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雪》说课稿
《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以诗词、画、导入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三)融入文本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感知全文内容要求:(1)有感情去读(2)字词过关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说后出示投影)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两段)
(四)诵读美读《雪》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反复诵读感受其美质,品味。谈一点心得5、学生分组、分段去读、去品味、去评析 如第一段,暖国的雪景图。要读出作者喜爱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之情。第4、5、6段,朔方雪的壮美。使作者的生命升腾,应读得高亢、激昂
(五)学生质疑 研讨1、鲁迅对雪情有独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写了雪地的乐趣。本文又写了“塑雪罗汉”场面。体会融在字里行间的感情。2、作者从哪几方面细致写南国的雪的(①暖国雨,单调,反衬。雪花灿烂⑵直写雪质颜色⑶雪野中花草来衬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闹,写雪野的生机勃勃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雪?4、综观全文及对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5、如何理解结尾句学生探讨,老师点拔(1)诵读结尾句(2)南北雪联结来写的用意,“文如其人”这两种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3)学生各抒己见(是对雪的赞美,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从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种生命的升腾)
(六)小结本文通过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串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体验活动1、面对中考:我要像鲁迅那样2、谈雪:(可谈雪之美、雪之乐、雪知识、雪幻想)
(八)作业1、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2、背诵后三段
四、说板书设计: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
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
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
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对严寒的抗争
柔软
坚硬
第二篇:雪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在前个单元最后一课《再塑生命》中,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抒情性语言,对本单元散文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是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
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而把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作为难点。
2、这首散文诗我安排1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拓展延伸”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悟”“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教学流程
㈠、情境导入:(播放〈塞北的雪〉)
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样的?(等学生说完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表达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另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用图片音乐、文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兴趣)
㈡、教师解题,介绍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㈢、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说原始体验。(学生可能会说文章语言很美,或把雪写得很美等)
2、如何把美的语言用美的情感表现出来呢?
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要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
二、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三要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3、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4、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明确:本文要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就得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
有气势。
5、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6、分角色朗读,女生读江南雪部分,男生读北方雪的部分。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学生容易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㈣、合作探究,品味内涵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作者借朔方的雪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层层深入的话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深邃寓意。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投影有关鲁迅思想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斗争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并学习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突破难点。)㈤、深层研读,妙点揣摩
1、用圈点批注法,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 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 的特点。
(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围绕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补充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探究领会,从而更深地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品味完语言后,引导学生积累,让他们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作
美词佳句积累卡,扩大词汇量。㈥、体验反思:
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什么: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这一环节,是想灵活把握教材的弹性度,培育学生思维由课堂向生活延伸的多种触角,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㈦、作业设计:阅读选自柯蓝的《朝霞短笛》中的散文诗《雪》,试比较在写法上与课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设计这一作业,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㈧、板书主要围绕南方雪和朔方雪的不同,以及作者通过朔方雪借景抒情这一线索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
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点: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感受。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标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据此,我确定的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
模拟幸运52擂台赛的抢答题,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
(文章虽不长,却秉承了鲁迅的一贯风格,深沉冷峻,寓意深邃,文字较难理解,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中直接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紧扣文本,以节省课堂时间。)
这是一个中国文学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唯一一位位列世界十大文豪的作家,他就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热风》等16种,其中,我们学过《呐喊》中的三篇小说《孔乙已》《故乡》《社戏》,学过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名篇《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出本文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词,老师纠错、正音。
3.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对于这种具有诗情画意美的散文诗,大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明确:
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闭上眼睛,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读所描绘的画面。
5.请同学们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你认为鲁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两幅画面: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旋升腾的江北雪景图。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
3.班级交流,同桌两人一人作感情朗读,一人用刚才的句式作赏析。其他学生和老师作点评。
老师明确:
南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
北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
这两种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朗读时要把这两种不同的美用自己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4.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
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喜欢北雪?为什么?(提示:可结合课后本文的写作时间谈谈当时的写作背景)
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1.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描写雪吗?
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这种感情我们在朗读中如何体现出来呢?
