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俄罗斯生活日记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是全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俄罗斯生活日记。
俄罗斯生活日记1
今天是去俄罗斯的第五天。吃完早饭,我们就出发去夏宫了。夏宫分为宫殿和花园两部分,我们先去宫殿。
一进入宫殿,我们就快被挤成馅饼了,人太多了,相比之下还是叶卡捷琳娜宫殿比较好。我们参观了皇家的餐厅、卧室、起居室等地,还参观了中国展示厅。在异国他乡,还能看到那么多中国物品,我十分兴奋,这说明在沙皇时期中国还是比较强大的。
宫殿参观完了,我们参观花园。花园里有许多喷泉。今天天气很好,如果下雨,我们就看不到美丽的喷泉了。圣彼得堡一年中有300天是阴天或雨天,今天有太阳真是天助我也啊!我们到了主喷泉,突然发现水柱旁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彩虹!真没想到没有下雨也会出现彩虹,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啊!走进花园,我去买了一包瓜子仁,坐在椅子上和妈妈一起喂鸽子,但也来了一群乌鸦和麻雀,和鸽子争瓜子仁。就在它们争的时候,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从树的后面窜了出来,小巧玲珑。我也给它了一点瓜子仁。它吃完后,很领情,故意摆几个poss,让我拍照。
拍完可爱的小松鼠,我就去买了一个热狗,虽然比街上贵,但很好吃。吃完,我们出去买了一些纪念品。
结束了夏宫之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可爱的小松鼠。俄罗斯的绿化保养这么好!希望中国也有一天会这样。
俄罗斯生活日记2
“你会怎么描述我们呢?”五十九岁的沙克立克夫用怀疑的眼神问着。
“西方的记者,写来写去都是苏联的店铺东西少得可怜,人们排长龙等着买香肠,苏联人衣着陈旧。他们不懂——”沙克立克夫愠怒地说,“苏联各个机关单位都有配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各自的单位领取配给,譬如我就不必去排队。我们并不缺粮食;西方记者把我们写得很不堪……!”
我把这番话转述给舍给听。舍给是个廿九岁的作家。
“他是个混帐!”舍给愤怒地挥着手,“他想骗你!单位都有配给没错,可是够吗?你问他一个月配到几斤香肠!有没有咖啡?有没有牛奶?有没有乳酪?没良心!睁着眼说瞎话。人家西方报道的是事实,事实有什么好遮盖的?”
“我们不是没有食物,”我想起远东研究所一位学者说的,“各地的粮食运往莫斯科,但进不了城,在城外小站上搁浅了。为什么呢?一群我们称为'买卖黑手党'的人,为了要破坏戈尔巴乔夫的革新政策,就故意怠工,把香肠囤积起来,不往城里运。过几天,香肠全臭了,于是整卡车整卡车地往河里倾倒……”
“然后,”尤瑞很戏剧化地说,“人们突然在莫斯科河里发现漂浮的香肠,事情才爆发出来。报纸都登了,真的!”
“是啦:”舍给不感兴趣地说,“报纸是这么说过,但是,究竟是真是假,难说。”
舍给对苏联的香肠没有兴趣,他只有一个梦想:到美国去。
“为什么?”
“我不否认我也喜欢有较好的物质生活,不过最重要的,美国那样的社会比较可以让我专心而孤独地生活。我只想看书、写作、思考,其他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想过问,只作我自己。在苏联,这办不到。”
舍给不曾去过美国,却讲得一口美国英语;穿着一条帅气的牛仔裤,还有一件令人眼花缭乱的太空外套。举手投足都像一个美国的青年。
经过刚开幕两个星期的麦当劳,看见排队等着汉堡的长龙蜿蜿蜒蜒大约有两三公里长。
“疯了!”舍给摇头。
舍给是个结了婚的人,可是生活得像个单身汉,晚上不必回到妻子身边吃饭、睡觉。沙夏也是,伊凡也是。
怎么回事?
“很简单,没房子!”沙夏干脆地说,“我和妻子申请了要买房子,但是得等好几年。所以只好她住娘家,我住我父母家,因为她不肯搬来我家,我也不肯搬到她家。分开住,两个人都自由舒服。”
“苏联的房荒很严重地在破坏婚姻这个制度,”莫斯科大学副教授谭傲霜说,“年轻夫妇要嘛分开住,感情就难免淡薄,要嘛就和公婆或岳父母挤在一起,又难免两代间的纠纷,婚姻往往很快就破裂。”
“既然很少在一起,各过各的生活,又不要小孩,为什么要结婚呢?”我问沙夏。
“她要嘛!”
