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四年级《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导航”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读书、思考、质疑等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对黄河的主人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2、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
3、借助声像资料、读书想象“黄河滚滚”“羊皮筏子”“乘客谈笑风生”、“艄公破浪前行”等场景,理解中心句的含义,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体会课文“衬托”的写法。
5、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明白: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即人定胜天的道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树立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悟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轻险,乘客的悠闲及艄公的勇敢与机智。理解中心句的含义。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体会课文“衬托”的写法。教学准备:
学生:结合自学导航课前自学 教师:自学导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展示积累
1、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很爱背诵古诗,能展示一下吗?生展示。
2、课件出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生齐读。师:细心地同学一定有所发现。
二、导入新课,直奔中心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黄河的一篇课文。板:黄河的主人
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a、黄河的主人是谁?
B、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3、相机板:艄公
指导“艄”字的书写。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叫“艄公”?师相机补充: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引申开去,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都叫艄公。
4、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细心地同学不难发现,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原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它画下来。指生回答,师出示中心句。齐读。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聚焦黄河,感受气势
1、导:课文学到这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问题解决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找到了,还读懂了主人公的精神。生:不是,还没读课文呢!师:好吧,那我们就读读课文。
2、我们跟随作家袁鹰来到了黄河边,(课件出示:黄河滚滚的图片及句子: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生自读。
3、指生读。好样的,你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黄河边。一起读!
4、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是呀,黄河是这样的气势磅礴。(板:气势磅礴)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同时(课件出示:黄河视频配以惊涛骇浪声)
6、真真切切看到这样的黄河,你什么感受?
7、板:胆战心惊
自学导航中已经查过,战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字面看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这里指什么?
8、让我们再次把作者的这种心情读出来。生齐读。
(二)聚焦艄公,感受精神
1、在这样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艄公凭什么就成了黄河的主人?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3、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这句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相机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师引导板书:“惊涛骇浪”的“骇”是什么意思?字面上什么意思?这里指?“如履平地”,写“履”字时,履,本来指鞋子,这里是“走”的意思。如,好像。如履平地,好像走在平地上。艄公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穿行,就好像走在平地上一样,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一起读!
5、这是作者对艄公的直接赞美,文中对艄公的直接描写并不多,默读课文画出作者对艄公的直接描写。
6、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a、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b、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5、有感情的读读这些话,你读出了怎样的艄公?相机板书。
6、引导交流:
a、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引导:小心和大胆矛盾吗?
b、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引导:是呀,那唯一的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就是他战胜惊涛骇浪的武器!谁能把这句话给读好?指名读。
7、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所以,作者用这样饱含敬仰的写道: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8、小结:文章读到这,是不是就可以结束学习了?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描写黄河的部分读了,描写主人的部分也读了,可以结束了吗?为什么?
9、是呀!课文还描写了羊皮筏子和乘客(板)
7、此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题目是黄河的主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羊皮筏子和乘客呢?
(三)聚焦筏子,感受轻小
1、自读2——5自然段,圈画描写筏子特点的词句,思考:怎样用自己的话介绍这种筏子?
2、谁来介绍羊皮筏子。师结合介绍,相机板书:小而轻险 a、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份惊险?)好险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轻小的筏子。(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师语言介绍)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下水前,要由人把羊皮囊吹满气。一个筏子一般由十到十二只羊皮囊构成,大约有二十来斤。这样的筏子,王老师一个人能背起两只。那么小,那么轻,在惊涛骇浪中穿行是那么危险,来,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读!(生再读句子。)
导:那么小那么轻的筏子上还有人哩!课件出示:
b、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指导朗读感悟:这是作者看到的一个画面,谁能把这个画面读出来。指生读。读得好,有画面感,看看这段文字,里面的标点符号,老师觉得这更是作者在表达心情。谁能读出作者的心情来。指生读。你为什么这样读?(惊奇、惊讶、激动)
师:语文的魅力就在这里,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数字乃至一个标点都是有生命力的。让我们一起来读。
3、看到这种情形,作者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吊了上来,这就叫——板书:提心吊胆,师:注意这个吊字,可不是胆子吓得掉下来了,而是担心的吊上去了!
