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教学反思

2023-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十几减9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9教学反思2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3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 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课后,想着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十几减9教学反思4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已经两周了,第三节课是我的公开课,虽然在上课之前细细准备了,可课堂上还是会有突发状况,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是变化的,申老师对我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课堂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语言都很重要能让课堂内容前后衔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自然,下课后申老师耐心的和我分析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这个重点要怎样才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上的是《十几减9》,在主题图部分从孩子们在公园“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引出十几减9的三个算式,从而引出课题。书中例题介绍了两种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一是“想加算减法”、二是“破十法”,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孩子们都很聪明,有几个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可是站在讲台上的我没有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思考问题的孩子。就象申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多说,不管他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说明他在思考了,这节课其实很好拓展,你喜欢哪种方法?还可以怎样计算?这节课就有孩子想到计算十几减9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在计算12—9时,他首先计算12—2=10,再来计算10—7=3;还有个孩子他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计算12—9时先计算12—10=2,比9多减去了1所以还要再加上一个1,2+1=3所以12—9=3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很好的,也正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老师在感叹孩子们聪明的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还可以让他把这种方法介绍和全班的孩子分享,这样就很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话要说时,我们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追问学生为什么,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有限可能他自己心里清楚可是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让身边的人明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把他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锻炼和老师的鼓励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会更好。倾听不是只对学生来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今天申老师还给我说了一下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室里的广播坏了,孩子们听到隔壁班的声音就以为下课了在那里说“李老师,下课了”,一下让我慌了神,因为我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还没有讲解,所以前面的练习题就讲的快些,而后面的练习讲的明显的慢些,感谢学校领导的听课、评课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申老师和戴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对我提出那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这么多帮助我的家人,当我疑惑时是他们帮助我走出疑惑,给我力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十几减9”的。掌握“十几减9”的方法对于后边“十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

(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简便方法,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6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大胆地将新的教育理念融注于实际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氛围融洽、民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对此,我颇有点儿自得。直到有一次区教师进修校的数学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工作,听我上了一节课题为“十几减9”的课。自那节课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客观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断: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能干!”

在游园活动的情境下出现例题:12-9或15-9,教师揭题并展开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算一算12-9的差是多少,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了3个风车,所以12-9=3。

生2: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摆10根,另一部分摆2根。先从10小棒里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生3;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摆10根,一部分摆2根,先拿走2根,再从10根里面拿走7根,剩下3根,所以12-9=3。

生4: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摆9根,一部分摆3根,把9根拿走,剩下就是3根,所以12-9=3。

生5: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9=12,所以12-9=3。

生6:先用12减10,得2,多减了一个,要把多减的一个加回来,所以再用1+2=3,所以12-9=3。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一边板书,一边把学生的话复述给全班小朋友听,并且反复用:“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聪明!”“真能干!”等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12-9,黑板上的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那种来进行计算。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同组的教师也点头称赞,有位教师说:这堂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精神,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另一位教师说:这堂课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尤其充分,教师不仅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流,而且还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一旁的教研员也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同时还提出了一大串疑问:学生交流似乎很充分、很热闹,但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局面,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老师在交流,教师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我愣住了,教研员的意思是指我注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交流没有实效。我有些不服气,为了验证教研员的问话,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这些问题令我汗颜,看来这堂课的确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中教师该做些什么?”教研员的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回荡。看来,我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我的目光停留在“引导”二字上面,同时,头脑中上课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仔细搜索我在学生交流时的“引导”,哦!我恍然大悟,这堂课学生没有实现有效交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无方。当学生把多种算法探究出来的时候,我只是不停地重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聪明!”等一些不能引导学生沟通的话;另外,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我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料,里面都有强调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是虚假的主体性。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了,正如叶澜教授说过的:“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同时,利用与同伴比较异同的办法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理解,并培养优化意识。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立即改进教学,在另一个班上了同样一节课。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与同学的是一样的。”“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在我适时介入的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课后,我再次进行了访谈和检测,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两种或三种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

“十几减9”这课教学,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其次,我悟出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我想告诫我的同行们,千万不能像我一样满足于现状,被一些形式上的蒸东西所迷惑,华而不实,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毛主席曾说:“从实践到理论,还要从理论到实践。”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一过程,我想,这不仅仅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

十几减9教学反思7

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还寻找到了十几减9的秘密: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整堂课下来,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十几减9教学反思8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9教学反思9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①将剩下的桃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②想加算减:9+4=13,13-9=4;③破十法:10-9=1,1+3=4,13-9=4;④连续减:13-3-6=4,13-9=4;⑤简便计算:13-10+1=4,13-9=4。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课堂提问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方法,针对这部分学生,课后还得加强算法的指导。

十几减9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 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3-9,先用 10-9=1,1+3=4。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方法5: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课上民主,搞素质教育,课后补差,搞应试教育。

