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陈利萍)国培计划与反思
2016国培学习计划总结与反思 周田中学 陈利萍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以及看了各位学员所写的文章,不管是从教育理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我都受益匪浅。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经历了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才能成长。我尽量将培训知识与现在的工作内容相结合。反思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课内效益不高,就利用课外补,花了大量时间,出现了学生累。反思我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常常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常常是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总以为我把内容“讲完了”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出现了“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呢?”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思考是很多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在此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反思总结成以下几点: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的。以前,我十分重视知识的讲解没有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的发展能力。直到参加国培计划后,我才认识到,原来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这么广阔的世界,可以接触到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对于我日后的专业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态度言行的完善。首先,在平时的教育中我非常注重德育的渗透,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我要让学生知道在他成才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其次,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最后,对于所有的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当学生有进步时,我会及时做出表扬,而当学生犯错时,我也会做出合理的批评与教育。不会因为他成绩好而心存袒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抱有偏见。第三,方式方法的更新。方式方法的更新,主要体现在用“爱”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是生命。所以我们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四、要更新教学观念曾经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今天知道自己错得离谱,说实话,平时忙于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教学任务完成,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我的脑海里,教法娴熟就算是一个好教师了。对于“应试教育”我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有时还一副满足的样子。我没有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没有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不知不觉地观念开始陈旧。今后我要多看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
五、要不断的学习,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们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洗脑。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要做到终身学习,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行胜于言,我要抓紧时间看各位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给自己充电。
六、要自觉做研究型、反思型老师。“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是看有没有科研他反思”从反思中研究,从研究中提高。反思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哪个教学环节有效,哪个教学目标无效,什么原因课堂气氛活跃等等;反思后进行研究,寻找出优缺点,优点发扬,缺点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课后反思,课前还需要研究。研究课文,研究学生,让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个亮点。此外,还要养成写课后反思的习惯,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是需要假以时日的,只有不断地经验积累和反思总结,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担负起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在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闪光。
第二篇:国培计划反思与感悟
参加思想品德“国培计划(2013)”的反思与感悟
今年9月,我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初中思想品德的培训。观摩听评示范课,专家、教师经验交流等活动,让我收获很大,获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下面是我接受这次培训的反思与感悟。
一、耳濡目染的感受
1、整体感受 此次培训。
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由优秀教师进行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此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的天空。此次培训,我们观摩了几位老师的品德优质课,耳濡目染地学到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
2、对教学策略的更新认识。
从“改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备课策略”的培训,让我认识到,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积极地投入到这次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学校也积极推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学策略、考策略、用策略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这些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新策略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我一直以来认为,教学策略仅仅是一个模式,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只要我们按照它的教学流程去设计课堂,去组织活动就可以了。听了几位骨干老师的精彩的发言后,我才认识到我对教学策略的认识的肤浅,才领会到教学策略呈现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我们做的绝不是生搬硬套,而应该是融会贯通;所以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3、对实施小组教学的认识
“学习课标,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到“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的阐述,我感受最深的是:指导小组互动问题。我们探究的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合作互动”是课堂上一个重要步骤,其中有三个环节引发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产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求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小组合作互动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杜绝的。培训老师的精彩发言,就如何开展小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学习、借鉴。
4、对思政课发展的综合化趋势的认识 专家指出:“运用实践性活动,提升课堂教学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提的很好。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能力相对来说更差,利用好实践活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课不像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那样通过做练习、考试检验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他通过学习本课程的有关内容之后,在实践中面对真实的境遇和冲突做出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来体现价值。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比老师在课堂上洋洋洒洒的说教、父母在家中的反复絮叨要实在、动人的多,也有效的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品课的最大功效:“德育无痕”!