4、但是,艄公是那样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的注视着水势,大胆的破浪前行。所以我不禁更加敬佩那艄公,课件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聚焦乘客,感受悠闲
1、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你乘坐这样的羊皮筏子在滚滚黄河上漂流,你敢吗?可筏子上的乘客却是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乘客的表现的句子及关键词。
2、师出示句子并指名读: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3、引导:乘客的表现用一个词可以概括,板“谈笑风生”,强调“生”可不是声音的声,而是生动的生。想象一下,乘客们会谈些什么风趣生动的话题?
4、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把游客的轻松、快乐读出来。
(书中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那么,他们怎么会这么“大胆”呢?(对艄公的信任)。
5、是呀,一支竹篙,身兼重担,迎战风浪,横渡黄河,多么了不起的艄公啊!所以文章最后饱含深情的赞叹:出示:(背景图片)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总结写法,升华情感。
1、课文读到这,你是否明白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出示:
课文主要是写黄河的主人艄公的,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乘客和羊皮筏子呢?
2、出示:衬托对比的手法
3、小结:无论是作者笔下气势磅礴的黄河、小而轻的的筏子,还是谈笑风生的乘客,我的提心吊胆都是为了衬托对比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黄河的主人”。课件:图片及黄河的主人
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艄公: 勇敢智慧 镇静机敏
如履平地 黄河:气势磅礴
惊涛骇浪
筏子:小而轻
乘客:谈笑风生
我: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衬托对比
第二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第三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 河 的 主 人
一、回顾文本,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这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
3、为什么艄公会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先来了解黄河。
二、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
1、课文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到了黄河边,齐读第一小节。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波浪滔天、浑黄的河水咆哮着冲向下游、巨浪拍打岩石的声响)
3、播放录象,师朗读第一节。
4、看着这样的黄河,你心里感到怎样?(惊讶,害怕)
5、所有的感觉都融在文中的一个词,这就是(胆战心惊)
出示“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读这句话,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胆战心惊。
指名读。
评价:你的心跳还不曾加速,看来还不够胆战心惊。谁再来?快多了,有一点让人害怕了。谁再来?我被黄河的气势给惊吓住了!一起读。
三、体会羊皮筏子的危险
1、突然,作者的眼光被河中心的一个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羊皮筏子)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5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可以划出有关的语句,也可在空白地方写下你的感受。
指名回答。你从哪里体会出的?
2、出示“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人觉得危险。指名读。对他的朗读有什么建议?再指2人读,齐读。
羊皮筏子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读第3小节,读出你的惊讶。
指名读。“啊”有其他的读法吗?再指名读。还有吗? 虽然这只是六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每多看到一个人心里的惊讶就更加强烈,语调和语速应该有变化。范读。指名读。齐读。
3、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课文中的细微之处。文中就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羊皮筏子的全部情感。你知道是哪句吗?
4、出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引读:这就是那小小的、轻轻的羊皮筏子。读„„
这就是那令人胆战心惊的羊皮筏子。读„„
这就是那满载着六个人和两麻袋货物的羊皮筏子。再读„„
四、体验乘客的从容自在。
1、出示“羊皮筏子”图片,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样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你害怕吗?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否也这样害怕呢?请默读6、7小节,边读边把文中描写乘客的语句划下来。
3、学生回答后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谈笑风生”怎么理解?
再读这句话,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乘客的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浏览)如果你是乘客,你会谈些什么?(结伴出去旅行、昨晚的电视节目特别精彩、谜语竞猜、故事会、哪家饭店的菜很有特色„„)
4、看来是挺热闹的,我想采访你们可以吗?
“喂!你们好!” “你好!” “你们害怕吗?”“不害怕。” “真不怕?”“不怕!”
