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作个人简历因应有的精神
简历即对履历的简要陈述,又称履历表,英文简称CV,常用于个人求职、申请,但也可作为非求职者的经历简述。简历记载一个人的教育学历、专长以及就业经验,有时会补充个人特质、兴趣或期许。主要目的经常是求职者用以取得面试或访谈机会的工具,又由于它经常是第一份征才部门或学术机构挑选候选人的过滤依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信有很多人在求职过程中都受到过挫折,当投递个人简历之后没有被录取,失望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不过在失望中,更重要的是能吸取失败的经验,争取在下一次中更加进步。时下求职困难,求职者更需要有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
首先,要能有足够多的信息
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是求职者应有的精神,毕竟时下职场中的整体趋势都出于求职难的状态中。而要吸取经验也是所讲究,例如信息的获得上。你所吸取的经验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的获得,在求职中要时时关注相关招聘信息,以及各大企业的信息。
其次,要能够认识到的失败的原因
求职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即便是高学历的人才在求职中也有可能会失败,而在失败找出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进步的关键。求职失败不管是接连失败,还是一次性失败,都不能被失败的情绪所控制,而是在跟进求职的结果,并从中找到根本原因,然后才能不断的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最后,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写作技巧
有一些人在求职中失败总是认为是自己的实力不够,其实在职业发展中一个人的实力是综合实力,你在求职中所编写的个人简历,也不仅仅是依靠专业实力。写作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失败的个人简历可能就在于写作技巧上,在编写个人简历的过程中,也需要能够不断的学习个人简历的编写技巧,进而来更好的突出自身的优势所在。
第二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①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②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能力训练点
①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②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 ③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④批判质疑,培养学生思辩精神 重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难点:理解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计划:①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②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1、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学生回答)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关于西红柿的故事呢?(学生)其实,西红柿最初因为颜色艳丽,人们怕有毒都不敢吃。后来还是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人通过亲身的尝试才证明它无毒可食。我们看到,不管是神农发现中药,还是罗伯特证实西红柿可食,他们都是通过自己试验的。其实啊,试验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探察的过程。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除了那一份敢于冒险的勇气之外,是不是还告诉我们要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呢?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在科学的领域到底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如果要,又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呢?请详细阅读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看文章是怎样回答老师上面提出来的问题的。
2、精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对话,分析文章
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当中是怎样解释“格物致知”的? 学生明确:“从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或者回答文章注解里的意思。教师明确:回答很正确。《大学》里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就是推究,“格物”顾名思义,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致”,求得。“致知”,求得知识。“致知在格物”,就是知识的求得在于对事物的推究,那么反之,通过对事物的推究才能求得知识。如果说“致知”是一个目标,那么“格物”就成了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一个途径。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句话的出处《大学》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礼记》当中的一篇文章。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会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就成了传统儒家极为推崇的经典“四书”。除“四书”外,儒家的基本典籍还包括我们刚刚谈到的包括《礼记》在内的《诗经》、《尚书》、《周易》、《乐记》和《春秋》。其实,细心的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大学》里告诉我们“致知在格物”,可是物究竟应当怎样格?事物到底要怎样探究呢?《大学》里是不是并没有讲明。2)进一步了解格物致知,通过学生的探讨了解格物的具体途径 我们有句俗话说:“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那么对梨的认识就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古代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那么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则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最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刻字后再进行印刷,后来毕升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发明了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不断的实践提升了认识,才有了更好的发明?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无疑都看到无论是对梨的认识,还是对地球的认识;还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体现着探究事物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明确:主动实践或者说尝试
3)理解在自然科学领域格物致知的途径
我们很多同学其实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以为自己懂了,都知道了,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不知所措。我们很多同学大都注重于书本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自身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在自然科学领域是行不通的。大家都知道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吧?就是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之后便有了避雷针的发明。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大家不陌生吧,之后钨丝就成了经久耐用的制灯材料。就连居里夫人的镭不也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的吗?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那么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道不是通过前人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得来的吗?小到青霉素,大到登月的飞船,哪个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实验得到的?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先生在物理上的重大发现也是在实验过程中得来的。所以大家说说在科学的领域,事物应该怎样推究呢?
学生明确:通过实验
教师总结:对。一次次的实验带来了一次次的发明创新。这一次次的实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何尝不是对自我的超越呢?敢于实验便用于创新,勇于创新便敢于超越自我。大家还知不知道这样的事例呢?
