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2 21: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

第一篇: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

雨的树林

这首诗所处的单元是以“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的,并且本诗歌的第2、3、4小节想象非常丰富,以夸张、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个可爱的雨中小精灵形象,同时也留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雨中的树林》被安排在“日积月累”中的出现。鉴于我对“积累”的思考,认为积累不仅仅只是让学生会写会背就算是达成了目标,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从中习得一法,从而实现积累是为运用服务这一初衷。因此,本着整组的教学要求和课文的特点,结合课题,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品读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2、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习得作者的表达方式,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仿写诗歌,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

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揭题导入

本节课从回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激起学生对雨中树林的向往,也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从而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欣赏美文,积累素材

欣赏美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读、品的基础上关注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

1、将《雨中的树林》以一段话的形式出示。师范读一遍这优美的文字,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一幅美丽新奇的童话世界图。

2、让学生亲身进入这美妙的童话世界,自己用心去读一读,想想:当我们漫步雨中的树林,你感觉来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去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联想替换

1、指名汇报。你眼中的雨中的树林是怎样的?都有谁在那里?

2、除了雨中的树林,那阳光下的树林、夜晚的树林又会是怎样的?其他地方又会有哪些可爱的小精灵会去凑热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提示: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着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想象,运用联想替换为下一步的写作积累素材。

如果说老师的讲解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交流就是信息的多向立体的传输,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想象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了解了写些什么?怎么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也为写诗歌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仿写诗歌,亲历创作

在灵动的思维碰撞交流后,学生的写话呼之欲出。待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或来自于同学的启发付诸于笔尖之后,再向学生灌输写诗小诀窍,然后现场将课始出现的这段话改变成诗歌,学生自然地从中领悟到写诗的技巧。这时,学生不禁由衷感慨“写诗歌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一行一行竖着写下来就行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因此喜滋滋地进入一位小诗人的创作状态。由写一段话到写一首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形式的了解,而且也促成了学生对写诗兴趣的提升。

以下是部分孩子的优秀习作:

宇宙的星空

宇宙中的星空是个梦境,一进去你就变成了一颗星星。你会发现许多宇宙的奥秘。

闪亮的小行星从这边飞到了那边。

哦,原来那是科学家发射的卫星。

没有它你就看不了电视和手机。

仔细观察,啊!金星上原来没有金子,原来它是一颗死星,当然水星上也没有水。

我们的美梦破灭了,但是又发现土星上那美丽的环,原来是小行星结合而成的。

没有宇宙就没有地球,没有地球也没有我们。

没有生物,世界就会灰飞烟灭。

阳光下的大草原

阳光下的大草原是个又绿又红的世界, 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只花蝴蝶.每个草原生命都会送来很多喜悦, 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一只只小羊又叫又跳的玩,马儿在飞快的跑过这片大草原。

草儿铺成的地毯又大又软又香,还有昆虫在击鼓跳舞的为你表演。

草原上的儿童在你面前高歌一曲,听到歌声的蜜蜂、蝴蝶都来为他伴舞。

勤劳的人们在挤羊奶、牛奶,挤完的人们都一罐罐的拿回家。连阳光都会变魔术,阳光下的草原变成了天堂!

阳光下的大海

阳光下的大海是座城堡,踏进去你就会感到幸福和开心。

金色的海滩、雪白的海浪、轻柔的海风,你还会发现更多令你开怀大笑的场景。

调皮可爱的海豹努力地表演着马戏,小巧玲珑的海蛇顽皮地跳着肚皮舞,五颜六色的水母深情地唱着歌曲,生机勃勃的水藻微笑地等待开放,朝气勃勃的海兔不停地蹦蹦跳跳,连那些圆溜溜的刺刺鱼也来凑热闹,嘟着她那樱桃小嘴,转着水汪汪的大眼,让人不禁捧腹大笑。

阳光下的大海就像我的家,我就是里面美丽动人的公主。

雨的树林

教学目标

1、品读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感受诗歌的魅力。

2、有感情的朗读童话诗,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3、引导学生仿写诗歌,让他们体验创作的喜悦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揭题导入

本节课从回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激起学生对雨中树林的向往,也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从而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欣赏美文,积累素材

欣赏美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读、品的基础上关注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

1、将《雨中的树林》以一段话的形式出示。师范读一遍这优美的文字,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一幅美丽新奇的童话世界图。

2、让学生亲身进入这美妙的童话世界,自己用心去读一读,想想:当我们漫步雨中的树林,你感觉来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去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三)激发想象,联想替换

1、指名汇报。你眼中的雨中的树林是怎样的?都有谁在那里?

