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动机——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电动机——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2.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教学器材】
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和课件、小型直流电动机、奥斯特实验装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装置、自制的矩形线框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实验装置、自制电动机的材料(分组)、直流电动机模型
【教学重点】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及受力方向,认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认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换向器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影像、图片,展示电动机在工农业、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引出本节课题。
2.演示实验:将一台小型直流电动机接入电路,通电后转动起来。
师:给电动机通电,为什么会转动起来呢?(不必让学生立即回答)引出下面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师点拨:再次演示奥斯特实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反过来,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教材中图8.4-1的实验,可以抽取几个学生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并叙述实验现象和归纳实验结论,而其他学生补充完善结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板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师:如果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都改变,那么受力方向会怎样呢?
让学生先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
3.师:如果把一个通有电流的线框放到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 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各学习小组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阐述其理由。
教师并不立即评判各学习小组的见解如何,而是通过实验事实来说话。
演示实验:用自制的教具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通电线框在磁场中会转动,但不能持续转动下去。(可能有些小组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但道理通过叙述不能清晰也表达出来)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展示:通电线框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转动情况,以及转过平衡位置后,受力阻碍它的继续转动情况。
师:同学们能够想办法让通电线框连续转动下去吗?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问题。
制作方案的设计:主要放到线框的制作上。问:两端漆皮全刮去,行吗?教材中要求将一端刮去半周,有何用意?针对这些问题,让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动手制作:让各学习小组自制“小小电动机”。
评估交流:大家能谈谈,我们自制的“小小电动机”的不足之处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重点把学生引导到下面的思路,我们自制的“小小电动机”与前面谈到的通电线框的装置相比,作了改进,将一端漆皮只刮去一半,使其转动过程的半周断电,不至于阻碍线圈继续转动,但只有半周获得动力。如何使后半周也获得动力呢?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即: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就立刻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这项功能的。
演示实验:出示直流电动机模型,让学生认识其构造,并观察其通电时的转动情况,学生对结构简单的换向器感到好奇,也疑惑不解。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动画认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着重是换向器所发挥的作用。
实际的直流电动机都有多个线圈,每个线圈都接在一对换向片上。有的直流电动机还用电磁铁来产生强磁场。尽管实际的电动机有多种多样,结构有些复杂,但可以把它看作两部分组成。
板书:在电动机里,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能。
5.生活中的电动机: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图片和影像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多种多样的电动机,以及电动机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6.教学小结: 整理本节的探究线索: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产生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逆向思考,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通电线圈放在磁场中会转动,但不能持续转动下去——自制的“小小电动机”将线圈一端漆皮只刮半周——实际电动机采用换向器。
让学生明白,从实践到理论,需要走一段艰难又曲折的路,同样,从理论到实践,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了人类的创造与发明。
第二篇:《电动机》教学设计
《电动机》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新 授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本节内容《电动机》是要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揭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而且要让学生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准备的器材有:磁体、线圈、电源、电动机模型、漆包线。学生准备的器材有:图钉、一节干电池、曲别针、磁铁、漆包线、小木块(或火柴盒)、硬纸板。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电动机》一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磁场的基本性质以及电生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出磁场对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提出这一理论在人类生活的今天的实际应用——电动机,故其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通电导体对放入其中的磁体能够产生力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磁体对放入其中的通电导体是否也有力的作用猜测,再利用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并大胆的猜想、探究,以证实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者的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13—14岁)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期,且他们通过将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能力给予一定的肯定,更需要通过动手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据此,在本节课我想通过小小电动机的制作,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为了克服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性,我将难点换向器的教学设置成动画的形式,以克服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b.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c.知道换向器的作用
d.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a.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观察与分析的重要性.b.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a.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b.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c.电动机的原理 2.难点:换向器
换向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若用实验演示透明度也不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动画,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换向器的作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白了换向器是如何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的这一难点。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 4.教具:
教师:磁体、线圈、电源、电动机模型、漆包线。
学生:图钉、一节干电池、曲别针、磁铁、漆包线、小木块(或火柴盒)、硬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奥斯特实验
①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②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小磁针在受磁力作用发生偏转的同时,是否也会通过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用提问的方式,设计疑问层层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求知欲,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同时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这样不仅复习了前面的内容而且为引出新课做铺垫)
2.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逆向思维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可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起新问题,并教给学生如何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进行新课:
1.利用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
(1)实验研究的引导和指导: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是否有力的作用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根据问题设计实验)
(2)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通电线圈是否受力的作用?(可以对学生的结论进行验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问:就此实验装置中,力是有方向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条件可改变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
(4)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验证,并让学生观察当某一条件发生改变时导体的运动情况会怎样?(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5)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影响导体运动方向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讨论交流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突破重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问:在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生活中哪一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
(6)如果把通电线圈放入磁场中,线圈的受力运动的情况如何?线圈是否能连续转动?(7)探究:让线圈转起来(制作模拟电动机)①介绍实验器材 ②出示制作方法
③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制作模拟直流电动机,是在学生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动手让线圈转起来。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8)问:①线圈引线的一端为什么要刮去半圈的漆皮?
