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汇编)

时间:2019-05-12 22: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第一篇: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舒婷的诗作《致橡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八个环节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诗中意象的特征,挖掘作者表达的爱情观。该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落后爱情观的否定,对独立自主平等互爱的爱情的向往。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致橡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发展,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

中职生的语文教学一般只有半年或一年时间,它具有如下功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的简单构架,从而梳理学生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进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及独自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如此,针对“中职语文”的情况,教师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力求教学方法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

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这篇诗歌写于1977年3月,在1979年第4期的《诗刊》发表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许多青年读者更十分喜爱这首具有现代意识、感情深沉、构思别致的爱情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分为八个环节进行讲解。

一、精巧导入,激发求知欲

语文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让学生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求知的内在动力。导入时教师运用古代的爱情典故开场,配以经典梁祝爱情音乐为背景音乐,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可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关于爱情,当代诗人舒婷又用她的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呢?学生各抒己见,灵感不断。

二、作者简介,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要学习一篇诗文,首先要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境况,才有助于理解其思想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基于这点,在课堂上就不得不介绍作者舒婷的背景情况。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是一篇向陈腐观念发出挑战的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社会影响深远。

三、朦胧诗派,知识延伸

了解朦胧诗派的相关知识:其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点是:

(一)内涵上意蕴深厚,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二)艺术上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

(三)代表作家主要有:舒婷、顾城、北岛等。

四、整体感知,感悟情感

如果学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则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又要重视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特别是文中作者的“匠心独运”、“点睛之笔”。因此,在这一环节安排《致橡树》的朗读以贯穿始终,整堂课在朗读声中开始,在朗读声中结束。首先多媒体朗读欣赏,整体感受诗歌内容节奏,体会诗歌的旋律美。随后女生诵读诗歌的前半部分,男生朗读诗歌的后半部分。正音后要求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快慢,感悟诗中情感。

五、品味意蕴,深层挖掘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回避教师的参与,但教师的参与并不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参与,而应将学生的理解带入更高更深的境界。

活用投影加深理解。品评词句是学生正确理文章的基础,引导他们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评,让他们感知文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运用投影,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从而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诗歌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的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发言,教师点名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适当点拨。

(二)学生分6个小组讨论3分钟,就具体诗句讨论分析诗人的爱情观。讨论后小组由代表发言。诗人通过意象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既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攀附,更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爱情双方是不平等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双方独立平等又相知相依,患难与共。这体现了朦胧诗含蓄抒写个人意识的特点。

六、素质拓展,自由发挥

对职业学校而言,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创造生活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通过学习诗歌,结合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爱情观点(包括校园爱情),播放热播连续剧小片段《裸婚时代》,安排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点。

七、教师寄语,画龙点睛

课后教师给予的寄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爱情是美妙的,被爱也是幸福的。倘若一个人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事业还立,则必须认识到,应该学好文化知识,学会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棵向上的树。只有这样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自信坦诚的目光,才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八、作业延伸,自我检查

检查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作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布置学生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参考文献:

[1]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东北师范大学.[2]马晓华.致橡树.吴忠高级中学.[3]张辉.致橡树.教学设计与反思.吴江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第二篇: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1.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A)(P25)

A.发展基础教育 B.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普通教育 D.发展农村教育 2.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D)(P26)

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C)(P20)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B)(P12)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洛克 D.亚里斯多德

5.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D)(P57)A.受教育化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P81)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P104)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C)(P114)

A.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程序教学

9.柯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A)(P40)A.顺序性 B.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10.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P5)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B)(P24)A.1981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1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B)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13.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D)(P13)A.《政治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理想国》 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D)(P27)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 B.普及性、科学性、强制性 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5.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C)(P59)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1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的(B)(P153)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17.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C)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8.“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B)(P46)A.苏霍姆林斯基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B)A.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陈鹤琴 20.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属于(B)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基础课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21.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学校课程。(P76)

22.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由 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P51 23.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或训练最为有效,错过了这个时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这个时期称为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P41)

2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就是维护儿童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P56)

2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 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P47)

26. 教育目的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依据。(P29)2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 发展性。(P85)

2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P94)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P117)30.讲授法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讲述、讲解与讲演。(P110)31.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 道德教育 的总称。(P123)3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P143)

3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方法称为 说服法。(P139)3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是观察法和 谈话法。(P145)35.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 群众 组织。(P138)

36. 1898 年,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这可以看作现代小学的开始。(P21)37.社会、知识和 儿童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P73)

38.1897年,盛宣怀 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P21)39.小学以感知为主的常用教学方法有 演示法 和实验法。(P112)40.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P131)

2)小学阶段课性质的特点有哪些

1.普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应注意不断地把新知识变成基础性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第三篇: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心理学与教育学作业

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学习的心理动因。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把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即“我要学”。学习需要并不等于学习动机,有的学生有学习动机但没有学习行为。从学习需要到学习行为之间有一转化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诱因的。例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趣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内在因素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呢?我认为:主要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又称认知的动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以了解要解决的知识为目的的求知欲望。这种内驱力不是指向各种奖励,而是指向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中具有稳定性、内驱性。认知内驱力主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两个因素。

