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面积一微课教学设计说明
微课《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说明
图强一小 张兰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圆 教科书第14页。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圆的面积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教学用途:
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使用该微课程,帮助孩子梳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为后面的圆的面积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这节微课我们来探究择怎么求圆的面积。
一、认识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二、怎么得到一个圆的面积呢?
(一)、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1、我们能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剩下的怎么办呢?
2、用画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能数出有几个格子整个的格子,半个格子的不好计算。
3、用圆的半径做边长画正方形,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半径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
4、能否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回忆在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求。长方形的长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长×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我们能不能用这种转化的方式来求圆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引导学生从头脑里检索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了?”这样设计,既在学生迷茫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又让学生把“圆”这个看似特殊的图形(用曲线围成的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用直线段围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二)、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
我们试着把圆沿着直径分割成4等份,然后旋转、平移、拼接成一个图形;试着把圆沿着直径分割成8等份,拼接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分割成16等份有点接近平行四边形,分割成32等份就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回顾刚才试着把圆沿着直径分割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学生沿着自主探究出来的思路继续研究时,一方面,从直觉上认为这样继续折下去,或继续剪拼下去,得到的图形一定会越来越像“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但最终能不能说就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了呢? 直观感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摆后的图形越像平行四边形。平分的份数的继续递增,拼摆的图形越来越像一个长方形了,再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想象的过程”,充分地体验了“极限思想”。﹞
(三)、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 S = πr × r
s = πr²﹝学生通过观察,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计算应用
要想计算出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根据s = πr2 必须得知道圆的半径,如果没有告诉半径,我们要把半径求出来.〔学生在熟悉圆的面积公式后,要会在计算中应用得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题中已知直径或周长的时候该怎么求圆的面积。为今后做好练习打下基础。〕
四、学法总结:
本节课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采用分割、旋转、平移、拼接等方式把圆转化成熟悉的平行四边图形来计算其面积。这种方法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可以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求圆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五、学法应用:
我们可以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试着推导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吧。〔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 设计亮点:
教学“圆的面积一”计算公式推导时,通过演示将圆平均分成16、32、64等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渗透“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并判断学生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既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微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从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法。采用分割、旋转、平移、拼接等方式把圆转化成熟悉的平行四边图形来计算其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还特别强调了在计算圆的面积时要知道圆的半径,没告诉半径的要先求出圆的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并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奠定基础。本节微课在设计上和录制过程中和教学效果看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
第二篇:微课设计说明
微课设计说明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浓缩,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在当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对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次,微课主要采用视频形式,本次的微课是从点线面的设计元素来装饰叶子画,原因是视频教学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它媒体方法,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在视频媒体的辅助下,微课教学也使得学生可以实时反馈,通过评论等方式来及时表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寻求帮助,同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线上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从教育者主体来说,微课教学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通过观摩他人微课教学的案例去发现新的教学点,完善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微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不断成长,特别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微课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巨大革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圆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及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
1、圆面积演示学具
2、课件
3、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4、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播放孙悟空为唐僧画保护圈的视频。
2、让学生为老师画一保护圈。老师扮演唐僧,学生扮演孙悟空(进行演示)注:唐僧与孙悟空分别拿金箍棒的一端进行画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与演示,说说从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大家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唐僧画的保护圈面积有多大。(板书:圆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面积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圆片,用手摸一摸圆的表面 你发现了什么?
师:下面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比一比圆片,看看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圆有大有小,请看课件(展示课件),同时想一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做圆的面积吗?