②“小小电动机”转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9)出示直流电动机模型,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构造。(通过电动机实物图、电动机挂图、电动机剖面图,让学生全面理解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出示P64图8.4—6换向器的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线圈的受力情况,转动方向及换向器所起的作用(可打破空间的界限,使学生感性认识换向器的作用)
图1 图2 图
图3 图4 图1 :ab段电流方向由a向b,受力方向向上;cd段电流方向由c向d,受力方向向下.这样就使得线圈abcd沿着轴线顺时针转动.图2:线圈与磁场(磁感线)方向垂直的位置称为平衡位置。
图3 :ab段电流方向由a向b,受力方向仍向上;cd段电流方向由c向d,受力方向仍向下.ab段、cd段的电流方向、受力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使线圈在这个位置摆动几下就停下来 图4:换向器的作用(提问:怎样使线圈越过平衡位置后持续顺时针转动?引导学生回答:及时改变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从而改变受力方向)(11)电 动 机 的 优 点
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电动机的优点,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12)拓 展 延 伸
①、电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②、电动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③、向学生渗透:从实践到理论需要走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同样,从理论到实践仍需付出艰苦的劳动。这种劳动包含了人类的创造与发明(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动力。)三.小结并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困惑?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2.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 3.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受力转动 4.电动机构造:定子、转子、换向器、电刷
5.电动机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系列的结构框架。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四.巩固练习:
1.电动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电动机在工作时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2.电动机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3.换向器的作用是什么?
4.在磁场中放一通电导体,其运动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若这些因素同时改变则其运动方向_______(填“变”或“不变”)五.作业:
1.生活中哪些用电器上都用到了电动机? 2.电动机有哪些优越性? 六.自我评价:
1.本方案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一)本方案在目标的设置上是寓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三维目标。例小小电动机的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又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本方案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例如在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的教学时,能利用实验使学生亲自感悟它们之间 的作用,而又通过小小电动机的制作,使学生亲自体验这种作用,使学生对此有了感性认识。
(三)本方案能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去学、去做,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很有趣的也是很有用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设置时,大量使用了实验且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例在问题的引入、实验的设置上都给了一个学生想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可实现的活动中,得到他们想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可实现的活动中,得到他们想学习的内容,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乐趣。2.本方案的主要特点:
(一)学生的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小小电动机的制作用的是生活中的一些材料就可以进行。
(二)本方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通电线圈的受力情况及换向器的作用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突破空间的限制,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物理 电动机·磁生电
电与磁(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
模块一
电磁铁
一、知识点
1.电磁铁的来源: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如果在一个通电螺线管中插入一根软铁棒,螺线管的磁性会更强。
2.定义:插入了软铁棒的通电螺线管叫电磁铁。
这根软铁棒称为电磁铁的铁芯,螺线管成为电磁铁的线圈。
注意:电磁铁的铁棒(铁芯)是由软铁制成的,被磁化时显磁性,但失去外部磁场时,其磁性又立即消失。
3.电磁铁中加铁芯的原因
通电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该磁场使其内的铁棒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场极性与通电螺线管的机型完全一致,使得电磁铁的磁性比螺线管的磁性大大地增强。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
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失去磁性。
(2)
电磁铁中的电流越大则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
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4)
电磁铁中有铁芯比无铁芯时的磁性强。
5.电磁铁的特点
(1)
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其磁性的有无。
(2)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改变磁场方向。
(3)
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大小、铁芯的材质来控制磁性的强弱。
6.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磁继电器、电铃等。
7.电磁继电器
(1)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电路
(2)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一般由电磁铁、衔铁、弹簧片、触点等组成。
(3)
电磁继电器的原理
利用电磁铁在通断电的情况下有无磁性来间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4)
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①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②实现远距离操作。
8.电磁阀车门
现在的公共汽车使用的都是利用压缩空气开关的自动门。其中空置压缩空气是开门还是关门的滑阀就是你用两个电磁铁来控制的。司机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来使线圈或通电产生磁场吸引衔铁或,从而推动滑阀使空气压缩来推开或关闭车门。其结构如下:
二、例题精讲
【例1】★
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通过它的及的多少有关,另外,将
________插入通电螺线管中.它的磁性也会大大增强.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
据上面的分析可知,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通过它的电流及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另外,将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中.它的磁性也会大大增强.