学生举例(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莱特兄弟的试飞实验)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是国力强大的保障,使民族强盛的后盾,综观诺贝尔奖在科学方面的获得者,我们中国人能有几个?丁肇中先生就说过,中国有占世界1/4的人口,但并没有占世界1/4的科学贡献,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大家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出这个原因呢。(提示:我们刚刚从各种事例中知道科学领域对事物的推究要经过实验,那大家仔细看看文章中谈到的传统的中国教育及中国的学生注不注意实验精神的培养?)学生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儿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教师总结:所以啊,无怪乎中国的科学创造发明、科学研究的数量不及其他发达欧美国家了。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年我们的媒体上一直在谈论的高考状元在大学念书时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强,比方说,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就是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这就是舆论经常谈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作者自己在文中就谈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请一个同学说说这个类似的经历是怎样的? 学生明确: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
丁先生在文中就分析到致使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文化背景。请大家看到文章的第十一自然段,这段话的开头就谈到“时至今日,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读书人的头脑。”于是“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便出现了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不知所措的现象。那么究竟王阳明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思想呢?请大家看到文章的第3-5自然段。4)分析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的曲解 这里面谈到了中国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的曲解,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学生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教师明确:回答得很正确。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固定的社会制度。就像《大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目的是,请大家一起回答。
学生明确: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师解释:诚意就是诚实自己的意念,意念诚实了就能端正自己的内心,内心端正了就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品德有了提高就能整顿好自己的家庭,从而达到治理好国家,这样才能达到儒家的真正目的——平天下。我们看到所谓诚意、正心、修身是不是都注重个人的内心或者说是个人的精神世界。学生明确:是
教师总结:王阳明可以说就是这种思想的“铁杆粉丝”。所以啊,我们前面所说得王阳明的思想就可以用她自己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格物的。请一个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王先生格物的方法对吗?(学生)它成功了吗?(学生)原因何在? 学生明确:“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教师提问:对。那么作者在这里谈到阳明格竹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明确:真理不是内心领悟的。教师提问:那真理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学生明确:对外界的探察。
谈到对外界的探察,我想到了这样一首诗。北宋诗人苏轼的曾就名僧惠崇之画作“鸭戏图”题了一首《惠崇春江晚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家知道哪句诗说明了正确的认识是来自对外界的探察吗?
学生明确:“春江水暖鸭先知。”
教师总结:大家都很聪明哈。诗的第二句说道,初春时节,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暖”是水的温度,“知”是鸭的知觉,所以春江的水暖是鸭子们自己探知来的。回到我们的王先生,大家现在应该很清楚他要格的是什么了吧!(学生)对象是找准了,但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把竹子格清的,它还要讲究以各策略。那么作者认为的正确的格竹的方法是什么?竹子应该怎样格呢? 学生明确:“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教师总结:回答得很正确。所以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对竹子进行实验,但实验不是随便进行的,我们大家看到课文,找出科学的实验究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学生明确: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需要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师总结:所以从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需要实验精神,知道了中国学生大都缺乏这种精神,并且分析了致使这种精神缺乏的原因就是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那么作者认为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真谛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揭晓。
板书:
亲身实践
探索事物(途径)
格物致知
实验
对外界的探察,积极有计划地探索
求得知识(目的)第二课时
教学计划:①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②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③批判质疑,培养学生思辩精神
1、导语设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格物致知就是要探究事物获取真知,并知道亲身的实践是格物的一种具体方式,而且还了解到自然科学的格物致知是要通过亲身的实验,实验精神的缺乏是中国学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个缺口的造成很大程度是由于传统教育对实验的忽视,因此便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没有同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了自然科学中格物致知的精神真谛呢? 学生明确:要实验;对外界的探讨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其实,这就是丁肇中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其实就是要通过实验求取知识,他强调的是通过实践去格物,注重的是实践这一格物的具体途径。只有这样去探究事物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现在我们回顾全文,看作者是怎样步步紧逼,运用那些事例和道理来揭示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的。
2)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师图表明确: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对比)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 可以看出作者选用的论证方法是: 学生明确:讲道理、摆事实。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论证的方法吗?
学生明确: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师总结:所以作者就通过以上事例旗帜鲜明地指出知识的求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不是自我检讨和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这里所说的清谈就是指不切实际的谈论。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说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文章论述的主旨及其论述的方法了吧!那么大家可不可以为全文列一个阅读提纲来说明作者的行文思路呢?
