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任务型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任务型教学法》。

第一篇: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的的步骤

具体的任务教学模式有所差别,但它们所依据的都是英国语言学家Jane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地讲,它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2)任务环:以个人、双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向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后任务:由分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和操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两部分组成。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

任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2、任务适中原则;

3、和谐民主原则;

4、合作学习原则。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1.Warm-up andpreview

设计意图

通过轻松的对话、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复习已有知识,以最短的时间调动起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Today I’m very happy to talk about our favourite food with you.You can call me Ms Zhang.Nice to meet you.„.T: First, let’s play a game--“Magic Eyes”.Look at the screen, say the words as quickly as you can.Are you ready? Ss: Ready.T: Let’s go.简析

大屏幕中依次闪出几 组食物的图片,学生看到 图片后快速说出英文单词,学生通过游戏的环节快速在脑海中积累本节课所需要的食物词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也为本课的学习做好词汇上的铺垫。

修改:

这里的游戏尽量缩短,不用出现那么多组,仅出现三组左右即可,加快复现的速度。梁教授在观看我的C短视频之后提出,本部分的语言输入部分还是有点长。

T: This is our school menu.Look at the menu.What’s this?

(最后在大屏幕中出现的 “school menu”其中两个单词被图形遮住,只露出第一个字母,让学生根据第一个字母猜猜看,这个到底是什么单词。

T: Please look, it is a word that begins with the letter“t”.What’s this food? Can you guess?

Ss: t-tea;tomato;tofu…

T: This word that begins with the letter “c” What’s this food? Ss: coffee Coke;cake;cucumber;chicken… T: OK, now we can see our school menu.Look at the menu on Monday.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 Do you like the food on Mondays? S1: Yes,I do.T: Why?

S1: I like hamburgers.T: What about you?

T: What day is it today? Do you like the food on Tuesdays? 设计意图

与学生讨论学校school menu中的食物,通过这个活动了解学生对于学校食谱的真实感受,为任务的提出做好铺垫。同时操练本节课的骨干句型: I like….I don’t like….修改:

本处缩短了与学生交流的话轮,争取做到干脆利索引入本节课的任务。

T: Do you like all the food? Ss: No, we don’t.T: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the menu.It is not a good menu for all of us.Let’s make our favourite menu today.简析

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身,通过讨论学生的学校食谱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任务:为学校设计一份健康食谱。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1.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设计意图

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入课文的学习。通过板书贴出两个人物的头像和头像的对话框,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出这篇文本是Chen Jie and Sarah的对话。之后通过问题的解答层层递进加深学生对于对话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文本,扎实的处理文本。

T: To make a menu, first we should know our favourite food.How to ask about our friend’s favourite food? Let’s watch the video about Chen Jie and Sarah.(将Chen Jie and Sarah的头像贴于黑板上)Let’s listen and answer : How does Chen Jie ask Sarah?

Watch the video.T: How does Chen Jie ask Sarah? Who can find it out? S1: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T Show a card of “favourite”.Read several times.Then write the word on the board.fa-vou-rite.简析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将一个音节割裂开进行教学,例如fa喜欢拆分成f-a-fa的方式,就像汉语拼音的方式进行拼读。我们在教学中一般不要将一个音节拆开,而应该以音节为单位指导发音。)

Fish is cats’ favourite.Carrot is the rabbits’ favourite.Chicken is my favourite.I like it very very much.So do you know favourite?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s:最喜欢的。T : Read the word one by one.T: How does Chen Jie ask Sarah ? Ss: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Teacher writes the sentence on the board.The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T: What’s Sarah’s favourite food?And what’s Chen Jie’s favourite food? Let’s listen again then circle the answers.Let’s begin.(T and Ss share the video)

T: What’s Sarah’s favourite food? S: Fish and grapes.T: Do you agree with him? S: Fish.T: We should know grapes are fruit.So Sarah’s favourite food is fish.T: What’s Chen Jie’s favourite food? S: Fish T: Why?

S: Because it’s tasty.T: Does Chen Jie like grapes? Ss: No, she doesn’t.T: Why?

Ss: Because they are sour.简析 快速进入课文中的情景,通过问题的问答,使学生整体感知和了解文本的意思。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S: No.T: Ok, let’s read and imitate.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3.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设计意图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扎实处理完文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将针对任务,紧密结合文本的教学目标进入拓展环节,将学生所学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真正能用所学英语“做事”。

T: We know how to ask about the favourite food.Look!Here is something delicious in the canteen of our school.Look at the first level.What are they?

Ss: hamburger, chicken, fish, rice……

T: I like chicken, it’s tasty.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You can answer: I like ….Because it’s/they’re….Review the word: healthy /fresh /tasty /sour /sweet /salty.T: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S: I like ….Because it’s/they’re….T: Can you ask me?

S: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T:I like chicken, because it’s fresh.Listen carefully, we can say: I like chicken, because it’s fresh.He likes hamburgers, because they’re tasty.Please 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artner , then we’ll have a report just like:I like„.He likes„.T: It’s show time.Ss: Show the report.T: Look here, so many delicious food.Practice:

I like„,because… I don’t like„.简析

创设情景,学校食堂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食物,学生一起讨论四层食物架子的不同食物,在不知不觉的谈论中逐步拓展语言的运用。从一开始的简单的文本中主干句型: I like…, it’s….到 I like….He likes….再到 I like…, because….I don’t like….在递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T: look at the first level.We can call them “food”

The second level we call them “fruits” The third one we call them “vegetables”.The fourth level we call them “drink”

T: We can say the favourite food, favourite fruit/vegetable/drink.T: If we want to know the favourite fruit.How to ask ? Ss: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T: Who can say? S1….T: What about the vegetables?