2、除了雨中的树林,那阳光下的树林、夜晚的树林又会是怎样的?其他地方又会有哪些可爱的小精灵会去凑热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提示: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

从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着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想象,运用联想替换为下一步的写作积累素材。

如果说老师的讲解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交流就是信息的多向立体的传输,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想象交流,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了解了写些什么?怎么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也为写诗歌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四)仿写诗歌,亲历创作 在灵动的思维碰撞交流后,学生的写话呼之欲出。待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或来自于同学的启发付诸于笔尖之后,再向学生灌输写诗小诀窍,然后现场将课始出现的这段话改变成诗歌,学生自然地从中领悟到写诗的技巧。这时,学生不禁由衷感慨“写诗歌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把自己要说的话一行一行竖着写下来就行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因此喜滋滋地进入一位小诗人的创作状态。由写一段话到写一首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形式的了解,而且也促成了学生对写诗兴趣的提升。

第二篇:《桂花雨》教学设计1

《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篇:《桂花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重要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童年的快乐往事,更是回味无穷的。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2、简介作者: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台湾,后来一直定居在台湾。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并检查学习情况。

三、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同学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就是说我们一节课就能读完。读这种课文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先读一读课文上方的阅读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哪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交流:

⑴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从我喜欢桂花,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是啊,开花的时候,细细地在树丛中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么精致的小花,散发着那样迷人芳香,怎能不令人快乐呢?)

⑵ 第五自然段内容: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可以感受到我急切地盼着摇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指导朗读: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能再使劲些吗?这么摇,可摇不下桂花啊!──是啊,老师带大家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吧。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教师范读: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笑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没有喊出来,喊得快乐些啊!──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能背下来吗?)

⑶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仔细地品读这两句话,发挥想象从中感受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没有不表示都,浸字感受到桂花香不是一缕,而是空气中都散满了,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十几家邻居说明大家不用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香。引导朗读:是啊,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弥漫四方,我们沉浸在花香里,真让人陶醉。)

(全年感受到不光是开花季节香,人们还把桂花做成了各种食品后,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整个村子可以感受到,我们做的桂花糕、桂花茶,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指导朗读:是啊,泡上一杯清香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读──过年时尝一口香香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流芳,弥久不散,谁来表达这样的香?读──这是多么快乐的享受啊!)可结合教师的范读。

是啊!不管是否开花,我的家乡整个村子全年都好象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深深地陶醉了,怎能不让我感到快乐呢?让我们来陶醉一下吧(老师引读,齐读后两句话)

四、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体会

1、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3、6、7自然段,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想想母亲说这话的原由。2、同学先自己默读,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并组织语言准备交流。

3、交流:

⑴ 引导:

这里是指哪里?描写杭州的桂花香的是哪句话?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有什么杭州的桂花所没有的呢?

(丰收乐、馈赠乐)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朗读指导:对啊!这是丰收的喜悦!在太阳底下晒着桂花,打开铁盒子,闻着花香,一想到清香扑鼻的桂花茶和香甜可口的桂花糕,这都来自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啊!)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薄饼做得多。

(指导朗读:这又是怎样一种快乐呢?对这是一种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正因为如此,全年,整个村子才会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在融融的快乐里,更浸在一份浓浓的──乡情里。谁能来读读这段话)

⑶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乃至是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我把母亲的话也记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⑷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着我,于是──(引读第八小节)我是不是偶尔想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不是,又想起说明我时常想起)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其实也都是源自我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童年

故乡

(我又想起了什么呢?童年和故乡留给了我什么呢?写在自己的这张纸上──交流,读)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1、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50多年,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这么说: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幻灯片出示)喜欢这段话吗?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难忘的人生啊!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更是美好的。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第四篇:《桂花雨》教学设计_1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文寻找答案吧,自学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文讲了一什么事?(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⑴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

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非常快乐的事。

②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第五篇:雨巷教学设计1

雨巷

一、教学目标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3 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 诵读与鉴赏

三、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

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 导入

听歌曲《雨巷》。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圮(pi):毁坏、崩塌。太息(tai xi):叹气。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㈤ 听课件中的朗诵。

㈥ 分析诗歌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2 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4段落分析

一(1)“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二(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7)“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6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下节课把结果向大家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们分组讨论,现在就请各组委派一个同学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这首诗歌写的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丁香”,“姑娘”,“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我”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感觉到在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中,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诗人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

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 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四、艺术特色 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雨巷》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组成了现代诗的神形兼备的能力。以第一节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2 复沓句式的妙用。

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3 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4 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小结

这首戴望舒的《雨巷》我们就学完了,戴望舒的另一首《我用残损的手掌》也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阅读一下。五 作业 背诵全诗。请同学们推举一个朗诵好的同学,朗诵这首诗歌。另外再选两个同学把这首诗歌所表现的画面演出来。班会课上表演。

下载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的树林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1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情景之一: 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语言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雨霖铃》教学设计1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3、在诵读品味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情景交融、......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_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出......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曲周县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22课 《父亲、树林和鸟》年 级三年级工作单位河南疃小学课 时第2课时教 师陈星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 3. 初步感受......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

    2 .1雨巷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有关象征派诗人戴望舒的文学常识。 ⒉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⒊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诗歌是如何透过意象来表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