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_3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由谈“梦”导入新
1.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二、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四、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文
六、展示,教师有感情的范读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七、学生跟着再读文
八、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
明确:我、山、海
九、教师板书:山——————海
十、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群山困难
海梦想(理想)
十一、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
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四、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五、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六、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十七、板书设计
山——————海
(群山——困难)
梦想(理想)
附:学生习作
我终于见到了大海
湖北省宜昌市十中70班冯雨晴
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去江边玩耍。
我总爱问妈妈,江的东边是什么?
是太阳的家吗?
妈妈告诉我:
那里,是碧蓝碧蓝的大海……
有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海。
海,它和妈妈说的一模一样,碧蓝碧蓝的海水,蔚蓝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着,在天和海的交界处,点点白帆……
飞舞的海鸥……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天一色图。
夕阳下的大海,更是灿烂无比: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宛如仙境一般……
这就是海,我朝思梦想的大海。
第二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3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5页。这首诗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终将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朗读诗歌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恰当的语气。
2.理解诗歌中的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隽永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3.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
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难点
1.朗读技巧的训练。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突破
1.朗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朗读训练中需要给学生以切实具体的指导,要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注重朗读指导的不足。可以拿一个片段甚至一两个句子作为例子来教,一句一句地教,一遍一遍地教,乃至把某一个词的读音、语气、语调抽出来单独地教。朗读教学也要跟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得越深入越细腻,朗读起来感情传达得越好。朗读教学是一种训练,“训”好才能“练”好,没有“训”,没有指导,是很难“练”好的。
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这除了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关于意象方面的知识,还要联系学生以前学的诗歌当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也要经过相当的积累才能使学生能准确地、深入地、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意象。
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需要联系实际,但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故联系实际的人生背景不够,这就要求教师举出自己或者名人的人生经历启发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好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电脑。
2.制作好课件。
3.布置学生预习,并初步诵读诗歌。
◆学生准备
1.预习通过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
2.熟读诗初步体会作者的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1.随老师进入新课。
2.检测预习。2.做注音解词练习,巩固预习知识。
3.朗读训练。3.朗读训练。
一、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检测预习(约分钟)
三、朗读训练(约分钟)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导入新1.巩固上节课的内容,随老师进课。入新课学习。
2.解读课文,分析诗歌意象的寓2.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涵义。意和对一些关键句子的理解。
3.总结课文。3.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约分钟)
二、讲解诗歌(约分钟)
三、总结课文(约分钟)
本课总结
诵读诗歌,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诵读则必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对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准确把握。熟练的朗读能力是必须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揣摸、积累,然后才能形成的。
这首诗歌以一个向往外面的山区孩子寻找大海为全诗的抒情线索,以“山”比喻困难,以“海”比喻理想,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我们总会有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天。
板书设计
1在山的那一边
一、生字词
二、朗读训练
1.读准字音3.合适的语气
2.恰当的停顿4.准确的情感
三、课文解析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有人说,“人越长越大,理想越却变越小”,也有人说“理想是小孩子才有的,大人就没有理想了”,你怎样理解这些观点?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痴________想凝________成喧________腾
诱________惑一瞬________间隐秘________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于是,我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4)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而喧腾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4.填空。
(1)这首诗有两节,第一节写“我”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节写“我”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山比喻________,海比喻________,这首诗作者体现出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略
2.(1)于是,我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4)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而喧腾
3.(1)拟人(2)比喻
4.见教学步骤
◆个性练习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在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难和失败的时候该怎么办?
