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_1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继承传
统,,推
陈出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新课标第一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www.5y
kj.co
m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1、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展示:名人作品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①你了解徐悲鸿吗?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②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南平市高级中学
邹义福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走进新课]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多媒体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2、对《千手观音》了解吗?生1: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生2: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生3: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师: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思考:从上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师: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生: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孝顺故事)“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生: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生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生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④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合作探究]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你了解徐悲鸿吗?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思考:从徐悲鸿的作品你想到了什么?生1: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2: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生3: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大家讨论)生1: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生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多媒体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师:思考: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多媒体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师: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以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为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生:能。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师: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结合教材)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师: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师: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生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生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生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生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师: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合作探究]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多媒体展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讨论)生1: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一、二都是错误的。生2: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生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师: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生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生2: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教育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师:接下来就本节课内容我们共同小结多媒体展示生:学生一边回答一展示相应内容。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延伸新课]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请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www.5y
kj.co
m
第三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对教材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形成共识,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内化;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书画之乡——固镇》,介绍我县正在进行的创建中国书画之乡活动,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积极争创“中国书法之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而我们固镇人借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你了解书法艺术吗?如何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呢?(板书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 材料:
书法与变迁中的社会文化
晋代内乱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上层纷争不断。士子视从政为畏途,一部分人向哲学思辨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与此同时,书法艺术逐渐从追求外在形式转向内在的气韵。
——晋人尚韵
唐王朝建立以后,文化主流形成儒、佛、道三家并行。由此,基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基于追求规范正统的大国心态,唐王朝以书取仕,对书法明确提出了必须合乎“楷法遒美”的要求。
——唐人尚法
宋代开国不久便内忧外患,深陷政治危机。因此民风文苑中缺乏初唐盛唐人们锐意进取的气概。文人士子在“兼济天下”的愿望难遂之余,只求“独善其身”,由外部世界的拓展转向内心世界的探求。
——宋人尚意
随着明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汉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明代中叶,文征明等人登上书坛,文征明的小楷最为出众,其书法态势稳健秀整,令人悦目赏心。明人尚态,这个“态”字中包括有韵、法、意,是吸收前朝精华,融合百家之长,另成一格的。特别是晚明诸家,在行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旧的书法形态、意态作了创新和突破的,他们继往开来,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席位。
——明人尚态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潮在得到了更好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由此现当代的书法可谓百花齐放。
——现当代百花齐放
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时代在变迁,经济、政治状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反映到文化上便是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书法艺术也不例外,这启示我们书法艺术的创新一定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问题探究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而明人尚态,这个“态”字中包括有韵、法、意,是吸收前朝精华,融合百家之长,另成一格的。特别是晚明诸家,在行草方面有其独
到之处,对于旧的书法形态、意态作了创新和突破的,他们继往开来,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席位。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又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材料:目前,书法界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我们要使之复兴,首先要强调继承,对一些中青年尤其要强调“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功,对那些造诣较深的书法家,则在鼓励他们创新。
——田英章
问题探究3:我们怎样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也不能固守传统,脱离时代。
探究活动二:
播放新闻视频《李斌权“书法与交响乐”登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
问题1:书法家李斌权将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同西方的交响乐紧密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音乐和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这对我们书法艺术的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问题2: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怎样做到文化创新上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概括,教师点评。
原因:(1)文化具有多样性(2)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要求:(1)态度
(2)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正如书法家田英章所言,目前,书法界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键盘大有取代毛笔的趋势,我国的书法艺术将走向何方?
