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1.1p2)
葡萄牙的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最大周长
万
千米;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
地球仪。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纬线
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比较
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
1.19
p11)
3、五带(图
1.20
p12)
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
比例尺、方向
和图例。
(图
1.22p13)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
线段
式、数字
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
(详、略),表示的范围越
小(大、小)。
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
(图
1.24
p14)
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海拔高度
和相对高度,把海拔
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
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
或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
(图
1.29
p16)
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
地形图、地形
剖面
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
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
蓝
色表示海洋,用
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
29%、海洋占
71%,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成许多块。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陆半球不是北半球,水半球也不是南半球。(图
2.4
p28)
3、陆地有大洲(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大陆、岛屿、半岛,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七大洲大小顺序是亚、非、北美、南美、南极、欧洲、大洋。
5、世界上共有四个大洋,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6、各大洲的分界。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
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欧非: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
7、七大洲的半球分布
第二节
海陆变迁
1、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
(1)
地壳的变动;
(2)
海平面的升降;
(3)
人类活动,其中
和
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图
2.12
p33)
2、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整个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分离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
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图
2.19
p37,活动p38)
4、六大板块是: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颜色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无云表示晴天。
3、常用天气符号。
(图
3.4
p45
3.6
p46)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
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是日平均气温。
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离地面高度
1.5
米。
通常情况一天观测四次,8
时、14时、20
时、2
时。
(活动
p50)
2、气温的变化:
(1)
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会有气温日较差;
(2)
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
月,最低气温是
月,海洋最高气温是
月,最低是
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
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1)
纬度分布:
从赤道(低纬)
向两极(高纬)
逐渐降低。
(2)
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
地形分布:
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
米气温下降
0.6
度。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还包括降雪和冰雹等。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
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4、降水的分布(图
3.21
p56)
(1)
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
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
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位于亚洲的印度。
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沙漠,位于南美洲。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
3.23
p58)
江苏省南京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
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影响气候的因素:
也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的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热带人穿单衣,寒带人穿棉衣,温带人穿衣服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
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如水稻种在南方,小麦种在北方;
(3)
气候异常还会带来灾害,如洪涝灾害和旱灾。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地等地区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
原因是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而二氧化碳对大气又保温作用,因此气温会随之上升。)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在18
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世纪以后,特别伤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2006
年
月,世界人口已达
亿。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相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端干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则是人口稀疏地区。
(图
4.5
p66)
3、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产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问题。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有:
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
5、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如俄罗斯和日本,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6、世界的三个主要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种人;
亚洲和美洲黄种人较多;
非洲中部、南部黑种人较多。
(图
4.10
p71,4.11
p72)
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图
4.13
p75)
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
基督教:
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伊斯兰教:
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
佛教:
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
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3、认识各宗教代表性的建筑。
(图
4.15
p77)
第三节
聚落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为乡村和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
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
不同地方乡村差异很大,各地民居与环境密不可分。
(图
4.18
p79)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图
4.21-25
p81)
4、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见书的82
页阅读材料。
对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和开发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
其中
多个地区,是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为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2、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有
1707
万平方千米;
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约有
960
万平方千米。
从人口看中国第一,印度第二,他们都是亚洲国家。
(图
5.1-2
p86)
3、找出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欧亚)、俄罗斯(欧亚)。
记住国界和领土的含义。
(图
5.3
p87)
4、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
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有
150
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图
5.7
p90)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6、联合国: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1945
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为“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有六个主要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国际法院。
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美、俄、英、法
个常任理事国和
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世界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见
页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