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范文合集

时间:2020-05-28 19: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

第一篇: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的前提是守正。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创新,就是要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与时俱进将党的理论与实践讲明白。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法,做到守正为本,创新为要。

坚持守正为本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循法守正,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领域一些基本问题的总体看法和他们关于做好党报工作的重要思想观念,包括真实性观念、党性观念、群众性观念、耳目喉舌观念、批评监督观念等。这些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体现,揭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阐释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迄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的新闻舆论媒体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宣传思想战线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从讲政治的高度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绝不允许为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供给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产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主题,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反映党的主张和体现人民呼声有效统一起来,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作为最重要任务,从供给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新闻产品。

坚持守土有责,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政治自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真正做到一寸不松、一寸不让。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扎扎实实落实制度,压实压紧工作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坚持创新为要

思维创新是起点。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核心是突破传统,实现超越。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就是要用辩证思维、前进眼光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使宣传思想工作契合人人传播、时时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循环传播的特征,在管好用好新媒体中牢牢掌握新闻话语权。一方面,要贴近受众,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另一方面,要贴近时代,研习网络传播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内容创新是王道。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新媒体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信息泛滥的时代也是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传播手段如何多样,新闻传播都要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价值。内容创新离不开深入基层去采写,打开思路找角度,深入浅出讲故事。新媒体时代要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善于从用户的海量发声中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用互动增强效果,用分享扩大基础。

形式创新是关键。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必须创新表达形式和方法,把故事讲出味,把新闻做出彩,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对中央重要部署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推出中央有部署、行业有落实、舆论有反响的重磅新闻产品。注重运用新媒体先声夺人,首发定调,不让权威发布落在谣言后面。以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新闻思维寻找行业工作与中心大局、民生民利的契合点。创新宣传题材的切入角度,使专业新闻打在时代的鼓点上,回到百姓的生活中。

手段创新是支撑。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手段创新是传播创新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支撑是技术创新。现代传播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必须将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作为关键突破口,构建新的技术体系,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以新技术引领、驱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强化用户内容体验,促进融媒体平台建设。要努力从技术上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融互通,真正做到“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体发布”,不断提升传播内容的辐射力和穿透力。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努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在守正中实现新发展,在创新中实现新突破。具体到实践中包括:一是构建大舆论格局。新闻宣传部门与业务部门联手策划重大选题、组织重磅评论、应对网络舆情、参与网评跟帖,着力形成“人人都是好新闻生产力,人人都是正能量传播者”的大舆论格局。二是强化“用户中心观”。坚持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统一,从“传者中心观”转向“受众中心观”再转向“用户中心观”。利用不同传播渠道,向用户提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根据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掌握用户数据,根据用户行为习惯和体验结果,改进服务质量。三是建构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把实施融媒体发展战略作为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提速器”,在不断壮大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充分发挥不同媒介传播优势,构建立体化、全天候宣传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真正从相“加”迈向相“融”,全面提升新闻生产能力、聚合能力、传播能力和“引关圈粉”能力。四是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专业本领为关键,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他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在实践层面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何为高质量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根据马克思的划分,高投入所带动的高增长无疑是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对高质量发展,中央也有明确的解释,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在经济学里,发展与增长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解释:“如同一个人,增长是指身高体重的增加,发展则是指知识素质的提升。”由此他进一步指出,增长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总量,发展虽然也要有一定的总量,但重点强调的却是经济质量。

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我体会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二是以资源集约和节约为前提;三是以提升产出质量和效率(竞争力)为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通过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如果这样理解高质量发展,那么接着的问题是:我国经济为何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从对外出口看。无须讳言,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成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可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围堵中国的出口。由于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生产,而且成本比我们更低。在中高端产业方面,由于美欧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幅减税吸引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而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却相对落后,因此要想靠出口中低端产品拉动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从国内投资需求看。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率出现了下滑趋势。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完成,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其边际收益必然大幅递减。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困难正是如此,我们不仅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而且已建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体系。随着投资空间的逐步缩小,今后若再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也已难以为继。