答案:
电流;线圈匝数;铁芯.
【测试题】
如图所示,若闭合电键S,则电磁铁的磁性将()
A.
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闭合电键S1后,电路由单个的R1变为R1与R2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R1的阻值,由欧姆定律I=
可知,使得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根据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可知,通过线圈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故选A
【例2】★
如图所示的电磁铁,要想磁性最强,正确的方法是()
A.S接D,P滑至B端
B.
S接C,P滑至A端
C.
S接C,P滑至B端
D.
S接D,P滑至A端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
滑动变阻器S接C电磁铁线圈匝数最多,滑片在A端电路电流最大,并且有铁芯,所以此时电磁铁磁性最强.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悬挂磁铁的弹簧的长度()
A.
将变长
B.
将变短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利用安培定则可以判定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上端为S极,故电磁铁与其上面的条形磁体相互吸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所以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磁铁对条形磁体的吸引力增大,条形磁体对弹簧的拉力增大,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变长.
故选A
【例3】★
下列设备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是()
A.
电磁继电器
B.
发电机
C.
电磁铁
D.
电动机
考点:
电磁感应.
解析: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
法拉第B.
安培
C.
焦耳
D.
奥斯特
A、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A正确;
B、安培发现了安培定则.故B错误;
C、焦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C错误;
D、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例4】★★
某同学在做“研究电磁铁”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试判断电磁铁有无磁性或磁性强弱的变化.
(1)只闭合S1时,电磁铁
磁性.
(2)闭合S1、S2接a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电磁铁磁性
.
(3)S1闭合,S2由接a改为接b,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不发生变化.这时电磁铁的磁性
.
(4)电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用到,如:
.
考点: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解析:
(1)只闭合S1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电磁铁不会产生磁性,故电磁铁没有磁性;
(2)闭合S1、S2接a时,电路中有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变长,电路中电阻变大,电流变小,即:在匝数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小;
(3)S1闭合,S2由接a改为接b,匝数变少,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流表示数不发生变化,即:在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匝数,电磁铁磁性减小;
(4)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电铃都用到了电磁铁;
答案:
(1)没有;(2)减小;(3)减小;(4)电磁起重机.
【测试题】
如图所示,A为螺线管,B为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当开关S断开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或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或变小).
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
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对条形磁铁的排斥力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例5】★★
如所示,闭合开关S,烧杯中水面上浮着一个空心小铁球,将盛水的容器放在电磁铁上方,此时电磁铁A端为
极,将滑片P向右滑动,空心小铁球将
.(填“上浮”“下沉”“静止”)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
①电流由A流向B,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则A端为S极(南极);
②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螺线管中的磁性减弱,故小③铁球所受磁力减小,使得铁球上浮一些,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而且由有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将减小.
答案:
S;上浮.
【测试题】
小利同学观察到学校楼道里的消防应急灯,平时灯是熄的,一旦停电,两盏标有“36V”灯泡就会正常发光.图所示是小利设计的四个电路,其中可以起到消防应急灯作用的电路是()
A.
B.
C.
D.
根据题意,分析各图可知,当照明电路正常工作时,电磁铁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消防应急灯所在电路断开,而当停电后,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与触点接触,两灯泡连接,且为并联.因此,对照各图发现,只有图C符合这一要求.