S2: What’s your favourite vegetables ? T: 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

简析

此处借用课件巧妙的将这个装满食物的架子,变成了四种分类清晰的呈现到学生面前,将文本中原本呈现的一种食物进行了拓展与运用。此环节清晰、高效。

T: What is our favourite food? Favourite vegetables? Favourite fruit and drink? Choose the information you want to know.T: let’s make a survey.Who is the leader in group 1? Ss: The leader in group 1 please stands up.T: What’s your favourite information? Food, vegetables, fruits or drink? Ss: Choose one.You can ask the questions.Other students stick your picture on the chart;tell your leader the food and the reason.Let’s go.修改:

此处改变原有的“比赛看哪个小组调查最快”的设计,去掉一分钟的时间限制,因为在观课的过程中,各位名师在观课时发现学生们是为了争夺第一而快速完成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功能句。所以,学生重视了速度而忽视了语言的练习。

The leaders introduce the information and put the information cards on the board.Our favourite food is… We don’t like… 简析

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调查的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通过这个调查活动,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进行运用,同时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搜集好信息,做好铺垫。

Many students like hamburgers and French fries.I think they are unhealthy for me.Some students like fruits and vegetables.I think they are healthy.What is healthy or unhealthy for you?

Ss:„.修改: 刘青老师在课堂观察之后提出“What is healthy food? What is unhealthy food?这个我认为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某一种健食品对我来说是健康的,对您来说也是健康的。”基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同时要兼顾健康饮食的适当教育,在这里转为问学生认为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不是,教师适当的进行疏导。

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 we know what is healthy and unhealthy for you.We know more about our friends.It can help us to make a school menu.I think we can make our healthy school menu now.Let’s make it in our group.Which day do you want to choose?

修改:

卢英苗老师在观课之后提出:“张老师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应该是为最后任务的最终达成作好铺垫的,如果在张老师进行完调查活动之后能进行一个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白我做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的制作食谱所做的准备。”基于此我进行了适当的总结梳理。Show time 简析

综合本节课所学,将开课时提出的完成学校食谱这一任务又重新提出,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学习,制定出本组制作的最喜爱的健康食谱。

Step 4: Summary 设计意图

将本节课所学的目标语言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系统的总结今天所学,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Encourage Ss to tell us what they have learned.Today we have learned how to ask your friend's favourite food/vegetables/fruits/drink.The answer and the reason.And we can make a healthy menu for our school.After class you can give it to your head teacher.Maybe we can eat our favourite healthy food everyday.Sing a song《An apply a day keeps doctor away》 Ok,boys and girls.Eat well , stay healthy.The best wishes for you.Thank you.That’s all for today.Bye-bye.Step 5: Homework

1.Listen and repeat the dialogue, try to imitate and retell the dialogue.2.Try to make a healthy menu for your family.简析

作业的设置也是课堂的延伸。

D段视频脚本

撰写时间:2011年8月10日 16:13

D段视频

张春玲:各位老师刚才大家观看了C段视频,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先请刘老师从本节课是否能深入分析教学文本,把握教材,合理制定与巧妙的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来进行点评.刘青:好的,本节课,我从五个点观察了教材使用情况。通过对课堂中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与总结教师结合学情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情况。

这里所说的教材是指本节课教师所使用的课文,以及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需要进行再构的教学资源,包括增加的文本、视频图像、儿歌等等。这都是我观察的范围。

我观察的结果是:学习课文用了12分钟。围绕教材内容所设计的练习用了15分钟。练习中的机械操练很充分,使用了教材提供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结合数据有如下分析。因为这节课文本较短,而且对话中的每一句话都不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对话的意思,掌握对话中的语言结构都比较容易。

张老师在完成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之外,还增加了很多基于文本的练习。围绕重点材料还有重点句型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无论是表达对某种食物的喜好,还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所使用的语言结构都是本节课的语言重点。我认为张老师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注重了知识的滚动,将新旧单词与新的句型结构进行了整合,使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更加牢固。

有一点,就是拓展环节的任务设计的也很有意义,学生也很投入、很兴奋。但是,老师的拓展环节练习的时间就学生掌握的情况来说,有一点长。因为学生掌握的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压缩一下。这是我的建议。

张春玲:谢谢刘老师。

卢英苗: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仔细研究会发现教材的背后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例如这节课中缺少一个话轮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的环节,张老师在课堂中也主动的预设。当问学生“What’s Sarah’s favourite food?”时,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如果学生回答“Fish and grapes.”教师予以及时纠正“Grapes are fruits.They are not food.So what’s Sarah’s favourite food.”等。

同时,张老师还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下面的Pair work也进行了设计,以“Make a survey”的形式进行了渗透与练习。

张春玲:好的,谢谢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的。下面请卢老师就本节课所采用的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是否有效达成进行评课。

卢英苗:通过对张老师这节课的观察,我从任务实施、任务呈现、任务效果等七个观察点进行了观察。根据我的观察,张老师的课堂中任务目标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选择的任务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贴近程度较好,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任务去完成,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张老师在课堂中学生对于任务的达成度也是比较高的。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参与面较广,能积极开展小组间的对话,使小组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家庭食谱,与本节课为学校设计食谱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任务型对话教学的研讨课。