从供需结构看。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理:收入决定消费。意思是说:中低收入群体对中低端产品有消费需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高收入群体对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有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在日益扩大,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要素却集中于中低端产业,导致中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与中高端产品短缺的矛盾。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正是基于以上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升级通常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资本密集型”,然后再从“资本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需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实行高质量发展是否也应遵循这一升级路径?我们是否能超越这一路径而实现跨越式升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怎样形成的。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众所周知,人类早期农业的生产效率极低,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到来,机器的发明推动了机械农具的采用,农业才得以升级。不过到19世纪末,农具的自动化程度虽不断提高,但种植技术却未有大的改进,故此前的农业称为“传统农业”。进入20世纪后,生物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业,传统农业便升级为现代农业。

事实上,在工业化中期之前,其他产业的升级路径也是如此。如制造业先从手工生产升级到机械化生产,然后再升级到智能机器生产。服装业最初也是手工缝制,后来采用半自动缝纫机,而今天则采用全自动化机器。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当年用“资本有机构成”反映企业的技术进步水平。

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指的是由企业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假定某企业原来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而现在一个工人操作5台机器,这样技术构成就提高了5倍。技术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当然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的过程。应当追问的是:工业化中期之前,为何产业会普遍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

马克思解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取得超额利润,行业内部的企业必然出现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不由某个企业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这样企业要争取超额利润只能降成本。比如有两家企业生产玻璃杯,每只市场价格为10元。当价格由市场锁定后,企业要赚取更多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耗费或者提高生产效率,可这两者都需使用先进的机器。

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分析的是工业化中期前的情形。当工业化进入中后期,特别是第三次新技术革命后,产业升级却发生了变化,有不少企业直接从劳动密集型跃升为技术密集型,也有企业一经设立便是技术密集型,微软、英特尔、苹果公司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的大牌制药企业“同仁堂”“九芝堂”等,产业升级也主要靠提升技术含量,而不是提高有机构成。

为何微软、苹果公司不再走传统产业升级的老路?对此我们可借助经济学的“受价”与“觅价”原理作分析。所谓“受价”,是指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觅价”则是指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产品价格。经济学指出,有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觅价”,是因为此类企业有独特的领先技术,别人无法与其竞争,他可通过调控产量主导定价。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觅价权,争取超额利润就无需降成本,当然也就用不着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同时,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潜在竞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觅价权,企业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让产品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升级。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苹果手机已升级到iPhoneXS,可苹果公司自己主要是做研发,产品生产加工却委托给了别的企业。

分析至此可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产业升级是部门内企业竞争的结果,目的是争取超额利润;第二,产业升级路径取决于觅价权,企业没有觅价权会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而有觅价权则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三,觅价权来自独特的领先技术,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前提是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领先技术。

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我国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必须转换发展动力,从过去的投资、出口拉动转换为创新驱动。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驱动力,那么科技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目前人们的共识是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关于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有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通过体制创新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必须明确科技创新的主体和不同主体追求的目标,因为创新主体和目标与创新动力紧密相关。目前流行的说法是,科技创新主体有三个:一是政府;二是企业;三是科技人员。我的看法,政府是体制创新主体而非科技创新主体,政府可推动科技创新但不直接从事科技创新;企业与科技人员是创新主体,但两者追求的目标却又有所不同。

政府作为体制创新主体,其动力来自对民族复兴的追求。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是建国初的一个时期,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经济发展处处受制于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全国科技大会召开,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企业的创新动力,则来自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有利润最大化的牵引,照理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可时下不仅国企缺乏创新动力,民企也普遍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创新有风险。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曾将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偏好型;风险规避型;风险中型。由于创新失败的概率高,而大多企业又属风险规避型,若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企业当然不愿创新。

