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深刻高二作文
深刻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读几遍,抄几页,而是要真正地从中悟到道理来改正、完善自己的生活,使生活向充实、美丽的方向去发展,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深刻高二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1
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不知不觉得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这些成长的岁月里,我认识了许多人,如:老师、同学、朋友……经过岁月的洗理,许多已经淡忘,而其中一个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铭记于心。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敲打着人们的脸庞,我和姐姐骑着自行车去白河湾公园玩。谁料,回来的路上,车子的轮胎被玻璃片扎破了。我和姐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子推到一个修车摊前。修车的人是一个老大爷,他的脸布满皱纹,双手被车轮胎磨的成了橡树皮的颜色,粗长的眉毛下的眼睛里流动着朦胧的黄浊。没有一片瓦为他遮风挡雨,他夏天烈日晒,冬天寒风吹。只要有人车子坏了,他就伸出那两只龟裂的手,为他人修车。这手是一双极其普通的手,又是一双伟大的手,因为他的双手为无数的人带来的方便……“修好了。”我被这憨厚的声音打断了。“好,谢谢您,多少钱?”姐姐问道。“三元钱”,老大爷说。我想:三元,那他一天才能挣几元钱啊!付了钱,我和姐姐骑着车子顺利的回到了家。
俗话说得好:人不分高低贵贱。其实就是这样,在他人的眼中,可能一个修车的人是一个不起眼的人,但是他在给他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社会默默奉献,他就好似一根蜡烛照亮他人,而自己却默默燃烧。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2
别看我不大,可我经历的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大都模糊了我的记忆。唯独这件事让我永生难忘。
这件事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那是冬天,我去姥姥家,姥姥家门前有一条小河,长年流水。冬天就会结成厚厚的冰。成为我们的运动场。
我非常淘气。有一天,大家都在屋里吃饭,我就去冰上玩耍。冰上非常好玩,可是有许多小石子,踩上去就会摔跟头,冰面一直延续到山上,像一条长长的龙。我就一直往上走,不知拐了多少个弯,一直走到了大山上。我离开河套到松树林里玩,那苍翠的松树林,让人心旷神怡。
我玩够了想回去,就到处乱走,结果迷路了。可是,天马上黑了,山上非常的冷,还有许多奇怪的叫声,我非常害怕,会有狼,会有鬼,恐惧占据了我的心,我的脑袋有点发涨。我得马上找到会去的路。于是我望见了河套,冰明晃晃的,顺着河套往回走。
妈妈正在找我,我听到了急切的声音:“你在哪里?“我听到了妈妈的呼喊声,急切地往下跑,结果摔了跟头,腿动不了了。我灵机一动,大喊大叫:“妈妈,我在这!我在这!”妈妈就顺着声音找到了我,背着我往回走。风猛烈的刮着,妈妈艰难的走着,我在妈妈的背上直打冷颤,妈妈急忙带我去医院。经过检查腿骨折了,得打石膏。这把我折腾的,整整三个月不能走路。妈妈精心照顾我三个月。她变得面容憔悴,眼睛红红的。我看着心疼。真后悔自己不该任性上山。
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从中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3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偷偷地跑进储藏室,翻来翻去,在无意中我找到把锯子,我很开心,看到电视里的人锯木头,这回,我也想来玩一玩。
虽然我们家没有木头,但看到阳台上奶奶种的花时,我想到一个鬼点子,把一些植物锯断。我选来选去,就是不知道该锯哪一株。突然,我发现一株指甲花,只见它的主干比其它植物粗,红红的花瓣飘着一丝丝香气,它的花是可以做指甲油的哦。我想:反正家里又不做指甲油,好吧,就你了。我试着锯它的干,没想到,当我像电视里的人锯木头那样,左手扶着干,右手左右左右地挥动着锯子,它的干就这样倒了。我举得好玩极了。又跟妈妈说:你的好儿子把指甲花和芦荟全弄断了。妈妈立马走过了,对我说:”你把电视关掉
我还不过瘾,又把一盆芦荟搬过来,它长得很粗壮,样子很威武,锯起来一定跟锯木头一样吧!来,就你了,嘿嘿!我锯了一片又一片,突然,奶奶说:“来吃饭啦。”我心里很紧张,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最后,我装出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下去吃饭了。
下午,我在看电视时,奶奶大声地呵斥我:“是你把我的花弄断了吗?”,犯了错就要认识到错误,去弥补改正!“又说道:”植物也是一条生命,你这样做就是残害生命!"我意识到真的不能再犯了。
我向奶奶保证,再也不做这种事了,并决定把指甲花和芦荟养起来。
由于指甲花已经死了,我用零花钱买了一颗种子,我每天给他们浇水,一晃十多天过去了,一天清早,我发现指甲花长出了一个小花苞,芦荟也长起来了。指甲花要开花了,我更要好好照顾它!