走在宽敞笔直的大街上,我想请朋友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歇歇,喝杯咖啡,好好聊聊。
“莫斯科没有这样的地方:”朋友摇摇头,“只有最近个体户开了零星几个咖啡店,很远。”
社会主义的莫斯科,已经没有了咖啡屋文化。你当然可以进入豪华优雅的作家协会餐厅,或者庞大刺眼的宇宙大馆店,喝一杯咖啡;但是前者需要身分,后者需要美金,都不是寻常百姓能够涉足的地方。
人,要有余钱,要有余闲,还要有那么一点渴望和同类轻松自在的接触的心情,才会有咖啡屋的文化。僵化的社会主义长久以来也僵化了莫斯科人的生活。
然而失去的必然得到补偿。正因为没有了咖啡屋,莫斯科人大大地把家门打开。在许多西方社会,家,是一个隐秘的城堡,不轻易对人开放,只有亲密的朋友才能登堂入室。原因之一是,家可以泄露太多秘密:你经济的贫或富、社会阶级的高或低、生活品味的好或坏、家庭关系的和谐或冲突,都可以由家中的一切看出来,你的弱点和优点暴露无遗。
莫斯科人却似乎不在意把自己袒露出来。他只和你萍水相逢,一面之交,但他热诚地请你到他家去。他为你开香摈酒。给你最好的香肠乳酪,而你知道,每一样东西都得来不易;他却很快乐地为你挥霍着。
他的家很小,在莫斯科,你的居住空间要小于六平方米才有资格申请住房。因为小,所以人们在每个房间都摆上一张床,每个房间都是客厅兼书房兼卧房……多功能用法。你在房间之间走来走去,把这家人的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没有秘密,他不在乎你发现了他的经济状况、他的社会阶级、他的生活品味——他把自己敞开了来接受你。
我在莫斯科两星期中所看到的家,比我在瑞士两年所看的还要多。瑞士人的房子那么华丽,家具那么考究,品味那么昂贵,他的门却是深锁着的,锁着孤寂的心灵。
俄罗斯人的家门是开的,即使在困乏的冬天。
俄罗斯生活日记3
俄罗斯是个很美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俄罗斯,首先,来一个总介绍。
俄罗斯(或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与挪威、芬兰、波兰、中国、蒙古、朝鲜、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邻。隔海与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相望。面积一千七百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百分之十一点四。海岸线长三点四万千米。
俄罗斯那么大,居民应该很多,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俄罗斯的居民吧!俄罗斯有一百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达格斯坦、巴什基尔、摩尔多瓦、涅涅兹以及白俄罗斯、日尔曼、犹太、乌德穆尔特、马里、车臣、印古什、奥塞梯、哈萨克、亚美尼亚、阿尔瓦等民族人口也较多。俄语为官方语言。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俄罗斯生活日记4
妈妈八月份要到俄罗斯开会,这是全国造纸行业的原材料订货会。因为有很多俄罗斯的外商参加,所以把会址定在了俄罗斯。我也有幸随妈妈同行,一睹俄罗斯的风采。
爸爸找朋友帮忙,早早把我和妈妈的护照办了下来,因为要凭护照办机票。八月八日,我们乘飞机来到哈尔滨,游览了一下太阳岛、虎园和设在地下的冰灯。第二天便匆匆离开哈尔滨,辗转周折,乘国际列车经绥芬河来到俄罗斯。
进入俄罗斯的第一感觉,就是她的博大宽阔,无边无际的土地,广袤无边的森林,而且人烟稀少。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符拉迪奧斯托克”,俄语的意思是“统治东方”,我们叫她为“海参崴”,就像葡萄牙人叫澳门为“Macau”一样,只不过我们的海参崴永远也回不来了。海参崴,按照中国人的叫法,是指“产海参的水洼”。来到这里,我一直很伤心,但也无可奈何。有些中国人对俄罗斯人没有好感,叫他们“老毛子”,他们和中国人结婚后生的孩子,就叫他们“二毛子”。历史上俄罗斯侵占了我们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就包括美丽富饶的海参崴。对于这样一个“蛮夷之邦”,我原先一直认为他们国民的素质能好到哪去?但此次俄罗斯之行,俄罗斯人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的确让我吃了一惊,值得我们学习。
整个海参崴总共80万人口,却拥有五十万两车,多数是韩国、日本的二手车。一个家庭有的有两三两车。天高云淡,街衢宽阔,两边是黑压压的森林,佳木葱茏。我走在马路上,只要碰见汽车,你一挥手,汽车马上停下,等你过去。我屡试不爽,多次有意横穿马路,汽车都停下来,让我先走。甚至有时候,汽车老远就主动停下来,等你过去。我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文明。
俄罗斯的街道,纤尘不染。马路上没有垃圾桶,只要发现有纸屑、果皮,马上会看到的人来捡拾,国民素质很高。
海参崴是高纬度的不冻良港,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所在地。我们也参观了俄国的第一艘潜艇,我还在船舱里照了张像呢。晚上,我们来到海边散步。漫天星月的光辉,映的大地一片分明,可是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碰到一位胖乎乎的俄罗斯大妈,我们边比划边说,她总算听懂了,可是她的话,我们也不明白啊。你猜咋的,她干脆直接把我们领到了酒店,自己又往回走。看着她消失在夜幕当中,我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的热情和真诚。
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但手工业落后。所以俄国的物价很贵,一瓶青岛啤酒卖到15元人民币。当地买到的工艺品只有-俄罗斯套娃。一个红都都脸蛋的娃娃套着另一个,倒是挺好玩。
六天的俄罗斯之行结束了,带着万千感触我们经巴甫罗夫斯克又回到了祖国。