徐建华:对,卢老师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本堂课在观课的时候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张老师紧贴生活情景,抓住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校提供的午餐食谱这个生活片段。通过调查之后迅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Let’s make a school menu。

宋巧珍:而要完成制作这张School Menu,必须要先学会课文中的语言“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张老师在开课之前并没有把这句话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听录音之后针对张老师提出的一些任务慢慢地学会了这句话。

张春玲:这也是和大家一起研讨的结果。

卢英苗:对,在之后很自然的通过新知进行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设计食谱,整个活动顺畅、自然,实现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课堂中还是留有遗憾的,张老师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应该是为最后任务的最终达成作好铺垫的,如果在张老师进行完调查活动之后能进行一个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白我做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的制作食谱所做的准备。刘青:我很喜欢张老师这节充满活力而又自然又非常有实效的这样一堂课,我的确很喜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有一个地方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在张老师课堂中有一个环节,在调查问卷之后,张老师进行总结,并结合学生们选出来最喜欢的食物进行饮食方面文化的渗透,What is healthy food? What is unhealthy food?这个我认为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某一种健食品对我来说是健康的,对您来说也是健康的。

张春玲:对,当时没用涉及到这方面的教育,只是在想可能某些食物我们大家都认为,苹果它是健康的,但是苹果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健康。这一点教育还是没有跟上。刘青:探讨一下啊,这是一个拓展的一个知识。

徐建华:我觉得张老师是一个大众评判的一个标准去进行这个环节。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就是你最喜欢的一个食物是什么。你认为对你最健康的食物。对你的身体最适合。

张春玲:让我想了起了那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老师们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会慢慢地反思,也请大家及时在我的名师工作室中进行浏览。对话教学拓展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下面请宋老师进行点评。宋巧珍:针对拓展活动的有效性,我设计了七个观察点。具我观察,这一节课张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活动。一是教材的拓展,二是内容的拓展,第三个是本课的主题School Menu,学生最喜欢的School Menu的拓展。通过这七点的观察来看我认为张老师这节课认为的拓展活动他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学生学习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设计所有的课堂活动的。这些活动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利用语言、运用语言。在内容的拓展方面,张老师把教材中仅有的food ,拓展到了fruit, vegetables , drink。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了这个语句之后还可以运用到其他的情境中去。在这里我也提一个建议:就是在学生提问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一个一个的提问,增加一些学生的参与面。

卢英苗:我了解张老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快速调查出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她的最终目的是要制作School Menu.因此他需要很快的速度去完成。

宋巧珍:但是我感觉语言应该是重点。制作School Menu是一个结果。如果语言学会了做不做这个School Menu又如何呢?我们设计任务的目的就是让他能学会语言。

刘青:学生往往关注的是结果。于是小组之间展开了竞争,快速的看谁先做完。但是没有太多的学生关注谁做的最好。而是关注是哪个小组做的最快。

张春玲:谢谢细心的宋老师的评价。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设计的每一步都要为学生着想,认真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谢谢各位老师对我的点评与指导。就课堂结构设计、时间搭配是否合理请徐老师进行点评:

徐建华:好的,通过观察张老师的课堂,我认真进行了观察量表的记录,张老师热身活动用了3分钟,新授中的game用了2分钟,进入文本前用时9分钟,处理文本用时10分钟,拓展环节用了24分钟。我觉得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基本合理,课程结构设计也基本合理。时间搭配方面,一开始简明扼要,迅速进入文本,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但拓展环节用时稍长,希望张老师在今后的课堂中稍加调控。我真的非常欣赏张老师的这种课堂风格。她的课堂非常的大气,也很自然。

围绕拓展环节中一个小小的细节我来提一个建议,在做make a survey的时候,我记得张老师给学生提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制要求,只给学生一分钟,进行小组比赛。我想刚才刘老师他们也谈到这个问题了,从我观察点的这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时,我发现有的小组为了争第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内容,但基本上没有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还有一个组全选的coffee,这应该不是学生的真实意愿,大家为了能再这么短的时间内很快完成,有的孩子围绕在桌子周围,没有到前面参与进去。所以我建议在这里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能够充分的练习,尤其是对本节课的目标语句。

卢英苗:张老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有点急,目的很明确就是用最短的时间练习更多的语言。

张春玲:对,语言应该慢下来让孩子们慢慢去说。谢谢老师们的点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将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相信参与研修的各位老师也对我这节课还有很多感想,期待着你们的观点。