故选C
【例6】★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磁铁A端磁极为
极,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
(1)伸出右手,弯曲的四指与电流的方向相同,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螺线管的左端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则螺线管的右端即A端是S极.
(2)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将增大.
答案:
S;增大.
【测试题】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S1断开S2闭合时,红灯亮
B.
当S1断开S2闭合时,绿灯亮
C.
当S1闭合S2断开时,绿灯亮
D.
当S1、S2均闭合时,绿灯亮
读图可知:
(1)当S1断开、S2断开时,左侧的控制电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右侧的工作电路也是断开的,所以两灯均不能工作;
(2)当S1断开、S2闭合时,左侧的控制电路无电流,电磁铁无磁性,由于弹簧的原因,动触点与绿灯的触电接触,同时由于右边的工作电路也是闭合的,所以此时的绿灯亮;故A错误、B正确;
(3)当S1、S2闭合时,左侧的控制电路有电流,电磁铁有磁性,由于弹簧的原因,动触点与红灯的触电接触,同时由于右边的工作电路也是闭合的,所以此时的红灯亮;故D错误;
(4)当S1闭合S2断开时,左侧的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无磁性,同时右侧的工作电路断开,因此工作电路无电流,所以两灯都不亮,故C错误.
故选B
模块二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与电动机
一、知识点
1.当把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时
(1)
如果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则通电导体不受磁场的作用力。
(2)
如果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则通电导体受磁场力的作用,当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最大。
2.影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1)
磁场强弱:磁场越强,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越大。
(2)
电流大小:电流越大,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越大。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决定于磁场方向、电流的方向
(1)
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只改变电流方向,则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反向。
(2)
保持电流方向不改变,只改变磁场方向,则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力方向反向。
(3)
若磁场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二者同时反向,则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力方向不变。
4.左手定则
当通电导体与磁感线垂直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使大拇指与四指在同一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传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5.动圈式扬声器
(1)
结构:由固定的永磁体、作为银圈的线圈和锥形纸盒盆构成,如下图所示。
(2)
工作原理:当线圈通过上图中所示的电流时,线圈受到的磁体的吸引向左运动;当线圈中通过相反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受到磁体的排斥而向右运动,由于通过线圈的电流是交变电流,它的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线圈就不断地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于是扬声器就发出了声音。
6.直流电动机
(1)
工作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线圈两端各连一个铜制半环E和F,它们彼此绝缘,并随线圈一起转动,A和B是电刷,它们跟半环接触,使电源与线圈组成闭合电路。E和F叫做换向器,其作用是每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就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丁
丙
乙
甲
图甲是开始通电的状态,换向器与电刷接触,换向器与电刷接触。线圈的电流如图所示,左边受到向上的磁场力,右边受到向下的磁场力,于是线圈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转过90°就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状态,这是平衡位置。线圈的惯性使它冲过平衡位置,于是换向器就改变了所接触的电刷,与接触、与接触,如图丙所示。
图丙中,线圈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左边的受力方向变成向下,右边的受力方向变成向上。于是线圈就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
转到图丁中所示的位置时,又靠惯性冲过去,就回到了图甲的状态。
(2)
换向器作用:
①线圈在平衡位置时,停止对其供电。
②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3)
转动方向和转速:转动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转速与电流的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
7.实用电动机
(1)
基本结构:电动机是由转子和定子两大部分组成的,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2)
原理: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它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
种类: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二、例题精讲
【例7】★★
1.如图是火警自动报警原理图.发生火警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①温度升高使铜铁双层金属片向下弯曲,从而接通电磁铁电路.
②接通触点使报警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③电磁铁具有磁性.
④衔铁被吸下.
⑤红灯亮、电铃响,发出警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2.小李利用电磁铁设计了一种微机室防盗报警器(如图).在微机室房门处安装开关S,电铃安在传达室.当房门被推开时,开关S闭合,电流通过电磁铁,电磁铁
(填“有”或“无”)磁性,并且B端为
极,跟金属弹性片上的磁铁相互
(填“吸引”或“排斥”),电铃电路
(填“接通”或“断开”),电铃报警.
考点: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
(1)读图可知,当铜铁片弯曲使控制电路接通时,电磁铁获得磁性,吸引衔铁,使触点向下,与工作电路连通,电灯与电铃同时工作,故选项B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左侧为控制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磁铁获得磁性,利用安培定则判断可知,B端为N极,因为弹簧片左侧也是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两触点接通,使右侧工作电路开始工作,电铃报警.