又过了几天,花苞慢慢开起来了,虽然还小,但那种娇嫩,那种鲜艳,真是充满了生命力啊!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破坏一条生命几分钟就可以办到,但保护一条生命是要花很久很久甚至是一辈子的!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4
四月底,我们班来到了怀化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华阳营地,在这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五天,开展了许多振奋人心的活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野炊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妈和同学们一起自己动手开展的一次野炊活动。
记得那一天,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挂在天空。吃完早饭,教官就带着我们五连来到了营地一个十分优美的地方,那里山上树木茂盛,绿树成阴。山下有一大块草地,绿草如茵。草地旁边便是一个三十米左右的长廊,长廊里有一个挨着一个的土灶台,每个灶台上各有两个大锅,灶台旁还有一个不锈钢水池,每个灶台前面还有四张由正方形桌子拼成的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放着油盐酱醋等佐料。教官说:‘今天,我们就在这野炊,自己动手,制作出四菜一汤,米饭由食堂提供。”同学们听了,十分激动,都欢呼雀跃起来,可也不免有些担忧:平时在家从未独立当过大厨,这次要做四菜一汤,能成功吗?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商议,我们十人一组,分工合作。有的搬运碗筷,有的拿取食材:西红柿、鸡蛋、青椒、肉丝、干豆腐,酸豆角、包菜、葱与姜。然后我们开始准备:有的择葱;有的洗西红柿、包菜;有的把干豆腐洗干净后切成薄薄的小方块;有的把鸡蛋打在碗里,调成糊状;有的把青椒洗干净后切成丝;有的负责生火……而我,负责打扫卫生。大家七手八脚地忙开了,切的切、洗的洗、说的说、笑的笑。
一切准备完毕,就开始妙菜了。我们打算做:西红柿鸡蛋汤、酸豆角炒肉末、炒包菜、干豆腐青椒炒肉。我们首先炒的是青椒干豆腐炒肉。只见我们的大厨先拿起了油桶,小心翼翼地倒入少部分油,怕倒得太多,油溅出锅来,等油热时,我们的大厨便把肉沿着锅沿边倒下锅去,锅开始滋滋地响,可她却一点也不怕,翻动着锅铲,把肉炒得金黄时,添了一点酱油再加进青炒翻炒,放适量盐,再把干豆腐放进锅翻炒,又放少量盐,最后把肉丝、青椒、豆腐合在一起翻炒片刻,撒点葱沫便出锅了。接着我们又炒了其它几样菜。看着桌上我们第一次亲手做的四菜一汤,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和自豪。大家开动了,我们都抢着吃那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香干炒肉。吃完了,我开始打扫卫生。把洗菜池、灶台和桌子上的垃圾都扔进了垃圾桶。又简单地用抹布抹了一下桌子,看看被我扫干净的灶台,我也十分开心。
这次活动特别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我们终于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做了一顿美味的中餐,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成长了。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5
一遇到下雨我就会想到十几年前的一件事,那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在我心里己经烙下了一个深深的伤疤。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上,秋风瑟瑟,阵阵寒凉。我从外面玩耍。我和小伙们玩呀玩。一阵秋风吹过,冻得我们瑟瑟发抖。刹那间一道闪电从空中划过,接着一阵阵雷声伴着我们的哭声连绵不绝。旁边的小朋友一个个嚎啕大哭。
这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就当我们心急如焚,轰隆一声,我吓得头撞到了石头上,血汩汩地流个不停,旁边的小朋友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当这紧急关头,我的爸爸妈妈急匆匆地赶来,我哥哥也赶来了。
我哥把我背回家,还好伤的不重,但是我已经被我自己吓得冒冷汗。我大舅匆忙的赶来给我处理伤口,疼得我嗷嗷怪叫,眼泪止不住的流淌。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与眼泪汇聚在一起。妈妈心疼的一直在安慰我:别哭,要坚强,没学过邱少云吗?烈火烧身疼不疼?人家一动不动!”我咬紧牙坚持着,止住了哭声。
包扎完伤口,这才没有太明显的伤疤。自从这次事故后,每次打雷下雨我都会心有余悸。
如今虽已经克服对下雨的恐惧。但一遇到下雨我就会想到这件事。我己经把这件事铭记于心。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一但想到这件事我就会坚强起来,这件事己经成为了我的动力,这件事情让我永生难忘!
有关深刻高二作文5篇
第二篇:作文认识深刻
让你的认识深刻起来”作文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一、以小见大法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说的其实也就是以小能见大、见微可知著。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之微,而触动人世的大题,犹似潺潺山溪,蜿蜒注入大海。例如《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由文人集会引发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感思;《石钟山记》里苏轼由对山名来由的考察告诉了人们凡事不可臆断的道理;《游褒禅山记》则借深入华山洞游览的体会,阐明了学习立业必须坚持不懈、知难而愈进的道理。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也是以小见大的经典。请看下面的文段:
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本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小事,川端康成却由此生发了美学思考,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终将走到尽头,那就“活下去”吧,只为了欣赏更多的美。审美,对于作者来说,早已不是目的或手段,而成为他生命本体的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以小见大,就是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这里的“大”是大的话题、大的道理,它可能关系到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等等。
研究“见大”的走向,大致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的、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如上文所举的《花未眠》的文段,川端康成由花未眠发现的是一条审美理念:“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类似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饱含哲理。这就是走的“向外的路”。
二是在对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的、向内的路,重人性开掘。比较典型的如余秋雨的一段话:
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世界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
这段文字同样可视为以小见大的典范,余先生由山河间的事物走向了人的生命本真:朴素,淡泊,与自然调和。这难道不是人的本性吗?这就是走的“向内的路”。
总之,并非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写出大道理来,取材越小,所阐述的道理越能撼动人心。山村夜宿,卧听山谷中一声声清细的岩滴,我们可以想见宇宙的深沉;街头伫立,从一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窥见时代的风云;静夜兀坐,回忆白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咀嚼出人生的甘苦„„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生存之道
要求:静夜里,回忆白天的一件小事,你能生发哪些生存的感悟呢?请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几句话。
二、探究因果法
说及探究因果,我们就会想到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此中逻辑,显然是因果关系。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就是探究因果。
从思维过程看,探究因果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如林庚的一段论述: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选自林庚《说“木叶”》,有改动)
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木”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由个别上升到一般,即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这是林先生的一则文艺理论,在诗歌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然后探求形成这一“暗示性”的原因:因为我们看到“木”,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将叶子排斥开去。这里林庚探究因果运用的就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的思路。可见,追根溯源就能写得深刻。
二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例如鲍鹏山的一段话:
与叙事艺术紧密相联,《左传》在写人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显然作者认识到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尤其是当事人,其品性、人格、性情、修养、见识等,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左传》写人,也是为了“叙事”,为了更好地叙事,更好地说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选自鲍鹏山《历史何以成为散文》)
人作为历史主体,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这触及了人的历史特性、社会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左传》“写人”是为了“叙事”的结果。“结果”这一层可以视为《左传》的一条写作规律及其艺术价值取向:写人是为了叙事,叙事艺术是主体。这个学术结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当然是颇为深刻的。这里鲍鹏山教授探究因果所走的就是由原因而推及结果的路。
探究因果,可以理解为用原因去证明结果,或者用结果去证明原因。这同逻辑学上的演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就是一种省略的演绎推理。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治学之道
要求:请运用探究因果的方法试写一则文化随笔。如经典名句探究、历史人物分析、文化现象评述等。
三、比较辨析法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差别即特点,抓住特点也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了。
比较辨析从逻辑思维的层面讲,难度不大,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即君子和小人心态的比较。又如钱钟书《谈中国诗》中的文段: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 2
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有改动)
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挥洒自如,妙语连珠。文段通过中国诗和西洋诗的比较,深刻地阐述了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当代散文家、西部自然的强力歌者周涛有这样一段论述: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的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选自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作者通过树与人的对比,揭示了树朴素、踏实、毫不张扬的精神品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比较辨析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的对比辨析,如上述中国诗与西洋诗、树与人的对比议论;二是某一事物两个对立面的比较辨析,如正反对比论证;三是类比分析。