下面请梁教授进行综合点评。

梁承锋教授:老师们,总体来讲我感觉张老师上了一堂比较好的,基于任务设计的这样一堂对话教学课,有些预设的任务达成的还是比较不错,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先谈一下达成的不错的几个地方,比如说在任务设计方面,基本上还是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学高年级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阅历还不是非常的丰富,生活相对比较简单。但是,餐厅对他们来讲还是比较熟悉的地方。有时候,有阅历、有亲身经历的时候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而且在交际当中自由的调用这些体会。所以我觉得这个School Menu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好的。而且基于大家比较感兴趣能够调用他们的热情参与度也很高。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还是不错的。因为按照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要求要有操作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要有语言参与。因为我们毕竟要创造这个情景让学生用语言在过程当中去提高运用能力,所以这个语言的参与很重要。我看到有一些名师在你们的评课议课当中也提到这一点,虽然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在自如的介入比较贴近比较真实的活动当中的时候,他有对自己一些想法的整理,比如说:I like this.I don’t like this.对这样一个话题有思考。学生在接收这样一个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一些喜好,平时的一些经验,他通过一些思考给予回答,这本身就调用了他的生活经验。同样在整个的活动当中也有合作的参与,他不是一人能够完成的。大家互相之间也有征求意见,甚至有一些对某个观点的探讨。所以,学生在这种参与当中会暂时的忘记语言本身,而关注语言表达的意义。我觉得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的个性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一些尊重和展现。因为我们允许他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他要建立在自己个人需要的基础上来回答。当然有一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一会我们再探讨这个问题。任务的活动最后的结果很具有展示性,我发现张老师也做了很多教具,非常具有展示性。有些是贴在墙上的,有些事放在黑板上的。而且设计也比较简单,没有多余的信息,否则的话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他就会集中注意力与本堂课所涉及的这些语言信息。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做的不错的。就是动手比较多,比如说我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对于这个态度的表达不仅仅说:Yes, I do.No, I don’t.有一个贴小标签的形式。也就是说学生反映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有各种形式。所以有很多时候,仅仅用语言表达他印象会比较浅。参与度就不够深刻。所以你让他去动手,非常符合孩子这个年龄段,所以大家都很愿意参与,本身也是一个乐趣。尤其在这个环节上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感染。在这个时候,我也注意到同学们比较自由,比较放松。我觉得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课堂就是一种生活的展演,也就是说他本身也是一种生活的空间。但是不要太紧张,像上课就要背着手等。有时候我们比较紧张的时候我们学东西就很难接受,因为我们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如果课堂当中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这种情景,学生们就会感觉非常安全。大家不会觉得我会犯错误,大家会笑话我。非常自由的时候,他的参与度是自愿的。有一种愿望在里面,而不是被组织。我们说老师要组织好课堂,似乎孩子就是被安排着,被组织着,你应该这样做,下一步我们应该那样做。我发现在你的课堂之中有的学生也来回走动,以各种姿势,各种喜欢的形式来参与。

张春玲:上课时我一直努力去创设这样一种像您刚才说的那种心理安全感,因为我曾经受过一点启发。有一次一个外国的老师到我们学校听课,是听的我的课,对低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时我有一个指令和手势:3 2 1 Go!Go!Go!说完后,所有孩子马上坐好。外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你会有这样一种指示,让孩子在同样一段时间去坐好呢?所以,就那次之后我才理解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孩子大胆的区表达自己的意愿。

梁承锋教授:所以我能非常高兴的看到你的课堂能让孩子感觉到非常的轻松,这是很难得的。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情况就是上课就真的很像上课,学生坐在那里很像学生。他的言行举止都是按照要求进行。在约束的情况下他的精神就会紧张,接受的东西就很难内化为他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你课上有些环节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整堂课比较完整,虽然有一些处理的不是很全面。比如话语交流的时候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这个交流的比较透彻一些,有一些方面延展的还不够,对food,fruits,drink等还有一些练习。如果语言没有的话,板书是有的。我们甚至可以再拓展一些,favourite后面可以放很多词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sprot/animal/movie?总体来讲我感觉前后呼应顺畅还是不错的,这个任务也需要讲究这个流畅性、阶梯性,衔接的比较好。比如说本来大家讨论的这样一个非常关心的生活当中的话题food and drink,在你任务基本结束以后,你又回到了生活的主题。“Eat well Stay healthy!”虽然当时有点仓促,学生也是基本上不太会唱这首歌,一直跟着录音在唱这首歌。

张春玲:因为当时是借班上课,用的孩子学的不是PEP教材,所以我本身的设计已经做到课件中,上课的时候不太很好去调控。所以,只让孩子拍了拍手。本来是让孩子听一遍唱一遍,因为孩子不会唱,所以我临时就把唱一遍的环节去掉了。

梁承锋教授:对,也限于当时的一些情况。

张春玲:也确实是,当时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对各个教材的把握还不是特别清晰。

梁承锋教授:我认为任务的布置还是不错的。“Make a healthy menu for your family.”把“family”这个概念又引入进来,这个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了,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我们有很多名师的评价我是非常同意的。拓展的比较好,增添了很多的交流和很多新的信息。并且,让学生在接近生活的真实状况下进行交流。本专题相对来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相对比较明显的,这个语言输入部分还是有点长。

张春玲:是不是在进入课文之前处理的那段时间? 梁承锋教授:进入真正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之前有点长。

张春玲:一开始设置了一个Game,然后是Brain Storm等这些环节。梁承锋教授:虽然你有一些拓展活动,但是这些拓展活动仍然没有进入真正的意义教学的环节。

张春玲:的确是没有进入到任务。

梁承锋教授:所以这依然属于前面那一部分,就属于任务之前的准备,所以这点总体来讲还是有点长。

张春玲:对,下次如果再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学的话我会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是我的一个***惯,我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头重脚轻。就像我们刚才老师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总是希望把前面处理的很安全,然后进入文本。所以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经过这一次各位老师所提的意见,各位老师也通过课堂观察给我提出了很清晰的数据。那么我回去再进行分析的时候,我想我会设计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梁承锋教授:有待进一步解决的还有一点,就是学生的个性选择和自主表现还没有给予充分的空间。有这样几个镜头,比如说有一个同学选择了hamburger,你就说:It’s not healthy。然后你自己就说我喜欢饺子,立即贴上了饺子。在黑板上写上了另外一个选择。学生的选择可能本身不恰当,但这是学生的一个选择,他有这个权利来选择。教师可以去引导,但是我们不能把他的选择改变了。张春玲:对,这个地方处理的是很生硬的,当时我个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进行一下饮食方面的教育,这个不健康少吃一些,但是您这么一说,我再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境好像我自己确实太武断了,最起码应该去征求那个学生的同意。

