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5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中心小学:王晓慧 [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

李白站在黄鹤楼的江岸上和自己的好友孟浩然挥手告别,那依依不舍的情怀在心中激荡!李白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高声吟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千古名作。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首名篇,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吧。(板书课题)

二、诗文对应,理解诗句

1、快读课文,体会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

2、学生自学解释诗题的意思。

3、纠正读音,学生根据古诗节奏划分朗读古诗。

4、出示自学要求

(1).师徒合作,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2).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师徒互相交流。

5、出示前两句学生汇报,播放扬州的三月。

6、师:扬州是东南的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的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运行十分欣羡,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愉悦、向往)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7、师:可是李白又是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又油然而生,我们来看下两句。

8、生解释:孤、尽、唯。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小船吗?

9、生汇报后两句解释

10、小组合作:此时的李白在想些什么?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体会诗人的心情

2、配乐朗读古诗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谁能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师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谈收获

2.出示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

第二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中心小学:王晓慧 [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

李白站在黄鹤楼的江岸上和自己的好友孟浩然挥手告别,那依依不舍的情怀在心中激荡!李白望着好友远去的背影高声吟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千古名作。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首名篇,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吧。(板书课题)

二、诗文对应,理解诗句

1、快读课文,体会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

2、学生自学解释诗题的意思。

3、纠正读音,学生根据古诗节奏划分朗读古诗。

4、出示自学要求

(1).师徒合作,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师徒互相交流。

5、出示前两句学生汇报,播放扬州的三月。

6、师:扬州是东南的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的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运行十分欣羡,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愉悦、向往)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7、师:可是李白又是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又油然而生,我们来看下两句。

8、生解释:孤、尽、唯。难道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小船吗?

9、生汇报后两句解释

10、小组合作:此时的李白在想些什么?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体会诗人的心情

2、配乐朗读古诗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四、升华理解,尝试背诵。

1、让我们将依依惜别之情带入全诗的朗读之中。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2、谁能尽快背下来,需要准备一下吗?

3、师生小结:会背诵是学好古诗的第三步。

五、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1、谈收获

2.出示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

篇二:最新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齐背古诗。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又初步了解了古诗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本诗中还有哪些奥秘呢? 3.诵读多遍课文。

二、新授

(一)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 篇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鹤、浩、故、辞、州、唯”6个字。

2、熟读古诗、背诵课文,3、图文结合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雄浑开阔的意境,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背诵《静夜思》,回忆诗人的名字,简介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写过学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了很多和朋友离别的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师,指名读诗题,注意“鹤、孟、陵”的读音。

3、解题:“之:去,离开。”的意思。

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读感知,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注释:

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烟花:指春暖花开时美丽的春天景色。

辞:告别,离开。孤:孤单。唯:只。天际流:流向天边。

2、借助注释,小组自学诗句,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3、教师大体讲解全诗的大意:

老朋友将在这春暖花开的春天在黄鹤楼和我分别,就要离开我前往扬州去 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4、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师: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在写这首诗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眷恋、依依不舍、祝愿和企盼)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6、反馈:指名朗读背诵此诗。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推荐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三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开课教案

巢湖市城北小学 刁秀兰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谈话引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歌,请同学汇报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这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好朋友的深厚友谊。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古诗,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初读。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齐读古诗。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什么?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课件出示黄鹤楼)、“之”的意思。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师:问题提的非常好,你们真会学习。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3.故人指孟浩然。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这诗的大概意思。5.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预设一: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

预设二: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能看到的,只有那──孤帆远影;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孤帆远影;只有把他的那颗心、那个眼神牵得远远的──—孤帆远影。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

(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读(屏幕显示):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暮春铲水送别》”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首诗──(齐读。)

五、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1、唐人送别诗与酒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常州》

谪在三湘最远州,边鸿不到水南流。如今暂寄樽前酒,明日辞君步步愁。

——刘禹锡《置酒相送张员外贾》

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2、唐人送别诗与柳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柳者,留也,取其谐音;柳丝飘荡,游子飘泊,情状相似;杨柳易成活,以柳入诗,寄寓祝福之意,希望远行人能很快适应异乡的水土。那飘逸的柳枝,寓意丰富饱满。