俄罗斯生活日记5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外婆一起去俄罗斯旅游。我们从萧山机场出发坐了8个小时的飞机,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我扒着飞机玄窗不住地看,啊!真是一个绿色的海洋啊,中间星星点点点缀着红色的、蓝色的小房子,就像一个童话世界,这就是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随着飞机的降落,我们踏上了俄罗斯的国土。
在俄罗斯,导游带我们参观了红场、夏宫、冬宫、克里姆林宫等很多历史名迹,游览了涅瓦河和拉德加湖。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红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走在红场上,导游给我们讲了气势宏大的红场阅兵,听着他绘声绘色的讲解,我眼前仿佛展现一幅坦克开在广场开过的画面。
冬宫也是我喜欢的景点之一,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馆内珍玩收藏丰富。里面有很多历代俄国皇帝的油画,还有很多雕像。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在十八世纪英国大师制作的《孔雀钟》,当上好发条后,孔雀会转身并且张开自己华美的尾巴,公鸡开始打鸣,猫头鹰则眨巴着眼睛,很有趣。
我最最喜欢的还是俄罗斯郊外的小别墅,小别墅有的大有的小,形状也各式各样,有的是园顶,有的是尖顶;房子的颜色也是缤纷多彩的,有紫红的、深蓝的、乳白的还有淡绿的;周围都是绿树和草地,真是太美了!导游说俄罗斯人生活得很休闲,每到周六周日,他们全家会到郊外的别墅去住,呼吸新鲜的空气,我好羡慕他们的生活啊。
俄罗斯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它那迷人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让我流连忘返。
第二篇:有关俄罗斯生活日记
俄罗斯的景色特别优美吸引很多人。俄罗斯有很多你可以见到的动物,体会不同的乐趣。总之,俄罗斯人文气息,传统文化,山美水美,有许多的小动物可以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全新的认识,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美好的文化景色气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俄罗斯生活日记。
俄罗斯生活日记1
走进俄罗斯风情小镇,一栋栋木刻楞式的方屋映入眼帘,里面琳琅满目地放着各式俄罗斯特色的商品:围巾,蜜蜡,冰棒……无一样不使我感到新奇。
在大街上悠闲地走着,一旁一栋颇有特色的木刻楞出现了,大大的门牌上绕着色彩鲜艳的假花,在花的簇拥中,写着几个大字——俄罗斯风情博物馆。
穿过木栅栏,踏上木楼梯,悠久的历史使它发出“吱吱”的声音。推开木门,一股异域气息扑面而来。
博物馆里陈放着俄文打字机,毛皮大衣,手风琴,还有许多俄罗斯特有的动物……
走向另一个房间里面陈列了俄罗斯的装饰品,有斯大林的雕像;有放蛋的容器;还有用桦树皮作的画呢!它们虽然样式不同;虽然饱经历史沧桑,但它们都很精美,很有异域风情。
一个精美的铜盘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被小心的摆放在木架子上。盘子的边缘上有雕刻“蕨菜”样式的花纹,在“蕨菜”之间,还穿插着小果子,好像身处森林之中,中间的画面上描绘了一次家庭聚会的场面:一对老人,一对夫妻,还有他们可爱的孩子。他们住在一幢砖房子里,坐在桌子前。
一个微微卷发的男人正在弹奏曲子,他含情脉脉地看着一边的女士,而那位女士盘起了她的长发,羞涩地捂着她的脸,似乎在回避什么。一位俄国老太太戴着卷边的帽子,坐在手扶摇椅上,安详地看着这屋子里的一切人,一切事。坐在画面右边的,好像是那位老太太的丈夫。他呢?则深情地站了起来,好像是刚听到什么好消息。一旁的孩子,打着哈欠,有可能是时间太晚了,他们有点累。地上杂乱地放着一些装酒的容器,看起来他们刚喝了很多的酒,怪不得那么兴奋呢!
看那砖木结构的小屋;看那些精美的装饰品;看那些愉悦的人们。我仿佛真的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十九世纪的俄罗斯!
俄罗斯生活日记2
乘坐着游船行驶在中俄界河里,站在甲板上又一次看到了典型的俄罗斯民居木刻楞式小屋,还有着几片相连的似城堡似的楼房,尖尖的塔尖,棕色的墙壁映入眼帘。远处有着几朵灰色的云朵,简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可这不是什么城市,这儿是蒙兀室韦部落。
夜晚的室韦更加迷人,灯光使整个部落灯火通明,变得异常美丽。华俄的后裔也有着金色迷人的秀发,蓝而透明的眼睛仿佛带着光亮。
漫步在恩和俄罗斯猎名乡,最独特的便是独具一格的小木屋,窗边是精致雕刻的装饰,窗檐有一朵四叶草,房檐上则是用了几朵颜色鲜艳的小花,光是小屋就能看出每户人家的特别之处:有的是简单朴实的纯色小屋,有的则是涂上了蓝色和绿色,房柱上还挂上了一些花篮。特别的小屋住进的是追求美的俄罗斯族,他们无不再次点亮这个小镇。
刚走进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就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快看这儿!民俗馆里不仅是民俗文化还有着生活习俗。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俄罗斯族特有的三角琴和可爱的套娃。
三角琴看似没有多么吸引人,可它唯一使我感到新奇的是它的外形,三角形的它乍一
看像是一把扫帚,但它毕竟是一种乐器,总感觉自己轻轻拨动琴弦就可以听到清脆的乐声。
看到套娃的模样,胖胖的身材使它变得非常可爱,惹人怜爱。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扑闪着好像会说话,身着一套量身定做的鲜艳衣裳、金色的头发都让我印象深刻。
别具一格的小木屋、独特的三角琴、惹人怜爱的套娃、美丽又热情的小镇,这些俄罗斯异域风情怎不会让我流连忘返,怎不会让我记忆深刻呢?