梁承锋教授:可能是因为教学过程当中的时间要求比较紧,再一个任务也比较重,你的脑子里也可能准备下一个环节,这个也属于正常。放在别的老师身上恐怕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点,我想给所有老师们一起探讨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些细节需要特别关注的,也就是说我们选择这样一个任务型教学设计这样一个凭借,比如说我们设计一个School Menu,我们就要尽量的做的更加真实一些。我记得你上课的时候让大家集体合作制作了几个Menu。这是我们这一课教学活动的结果,也展示了,大家也讨论了。但是它有没有真正走出你的课堂,真正走到需要它走到的地方去?这是对你这个活动的一个真实的反应。我们可以说,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相信这些也是大家经过讨论之后的结晶。我可以把我们的Menu送到我们的餐厅去,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个活动,我建议餐厅邀请我们班某些同学作为品尝师,来给大家提一些建议。我们也建议食堂可以给我们多一些可以选择的Menu,不是说只有这样一个固定的Menu。就像很多餐馆提供的那种套餐或者自由搭配之类的,这样能让餐厅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我们更加愉悦的投入我们的学习等等。而且,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真的就这样去做,这样就能把生活与课堂真正的连接在一起。张春玲:这就像刚才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就讨论到如果这样的课堂真能进行一次的话,真的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不需要孩子去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孩子一定能记得这节课的每一个细节,他所设计的那个菜单的过程是怎样的。我想我再用自己的学生去上课的时候,我一定会进行这样的尝试。

梁承锋教授:总体来讲,我们应该看到在整个课堂当中展现了你非常优秀的教学专业素质,而且课堂教学组织也非常的好,预设的目标也基本都达成,应该说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张春玲:真的是非常感谢梁教授对我这节课以及本专题所作的点评和总结。谢谢!

老师们,通过这次参加山东省小学英语远程研修项目,让我感受出每一位专家,每一位老师身上那种对教育的执着,对教育的追求,通过一遍一遍的研究,我能感受到我自己身上在一点点的成长。老师们,相信您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也一样能不断成长起来。路还有很长,让我们一起努力!

老师们,再见!

第二篇:任务型教学法

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培英学校 张晓燕

一、前言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语法教学是一件苦差事,费时、低效,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传统的语法教学把语法课搞成“满堂灌”的知识课,给学生造成语法“难、繁、杂”的印象。进入课改以后,任务型教学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有的教师走入另一极端:不教或少教语法。任务型教学是否意味着不教语法呢?这是个倍受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循序渐进的英语语法教学能够迅速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英语专家葛传槼先生曾说:“语法是语言的法则。”英语语法是英国语言的实际用法,是通过语法家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而总结出来的,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的鲁子问教授认为,虽然现在英语教学强调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然而语法是技能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法,才有条件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二、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 显而易见,“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只是要求改变以前语法教学的教法,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

三、英语语法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地位

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任务型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活动量与学生的参与。实际上,许多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都把语法、语言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对于初学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可能有象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自然习得英语。在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同时,学生必须学一些语法,这对语言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会使学生认清、判别和理解语言现象,并正确使用语言,从而为学习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对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学习者来说,称得上是一条学习的捷径。

四、传统语法教学与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对比

长期以来,3P方法(介绍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产出production)被用来编写教材和组织课堂教学。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由教师来介绍个别的语言项目(比如说现在进行时态),然后通过口头和书面练习来进行操练(通常是模仿练习),然后学习者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进行较少控制下的口语和书写活动。Harmer(2001)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与PPP方法正好相反,教师应先让学生完成任务,当任务完成后,教师才与学生讨论语言的运用过程,并对使用不当或错误给予恰当的建议或纠正。任务型语言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语言在真实的交际中得到运用,并且在学习者为向全班汇报做准备时,他们不得不从整体上考虑语言形式,而不仅仅像PPP模式那样,只是把重点放在某一种形式上。习惯于语法学习传统方法的学习者可能会很难适应,但是如果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教师能够把语法词汇的系统学习与任务活动结合起来的话,它将是一种能够适合所有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

五、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语法教学上的一些尝试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如何使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把语法学得更好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情景法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表演等,利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有效地避免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对中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话题创造情景

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的语法项目是频度副词的用法,若生硬地将所有的频度副词都罗列出来,让学生认读并记住它们的含义与用法,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可利用本单元的话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地引出频度副词:Do you watch TV every day? Oh, I see.You watch TV three times a week.How about you? 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Oh, you hardly ever watch TV….一边与学生交流,一边板书含有频度副词的句子,并用彩色粉笔将频度副词three times a week, never, hardly ever, sometimes, often等标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新语言内在规律,这样的效果肯定会好些。

(2)利用图片创造情景

作为传统教具的图片形象、直观、便于携带,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使用图片,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总结“It’s + adj.+ for sb.+ to do”的句型时,借助图片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较好。首先呈现一幅小男孩在街上踢球的图,然后师生对话:

T: What is the boy doing? S: He is playing football.T: Is it dangerous? S: Yes.T: It is dangerous for the boy to play football in the street.(板书)然后再出示几幅图片,引出以下几个句子:

It’s bad for our eyes to read in bed.It’s good for our health to do sports.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句型,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所学句型造句。在以这种以图片创设情景的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语法学习降低了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3)利用表演创设情景

在学习句型结构“be + adj.+ enough to do sth.”和“be too + adj.to do sth.”时,教师可让班内一高一矮两位学生A和B站在讲台前,然后指着日光灯对他们说:“Try your best to reach the light, will you?”学生A很容易地触到了灯。教师便指着他说:“A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light.”

