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守株待兔成语接龙及意思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汉语成语,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守株待兔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守株待兔成语解析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二、守株待兔成语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但是一直没有意外之财,每天过着一样 的生活。
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今往后,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树根,等着下一个兔子来撞
三、守株待兔成语接龙
守株待兔--> 兔死狐悲--> 悲从中来--> 来鸿去燕-->燕雁代飞-->飞蛾扑火-->火树银花-->花朝月夕--> 夕寐宵兴--> 兴师问罪--> 罪有应得--> 得道多助-->助我张目-->目别汇分--> 分工合作--> 作作有芒--> 芒芒苦海--> 海水不可斗量--> 量才录用--> 用舍行藏-->藏之名山--> 山崩钟应--> 应声虫--> 虫臂鼠肝--> 肝胆照人--> 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 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雨过天青-->青黄不接--> 接风洗尘-->尘羹涂饭-->饭来张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谋不轨--> 轨物范世--> 世态炎凉--> 凉了半截--> 截长补短-->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 若存若亡-->亡命之徒-->徒子徒孙-->孙庞斗智-->智勇双全--> 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白草黄云-->云过天空--> 空腹高心--> 心惊胆战--> 战无不胜--> 胜任愉快-->快意当前--> 前仰后合--> 合二为一--> 一锤定音--> 音容宛在--> 在所不惜--> 惜玉怜香--> 香草美人--> 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第二篇:玩火自焚成语接龙及意思
玩火自焚,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 huǒ zì fén,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玩火自焚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玩火自焚成语解析
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二、玩火自焚成语典故
公元前735年,卫桓公继位,成为卫国第十二世国君。桓公是武公的孙子,他即位时距离武公开创的黄金时代只有二十多年,卫国还算得上国泰民安。但是桓公有个致命缺陷就是生性懦弱,这一点成为日后卫国内乱的隐患。
桓公有个异母兄弟,名叫州吁,性格恰恰与桓公相反,自幼尚武,性情暴戾。先君庄公在世时,对州吁十分溺爱,养成了他骄横无理的习气。老臣石碏告诫庄公,要好好管教州吁以防不测,但是庄公不以为然。庄公死后,桓公继位,州吁很看不起这个软弱的哥哥,时时觊觎君位,准备谋害桓公,取而代之。终于等到桓公十六年,州吁借桓公赴周吊贺之机,设计弑杀桓公,州吁如愿成为卫侯。
因为州吁是弑兄夺位,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早年经常依仗武力,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所以卫国百姓对他都是敢怒不敢言。州吁知道百姓对他不满,为了巩固自己在卫国的地位,他不是学习祖父卫武公励精图治,重塑形象,反倒要在对外战争上作文章。
他派人去鼓动宋国,又联合陈国和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郑国在当时国力雄厚,所以四国联军在郑国的东门围困了五天,最终也没有讨到便宜,只好收兵撤退了。州吁并不甘心,到了这一年秋天时,他又联合了宋、鲁、陈、蔡等国去打郑国。鲁隐公征询大臣们的意见,众仲认为发动战争就好像是燃起大火一样,如果不尽快止息,必定会烧到自己;州吁这样暴虐地驱遣百姓,必定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结局必定是失败。所以鲁国只是象征性地派了兵,对郑对卫都不得罪。这一次,联军把郑国的小股部队击败,郑国郊外的庄稼全成了战利品。
州吁发动了两场战争,结果百姓不但没有归附自己,反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怨言。无奈之下,州吁想起了前朝老臣石碏,他通过石碏的儿子向石碏问计。老臣石碏顺应民心,将计就计,设计诛杀州吁,为卫国除了害。玩火自焚的预言在州吁身上应验了。
三、玩火自焚成语接龙
玩火自焚-->焚林而田竭--> 竭智尽力--> 力倍功半-->半面之旧-->旧病复发--> 发财致富--> 富国强民--> 民安国泰--> 泰山鸿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 书缺有间-->间不容缓--> 缓兵之计--> 计日可待--> 待价而沽--> 沽名钓誉--> 誉不绝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图穷匕现-->现身说法--> 法不阿贵-->贵在知心--> 心惊胆战--> 战无不胜--> 胜任愉快--> 快意当前--> 前仰后合--> 合二为一--> 一锤定音--> 音容宛在--> 在所不惜--> 惜玉怜香--> 香草美人--> 人命危浅-->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月黑风高-->高不成低不就--> 就事论事--> 事预则立--> 立此存照--> 照葫芦画瓢--> 瓢泼大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
第三篇:塞翁失马成语接龙及意思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汉语成语,主谓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塞翁失马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塞翁失马成语解析
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观点看,也许会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典出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