教学探讨与反思
1.这首诗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如:预习、学习、复习、听课、作笔记、查找资料等方面。
2.通过这首诗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克服困难,要从失败中站起来,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地求索,实现自己的理想。
补充资料
1.关于作者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1982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到湖北郧阳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回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2.关于诗歌的意象
诗歌,除了在形式上要讲究节的均齐、句的匀称、押韵等外还要注意在意境的塑造和意象的选择。在这里先谈谈诗歌的意像。
“意”是意念、意思、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心理特征,“象”是形象、实体、现象,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意象,顾名思义是“有意之象”,因此有必要将意象锁定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空间。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失去意象则诗歌不再有诗性意味的凭借点。六朝时期已经有了意象的概念,可是唐以后被新起的意境的概念给淹没了。中国诗学再度关注意象,是在引进美国意象派诗歌以后。
意象和意境非常容易搞混,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区别点在“象”和“境”的差异。“象”是通过语言体现诗人意志的实体,“象”随意变而变。它倾注了诗人的情感或意志。如果倾注的是情感,就是“移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把自己的溅泪、惊心移植到花鸟上了,这样的花鸟就是有情(意)之象。所以意象是心理实体或心理空间,当诗歌表达了意象,诗人就回到了“语言的家园”。“意境”的“境”,不仅表达与意象相似的“意志的实体”的意思,但更多地被语境化和虚拟化了。这主要是受到佛教入土中国的影响有关系。佛教倡导境界,唐王昌龄首创境界一词,唐人司空图、皎然都把意境视为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段,客体为境,主体为意,主客合一即为意境,所以意境更多意指诗歌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
中国的诗歌中有许多意象是经常用到并具有代性的。如:“柳”,谐音“留”暗含“留恋、挽留”之意,常出现在送别的诗中,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有“折柳”;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莲,与“怜”音同,“怜”即有“爱”的意思,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
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月亮,用以烘托情思常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类似的例子很多,在这儿不能一一列举。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中感情的具体外化是通过意象的选用来完成的,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优美巧妙的意象是一首成功的诗篇佳作所必须的要素。
第三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深入诗歌意境,体
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
准确,能初步读出语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
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本课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要有个好的开头。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引而不发,路让学生自己走,教师起引导、扶助、鼓励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
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2、题目解说: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
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预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在山的那边”
二、朗读感知:
1、读得字正腔圆。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痴(chī)想隐秘(yīn)凝成(níng)...
诱惑(yòuhuò)喧腾(xuān)瞬(shùn)间.....
2、听课文录音,注意诵读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
3、朗读指导:朗读基调因文而异
以诗歌为代表的古韵文,应抑扬顿挫地读,通过音调的变化来领会作
品内涵,感受诗人情感,体验诗歌意境。
短小精悍的美文,应舒缓流畅地读,从字里行间寻找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深入到作品的思想和情境中。
小说、剧本这类情节性强的文章,应把握好文中人物的性格,设身处
地地去品读,从而领悟作者的意图。
4、自由读,读得抑扬顿挫。
5、齐读:融入自己的诵读体会。
6、默读:读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文中做标记,然后把
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美读导航:读出音韵美,读出意境美,读出意蕴美。
(注:括号里标注的是语气)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好奇)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向往、憧憬)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伤心、失望)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失望、沮丧)
妈妈,那个海呢?(困惑、渴望)
(语速平缓,以儿童天真的语气读出“我”的渴望与困惑。)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肯定、坚信)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深情)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渴望、坚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深情)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坚定)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惊喜)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兴奋、欣喜)
(语速稍快,语调上扬,惊喜、兴奋。)
诵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对话方式,是一种对文本创造性的感知过
程,它既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建构、内化,同时也是文本的言语积淀为读者语感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探究发现的问题。
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个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愿追求新天地的孩子.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
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是青色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
分”就是说幻想完全落空。
4、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
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5、“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该
怎样理解?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在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
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
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四、课堂小结: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
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广泛运用象征手法,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五、布置作业:
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
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六、板书设计
童年:向往、困惑,自然界的海(实)
在山的那边——海百折不挠、必定成功
成年:感悟、坚信,信念凝成的海(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重点突出了两点:
1、侧重于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
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
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篇:在山那边教学设计
1在山那边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出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②全班激情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郑兰竹
教学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领悟诗歌主旨。
3、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的意识。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共享,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揭秘内心想望
如果给你这样一个题目,让你写点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你会写什么?(追问)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呢?为什么?