2.从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来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南雪:语调舒缓,语气轻柔;北雪:语调激昂,语气铿锵有力。
3.重点诵读描写南方雪野和朔方雪景的语句,然后选择图片给配解说词.(此环节是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设,使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雪是鲁迅的爱物,也是古代诗人们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雪花飘飘洒洒,显尽风流。请打开你记忆的长河,从中撷取几朵美丽的”雪花”吧。
学生交流写雪的古诗词。
2.鲁迅在本文中写了雪中塑雪罗汉的情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一段雪地捕鸟的文字,你在雪地中做过其他的游戏吗?请用一段文字把自己游戏的情景描绘出来。
(六)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在《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优美的歌曲中共同领略北方雪的壮美吧!
自我评价: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品味和赏析文章,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雪》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认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学习他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2、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与作用
4、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的重点为:
1、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鲁迅的战斗精神
2、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
语言的品读,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主要采用朗读法,探究引申法与讨论法教学。学生主要以小组讨论,合作,品味的方法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有关雪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获得对雪的直观感受,老师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学习:同学们,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激起了多少文人的诗意,你看岑参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则写下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诗篇,而1924年1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却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
《雪》说课稿
大夫庄中学
敬海英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散文诗。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自然万物,风花雪月,在作家的笔下,幻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动读者的心。这单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寻常事物中激起的心灵之声。《雪》既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写出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二、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诵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散文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2、情感态度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通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引导学生写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导入,反复诵读,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分解、弱化难点是教学的一大关键。
2、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散文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为: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散文诗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本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创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合作研讨。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情感。
(二)学法分析
我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整体感知阶段,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感知的方法以及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读中把握文本内容和文章主题;在揣摩研读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在合作学习中深入把握文章主旨。既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求大同,存小异。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感悟和总结。
3、练习设计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和迁移。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播放有关雪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获得对雪的直观感受,老师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课文学习:同学们,雪花纷飞,银装素裹,激起了多少文人的诗意,你看岑参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则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诗篇,而1924年1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却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雪》,去感受他激昂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散文诗的最好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心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的特点(放朗读录音)。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各自特点。(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朴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自由读,小组读,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合作交流)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对课文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两幅雪景图为我们描绘出两种独特的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雪,大家更喜欢哪幅呢?
小组讨论探究,推选出代表发言,以“我更喜欢的是——的雪,它具
有——、——、——的特点,是一种——美的句式说话。老师明确: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是一种温情宁静的柔美,但不长久,略有遗憾。
朔方的雪:冰冷坚硬孤独,旋转升腾,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这两种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也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
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通过此环节,学生领会了文章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对文章的语言有了深入的感知,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为了更进一步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美读课文,领略文章的意韵。
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恬静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讨论: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
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笔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同学们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呢,请拿起你的笔,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份情感吧!
(六)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雪 说课稿
《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雪》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之前已经学过了鲁迅先生的《风筝》、《社戏》等作品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编者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第一课,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散文诗的突出特点。
单元通过这篇课文——
一是想让学生在前个单元最后一课《再塑生命》中,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抒情性语言,对本单元散文诗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是想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深入体会文章深邃、鲜明的主旨。
2、能力目标
(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体会对比、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独立张扬的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学难点
1、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路线,深入理解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不同的态度及其原因
2、品味两幅不同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
1、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2、品位课文中的语言内涵。
说教法
1.朗读法:文章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借助朗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2.点拨法:学生接触本文时间有限,适当进行分析、点拨,有助于文章理解
3.讨论法:针对本文这个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培养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是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讲授法: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获得必备知识
二、说学法
1、品读感悟法
2、圈点勾画法
3、合作探究法
说课人:11级汉语言文学教育D班李晓玲
第四篇:《雪》说课稿
《雪》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雪》这篇散文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部分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为人们谱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文字优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自《雪》问世以来,对它的题旨的解说的争议很多。苏教版语文教材把本文编入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意欲通过本文教学,从本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七——九年级阅读课的课程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三、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难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的作用,要求学生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情感,加深体验与感悟。据此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系与想象是本文学习的一大关键。本文教学难点确立为:理解寓意深刻的语句,理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材编者的意图,本课案力图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
1、学生以读促悟,感知文意。品析精彩,并摘抄积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的基础上,逐渐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
3、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与容量大的特点,提高课堂实效。
五、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激趣导入:
我介绍与鲁迅先生相关的文学常识,学生可以在描述过程中快速抢答,由此引入本课学习。
(板书课题)
析:我在导入环节中以作者简介为切入点,大部分学生都有所储备,能积极参与,而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巩固重要的文学常识。同时也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A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注意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B教师简单介绍散文诗特点,并明确诵读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赏析作准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兼有诗歌和散文特点是的一种现代抒情体裁,从本质上来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诗的想象,从形式上来看,它又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
析: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文章的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2、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感知。
3、用圈点批注法,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美美地读一读,然后用句式说话:我觉得 写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的特点。
(教师应在师生对话中,围绕教学重点,结合课后练习二,补充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探究领会,从而更深地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面?
