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时间:2019-05-12 22:3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第一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与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篮球、排球、网球各一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拿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2.哪个球最大?哪个球最小?哪两个球大小比较接近? 3.你会填词成句吗?课件出示:(1)篮球比网球大()。(2)篮球比排球大()。引导学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过来说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小一些和

小得多。

(二)点明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是可以通过观察比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和学科整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大小的不同描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具体感知

(一)师生合作: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课件呈现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黄球。(10个)

2.呈现蓝球的瓶子。

(1)让学生猜一猜:蓝球大约有多少个,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引导学生可以用10个黄色球为标准。

(2)课件演示:带着学生一起数出蓝球:一个一个地数。(15个)

3.呈现红球的瓶子。

(1)让学生估一估:红球大概有多少个。

(2)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与方法。可能会出现以10个或15个为标准进行估计的。

(3)师生一起数红球:10个10个地数。(58个)

【设计意图:借助三种颜色分明的球,通过数一数、猜一猜与估一估,使学生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观察比较。

(1)提出问题: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58>15>10。

(2)教师质疑:

①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红球比黄球多,蓝球也比黄球多(板书: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让学生齐读一遍。问问学生读好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提出质疑:那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多”字来描述,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去发现,可能学生会说出:红球比黄球多很多,而蓝球比黄球只多几个;或者红球与黄球相差的要比蓝球与黄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个“多”字,描述得不准确。

(3)引发思考: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这两种“多”加以区分,让这两句话描述得更准确些呢?引导学生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一些”。

5.应用验证:

①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一遍,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加了这两个字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我们把里面的红球与蓝球比呢?我们可以说成:红球比蓝球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质疑与引导,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的区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自主探究:认识少得多与少一些。

1.填一填:(课件直接呈现)

①黄球比蓝球();

②黄球比红球();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3.那如果是蓝球与红球相比呢?我们应该怎么说?为什么?

三、提炼新知,建构模型

1.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时候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给予帮助,适时提炼。让学生明白: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顺势感知:多得多与多一些。并通过归纳小结,形成整体认识。】

四、实际操练,应用感知

(一)反馈练习。

1.说一说:呈现P4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说一句话。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说一说。

2.判一判:P45页的第4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画“√”。做好后,教师请学生汇报,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练习,既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二)数学游戏。

1.课件呈现P45的数学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2.教师带着一名学生先示范一次,教师拿67跟小棒让学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语提醒学生。学生猜中之后,师生共同数小棒验证。

3.同桌互玩:一学生写一个数,让另一个学生猜,完成后,角色互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请将下面这些数分分家: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让学生将这些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圈内: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利用大小分明的数,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练习。

在黑板上用卡片摆出一列数:13、42、54、56、89、98

1.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凭提示语取走数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语:比50多一些。

(1)引出问题:到底是54还是56呢?学生无法判定。

(2)再给出两条提示语:

①更接近50。你会选选个数?

②更接近60。你会选择哪个?

3.出示提示语:比50多得多。

(1)引出问题:现在剩下的两个数: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师将分别写有提示语的两张小纸条发给两个学生看,这两个学生根据提示取下卡片,举着卡片面向学生站在讲台上。

(3)猜一猜:老师给这两个同学的纸条上分别写了什么?只要学生说得正确,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4)当学生猜出纸条上的提示语,教师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②比90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的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课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一)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位朋友,谁能说说他们是谁啊?

(二)拓展延伸。

1.师:生活中除了比较数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前我们在比三个球的大小时,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师:我们再想一想,生活还有什么也可以这样拿来比的?(高、矮;轻、重;贵、便宜;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贴近生活实际的事物,在他们描述身边事物之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2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认识100,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

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后,进一步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1)接着21继续往下数,一根一根的边拿边数,当数到29时,让学生停下来,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现在桌上一共有两捆小棒加几根了?如果我们再加一根小棒,是不能又能捆成一捆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借助小棒,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活动,再次将难点突破,感受十的作用,同时丰富学生数数的方法与经验。】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呈现70根杂乱摆放的小棒,让学生猜:哪位同学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我们得请谁来帮忙?引导学生请出十来帮忙。课件演示:将杂乱摆放的7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刚好可以捆成7捆。

3.说一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70是由7个十组成的。那30呢?40呢?90呢?