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一种本能。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索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导致对某事物的探究。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先导,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升华。

自我提高内驱力又称自我提高的动机。这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有重大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赢得在学校中的一定地位而使自己有一个相应的学习成绩或能力特长而努力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

附属内驱力又称为附属的动机,它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作是赢利地位和自尊的手段。

上述三种内驱力在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但它的比重因个性心理特征、年龄、性别、家庭影响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动机的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认知内驱力的激发

认知内驱力包括两个因素,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认知内驱力的激发可以从好奇心与求知欲两个方面着手。

(1)求奇法 创设新奇的环境,让学生有一个新奇感,唤起学生内驱力。如:有些教师上课时教学方法很独特,教具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安排,使学生感到新奇,学生上他的课时积极性就很高。

(2)求新法 创设新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新颖最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又能激活许多认知因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力图不断变化,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教学时在抽象的材料中,插入有关个人的奇闻轶事或插入有关人的故事,使学生认知内驱力不断地得到激发。

(3)求趣法 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有一种趣味感触。多创设一些形象性、直观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操作游戏,驱使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2.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作业批改激励法 这是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有大量错误,不急于评分,让学生自己去改正,然后,再给学生打分。即对学生的作业不轻易打不及格的分数。对作业做得好的应评好分或好的评语。鼓励学生在考试后对试卷的错误之处作纠正,提倡事后一百分。

(2)学习内容自选法 这是指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例如:教师把要学习的内容与练习,上课时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挑选,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这是自己挑选的,学习起来就很积极。

(3)效果自我评定法 这是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定的做法。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标准要细致具体。第二步,定时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要关心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就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成绩有进步的,就及时进行肯定鼓励。

(4)习题自编法 这是指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编制一些难题,然后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解。学生编题过程就是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5)小先生法 这是指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可以对一部分教学内容或习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学习积极性是一个有力的驱动。

(6)互助法 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创造良好心理氛围的好方法,帮助别人解决一个难题往往比自己做一道难题要难得多。这就驱使他们多思考。帮助别人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因此帮助别人学习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附属内驱力的激发

(1)表扬法 这是指以表扬为主的激励方法。这是在学校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小学生,附属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表扬的意义更为重大。当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或有了创造,教师及时表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但要注意的是:其一,表扬要得当,要实事求是,不要无限扩大、无限提高,因为这会使表扬贬值;其二,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舍得表扬,不要错误地认为他们是捧不起来的“刘阿斗”。要知道他们的学习是一时陷入困境的,适当的表扬会使他们鼓起勇气,克服困难。表扬的对立面是批评,批评有时也会对学习起驱动作用。批评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场合。表扬与批评应以表扬为主。

(2)奖励法 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行之有效的好手段。奖励方法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教师对学生的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奖励可采取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力争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切忌将奖励集中在少数学生的身上。

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引起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引起学习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个阶段不宜费时过多。当学生学习的动机被激发起来以后,应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

(二)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的基础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其次,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引导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归纳演绎

等思维方法的加工,形成概念、原理。

理解教材通常有两种途径:(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由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具体事物开始。

(三)巩固知识

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只有巩固已学的内容,才能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检查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篇: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周小波

摘要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之路做好铺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目标 道德教育 育人 言教 身教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道德素质,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固有特点、管理方式和教育目的,语文教学又具有与普教不同的地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或许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书”去育人呢?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直接通过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育人”的目的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例如,学生了《过万重山漫想》要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要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习每篇课文都能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教书”和“育人”就能达到和谐统一了。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为仅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起到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项链》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课外去读《皇帝的新装》。在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皇帝和玛蒂尔德都是因为爱美才有可悲的下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难道生活就不要美了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达成共识:爱美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还有人说玛蒂尔德很勇敢,没有被巨额债务压垮,用十年艰辛的劳动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表现出对友谊的忠诚;马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有在丢项链之后就通知朋友,就是对友谊的不忠,受苦是活该„„虽然这一课学生们的争论使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我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们都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显得幼稚,却也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作为女教师,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触尤深,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师生的平等是朋友式的,就能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沟通彼此的心灵,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人格的建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努力和学生进行交流,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话,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我们经常以开座谈会等方式探讨社会上、学校里、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一开始他们不愿袒露心迹,随着交往的加深,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纷纷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也能自觉遵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不经意间就可能造就一个人,也可能因此就毁了一个人,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某位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为表白自己公正要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结果就有几个学生对他的工作提出了批评。这位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打击报复。结果可想而知,他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一致抵制,成绩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这件事使学生失去了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信任。总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到周围的人和事,这种损失才是无法弥补的。以此为鉴,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著与研究》 林炜彤 浙江文艺出版社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孔庆东 摩罗 余杰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教师是谁》 陶志琼 中国文史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龚乐进 张贵仁 王忠桥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语文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说教学过程