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一方面来自他们的报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但无论出于何动机,科技人员都不会缺少创新动力。有数据显示,我国专利申请连续几年居全球之首,年均超过100万件;到2017年底专利拥有量已超过100万件。两个100万足可佐证这一判断。

由此看来,当前增强创新动力,重点是在政府与企业。关于推动体制创新,关键是要通过中央顶层设计,并利用中央的权威加快“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束缚创新发展活力的桎梏,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依靠创新提质增效。

增强国企创新动力,关键是激励或约束企业高管层。有两招:一是将技术创新(如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对高管层采用“工资+期权”的薪酬机制:工资与年度绩效挂钩,期权与整个任期的创新收益挂钩。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关键是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问题是这种机制如何建?从国际经验看,创新板市场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纳斯达克(创新板)对推动美国技术创新居功甚伟,而英国1995年也开放了创新板(AIM)。我国的创新板虽然已经在上海设立,但进出机制尚待完善,这方面的改革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以便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平台并分担风险。

【思想宣传范文】三

内容提要:讲中国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及其形成的中国新开放战略就是大机遇、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并正在开辟一个超大型的世界大市场。“一带一路”就是市场,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把世界经济推向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大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终结或逆转,而是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经过近40年发展,正呼唤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到来。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中国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我们有必要谈谈共建“一带一路”在形成大市场、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大机遇、新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是大机遇、新机遇

讲中国新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及其形成的中国新开放战略就是大机遇、新机遇。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看一看过去5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性的倡议,是中国和相关国家相互开放、共同发展的新开放战略。这一倡议提出仅仅5年,就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前不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回顾2013年秋天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时说: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我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由此可见,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政策协调、实现优势互补所产生的效益明显具有“1+1>2”的特点,许多项目都对当地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欧盟、英国、日本等都有意愿与中国进行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合作”。这种新型开放战略,对中国来说,对沿线国家来说,对所有的参与方来说,不就是大机遇、新机遇吗?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并正在开辟一个超大型的世界大市场。实际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这个中国大市场,不仅在于存量,更在于增量,在于它所具有的“市场力”。中国有13亿多人口,有176万亿元储蓄余额,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形成的巨大消费能力,有8亿多网民及其对新型智能市场的巨大推动力,还有由新供给激发出来的崭新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这一“市场力”存在于民间,存在于新生代劳动力的增长中,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增长力、辐射力、吸引力,也是能够吸引世界各国新技术的大磁场。这样的“市场力”,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根本内生动力。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观的生产力,有强大的国防力,有独特的文化力,有举世无双的社会治理力,而今再加上一个现代市场力。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以这“五大力”相结合为基础的中国大市场的发展,本身就是巨大的战略力量,已经并将愈益深刻影响全球变局的走向。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还引导着世界市场新的平衡。当今世界,实体经济滞后于虚拟经济,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于整体世界经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把这两方面滞后部分带动起来,尽量向前靠拢,实现新的平衡,这符合世界市场发展的规律。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市场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一带一路”就是市场,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把世界经济推向更高水平、更新阶段的大市场。什么叫机遇?市场就是机遇。什么叫大机遇?大市场就是大机遇。什么叫新机遇?新市场就是新机遇。

再次,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展现出中国新开放战略必将带来大机遇、新机遇。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以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为重点,解决好重大项目、金融支撑、投资环境、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关键问题,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推动这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这些决策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党中央很清醒,问题已经看到,要求相当清楚,措施十分有力,前途必定光明。

共建一带一路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讲中国新机遇,不能不讲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了强劲动力。

首先,我们估量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终结或逆转,而是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经过近40年发展,正呼唤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到来。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应该怎么看?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经济大发展;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问题大积累。谁也不能否认,过去40年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既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带有明显缺陷。面对问题,我们面前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在“本国优先”的口号下,通过封闭、排外的方式找出路;另一条路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通过国际秩序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前一条路线,退回到经济全球化出发前的原点,甚至比原点还要恶劣,显然不是出路。后一条路线,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往前走,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也就是说,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历史转折点,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迎接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这就是我们讨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背景。