二、震撼心灵的收获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拿自己与示范老师相比的相形见拙中,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从现实的工作实际出发,我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合格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
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做教师的根本条件,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眼界要进一步拓宽,要对人类与自然、人类的历史与未来有更深入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和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善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外界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将社会的细微变化及时准确地传导给学生。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同时要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今后我们要继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2、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次培训,有幸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着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我们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己不松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同时在思想品德上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既有过硬的业务水平,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二)守望德育教育,重构职业形象,担当青少年德育的任务 国培班专家们的讲座由新课程标准的研制、一纲多本形势下教材的使用、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案例的设计等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专注的话题入手,指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要用师德守望当下的教育,要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保驾护航。
1、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成都学生温某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上吊自杀、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学研究生杨元元上吊自杀,到浙江金华的高中学生徐力杀母、江苏的违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云南的马加爵杀人事件……,面对这些令人惊心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年的教育究竟有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德育怎么了?爱因斯坦在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之约发表的教育声明中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2、德育的有关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牢固树立,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在实事求是、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对前途认真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及时修改自己的蓝图,矫正自己的行为,努力适应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的现实需求。德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使教育要求和方法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3、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地陶冶和感染着自己的学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它反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最直接或者说是最直观的、最经常的、最有效的德育因素。新旧体制的并存,各种不可避免的腐败、愚昧、落后等社会消极现象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除了正面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道德观外,还应利用学校的环境设计来导向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回顾所走过的路程,我们历经了激情阶段、困惑阶段、务实阶段。课堂教学也从一开始整堂课小组合作讨论、做游戏高声地呐喊、花花绿绿的能刺激视觉的课件,逐步走向成熟,回归理性。我们在摸索实践的同时产生过困惑,也带来了思考,渐渐地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慢慢返璞归真,回归德育课堂。
(三)注重反思,促进有效教学,做研究型思品教师
1、要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简单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
2、教学反思能力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发展。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的方法,要确定自己需要反思的内容,要把握教学反思的过程。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才能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3、要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实用性教研,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短暂的培训,永恒的收获!理论上的提升,实践上的验证,让我深知了一位教育家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以此为新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用所学知识理论不断指导实践,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师们,让我们带着自信,憧憬着梦想,在课改的征途中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吧!
第三篇:国培计划反思
“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xx小学
新海量阅读教学法教育研讨会活动反思
本月3日至5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在我校进行。来自全省境内的各个地区的优秀农村骨干教师、以及成都高新区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
按照活动安排,活动第一天上午由我校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分别按照新海量阅读的教学发放进行授课。听课专家、老师评课、议课。我校xxx主任下午对参会老师们进行培训。活动第二天由参会老师进行新海量阅读教学法试教;听课专家和老师进行评课议课;下午全体参加高新区组织的有关阅读教学的培训。活动第三天,对此次国培计划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部分参会老师观摩了新海量阅读教学法示范课后,充满了震撼和收获。我们语文组进行了有效教研,给我校语文教改增砖添瓦。我校罗主任又将其在山东,跟岗学习海量阅读教学法创始人韩兴娥老师的真实课堂的感受讲与大家听,其中感受最深的是韩老师教改的步子太大了,韩门弟子语文综合素养太高了——认识的汉字多,阅读的课外书多,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强,脑子特别灵,思维特别敏捷,分析问题思路宽。口头表达能力强,词汇丰富,能说会道。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材,课堂教学的大胆重构竟然创造了这样的教育奇迹!聆听韩兴娥老师的报告,才知道“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在课堂40分钟之内进行的“海量阅读”。但“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级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 1. 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 2. 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 3.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韩老师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但不论曲调如何变化,都紧紧围绕三个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课内。质量关键词:海量。方法关键词:阅读。