案例一

《爬山虎的脚》

(一)直观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通过质疑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对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开始上课,我是这样说的:“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会爬墙的植物,它叫什么名,它是怎样爬墙的。”(板书课题揭题)学生读题。

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爬山虎,所以此时我导入电视教学光盘导入部分,(导入录像)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用眼睛感知爬山虎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颜色。我又引导学生找爬山虎的脚、茎、叶柄等分别是指它的哪个部位,让学生来个赏试观察法,叫学生们先自己观察爬山虎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这样,学生既更直观地认识了爬山虎,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以问题:“作者是先写爬山虎的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对爬山虎的各个部位进行观察和表达的,由此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脉络。

学好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读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我让电视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读字、读词、读文的练习,不仅鼓励学生跟着读,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巧妙采用多种形式来读词,如做游戏读、赛读等,既实现了电视与课堂的互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三)读文感悟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提问:“课文题目为《爬山虎的脚》,那么课文哪部分是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由此自然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更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上3、4年级的阅读要求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找出关键句词,认真读读,体会,感悟。

在指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怎样一步一步爬墙,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爬墙图”时,我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借助电视里学生的简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投其所好:采用男女生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在了这个焦点上。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互相比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找出图文不符的地方。男女生之间为了电视里学生简图的缺点,便会十分认真地边看书边观察,从爬山虎的颜色、叶片、茎、脚生长的位置、脚的样子,甚至连爬山虎的生长经历中的变化提出种种理由,课堂气氛也就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趁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画一幅爬墙图,要求是看谁画得准、画得像。我又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指正,相信许多细微的知识点在同学们的发言中一个一个地突现出来:爬山虎的脚是长在叶柄的反面的;叶片是一顺儿朝下的;爬山虎是靠细丝头上长出的小圆片巴住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如此一来,便可形象地突破难点,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难度。

(四)拓展延伸。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你们瞧,爬山虎的脚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让我们再来细细欣赏这一墙墙爬山虎,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导入电视教学光盘中爬山虎的叶子的画面,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从而让学生入境动情。待学生欣赏后,对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朗读来感受情境,在语言文字的诵读中去体会、去领悟。

为了能给予学生活动的时空,选择的权利,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机遇,有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学生读文后,我用动情的话语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请你在 “诗”、“书”、“画”、“文”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表现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诗”指朗诵简短的诗文,也可以背诵本文3至5自然段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书”指选用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书法创作并展示;“画”指创作简笔画并当众展示解说;“文”指把你平时观察到的某种植物最有特点的那部分写下来。学生创作完后,展示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

案例二

《桂林山水》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好的教学理论也需要教学过程来进行检验。为了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我准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板书: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景色美。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3.教师范读以后,再请学生默读,这次是带着任务的默读:首先,让学生借助词典查出生字的读音和组词,并查出新出现的重要词语的意思;然后,试着概括每段最主要写的是桂林的什么美景。(说明: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不指读,学会略读并粗知文章大意,所以在默读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简单概括文章的大意的任务;另要求学生学会借助相关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所以我还安排学生自己查词典并解决生词释义。)

4.检查朗读的任务完成,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

首先我请两名同学分别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带领学生解决了生词的问题,再来初步概括文章大意。这里仍然采用检查任务完成的方式,请4名同学分别说出每段最主要写了桂林的什么美景。得出如下线索:

(1)桂林山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3)桂林的山(4)桂林的山水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以后,接下来就要重点学习文章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桂林的美景的。在这个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分段研读的方法,因为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分段研读的设计如下: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老师读前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读出后面的内容),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说明:由于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前面老师的讲解,结合小组讨论,可以对第三段进行分析了,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小组讨论以后,预想学生会总结出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险、秀,和采用的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排比,老师就可以根据大家的回答,按照第二段的模式写成板书。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攻克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拓展。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回顾整体知识的: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放的胸怀。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5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植物、动物。

下载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中职语文《致橡树》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语文教学(模版)

    1 知音之交 俞伯牙,是楚国郢都人,在晋国任上大夫。晋侯想与楚国通好,就派俞伯牙访问楚国。俞伯牙到楚国办完公事,拜辞楚王,楚王赠给黄金彩缎,高车驷马。俞伯牙离楚国一十二年,想走......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本理念的运用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以中职院......

    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定稿]

    浅谈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是以技能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此方针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一套合理的......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这学期以来,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值日教师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本学期我担任中医......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宣化县赵川职业高级中学宋兴会 本人从2000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回顾走过这几年的路程,收益良多。现将语文教学工作......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下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师:陈长青 时间:2014年6月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陈长青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几个月走过的路程,收益良多。现将语文教育教学......

    中职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物流信息组教师 保广明 本人从2012年9月中旬开始,在学校教学第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几个月走过的路程,收益良多。现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职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邗江职业教育中心校倪福疆摘要:“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反映到语文教学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中职语文教学要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