其次,我们估量到,“一带一路”倡议反映的既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要再发展的新要求。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一轮又一轮,参与者中也有发展中国家,但主要是发达国家。现在则不一样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有人把它说成是中国过剩产能的转移,有人称它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有人胡说是新殖民主义,有人挑拨离间说是中国要排斥欧美。所有这些言论,都是以陈旧的思维看问题,不懂得“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经济全球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潮流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再次,我们还估量到,从全球经济治理看,国际经济秩序也面临新一轮深度调整和重塑。回溯历史,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努力、付出代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打开了局面,使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已经是WTO重要成员,始终没有脱离WTO。现在,有的国家提出要修改WTO规则。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贸易体系特别是WTO,的确有一些需要改革的问题。今天既然说要改革,中国绝不可能被动,更不可能被排除在外。今天,中国正在培育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场,形成现代市场力,将能为推动全球形成“市场联合体”即升级版WTO作出积极贡献。可以这样说,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的“大市场”,进而在国际范围推动并逐步形成以升级版WTO为框架的更大范围“市场联合体”,将使中国抓住历史性新机遇,在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强调的是,总体上把握前景,国际大局仍将是“两重性”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再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缘各种形式的冲突,包括民粹主义蔓延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相结合引发的多方面冲突,也将难以避免。对于这种新形势下“两重性”发展的充分精神准备,将是我们事业胜利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明确两点。第一点,我们具有建立在“大市场”基础上的人类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国际关系理念,由此形成的“吸引力”是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第二点,我们具有在困难、复杂态势下“熬得过”的“持久战”传统,由此形成的“忍耐力”是又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一个是“吸引力”,一个是“忍耐力”,两“力”合在一起,带来的就是中国持久发展最大的机遇。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应当说,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既是我们党的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深化发展。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伟大工程,在此背景下,应当从目标引领、动力推进、协调发展和政策保障等层面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机制,从而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协同发展。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目标引领机制

我们党要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在此基础上,将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协同发展的引领目标,不仅在思想建设领域要补足“精神之钙”,在制度建设领域,也要树立理想信念的灯塔,让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都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同向而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须遵循制度的规范。党的思想建设要有确定的目标来引导实践,制度建设也同样需要目标引领机制来规范实践。因此,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练成自身的看家本领,就要建立理想信念持续引领并支撑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体制机制,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既相互协调,也能够相互促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等学习教育活动机制的建立,就是在党的建设的目标引领下,推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不断融合,同向发展。通过目标引领机制的构建,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将会更加深入,对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我们广大党员也能够进一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

在理想信念的目标引领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构建良好的动力推进机制,保证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的建设不仅是个别党员思想的提升和个别制度的建设,其重心在于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整体的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的建设。针对少数党的组织思想涣散和制度软弱问题,就必须建立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使思想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制度建设的力度持续加强。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动力推进机制的构建,必须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中要具有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将党的建设看作系统化的工程,既要在确定的目标引领下持续解放思想,创新制度,又要保证在思想上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还要在制度建设上具有稳定性与常态化;既要强化理论学习对于党的思想建设的推动作用,也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改革,使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苟日新、日日新”的内在发展机制,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保持同向发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协调发展机制,能够让思想外化为制度,同时让制度内化为思想。党的思想建设是从内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党员的言行举止,而制度建设是从外在规范来约束党员的一言一行。但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不是两张皮,它们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当前党的建设局面总体欣欣向荣,但党内依然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某些矛盾同其他社会矛盾错综交织。这些问题和矛盾,单纯从思想层面或制度层面来解决,难度都比较大。必须构建二者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分析问题的症结,理清矛盾的根源,通过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互交融、协同发展,来正本清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尊崇党章,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相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让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形成同向发力的协调发展机制,既通过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来锤炼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党规党纪来约束党员的行为举止,从而使全体党员既具有底线思维,又能够高标准自我要求;既注重对制度体系的严格遵循,又注重思想境界的自我提升。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学习教育、正风肃纪和反腐败领域中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并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等各项建设的协同发展。从根本而言,这是运用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来构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认识不深刻、意识形态教育不深入的问题,运用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内学习教育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健全党内生活制度,运用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党的制度建设要贯穿于其中,自身就要成为一个子系统,即制度建设必须形成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体系,才能够对党建系统工程形成总体性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党的建设要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机制、防范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才能够对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发挥政策保障的重要功能。