教师明确: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找出议论文的三要素吗? 教师明确: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分析和对实验精神的阐述论证自然科学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论据“就事以上我们找到的四个事例及其告诉我们的道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紧接着作者就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这个问题,即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要重视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作者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点出了我们在研究学术和应对世界环境的时候要靠实践发现真相,即做到真正的格物致知,解决了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全文线索清晰,脉络分明。其实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近些年,我们国家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验精神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说劳动技术课的开设,再比如说我们以前学习电脑都是从书上背下的操作理论,现在又能力的学校都增添了电脑上机课,同学们还可不可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具体体验啊? 5)明确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我们回到课文,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所谓漫谈就是不拘形式地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念。同学们能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念的语句吗? 教师举例:“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虽然作者在文章当中提出了许多观点,但都是围绕以各主题,“格物致知”。这就是漫谈式议论文的一个特点。所以说大家以后写议论文就要注意你可以做这样或者那样的解释证明,但不能脱离文章的中心。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它的标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也是作者在文中确立的一个中心论点。所以说这是一篇立论性质的议论文。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就是它的论证过程要严密,它的语言也要求精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是论述严密的前提。我们看到文章的第十一自然段。你能找出作者措辞准确的地方来吗? 学生明确:“往往”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往往”,说话就绝对了。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一句中的“大都”。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一句中“最”和“唯一”。5)文章延伸、升华
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格物致知”精神,了解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要通过自己亲身的实地实验的,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的领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同学们想想除了自然科学的领域还有哪些领域也需要我们“格物致知”的精神呢?
教师举例:人文科学领域,比如说考古学。考古学家通过对出土古物认真细致的探察或发现了某种书籍,或了解到某种社会制度。比方说以前我们都说埃及的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或者是法老王朝的奴隶建造的,但是考古学家们挖掘到胡夫金字塔旁边一个规模较大的集体住处,在这个住处中还发现了当时地位较高的官员,通过各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金字塔的建造时当时的平民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如果不是考古学家们的积极探索,恐怕金字塔的修建过程现在对我们还是以个谜。大家还可以举出其他的例子来吗?
教师明确:大家不妨想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你们的辛苦练习,怎么会有优美的舞姿呢?所以说啊,就是在大家的个人行动中,也时时刻刻表现着格物致知的精神。
同学们,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应有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要通过实践获得认知,但是认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家可以举出例子来吗? 教师明确:所以啊,同学们我们强调要动手操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已有正确认知的获取。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摄取知识的过程,认知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获取的时候多一份辨疑的态度,并且不能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摄取,还要自己动手去做,在实践中加深自己的认识,或者证实自己的疑问。6)批判质疑,培养学生思辩精神 作业:
大家知道文章中说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实验精神的培养。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请大家举出例子,并写成一篇小的议论文。
教师提示:比如说,贺之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也是只有对春风的观察实践才能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的。
很多诗歌都是通过作者对客观生活的具体探察才有诸多的神来之笔。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比如苏东坡格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对生活学习具体的探察才得到的真识。
板书:
传统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
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讲道理,摆事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揭示其真谛
(提出问题)
科学上要重视实验精神
(解决问题)
议论特色:逻辑严密,语言精准
漫谈式议论
第三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学习时间:2
预习学案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注音
肇()
埋没()
彷徨()(2)理解词义
格物:
致知: 彷徨:
修身: 清谈:
诚意: 正心:
齐家: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讲授学案
一、预习检查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方法指导: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找出本文论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三、合作探究、精读精练
聚焦论证方法,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说理方法。提问: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课堂检测:
(一)达标训练: 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
(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二)能力提高:阅读下面几节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思想。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第1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第2段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
3.第5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四篇:个人简历制作
即将面临就业,对每个毕业生而言,最当务之急的事情恐怕就是制做一份个人简历了。那么,怎样制做个人简历呢?简历的内容、式样设计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最关键的是你要记住:任何一个你好单位,他们收到的求职简历都会堆积如山。和你的预想正好相反,没有哪个人事主管会逐一仔细阅读(read)简历,而是用以一种scan的方式匆匆而过,每一份
简历所花费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二分钟。无法吸引他们注意的简历很可能被忽略而过,永久地沉睡在纸堆里。因此,“突出个性、与众不同”便是你设计个人简历成功的法宝。
一般来讲,个人简历的内容都应该包括:“本人基本情况”、“个人履历”“能力和专长”、“求职意向”、“联系方式”等基本要素。
“本人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籍贯、民族、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学校、专业、身高、毕业时间等等。一般来说,本人基本情况的介绍越详细越好,但也没有必要画蛇添足,一个内容要素用一两个关键词简明扼要地括说明一下就够了。
“个人履历”
主要是个人从高中阶段至就业前所获最高学历阶段之间的经历,应该前后年月相接。
“本人的学习经历”
主要列出大学阶段的主修、辅修与选修课科目及成绩,尤其是要体现与你所谋求的职位有关的教育科目、专业知识。不必面面俱到(如果用人单位对你的大学大学成绩感兴趣,可以提供给他全面的成绩单,而用不着在求职简历中过多描述这些东西),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使你的学历、知识结构让用人单位感到与其招聘条件相吻合。
“本人的实践、工作经历”
主要突出大学阶段所担任的社会工作、职务,在各种实习机会当中担当的工作。对于参加过工作的研究生,突出自己在原先岗位上的业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人的能力、性格评价”
这种介绍要恰如其分,尽可能使你的专长、兴趣、性格与你所所谋求的职业特点、要求相吻合。事实上,“本人的学习经历”、“本人的实践、工作经历”同样在映证个人的能力、性格,因此,前后一定要相互照应。
“求职意向”
简短清晰,主要表明本人对哪些岗位、行业感兴趣及相关要求。
“联系方式与备注”
同封面所要突出的内容一样,一定要清楚地表明怎样才能找到你,区号、电话号码、手机号、E-mail地址。我们有的毕业生喜欢频繁地变换手机、E-mail,当我们或用人单位需要和你取得联系的最关键时候,往往无法迅速找到你,我们感到遗憾的同时,恐怕最遗憾的应该是你。
在2000年毕业生择业过程调查中,一名工商管理学院女同学的择业心得很颇让人感慨:
在择业过程中,我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在基于前几次面试、笔试、填表的经历之上。每次修改都重新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收获、自己的性格特长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总的来说,整个择业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挖掘的过程。
“功夫非负有心人”肯仔细研究制做个人简历的人,肯花功夫找工作的人,一定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一个对等式。
“个人简历制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个人简历制作
简历 是 求职 竞争的重要部分,在许多情况下,它是 求职 竞争打响的第一仗。因为在 招聘 官眼中,简历 就是 求职 者的化身,代表求职者本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求职者尚未意识到 简历 在求职中的意义和作用,或者认识不够,或者认识到了,但不知如何在简历竞争这一环节中展开竞争。大多数的求职者都只能提供相差无几的简历,虽然形式、风格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对 招聘 官而言,就如同你叫张
三、他叫李四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求职竞争中,我们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差异,就是要与众不同,做到与众不同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基础。在 招聘 官眼中,简历就是你,你的简历如果同别人的简历没有什么分别,那你就真的同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求职中,个性突出、特征鲜明的求职者更容易在竞争中取胜。简历也需要个性突出、特征鲜明,个性化的简历会从众多简历中折射出光芒,吸引招聘官的目光。各种 简历模板、写作规则、注意事项等,使许多求职者迷失了自我,简历失去了个性,把简历当成了自我吹捧的抒情散文,过于专注自己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这些八股文式的简历在求职竞争中不仅不能给求职者带来帮助,反而会将原本有个性的求职者淹没在求职的人海之中。
也许有的求职者会说,在参加 招聘会 之前,我并不知道哪个企业要招聘,况且我也要随时准备好几份简历,以供不时之需,因此,只能将简历做得没有针对性,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正如许多求职者指望封面的一匹奔马可以让简历的阅读者把自己当成千里马一样,有这类想法的求职者也在指望他的通用型、大众型简历被阅读者理解,并发现其潜在价值,然后得到电话通知:请于某月某日某时到某公司 面试。最好是阅读完简历后,被你的才华和能力所打动,直接将你录用。其实,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
要想接到 面试 通知,还是认真思考,为你心中的理想对象量身定做一份有个性的创意简历吧!
个性化的创意简历的制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从招聘企业出发进行创新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创意简历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相关性原则,那么,有哪些信息既同招聘官密切相联,又可以在 求职简历 中出现呢?