●训练,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话题:心灵之道
要求: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是快乐的极致。”请用比较辨析的方法议一议快乐。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作文教学案例
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 朱昌元
一、学情分析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作文专题训练,苏教版教材把它安排在必修五最后一个板块“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属高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和阅读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展,心理机能进一步成熟,看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和辩证。但是,他们的理性思维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继续提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偏重理性思维和逻辑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抱有畏难情绪,议事论理的能力低下。有的找不到恰当的切入口,口子开得很大,笼统含混,议论空泛;有的老是拿自己以前的生活说事,所用的材料显得低级幼稚,缺少深度和灵性;有的只是简单地转述材料,生硬地引用名言,模拟警句,缺乏理性分析;有的喜走偏锋,显得片面极端,貌似深刻,实则不无哗众取宠之嫌。凡此种种,都与认识“深刻”、表达“深刻”无缘。
有鉴于此,要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就必须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点拨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在写作技法上促使学生学会分解论点,掌握层进论证,善于正反对比,从而深化议论层次,挖掘事理底蕴。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学生探究、辨析事理的兴趣。
2.点拨思维方法,锤炼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辩证。
3.表达与认识是相互表里合二为一的,在使学生的认识深化的同时,也要使表达闪耀出理性的色彩。
三、教学案例
“深刻”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一种思维品质,是文章中闪耀出来的理性光芒。高考“考试说明”把“深刻”作为写作能力的“发展等级”,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深入生活,锤炼思维,掌握并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思维的方法,就可以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使笔下的文字透射出思想的光芒。
(一)深入挖掘,“穷而后工” 1.解说
常有同学抱怨生活单调,经历贫乏,这似乎成了阻碍他们走向“深刻”的借口。事实上通过平凡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往往能取得平中见奇的效果。生活中善于观察,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写作时“小处落笔”,深入挖掘,往往可以收获“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惊喜,让认识走向深刻。
议论文所说的“理”,其实就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甲文就事论事,可能只是看到了它的现象,乙文虽然触及了本质的边缘,但并未深入,而丙文却真正洞见了它的本质所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曾祖父吴沛是一位对文章作法颇有研究的学者,所著《作法六秘说》中讲到“入”这一法时说:“入者,深乎人之谓也。„„文家有三昧,人入其肤毛,我及其骨,则及其骨者深矣;人及其骨,我及其髓,则及其髓者又深矣。”他主张“穷而后工,不尽不止”。这里的“穷而后工”显然与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所说的“穷而后工”不同。欧阳修所说的“穷”是穷愁的意思,是说处于穷愁偃蹇之境的人往往才能写出好诗,和杜甫所说的“文章憎命达”意思相近。而吴沛所说的“穷”是“穷尽”的意思,是说只有穷尽事理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认为没有穷尽事理就不应该停下来。
2.示例
1924年9月,杭州西湖雷峰塔倒掉了。对此,许多人无不表示惋惜,慨叹西湖十景从此残缺不全了,仅此而已;而鲁迅先生却想得更远、更多、更深,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他先依据民间传说,把雷峰塔作为封建压迫的象征,说:“现在,它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又据另一民间传说——玉皇大帝责怪法海多事,引起白蛇、青蛇水漫金山,以致荼毒了生灵,因此要拿办法海,“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进而预言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结局。鲁迅先生写道: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这确是由肤毛及骨及髓的典范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3.训练
“庄周梦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遨游各处,优游自在。醒来后,却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物我对峙,万物差别,本来出自于观念与时空的区别。因此,人类的思想也同样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使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点击:我是我,物是物,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然而在庄周这里,“我”是蝴蝶,蝴蝶是“我”,“我”已不是“我”,蝴蝶也不是蝴蝶,物我同化,天人合一,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越追索越显得深刻、玄远。
(二)注重联系,辩证思考 1.解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都处于产生和灭亡之中,根本不存在不变、不动的东西。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有与无、大与小、长与短、上与下、好与坏、动与静、正与负、强与弱、生与死、苦与乐、美与丑、贫与富、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量变与质变、化合与分解、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同化与异化、内因与外因„„每一方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又都包含着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的趋势和可能,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来分析问题,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2.示例
李大钊在《今》中说: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就是“今”。为什么?“因为它最易丧失”,也因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李大钊之所以能分析得这么深刻,说理说得这么透彻,就是因为他把“今”置于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研究的缘故。
3.训练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叫杰普的小镇,旅游业十分繁荣,该镇只有一个景点,就是一个湖心小岛。它的参观方式十分奇特:“游人只准站在岸边眺望,而不可以登岛旅游。”远远望去,小岛笼罩在一片紫霞中,风吹过,舞蹈起万千藤萝,美极了,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其实,那只是一座荒芜的小岛,上面长满了野生植物。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点击:实际荒芜而影象美丽。不是“造化”弄人,而是“距离”弄人,距离造就了幻境,距离造就了美丽,而人极易陶醉在虚幻的美丽中。
(三)溯因推果,不断求索 1.解说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的事事物物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成语所说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水涨船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类不胜枚举的成语就是历代劳动人民对人情物理的因果联系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我们议事论理,就是要揭示出事物之间这种深刻、微妙的因果联系。
2.示例
“走后门”是一种歪风,是一种社会毒瘤,那么,为什么会有“走后门”这种现象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石化的《刘姥姥为何走后门》借用《红楼梦》的有关情节作了探讨:
刘姥姥要去贾府打个抽丰,先来到前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的”,根本不睬她。这是何等气概。
后来,姥姥在别人的指引下,绕至后门,“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闹吵吵”。还有“三二十个孩子,在那里厮闹”。果然光景不一样。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刘姥姥本来也打算走前门,只是进不去,不得已,才绕到后门去。如果前门也同后门一样简易,一样容易进,甚至比后门更容易进些;后门也同前门一样,讲规矩,讲大道理和小道理,两个门统一起来,邪门不开,歪道不通,那就真是人民之福,国家之福了。”从结果追溯原因,由现象探知底蕴,确有振聋发聩之功。
3.训练
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慨叹:“„„如果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什么样?”
请以“假如××中没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点击: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问题具有虚拟性,但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语言形式上看,它从否定的角度切入,带有强烈的忧虑和慨叹意味。由因推果,一因一果甚至一因多果,所推演出来的果可能又是下一个因果链中的因„„确实需要我们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严密推论。
(四)正反对比,凸显本质 1.解说
将相反事理进行对比,能有力地突出事理各自的本质特征,突出事理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促人领悟,催人警醒。鲁迅深知“比较”的魅力,认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并作过生动的描述:“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随便翻翻》)这就好比让东施和西施并肩而行,西施会更加婀娜多姿、光彩照人,而东施则越发显得奇丑无比了。正反对比必须鲜明强烈,越鲜明强烈,就越富有力量,也就越容易使人认清真假是非,否则,疆域不分,混沌一片,也就谈不上正反对比,更谈不上以理服人。拿色彩作比方,白和黑可构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印象是强烈的,而青和蓝因其差别不明显就常常被人混为一谈。梅兰芳先生曾说:“好和坏是比出来的,眼界狭窄的人自然不能知道好的上面还有好的,不看坏的也感觉不出好的可贵。”我们只有丰富生活积累,开阔文化视野,才能得心应手而又恰到好处地运用对比艺术。
2.示例
秦牧在《并蒂莲的美感》中写道:
我们一看到一枝并蒂莲,看到一对鸳鸯,就会引起一阵美感。这固然是过去的艺术作品多少给我们一些影响的缘故;另一方面,却也是由于这些东西,本身对人就是无害有益的。它们在人们生活中具有某种价值,使用或欣赏的价值。这才使得人们的美感有所附丽。
但是,如果以为如影随形、双双不离的东西就一定能引起人们关于纯洁坚贞爱情的联想,就一定能够引起一些美感,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东西外,大自然中,形影不离的生物多得很。例如,那使人肚皮鼓胀、骨瘦如柴的吸血虫,是小小的长仅一厘米左右的小虫,它们寄生在人体里的时候,雄虫一生都抱着雌虫过活。它们形影不离比较鸳鸯鸟、双飞蝶之类,都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请问,有谁提到它们时,会产生什么美感呢?
