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我的太阳》观课报告
我的太阳
——美术教研组观课报告
观课时间:2016年10月18日、活动名称:导师公开课
观课地点:龙源学校小学三楼讲课室 讲课教师:王伟 讲课课题:我的太阳 观课教师()人:
今天观看了王伟老师执教地《我的太阳》一课,从教学设计到组织形式,都充分体现了本教学理念。这是一堂学生感性趣的美术课,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可以充分的彰显出来。对太阳的了解,色彩变化、绚丽又多方面变幻光芒的绘画手法,让学生们对于这堂课中,视觉的冲击是很大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体会到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的作品展示中,对学生的独具特色的想法,让人感到童心的想象力,很强大!
我想谈谈此课的两大亮点: 亮点一:老师
王伟老师的素质有目共睹,特别是对于课堂的控制力,学生的引导,丰富的评价语言,针对性强,极具亲和力与激励性,如“太阳的光芒”、“色彩的变化”、“型的结构”、“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作为小学学科老师,这点非常值得学习!亮点二: 学生
在这堂课中,学生是真正主人,老师将课堂大胆的放给学生,为我们充分展示了一堂洋溢生本的课堂,学生对于本课浓厚的兴趣点,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欲极高,乐于表现,乐于发言,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诙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美术课中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亮点三:教学设计
课堂能体现“四段一评”教学模式,环节齐全,整体思路比较明确。符合低年级年龄特征,富有童趣。
第二篇:《四个太阳》观课报告
观鲁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感受
在这次培训的观课评课环节我观看了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双语学校张密密老师的鲁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的教学过程,纵观一节课,构思非常的完整、巧妙,课堂处理的无可挑剔,亮点多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下面,我就简要地谈一谈对这节课的几点感受:
一、注重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它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在这方面,我也认为张老师做得非常好。通过教学ppt摘苹果的游戏教学生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喜欢识字,感受识字乐趣。同时当学生识记有困难时,张老师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品词品句,走进文本。
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语文味来。如,在理解“挂”一字时,她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动作演示,在了解了字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字义。接着图片出示,抓关键词“清凉”、“到处”感受世间因为有了绿绿的太阳后,万物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当学生有了文本的、生活的、自然的体验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走进文本,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感知、感悟、体验表达的过程。一环扣一环,螺旋上升,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学生广开思路,发表对自己的独特感悟,从开始的“走近文本”,到现在的“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心灵碰撞),真正与文本进行了个性对话。
三、注重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处处皆语文,张老师教师贴出“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四张图片,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的主线条和大致轮廓,获得整体上的印象,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感悟的每个环节,项老师都注重与生活联系,如在画“绿绿的太阳,夏天真清凉,让学生举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最后把四个太阳和四个季节概括为一首诗:画个绿太阳,夏天真清凉。画个金太阳,秋天瓜果香。画个红太阳,冬天暖洋洋。画个彩太阳,春天百花香。四个太阳在纸上真呀真漂亮。把课文开发得很准,借助课文的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展示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变成真真切切的感受。老师引领学生画一个自己心中的太阳,并说说表达什么愿望,使学生更进一步升华情感。以此体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和浓浓的爱心。
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十分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课堂容量大,时间上还应把握一下。
第三篇:美术-观课报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东原实验学校
刘国辉
通过学习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我感到受益匪浅。几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目标达成度高,整体效果好。给我的整体感觉: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很真实。
我从教师教学这方面谈一下我的观课感受。
1、首先各位老师能够做到打破常规,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学生会解读优秀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敢于想象和表现。选择从生活中的痕迹出发,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孩子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2、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在教学中,几位教师前面的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简练、明确,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上完成的质量较高。
3、教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兴趣入手,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生动的、新异的事物激发兴趣。老师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启发学生想象,虽然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很少想象创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子点燃了孩子的兴趣。学生在感受老师生动、直观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幅艺术作品的完整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极点,产生了自己发现创造的兴趣。
4、教师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进而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美术的习惯。
总之这几节美术课,老师们都能做到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评价及时到位,评价语言比较丰富,使整个课堂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课例。
第四篇:美术 观课报告
《画出你的想象》观课报告