俄罗斯生活日记3
9月10日北京时间下午4时,圣彼得堡时间正午12时,自圣彼得堡机场下机,办了落地签后就去了圣彼得堡。可真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啊!难怪她被列为世界上唯一一座文化遗产的城市,她不是那种高高底底的建筑里夹杂着灰暗的底矮的平民房,模样一成不变的城市,她的所有建筑突出表现了俄式古老的风格,是整个用石头拼接的城市,没有一栋现代楼宇,没有一丝商业气息,房屋的高度被严格限制,所有建筑物的立面都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城市风格写着“圣彼得堡”三个字。
由于她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口,河流多桥多,93条河和运河及580座桥纵横连接着这座设计建筑异常优美的水上城市,让她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走在那座座桥上,漫步在俄式古老的街上,仿佛置身于画中仙景中。
除了河流多桥多而外雕像多教堂多。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为圣彼得堡标志性建筑。青铜骑士,传闻是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送给彼得大帝的礼物,所以雕刻得很英俊,缠着马腿的蛇代表着阻碍革新的旧势力。
还有列宁的铜像、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塑像,诗人普希金塑像、科学家兼文学家罗蒙罗索夫塑像等;尼古那一世皇帝的塑像上有四个女人的雕像,四个女人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雕像大气逼真。
伊萨基耶夫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还有滴血教堂、喀山教堂等教堂。都是艺术的结晶。
具有250年历史的斯莫尔尼斯宫现为音乐学院。300多年前,彼得大帝为了取得一处出海口,实现他将俄国建成海上强国的梦想,御驾亲征,从瑞典人手里夺得涅瓦河三角洲地带。然后下令在此建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并发誓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美的城市。1712年,他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此后的200多年间,几代沙皇在城内和城郊建起一座座闻名于世的皇宫和行宫。
所以圣彼得堡的皇家和贵族花园、宫殿、纪念碑多。
彼得大帝夏宫花园始建于彼得大帝时代。气候凉爽,景色优美,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她位于芬兰湾南岸,面积1000公顷,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下花园”比“上花园”大很多,我们只观赏了“下花园”。下花园是举世无双的喷泉艺术,园中步步有泉、处处见水,或喧闹似涛或潺潺如歌的水声不绝于耳。花园里有64个喷泉和250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位于中央的雕像“掰开狮嘴的参孙”高3米,重5吨,喷出水柱高达22米。
座落在涅瓦河畔的还有圣彼得保罗要塞。建于1703年,是为了保卫涅瓦河而建,十八世纪后作为政治犯的监狱,现在是制作硬币的地方,她的对岸是冬宫。
冬宫
冬宫是沙皇的宫殿和住所,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份。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一进冬宫的门就被大使楼的黄金雕花辉煌耀眼了。宫殿内部以金、铜、水晶、大理石、孔雀石和各种艺术珍品装饰,色彩缤纷,其豪华典雅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宫内大厅各具特色,其中乔治大厅、亚历山大大厅、孔雀石大厅、小餐厅尤其让人眩目。
圣彼得堡又是一座艺术之城,涅瓦河畔的列宾美术学院里走出了不少世界级的名画家,步行街涅夫斯基大道上有不少献艺的人,据导游说,他们都是些学历很高的艺术家。有两位艺术院校的的女学生为我们演奏《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和《卡秋莎》两首有名的歌曲。
“普希金城”,位于圣彼得堡以南25公里,内有叶卡捷琳娜宫。叶卡捷林娜宫殿是彼得大帝送给皇后叶卡捷林娜的宫殿,其女儿伊丽莎白又花费了20年时间补建,所用黄金40多吨,豪华富丽辉煌用文字是难以形容的;其内众多世界名画名雕像,爱神熟睡和爱神醒后晒太阳的雕像,让人止不住地要上前去抱抱他了。最令人眩目的是虎珀殿,琥珀殿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美极了,可惜不让拍照,没有留下影像。其内还摆着中国的国宝几件,最宝贵的是一张玉雕的唐风画桌子,不知什么原因到了这里,问俄导,俄导笑而不答。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自己国家的国宝阵列在俄罗斯的彼得大帝皇后的宫殿里,心里真不是滋味。
俄罗斯生活日记4
空气湿润洁静,云彩相当美,地平线上的云彩相当美。绿树草地皆为本色,没有灰尘。
俄罗斯人普遍注重公众形象,精神心态很积极。俄罗斯大街上不见衣冠不整和奇装异服的人,也不见懒洋洋痿糜不振的身影,更不见指缝里夹着烟到处乱走的男人。无论男女老少着装都很有品味,他们走姿优美有精神,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们,高挑的个头,精致生动的欧洲人面孔,修长的美腿,迈着优美的长步,走起路来长发飘飘神彩飞扬,这是俄罗斯又一道不错的风景。
城市环保做的极好,大街上的市民没有提塑料袋的,街面上河面上根本看不到一个白色的东西,一切都显得那么地宁静、那么生态美。
公民都能遵守公共道德。无论在那,没人组织和要求,公民都自觉排队,没有俄罗斯人在大街上随便吐痰吐口水的,也没有视别人而不见插队的。莫斯科大街两旁的苹果树上结满了果实,可不见有人摘。莫斯科的街面上相当干净,汽车虽然多,平均每三人拥有一辆汽车,但并未看到汽车尾气和股股浓烟。剧院演出都有中途休息时间,除了中途休息时拍照和讨论观看感想,演出时场内一片寂静,不说话不吃喝东西不提前退场,演员谢幕观众的鼓掌真诚而又热烈。不象国内的剧院里,演出时不断有人说话瞌瓜子,演出结束前半小时或更长就有不少人因退场而影响别人观看。其实,一出戏一部电影它的精华和压轴戏都在结尾,提前退场既影响其他观众观看也显得对演职人员的不尊重。这一点很值得有些国人学习。
公共场所的设计都注重节约。俄罗斯不缺水,可他们的水龙头大都设计为向上顶的,手一松就自动停水,这样就不会造成浪费。
以人为本火车虽然老旧,但擦洗的相当干净,看不到一丝污垢,不象国内的一些火车,上面的污垢让人很恶心。公路上的红绿灯下有个按钮,行人要过马路时按下按钮绿灯亮,这时不论车有多忙司机都会停下车等待行人过路。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我们从未遇到汽车对行人鸣笛,俄罗斯人认为,汽车随便对行人鸣笛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在圣彼得堡上火车去莫斯科,在莫斯科上火车到圣彼得堡,都不安检也不换票,我们质疑是不是不安全,导游说很安全,尽管不安检也不换票,但未发生过不安全的事故,真是怪事。
俄罗斯人尊重历史,祟尚文化 到处都有文化人的塑像,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 罗蒙罗索夫、苏联红军时期的英雄的塑像,这些塑像下都有敬献的花圈。
俄罗斯人不看热闹有什么问题交时由警察去处理,俄罗斯人从不围上去看热闹。我们在莫斯科的一个景点,就见到一个醉酒者,俄罗斯人视而不见,一些中国游客围上去看热闹,被俄罗斯警察阻止。
俄罗斯生活日记5
走在莫斯科的街头,感觉着俄罗斯的心跳。许多国家的历史是写在书本里,但俄罗斯的历史却书写在大地上,这里到处都是历史留下的记忆
