作者还作了总结,快速浏览一下第三自然段,下面请你们重点读一读,对古今中外名人作总结的句子。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在这一段中,有三个词加了双引号,分别是?——滴水穿石滴穿顽石
作者为什么在这三个词上加引号呢?
生:还有另外的含义
师:还有什么含义?
生:滴穿就是克服,顽石就是困难
生:扫除
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如果我们把滴穿理解为战胜,顽石还可以理解为艰难险阻
这两个词加上引号,就是告诉我们有特殊的含义阿
那滴水穿石呢?
生: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作者重点要论述的。
读一读这句话,把作者加引号的用意读出来。
读的时候要给听着留下思考的时间。
个别读。
师范读
齐读。
你们读得这个句子和我们上文学的那个句子是同一个类型的?
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下面请同学们抓住红色的字,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关联?
红色:如果,所有成就事业
生:只要我们能像水滴一样,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由滴水穿石的精神。
没说准确
大家看第一句,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是一个假设的观点,但是这个假设的观点,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呢?要论证
在看第二局,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它时说所有做成事业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个句子,是说前面这个假设的句子是正确的,因此,从这个句子和上一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就是为了进一步论证它的这个启示是正确的。
那么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又要写雨水呢?
出示: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他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他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转移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生:这也是距离,也告诉我们启示是正确的,因为它目标不专一,所以不能穿石。
师:名人的例子目标专一能取得成功,这是正面的例子,而雨水却不能,这是反面的例子,出示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
生:如果遇水没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话,就不能滴穿石头
师:所有这个问题提醒读者去思考,这个为题有答案吗?——读。
师:读了这个答案之后,有什么想法?
生:如果雨水有专一的精神,他也能滴穿石头。
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喜悦,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像这种自问自答得句子,我们就叫——设问句,读
设问句有两个部分,自问,自答
读
在课文里,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在课文第一自然单,读一读,找一找
启示是正确的,所以要铭记在心。
一起把这个启示读一读。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各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浏览的最好方式是默读。
出示:课文先……接着……又……再……最后……。
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把你想到的各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相互说一说
个别说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把刚才你们说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连在一起,就是读后感,所以杨老师想让你们写一篇读后感。先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写你的收获,写收获的时候,特别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写完后交流交流。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师: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请大家自由地、认真地朗读课文,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启示呢?
(生认认真真读课文)
2、师生交流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生齐读)
3、(多媒体出示这句话)①抽生读②生齐读
二、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我们初步感受“滴水穿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你想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吗?好,让我们走进太极洞,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多媒体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6、师: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生再读,并强调了“接连不断”)
师: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生自由读这部分)
7、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生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师过渡:同学们,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一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生边读书边批注)
2、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生自由谈感受,师指导评价)
3、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4、合作朗读交流这三个事例。(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5、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想法。学生回答后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指什么意思。
(3)在这句话中,老师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生说一说)
三、课内延伸,拓展认识,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
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
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为说写作准备。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滴
水李时珍目标专一
穿
石爱迪生实现理想
的
启齐白石持之以恒
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4
★ 课程资源
举出事例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 精选教案
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滴水穿石的启示。能正确区分多音字“给”。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教学方法:感情朗读、合作探究等方法
四、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写有字词的小黑板、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小黑板、课文插图。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词通文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提出自读要求:(1) 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小贩、迷恋、专利权、自勉、
二类词:安徽、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白炽灯、碳粒、给予
(先自读,指名读,最后齐读)
(2)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并评读)
(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学生快速默看后回答)
2、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
3、指导读好科学家的故事。
4、指导读好启示。
四、教学生字
1、指导描红
2、听写生字词,评议。
五、布置作业,
巩固所学1、抄写词语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后感《滴水穿石的启示》。上堂课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实物投影问题)谁提出的谁就来读一读?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生齐读课题学生读问题:1、滴水为什么能穿石?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3、滴与人有什么关系?4、哪些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二、精读感悟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为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滴水穿石的情景。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个情景的?(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回答)
2、老师也写了一句话来描述这个情景,谁来读一读?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从岩缝中滴落下来,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指名朗读)
3、你觉得写得怎样?老师还写了一句,请你读一读,和刚才一句比较一下哪句好?(指名读)“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4、老师的这句再和书上的一句比较一下,哪句好?(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名回答哪句好?为什么?指导朗读)“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指名回答哪句好?为什么?指导朗读,齐读)
5、从这些带点词中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解释词语),至此你明白滴水为什么能穿石吗?
6、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指导朗读。
7、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齐读)
8、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导朗读。并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怎样不要怎样?(学生快速游览后回答问题)
9、课文除了写滴水穿石的原因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外,还花了大量篇幅写了人的故事,那么水滴与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学生自由练读,读出感情)
10、其实课文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请你把这句话找出来。(学生各抒己见)
11、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就的吗?(指名读,说说“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么?“顽石”“滴穿”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你能换种说法吗?)
12、中外名人和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取得了成功。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分别是谁?(这就是第四个问题)
13、先读读第三自然段,再选一个你最佩服的人反复读,让人从你的读中能听出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自由练,再读给同桌听,互相指导,指名读,评读(哪些地方读得好)再读)
14、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因此老师衷心希望大家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评读)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内容。
四、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几个靠“滴水穿石“精神成功的例子,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课前请大家搜集滴水穿石的例子,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搜集抄写一些诸如“不教一日闲过”的名人名言做成书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勉。(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主备人表格式教案让北二小电子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王老师 (5.5)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滴水穿石的启示》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想象。让课文简洁明快的语言所蕴涵的韵味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心里。 学习者分析 学生喜欢朗读,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内化课文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解决措施:通过文字想象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难点:掌握课文层次。
2、解决措施:合作探究,鼓励表达。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课时 揭题导入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
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留下了什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5
一、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语文第22课
二、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五、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六、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
(讨论交流)
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教师投影仪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
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深入课堂学习。)
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14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2、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初步感受从正反两方面说明问题的 方法),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读课题。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理解“滴水穿石”什么意思?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3、理解“启示” 讨论:什么叫“启示”?我们曾在哪些文章里获得过启示呢?(启示”就是从启发中领悟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生字。
1.自由读生字,圈出难读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齐读生字 出示:纲、谋、贩、恋、权、勉
3、交流生字的偏旁、结构、组词 4.学生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生字 5.指导书写生字
“勉”注意结构是半包围的,里面包着“力”。
三、初读课文词语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2.出示重点四字词语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 翻山越岭、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1)指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弃,比喻坚持不懈。火纯青: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炉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细小。足:值得
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努力学习。
(2)哪些词语和“滴水穿石”意思相近,找出来
(3)这些红色词语都表示做一件事要持之以恒,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想说明的是什么问题?为了说明问题,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2.交流。
3.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讲述了“滴水穿石”的故事。(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3-4)讲述了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事业的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5)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总结观点)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内,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的符号边读边划。
2.(出示句子: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一大奇观。)形成这一奇观需要两个条件,那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品读关键词三: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目标专一)说明事理
证明观点
总结观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解读,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并对学生产生影响。
4、学习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难点: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第二课时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2)全班交流。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出示句子
指名读
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多余吗?读读看。
雨水,特别是暴雨,速度快,力量大,它能把石头滴穿吗?为什么?
板书:雨水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失败)
3.现在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说理能力太高了,不仅从正面列举了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了成功;还从反面列举了雨水的例子,告诉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什么事都做不成的道理。这样一正一反两方面说明,增强了说理的效果。(板书:正面
反面)
4.让我们更加明白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生齐读启示)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几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哪,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吗?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认识到滴水穿石的精神,而且能够认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