并蒂莲、鸳鸯鸟、双飞蝶和血吸虫虽然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但前者有益无害,故而能唤起人们的美感,而后者有百害而无一利,令人憎恶,令人恐惧,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要消灭它。通过强烈的形象的正反对比,有力地说明了“离开了思想的美,就没有艺术的美”这一观点。
3.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石。([德]尼采)
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美]马尔登)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意]薄伽丘)„„
请以“同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点击:“同情”是一种植根于人性的美德,是一种建基于文明的人文关怀,是对于弱者和不幸者的一缕春风和一抹阳光,它与“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具有霄壤之别。
(五)多维视角,全面观照 1.解说
大千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极为复杂的存在,因而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的诸多侧面,并且不断深入到它的诸多层次,我们的认识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分析事物,首先就要注意分析事物自身的各个方面,如片面和全面、正面和反面、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现象和本质、枝节和要害等等。当然,分析问题不但要看到它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要分清主次,不能等量齐观。就拿人来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个性中都有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复杂的因素,而决不可能是单一纯粹的。巴尔扎克就曾经这样解剖过自己:“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有些人认为我高傲,浪费,顽固,轻浮,思想散漫、狂妄,疏忽,懒惰,懈怠,冒失,毫无恒心,爱说话,不周到,欠教养,无礼貌,乖戾,好使性子;另一些人却说我节俭,谦虚,勇敢,顽强,刚毅,不修边幅,用功,有恒心,不爱说话,心细,有礼貌,经常快活,其实都有道理;说我胆小如鼠的人,不见得就比说我勇敢过人的人更没有道理„„”鲁迅先生也说他的灵魂里还有毒气和鬼气,但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鲁迅,主流的一面毕竟是基本的、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人的性格中这基本的、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一面就形成了这个人的个性特征。
2.示例
从全国范围看,泰山的高度并非名列前茅,但它高踞五岳之首,享誉天下。《泰山为什么是座名山》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一是由于它的高,不是由于它的绝对高度,而是由于它的相对高度。泰山的绝对高度远远低于珠穆朗玛峰不必说,就是与华北第一峰小五台山相比,也如小巫见大巫一般。但由于它矗立于华北大平原之上,就给人留下了高不可攀的 7
印象。其次,它有绝妙的景致。“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无比雄伟,无比壮观。第三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东方,“东方主生,帝出乎震”,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而且齐鲁一带,古来即为车马辐辏、人文荟萃之地,泰山也因而名闻遐迩了。第四,组成泰山的岩石,约有二十亿年的高寿,因而是研究太古界的标准地区之一,成了世界名山。由于对泰山本身进行了多侧面的考察研究,所作的分析自然也就比较全面,得出的结论自然就有较强的说服力了。但如果只从高度着眼,就会不得要领,因为比它高的山着实还多,如果只从山的相对高度着眼,那也难免片面,它之所以有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训练
作家毕淑敏在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如有可能,她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那么,你想构筑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小屋呢?请以“我的精神小屋”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点击:三间精神小屋构筑于无形,存放于心灵,可以一字排开,也可以层层递进,关键是存放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反馈 1.学生反馈
章琛:以前我总是认为“深刻”是一个人卓越才识的表现,需要坚实的理论修养,丰厚的文化积淀。自己在这些方面都有欠缺,想到要把文章写“深刻”就有一种畏难的情绪,听了老师的课后,觉得要把文章写“深刻”似乎也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
叶丛:听了今天的课,我觉得“深刻” 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思维的技巧,一种语言表达的技巧。“见微知著”、“因果联系”、“正反对比”、“多维视角”、“辩证思考”等等是借助思维的掘进和拓宽把认识逐步引向深刻的。
张颖:老师所介绍的这些方法,其实我们平时也有运用,只是在多数时候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比如因果分析,我们在写作中都会用到,但是比较简单肤浅,缺乏对因果关系的细致、深入地追问分析。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可以分析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区分内因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在这种具体、深入的追问中,我们的认识自然就有了深度,文章自然也就深刻了。
钱远芬:以前,我以为“铺陈排比”只是辞藻的堆砌,语言华而不实,更多的只是从“文采”方面来理解它。现在,我懂得恰当的“铺陈排比”的背后是“多维视角”的观照,是一种使认识趋向全面、深刻的方法,它可以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事理进行探究、挖掘,通过这种全方位的透视,加深我们的认识。
2.学生习作
我的精神小屋 义乌中学 周康骏
人的灵魂是一个流浪汉,漫无目的,在天地间四处漂泊,没有约束,也没有归宿。走了很久很久的路,需要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就筑起了精神小屋。我坐在小屋内,看着空荡荡的四周,是该放点什么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住处,更是一个——家。
面对挫折,面对道路的坎坷,何必颓废?何必叹息?何必郁郁寡欢?光明就要来临,乌云终将散去,再大的雨也有停歇的时候。壮志未酬,“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着你;事业难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慰着你;面对迷茫,“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给你信心;面对困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你勇气。天阴了,等天晴就是了;下雨了,等雨停就是了;刮风了,等风止就是了;夜来了,等太阳出来就是了。失败的昨天不值得悼念,抑郁的今天不值得留恋,敞开胸怀,迎接美好的未来,我们眼前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我把旷达写成书,藏进小屋。
人生如天气,不会总是阳光灿烂,总有阴雨霏霏的时候,总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当你在拦路河边止步不前,当你在荆棘丛旁抓耳挠腮,当你在岔道口上犹豫徘徊,你会捶胸顿足,怨苍天不公么?你会痛心疾首,恨资质不如人么?你会唉声叹气,叹命运不济么?不!生命如同一张空白支票,你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为他填写价值,但它不会因暂时的空白而失去价值。生命不会因一时的挫折和命运的折磨而贬值。所以,相信自己的能力,千万不可看低了自己。自信是一个人赖以成功的基石,连垫脚石都没了,你还能登上成功的高峰吗?自信者自尊,自尊者自强。我把自信画成图,收进小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执着是坚持不懈,是锲而不舍,是照亮道路的灯,是渡过大海的舟,是在困难前奋勇前进,是在失败后顽强崛起。几千年来,执着前行的神或者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闪光的印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黑暗笼罩了你,守住执着,寻觅光明;失败包围了你,守住执着,追求成功。我们不崇拜项羽,他是经不起命运折磨的黄莺儿;我们欣赏勾践,因为他有一颗执着的心,大丈夫能屈能伸,千磨万击还坚劲,他才是真正的英雄!执着的盾为我挡住风雨,执着的剑为我劈荆斩棘。我把执着做成雕塑,放进小屋。
守住自己的精神小屋,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无论有多少凄迷风雨,你都不会懈怠,你都不会迷路。把一切真善美存进小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源源不绝的力量支持着我。因为那是我的——信仰!