克林姆林宫就座落在这里,她占地27公顷,长2225米。一半是普京等领导人办公之地,另一半的圣母升天教堂、_教主教堂对外开放,内有达芬奇所画的圣母圣子像,还有一些17世纪的名画,内中有耶酥受难画。在_教主教堂还现场观赏了_教徒的唱诗,真是优美动听极了。据导游说,游人能进入克林姆林克观光还得感谢赫鲁晓夫,是他认为这么高超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应该让广大的人民都能享受。
阿尔罕格尔斯基大教堂(大天使教堂)。这里存有多名莫斯科大公和沙皇的灵柩。
圣母安息大教堂。在圣母安息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这里保留了伊凡雷帝做祈祷的场所和一些独具历史价值的墓室;几百年来圣母安息大教堂一直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教堂,沙皇登基加冕仪式在这里举行。
炮王。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火炮。炮王长5.34米,口径890毫米,炮筒平均厚度15厘米。整个炮身由青铜铸造,重达40吨。
——钟王。它是世界现有的最大的钟,由此得名“钟王”。重达200吨。表面有一层浮雕装饰,上面有公爵阿列克谢·米哈依罗维奇和皇后安娜·伊万诺夫娜的画像,还有五个圣像画和两列关于铸造历史的文字。
莫斯科的城市规划十分出色、交通发达。全市有5条环行道路和2596条大小街道。公共交通之便堪称世界第一。莫斯科地铁四通八达,总长度为200里,为世界之最。地铁分为三层,上下均有自动扶梯,壁画,雕塑以及璀璨的吊灯,犹如地下博物馆一般。
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它有11个自然森林,每个居民平均拥有绿地30多平方米。全市共有公园98座,街心花园700多座。此外草坪、林荫道、树丛和人工湖比比皆是,掩映着上千座金碧辉煌的教堂及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真是美不胜收啊!。
莫斯科又是一座文化名城,居民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在世界各大都市中名列前茅。各类展览馆、博物馆成为莫斯科人频繁光临的场所。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历史上,曾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仅特维尔大街两侧,就矗立着普希金、马雅柯夫斯基和高尔基等7个文学家的纪念碑。
红场红场是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由8个圆塔式教堂和中央大塔楼教堂组成。从1918年起,11月7日十月革命日、5月1日劳动节期间都要在这里举行阅兵式和游行。西侧是用红花岗石和黑拉长石建成的列宁陵墓,东侧是国家商业大楼。
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大街之一,是老莫斯科城的象征。它是一条美丽的步行街。
圣彼得堡有涅瓦河,莫斯科有莫斯科河。莫斯科河的彼得大帝出海纪念碑有五层楼那么高,非常雄伟。河里的水都清澈见底。
第三篇:俄罗斯留学生活总结
俄罗斯留学生活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10个月的在俄留学生活已经结束,我们已经整理好行李,准备出发回家。回顾过去的这段时间,生活很精彩,也很丰富,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欢乐也有悲伤。但总体上,快乐多于悲伤,不管从哪方面来讲,我们都是处在不断的进步之中的。来时,我们充满了种种美好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艰难的适应着,成长着,而现在,剩下的全是对这里满满的不舍与留恋,老师,同学,朋友,俄罗斯金色的秋天,绿树蓝天,还有俄罗斯的善良的人民。接下来想谈谈自己对于在俄生活的看法:
(听课情景)
语言是第一大难关
1上课听“天书” 下课忙抄笔记
语言是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面临的第一大难关。
大多数经过一年预科就开始专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课业压力十分沉重。一般情况下,上课时他们懵懵懂懂地跟下来,下课后,他们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抄写从同学那里借来的笔记,对当天的功课进行“反刍”。
2中国留学生与俄罗斯同学的交流甚少,语言水平提高很慢。
(俄罗斯商场)
生活是第二大难关
生活比较节俭 自己动手做饭
在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里,生活和物价水平与欧美差不多,一斤土豆能卖到20卢布(相当于7元人民币),就是在小城市里消费水平也挺高的,所以在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一般生活都比较节俭,大家基本上都自己动手做饭。留学生宿舍一般都有公用厨房,有的人出国之前还专门学习了烹饪技术,并在国内购置一些花椒、大料、味精等调味品带到莫斯科。
一些比较穷的留学生为了交学费,只好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在莫斯科,虽然也有规定禁止留学生打工,但当局管得很松,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边读书边打工,解决了自己大部分开销。中国留学生打工一般是去餐馆当服务员,利用假期做导游,或到市场卖货。俄语水平高的留学生还可以到公司兼职做翻译。
(俄罗斯繁华街头)
困难虽然一大堆
走过来了就是胜利者
对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很多留学生都学会了“笑着面对”。一位留学生说:“困难终究需要克服,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在国内衣食无忧、不谙世事的我们在留学生活中学会了省吃俭用、自立自强,就算是在煎熬中增长见识吧!”选择留学就选择了承受,把承受变成习惯,一切都顺其自然,走过来了就是胜利者。
毕业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因为俄罗斯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也有一部分人能在俄罗斯觅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些著名大学的留学生或高、精、尖人才,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通常留学时间较长,对俄罗斯的人文环境及生活方式比较适应。此外,还有留学生毕业后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飞来飞去,从事中俄贸易或翻译工作。
(拥挤的行人)
留学生活特色扫描:受小偷“偏爱”
俄罗斯的治安不是太好,留学生被殴打、抢劫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中国留学生在各国的留俄学生中经济条件算比较好的,而且大都不习惯于使用信用卡,因此俄罗斯小偷对中国留学生似乎有些“偏爱”。一些偏远城市的中国女留学生说,她们平时根本不敢单独外出,出去的时候都要由男生做“保镖”,也不敢随身带很多现金及贵重物品。出门的时候必须随身带着相关证件,不然很容易被当地警察带走
俄罗斯的人民很有爱心,生活在这里的流浪狗,猫,鸟等等都可幸福了,它们不用去觅食吃,因为一般人都会给它们仍吃的。还有如果你迷路了,去问路人,他们也会很耐心地给你指路。特别是,在俄罗斯,从来都是车给人让路,没有任何危险。所以,在俄罗斯呆久了的朋友,回国后过马路可千万要小心啊!