罗主任有将我校的新海量阅读教学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校的新海量阅读教学法,吸收了韩式海量阅读教学法的精髓的同时,又贴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更适合我校语文教学。
对于此次活动,参会的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困惑。
困惑一:阅读与识字教学
参会老师提出:如何解决阅读与识字教学的矛盾呢?“识字拖住阅读的后腿。”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实际的问题,一个大矛盾。就识字教学方法来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不管分散识字也好,集中识字也好,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打通“瓶颈”,尽早“识字过关”。何以实现一年级“海量阅读”中识字呢?《读儿歌识汉字》。用三个多星期就教完拼音,借助注音读物突破识字量。最初读的注音读本是《三字新童谣》《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低了拼读难度。然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儿歌,如《儿歌400首》上有许多儿歌,就地取材,把它们编成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则开始阅读小故事。整个一年级,领着孩子读了近一千首儿歌,加上小故事,仅此一项的阅读量就在20万字左右。一年级结束时,全班学生平均认识2000多汉字,基本都有了阅读注音读物的能力。写完作业后的自由阅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海量阅读在识字教学中就构建了一套新的系统。因为一提到“识字”,往往就想到卡片识字,看图识字,或者从课文中识字;一提到“阅读”,往往就想到只有打开文本,那才叫“阅读”。现在的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当丰富了,汉字到处可见,触手可及。你看,那些物品的包装、说明书,那些指路牌、广告,一个个、一幅幅,不也是一种“文本”吗?而且它们都是“图文并茂”,很抢眼。所以,思路得打开一点,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在看广告、看食品包装时,在识路牌、识公共场所的标识时,不也是一种阅读吗?而且这是一种最活的阅读,生活化的阅读。我们可以管它叫“前阅读”,“准阅读”,或“泛阅读”。所以,不要把“识字”和“阅读”人为地分开,不要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识字”与“阅读”是“和谐”的,“共生”的,也是“共振”的。
困惑二:如何在“零讲解”的课堂当中,来渗透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思考,在探索博采众长的识字教学,比如在韵文、儿歌、童谣、古诗、现代诗歌等诵读中识字,利用广告、小院文化墙等环境识字、从而有效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的要求。我们可以在课程结构上来一个创新,动一个小小的“手术”:从语文课程的总课时中划出一个课时,开设“识字活动课”,这正如中高年级划出两个课时指导作文一样。“识字活动课”上,组织、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出发(当然包括各个学科中急用到的那些字),开展识字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资料,认认读读,剪贴成识字课本,上课时拿到课上来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以及猜谜、“开花”等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巩固效果。所谓“汉字开花”,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儿,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如“马”字,他们可联想到带有“马”这个部件的字;可以用“马”字连词;连成语、谚语、歇后语,连名言警句;可以说“马”这个部件的谜语(字谜、物语);甚至跟“马”有关的名人、名曲都可以说。一句话,只要和“马”有联系的事物都可以说。识字活动课的内容是开放的。它的每一次活动不仅连着语文课,连着学校的所有课程,而且连着家庭、社会的生活。所以它的意义,远远大于识字的本身。总而言之,一堂识字活动课、一个剪贴识字课本、一个“汉字开花”的游戏等,“举手之劳”,就可以打通学生进入阅读的“瓶颈”,多识字、多阅读进入“和谐共振”的理想状态,语文学习就可以走上“快车道”,这正是我校刚刚起步的多识、多读、多写高效语文教学的构想之一。如果我们的小学生在低年级识两千五百个字左右,能够自主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加强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阅读素养就会水到渠成。
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受益良多,并且对于我们以后的教改之路又有了新的启发。相信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之后,我们的新海量阅读一定能开除灿烂的鲜花,结出璀璨的果实。
xxx
2012年12月5日
第四篇:国培计划心得体会陈锋
国培计划心得体会
庄浪三小
陈锋
国培培训很扎实,让我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心情;八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编导对教材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录;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八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说实话,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我的脑海里,品质高尚、知识扎实、教法娴熟就算是一个好教师了。对于“应试教育”我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驰骋自如,特别是对于具体学科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可以说是行家里手。有时还洋洋得意,一副满足的样子。于是,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地观念开始陈旧。虽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有了一些思考,也曾经尝试过从更广阔的背景中审视、研究它们。
曾经自己也很有上进心,很好强,可是参加工作的这十年似乎把我的热情扑灭了,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想尽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知道自己这样是几千几万的不应该,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提不起精神,毕业前的那些报复突然就消失的无形无踪,追求、理想也跟着不见了,这次听了教授的话才知道自己是缺乏职业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只是一味的把教师当做了一个谋生的手段,曾经自己也是很喜欢音乐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工作后对于教学业务的空白,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通过这次的培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不仅不能丢掉专业,更要进一步的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欣赏方面要保质保量,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我想我会努力做好教师,努力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幸福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话实说,在经历这次培训之前,自己被时间支配,我想从现在开始我要主动出击,来支配我的时间。我想我会向着那个方向一直努力,让梦想在现实的舞台上徜徉!