3、唐人送别诗与水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暮春铲水送别》

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

4、唐人送别诗与月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冶《明月夜留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人的离别相思,往往与月相伴,明月千里,共照天涯倦客,倍助异乡人之凄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能照古今,遍及千里万里,是永恒的象征物。情味蕴藉,为古今人钟爱。

酒柳水月,在古人送别诗中俯拾皆是,细细玩味,轻重浓淡又各有不同。阅读中,应知人论世,品味甄别,准确感知其中意趣。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仿照本课的学习方法自学《送元二使安西》和《赠汪伦》两首诗

第四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遵义县第一小学

郑永佳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句,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西辞”“碧空尽”“天际流”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谈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生活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满腔抱负,对生活充满了太多的向往和追求。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善思善感。

2、复习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生诵读: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

3、揭示课题。(板书,释题。)

二、生自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3分钟)

1、生自读古诗,圈画出生字,并认读。

2、(屏幕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识记生字,并口头组词。

三、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诗句。(10分钟)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生齐读诗句,纠正读音。

3、教会学生按节奏读诗。(屏幕出示划好节奏的古诗)

4、教会学生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读诗。(屏幕出示划好平仄的古诗)

5、教学生摇头晃脑读诗。

6、教学生快板式读诗,边读边游戏。

四、指导个性理解诗句。(17分钟)

1、学生自读诗句,根据注释自学诗句。(大屏幕出示思考题)(2分钟)

2、提问,检查学习情况。(15分钟)

①谁送谁?要到哪里去?(板书:贴画、简笔画)(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是文人墨客都向往的地方。)

②在哪里送?(黄鹤楼下,长江边)(板书:贴画、简笔画)从哪句诗中知道的?为什么是“西辞”呢?(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更进一步理解“西辞”)

③什么时候送?(三月)什么样的三月?(烟花三月)想象一下,扬州的烟花三月是个什么样子?(学生自我想象,自我描述。)(屏幕图片展示扬州的美)④这天天气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碧空:晴朗的天空)⑤诗中哪两行诗句写送别时的情景?(8分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孤帆”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孤帆?

B、怎样理解“碧空尽”?(碧空,是晴朗的天空。尽,是尽头的意思。碧空尽,就是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友人去扬州,明明是顺长江而下,为何说“碧空尽”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远处的天,仿佛靠在山尖上。理解水天相接,远远看去,好像是消失在晴空里一样。)(屏幕:孤帆远影碧空尽图)C、“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唯见长江”,友人的孤帆呢?“天际流”又怎么理解?(因为水天相接,远远望去,仿佛长江水向天边流去。)(屏幕:“唯见长江天际流”图)

D、友人的船只已经看不见了,诗人却还伫立江边眺望,久久不肯离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善思善感、浪漫不羁的诗人,面对滔滔向东的长江水,眺望友人渐行渐远的孤舟,想到繁花似锦的扬州,会想些什么呢?

五、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背诵诗句。(4分钟)

1、学生闭眼,听老师反复读诗。(课件播放《烟花三月》曲子)

2、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3、在乐曲声中背诵诗句。

六、总结:(1分钟)

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在生活在开元盛世的诗仙笔下,也是那么的潇洒、浪漫,虽然惆怅,却不悲伤。挥挥衣袖,不说离愁,也许这正是诗仙之所以是诗仙,与众不同的潇洒、大气、豪迈之处。这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迥然不同的风格。

七、结束语:(2分钟)

让我们在《烟花三月》歌曲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重视朗读,在对话中体悟诗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

遵义县第一小学

郑永佳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国古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是中国古文化最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古诗积累,有量的规定:要求1——6年级学生要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上,《小学课程标准》也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的要求。可是,不同地域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对诗歌的想象理解,体会也会有所不同。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描写的是李白在江边送友人孟浩然时的情景。对于我们贵州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因为从来不曾看见大海、长江等滔滔向天边流去的景致,所以根本就无法想象“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情形,更无法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慨。对此,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采用了“重视朗读,在对话中体悟诗情”来突破教学瓶颈。

一、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诗情。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私塾的教书先生,根本不给学生讲解诗文的意思,而是让他们反复读,摇头晃脑地读。等学生达到孰能成诵,倒背如流的境界,学生似乎也就理解文字的意思。长期积累,学生不但理解了文意,还会运用。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上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诗歌最讲究的,就是韵律和平仄了。所以,在教学这首古诗中,我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按节奏读”、“按平仄读”“摇头晃脑读”“快板式诵读”“游戏式诵读”等多种不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诗情。