【思想宣传范文】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各级党委必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握关键、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奋力构建山清水秀、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引领政治生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基本规律的务实遵循。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引领政治生态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深入推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扛起“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决不允许搞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任何工作推进和创新都必须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旗帜鲜明地同忽视政治、不讲政治、弱化政治等违反党章、破坏党纪的言行作斗争,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着力发现和解决“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要持续强化经常性政治教育、政治引领、政治体检,综合运用好思想教育、党性锻炼、巡视巡察等手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以严肃的政治生活发展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是巩固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党才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将政治信仰融入情感之中、扎根内心深处,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请示报告等基本制度,坚决纠正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倾向,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综合运用工作调研、巡视巡察、纠正问责等方式,促进民主集中制落实到位,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以健康的政治文化涵养政治生态。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政治文化看似无形无影,实则无处不在,犹如一种“政治空气”,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出了问题,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时期党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治文化出了问题。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经常性熏陶培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反对和抵制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等腐朽文化的侵蚀。要持续加强政德建设,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德考察机制,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要深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内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以切实的表率作用维护政治生态。在政治生活中“人人是生态,个个是环境”,领导干部更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一个地方或单位如果领导干部为政清廉、公道正派,就正气充盈、积极向上;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作风霸道、独断专行,就会导致潜规则大行其道,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恶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党章意识,时刻牢记第一职务是党内职务,深刻认识主体责任是必须履行的政治担当,始终将管党治党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一刻不停歇地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做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担当尽责、清正廉洁的表率,以“关键少数”引领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以坚决的惩贪治腐净化政治生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的纯洁性对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着根本性影响,党员队伍只有不断净化才能更加富有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必须坚持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心理学讲“破窗效应”,指的是房子的第一扇窗户被打破,没有被制止,那么更多的窗户就会接着被打破。反腐败斗争也是同样的道理,惩治少数腐败分子,是为了教育和保护多数干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使党纪国法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有序地惩治腐败,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持续净化政治生态,奋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二篇: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作总结讲话。

会上,习近平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在现实目标上,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关于党性和人民性,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习近平强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习近平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刘云山说,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8月20日下午,刘奇葆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与会同志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高举旗帜、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会议,是一次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会议。

刘奇葆表示,要全力以赴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任务。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强化政治责任,抓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巩固向上的主流舆论;铸就兴国强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为民惠民,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树立大外宣的概念,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有守有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虚功实做,建强队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工作新局面。《时事报告》杂志社供稿

第三篇: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今天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大胆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站到世界最前沿。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经典《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彼时的“大学”,一有“博学”之意,二是相对于基础学问和基本礼仪的“小学”而言。古代的“大学”虽与今天的大学所指不同,但其精神内核却有相通之处。“大学”就是要为国为民求学问,“大学”就是要有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大学”就是要探求真理、培育英才――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审视当下,知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渗透空前紧密,大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影响同样空前紧密。在这个高度竞争、机遇无限、跨越发展的时代,北京大学应当如何回应时代需求、承担时代责任?在高等教育呈现新趋势、肩负新使命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应该扮演怎样的社会角色、助力社会进步?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期盼,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大学应该集中精力和资源干什么、怎么干?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当代北京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首先,北大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青年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要有清晰的价值导向,明确大学是培养人和实践人类创造的场所,必须严守学术独立和学术尊严,坚持和追求真理。