析: 本文画面感较强,听读课文,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感受两幅画面。
3、学生谈谈从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
(板书)
两幅画面: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同桌合作探究,以“我更喜欢的是_____的雪,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是一种_____美。”的句式互相交流自己对两个地方的雪的看法。
析:因为一些学生说话往往欠缺条理,而用规定句式来作答,可以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2、学生细读自己喜欢的雪景图,圈画精彩的词句,揣摩写法,并加以赏析。
3、集中交流,师生稍作点评。(板书)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充满温情,生机勃勃
优美
朔方的雪
坚硬灿烂,昂扬向上,飞旋升腾
壮美
析:此环节既为品味本文的精美语言,又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两种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也表现着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
4、①在描写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何看出?(投影写作背景介绍)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老师点评明确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处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
②作者的这种感情集中体现在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析: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③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 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析:在充分赏析课文后,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对语言有了深入感知。通过设计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真正明了文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从而完成了难点的教学。
(四)美读课文,领略意韵:
为了更进一步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前面的基础上,美读课文,领略文章的意韵。
请女生诵读描写江南雪的前三段,尽现其温婉柔美的美感。男生诵读写北国雪景的后三段,读出其雄浑俊伟的气势。
(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沉浸在审美的意境中。)
讨论:作者写雪景仅仅是为写雪而写雪吗? 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借景抒情。
.析:此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又能深入体会文中寄寓的情感。
(五)同题写作,拓展延伸:
1.“一千名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笔下的雪,融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同学们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呢,请拿起你的笔,抒发出你内心的那份情感吧借雪景抒发一种情感
(六)总结
同学们,阅读鲁迅先生的《雪》,我们既欣赏到了南国那滋润美艳如温婉恬静的江南女子的优美雪景,还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犷豪放如北国男儿般的壮美图画,更体察到了鲁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坚强独立的斗争精神,让我们也象先生那样,用坚强与独立去战胜我们学习与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吧!(轻音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
第五篇:雪说课稿
《雪》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对于这课的教学设计,我打算从教材、目标与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我先说一下对教材的分析。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与“朔方雪”两幅雪景图,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往事和现实的种种复杂感情,情感委婉含蓄,寓意深邃。人教版把本文编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想通过本文教学,加强朗读训练,注意文中的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的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确定为: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中合作探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情感态度目标: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中 “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优美语言。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确定本文教学难点为 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内涵。
三、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阅历较浅,心理不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鲁迅先生内蕴深刻,生涩难懂的作品风格,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激情导入;
2、朗读激情法:在听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朗读指导,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阅读指导法: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粗略感知所抒之情;精读主要是对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语句的诵读,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加深领悟和理解。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课堂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创新。为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查询有关课文的资料,并通过预习,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阅读鲁迅的名篇,增加课外积累。
2、讨论交流法:对一些疑难和探究性的问题,或个别畅谈,或小组讨论,或师生补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设计
计划两课时教学,教学以朗读、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感悟作者的情感为核心。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情景体验、朗读训练、初读感知,精读品味江南的雪。第二课时主要进行品味朔方的雪,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法。总体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彭丽媛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初步体会雪景。
2、谈话过渡,介绍写作背景。(由于刚学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平与作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所以不再介绍作者作品了。)
3、检查预习,读生词。
(二)初次阅读,初步感知雪景 教师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2、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整体上有何不同?
3、把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三)精读探究,品味江南雪景
1、把第一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中写景非常的优美,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指导朗读第一段。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指导朗读二三段。
4、通过上文的分析,大家觉得江南的雪有哪些特点呢?具体从哪里看出这些特点的?
5、写江南的雪,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孩子们塑雪罗汉?
(四)品味朔方的雪
1、你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为什么?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2、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赞美哪一个地方的雪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作者借朔方的雪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学习借景抒情和对比写法。
(五)赏析句子,品味语言。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六)课外拓展。
课后收集有关雪的诗词,收集鲁迅作品中描写雪的片段。
(七)谈话小结。
我对《雪》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