文武同学的简历
李想同学的简历
这两位同学应聘的企业分别是“贵州神奇制药”和“中国建设银行”,他们的简历就是为目标企业量身定做的,具有唯一性和原创性,简历上体现了招聘官经常见到的、最有感情的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位同学把自己的简历当作了贵州神奇制药的新产品说明书。在简历的封面上充分表现了招聘官最希望看到的、最有感情的几个元素。
1.新产品。新产品是制药公司发展的希望,是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创造的产品,是企业领导的追求,是企业员工的希望。制药公司的每一位招聘官拿到这样的简历,都会不自觉地产生情感倾斜。这位同学提供了制药公司最希望看到的、最需要的、最想得到的东西。
2.企业标识、企业名称、企业识别色等企业“VI要素”。所谓企业VI要素,是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它主要由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公司名称;
(2)标准字体;
(3)企业品牌标志(商标);
(4)企业标准色;
(5)企业标语、口号。
企业VI要素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员工归属感的载体和体现物。对于招聘官而言,这些元素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带来的情感影响和共鸣决非一匹奔马、一栋大楼、某学校大门、一台电脑或某大学、某专业这些要素所能比拟的,招聘官通过观看和接受这些要素传递的信息,极大地加深了对简历主人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当神奇制药的招聘官(甚至董事长)看到一份这样的简历时,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看待这份简历的主人呢?这份简历一定能引起他的共鸣,招聘官决不会把这份简历放在众多的“垃圾简历”中,最后作为废纸卖掉。他可能会想:这家伙是谁,还有点意思,叫他来看看。
因此,应在你的简历中出现上述招聘官最喜闻乐见的几个基本要素,并且把这些要素同你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要素就能为简历和简历的主人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些要素会把你同招聘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沟通,而情感的沟通是求职竞争的最高境界(后面我们会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第二位同学的简历则以一份汇款单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于建设银行筛选简历的招聘官而言,他会把这样的一份简历放进“ 人才 库”(人事部的垃圾桶)吗?显然不会。这份简历同样表现了引起招聘官情感共鸣的基本要素。
汇款单、存款单都是银行员工经常看到的东西,是最熟悉、最需要的东西,是银行的生存之本,每一张存款单、汇款单给银行带来的都是收益。
简历也体现了企业VI要素。这些基本要素的出现,保证了简历与招聘官之间的必然联系和情感沟通,体现了求职者认真思考、努力投入、富有创意的个人品质,这样的求职者正是企业需要的 人才。
在实践中,我曾多次指导同学们按上述个性化原则,制作了不同的 求职简历,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笔者两次在现场目睹了企业招聘官拿着封面印有自己企业VI要素的简历相互传阅的情形,并且有一位同学刚一 自我介绍 就被招聘官打断,迫不及待地告诉这位同学:你的简历很好,很有创意,不错!
根据从招聘企业出发进行创新的要求,我们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充满创意的个性化 求职简历,比如,到航空公司应聘,你的简历可以是一张机票,翻开封面,里面就是乘客的详细信息(即 个人简介);到医院应聘,简历可以是一张处方,可以是一张病历,等等。
总之,只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你应聘的单位,多认识,多了解,结合企业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招聘官的情感需求和愿望,把你自己以合适的形式同企业相结合,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你的简历就是独具个性、富有创意、被招聘官从众多的简历中抽出来放到一边的“黄金简历”!
二、从应聘的岗位出发进行创新
简历还可以从体现求职者应聘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的角度进行创新,在简历上表现出求职者具有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能力和职业意识,这是简历创新的第二个方面。
岗位特征的简历
这位同学应聘的岗位是某房开公司的策划员,他把自己的求职简历做成了一份楼盘预售公告,一份楼书。
对于房开公司而言,策划员这个岗位要求应聘者要具备独特的思维,富有创意和激情。要做好策划工作,首先必须策划好自己的求职简历。这位同学,既结合了求职单位进行创新,在简历中体现了招聘官喜闻乐见的基本要素,还结合了应聘岗位进行创新。我们想想,对于房开公司来说,最熟悉、最亲切、凝聚了公司员工心血的东西是什么?最令他们骄傲的是什么?是他们成功开发的楼盘!对房开公司策划员的要求是什么?是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这位同学在求职简历中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找到了自己与这个房开公司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楼书是房开公司与顾客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最能体现房开公司专业能力和策划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最常见的楼盘表现形式。这位同学能进行大角度的思维转换,充分说明了他完全具备策划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是个极富创意的策划人员,这样的人员正是企业需要的人。他们会把这位同学的简历放进公司“ 人才 库”吗?显然不会。招聘官完全可能马上就拿起电话,通知这位同学到公司面谈。实际上,这位同学现在在这家房开公司的策划岗位上做得很好,已经是主管了。他的同事告诉他,当时人力资源经理特意把他的简历直接送给老板,老板当即拍板:只要这家伙不是个万恶之人,一定给我留住!