生: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一遍。)
2、尝试转化,推导公式(学习圆的面积公式)(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r)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
面 积=πr×r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3。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3)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2).教学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B、分析题意。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必须知道圆的半径。
生:那么圆的半径题中直接告诉了吗? 生:没有。师: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 生:圆的周长。
师:那么怎样来求半径呢?你能告诉大家利用哪个公式吗? 生:利用r=C÷π÷2(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集体订正。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这个条件,当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时,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请看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当圆的半径题中没有告诉时,一般应想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练习
师: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第四篇: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
1、例2。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展示目标,自主探索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
五、图
六、图七)。
跟圆形有什么关系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订正。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预设: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 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如放在课堂上会占用很多时间,考虑到学生操作起来较慢,于是先让学生预先进行实际的操作,然后把操作的成果带回来上课用。
2.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复习了“转化”的思想,顺其自然也可以想到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小组讨论,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4、充分运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圆面积的转化过程,有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篇:微课一
《小狗包弟》微案
08260601 李盼玉
08 外汉2班
教学目标: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对比手法,提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究本文的艺术特色对比手法,提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 我是来自08外汉2班的李盼玉,今天讲《小狗包弟》的微型课。
上节课,我们讲述了第一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今天,我们讲解其中的对比手法。
一、对比手法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安排在一起,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师:大家先默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划出艺术家迫害的句子和描述人以及狗的反应的句子。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艺术家受迫害的句子。
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师:很好,找的全面、准确。那你能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现在的艺术家吗? 生:半死不活 师:答对了。这位同学读的很仔细。请坐。看见半死不活的艺术家,认识的人是怎么反应的? 生:(齐答)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师: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见死不救,如果你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他们,你会用什么词语?
生:冷漠、残忍、冷酷。
师:形容的很贴切。可是,也会有同学说,他们也是怕牵连,文革时人人自危,这也是情有可原。有没有同学这样认为?
生:我就是这样认为的。人要面对现实,毕竟要是自己被批斗,家人也会跟着受牵连。师:你这种说法,我可以理解。很多人,包括我们,如果在文革那个年代,说不定也会这么做。人在现实面前,总会不自觉的权衡利弊,充满功利性。面对现实对人性的考验,一般,人会低下自己的头,选择屈服于势力,不敢挑战。这也是人性的弱点。认识的人会逃避,小狗是怎么反应的?
生: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舐舐,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
师:大家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只小狗怎么样? 生:热情、忠诚、有情有义 师:对。大家看一下,“人从”这两个字,认识的人都掉开头走了,不认识的人却选择围观。这些人,也许有同情,但是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不能说他们有罪,但是,这是不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不是都麻木不仁? 生:是。
师: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连一只小狗都懂得人情,都那么善良,可是这些群众和认识的人却变得冷漠、麻木、甚至残忍、冷酷,他们的人性是不是扭曲了? 生:是。师:文革时,千千万万的人被破坏、批斗,那么多的人却或围观,或逃避,这样人情淡漠,这样的社会又该怎么说呢?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生:世态炎凉
师:很贴切的词语,也会准确。请坐。当时的社会,世态炎凉,人情淡漠,人性又如此懦弱、扭曲,甚至泯灭,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生:文革
师:都是文革的错。这也是作家运用对比的目的。通过写艺术家被打的半死不活,认识的人掉开头去,小狗却从围观的人群中热情的朝艺术家奔去,人与狗的反应相对照,人的冷漠、麻木、功利、残忍与小狗的热情、单纯、忠心、有情有义相对比,突出了突出了人不如狗的主题,揭露了文革时的世态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扭曲.师:这就是本节课讲的对比分析,大家跟我一起来说一下本节课讲的内容。师生:(齐说)通过写艺术家被打的半死不活,认识的人掉开头去,小狗却从围观的人群中热情的朝艺术家奔去,人与狗的反应相对照,人的冷漠、麻木、功利、残忍与小狗的热情、单纯、忠心、有情有义相对比,突出了突出了人不如狗的主题,揭露了文革时的世态炎凉,人性的弱点和扭曲.二、作业
师:巴金在《小狗包弟》运用了多处对比,为了提高大家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参考本节课讲的对比手法分析,分成三小组,分别分析一下几处对比。
1、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巴金和包弟的故事,两个故事的对比,可以从相同与不同之处着手。
2、迎接包弟的到来及与包弟的亲密相处,巴金欢乐、幸福,文革时对包弟的担忧以及背叛,巴金悲伤、愧疚,这一欢一悲的对比,你能看出什么?
3、“说谎成风”时期,很多人对文革说谎掩饰,巴金却站出来说真话、自我反省,这一真一伪的对比,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大家自由分组,注意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组长来做总结。好,下课。
三、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一、对比: 艺术家:半死不活
人:掉开头去——冷漠、麻木、功利、残忍 人性的弱点
狗:高兴奔去——热情、单纯、忠心、有情有义 人性的扭曲(文革)世态炎凉
二、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