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精选3篇
篇一
广大市民朋友:
值此中元节(农历七月半)来临之际,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摒弃陋习、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祭祀,我们倡议:
一、转变观念,文明祭祀。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祭扫时焚烧纸钱香烛、燃放烟花爆竹等陈规陋习。大力推广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集体公祭等现代追思活动,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内涵。
二、传承美德,节俭祭祀。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多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在物质上孝敬,而且更重视精神的孝敬。对逝去的先人,不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以节俭、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
三、遵守规定,安全祭祀。严格遵守市城区祭祀活动管理规定,到市城区指定地点文明祭祀。做到不在广场、绿地、公园、廊道、河滩、居民小区、公(铁)路沿线等公共场所和水源保护地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为营造我市的蓝天白云、美好环境添砖加瓦。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更加文明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为建设青山绿水新XX贡献力量!
XX市文明办
XX市民政局
XX市城管执法局
2018年8月17日
篇二
在中元节到来之际,为保护环境,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我们向广大群众发出倡议:
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弘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传统文化,开展绿色祭祀,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以环保、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缅怀逝者。改变焚烧纸钱等旧习,倡导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清扫墓碑等现代文明方式,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倡导环保祭祀方式。积极倡导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的祭祀方式,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影响他人生活。不要在城区道路、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和河道两侧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抛撒冥币、燃放鞭炮,不要河道抛洒焚烧物、祭祀物,保护洱海“母亲湖“,维护优美整洁、空气清新的城市环境。
弘扬厚养薄葬传统美德。厚养薄葬,做到老人在世尽孝心、多关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广大群众:移风易俗、传承文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希望广大群众朋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以实际行动共同建设清新、优美、文明、幸福的美好家园。
篇三
广大市民朋友:
农历七月十五(9月5日),是传统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大家缅怀逝者、表达思念的日子。为净化县城环境,创建文明城市,树立文明新风,随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随县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局等部门将联合行动,集中整治县城区中元节期间不文明祭祀行为。希望广大市民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文明祭祀,共同维护市容环境。为此,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祭祀陋习。树立文明祭祀观念,倡导绿色祭祀新风,做到理性祭祀、节俭祭祀,破除焚烧纸钱等陈规陋习,以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营造文明祭祀社会氛围。
二、倡导环保,选择文明祭祀方式。随县正在加速推进“宜居县城、魅力县城“建没,焚烧祭物,纸灰飞升、烟气迷蒙,严重破坏县城环境,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存在火灾安全隐患,倡导广大市民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影响他人生活,严禁在县城区主次干道、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焚烧纸钱、抛撒冥币、火纸及逝者遗物,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空气清新的县城环境。
三、提倡节俭,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摒弃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传统祭祀方式。
四、遵规守纪,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广大市民应增强法规意识,做遵规守纪的模范,对违反相关规定在县城区内焚烧火纸等不文明行为,将对当事人予以媒体曝光并依法处罚。对不听劝阻,侮辱、谩骂执法人员或暴力妨碍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居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用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的文明祭祀实际行动,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共度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中元节。
随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随县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局
2017年8月30日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