4.小结:如果我们将70一个一个地数,我们要数多少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一?但如果我们将70十个十个地数,我们只要数7次,也就是70里面有多少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

(四)理解非整十数的组成:

1.猜一猜:课件先出现4捆小棒,再出现6根。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4捆表示4个十,6根表示6个一,合在一起组成了46。

2.说一说:46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引导学生说出:46是由4个十与6个一组成的。

3.摆一摆:

(1)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64根呢?它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提醒学生不要与46弄混淆了。

(2)请你摆一摆: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35根。那35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与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与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1.数数接力:按座位顺序,从1数到100。

2.比一比:数一数黄夹子、蓝夹子各有多少个?(练习八的第1题)让男生数黄夹子,女生数蓝夹子,赛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3.估一估:练习八的第2题,先让学生圈出10颗,再估一估有多少颗。

4.数一数:练习八的第3题。让学生脱离小棒数出来。

5.填一填:练习八的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将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也是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基本反馈。】

四、全课小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延伸:

1.师将本课内容简单小结。

2.课件呈现:数量为100的物品图片。

3.最后课件演示:

(1)用10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组成1个十。得出:10个一是1个十。

(2)再将一排一排的小正方体排成一层,组成一百。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再将小正方体一层一层叠加,组成一千。让学生说一说:10个一百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并且通过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个简单的铺垫。】

第三篇:《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基本规则,并能根据这一规则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初步了解三个计数单位与三个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排列顺序。

2.经历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理解,有层次建立位值概念,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卡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数100以内的数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大家一定得听仔细了!

1.从45数到57,再从73数到85。

2.老师数出一个数,你们接着数后一个数。19()29()58()79()99()3.1个十是(),2个十是(),10个十是()。

4.师拿出计数器:同学们还认识这个老朋友吗?它是谁呀?(计数器)(1)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上1颗珠子表示多少?4颗呢?8颗是几个一?如果是10颗呢?那就要从哪一位上拨几颗珠子?(板书:10个一是十)(2)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上1颗珠子表示多少?5颗呢?9个十要在哪一位上拨几颗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

(二)点明课题。

你们的表现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00以内的数的读法与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师:小明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他的妈妈开了一个小的裁缝店,有一天,妈妈买回来许多的纽扣(课件出示纽扣图),小明一下就傻眼了!这么多啊!到底有多少粒啊?我们能帮帮小明把这些纽扣的数目理一理,然后再把正确的结果告诉他吗?那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1)请小朋友认真地观察一下,并数一数图上的三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呢?你是怎么数的?

(2)交流汇报:学生汇报数法时,教师用课件演示他的方法。黄色:四十粒,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蓝色:二十七粒,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红色:三十三粒,师追问:你是怎么数的? 师:这三个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来读、写的? 2.教学两位数的写法与读法。(课件出示)

(1)引入:同学们,以前我们能用小棒和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现在你们能用小棒、计数器来表示这些数吗?

(2)教学“四十”的写法与读法。

①摆一摆: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好后,课件出示小棒图。师:你为什么这样摆? ②拨一拨: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四十”。课件呈现拨珠子的过程。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追问:为什么在十位上要拨四颗珠子,而个位上一个珠子也不拨。③教学“四十”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然后呢?

师追问:刚才我们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时,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所以没有拨珠子。在写数时: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是不是也不用写了呢?引导学生发现:写数时,个位上如果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写0。指明这个0不但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起了占位作用的。④那这个数到底应该怎么读呢?师:哦,也要从高位读起。⑤练习:老师手上有八捆小棒,你知道它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出来呢?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

⑥小结:一个整十数,有“几个十”就要用几捆小棒来表示,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要拨几颗珠子。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要先在十位上写几,再在个位上写0。读这个整十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用读。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与计数器,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合作学习“二十七”的读法与写法:

学生两人一组,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另一个学生在边上观察是否正确;然后汇报:

①“二十七”这个数又该怎样用小棒表示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小棒图。②怎么在计数器上拨呢?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二十七”。③“二十七”又应该怎么写:先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

④“二十七”的读法呢。(强调读的时候,同样还是先从十位读起,十位上有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就读几)

(2)合作学习“三十三”的读写。两人互换角色进行。

①出示小棒和计数器将“三十三”表示出来。课件演示:小棒图与拨珠的过程。②教学“三十三”的写法。

③思考: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的同学互相议一议。师:虽然同样都是数字“3”,但是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④教学“三十三”的读法。(再次强调读数的时候,从高位起,十位上有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让学生两人合作:借助学具来学习27与33的读法与写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 4. 认识“百位”,教学“100”的读写。

(1)引入:小朋友,这些纽扣一共有多少粒呢?

