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聂美春
一、激发学生信心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和平时有哪些不同?
2、: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正确,那么正是因为今天的语文课和平时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我相信这堂课一定会很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告诉老师。
二、导入新课
1、在进行今天的教学内容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来体会。然后说一下自己听后的感受或描述一下歌中的景象。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这是一首老歌,大家能一起来告诉我歌儿的名字吗?
2、那么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听后的感受或描述一下歌中的情景。
3、大家表达的很好,歌曲的确给我们展示了青山绿水、层层叠翠的乡村风光,让我们赏心悦目。而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今天我们就借用这首歌的名字并稍加改动,来进行一堂口语交际课。教师利用电脑,在大屏幕上飞入标题: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研讨交流
1、要介绍我们的家乡,大家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说呢?
2、从这些方面来介绍家乡都可以,能不能将这些内容概括起来,拟订一个标题?大家思考一下。
(我的家乡、可爱的家乡、这就是——樟树、美丽的樟树、日新月异的樟树等等。)
3、同学们拟订这么多题目,比较一下,结合我们的主题——夸家乡,哪个题目更好些?
4、(将这个题目写在黑板上)这就是我们第一版块内容。请大家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和全班同学交流的内容,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
5、组内交流后,我们就请各个小组的代表来介绍自己小组确立的要和全班同学交流的内容。
小组1:(文化教育方面交流)介绍了樟树市的实验小学。
小结:同学在自己充满深情的介绍中,深深地为自己的母校感到自豪,老师同样相信在三年后你也会为你中学的母校而骄傲。
小组2:(介绍樟树的景观)樟树的阁皂山自然景观、赣江大桥、樟树市的人文景观——药都公园和三皇宫。
小组3:(樟树市的经济)
小组4:(樟树市的桥梁发展)
四、思考创新
1、通过几个小组的介绍,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我们的家乡,和过去相比,家乡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在前进中更应看到,家乡尚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那么,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进入我们的第二版块:樟树未来我创意。给大家个人思考三分钟,然后口头阐释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结构图来阐释。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思考
A.调整城市的布局,划分两大部分:城北是活动区,城南是居住区。城南空气很好,城北要多一些绿地。
B.樟树将来要改善城市的道路,现在路面破损厉害,另外还很狭窄。我想应建设几座立交桥。
C.樟树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我想未来的樟树应禁止使用含铅的汽油,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个人设计都很有针对性,若干年后,我们的设想一定会变成现实。为了这些美好的设想,我们今天更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在家乡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下选择我们樟树的一处新景观,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我们把它作为一项长作业,写好后我们选择不错的文章,编成一本小集子《樟树新视点》。
第二篇:《十年后的家乡》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十年后的家乡》交际口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
2、通过合理的想象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合理的想象表达出家乡的美好祝愿和热爱,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
1、能条理清晰的表达出家乡十年后的巨大变化。
2、想象的合情合理。
教学难点:用普通话交流,并在交流中逐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看图片,照片或课件创设情境,了解家乡的现在,找出家乡的不足或发展前景,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出示话题,明确交际内容:想象一下,十年后你的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主要围绕“变化”展开想象与交际。
二、阅读指导语,明确主题和说话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指导语,明确交际的主题:想象家乡的十年后可能发生的新变化。要求:想象要合情合理。
三、充分想象,自由练说
1、可以选择表现家乡某一方面的变化,合情合理的展开想象;也可以多方面综合的去谈。同桌或小组内互说,互听,互练,展开互动。
2、练说时要抓住自己交际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的表达出来。表达要清楚,让人听明白。交际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家乡的迅速发展和个人的美好愿望。
四、班内赛说,强化互动
1、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练说。
2、得合情合理,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评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
第三篇:口语交际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家乡的习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着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事。今天的“语文百花园”,就给了你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书写的机会,赶快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1)同学们,你还记得《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吗?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他们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家乡的习俗。(板书课题:家乡的习俗——说民风 道民俗)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播放广西龙胜--红瑶人习俗;展现侗族习俗的大塘湾民俗风情游片段)
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民风与民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愚昧的糟粕,发扬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春节贴“福”字介绍:
我们龙胜每逢过年都会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介绍时老师亲自操作贴“福”字,边贴边作介绍)
四、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贴“福”字,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习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五、畅所欲言,召开“说民风 道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优秀代表参加“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说民风道民俗”发布会有关要求:(课件出示:)
(1)发言人要讲清楚家乡的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4、引导大家总结:
我们的家乡人杰地灵,民风民俗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饮食、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六、课外延伸:
有兴趣的同学一起编写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家乡的习俗 说民风 道民俗
第四篇:《家乡的习俗》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家乡的习俗》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能说会道——家乡的习俗 教学目的:
1.要让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敢大声去说。2.学会用心倾听,能听懂别人所表到的意思。3.在表达的时候,要做到有一定的顺序,意思清楚。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新年好》这首歌,导出话题。
2.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这些画面是哪个节日。(过年)3.你喜欢过年吗?自己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二. 出示课题。明确要求。
1.你知道吗?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保留下来的习俗很多,而且各地的习俗还有所不同。习俗往往有特定的意义,有的是几年历史人物,有的是寄托某种愿望,有的是表达某种心情……有的节日表现在传统节日上,有的表象在平时的重要事情里,还有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比较普遍的习惯。2.明确要求:
(1)、先介绍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的名称。
(2)、要说清楚什么时间。
(3)、将这个习俗与众不同的地方。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部分风土人情。
同学们知道的节日真多,既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民间传统节日,又有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这样的现代国际节日,还有一些特殊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等等。
三、小组交流
个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个各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四、全班交流。
1、指明谈家乡的习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有不同看法的同学举手发言,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3、教师适当点拨,但不做过多的干预。
五、总结: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家乡的习俗了解得还真不少,不但懂的了习俗的产生背景,而且还知道了这些习俗的意义。希望大家长大以后为能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唱起这首《新年好》吧!
第五篇: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家乡的变化》的教学,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口语交际课难点是营造好师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效果。
一、要淡化预设
为展示口语交际课堂结构,我采用亲身感受创设情景,揭示话题,可在主要环节“家乡的变化”信息交流会时,同学们虽有热情,讨论激烈,但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当一般听众,特别是有胆量的同学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说明家乡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就不再说了放弃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以后应先照顾那些反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时间让他们回答问题,多鼓励,让他们逐渐从简单的内容中去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二、要重视实践活动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第7组“积累、运用”“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的。由于考虑到同学们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不难,可以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图片、上网查询等等。所以就忽视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多数学生搜集的资料不全面。
三、要构建开放理念
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如以璧山标志性建筑电视塔为例,我饱含激情地讲述:“眺望璧城全景,璧南河穿城而过,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性,璧山的沧桑巨变让我耳目一新,我会情不自禁地说:‘家乡的城市建设步伐真快啊!’”本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可没让学生充分思考,更没给同学们表达的机会,真是太遗憾了。
四、要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大多数学生不爱举手发言,我采用了简单的做法,不爱说就写,所以课堂上学生写的效果比口头表达的效果好。如果指导学生课前认真收集整理家乡人民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资料后,再写下来,那应该是人人有话可说。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编者意图,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要有大背景的烘托,既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也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如能充分发挥学生眼、耳、手、脑结合的功能,再结合课内外知识,从当导游介绍家乡美景,从家乡人民的吃、穿、住、行等方面全方位展示家乡新貌,从家乡的过去、现在憧憬家乡的未来,来开展家乡系列活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