有幸聆听了周老师上的二年级美术《画出你的想象》这一造型表现课,非常喜欢,受益匪浅。这节课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环节紧凑,教学设计合理科学,目标达成度高,整体效果好。整节课体现三实: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很真实。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想象,无拘无束的创造”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导入——欣赏探究——分析演示——联想创作——展示评价”的教学环节,将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经过常被忽略的细小角落发现美,创造出具有独特想象的画面,为生活添彩。
我从教师教学这方面谈一下我的观课感受。
1、首先教师打破常规,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比如教材要求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像大师那样敢于想象和表现。周老师认为大师的想象要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局限。所以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创新。事实证明周老师选择从生活中的痕迹出发,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孩子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2、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教师前面的各个环节安排的紧凑、简练、明确,仅用了13分钟。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所以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上完成的质量较高。
3、教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兴趣入手,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生动的、新异的事物激发兴趣。周教师运用一片云、一组墙面的裂痕、一块带纹路的石头、一条随意的线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启发学生想象,虽然孩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很少想象创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子点燃了孩子的兴趣。接着教师以地板上的裂缝为依据录制微课,从发现形状、激发想象、创造绘画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感受老师生动、直观的示范过程中,了解一幅想象画的完整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同时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极点,产生了自己发现创造的兴趣。
4、教师课堂教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进而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总之本节课中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并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评价及时到位,评价语言比较丰富,使整个课堂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是一节值得大家学习的造型表现课。
本课紧密结合学生、学校生活实际,先以“学校环保“特色为切入点引入,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开放型和基础性。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故在教学中就采取特色引入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喜爱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表格的一些常用名词(行、列);学会制作修饰表格,并输入文字。在教师、同学及现代媒体的帮助下,感受到学习制作表格过程。初步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过程中师生感知生活中表格的应用;初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生带着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出了个体的主动性。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有效达成。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文字、图画、声音等信息,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打开、保存、退出PowerPoint.并能初步利用模板进行设计简单的演示文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中,并输入文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差距太大,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这些学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既保证教学进度,又能让这些基础差的学生真正学会。另外,在幻灯片中整合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各种演示文稿学生制作难度大,学生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课下让学生设计作品这个实践应用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并规定一个题目,这样可以让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操作上,不用为设计方向和设计素材而操心,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第五篇:《我是什么》观课报告
《我是什么》观课报告
观看了王婷婷《我是什么》这堂课,我感觉就是一种享受。王老师的课堂,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在她的心中,每一步要做什么,怎样去做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整堂课下来,可以看出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学到了新知识。王老师的授课过程声情并茂,让我学到了不少教学方法。现在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堂课,导入非常重要。王老师导入课题自然,语言亲切。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学生进行对话,引出这节课所学习的主题“我是什么”并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值得我学习。
二、在教学生字、词时,王老师利用课件注明读音和字的演变过程,并板书了生字的书写笔顺,生动形象,利于记忆。同时,利用卡片教学多音字组词,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强调了学生的书写姿势,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对于课文的探究,王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学每个自然段时配有动画、音乐,并加上肢体动作。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渐渐感悟到水的千变万化,水的好处与坏处。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还突破了对文意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通过黑板展示了水、太阳、云朵、雨滴、雹等图画,把文章各个段落的意思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目了然,栩栩如生。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来创设情境,逐层推进,学生神情专注的互动中可以看出,在她们幼小的内心已经体会到水的美妙,感受到水是我们的好伙伴;充分感受了人文情怀。而后让学生朗读儿歌《我会变》,使得整篇文章的难点得到突破。并在课文的最后留给孩子们一个任务,读一读《十万个为什么》,不仅扩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王老师的这堂课是很成功的。特别是课件、板书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光美,还让这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升华。通过观看授课视频后,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王老师语言的魅力,对于我来说,这方面还得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