二、塞翁失马成语典故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三、塞翁失马成语接龙
马不停蹄--> 蹄间三寻--> 寻根追底--> 底死谩生-->生财有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谋臣武将-->将遇良材-->材大难用--> 用舍行藏--> 藏之名山--> 山崩钟应--> 应声虫--> 虫臂鼠肝--> 肝胆照人--> 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展眼舒眉-->眉飞眼笑--> 笑面虎--> 虎斗龙争--> 争长论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若崩厥角-->角户分门--> 门单户薄--> 薄暮冥冥-->冥顽不灵-->灵牙利齿--> 齿牙馀论--> 论长道短-->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 若存若亡-->亡羊补牢-->牢骚满腹--> 腹背之毛--> 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书缺有间--> 间不容缓--> 缓兵之计--> 计日可待--> 待价而沽--> 沽名钓誉--> 誉不绝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谋不轨--> 轨物范世-->世态炎凉--> 凉了半截--> 截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第四篇:如出一辙成语接龙及意思
如出一辙,汉语成语,拼音是rú chū yīzhé,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出一辙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如出一辙成语解析
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二、如出一辙成语典故
宋朝时期,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指出:历史上一些名将威震一时,立过盖世之功,由于恃功自傲,骄傲轻敌,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汉将关羽、西魏名将王思政、北齐名将慕容绍宗和南朝名将吴明彻四人所犯错误都如出一辙。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miù)》,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
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当年他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
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三、如出一辙成语接龙
如出一辙--> 辙乱旗靡--> 靡衣偷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 甘拜下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火树银花-->花朝月夕--> 夕寐宵兴-->兴趣盎然-->然荻读书--> 书缺有间--> 间不容缓--> 缓兵之计--> 计日可待--> 待价而沽--> 沽名钓誉--> 誉不绝口--> 口不择言-->言不及义-->义断恩绝-->绝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 若存若亡-->亡国大夫-->夫人裙带-->带罪立功--> 功标青史--> 史无前例--> 例行差事--> 事预则立--> 立此存照--> 照葫芦画瓢--> 瓢泼大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飞蛾扑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
第五篇:妄自尊大成语接龙及意思
妄自尊大,汉语成语,拼音是 wàng zì zūndà,偏正式;作谓语、定语;不把别人放眼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妄自尊大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妄自尊大成语解析
形容人狂妄地夸大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轻视别人,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意为东风射哪儿,其呼也
二、妄自尊大成语典故
马援,字文渊,茂陵人。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日说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 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赐马援官眼。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现在天下还在各豪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 大,有才干的人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的青蛙,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东方(洛阳)的光武帝那里去寻找出路。”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
三、妄自尊大成语接龙
妄自尊大--> 大展宏图--> 图谋不轨--> 轨物范世--> 世态炎凉--> 凉了半截-->截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邦论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打不相识-->识二五而不知十--> 十羊九牧-->牧猪奴戏-->戏彩娱亲--> 亲痛仇快--> 快意当前--> 前仰后合--> 合二为一--> 一锤定音--> 音容宛在-->在所不惜--> 惜玉怜香--> 香草美人--> 人命危浅-->浅斟低唱-->唱筹量沙--> 沙里淘金--> 金谷酒数--> 数米而炊--> 炊沙作饭--> 饭来张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谋不轨--> 轨物范世--> 世态炎凉--> 凉了半截--> 截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咄逼人-->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 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