“学生自由诵读”,是为了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扫除阅读障碍。

“全班齐读”,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音,包括平翘舌,边鼻音。诵读古诗,如果普通话不标准,读出来是没有美感的。“按节奏读”,是一种传统的诵读方式。诗歌是讲求节奏和韵律的。通过“按节奏读”,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按平仄读”,是一种较新的诵读方式,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有新的研究和尝试。“平长仄短”的诵读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的平仄韵味。“摇头晃脑读”,是一种复古诵读法。学生读诗时,可以去感受古人的读书方式。如果让学生穿上长衫,就更有味道了。

“快板式诵读”和“游戏式诵读”,是让学生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深化学习内容。(简单介绍几种游戏诵读。)

二、实践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体悟诗情。

传统的诗词教学方式,就是学生读,老师讲,然后将诗意、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抄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背诵,这样足可以应付考试了。中国教育的悲哀就在这点,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一过,诗中意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统统忘在脑后,再也无法拾起。当遇到相同的景致时,别说吟诗诵词,就是找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都难了。为了避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可迁移,我采用了对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自主地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诗情。(结合教学举例)

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找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切身去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得来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当然,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得费心思,得紧紧结合诗歌的意境和诗情,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图文结合,让学生在书画中体悟诗情。

“画是看不见的诗,诗是看得见的画”,诗书画自古就是一家。在教学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板书绘画,无疑是写景诗最好的教学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诗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内容形成碰撞,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多元智能。通过写写画画的实践,学生对学习内容就有了更具体,更直观的感官体验。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诗歌,比方像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种写事的诗歌,比方像郑板桥《 竹石 》这种托物言志的诗歌,比方像苏轼的《题西林壁》这种说理的诗歌,我们得因材施教,采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五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李雪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境,体会诗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音乐,图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送别》。优美的旋律,向我们诉说着离别的故事。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1)、齐读课题,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

(2)、交流: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地理位置简图:这就是要去的地方,广陵即现在的扬州,在长江中下游江苏中部,一个花繁锦簇的名都,被誉为“富甲天下”。黄鹤楼位于长江上游武汉蛇山之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绝境”的美称。(出示图片黄鹤楼),历代诗人都喜欢到此游览作诗,这次就是李白特邀孟浩然来此游玩的。

二、自主探究: 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生自由朗读古诗。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随机纠正字音。

5、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想不想听老师来朗读一下? 师范读课文,注意听节奏。

6、谁再来读一读?指名生再读课文。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

3、小组或同桌讨论交流。初步自学古诗。

四、品读体验:

1、指名生读1、2句。理解重点词语“故人”“西辞”“烟花三月”的意思。2(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师:(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3、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4、“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色图)

5、观看欣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

(图片出示扬州三月风景,教师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介绍:在唐朝,扬州是江南最繁华最迷人的城市,唐朝的诗人都向往到扬州一游。而三月,更是扬州最美的时候,西子湖畔,杨柳依依,从宁静的楼阁向外望去,一片烟雨迷蒙,一湖春水之上,小船在慢慢悠悠的摇晃着,等到百花盛开之时,整个扬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

6、指导朗读: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一个地方,李白的心里会怎样想?那我们再来读一读前两行诗。

(指导学生读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读出李白的向往,读出诗句的美丽。)

7、连起来说一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8、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要离李白而去,“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9、指名生读3、4句。理解重点词语:“孤帆”“尽”“唯”的意思。

10、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11、对,“过尽千帆皆不是”,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12、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13、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14、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4两句?

15、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

16、生交流汇报。

17、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18、总结本诗写法上的特点: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19、男、女生分组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配乐)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的送别场景画下来?拿起你手中的笔,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下来吧。(生在乐曲声中古诗配画)

2、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五、作业

1、课下背诵这首诗。

2、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背一背。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尽 情永在

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播放《送别》曲) 生倾听 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想象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执教者:陈广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涞源县第一小学 王海英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学校:新哨小学 授课教师:罗蓉 科目:语文 教材解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铜仁市逸群小学:邓 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突破重点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领会古诗意境。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