这10个月的留学生活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俄语水平,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俄罗斯这个国家,认识了来自世界给地的朋友,开阔了眼界,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和事情。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已成为美好的记忆,会珍藏在我的心里。
以前考大学的时候,选俄语作为我的专业并不是因为喜欢它,只是为了找工作,留学的生活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它。我喜欢,当我用俄语和别人交流的感觉,用为那个时候我需要去听,去思考,去说,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当前中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以后会继续扩大和深入,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回国之后,就要上大四了,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俄语,为中俄发展做出自己的微薄努力。
中俄友谊地久天长!
第四篇:生活日记
【精选】生活日记四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日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日记 篇1
“星期六要举行一次拓展提升啦!”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欢呼起来。
星期六早晨,我兴冲冲的来到集合地点。老远就听见了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哇!来的人可真不少,车上已经快满员了。幸亏我来得早,车上还有空座位,可来的晚的同学只好站着了。老师让我们挤着坐,有的同学两人坐一个座位,还有的四人挤坐在两个座位上。王宇钊和陈冠华还充起了大哥哥,抱着王一唯呢!
车发动了,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戚城公园。一进入公园,满眼都是绿色。周围的树、脚下的小草,都是绿色的。因为昨晚刚下过雨,所以游人不多,雨后的空气清新甜润,让人感到特别舒畅。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军事训练。我们的教练姓王,长得非常挺拔。教了我们一些体育课上用的姿势如:立正、稍息、集合、解散、向左转、向右转……不过,这可比体育课严格多了,就连我们上体育课经常不见踪影的陈冠华也站得直直的,像一颗小松树。军事训练好累啊,就在我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教练突然喊了一声“解散!”我们高兴极了,有的同学躺在草地上休息,有的同学打打闹闹。军训就这样结束了。
紧接着,我们进行了下一个环节。老师先给我们分好队,我们队叫小虎队,他们队叫必胜队。我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比赛。游戏名叫“能量传输”,意思是要用白纸搭一座桥,让乒乓球滚过去,哪对的球先进箱子里,哪对就胜利了。开始正式比赛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小小的乒乓球,生拍一个不小心,它从我手中滚落下去。直到球从我这安全通过。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小虎队赢了!
“感恩的心”开始了,比赛规则是一队队员戴上眼罩装成盲人,另一队队员装成聋哑人。“聋哑人”要领着“盲人”走过山路。后来,我们队装盲人,必胜队装聋哑人。教练给我们发了眼罩,当我戴上眼罩的时候,眼前立刻一片漆黑,我有些担心,不敢往前迈步。就在这时,一双温暖的小手握住了我,虽然她的手不大,但我觉得她是温柔的、有力的,让我一下安心了。她带着我,一会儿让我抬抬腿,一会儿又让我弯弯腰,就这样她带我走出了大山,回到了起点。
最后,老师引导我们总结这次的经验,体会母爱的的伟大,回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真是难忘的一天!