答案:
(1)B.(2)有,N,排斥,接通.
【测试题】
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实验装置中,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用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是
;用来研究电磁继电器构造的是
;用来研究电动机原理的是
.
A装置是一个电磁继电器,即是电磁继电器应用实验;
B装置让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它会受到力的作用,这是用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即电动机的原理实验;
C装置中,若开关闭合,金属棒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故是电磁感应实验装置.
D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吸引铁钉,移动滑片的位置,可以得到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C;用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是D;用来研究电磁继电器构造的是A;用来研究电动机原理的是B.
故答案为:C;D;A;B.
【例8】★
如图所示是直流电动机的模型,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转动.现要线圈逆时针转动,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
只改变电流方向
B.
只改变电流大小
C.
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
D.
对换磁极同时改变电流方向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解析:
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若使通入直流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改变或磁场的方向改变,它的转动方向将改变.但是如果同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线圈的转动方向将不变.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闭合开关,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
A.
电动机
B.
发电机
C.
电磁继电器
D.
电饭煲
如图所示,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闭合开关,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电饭煲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9】★
磁悬浮列车是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列车底部与上方轨道间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使列车悬浮
B.
为产生极强的磁性使列车悬浮,制作电磁铁的线圈宜选择超导材料
C.
由于列车在悬浮状态下行驶,因而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列车悬浮行驶时,车体与轨道间无阻力、无震动,运动平稳
考点: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解析:
磁悬浮列车是现代高科技的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列车悬浮行驶时,车体与轨道间有空隙,所以无阻力、无震动,运动平稳;产生极强的磁性使列车悬浮,制作电磁铁的线圈宜选择超导材料,因为超导材料无电阻,不会产生电流的热效应.故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已在上海建成,它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将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几厘米,从而大大减小摩擦,提高了行驶的速度.这里利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指()
A.
同名磁极互相吸引
B.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C.
异名磁极互相排斥
D.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悬浮列车的车体和轨道是同名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使列车实现悬浮,从而减小列车所受的摩擦力,提高行驶速度.
故选B
模块三
电磁感应与发电机
一、知识点
1.电磁感应
(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
发现及意义: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进一步解释了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3)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①电路是闭合的;
②导体要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③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只能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
(4)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
影响因素:
①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决定于导体的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两者中其一发生方向改变,感应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两者都发生改变,感应电流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导体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磁场的强弱、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磁场越强、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则感应电流越大。
2.动圈式话筒
(1)
结构图
(2)
作用:把声音转换成电流。
(3)
原理:电磁感应
(4)
工作过程: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带动线圈在磁场里振动,使得线圈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再通过扬声器被还原成声音播放。
3.发电机
(1)
工作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交流发电机:电流大小和方向都周期性发生变化的发电机。
(3)
交流电频率: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位Hz。
我国使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其意义是发电机的线圈1秒内转50周,而转动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故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1秒钟内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例10】★
如图所示,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闭合开关,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的设备是()
A.
电动机
B.
发电机
C.
电磁继电器
D.
电饭煲
考点: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
如图所示,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闭合开关,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电饭煲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如下面左图,导体a向右运动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若要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与左图的方向相反,则下列哪种选项可行()
A.
B.
C.
D.
A、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没有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方向相反、导体运动方向相反,感应电流方向不变.不符合题意;
C、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没有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D、在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时,磁感线方向相反,感应电流方向相反.符合题意.
故选D
【例11】★★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用棉线将铜棒ab悬挂于磁铁N、S极之间,铜棒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流表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棒在图中位置水平左右运动时,应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B.
ab棒在图中位置竖直上下运动时,应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C.
该装置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D.
该装置在实验中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考点:
电磁感应.
解析:
AB、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b棒在图中位置水平左右运动时,符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当ab棒在图中位置竖直上下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因此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A正确,B错误;
C、该装置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ab棒运动时,具有机械能,产出感应电流时,电路中具有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错误.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其中能够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是()
A.
ab不动,磁体上下移动
B.
ab不动,磁体左右移动
C.
磁体不动,ab上下移动
D.