而学生B跳了几次都碰不到,教师可指着他说:“B is too short to reach the light.”在以上情景活动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从而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4)利用实物创设情景

如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可以拿三个大小不相同的东西(apple),一个比一个大。一边问,一边答: A: What's this? B:It's an apple.A: Which is bigger? B: The first one is bigger.B: Which is the biggest of all? B: The second one is the biggest of all.这种自问自答,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重复几遍,直到他们自己能够独立进行表演为止,然后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可以再举一些例子,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比较等级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2.归纳法

归纳法即教师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

如:在教不定冠词a /an的用法的时候,先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他们: It’s a new book.I read an interesting story.Lily wants to buy an eraser.Tom is a clever boy.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些句子都用了不定冠词a /an;接着启发学生继续观察a/an后面的词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很快就明白了a/an后面要跟可数名词单数。接下来可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名词前用a,而有些却用an呢?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名词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用an;以辅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用a。

3.对比法

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就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某些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最终发现其差异点。

如:树上有一个梨。There is a pear the tree.(on, in)学生通常会选择介词“on”来填空,这是对的;可是再来一题:树上有一只小鸟。There is a bird the tree.(on,in)学生还是选择介词“on”这就错了。学生说:“老师,不都是在树上吗?怎么会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真思考“a pear”和“a bird”跟“树”有什么关系。分析、讨论后,同学们就发现:原来“a pear”是“树”上本身长出来的,而“a bird”是外来的事物,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所以,虽然都是在“树”上,但是所选择的介词却完全不同。经过观察、对比、讨论和分析,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4.游戏法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游戏活化语法规则。设计精巧、难易适度的游戏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现在进行时态时,可进行“a guessing game”,请一些同学到讲台上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测。可以用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reading/writing/playing basketball…?这些问句对表演者进行提问,从而进一步掌握现在进行时态。

5.讨论法

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能积极参与,在交际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如在教情态动词should 的用法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What should I do?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后,可能给出以下答案: You should say sorry to her.You should call her up.You should write her a letter.You should buy her a present.那么,通过讨论,学生将会更快地掌握情态动词should 的用法。

6.图表法

有些语法知识难以区分,运用图表就能一目了然,如在教a little;little;a few;few这几个词的用法时,就可采用图表,如:

可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

肯定意义 a few A little 否定意义 few little

六、结束语

笔者做了一个尝试,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中,一个班(9班)用传统教学,另一个班(3班)则采用任务型教学。结果发现:3班的学生不仅交际能力强,而且笔试的成绩也比9班的学生好。由此可以看出,基本上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但同时也有明确的语法讲解,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回避语法讲解的沉浸式教学都更好。

第三篇: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任务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话题为主线,发展学各方面的素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将任务型教学运用到人教英语教材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人教版

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语言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Linguistic product)同样重要(张建伟、陈琦,1996)。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其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外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的“变化性互动”而形成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通过可以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对话性互动,来完成老师设计的各项任务,进而产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二、《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

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和任务去学习,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得到很快的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的学习潜能。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以教学为中心的形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权威、导师和学者,而是交际中的一方,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是交际活动中的促进者。在完成老师设计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较好的主动型和创造型,从而得到交际的机会和动力,有了较大的交际空间,因此学生可以领会、运用语言知识与交际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以及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技能。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国语言学家 Jane Willis 于 1996 年提出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While-task)和任务后(Post-task)。我们认为它合理、简便、易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检查评价和家庭练习两步,形成了五个基本步骤: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检查评价和家庭作业,使课上与课下浑然一体。具体步骤如下:

1.任务前(Pre-task)

(1)介绍目标和任务。呈现和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在前一节课向学生说明任务,使学生有时间去完成任务,有关资料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

(2)让学生回忆列出所学的相关知识。2.任务中(While-task)

(1)完成任务。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首先,根据任务让全班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其次,让学生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如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或互相问,或查字典,最后再问教师。然后,各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在小组学生积极帮助下准备好材料向全班展示,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以帮助学生。

(2)展示成果。教师让各组学生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各组所选代表每次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小组展示完时,其他学生或教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小组代表咨询有关问题。回答问题时,既可以是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小组同伴帮助回答。完成此步骤任务时,教师作必要的小结。

(3)听录音,使学生对课文有全面了解。

3.任务后(Post-task)在这一步骤里,学生主要处理语言、词汇和短语、重点句型和语言知识等。采取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先讨论,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4.检查评价(Assessment)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5.家庭作业(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练习。练习内容可以是写出完成任务的过程、内容和体会或其他与任务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完成与任务有关的作业,如写对话、把各组讨论的问题写下来、把自己小组讨论的内容写下来等。

四、教学模式示例

(GO for it!-(Book Two)-Unit Nine How was your weekend?)1.教学目标

(1)学会谈论上周末做的事情;

(2)学会谈论过去式;

(3)了解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4)了解同学间周末都如何度过并学会表达。

2.语言目标

(1)—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I played the soccer./We went to the beach.(2)—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 She did her homework.(3)What did he do last weekend? —He went to the movies.(4)What did they do last weekend? ——They played tennis.3.单元任务

Task 1:哪些同学的周末过得有意义?并说出其理由。

Task 2:问每位同学的周末过的怎么样。

Task 3: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Task 4:看哪位学生做得最棒!