第二,作为中国基础最雄厚、思想最活跃的大学之一,北大要致力于基本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杰出贡献。

第三,北大应当继续担负起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带头推进综合改革,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重要探索,努力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学术和文化氛围,真正使北大成为世人向往和敬仰的学术殿堂,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重塑大学的公信与尊严。

我们把以上这些使命,凝练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所谓“守正”,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尊重和坚守大学的传统尤其是北京大学创办百余年来的光荣传统,正道而行、弘扬正气,重塑大学的公信与尊严;所谓“创新”,就是要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深化大学综合改革,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所谓“引领未来”,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全局,突出自身的主动性与首创性,积极推动改造现实和开创未来。

当然,要完成这样的使命,还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模式。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科学和高等教育事业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照着发达国家的样子来摸索自己的道路,发展模式一直未能摆脱“跟踪模仿”的定势。人家走了弯路,我们也跟着走了弯路,人家的那一套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情况,但我们也搬过来用了。今天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大胆地、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子,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站到世界最前沿。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京大学应以创新发展为方向指引,努力摆脱原来的以“跟踪模仿”为主的发展模式,实现大胆跨越、后来居上、前沿引领。

总书记到北大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于北京大学而言,就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守正,服务、支撑和引领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脚踏实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道路。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3月11日)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新时期新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按本次座谈会的要求,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创新地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一是改革攻坚阶段一些新现象、新情况的出现,使群众思想发生新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深入,使公民个人义务和责任加大,对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一些群众在思想上陷入困惑,甚至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信念发生动摇;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社会现象,使群众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产生疑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社会也分裂成为更多的阶层,一些群众的价值观念趋于世俗化,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的情况日趋严重。

二是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对舆论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到来,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四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大。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向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三是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呈多样化态势。随着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有健康、有益的一面,也有落后、颓废的一面。就我们宁江区而言,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生活是主流,是大方向。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极大地活跃着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但同时占卜算卦、求神拜佛等封建迷信现象和聚众赌博等落后文化活动在个别角落又有所抬头。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让群众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克服困难,通过调整改进工作内容和创新方法,积极发展先进文化。

二、严格遵循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新时期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就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原则和方向。

在新时期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应按照他自身的规律特点,一如既往地发挥它的传统优势和魅力,同时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宣传内容、宣传方法、宣传载体、宣传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必须方向正确。要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大的方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把握三个“服务”的方向。二是必须继往开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要保持宣传思想工作有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沿着这个方向去创造新的做法、新的理念、新的成果,而不能和原有的工作传统割断开来。三是必须实事求是。创新必须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照搬照抄别的地区、单位的现成经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工作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比如目前开展的解放思想“六查六看”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就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与南方人的差距,不是谋生手段的不同,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悬殊,南方人能扑下身子,而我们却放不下面子。所以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不是简单的告诉人们如何去效仿南方人的致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彻底把人们从那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实现思想上的跨越。

目前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创新,就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新。遵循规律就要夯实基础性的工作,着力克服一般化,要在千头万绪的宣传思想工作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抓重点、抓亮点,在出典型、出特色、出经验、出成果上做文章。

三、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首先,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强化“五种意识”。即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强化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思想工作。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在思想领域打主动仗。强化务实意识,把工作做到实处。强化创新意识,自觉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要求。

其次,宣传思想工作要走“三贴近”道路。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广大干部的思想实际,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要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经验和营养,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为此,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要在内容上“细化”。要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需求方面去研究宣传工作的内容,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说充分说清楚,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比如,我们宁江在农村宣传十六大精神,就针对农民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点,把党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深入浅出地讲深讲透,把国务院的相关政策如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政策讲深讲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宣传思想工作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避免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要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要注意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比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问题,从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家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在开展工作上就非常注重宣传教育工作与家庭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与社会的公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不仅教育孩子,也极大的教育社会和家长如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有,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要在机制上“规范化”。要按照激发热情、提高主动性、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切实加强和规范激励约束机制、督导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把机制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抓实、抓好,确保整体机制出效益、出成果。逐步建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管理机制,把基层的优秀骨干发现出来,把农村的深厚文化底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挖掘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保障。