五、教学感悟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表达训练,两者是相为表里合二为一的。要想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首先要求教者的认识能够占据一个制高点,对所要探讨的事理有全面、透彻的理解,了解事理的背景,了解事理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否则,休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这就要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深入生活,广泛阅读,锤炼思维,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着眼于学生的认识,外化为议论性的文字,因此,很容易使教学过程抽象空洞、枯燥乏味。我的做法是运用感性的生动的材料,激发学生认识生活、追求真知的勇气和兴趣,使抽象的思维训练感性化,让学生在深度思维和逻辑推论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对于具体的作文训练题,则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绝不“掘地三尺”,“斩尽杀绝”。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皇帝在当太子的时候,每当听到自己的父亲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唉声叹气,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启发学生探索事理,指点学生写作议论文,同样要警惕“亚历山大式”的忧虑,要让学生有用武之地。巴金说:“只有写,你才会写。”同理,“只有想,你才会想”。我们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想”,使认识越来越深刻;引导学生“写”,使文章越来越精彩。
(本文原载《语文教学通讯》)
第三篇:作文教案:写得深刻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深入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预测未来(分析结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教学设想
1、温故知新:从对经典课文的回顾重温中,借鉴缘事析理的思维方法
2、训练思维: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始终围绕一件典型案例,对该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师生活动:采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作文素材的匮乏其实,大千世界,万象世态,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些事情琐碎平淡,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依据事例分析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写出深刻的文章。
二、温故知新,以读导写
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许,我们课本上很多经典篇目能给我们以启示。
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剃光头发微》等几篇课文,在写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1.以小见大 2.由此及彼 3.探究原因 4.分析结果
下面我们以《剃光头发微》为例,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写作技巧:
1、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乡下佬”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2、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3、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乡下佬”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4、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三、剖析案例,训练思维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2、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师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
引导并明确: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这件小事表明,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3、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师问: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外来饮食: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 外来服饰:耐克、阿迪达斯等;
外来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外来影视:好莱坞大片、韩剧日剧等; ……
4、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师问:确实,近年来,外来文化对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以上大家所说的外来饮食、服饰、节日、影视等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学生讨论并归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
●外来服饰、饮食满足了人们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了国人追求时尚、享受品位的心理需求,而且也更适应现代社会紧张高速的生活节奏 ●……
5、辩证说理,预测结果
(1)外来文化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你觉得外来文化涌入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什么态度?请大家来结合你熟悉的外来文化涌入的实例,谈一谈外来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大量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可以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我们理应持欢迎态度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强有力的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2)(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欢迎,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老师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会逐渐走向消亡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不但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甚至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扩大自己的影响,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
(3)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其影响也许我们还无法预见,其利弊也很难判断那么,在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入侵”现象呢?生物入侵又会带来怎样的的影响呢?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启示: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去启示:外来文化的涌入,带来了良性竞争的机制,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健康地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范文例析: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得出结论)
6、课堂小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毫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
四、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空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村东有片低洼地,每到春季,父亲总在那里耕种,把各种各样和种子播下去,但却很少吃那里种和瓜菜。因为瓜果成熟的季节,那片菜地就成了一片汪洋。尽管如此,父亲仍是每年仔仔细细地种齐那里的每一分土地。十九岁的我对父亲说:“别种了,反正收获不了,种也白种。”父亲握着锄头,很平静地对我说:“我知道,但是,我是农民,即使没有收获,我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土地一片荒芜,留有空白。”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深入地领会材料的内涵,以“空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要写出新意,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升。
一:思想源自于生活。
师: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其实,思想之根、之源,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在,这样才能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
二、要提高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师:人的认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写作思维训练,提高认识水平。
张:老师,除了以小见大的方法,在写作还有什么方法可循吗?
师:总结一下写作构思的过程,以下几种方法对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师: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有对各种生活现象追因究果,才能抓住生活的本质。认识一个事物时,多想一想,让思维发散,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大到小,由此及彼,将事物的认识向纵深开掘了,认识就会深刻得多,丰富得多。(2)善于比较。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是比较。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两种事物的差别,比较是将认识引向深刻的重要思维方法。
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写前洞与后洞,就用了比较,正是基于这样的比较,作者才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论述。
三、积累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语言素材 经常有意搜集这些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用心体会,日久天长,思想上就会有惊人的突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缘事析理中,可以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的的方法,写出具有深刻性的文章,当然还要经常性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评点上周作文:如何尺幅兴波
作文与画画有很多相似点,一幅很小的画,却让人看到无限广阔的风景,这就是所谓“尺幅千里”。一篇短小的文章,如果情节、结构处理得当,也会曲折动人,扣人心弦,这就是我们上周讲的《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很多同学都能掌握一两种方法,能够制造一点小小的波澜,只是不知道如何使波澜再曲折一点,把文意开拓得更深刻一点。
比如张阳运用欲扬先抑法,写班上的一名女同学不仅人长得丑,又缺点多多,成绩超差,自然大家都不愿与她为伍,全班把她孤立起来。可有件事,却让同学们改变了看法。原文如下:
那天体育课,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捡垃圾。一节课,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十分感谢她。
这部分应是全文的重点,但张阳却写得很简略,没有波澜,不能很好地突出她的心灵美。如何通过增加情节(波澜),突出她的心灵美呢?何老师作了如下的修改:
那天体育课,别的同学玩得可高兴啦。只有她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就去操场边捡垃圾,同学们见了都窃窃私语,以为她神经有问题。一节课下来,她把大多数垃圾都捡完了。正巧校长路过她身边,见她埋头捡垃圾,大大地赞赏了她一番,还说这是我们五
(一)班的光荣。也正是那天,她捡了十四元钱,交给老师还给了失主,那位同学也十分感激她,还写了表扬稿,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呢。我们五
(一)班出了一个拾金不昧的人,我们都为她骄傲。
老师增加了两个情节,一是她捡垃圾受到校长表扬,一是她拾金不昧成为学校新闻人物。两件事都为班级增了光,同学们都很佩服她,自然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达到了欲扬先抑的目的。张阳原文没有细致考虑,叙事没一点波澜。而该文增加了同学的误解,校长的表扬,失主的感激。不单文字增加不多了,情节丰富了曲折了,达到了“尺幅兴波”的功效。下面这篇短文也有一些波澜,但为什么没写成功呢?我想可能也是不知如何制造波澜有关吧!
