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步之才成语接龙及故事
七步之才,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bù zhīcái,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比喻人才思敏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步之才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七步之才成语解析
形容才思敏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二、七步之才成语典故
曹丕登位后,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诗。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
故事: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与卞皇后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 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曹丕想了想,说道:“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三、七步之才成语接龙
七步之才--> 才薄智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服低做小-->小廉大法--> 法不阿贵--> 贵在知心--> 心惊胆战--> 战无不胜--> 胜任愉快-->快意当前--> 前仰后合--> 合二为一--> 一锤定音-->音问两绝-->绝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 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若存若亡--> 亡羊得牛-->牛毛细雨-->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
第二篇:成语七步之才
【汉字书写】:七步之才
【汉语注音】:qī bù zhī cái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强调才思敏捷。
【七步之才的意思】:在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原指曹丕对兄弟曹植相逼,限他七步要成诗一首,后来用来比喻才思敏捷。
【七步之才的近义词】:信手拈来、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七步之才的反义词】:呆头呆脑、才疏学浅、胸无点墨;
【七步之才的故事】
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非常有才华,十多岁就会呤诗作文,因此曹丕一直以来都很妒忌曹植,一直到了曹丕当皇帝以后也经常针对曹植。曹丕有一次跟曹植说:“一向都说你有文采,我现在想试试你,限你在七步内作诗一首,如做不成便是欺诳的罪名。”曹植感觉很无奈,但又不得不做,只好边走边作诗。还没走到七步他便做诗一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萁和豆来比喻亲兄弟,以萁豆相煎比喻兄弟不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曹植在批评、责问、劝导曹丕。曹丕听完诗以后很感动,从那以后便没有再想要加害曹植了。
【七步之才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六回:“闻得老文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教。”
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此视吾国七步之才,至性之作,相去远矣。”
【七步之才造句】
他是从偏僻农村来的,看起来很憨厚却有七步之才,后来他终于考上了清华大学。
要想成为具有一个七步之才的人,不仅仅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有后期的不断努力学习才行。
第三篇:小故事——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近日学校将举行一次成语知识大赛,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班于昨天进行了一次选拔赛,我和龙吟乐、师远方、劳军章等四名同学初选出线。今天班上举行复赛,要从我们四人中选二人参加学校的比赛。
老师说:题目很简单,就做一个成语接龙游戏吧!请你们分别以“成语接龙”中的一个字为龙头,同时也以这个字为龙尾,各做一条成语“龙”,一题定胜负。谁做的成语“龙”符合要求,并且所用成语数量居前二位者为优胜者,时间是十五分钟。下面抽签。
龙吟乐抽到“成”,师友谊抽到“语”,我抽到“接”,劳军章抽到“龙”。
十五分钟后,我们的成语“龙”都成了,老师要我们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来评——
龙吟乐:成人之美/美玉无瑕/瑕瑜互见/见机行事/事不宜迟/迟疑不决/决一雌雄/雄才大略/略见一斑/斑驳陆离/离群索居/居高临下/下车伊始/始终如一/一意孤行/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师友谊: 语重心长/长篇大论/ 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明知故问/问鼎中原/原封不动/动辄得咎/咎由自取/取法乎上/上下同心/心安理得/得意忘形/形单影只/只言片语。
叶
童:接二连三/三心二意/意想天开/开天辟地/地老天荒/荒无人烟/烟消云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所未有/有备无患/患难之交/交头接耳/耳鬓厮磨/磨杵成针/针锋相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药苦口/口蜜腹剑/剑拔驽张/张皇失措/措手不及/及时行乐/乐极生悲/悲天悯人/人定胜天/天经地义/义无反顾/顾全大局/局促不安/安邦定国/国计民生/生财有道/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
劳军章: 龙争虎斗/斗志昂扬/扬眉吐气/气象万千/千载难逢/逢凶化吉/吉人天相/相机行事/事在人为/为人师表/表里如一/一诺千金/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功成身退/退避三舍/舍短取长/长驱直入/入不敷出/出神入化/化为乌有/有目共睹/睹物思人/人各有志/志在四方/方寸之地/地久天长/长治久安/安步当车/车水马龙。
结果我和劳军章胜出,我们将代表我们班参加全校的角逐。
[老师讲解]
成语接龙,也叫成语顶真。进行成语接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加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我也以你们四人姓名的首字起末字落各做一条成语“龙”:
龙吟乐:龙马精神/神来之笔/笔底生花/花天酒地/地久天长/长歌当哭/哭笑不得/得道多助/助人为乐;
师友谊:师出有名/名正言顺/顺水人情/情急智生/生离死别/别有天地/地大物博/博大精深/深情厚谊;
叶
童:叶公好龙/龙争虎斗/斗转星移/移山填海/海底捞针/针锋相对/对答如流/流连忘返/返老还童;
劳军章:劳而无功/功德无量/量力而行/行云流水/水涨船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卷天下/下笔成章。
第四篇:目无全牛成语接龙及故事
目无全牛,汉语成语,拼音是mù wú quánni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的技艺纯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目无全牛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目无全牛成语解析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二、目无全牛成语典故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三、目无全牛成语接龙
目无全牛--> 牛角书生-->生生不息-->息息相通--> 通情达理--> 理所必然--> 然荻读书--> 书缺有间--> 间不容缓--> 缓兵之计--> 计日可待--> 待价而沽--> 沽名钓誉-->誉不绝口--> 口不择言--> 言不及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谋不轨--> 轨物范世--> 世态炎凉-->凉了半截-->截长补短--> 短吃少穿--> 穿红着绿--> 绿暗红稀-->稀奇古怪--> 怪声怪气--> 气宇轩昂--> 昂昂自若--> 若存若亡--> 亡羊得牛-->牛骥同皂-->皂白不分--> 分工合作--> 作作有芒--> 芒芒苦海--> 海水不可斗量--> 量才录用-->用舍行藏--> 藏之名山--> 山崩钟应--> 应声虫--> 虫臂鼠肝--> 肝胆照人--> 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 月晕而风-->风流韵事-->事预则立--> 立此存照--> 照葫芦画瓢--> 瓢泼大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
第五篇:黔驴技穷成语接龙及故事[范文模版]
黔驴技穷,汉语成语,读音为qián lǘ jì qióng。作主语、宾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黔驴技穷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黔驴技穷成语解析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成语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二、黔驴技穷成语典故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如果不使出它(仅有)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三、黔驴技穷成语接龙
黔驴技穷--> 穷凶极恶--> 恶意中伤--> 伤心惨目--> 目别汇分--> 分工合作-->作作有芒--> 芒芒苦海--> 海水不可斗量--> 量才录用--> 用舍行藏--> 藏之名山--> 山崩钟应--> 应声虫--> 虫臂鼠肝--> 肝胆照人--> 人命危浅--> 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月章星句-->句斟字酌--> 酌盈剂虚--> 虚构无端--> 端人正士--> 士饱马腾--> 腾蛟起凤--> 凤表龙姿--> 姿意妄为--> 为民除害--> 害人不浅-->浅尝辄止--> 止暴禁非--> 非同寻常--> 常年累月--> 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力倍功半--> 半筹莫展-->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火烧火燎-->燎如观火-->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豆蔻年华--> 华冠丽服--> 服服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