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材内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提高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本材料.作为数学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认真剖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有目的地进行提炼、重组,使之便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1.问题的设计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且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及原动力,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巧妙的问题设计,容易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如,对于基础性问题,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广拓深,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分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所得,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2.练习的设计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数学认识,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思维的重要途径;练习还含有强化创造性应用知识、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功能.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组织学生练习,但呆板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厌烦,整天围绕“题型”和“题海”反复进行的“大运动量”训练,也使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从形式上看,有针对性练习题、判断题、自主练习题、合作练习题、探究性练习题等;从学生的差异程度看,可将练习题型分层设计,设计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拓展练习,让人人都有机会成功,促使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练习要明确目的,要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技巧、技能,从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3.例题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数学例题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针对性、实效性,例题的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例题的教学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数学问题的有力措施;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例题的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思考,设计丰富多彩的例题,使学生愿学、易学,便于学生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心愿.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成功教学的行为,是个人能力的价值体现,也是新课改的归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精心设计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有精心设计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1.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要求学生们密切联系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设计情境活动“中学生消费时要坚持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说道理和通过角色体验将自我融入情境,自觉地生情,潜移默化地移情,达到自悟的效果。
2.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时增加难度可以刺激智力发 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太容易的知识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内容过易,学生唾手可得,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将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本课所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国家还要提倡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学生分小组分别从以下三个角度:从历史来说、从国情来说、从个人成长来说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合理、适度消费时要兼顾环保消费、可持续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在讨论中刺激了大脑发展的营养,引发了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因而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情、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会合理消费》这框教学活动:聊聊零花钱。我在指名几个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零花钱时,适时表扬了合理消费的行为,还将问题进一步深化:你打算将来怎样消费?当有学生谈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和加大精神性消费时,又给以他们充分的肯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是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第三篇: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天桥岭林业小学 兰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本学期,我把“精心设计教学重点处有效提问”作为自己的子课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改进和提高课堂提问的基本技能。下面是我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因此我牢牢地抓住“平均分”精心设计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例如“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 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数字还能表示吗?”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我先让学生动手折出一个圆片的1/2,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折出1/4,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折法不同,都是这个正方形1/4,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虽然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这样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在分析和综合的水平上的评论就会增加,他们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具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评论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
“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控制,易被具体情境感染。因此,营造积极的提问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有效地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有趣的“摸球”游戏,我把两个盒子里放进各种颜色的小球,并将放小球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然后我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如“在一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来摸一摸,如果再请同学来摸,还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猜一猜;在二号盒子里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小球?谁愿意实际摸一摸?”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感受“一定”、“可能”、“不可能”形成的条件,使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到探索成功的乐趣。再如,在拓展练习中,我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还想设计一次摸球游戏,想请你们帮帮我,你们愿意吗?”这一问题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信心百倍,能积极地讨论,在探究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逐步深化、逐步提高。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引导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提高学生思维兴趣。
4、提问要面向全体 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
5、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词,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推动积极思维。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第四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5-0124-0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挖掘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面对学生,要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对基础、思维方法和习惯、求知欲望都不同的学生,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数学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述必须准确无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按课标的要求,把握住深广度,防止求高、求深、求全,以免脱离多数学生实际,加剧部分学
生的困难。
2、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采用多种方法。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学生顺利搭起一座达到知识彼岸的桥梁。课堂结构虽不能找到一个万能的模式,但基本点是明显的,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达到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教材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教师就要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去独立尝试。让学生把在预习、自学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活动氛围。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油然而生。对学习的需要和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比较稳定的需要和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所谓的“拦路虎”了。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将书本上原有的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例题略作变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创设情景。并由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问题带给大家。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到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是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让学习材料变得鲜活一些。从而使他们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自尊、交流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中去。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直观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应用反馈,练习巩固,活学活用
练习是巩固和强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确保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练习题的质量要高,数量要适宜,形式要多样,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新知识的特点,循序渐进,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消除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想法,增强其信心,自觉地学习数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根据内容不同、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利用师生固有的智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和培养。
一.发掘情感教育的积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服务的对象。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
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从认知理论来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外部诱因,因而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有意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情境创设要务实,具体表现在:
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第二,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