Task 5: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的周末活动和喜好。4.教学过程

Step 1.Pre-task:哪些同学的周末过得有意义?并说出其理由。Names Activities you guess Activities he / she did

Li Ming Went to the cinema Watched TV at home

①Lead-in Do you know your classmates / or your close friends well?

Do you know what did they do last weekend? ②在表中填写你的三个同学或朋友的姓名,先猜一猜他们在上周末做了什么事,然后分别去核实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除了问他们上周末干了什么以外,还询问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些事)。

③小组活动:每个学生都向本组汇报采访的结果,评出谁的周末过得最好。④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由全班评出周末过得最好的同学。⑤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atched TV at home.● —Why did you like watching TV? —Because it's relaxing.● —How was your weekend? —It’s great!I went to the beach.It was OK.I did my homework and watched TV.It was not good.I cleaned my room and studied for the math test.Step 2.While-task: 多少量的课外活动是合理的?

① Lead-in 让学生说出上周末除了学习以外还进行的其它活动。例如:played computer games, did exercise, read books.②让每个学生填写以下表格: How was your last weekend?(Activity)It was great!Because…..It was OK.Because …..It was not OK.Because….Read English books

Listened to English songs Talked in English Wrote a diary in English

③小组活动:学生4人一组就表中的内容互相问答,并作记录。

④根据记录整理并统计出各项活动相应的百分比。

⑤把调查结果写成小短文,让学生分析有些活动是否进行得太多或太少。

⑥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How was your weekend?

Step 3.Post-task: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①If we want to improve our English, what can we do?(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自由发言,教师帮助。)②把英语学得较好的同学分到各个小组,由组员分别对他们进行采访(采访内容见下表),了解他/她是怎样学习英语的。

注意:可根据实际情况替换动词或表示频度的短语。③让学生根据表格中填写的内容总结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④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Did you listen to English on the radio every day? ● What else did you do? Did your parents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Step 4.Assessment 看哪位学生做得最棒!

(1)小组代表汇报各小组总结学习英语的方法后,可以在小组自评的基础上,全班互评、教师总评,并评选出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2)把评选出的方法形成文字贴在班级版报上进行展览交流。Step 5.Homework 要求学生在网上搜寻国内外名人的周末活动和喜好。根据课堂任务内容,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在网上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国内外名人,掌握如何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些可以从介绍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中查找,把各自的成果向班上报告,并完成一篇相关短文。

五、关于任务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和反思

1.一直以来,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学生所做的事情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然而,任务型教学“再现社会情境的真实性”的特点使得活动的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任务活动与语言练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活动不是机械死板的,它侧重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

2.任务型教学一般在教学的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3.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有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地掌握了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内化语言的环境。

4.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它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等理念,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5.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任务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改变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线形关系,发展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多向的互动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伙伴、促进者等多重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之间建立了良性的竞争与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倡导教学民主,就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充分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独立的个性,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提供成功创造的机会,引导他们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的评价。

6.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7.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式,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其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紧密相关;以交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有足够的语言准备和清楚的语言知识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只注重语法教学或完全回避语法讲解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六、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项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理念。当然,任务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1 年.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年.3.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 年.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2 年.5.Go for it.《新目标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年.7.曹文山.简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小学英语教改与探索.2003,(1).

第四篇:关于任务型教学法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

基本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方法介绍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也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产生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

优点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要素

(一)目标。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如前所述,这种目标指向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要达到的非教学目的,二是利用任务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案件侦破”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便是根据不断增加的线索进行讨论推理,直到最后找出罪犯。但设计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则可能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作用

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过程和心理语言学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是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形式/功能原则。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学生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五)实用性原则。任务的设计不能仅注重形式,而不考虑它的效果。课堂任务总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在任务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者要尽可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趣味性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法(范文模版)

任务型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2001年2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规定:

自2001年至2003年,我国各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以提高

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隔5年,新的课程标准实施现状如何,尤其是新课标所

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状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教师教育

一、引言

1999年起,教育部开始主持制定国家级的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夏颁布其实验稿,并在全国推行辽宁地区首先在沈阳 大连等地部分中小学开始试行新的课程标准,2005年在全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教学性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 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1]。

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外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研究与实验并不是很长如何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土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及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务之急 而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任务型教学法是一个新鲜事物。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新课标的要求,他们一方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积极地加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不够深入,甚至生疏因此,任务型教学的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辽宁省农村小学的实施现状,为相关部门的小学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我们对来至辽宁省农村50余所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及访谈,使我们对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辽宁省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次调查问卷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小学英语教师对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理解及应用情况的调查,共10题;第二部分为5道问答题,涉及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过程遇到的一些实际状况等此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在接受调查的72名农村小学教师中有68为教师来自省内农村普通小学,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95%,足以代表辽宁省农村普通小学的实际情况。

采用Excel进行定量分析,对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及访谈问题采用总体评价式的方法进问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 对问卷中封闭式问题行定性分析和研究由于数据可靠,相关研究结果真实可信,对我省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在辽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完成需要英语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作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应大力提倡和使用与此同时,也需要其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来共同完成其教学目标