磁体与ab一起向右移动
本题图中蹄形磁体的磁感线方向是竖直方向.
A、ab不动,磁体上下移动,导体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
B、ab不动,磁体左右移动,导体ab切割磁感线,指针发生偏转;
C、磁体不动,ab上下移动,导体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
D、磁体与ab一起向右运动,ab与磁体保持相对静止,ab不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发生偏转.
故选B
【例1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
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导体运动方向有关
C.
感应电流的方向只跟磁场方向有关
D.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考点:
电磁感应.
解析:
A、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导体在运动,结果是产生了电流,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都有关,故B错误;
C、与B同理,故C错误;
D、产生感应电流要具备三个条件,即“闭合的电路”、“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只做运动,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将同一根磁棒静置于甲、乙、丙三位置10秒后,比较三处的感应电流,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在甲位置感应电流最大
B.
在乙位置感应电流最大
C.
在丙位置感应电流最大
D.
在三个位置都没有感应电流
得到感应电流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②导体要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此题中磁棒放在甲乙丙三个位置都是静止,所以都不满足切割磁感线这个条件,故都不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D
【例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电流方向和线圈匝数都有关
B.
法拉第最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C.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D.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考点:
电磁感应;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
A、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关,与电流方向无关,故A错误;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正确的,利用这一现象制成的发电机,不是电动机,故B错误;
C、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故C错误;
D、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答案:
D
【测试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中a、b接线柱应连接()
A.
电源
B.
灵敏电流表
C.
电压表
D.
电流表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产生的电流较小,所以电路中应串联一只灵敏电流计,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反映是否有电流产生.
故选B
【例14】★★
在下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的横截面,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如图所示的方向运动,其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B.
C.
D.
考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解析:
题中磁感线都是沿着竖直方向的,A、B、D三图中,导体运动的方向都能够切割到磁感线,都能够产生感应电流,只有C图中导体沿着竖直方向,它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一致,没有切割磁感线,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C
【测试题】
如图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示意图,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B.
C.
D.
A、导体顺着磁感线的方向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B、导体在磁感线之间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C、导体斜向上运动,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题意;
D、导体顺着磁感线方向运动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15】★★
下面关于电路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B.
只要闭合电路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C.
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D.
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考点: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解析:
由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知,只有选项C符合.故选C.
答案:
C
【测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B.
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错误;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正确;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CD
【例16】★★
如图所示,要使流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反向,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只将磁场反向;
②只将线圈的运动方向反向;
③同时将磁场和线圈的运动方向反向;
④增加磁铁的磁性或线圈匝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考点: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电磁感应.
解析:
要使流过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反向,就是要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①只将磁场反向,就可以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反向;
②只将线圈的运动方向改变,就会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使灵敏电流计的电流反向;
③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线圈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时不变的;
④增加磁铁的磁性或线圈匝数,只能是电流的大小,不能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所有部件都静止时,小磁针亦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在下述四种情况下,小磁针发生偏转的是()
A.
磁铁不动,导线ab向左运动
B.
导线ab不动,磁铁向下运动
C.
磁铁与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下落
D.