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一直想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如果你能自己出一千元,我就帮你把剩下的补足,让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我有压岁钱八百多元,只需攒一百多元就行了。
我决定靠干家务来赚这一百多元钱。妈妈给我列了一个价目表:洗碗3元,拖地3元,扫地3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30元。妈妈还像《梦想的力量》里“瑞恩”的妈妈一样,为我找了一个饼干盒,画了一百二十个格子,每挣一笔钱就涂一个格子。
我开始干活了。平时每天拖地、扫地,周末大扫除。我干了三个多星期,就凑足了两百元。
我和妈妈来到了买电脑的地方,妈妈为我挑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太好了,我终于有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我终于如愿以偿
我一直想得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电脑,一台真正属于我的笔记本电脑。
我鼓起勇气把这事告诉了妈妈,没想到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好哇!不过你得自己出一千元,我帮你把剩下的补足,让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听了妈妈的承诺,我真是欣喜不已。我有压岁钱八百多元,只需攒一百多元就行了,我心里盘算着。可这一百多元钱到哪儿去赚呢?
我决定靠干家务来赚这一百多元钱。妈妈也很赞成我的决定,她给我列了一个价目表:洗碗1元,拖地1元,扫地1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10元。妈妈还像《梦想的力量》里“瑞恩”的妈妈一样,为我找了一个饼干盒,画了两百个格子,每挣一元钱就涂一个格子。
我开始干活了。平时白天拖地、扫地,晚上洗碗,周末大扫除。我累得满头大汗,可心里觉得很快乐,因为每付出一份劳动,就会增加一份收入,离我的愿望也就进了一步。当然我也有偷懒,甚至想放弃的时候,妈妈就笑着说,不想要电脑了,想替她节约了。听妈妈这样一激,我又努力地干起来。我干了三个多星期,就凑足了两百元。
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把我带到电脑城,为我挑了一台五千多元的笔记本电脑。手捧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太好了,我终于有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脑!我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妈妈付出最.................
多,但我也从中体会到用汗水换取劳动成果的快乐!
认真分析,老师增加了哪些内容?想想是不是丰富了内容,增加了波澜?
一是增加了“我”的心理感受,使情节更丰富。如“听了妈妈的承诺,我真是欣喜不已。”“手捧崭新的笔记本电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是自然而然的感受,写作者却忽略了。
二是详写重点内容。本文的重点应是什么呢?思考这个问题,得先回答:“妈妈为什么要我出一千元钱买电脑呢?”因为妈妈要锻炼我,要让我明白任何愿望的实现都得付出努力的,所以如何挣钱就是本文的重点。可原文写做家务挣钱,就像捡钱一样容易,当然就不能突出重点了,于是老师就给她动了大手术。(请读第五段)
三是修改了原文不合理的地方,使文章过渡更自然,照应更周全。先说不合理的地方,“洗碗3元,拖地3元,扫地3元,最后一项大扫除钱最多——30元”如果每天把这三项做完了,就是39元,不到一周就会挣足200元,怎么需要三周呢?需要赚200元,妈妈为何要画120个格子,一格代表多少钱?还有前面说洗碗3元,不知是一次还是一天,更不周全的是下文只字不提洗碗的事,前后不照应。
最后由于对事件思考不深入,文章的主题不深刻。原文停留在“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而统观全文,特别是妈妈从处理这件事的角度看,文章有一个更深刻的主题:只有付出了劳动才能换取报酬,才能实现愿望。于是老师在结尾又加上了一句话:“虽然妈妈付出最多,但我也从中体会到用汗水换取劳动成果的快乐!”这样文章也变得更深刻了。这一点,不单是这位同学的毛病,几乎是大家共同的毛病,叙述一
件事不善于深入思考事件的意义,往往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左龙强买“暴走鞋”一事很典型。)文章没有深刻可言,自然不会给读者留下什么教益,即使文章波澜起伏,也没什么意义。本次作文,我们提高一个层次,不仅要求写得有波澜,还要尽可能写得深刻一点。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平常的素材中发掘深意,把文章写得较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到写作,不少同学都会怨生活太平淡,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是大家不善于从平常的素材中挖掘出正确、有积极意义和深刻的观点来。所以,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从平淡、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深刻的内涵,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例文1:
螃蟹
妈妈下班回来,买了一兜儿螃蟹。我捉出一只来玩。
这螃蟹可真有意思,走路不直走,却硬要横着走。我瞧着别扭,就拿直尺逼着它直走,可它说什么也不干。我拍拍脑门,想出个主意来——找出我的玩具汽车,用一根小塑料绳把螃蟹系牢,再拴在汽车的后尾上。这回,车一开,它可就被带着朝前走了。我对它说:“跟着汽车好好练练,以后走路不准放横了。”它用两只米粒大的眼睛瞪着我,不知在想什么。我训练了它好半天,看它好像有点累了,就给它松了绑。我满以为这回它该向正面走了,可是,当我一松手,这个鬼东西还是横着走。唉,横着就横着吧!
再细瞧瞧,反倒觉得那螃蟹横着走怪可爱的。不过,我们人可不能像它那样横着走,人要是耍横,就烦人了。
螃蟹横着走,这是螃蟹的自然特点,很多同学都知道,要让它直着走,还真不容易。小作者记叙自己训练螃蟹走路的经过饶有趣味,不过结尾的思考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人可不能像螃蟹一样耍横。
例文2——《妈妈教我写“人”字》
妈妈教我写“人”字
童年的往事像一只五彩的贝壳,时常被记忆的浪花冲上海岸,闪耀光芒。其中一枚贝壳的光亮,更是足以照亮我的一生,那就是——妈妈教我写“人”字。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客厅看电视,妈妈走过来说:“鹏鹏,我来教你写字!”我高兴地答应了。妈妈拿来我的作业本,说:“今天我教你写‘人’字。”
我想:“就两笔的‘人’字还用教吗?太简单了!”这样想着,就在作业本上随手写了个歪歪斜斜的“人”字。妈妈看了,表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她指着我写的“人”字,说:“你现在就把‘人’字写得歪歪斜斜,长大以后,怎么做个正直的人呢?”
我吸取教训,就在作业本上又写了一个“人”字,可是在写最后一笔时,一不小心斜下
去了。妈妈看了,表情变得更加严肃,她指着那“人”字的最后一笔,说:“这最后一笔,怎么能向下斜呢?现在就向困难低头,将来做事,怎么能勇往直前、坚持不懈(xiè)?”