生活日记 篇2
3月20日星期三天气:阴
今天,是灰色的一天。早上,桌上热腾腾的食物突然变得凉飕飕的,一股寒气直钻到我的心里。背上书包,走出家门,路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灰暗。路边的花花草草也都冲我耷拉着个脑袋。凛冽的寒风伴随着他骇人的声音,猛烈地冲袭着我。
到了教室里,里面的气氛压抑的让我喘不过气来。连最烦躁的“小喇叭”都不再乱叫了。
处在一个毫无生机的课堂上,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景色,不禁走了神,沉浸在自己悲凉的思绪里。看着外面随风飘荡的树叶,心想或许这个世界并不适合我,我觉得我整个身体都飘了起来,漂浮在混沌的天地间。突然同桌这个时候碰了我一下,才发现数学老师走了进来,而我的课桌上还傻愣愣地躺着本语文书,
回到家,坐在椅子上,我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深灰色苦涩的茶,昏暗的灯光下,只有那茶闪闪发光,和那孤寂的心依然跳动。
3月21日星期四天气:阴转晴
今天,老妈带我出去逛了一圈,美名其曰:放松心情。看着街上,玩乐的人,我看着他们,心里涌上了一股羡慕嫉妒恨之情。老妈不只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对我说了一句:“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呐!”我的心如琴弦般颤抖了。在他们的映衬下,我这颗孤寂悲廖的心和这张杞人忧天的脸是显得多么黯淡无光啊。或许,真应该乐观点,快乐点,玩的尽兴点。
3月22日星期五天气:大晴天
或许因为是星期五。今天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外面彩色的风景带给我们一种享受,温柔的风夹杂着花草芬芳的香味,给我们送来了清凉,舒爽。
放学了,同学们七嘴八舌、手舞足蹈的讨论着周末以及……即将到来的月考。
回到家,躺在椅子上,我大口大口的喝着甜甜的奶茶,明亮的灯光下,我那狂舞的心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记起了,曾经在杂志上看过的一句话:“生活的密码是快乐!”我以前还和同学讨论怀疑这句话。但是现在我明白了。
生活需要“密码”,那个“密码”就是快乐,洗涤人心灵的快乐。
生活日记 篇3
今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也是老师。一个人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在生活中学到无所不有的知识。是什么事情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呢?请大家听我慢慢讲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为庆祝元旦而做准备。我是帮着吹气球的。当我吹了6、7个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了一股气流的声音。紧接着。一股强气流冲着我的耳朵飞来。“呼……”。可恶的李昕。用她刚吹起来的气球向着我喷气。我有点生气。就在那一瞬间。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我拿了一个我刚吹好的气球(没系扣),往里插了一根吸管。又用胶带贴好口,“呼……”那根吸管飞了出去。可第二次的时候胶带就爆了。因为我想吸管一碰地就脏了。而且再一插进气球里,气球的口也脏了,还要继续吹气球。所以我没有再玩。但是我明白的道理没有变:用气流推动吸管向前喷。
放学了,我走到半路的时候,听到“砰”的一声,原来是一个人把一个“239”空瓶踩爆了。我心想 :把气球换成矿泉水瓶,把胶带换成橡皮泥。不过。我试了一次。吸管太短了,没成功。我又找了一个粗一些的吸管插上。用力一捏矿泉水瓶,只见吸管飞了出去,足有20多步远。“成功了!”我欢呼着。
又是一天,我去李村公园玩儿,看见一个矿泉水瓶浮在水上。我灵机一动,有了。回到家,我找出7、8个矿泉水瓶。用他们做了一艘大帆船。当然帆是用纸壳做的。我迫不及待的带着我的大帆船来到李村公园的水塘边,小心的把帆船放到水里。随着风的吹动,我的大帆船行在水中向前航行起来,太好玩了。我还用手拨动水推帆船前进呢。后来,我又用橡皮筋给船安装了一个无电马达。也就是在两个瓶盖中间套一个橡皮筋,把冰糕棍穿进去扭一扭,一松手就发动马达了。
看,生活中处处都藏着知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总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从中得到启发。
我自己也编了一句自认的名言:不要说是因为别人聪明,干的事多,得到的启发多;而是别人善于思考这件事的启发。
生活日记 篇4
阴雨连绵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两个礼拜多,给我们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烦恼和不便。
从2月14日开始,天上就开始下雨了,每天晚上小雨就淅淅沥沥砸在窗台上,“叮咚”、“叮咚”真叫人心烦。
每天早上,爸爸送去上学的路上,由于下雨,路上的车子和行人显得特别多,走得也特别慢。有的公共汽车司机开车一点也不文明,根本不顾路上的行人,有水坑的地方也不减速,溅得那些来不及躲开的行人一身污水。
天气变得又湿又冷,只好把早已收拾好的冬天的衣服又拿出来穿,可换洗的衣服总也干不了。
雨下到现在,已有半个多月了,没一点停下来的意思,是不是太阳真的被后羿射走了?但我相信再长的雨季也会有天晴的一天!
第五篇:生活日记
一天即将过去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日记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日记 篇1
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改变。有时,为了得益于生存,有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最多的,却是为了适应生活的改变而随波逐流。
依稀记得还是在小学时,成天在教室里追逐打闹,那些个轻轻松松的下午。湛蓝的天空随着我的笑容格外灿烂,寂静的教室也无法遮掩内心的喜悦。多么希望,当时那懵懂无知而又成荫而过的年代慢慢流去。
现在近十年后,再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没有作业的困扰,没有硝烟四漫的战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座完整的桥梁,生活,也是悠闲自在。但十年后,同样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那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想使自己的人生堕落,休闲自在的时间,被碎片化了,甚至慢慢消失。同学之间开始有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仿佛,原本的友谊链也随着时间之流逝而碎片化。就连最简单的,那原本的蓝天白云,那些属于大自然的一切,也在慢慢被碎片化。天空中的晚霞,再也不是照耀着人们远去的道路,而是化作碎片,照耀着小部分区域。怎么了?为什么生活会变成这样?一切,都在慢慢地碎片化。