十几减9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如: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巩固20以内的加法。在这部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9+1、9+2、9+3、9+4、9+5、9+6、9+7、9+8、9+9、9+10,让学生开火车报得数。学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变化,并且回忆起得数的个位上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既可以让学生熟悉9加几,又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想加算减埋下伏笔。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自己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13—9,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记录过程。学生在经过无从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过程中,我给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在学习10以内减法的时候,是怎么进行思考的。(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减”,以及“运用分合”拆数的方法。并且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棒,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一定的依靠。渐渐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计算出了答案,还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交流算法过程:有学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学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但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减,没有一个孩子说出,说明孩子在自己内心就开始选择优化方法。当我在大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太麻烦了。学生多数选择想加算减的简便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没有上升到找规律的环节。但我认为,找到规律,对于学生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练习的时候我有意识的把想想做做第5题□-9=□放在首位进行练习,当把十几减9的所有题目都罗列出来后,让学生寻找规律。很快,表面的规律出来了:被减数依次变大,减数不变,差依次变大。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被减数的个位和差用红粉笔进行标注。观察能力强的学生马上有了新的发现,差就是被减数的个位加上1。我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提问:为什么会多1?学生联系计算的过程,得出“1”其实就是10里面的1,如果把9凑成10,那么就是减10,现在减多了,就是补个被减数的1。难点消除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飞速的发展。最后,我们进行了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规律来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13

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这是第二学期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新知与上学期知识能够很好的衔接,在开始我就出了一些复习题: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可以分成几和几?9+4=。然后出示书的`情境图,让学生用三句话描述图的意思:小猴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还剩多少个桃?学生能列出算式:13-9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交流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算出来的。有的说:先从盒子里拿出9个,再把盒子里剩下的一个和外面的合起来就是4个。有的说:先减去外面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就是4个了。至于书上提到的第一、四两种方法,没有学生提到。第一种方法是从13里一个一个地减。第四种方法是去想9+(4)=13,13-9=4分析原因,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早就接触到,解决十几减9已不是难事,所以第一种方法没有被学生提到,而第四种方法相对其他几种方法来说较容易计算,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想到。我在课堂上提示后,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课后的练习当中,在学生顺利完成1-4题的基础上,我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了第5题。第5题将十几减9的算式按照顺序全部给出,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灵活算法。这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不少帮助。

十几减9教学反思14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探讨、发现和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由于本课与上学期的《9加几》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了呼应,因此我也继续沿用了小猴卖桃的情境导入方式,学生对于小猴卖桃还是很感兴趣的,都积极举手要说图意,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对于十几减9如何计算的探讨,他们也是在激励的讨论中进行的。但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两种算法——一个一个减和破十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只有个别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方法。其实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由于本课只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提出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并不能过高的要求孩子对算法进行优化。因此“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就成了本节课的贯穿语之一。但由于班上孩子对上学期的9加几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牢固,在做题时,当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顿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尝试“想加算减”的方法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上学生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因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连减法”,因为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当然有部分学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现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除了发现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现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当然部分学生容易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学生加深理解,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

十几减九是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上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上课注意力更不集中,本周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我应该给孩子明确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把摆小棒这一过程分成几步来完成,先让学生把13根小棒分成十根和三根,然后再让孩子从中拿掉九根,追问从哪边能拿走九根小棒,孩子们自然会回答从十根小棒这边,从而引出:“破十法”。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才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3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的第一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元旦游园会的场景图,通过气球图提问“还有多少个?”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1展示的是“做减想加”、“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思考,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什么是更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好的。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4

《十几减9》这一节课是“十几减一个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节课,所以要上好,为后面的其他几节课铺垫准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己动手,一起探究十几减9的方法。我先用一个猴子买桃子的情境引入新课。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每节课创设一个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再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列式,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思考计算的方法。我让学生用准备的小棒自己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讨论,想算法。但是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从哪入手,后来就我带着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讲过程,再总结出方法,这里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在练习的时候学生没有很多时间去说一说算法。

总结3种方法:1、想加算减,这种应该是学生用到最多的方法;2、一次减9:从10减去9等于1,再和十几的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就是答案。3、慢慢减:十几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去减后面的。再通过后面的.练习,让学生去巩固复习那3种解答方法。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有点问题,新课中让学生操作的时间过长,应该做适当的调整,重点放在让学生复述3种计算方法。通过指名说一说,小组讨论说一说,同桌说一说,每个同学至少要熟练掌握一种方法,最好是3种都掌握,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多让学生说一说。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5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计算题,因为他们喜欢很快的做出结果,得到老师的认可,从而产生一种把得数算对的成就感,但对于计算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就不感兴趣了,但学习数学的根本还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鱼”自然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想说话的要表达的想法,同时把计算题和学生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起来,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20xx年1月19日,在我校录播教室所执教的这一课教学实际情况,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准确的说出15—9等于6的结果,我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先说出想的过程再说出结果,而是顺其自然先得到结果6,然后再启发学生去思考能把结果想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然后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5—9=6的其他计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探究过程给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和平台,同时给学生提供点子,通过演示帮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帮助听讲的学生能够更明白发言的学生在讲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寓练于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结合将要过新年的生活情境,采用回答问题放鞭炮的游戏学习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更多的学生表达算法的机会。