磁铁与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上升
A、磁铁不动,ab向左运动,其运动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B、ab不动,磁铁向下运动,相当于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题意;
CD、磁铁与导线相对静止,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
在引入时引导学生回忆奥斯特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那么,可不可以反过来思考: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在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手摇发电机演示,说明磁能生电。刚上课提问时学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而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些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可以的,但看到学生的表现,我不但没有认识到我教学设计上的问题,反而对学生发脾气。课后想一想,自己太着急了,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在引入时应慢些,让学生思路清晰。教师用手摇发电机演示效果明显,如果用教材上的小风扇会更好,但可惜未找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应结合一套演示器材(应由学生设计,教师组装)来讲。这样的话,学生会很清楚实验器材及如何组装,教师可示范学生猜想导体的可能的运动。另外,导体与磁场的位置关系,本身可以是磁场动,也可以是导体动,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楚是怎么回事或示范规定,否则有的学生随意动,分析不出来条件。对于探究实验,为了使学生条理清晰,目的性更强,可以让学生说,而后在黑板上简要写实验步骤或说完后出示有相关表格的小黑板也许效果会更好。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电动机》是九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篇一
《电动机》这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磁场对导通电导线的作用,一个是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我在讲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应用时,先复习奥斯特实验的结论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其一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其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然后让学生猜想:通电导体放在磁场中,会受力吗?这样学生基本可以猜想出结果来,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操作了一次,效果很明显,可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就又用通电线圈进行演示,效果很好。
对于电动机的构造,重点是换向器的原理,先通过让学生看到通电线圈不能够连续转动,然后让学生分析原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办法让线圈连续转动起来。在学生没有办法的前提下,给学生介绍换向器的原理和作用。这里还有不少学生搞不清楚具体是怎么换向的,需要他们慢慢琢磨。
另外,我增加了电动机的优越性的思考,让学生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
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篇二
常讲常新,这是我最大感受。原来讲电动机的原理,就是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结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今年上课时突然想到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他,在学生的短暂思考后,马上就有同学用“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解释这一现象。接下来的基本内容,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也很顺理成章的能够用“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解释了:当电流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场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原来排斥的就会变成吸引,磁体磁场方向改变同理。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无形中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有时觉得就这么点知识,但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新的灵感会让我们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跟大家交流我的新发现。
这节课在设计上把演示都换成了学生分组实验,这样在本节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在探究的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解释、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认识,主动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在这节课中活动设计,问题的引出和讨论交流,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做、去说、去思,去发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的提高了科学素养。
九年级物理电动机教学反思篇三
我今天上午第三节我讲了《电动机》,对我来说这是一节很特殊的课。因为我也亲自体验了一把从准备材料,到制作课件的全过程。虽然时间准备有些伧足,课件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让我还是收获了许多。反思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还是值得自我欣赏的:
1.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比实物演示可见度大,而且转速容易控制,学生看得更清楚,虽然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电动机的转速控制,但在课件中经历了调速这个过程,学生也就会有所了解。
2.教学中还是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一般学生能分析得出的结论由学生得出来,教师不包办代替。
3.课前让学生去经历了制作小电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制作热情高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去探究了电动机连续转动的原理。
我自认为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是用课件代替演示实验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课件虽然可以模拟实验条件,但毕竟不是实验,我们只有在不得以的条件下才可用课件代替实验,只有在权衡利弊后使用。
2.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水平有限,还只能做PPT,对FLASH的制作要加强学习,争取能自己制作FLASH课件。
3.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在让学生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时间给得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少中下水平学生来说显得节奏过快。
4.课堂氛不够活跃,和平时相比今天学生的表现有差距,可能受到听课教师的影响,有的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想说而没敢说,课后才和我交流。
5.本节课由于学生受力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在电动机的受力分析教师完全替代了学生,总显得不够严谨,课堂环节就显得不够流畅。
总之,我完成了在达标课中的任务,我做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愿聆听各位专家的意见,同时把的有待改进的地方晒一晒,听课教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这也算是我的的一点贡献吧!
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上,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础知识,磁场的基本性质,电流的磁效应。在认知层面上因为生活中的电动机基本上是封闭的,学生很难对其内部结构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思维虽然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二、学生分析
我所承担的是初三一、二、三班的物理教学.共有160多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其中共数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50%的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讨厌理科学习,经过了解测试后个别学生小学数学知识都未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作业马虎了事,抄袭作业严重且作业格式不正确,写字不认真.部分学生学习虽然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抓好基础知识,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点.三、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初三六个班共有学生425人,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15人。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各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一下:
(一)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和一学期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从物理知识系统的总体上来说,只是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电现象,以及力学等基础学科中最基础、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所学的知识是零碎的,支离的,就是从物理观方面去分析,学生对自然界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认识也是浅显的。
(二)技能和能力发展水平:
我校初三学生虽然各班均是按成绩平均划分和安排的,但从调查来看,各学生水平不一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有两极分化倾向,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纠正这种倾向。另外,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第一次接触物理,对这门课程了解不深,应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
(三)学习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识的掌握,着重于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表现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较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能够掌握学习规律,识物达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规律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学生“死学知识,学死知识”,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走上活学活用的轨道上来。
(四)、学习态度与习惯及学习兴趣的分析