我又吸取教训,在作业本上写了第三个“人”字,而且特意在写第三个“人”字最后一笔的时侯,向上翘了翘。妈妈看了,还是不满意,说:“这末笔怎么能向上翘呢?你现在就学会翘尾巴,将来如果有一点小小的成绩,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说完,妈妈就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每一笔都不斜不翘,潇洒(xiāo sǎ)自如,刚劲有力。我认认真真地模仿着写,妈妈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妈妈不仅是在教我写“人”字,更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正直做人,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了成绩不骄傲。
妈妈教我写 “人”字,要写一个端端正正、不斜不翘的“人”字。小作者详写妈妈教我写字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倘若没有结尾的思考:“妈妈不仅是在教我写“人”字,更是在教我做人的道理——正直做人,遇到困难不低头,有了成绩不骄傲。”文章也不够完美、深刻。因而变得深刻。由此可见,将作文写深刻的简单秘诀:就是将事件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
二、深刻的主题如何表现?
一是结尾写出所感,直接点明事件的意义;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等含蓄地点示出来。
前面的例文都属于第一种情况;而潘文韬写自己与张家淦的一场误会,事后他非常后悔。文章结尾以他们之间的对话自然收束全文,作文要表达的主题也包含在对话中,这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我羞愧地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没什么,只是任何事情调查清楚了,再下结论,不要冤枉了好人。”我连声说:“是!是!是!”我们又和好如初了。
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使作文中心更明确、深刻,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重要方面。本次作文除了要求叙事曲折有波澜外,还要求尽可能写得深刻。
三、作文训练(选题作文,注意写出事件波澜,并写出事件的意义或启示。)
1、《不寻常的礼物》(礼物也许寻常,但意义不寻常)
2、《特别的(可以填“考试”、“生日宴会”、“春节”等,不仅事情本身特别,意义也非同一般。)
3、《第一次》(可以填“夜行”、“撒谎”、“获奖”等,不仅事情曲折,而且意义也很深远。)
4、《一件傻事》(自己做的一件傻事,可能别人认为是傻事,自己却并不后悔;也可能是自己因为无知而做的一件事,现在想来真后悔。为什么后悔?为什么不后悔?尽量往深处想。)
5、《这不是一件小事》(生活中常听人说:“嗬嗬,小事,小事。”但你认为小事不小,因为“小事”可能危害很大,也可能“小事”意义非比寻常。)
比如,养小鸡。每年秋天都会有小商贩在学校门口买小鸡,很多同学都会买上一两只,可很多同学不会养,小鸡没几天就死了。第二年,看到小鸡又买,小鸡又夭折了„„
一片 落 叶
何 峥
秋风飒飒,秋叶悬挂在树枝上索索发抖,随时都有落下来的危险。就在这时,一阵更大的风刮过来,有几片叶子支持不住了,在树上挣扎了几下,便颤微微地从空中飘落到地上,躺在那儿不动了。
我放眼望着前面的小路,只见那一片片枯黄干燥的落叶遮盖着小径,人从路上走过,踩着树叶,发出那令人惬意的声响。我被这秋景迷住了。
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些落叶的时候,爸爸从后面走了上来。也许是见我盯着落叶,便说:“你看,这些叶子大都是背面朝着天的。”我不由得再次把目光移向落叶。果然,绝大多数的落叶都是面朝地,背朝着天,形成一个小小的拱形。这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我。继续往前走去,发现不论哪儿的落叶都是这样,而我以前却未曾注意到这个问题。
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却不急于回答,反而问我:“你们学校初一已经上过植物课了吧。叶的结构难道没有讲过吗?”我点点头表示已经学过。爸爸又说:“难怪你的《植物》学得那么差。”说着,他指着一片落叶比划道:“树叶的面与背的构造是不同的。叶面表皮下的细胞结构紧,而叶背的细胞排列得比较疏松。这两种结构不同的细胞层,形成了树叶‘背’、‘面’不同的比重,在树叶飘落的时候,自然是结构紧而重的一面先落地了。”听了这段话,我才想起老师上课时讲的栅栏细胞与海绵细胞,我越发佩服我的爸爸了。我问他:“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他笑了笑说:“谁像你只看见树叶掉下来,却不看它掉下来之后的样子呢!”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爸爸说得不错,我是应该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了。
第五篇:高二作文
作文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2010年4月29日,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巴西总统鲁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新加坡资政李光耀、苹果电脑总裁贾伯斯和国际巨星李连杰榜上有名。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一个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大人物中,有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甚至有点土的名字——陈树菊。陈树菊是台湾省一名经年劳作,收入微薄的普通菜贩。然而正是这位一生节衣缩食、餐风露雨的老人,在10多间频出援手,为社会捐款1000万新台币(折合216万元人民币);也还是这位孤独的老人,一生未婚,也无子女,却广施爱心,让20多个孤儿享受母爱、顺利完成学业。
平凡人表现的非凡精神四十多年间,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堪称“宿舍灵魂人物”,袁苏妹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甘于平凡,贵于坚持精神的平凡人。佳文分析与评价:
1.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看着牡丹摇曳的身姿,身旁依偎的野花叹息,她如此娇艳欲滴。但我不会隐去我的权力,毕竟是花儿终究要绽放,我也有我盛开的理由,我纵使无法摆脱渺小的宿命,但我依旧敢于尝试,奋力体验盛开的美丽。
有些人他们摆脱不了卑微野花的宿命,然而执著于梦想便是这些本不吸引人的鲜花盛开的理由。草根王宝强从《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到后来的“顺溜”,一步一步完成野花绽开的全过程,人们从他对电影的执著与热爱中感受到他的朴实与努力,在他默默绽放之际,人们给予给他胜过牡丹的欢呼,这便是不美的鲜花也盛开的理由,到那时,还无法预料鹿死谁手呢?(因为谁都无法预料那朵开得最美的会是谁?)是鲜花就要秉持一个信念—我定要绽放,盛开的理由或许是对他人蔑视的回应,或许是让不予理睬者留下一个惊讶的神情。李安在父亲的一再阻挠下依旧选择报考加州大学电影系,父亲执言好莱坞没背景的人无法立足,执著的李安背负着千斤花蕾依旧上路了,但起初的他确实是只做些杂务,做些剪辑工作,沉重的花蕾难以找到打开的理由,可妻子的一句话让李安坚持了要让自我绽放,她说:安,要握紧你最初的梦想。李安又开始拿起相机,重拾自己斗志,直至如今已手握小金人的李安已完全盛开,他的理由或许是老爸的不看好,或是自我的坚持,亦或是妻子膨胀自信的话语,总之,盛开的花蕾不会再紧闭,因为李安不缺任何盛开的理由。
有些人被视为铁树,他身旁的人认为这辈子都难以见到他开花,就连自己也常于迷茫中丧失自己要盛开的理由。篮坛巨星阿伦,艾弗森年幼时与妈妈住在下水道上方的一间简陋房屋,漆黑的贫民窟于光天化日之下即可见到毒品交易和枪战。直至高中艾弗森才领悟自己需要盛开的理由,即使是铁树,我也能加速成长。他怀揣:“我必须成功,家里才可以过好日子’’的梦想几乎天天扎根于篮球场,或许上天只给予了他做铁树的机会,但他找到了开花的理由,泪水夹着汗水,96年的选秀大会上他荣获状元,获得了三年900万美元的大合同,彻底改变了家境贫困的宿命,正因为每朵鲜花都有开花的理由,他也不想腐烂于苦命的贫民区,家庭无形中成就了他盛开的伟业,真正男子汉的担当也就成为他一这一无奈铁树盛开美丽战果的最好理由。