根据从岗位出发进行简历创新的要求,我们同样可以制作不同形式的个性化简历,例如,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你的简历可以做成计划引进的人才档案,以人才档案的形式出现。
三、从专业出发进行创新
大学里的专业门类繁多,各个专业有其专业特点和专业语言,从专业出发进行求职简历的创新,可以用你的专业语言来对简历进行处理,通过简历体现你的专业素养和对专业的深入理解,这是简历创新的第三个方面。
专业特征的简历
这位同学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应聘的岗位是某公司财务人员,他把自己的求职简历做成了一份会计报表中的试算平衡表。左面是企业要求,右面是个人的情况,左右一一对应,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
这份简历也体现了让招聘官乐于见到的企业VI要素,还与他应聘的岗位——财务工作相结合,以会计的语言——会计报表的形式表现了这位同学极好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会计报表是会计专业人员体现专业技能的主要形式,也是对这一专业的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招聘官而言,他基本上不会怀疑简历主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修养,而且成天面对千篇一律的求职简历的招聘官突然间看到一份特别的、有企业VI要素的、极富专业意味的求职简历,那种耳目一新的强烈感觉促使他做出通知简历主人 面试 的决定。如果他不是财务经理的话,可能还会把财务经理请过来,告诉财务经理,一定要留意这份简历的主人。会计学有会计学的专业语言,物理学有物理学的专业语言,化学有化学的专业语言,所有的学科都是如此。以自己的专业语言来诠释、来体现、来制作你的简历,你的简历就一定会是一份让人过目不忘的简历,让人爱不释手的简历,让你未来的同事讨论的简历,要获得一个初级岗位,对于简历的主人而言,应该不会是一件困难的事。
四、普通版本的创新
许多同学十分强调提前准备一份应对突然需要的常备简历,以便在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的情况下,也有一份拿得出手的、不会被招聘官随手扔进垃圾桶的个性化简历。我们一直倡导简历要量身定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每一家应聘单位专门制作求职简历。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尽快递交一份简历,因此,就有必要制作一份常备的且有一定创新意味的简历。对于常备的缺乏明确应聘企业的简历,应该怎样创新呢?我们的建议是:开动脑筋,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创新。
(一)产品型简历
就是将自己以企业最熟悉的、最常见的方式介绍和推出,以介绍新产品的形式制作简历(参考图5-3)。
(二)手书型简历
如果求职者具有书法特长,可用钢笔或毛笔手书简历。现在已基本上没有人以手写的方式制作简历了,手书的简历在形式上反而显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有绘画特长的也可以用手绘图画作为装饰。
(三)特殊型简历
可将简历做成寻人启事、通缉令、信用卡等特殊的信息传递形式,也可以在简历的形状上做文章,可以做圆形的、柱形的,还可以是盒状的。但是,特殊型简历是一种十分特别的类型,要慎重使用,不可过于随意。
总之,简历只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协助简历的主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武器,只要能切实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求职的阶段性目标的简历就是一份成功的简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简历的创新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甚至可以用布来做简历,还可以把简历做成某种特殊的能与招聘官进行有效沟通的形状。如到服装公司应聘,可以把简历做成西服的形状;到可口可乐公司应聘,可把简历做成可乐瓶的样子;到耐克公司应聘,可将简历做成球鞋的形状等。其实,只要你放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你就一定能做出一份有创意的简历。
但是,求职简历的创新也不是毫无限制,随便进行的,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简历创新要把握方向,切不可偏离目标。制作简历的目标是获得面试的机会,能实现目标的简历就是最好的简历。
2.简历创新要慎重,千万不要离谱,要以招聘者和常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创新,否则会弄巧成拙,反受其累。
3.简历创新要结合企业和自己的具体情况,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所有的创新都为简历的主人服务,都从招聘官的角度出发。
您正浏览的文章《个性简历制作_求职简历制作_世贸人才网》由 个人简历 :http://hr.wtojob.com/careermore_147_164.shtml 整理,访问地址为:http://hr.wtojob.com/hr147_62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