四、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用语还不是很精练,不是很准确。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另外教师由于频发穿梭于讲台和学生之间,导致录播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板书还应该规范起来,书写最好借助黑板上的田字格,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示范。学生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表达的不够多样化,可能是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造成的,在巩固练习环节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提倡学生愿意用哪一种就用那一种来解决问题,有点过于侧重对“破十法”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6

“十几减9”是人教课标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6、5、4、3、2打好基础。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在本单元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也非常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刚刚过完的元宵节里都去了哪里玩,玩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全部出现在眼前。

接着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提炼出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探索15-9=几时,我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过程。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5, 15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学生也都能说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两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两种计算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凑十法”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因为在做“圈一圈,算一算”这道练习时,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部分学生圈成了以前学过的凑十法的圈法。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节课的内容我一定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巩固。总之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会发扬优点,改善缺点,力求做到更好!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7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后,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不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整堂课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教学民主,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但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算题的错误率比较高,课后我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老师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这些问题令我担忧,看来这堂课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也就是说交流在形式上是发生了,而学生的理解并未有实质性的思维碰撞。我反问自己:“让学生充分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交流中教师该做些什么?”看来,我应该好好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了。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我愣住了,我注意了教学形式的表面,而忽略了实在的东西,甚至未加考虑,也就是说学生的交流没有实效。

我又重新翻开了《数学课程标准》,一段话跃入我的眼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我的目光停留在“引导”二字上面,同时,头脑中上课的一幕又重新出现在我眼前,我仔细搜索我在学生交流时的“引导”,哦!我恍然大悟,这堂课学生没有实现有效交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无方。当学生把多种算法探究出来的时候,我只是不停地重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聪明!”等一些不能引导学生沟通的话;另外,在板书中也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整理的暗示;在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我翻阅了大量的数学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料,里面都有强调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相当关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是虚假的主体性。我明白了,我知道该怎样做了,正如叶澜教授说过的:“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梳理。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不过,在介绍破十减时,时间花得多了,过分强调要让学生用破十减,导致后面的内容讲授有点仓促。

另外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整节课中存在在很多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课中没顾及到的问题,积累更多上此类型的课的经验。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0

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

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13―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在探究13―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

①将剩下的桃子个数数出来,算出13―9=4;

②想加算减: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连续减:13―3―6=4,13―9=4。

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需要改进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今后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1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在我的启发下,也有学生根据情境,指出可以先从10个里去掉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是4个……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的引导就能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但在这个方面我做的不怎么好。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在请学生发言时,却又出现了学生与我一对一的局面,回想起来似乎这个学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是不是学生之间也相互都听懂了呢?这节课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是有了,但实质呢?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 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课后,想着这样几个问题:如果学生的表述意思正确,但不规范,该怎么办?怎么评价学生不规范的表述?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2

十几减9是在学习了9加几、10以内加减法、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册第一节课的内容就是十几减9,学生在新课之前对本内容也已经有所了解。在课中学生共出现四种算法:A、9+4=13,所以13-9=4;B、10-9=11+3=4;C、13-3=1010-6=4;D、13-10=11+3=4。

这四种算法的出现与我课前预设基本吻合,第四种想法,我没想到学生也能想到。但是这四种算法有多少学生能理解?又有多少学生能主动去运用?这才是我所关注的。每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结合主题图来解释,如:第二种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小兔要买9个桃,一盒是10个,小猴便从盒子里拿出1个,让小兔连盒子一起带回家。小猴就剩下盒子外面的3个与盒子里拿出来的'1个,共4个。这样叙述学生都能理解。第四种算法算理略有不同,小猴给了小兔1盒桃,小兔退回多给的1个。这样直观到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十几减9还有着特殊的规律,在练习环节安排学生找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与速度。但在练习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计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表达,有的学生会算出结果,但不会表达自己的算法。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练习课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十几减9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学生理解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算法,就可以把它迁移到后面其他退位减的计算里,促进自己的学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对买桃的'一些生活经验,带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逐步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在学生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方法3: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6,得4。

方法4:想加算减。(因为9+4=13,所以13—9=4)

方法5:先去掉3,再从10里面去掉3,再去掉3,得4。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了。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自然是多样的。因此,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课上民主,搞素质教育,课后补差,搞应试教育。

下载十几减9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几减9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这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最近教授本节课,另外听了2节其他老师执教的本节课,采用的的教学流程都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问题,列出算式15-9=然后合作探究,可以摆小......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今天新授内容“十几减9”。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情境引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因为是开学第一节新课,结合本课内容,我出了一部分口......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15篇 十几减9教学反思 1 与“十几减几”一节内容相应的练习,教材安排了“做一做”两道、“练习三”13道习题。从习题的编写形式和特点来看,编者的意图相当明......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1 这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

    《十几减9》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十几减9》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1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