多数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记笔记、建立问题记录本等方法帮助学习,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科学的学习态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局限于死记硬背,不能举一反三,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学员培训帐号:b***3810 学员姓名:黄龙
所在学校名称: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223团学校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初中物理(1)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九年级全一册 4)课题名称:重力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学情分析: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初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②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3、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
(二)整个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因此他们对多媒体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第二板块: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第三板块: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板块: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结合着斜面再一次演示,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学生观察图13.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想想议议:看图13.2-7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可以得出从地球以外看,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第五板块: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效果检测:
第六板块:效果检测
1.作出质量为10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2.完成课后练习
第七板块:布置家庭作业
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300-600字)
通过国培课程研修对重力一课教学设计改进有如下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指导,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该设计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对于初三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 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实验探究注重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课例研修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感觉收获颇多!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下面就本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对初中物理课例研究的认识,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而课例研究是要弄清楚一节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材方案才能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研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的课堂如何组织?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材料-----设计-----实践------反思------总结。问题:问题通常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材料: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反思性材料四部分组成。课堂呈现材料: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段,说课稿和教学案例等等。支持性材料:指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学习的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支掌性教育理论材料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结果评价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详细真实的课堂实践得失记录,还可以是学生作业,如成功的或失败的学生作业。反思性材料:教学反思是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要注重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改进设想等。二,提高思想、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的的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讲述了他们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教学的各种看法;如可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的教育理念,让我犹如呼吸新鲜的空气,热血沸腾,为之振奋。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身为教师的我,努力把学习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相结和,使之有效的指导我平时的教学;同时,我学会了变化角度审视自已的教学方法,模式等;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学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变化。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时刻充电着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中,让我感到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此境的氛围。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上好物理课的基础。专业素质主要指教师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整合能力及运用教育智慧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任何基本功都源自一定时间的积累。教师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物理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学物理、练物理,提高物理水平,做到“以学带教”,“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要积极参加课件及教案评比等活动,增强自己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五,学习课例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成长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后,衷心感谢这次培训活动的举办。并盼望以后能有更多、更广泛的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
初中物理国培总结
在忙碌中,持续几个月的“国培计划”的培训工作就已经接近尾声,回想自己培训学习以来的生活,真是受
益匪浅!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的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因为,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可以使自己的视野在培训学习中得到拓展,也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在培训学习中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过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次,这个愿望成真了,带着无比的喜悦,我走入了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过程中,通过四个专题课程的学习,我对初中物理情景创设、导学策略、低成本实验开发、物理教学衔接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对教学过程中的创设性、导学性、结构性、规则性、拓展性等知识形成了全面而完整的学习;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中重点、难点的分析定位、如何突破重难点等一系列知识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对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也进行了整体而全面的思考;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完成,我在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上得到了不小的提高,而作为一个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功底,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前提条件,培训学习,使我向成为一个更好的好老师,又迈进了一大步。通过培训学习中浏览、阅读其他学员的文章,在物理课堂中的教学导学策略、物理教学低成本实验开发、学生前物理概念对教学的影响、物理教学衔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过程,是合作学习,还是探究活动;是教师组织,还是学生做主;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实验引导来开展教学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各位学员精心设计的作业中,我感觉天更高了,地更广了,开展起教育教学工作来,更得心应手了,上起课来,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直观性展示的更多了,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知识学习了,教学效率、学习效率
自然也就更好了!
通过评论其他学员的作业,我对各类作业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设计中要特别加以重视的方面、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等内容有了更全面而完整的思考。而通过其他学员对自己作业的评论,我对自己在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对于不足之处,思考和设计如何改进,如何进行完善,如何克服缺陷,来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改进,在具体工作中,选择的余地大了,工作的效果也更好了!
但是,参加本次培训学习,也有遗憾之处,就是培训学习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展,这样一来,上课、批改作业、准备教案等工作齐齐上阵,就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学习,这无疑让自己错过了很多提升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机会,这该是多大的遗憾,多大的损失!所以,一直以来,只要有时间,那怕是几分钟,我也会进入培训平台,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浏览其他学员的作业,或者完成自己的作业。短短的培训时间就要结束了,虽然后期的时间很紧迫,因为都在为学期末而做准备。但培训学习时刻都在吸引着我,只要有提高和发展的机会,有学习的机会,我都会争分夺秒的抓紧时间,珍惜学习的机会。总之,通过国培学习的参与,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将发挥不小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自己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