那好,我再来问
“让那个艄公下来,我来划行吗?”“不行!”
“为什么不行?”(你没本事划、你的经验没有艄公多、你的水平太烂这太危险„„)
五、领略艄公的风采。
1、出示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进” 再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
2、把你的答案写到黑板上来。(胆大 勇敢 技术高 负责任 认真、细心 经验丰富 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请同学们根据黑板的板书,说说为什么称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3、作者是怎样赞颂艄公的?齐读第8 小节。
4、袁鹰是著名的作家,他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呢?他用“黄河的主人”做题目,先写(黄河),又写(羊皮筏子),再写(乘客),写乘客时简简单单地介绍了艄公,为什么这么写?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5、师擦去板书中的“艄公”二字,在原处写下更大的“艄公” 读。声音大些。再大些!
六、倾诉心声,升华情感
1、出示艄公图片。这就是艄公,我们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凭着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成为黄河的主人”。出示 齐读
七、总结
奔流不息的黄河塑造了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艄公就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代表。全体起立,让我们记住黄河的主人就是(艄公),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
第四篇: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英勇无畏和高超的技艺。
2、由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内化为自我要求。
3、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
教学准备:
PowerPoint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有的同学说想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心愿,是不是?
那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出示相关词语。)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吗?
(出示填空:“这就是()的黄河!”)
2、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真切的感受,真切的感受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上节课读到的一句话。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最后全班一起读。(出示课文第1小节)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打开书本,读读2-5小节。
(学生自由读。)
(2)读完这一段,一定有一些词句在牵动着你,有哪些呢!再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把它画下来。
(“小小的”与“整个儿”;……)
(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到的,我觉得应该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好吗?先自己读一读,一会来展示你们朗读的精彩。
(学生自由读2—5小节。)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指导。
(4)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再读读第2-5小节,你肯定有话要说!
(出示填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5)这样的羊皮筏子想去看看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很小,大约20来斤,如果让你坐在上面,你敢吗?
1、现在老师要问一问,皮筏上的乘客和这位同学凭什么能谈笑风生?
(因为艄公有很好的掌筏技术,乘客们对艄公很信任。)
2、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相机板书: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找到了吗?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读书上相关文字。)
1、三读最后一小节——
(1)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生第二次读最后一小节。)
(3)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生第三次读最后一小节。)
2、再读最后一节(诗歌形式)——
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
(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自由读、一组读、两组读、三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联系实际说身边人。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自己的主人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准备:
课件
1、通过上堂课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指名说、出示、齐读末句
1、“惊涛骇浪”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浪涛?给你什么感觉?
2、那又高、又大、又凶猛的黄河看得作者袁鹰胆战心惊、提心吊胆!那么,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交流!
(1)作者为什么胆战心惊?(出示句子)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3)见过黄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
播放录像。
师: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
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天都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
(1)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师:说得不错,可我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羊皮筏子还不够轻、不够小。你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进步很大,点出“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儿”,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还有谁想读?
生:读。
(2):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个人,危险就更大了。
生:我也从这儿感觉到很危险,我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
师:真危险哪!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生1、2:朗读。
师:我建议你把“五、六”连在一起读,再读一次,体会一下是不是更好。
生1、2: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惊异,听出了你的害怕!
引读: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好像看到六个小黑影,一会儿被波浪送到半空,一会儿又坠到谷底。
师: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真让人心惊肉跳,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诗,这真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里”呀。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生: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
师:如此悬殊的对比,谁都要为它捏把汗。
3、小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再远远望见激流里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感到新奇而又担忧;再仔细一看发现那筏子上居然有六个人和满满两麻袋物品,更是提心吊胆。
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吧。齐读课文的1—5自然段。
1、在那波涛汹涌的黄河中,有这令人提心吊胆的羊皮筏子,你敢乘座吗?老师我可不敢!乘客敢吗?读句子。
他们脚踩滔滔的黄水,面对滔天的巨浪,可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还有心情说说笑笑呢?