第三,宣传思想工作要把宣传教育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就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思想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把宣传教育群众与热情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比如近年来,随着“一推双带”活动、“争当创业先锋”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不仅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诸多实惠和益处,也进一步开辟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和空间。

第五篇: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

文章标题: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

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和明确了今后五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指明了方向。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十六届

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发展,要重点建立完善以下“六个体系”。

一、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北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认真分析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岗位要求、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以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不断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强化党员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理论学习报告会、集中学习培训和党日学习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

三是面向基层、凝聚群众,组织开展普及化、通俗化的理论宣传。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人民的思想,以“十一五”规划目标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市属媒体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制作播出一批理论文献片,全面准确系统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市委讲师团、基层党校、市民学校、农民学校的作用,深入基层宣讲,解答不同群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拍摄系列专题宣传片;开展好社科普及活动。

二、建立完善内外联动的新闻宣传体系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随着各种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干部群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更加活跃;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舆论在我国和北京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日益凸显。必须坚持面向境内境外两大受众人群,利用境内境外两种媒体资源,统筹对内新闻宣传和对外新闻宣传,建立完善内外联动的新闻宣传体系,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国际舆论环境。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在思想上体现联动。要牢固树立内宣与外宣一体化思想,对内宣传报道要充分考虑对外舆论效果,对外宣传报道也要充分考虑对内舆论影响,为形成内宣与外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呼应、运转协调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落实制度、严格把关,在管理中加强联动。要建立健全内宣和外宣统筹的新闻发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

于进一步规范新闻发布制度的规定》,全市73名区县局级新闻发言人,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情况说明会等,积极引导境内外媒体,加强对我国和北京的正面报道;坚持敏感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制度,及时准确地调控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建立完善新闻阅评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每月舆情分析制度、互联网站吹风通气会制度、网络舆情监看制度等,加强对内宣

和外宣工作的全程把关。

三是统筹协调、共享资源,在整合中实现联动。要加强对新闻宣传的协调指导,同一重大主题报道,要统一策划选题,统一宣传口径,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形成舆论强势。要积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在巩固传统媒体等舆论阵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在重大事件和敏感热点问题的宣传报道中,着力加强市属媒体与中央及兄弟省市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快市属媒体境外落地步伐,实现境内宣传与境外宣传联动;积极引导境外驻京机构和媒体记者客观宣传中国、报道北京。

三、建立完善按需配送的社会宣传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需要宣传思想战线积极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必须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入手,建立完善按需配送的社会宣传体系,切实做好各项社会宣传工作,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参与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伟大实践中来。

一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在形势政策宣传中实现群众需求与上级要求对接。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让人民群众了解重大决策的内容,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重大决策上来,是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人民群众作为首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也有深入了解形势政策的迫切愿望。这就要求形势政策宣传必须把群众需求和上级要求对接起来,既要把上级要求落实好,又要把群众愿望实现好。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形势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发宣传提纲,认真组织开展“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主题教育。既要充分运用征文、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又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形势政策教育的覆盖面。

二是精心策划、挖掘内涵,在典型宣传中实现群众需求与时代精神共鸣。先进典型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楷模,社会的发展呼唤先进典型的涌现,人们的成长进步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伟大进程中,典型宣传要紧扣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反映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善于从先进典型的事迹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榜样作用。要着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着力宣传和谐社会建设的典型,着力宣传改革创新的典型,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中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

