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意见》(厅字[2021]43号)和省文明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据《黑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标准及任务分解(2022年版)》,结合XX实际,制定XX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国、全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群众要求为出发点,以志愿服务为引领,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推动我市振兴发展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工作原则
1.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党委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领导,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2.突出宗旨意识,坚持教育服务群众。聚焦农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3.注重求实务实,坚持目标效果导向。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农村电商、改善环境、扶危济困等组合式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获得幸福感。
4.实施重点突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对先进典型表彰和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工作薄弱环节、薄弱地方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两端发力、带动中间,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5.整合力量资源,坚持共建共融共享。统筹谋划、优化配置、共享使用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资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与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紧密融合,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益,与城市文明、乡风文明紧密融合,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助力乡村振兴。
三、工作目标
市中心、镇(街道)所、村(社区)站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阵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民利民惠民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不断提升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四、工作任务
(一)建好文明实践阵地
1.加强规划建设。全面盘点本地、本单位阵地资源,紧密结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考虑本地、本单位经济条件、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布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要做到“八有”(有挂牌、有制度、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菜单”、有人管、有展示),要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体现红色阵地属性,明确中心(所、站、点)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配备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2.整合阵地资源。整合学校、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基层活动场所等资源,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站、村史馆、农村电商、农家书屋、“大喇叭”等资源,建立文化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基层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广场,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重点选择居民小区、窗口单位、旅游景点、文化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设置文明实践点。各平台的机构、人员、资源等权属不变,根据文明实践工作要求统筹使用,协同运行。
3.融合网络资源。继续延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双融合工作,统筹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注重运用“互联网+”方式,运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极光新闻”客户端、“XX发布”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运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信息互通共享、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4.设置形象标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要在显著位置合理设置辨识度高、指向性强的标识标牌,布置文明实践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用好展板、广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宣传文明实践功能作用、服务内容,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乡村振兴局、市营商局、市教体局、市融媒体中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城乡社区局、市文明实践中心、各镇
(二)建强志愿服务队伍
5.组建志愿服务总队。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政治引领、指挥调度、业务指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文明实践所长(站长)。建立建强党建工作、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危帮困等常备志愿服务队伍,以及若干各具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队伍。每支队伍全年集中服务不少于
次。
6.夯实一线志愿力量。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作用。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建立文明单位、包村单位对口联系和结对帮扶村(社区)机制,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志愿力量下沉到文明实践所(站、点)。
7.培养专业志愿队伍。由应急、公安、司法、交通、医疗、环保、红十字协会等部门牵头,组织更多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成立
志愿服务队,既满足群众日常服务需求,又提升应急状态下迅速响应、专业救助、支援保障能力。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中心(所、站、点)指挥协调下,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志愿服务。
8.加强能力素养培训。充分利用文明实践阵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培训,提高志愿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知识技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年要对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培训轮训。各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对本领域专业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提升服务本领。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直机关工委、市应急局、市城乡社区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营商局、市文广旅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文明实践中心、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各镇
(三)丰富文明实践内容
9.落实首要政治任务。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文明实践工作始终,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面向广大群众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广泛组织“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撤县设市三十年”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激发群众奋斗精神。
10.全面推进实践内容。统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
项任务,文明实践时间安排要坚持机制化、常态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一月一次,同时根据传统节日、生活节点或季节性灵活安排,使其逐步成为群众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日常性文明实践活动要通过进门入户、开展小型专项活动等,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培植与群众的情感基础,提升文明实践活动人气,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
11.突出重点服务人群。关爱老年人,经常开展慰问陪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服务。关爱青少年,建好用好市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精彩有趣的学习娱乐活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关爱帮扶因病因灾致贫人员及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解除精神困扰,坚定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12.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通过登门走访、开通热线电话、网络征集及发放联系卡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需求,梳理分清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精准制定服务清单,优化“七步志愿服务工作法”服务流程,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
13.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注重研究项目策划、设计和组织,明确服务对象、内容和要求,按照“成立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的流程,加强项目闭环管理,确保志愿服务质量和实效。重点扶持和培育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贴近群众、有影响力、有道德高度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实现一队一品,以品牌项
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创新提升“威威虎”移动小课堂。推出一批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镇、市老龄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城乡社区局、市营商局、市文明实践中心、各志愿服务组织
(四)切实提高建设成效
14.落实主体责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健全工作体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文明实践点)党组织书记要履行本地、本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齐抓共建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5.强化指导引领。建立主任办公会、联席会议、专项工作会、挂点联系文明单位共建制度,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指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典型示范,城乡社区局、各镇分别打造2—3个示范站(点),带动其他站(点)提质扩面,选树一批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
16.加大投入保障。切实保障文明实践工作基本经费,实施差异化奖补措施。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基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探索推行《XX市志愿者礼遇办法》,对优秀志愿者在职称评定、入学就业、保险医疗、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激励。
17.组织评估验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在搞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自评的同时,做好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验收工
作,做好评估汇总。做好迎接省市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验收、互评和抽查准备。
18.确保质量效果。坚持质量为先,强化效果导向,既抓进度、更重实效,做到软硬件并重、建管并举,建一个、成一个。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力戒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切实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各镇、市财政局、市城乡社区局、市营商局、市文明实践中心
五、工作步骤
文明实践工作在2022年3月至6月期间集中推进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5月初进行考核验收。
第一阶段(2022年3月末):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各文明实践所(站、点)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建设方案和任务清单,组建工作专班,逐步推开中心(所、站、点)建设。
第二阶段(2022年4月初-4月中旬):全面启动,分类指导,示范所(站、点)成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检查督导。
第三阶段(2022年4月下旬-5月末):阶段总结。各镇、各单位、社区在自查基础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5月初对所有文明实践所(站、点)进行初期考核验收,发现问题,研究整改,推广经验,边建设边完善,基本实现中心(所、站、点)良性运行。
第四阶段(2022年6月):总结提升,形成经验。做好接受省市对各文明实践所(站)的考核、评估、验收准备,总结经验,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六、组织机构
成立XX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单位、行政村(社区)要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高度重视,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2.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各单位要强化经费保障,主要用于实践活动运转、人员培训、各项补贴等保障性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对示范作用突出、文明实践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实践所(站)将给予适当奖补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选树褒扬。
3.加强考核监督。将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活动,推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
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