(一)对任务型教学法的了解和认识

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认识与了解,这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前提调查显示,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存在盲区对任务型教学方法非常了解人数为0;有24人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比较了解;42人对其只是一般了解;还有6人对其知之甚少。

此外,对任务型教学方法使用步骤的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在受访对象中,对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步骤非常明确的为0,比较明确的有4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5%;不是很明确的有2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8%;仍有2人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一无所知(如表二所示)

以上数据说明,任务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本应被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所使用,但由于多种情况的制约,还没有得到农村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和高度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相关培训势在必行在被调查教师中,有37名教师认为有关教学方法的教师技能培训非常必要,占被调查总数的51%;认为有必要的有34人,占被调查总数47%;只有个别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顺其自然。

(二)任务型教学及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

有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的调查,是一道多选题,共有5个选项,选项依次为:任务型交际法探究式听说法和其他 以下是辽宁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情况。

从表三可以看出,经常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有52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72%;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人喜好等原因,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也在使用其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使用其他方法,如交际法的有43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0%;同时使用探究式方法的有3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1%;同时使用听说法的有4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5%;同时使用其他教学模式的有1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1%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为提高教学效果,直接法认知法和合作学习等方法也被广泛使用但令人担忧的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有20名教师从未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任务型教学法,约占被调查总数的28%。

另一项有关对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比例的调查显示,14名教师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比例在75%以上;25名使用比例在50%以上;22名使用比例在25%以下(此数据包含从未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人数)。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虽然任务型教学法已被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所接受并使用,但使用比例不是很高,与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有关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的任务还很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课型选择

对于现行辽宁省小学英语教材,无论是牛津英语还是快乐英语,由于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基本课型可分为:听说阅读语法句型操练和习题课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适应课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调查结果表明,有54%的小学农村英语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方法适用于阅读课教学;26%的受访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也适用于句型操练等听说为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另有3%的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可以用于习题课;而有14%的教师认为语法课也适用任务型教学法由此可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使用的认识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大家各行其是,对如何正确和科学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缺乏统一认识和理解。

三、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在辽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辽宁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实施现状不尽人意,找出问题所在农村小学是全面有效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一)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阻碍

问卷就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未能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的障碍,也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语言知识教学法知识语言能力的缺乏等主观因素及教学资源匮乏的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找出妨碍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不能有效实施的问题所在,为相关部门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

表一 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了解 表二 对任务型教学方法步骤的了解 表三 使用的教学方法(多选题)

问卷显示,任务型教学法不能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资源的不足(39%)和教师语言能力的欠缺(35%)而教学法知识(21%)和语言知识(17%)的欠缺也直接阻碍任务型教学法的贯彻和实施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保证农村英语教学质量,辽宁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为辽宁农村中小学配备必要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硬件设施已经很完备 但如何开发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个别教师还是非英语专业出身,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要想彻底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法知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相关培训刻不容缓。

(二)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单靠一种教学模式去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需要有其他的辅助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有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目标明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学生学会地去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懂得在真实语境下如何使用不同语言,更培养了学生散发性思维习惯 但是,由于小学生词汇少,语言能力薄弱,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积极性,有时难以调动加之,任务型教学法本身不是适合每种课型,导致任务型教学法未能在农村小学得到全面有效地贯彻实施。

(三)教师在任务型教学设计中面临的挑战

任务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固然有其独特功效 如何全面理解掌握任务型教学法,有效设计好每一堂课,完成好每一个教学任务,对广大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确实是一个所要面临的新的挑战。由于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近28%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出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学习步骤,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受访对象中有近65%的小学英语教师认为小学生英语知识和语言能力偏低,导致教师在任务型教学设计中无法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每个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需求而课时少,教学任务偏多的现实,使有些英语教师知难而退,进而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取代任务型教学方法。

四、全面推进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

全面了解任务型教学的模式,充分提高广大英语教师对贯彻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 自20世纪90年代任务型教学途径成为国际英语教育的主流,并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推崇,而且制定了很多相应的任务型教学大纲在我国,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部分也明确提出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要教学途径的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教学手段,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任务型教学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任务型教学语言输入和输出完整,尤其是学生在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而进行的语言输出会在老师和同伴的认同与改正后加深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在全面推进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同时,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注意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提高对任务型教学法优势的认识,彻底改变我国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普遍现状[2],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小学英语教学任务。

(二)加强教法的培训

为了进一步获得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相关英语知识文化技能情感态度等学习能力,学习所需英语知识文化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和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等的教学活动的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设计和实施及相应的教学评估至关重要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参加相关的培训,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原则步骤,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各级基础教育研究机构以及高校有关教师教育机构,如教师发展学院,在组织相关教师培训时,应把教学法的培训放在重要的位臵这也是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三)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现代英语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 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网络多媒体及有声资料等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有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制教具图片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作用和效果不容忽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辽宁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贯彻和实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各级教育和教学管理和培训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为辽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以及教学法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及教学水平,为辽宁农村小学深入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任务型教学法(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任务型教学法(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任务型教学法

    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培英学校 张晓燕一、前言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语法教学是一件苦差事,费时、低效,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传统的语法教学把语法课搞成“满堂灌”的知......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

    任务型教学法5篇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桂林市龙胜中学/文世英 摘自:《教师纵横网络杂志》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

    浅析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析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本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的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

    任务型教学法论文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王艳艳 引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

    任务型教学法(含五篇)

    摘 要: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以意义为中心,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本文概述了任务教学法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理论依据、任务的界定、任务的选择与设计,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含五篇)

    任务型教学法 铺集小学 徐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