①是怎么数的?课件分步演示:先呈现纽扣图,演示一十一十的数法,师生一起跟着数:再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将4捆、2捆、3捆合成9捆,再将剩下的7根与3根合成一捆。这样刚好就是10捆,也就是10个十。

②根据以前我们学习过的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十位满十,应该向哪一位进一呢? ③向十位的前一位进1,那这位我们叫什么位呢?引出:百位

(2)师:那你们也能用小棒表示出“1个百”吗?怎么表示?先让学生“一个十是

十、两个十是

二十、„„”地数,数到九十的时候,课件出示: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师问:10个十是多少?引出学生说出:十个十是一百。(3)教学“100”的读、写。(再次强调:十位与个位上都是一个也没有,所以还应该用0来占位。)

5.现在我们可以把正确的结果告诉小明了吧?谁来说?

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黄色纽扣有40粒,蓝色纽扣有27粒,粉红色的纽扣有33粒,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100粒。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直观的操作与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掌握100的读、写法与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二)归纳小结。

1.引导:师:刚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

2.归纳: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3.说明: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数位。

(2)个位的几表示几个一(或几个),十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几表示几个百,“一(个)、十、百”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上的计数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对三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有个初步的认识,加深他们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理解与掌握。】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第37页“做一做”的第2题。(课件出示)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2.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课件出示)

老师的年龄是由两个数字“9”和“3”组成的,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个数表示出来吗?完成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来汇报自己的表示方式:小棒表示、计数器表示、读法表示、写法表示各先一种。(二)提高练习。

1.选数填空:4、9、38、64、100 小刚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今年()岁了,他奶奶()岁了。中秋节早上,他奶奶带着他到菜市场去买菜。菜市场里的菜真多啊!可是也很贵!小明看了看:白菜都要()元一斤,牛肉就更贵了,要()元一斤。奶奶才买了几样菜,就花一()元。2.生活的中数:课本第39页练习八的第8题。(机动)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的掌握,加深学生对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含义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灵活应用能力,发展数感。】

四、全课总结

(一)联系生活:你们在生活中见过100以内的数吗?(门牌号、公交车路线牌号、书的页码„„)

(二)自主梳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三)归纳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不但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而且知道了

1.读数与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写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3.认识了百位,10个十是一百。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加以融合,逐步形成清晰的脉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40 读作:四十 27 读作:二十七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例

7、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读、写生活中的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目标解析: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在讨论交流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中有0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趣揭题

(一)活动:

1.同桌互动:准备好0、0、1、4、5、8六张卡片。

(1)读数:一名学生在六张卡片中任意选3张卡片张排成一个三位数,同桌读出这个数。

(2)写数:一名学生选3张卡片排出一个三位数读给同桌听,同桌写出这个三位数,然后对照。

2.师生互动: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及每个数的组成。

(1)教师说数:三千七百四十五、二千零八十、六千零九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二)揭题:

同学们刚刚拨的数知道怎么读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回顾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及万以内数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穿针引线,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究,建构方法

(一)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

1.独立探究没有0的数的读法

(1)对照计数器读数:3745

(2)交流读法:3在千位,就读三千,7在百位,就读七百,4在十位,就读四十,5在个位,就读五,合起来就是三千七百四十五。

(3)举例试读: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835读一读,然后教师直接写出3699让学生读一读。

(4)小结方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2.合作探究有0的数的读法

(1)分组合作读数: 2080、6009

(2)讨论读法:课件呈现错误读法:二千八十,六千九,六千零零九

①讨论数中间的0怎么读。针对错误读法讨论,让学生明确:中间的0如果不读可能造成歧义,例如六千九,就不知道九在什么数位上了;中间连续的两个0只需要读一个零。

②讨论数末尾的0怎么读。用500、1000、1500等数讨论得出:数末尾的0都不读。

(3)汇报交流: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尝试运用。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从一般数到特殊数的探究过程中,注重直观到抽象地过渡,例如在“举例试读”环节有意设计两个数,一个通过计数器拨出,一个则直接呈现,让学生明白读数的本质是根据数位顺序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从而让学生能抽象概括出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万以内数的写法