2、艄公是怎么做的.,竟然能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遍,抓住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要能说服人敢上去乘坐。)
交流:
(1)艄公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
师:想想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
生:黄河里会有旋涡,艄公早就发现了,因而早就避让开了。
生:黄河里会有暗礁,艄公对黄河的地形很了解了,早有防备,竹篙轻轻一撑,就过去了。
生:黄河里会掀起巨大的风浪,艄公会提醒乘客小心,自己稳稳地掌好舵。
(2)艄公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生:不!
师:那是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3)这样的艄公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忍不住要来赞颂他。出示、齐读“他凭着勇敢和—————”
4、昨天初学课文时,有同学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有同学说乘客是黄河的主人,现在你说谁是黄河真正的主人?
师:面对奔腾咆哮的黄河,站在岸边的我都不由得要胆战心惊,并为河中的羊皮筏子提心吊胆,而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们却个个谈笑风生、从容镇定,都是因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驾筏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把筏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所以我们可以说艄公才是黄河当之无愧的主人。
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还有很多主人,刘翔知道吗?(出示杨照片)我们可以把他称为——;杨利伟,我们可以把他称为——;还有谁?
2、今天,同学们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祝贺你们,你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学到这儿我想把爱迪生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读三遍!)
苏教版《黄河主人》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第五篇:《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
兴城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惊涛骇浪”、“如履平地”、“谈笑风生”、“专心致志”等词语。
2、理解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并感受黄河主人公勇敢、镇静的风采。【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黄河的险、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从容来感受黄河主人公勇敢、镇静的风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欣赏美景。
2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你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说后师出示: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艄公为什么被成为黄河的主人呢?
我们一起把文中这句话读一下。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这句话中的“惊涛骇浪”你们理解吗?谁来说说。
生答(令人害怕的大风浪)老师现在就带领大家去感受一下惊涛骇浪的黄河。
二、感受黄河的险
(播放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视频)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腾不息的黄河。(1)你能不能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黄河。(出示:我看到()的黄河。)
(3)(出示文中第一小节)那你现在能把书中描写黄河的句子读好吗?大家自由的练读一下。
(4)谁来说说,读完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板书: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5)那你们能把你感受到的都读出来吗?指名个人读,齐读这一小节。
三、感受羊皮筏子的小而轻
再次出现中心句:同学们,艄公就是在这样万马奔腾的黄河上却能如履平地,这“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像在平地上行驶一样轻松自如,他只是借助什么交通工具啊?生:羊皮筏子
1、现在,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黄河上特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放视频)
这就是黄河上最古朴,最原始的交通工具。通过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羊皮筏子的小而轻的呢?
(1)A、小、轻 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他整个儿吞没”
B、谁来读一读。我们能感受到羊皮筏子的小而轻吗?
(2)“这六个人就如同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薄 “贴”着水面漂流(3)人多,物重。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的满满的麻袋”
四、感受艄公主人公风采
师:是啊,在这样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居然上面还有这么多人,这么重的物,如果你此时站在黄河边,你看到羊皮筏子上在黄河的风浪里颠簸哩!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吞没,多惊险啊!这时,你看了心里怎么样?
1、词语积累。面如土色,心惊肉跳,毛骨悚然,六魂无主等等
2、那文中作者,艄公,乘客又是什么表情呢?读一读,说说哪些词语你感受最深呢?好,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3、“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咦,他们会说些什么,谈些什么呢?你们能不能围绕“谈笑风生”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4、你们见过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谈笑风生呢?你们看乘客在什么地方谈笑风生的呢?在黄河吼声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谈笑风生呢?(生:艄公驾驶技术高,很勇敢,很机敏等)
5、啊,所以作者由衷的感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师借助板书,把最后一小节说出来,再请同学读一读)
四、课堂小练笔
刚才我感受到了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黄河,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对可敬可佩的艄公说些什么呢? 艄公,我想对你说„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