曾经以为教师这个职业很平稳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今天知道自己错的离谱,教师每天面对着同一群学生,但是每天的课堂都不尽相同,我们要从同一群学生中寻找不同的光芒,做一个不仅能够发现美并且能够创造美的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当前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法指导,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回得到提高。
2011年5月31日
第五篇:国培计划总结反思
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校长省级研修班
培训反思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校长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容忽视。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领导、教授或者专家的讲座,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引领和启发,分析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的状况和水平与校长对课程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及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等等方面。使我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发展提供依据。
一、思想引领,理论指导
这次培训有一大批高水平、有影响的专家,他们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诙谐幽默的讲座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做《校长信息化管理角色归位》的重要讲话,在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旦厅长在大量调研工作中分析现今教师队伍结构与心理,勉励校长要用情感和人格魅力去管理。把校长角色定位在课堂,从听课,评课做起,做专家型教育家。给学校精气神,让学校融入文化氛围,充满内涵;给学生精气神,树立良好学风;给教师精气神,静心教学,潜心育人。
指导校长注意学校制度空转的现象,营造体制内的和谐环境氛围,思考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建立信息化主动应用机制。以评促学,培育教育信息化理念,从定性和定位上做足课程,做教育教学发展的发动机,催化剂和加速器,用信息化促进、提升教育现代化。
旦厅长要求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坚定执行,深刻理解并积极推行信息技术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趋势分析,政策解读
从华东师范大学闫寒冰教授所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政策与标准解读》认识到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本次培训着重阐述了为达到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建立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是21世纪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采取的行动。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是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闫教授不仅从信息技术进学科,进课堂的优势与劣势分析,面对教育的挑战:个性,灵活,优质,创新。给校长提出指导性建议:加强管理—任务驱动—示范引领的三步走的教育信息技术战略推进思路。
三、经验共享,实践指导
在校园网络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常常轻视了对人的信息化,无论是从资金的分配,还是从培训的内容来看,都存在这种现象。一所学校愿意花几百万元建网,但是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对教师进行培训,即使有一些培训,也只是技术层面的培训,忽视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方法、技术整合等方面的培训,忽视了营造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北京旧宫实验小学孙唯校长介绍了她的成功经验。她原来任哈尔滨香依小学校长,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运用卓有成效被调至北京。她分析目前信息技术初步为教师接受并逐步掌握,但在学习方式未改变的背景下提出建设中的四个阶段:
(一)初步尝试期:制课件;(二)反思调整期:用得费力,用不得法,应用方法的适应性,适当性,适时性,适度性;
(三)深入研究期:与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带着课题顶层设计,整体综合规划;
(四)创新发展期:政府搭台,高校支持,学校实践。
在网络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应用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专业化人员,培训的方法不能仅仅是教授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参与培训活动,获得基本素质和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
四、有效整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
哈尔滨教育研究院、教师培训学校高爱玲校长以《“互联网+”与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主题为我们从多方面诠释和指导校长在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思路和步骤。提醒要有“大数据思维”,即把模糊的,不确定的趋势模型化、规律化,总结、萃取出规律,并应用、预测、实践。研修要求组织者要明确目标,构建框架,制定方案和步骤,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完成实践任务”为基础,以体验和反思为主要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述,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当代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全国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应以日常培养为主、短期培训为辅,因校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模式、日常培养任务,积极营造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我们要借信息技术的双翼,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最终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展翅腾飞。
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