1.在拨数中探究没有0的数的写法。

(1)在计数器上拨数:一千三百四十二,并让学生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2)对照计数器写数:千位是1个珠子,就在千位上写1;百位上有3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3,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2.(3)拨数试写:同桌之间互相拨数,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4)小结方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2.在比较中探究有0的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

(2)尝试写数:让学生用刚才探究的方法写数,明确写数的本质是写计数单位的个数,一个单位也没有用0占位。

(3)比较错误:教师选出几种典型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比较,讨论错误的原因。例如七千零一写成:701,让学生观察,此时的7在什么数位上,7实际应在什么数位上。

(4)交流写法:请写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法。

(5)小结方法: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尝试运用: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1000以内数的写法基础,本环节充分让学生在操作、比较和讨论中探究方法、明确道理,加深对写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实践应用,内化方法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读出生活情境中的数,巩固读数的方法。

2.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写出生活情境中的数,巩固写数的方法。

3.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在数轴上表示数,理解10000里面有多少的100,初步感知数的大小。

4.由5个千和4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二)同桌互动

准备好0、0、1、4、5、8六张卡片。

(1)读数:一名学生在六张卡片中任意选4张卡片张排成一个四位数,同桌读出这个数。

(2)写数:一名学生选4张卡片排出一个四位数读给同桌听,同桌写出这个四位数,然后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巩固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同时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运用,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全课总结,比较方法

(一)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比较:和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比较,你认为读、写万以内数的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加以对比,逐步形成清晰的脉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五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2~84页例

5、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目标解析:

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直观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算盘和彩星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填一填。

(1)()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

(2)408是由()个百、()个一组成的;480是由()个()和()个()组成。

2.数一数。

(1)从八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2)数小正方体个数。下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揭示课题。

除了一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数,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在引入新课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在演示中感知

1.利用正方体数数。

(1)课件出示:复习题中正方体,让学生跟着数:一千、二千、三千……

(2)认识一万。在学生数到九千时,教师提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继而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

2.利用计数器数数。

(1)教师拨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再边拨学生边数,直到九千时问学生该怎么办。(把千位9个珠子归零,然后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

(2)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与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正方体和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万”,从直观感知入手,体会十进制的意义,同时为后续抽象出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二)在制作中体验

1.制作数位顺序表。

(1)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你发现了哪些认识的数位?。

(2)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引导)。

(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

2.运用数位顺序表。

(1)写数。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写数,例如:894、309、480、1000等

(2)读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将上面写出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读一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制数位顺序表,并运用数位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体验数位表的应用价值。】

(三)在操作中领悟

1.拨计数器,经历数数过程。(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拨到一千零二十。

(2)从四千九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拨到五千零三十。

(3)从八千七百起,一百一百地拨到九千二百。

2.圈彩星图,理解数的组成。

(1)估一估。(课件出示彩星图)让学生说说这里大约有多少颗彩星。

(2)圈一圈。拿出准备好的彩星图,数一数,圈一圈。10个100是1000,彩星比1000多得多时,先可以怎么圈,再怎么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

(3)说一说。说说圈的过程,再说说合起来共有多少颗彩星。(二千四百五十八颗)

(4)填一填。(课件演示用小正方体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

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十和()个一组成的。

(5)选一选。请学生选择计数器或算盘拨出这个数。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突破学生遇到拐弯数时不知下一个数是多少的难点。利用彩星图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并在最后让学生选择工具拨数,以不同的形式理解数的意义,感悟数的组成。】

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明信片,若有学生说出32个一百、5个十和4个一时,教师也可追问32个百是多少,(3200)也可以怎么说。(3个千、2个百)

2.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好后说说在计数器上是怎么拨的及每个数的组成。

(二)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从一千七百六十五开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整十数时,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整百数时,一百一百地数,数到整千数时,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游戏活动,既运用了知识,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二)延伸: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和万,以后还会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系统建构所学知识;通过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下载《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5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7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1页中的例10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6页中的例1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5以内的数教学设计

    认识5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最近小朋友们通过认真学习认识了5以内的数,今天,让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勇敢地来闯一闯关,、谁是我们班本领最强的小朋友! 二、 出示第一关: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需求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

    《100以内数的认识(A)》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A)》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