我一直对此深疑不解,直到在今年,初三,发现别人的成绩都高高在上,而我却悲惨地吊车尾。经过同学,老师的开导,我终于清醒过来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碎片化就是人类,或者说世界上一切生物进步的方式。所以,那些没有学会自我调节,改变的,像海滩上的沙子,一点一点被冲淡,冲散,慢慢地再也没有被人提及过。与其说这是碎片化,不如说是宇宙的淘汰机制。你停留了,别人向前了,就相当于你在向后退,向着那些个无人知晓的角落远去。
期待,我们都能适应这种碎片化生活,大步向前迈去。
生活日记 篇2
20xx年3月7日,星期五,天气,小雨,阴冷。
今天是“南中89爱心助学活动”发起以来,我第一次对拟资助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
上午10点,在办公室做完了需要完成的工作,下午要参加县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想利用上午两个小时和中午的时间,对拟资助的两名贫困学生家庭进行一次走访,了解他们生活的环境和现状。好兄弟三儿从三岔驱车到龙坑接我,和吴静(团县委)一起,我们决定去看看刘天梦、郑毓这两个孩子的家。
郑毓是南中高二(8)班的学生,家住三岔镇高山村双龙组,到村的公路已经硬化,车子可开到村口,到郑毓同学的家需要走十来分钟的山路。山路很泥泞,一边走我一边向村里的同志打听情况。据她们介绍,郑毓是个非常听话的女孩子,其父亲郑舟伟常年在家务农,长期患病身体状况不好,她还有一个妹妹郑小炫在肇兴小学上三年级,一家人基本上靠其母亲杨明美在外打工(帮馆子)来支撑。
郑毓的家很简陋,房子很破败,家里除了最日常的生活用品之外,东西不多。我们去的时候她的父亲郑舟伟刚好在家,他说孩子(郑毓)非常优秀,上的是南中的实验班(在南中最好的是珍珠班,实验班比珍珠班稍差一点,其余的是普通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十,全校排300名以内。他说孩子上学很辛苦,周末基本都不回家,每个月家里给孩子的生活费只有300元左右。在南白,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300块钱连吃饭都不够。
我们走访的第二个学生叫刘天梦,一个只有16岁的男孩,20xx年8月,以522分的中考成绩进入南中,现就读于南中高一(15)班。
从郑毓同学家里出来,走完那段山路,我们一路驱车向前,到达了三岔镇长安村瓮村组。同样,车辆只能到达村口,到刘天梦的家仍然要走一段山路,因为下雨,很泥泞。
刘天梦家的情况显然更为具体,房子很破旧,家里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其父亲已于十多年前去世,其姐姐刘天红还在铜仁学院上学,现正在实习阶段,其母亲曹言珍一人在家,耕种家里的几亩田地,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说实话,在农村,一个女人能够把两个孩子培养上大学,那真不是一般的艰辛。由于经济极度困难,家里只能给孩子每个月100块钱生活费,仅仅靠这100元的生活费,孩子就得挨饿。为了维持正常的学业,孩子的母亲说他在南中勤工俭学,帮助学校做一些事情,获取一些必要的生活费。
村里的同志给我们介绍,孩子非常懂事。因为父亲去世早,家里没有男劳动力,犁牛打耙的事情没人干,请人又请不起,于是小小年纪的刘天梦就承担起了这份家庭责任,每个假期,他都会把家里的田地全部翻犁好,几个长假他都会回家,帮助母亲干农活。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样的家庭环境,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能够以52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南中,真的很了不起!当然,曹言珍这样的母亲,也同样了不起!作为儿子,刘天梦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曹言珍这样无怨无悔的母亲;作为母亲,曹言珍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这样懂事优秀的孩子。
从刘天梦家出来,曹言珍一直送我们到很远,她一直不停地给我们说:“谢谢你们的鼓励,谢谢你们的关心,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一定会把孩子培养出来”。听到的,看到的',除了感动,或许更多的是心酸。
在回南白的车上,和我一起去走访的吴静在谈起两个孩子的时候,声音有些哽咽,我知道,她和我的感受一样。听到的,看到的,除了感动,或许更多的是心酸。
那一刻,我的一些想法已经变成了决定。
生活日记 篇3
今天,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一个公益活动——捡垃圾。我们是冒着酷暑进行的,捡好后热得我流浃背,但是,我看着自己为城市清除了这么多垃圾,心里高兴极了。我边捡垃圾边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呢?难道,那些扔垃圾的人愿意生活在垃圾堆里吗?再说了,那些人为他人、为我们这些孩子着想了吗?我认为,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乱扔垃圾都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这是一种极不文明、极不环保的行为。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那就应该从一些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比如,每个人看到垃圾都拾起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乱扔垃圾……亲爱的伙伴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吗?让我们用行动告诉所有的人——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活日记 篇4
真心的说,对于做菜我不是很在行,但对美食的渴望,总是让我难抑心中的向望,便有了空间诸多转载的菜谱。
记得女儿有次面对冰箱前发愣的我说:你当真没一点思路吗?大脑一片空白吗?…其实当时是有点思路的,但被女儿一问,反倒没了主意。
说实话,那点炒菜的功夫,也是刚上班看了菜谱,维系单身的温饱只能自己关了门,自个吃!后来又跟了师傅,下了班便有许多机会看他们做菜,虽然菜系单一,品种稀少,但毕竟学会了基本的做菜常识。然毕竟只是心中有数,未曾下过手,偶有帮忙,也是拣拣菜,洗锅刷碗,真要面对各色鲜菜,还真有点茫然。
不过你可千万别误会,我可不是什么“吃货”,因为单从体形看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被算做“吃货”,但对于美食的诱惑,我还是很渴望的,也希望拿得出,上得了台面!很庆幸在现在这样一个小集体,大多数人都会上锅做饭,而且总会有一样让个人拿得出,又令众人称道的菜肴,那种典型的家常菜,荤素搭配,又少不了地方特色的面食拉条,让身居异地,却有家的浓浓氛围!
如果当班特别轻闲,还会吃上自己动手蒸的馒头和包子。完全自己调馅,依了个人口味,拔了萝卜,挖几根大葱,切点肉末;或摘几个茄子,铲点韭菜…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头聊着天,那头蒸锅中早已呼哧着包子的香气,引了你的聊天话题直奔“吃”,你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能力,居然学会了蒸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