世间鲜花千万种,上帝永远不会独爱你哪一种,每一种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纵使卑微,不够娇艳,也能散尽属于自我的芬芳。
点评:分析时角度鲜明,围绕“地位卑微者只要努力也可以成功”“有梦想、能坚持也可以成功”“几乎没有可能成功者,只要有努力也可成功”,分析时抓住其中的特点,特别注意将对“本体”与“喻体”进行阐述。
2.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每种花,都有自己开花的时节,它们不会不约而同的同时开花。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在各个时节都能看到盛开的鲜花,世界也因此生机勃勃、光彩夺目。花园里,种植着各种各色的花,有牡丹、有菊花、有荷花、有梅花,它们的颜色各异,构成了七色缤纷的花园。
菊花——花之隐士者也。“采菊东临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句诗点明了菊花是花中的隐士。同时,陶渊明也是隐士。他,面对黑暗的官场,政治的腐败,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隐退。身居田园,感受田园风光。即使生活窘迫,他也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陶渊明犹如菊花,这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著名日本律师尾山大宏,她敢于承认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为中国辨护。被日本左翼势力威胁,遭受日本的非难與论,称她为“卖国贼”。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尾山大宏也没有屈服,没有被击垮。而且,家境并不富裕的她还资助中国的贫困百姓,她说:这只是在为日本赎罪,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尾山大宏,真正做出了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用荷花来描述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梅花——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梅花,不向命运低头,自然
让它选择在寒冷的冬季开放,它仍然开得生意盎然。霍金,当今世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在风华正茂时,陪伴他的是三根可摇动的手指和思维。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他写出了《时间简史》,在探索浩瀚的宇宙,打磨出了开启黑洞的钥匙。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灵魂的残疾。霍金是真正的猛士,在恶劣的环境下,他像梅花一样,浮动着暗香。
每朵花选择它自己盛开的季节,是为了开得更鲜艳、更耀眼。试想:如果让梅花在春天开花,也就不会有许多的文人墨客把它当做写作的对象了。
在道路的两旁,播下种子。人生旅途会收获精彩,因为一路上都是鲜花盛开。让每朵花盛开,点缀你的世界。
3.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曾记否,你在黑夜里提着灯火,照顾着那些孤独而受伤的人们?曾记否,你在舞台上放声谈笑,滋润着那些平凡而善良的人们?曾否记,你在书案前抖擞提笔,鼓励着那些受难而无助的人们?
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南地北,盛开着一季的灿烂辉煌,让人们铭记着那美丽的容颜。
桅子般的——南丁格尔
所有从事医护行业的人,都会知道南丁格尔,她纯洁而善良的灵魂点亮了生命的希望。南丁格尔家庭非常富有,她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厚,然而,战火的蔓延令她毅然决然去了战场。“我谨以致诚……”她如此坚定着自己的路,战争死亡率也因此下降3.25%。每天夜晚,她总提着油灯看护每个病人,受过她照顾的病人都称她为“提灯女神”。她在世界医护事业上的贡献为世人所公认。这美丽的桅子,淡淡的绽放,静静的付出。
向日葵般的——汪涵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一贯以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驰骋着主持界。他的新节目《天天向上》收视率更是不断攀升。他每天都保持着汪涵式的笑容。朋友问他有什么快乐秘诀时,他说:“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不过我懂得积累快乐罢了。有一天我在画廊上发现一幅不错的画,买了下来,不过我不会立即拿回家,而是哪天不高兴了,想想还有什么开心事没有……对呀,我不是还有一幅画吗。于是我高高兴兴地去取画,那一整天,我都无比快乐。”这就是快乐秘诀吧,他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态,向日葵在阳光普照下,朝着阳光微笑。
红玫瑰般的——鲁迅
鲁迅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在中国处于水深火热时,他诞生了,带着刚烈、带着紧强而来,给亿万受难人们以生活的精神希望。他用笔作武器,向敌人宣战,从不停息。这动人的红玫瑰,绽放着带血的色彩,扑面而来,又留下一阵芬芳。
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南丁格尔带着桅子般的纯洁,给人们以生的希望;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汪涵带着向日葵般的朝气,让人产生快乐。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鲁迅带着红玫瑰般的热烈,给人们以精神的永恒!
4.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因为春天的呼唤,迎春花有了自己盛开的理由;因为夏天的热情,荷花有了自己绽放的理由;因为秋天的抚摸,菊花有了让自己金黄的理由;因为冬天的纯洁,梅花有了让自己傲立冰雪的理由;所以每朵鲜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王安石是朵春花,他为了大宋的富强,百姓的幸福,他提出改革,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依旧迎难而上,他要让改革之光茫普照大地;他要让变法之火燃烧人心;他要让大宋生机勃勃,永远昌盛。
屈原是朵夏荷,开得热烈,开得奔放,开得绝决,他为了百姓苍生忧心,他为了君主被馋言蒙弊伤悲,两行清泪,一曲离骚,道不尽他心中的悲凉,述不尽他心中的苦痛,于是他将一腔怒火及哀怨化为力量投于汩罗江心,用他的死来倾述自己的不满,用他的绝决来印证社会黑暗。
陶渊明是一朵秋菊,清静悠闲,不为世俗所烦,开得悠慢,开得清高。他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语句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恶,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描述自己回归的满意生活,他不悔当初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要如那菊一般清静、高贵、一尘不染,他做到了,他成为菊的化身。
司马迁是朵冬梅,为了来年的春光傲立于雪中的梅,红得艳丽,他为了大汉能有一部完整的历史,他牺牲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他功勋的最佳赞美。他成为了中国史上的一枝红梅,高高挺立在茫茫白雪中,为了第二年的春天做着无私的奋斗。
我愿为一朵春花,为了美好的春天而开;我愿为一朵夏荷,为了热情的夏天而开,我愿为一朵秋菊,为了秋天的抚摸而开,我愿为一朵冬梅,为了冬天的圣洁而开,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生命也都有深化自己灵魂的理由,为了希望,为了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