三是把握规律、扩大覆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群众需求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思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理顺群众情绪、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共同前进。要针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的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充分依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去,努力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着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四、建立完善覆盖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必然要求,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社会各领域、各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建立完善覆盖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动员人们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一是注重教育、常抓不懈,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着重增强全体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要深入开展建党85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深入开展国情市情、时事政策、建设成就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人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首都市民文明公约》颁布十周年和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是注重实效、解决问题,扎实推进人文奥运素质工程。推进人文奥运素质工程,是建设新北京、实现新奥运的现实需要,是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期,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将向全国印发《关于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积极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社会公共秩序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重点,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文化载体、道德实践、社会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有组织、分阶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营造良好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必须在这项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通知精神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和群团组织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在其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一定要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扎实做好有关工作。首都文明办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依靠群众、深化拓展,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的事业,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切实依靠群众。要继续深化“三大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区县、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示范大街、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要拓展领域,把精神文明建设延伸覆盖到新的经济组织和新阶层、新群体中去。要以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新起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突出抓好文明村镇建设;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切实关心关注来京建设者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好“来京建设者与首都文明同行”教育活动。

五、建立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宣传文化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共享先进文化发展成果。

一是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为人民群众平等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动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活动过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公共文化政策,使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对包括边远山区农民、来京务工人员、低保家庭等社会群体,实施文化福利政策,由政府提供无偿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政府给予部分补贴的文化消费政策,为他们参与文化消费创造条件;对中高收入群体实行市场消费的文化政策,为他们参与文化消费提供便利。

二是重心下移、加大投入,为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资金保障。完善落实关于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演出、露天演出场所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村数字电影院(厅)建设等资金补助办法,保证市区两级财政对文化事业建设投入逐年增长,为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落实北京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住宅小区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方便实用。要坚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推进农村户外固定演出场所和电影放映点建设,推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图书室建设。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建筑工地图书室建设。

四是推动生产、增加供给,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内容支撑。充分发挥创作生产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要加大对青少年和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力度,重点开展青少年读物、文艺作品、影视剧本的征集活动,集中推出一批青少年题材优秀作品。

五是创新载体、推出举措,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创新载体,不断推出切实可行的服务举措。要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数字化工作,积极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公益性专场文艺演出;加快实施面向农民、来京务工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读书益民”工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六是建立机制、科学评价,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依据。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要抓紧建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重要依据,科学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建立完善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首都城市功能特点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建立完善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繁荣文化市场,壮大产业实力,必须培育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实力强的文化市场主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向面上推开。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是完善政策、落实规划,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工作,积极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紧密结合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推进改革进程。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已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好《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指南》的作用,推动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规范外资引进和文化产品进口。要按照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年—2008年)》提出的目标任务,抓好折子工程和“六个中心”建设方案的实施。

三是加强管理、规范秩序,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落实好北京市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电影放映单位和互联网站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安全管理规范,确保管理制度、措施和责任的落实。充分发挥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作用,推进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充分发挥文化领域行业协会自律、维权、协调等功能,逐步建立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管理的机制。

《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

下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正创新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项目总结

    转换思维创新方法 全力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型宣传方式 ——**镇2008年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项目总结 2008年是我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更高......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动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充分......

    在创新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在创新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是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精神。......

    在创新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在创新中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

    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指导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总体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作文的创新与守正(5篇)

    作文的创新与守正——听后感 让我最震撼的是第一天上午各位专家的座谈会,真心太精彩了!让我不禁在QQ空间发说说大赞: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思想盛宴!!孙老师说的那句:“作文教学是痛......

    守正精神

    亲爱的2012届同学们: 今天你们毕业了,祝贺你们! 去年,老薛侃激情,惹得一些老友新朋至今还调侃我,“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有激情吗?”同学们,今天这样的场景,我能不激情吗? 我激情,是因为......

    记乡镇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经济的创新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建设新农村实体**位于**县城北**脚下,**国道、**峡路穿村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同时周边分布着众多旅游风景点。**在立足本地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的同时,利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