2、小结:不同性格的人,经历不同,心境不同,内心的感受,情感的表达也大不一样。同学们刚才说到的这些已不再单单指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而是赋予了其象征意义。
3、情境导入:
在王家新的笔下,山那边是什么?(海)为什么是海呢?先来了解王家新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出示资料)
这个20岁之前都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内心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我们一同走进王家新的情感世界。
二、粗读共识,读准读顺
1、教学学习诗歌的技巧:学习诗歌,以读为主,归纳为朗读三部曲。首先读通,在此基础上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最后读出感情,这样才能与作者的灵魂碰撞,与作者的思想共鸣。
2、出示第一步朗读要求:读通;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读得正确流利。
3、提示:朗读时注意“啊”的音变。
山那边的山啊(na)今天啊(na)那雪白的海潮啊(wa)是的!人们啊(na)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4、指名读,检查初读效果,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共议,感知文意
1、出示第二步朗读要求:读懂;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仔细、用心的默读诗歌,琢磨体会诗歌大意,之后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这首诗写了“我”“山”“海”之间的什么故事?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2)诗歌分为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提示:可以从时间上、内容上、象征意义上的角度考虑)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归纳总结。
四、品读共话,赏析悟情
(一)配乐范读,初悟情感
1、出示第三步朗读要求:读情。
2、师配乐范读。
3、生交流听读后体会到的作者情感。
(二)范例引导,归纳方法
1、教师点拨指导品读赏析诗歌第一小节。
提出学习要求:第一小节中,你是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的?请找出来细细品味,并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读一读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生按要求思考朗读。
3、交流,教师适机点拨学习方法,指导朗读。
预设指导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表达了“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抓住关键词赏析,应读出好奇向往的感情。预设指导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着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零分”指幻想的破灭,“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现实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部落空。“!”更强调了我极度沮丧的心情。从修辞方法、句子含义、标点等角度赏析。应读出失望、沮丧的情感。
4、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小组共赏
1、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做到圈一圈、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
(圈一圈关键词句,写一写理解感悟,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见解,并给组员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最好小组内比一比,看谁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读出了感情)
出示学习要求:
按照第一小节赏析诗歌的方法品读第二小节,并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a.抓住关键词、句、标点;b.体会情感;c.理解内涵;d.修辞的妙用。
2、集体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归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品读鉴赏预设答案指导:)预设品读鉴赏内容:
A.“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感叹号体会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海不再是现实世界中的海,而是作者心中的海,是信念,是理想。
朗读时应读得坚定有力。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比喻的修辞,动词的运用得当。“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在朗读时,“飘”和“扎” 应该重读。
C.“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这句诗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期望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D.“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的心灵”比喻失去理想,疲惫失望的心。“夜夜奔来”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鼓起信心向前走”“喧腾”等几个关键词写出了“我”没有因为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而气馁和放弃,依旧满怀信心地追逐着、努力着,因为理想一直在远方向“我”召唤着。朗读时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E.“在不停地翻过无数次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不停地翻过”“一次次地战胜”“ 终会攀上”等关键词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哲理: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理想。“照亮”可以使人想到“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从而体会到理想实现时的惊喜之情。朗读时应慷慨激昂,充满了无限的惊喜。
五、总结共情,升华情感
1、总结诗的内涵,了解长大后的王家新。
2、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3、拓展:有人说,我一直不停地努力,却屡战屡败,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却发现理想依然距离我那么遥远,让我看不到一点希望,除了放弃,我还能怎么办呢?
4、播放力克胡哲(尼克·武伊契奇)的视频。
5、激情诵读,升华情感。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1、搜集其他励志故事,举办“放飞梦想”故事会。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 海
“我”
↓ ↓ ↓ 象
爬山寻海
↓ ↓ ↓ 征
不怕困难 +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 理想(成功)
情感:好奇→喜悦→疑惑→失望→坚信→渴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