探究活动三:
观点一: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文化元素求创新,而且,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什么玩意,老“古董”,我们应该把西方信息技术全盘照搬,取代书法艺术。
问题3: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评:
展开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有效调动,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能否机智驾驭,这就要考验我们教师的功夫了。
第四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精选)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设三目,第一目“继承传统,推成出新”。教材通过陈述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中国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一个问题的设计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古今的发展对比和一个问题的设计阐明文化创新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入时代精神。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首先,教材先引导学生列举实例印证面向世界,借鉴交流文化进行创新的实例。通过对《梁祝》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三目“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教材设计三种观点的辨析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教材最后一段意在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的启迪。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世界文化多样性”第四课“传统文化继承”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学习文化创新的三条途径,在理解上没有阻碍,但是学生在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进行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过程中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如何面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些问题学生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4)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文化创新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的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2013年春晚儿童创意节目《剪花花》、《春暖花开》、中西混搭《茉莉花》等,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 教学策略分析
【整体思路】
通过【回味春晚----感受文化创新魅力】、【解读春晚----感悟文化创新途】、【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三个环节,以2013年春节晚会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加深对文化创新途径、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认同与应用。
● 教学过程分析
【回味春晚----感受文化创新魅力】
课前歌曲播放:那英在春晚演唱的《春暖花开》
配滚动图片:展示2013年春晚视频与节目图片意在将烘托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回顾春晚。
教师:同学们,伴随着那英在2013年春晚演唱的一首《春暖花开》,我们走进了播种希望的春天,也走进了今天文化创新的课堂。每一年的春晚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同学们今年春晚你比较欣赏的节目有哪些?请说出你的理由。(设计意图:本问题设计以春晚图片视频配以音乐意在创境激趣,将学生引入到春节晚会的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回顾春晚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列举喜欢的节目并说明理由
教师板书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引导学生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读春晚----感悟文化创新途】
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春晚为我们准备的文化盛宴。每个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有所创新,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立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并富有时代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也就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春晚一大亮点儿童创意节目《剪花花》有网友将之与《千手观音》相媲美。那么通过视频我们大家一起再次欣赏这一节目。边观看视频边思考: 结合《剪花花》分析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PPT播放视频《剪花花》片段)
教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令人震撼的,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节目是对我国哪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学生:剪纸艺术。
教师:同学们对剪纸艺术了解多少呢? 学生:窗花。
教师总结: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这里老师带来了两幅剪纸(教师展示)。这是我们春节的剪纸,中间是字,寓意阖家幸福,周围是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第二幅:中间是“福”,下面是鱼的图案,配以文字,意指全家有“鱼”(余的谐音),全家有“福”。老师是是否拿倒了,传统习俗是倒着贴,意指“福到”。剪纸艺术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
PPT展示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在今天也得到了发展,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变化。
学生思考:《剪花花》是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设计意图:本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解决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总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成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即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PPT展示知识点)
春晚的另一大亮点是混搭,以前宋祖英、周杰伦混搭。今年中外混搭,但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大屏幕展示。
有人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应引进外来文化。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题的形式解决文化创新过程中为什么、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要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的过程总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在借鉴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才能发展本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同时我们我做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做到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外来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T展示知识点)
以上是我们结合2013年春节来分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第一单元我们学习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例如我国的服饰创新“旗袍”、科学技术创新“神州九号”“动车”、文艺创新“粉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济南的“粉墨”,是传统京剧与杂技结合的一种创新。)、思想理论方面“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新意在弥补一案到底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文化 创新不仅仅是指文艺创新)。
无论哪一种文化创新都是基于实践的基础进行的,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都要立足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积极践行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PPT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现在一次创新的机会就摆在我们的面前。PPT展示:“校长杯”戏剧节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师生欢迎,各界好评。作为参赛者的我们如何在戏剧节上进行创新?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班的戏剧节表演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提供了往届世界们的精彩表演。希望能给同学们些启发与灵感。(视频播放我校戏剧节《雷雨》片段。)
学生分组对《雷雨》进行创新设计并展示。教师进行简单点评。
课外作业:运用本课的知识点继续对本班的戏剧节进行创新设计,为本版在戏剧节上的精彩表现添砖加瓦。
●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需要经常反思,及时反思,在反思中寻找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众人拾柴柴火焰高,首先感谢组里老师们的帮助与指导。下面首先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分析:
(一)课前准备充分:第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情。只有准确地分析 材情和学情,才能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才能更准确地选取材料、设计问题,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第二,认真查找典型的和最新的资料,补充课堂的教学。一堂好的政治课要与时俱进,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选取学生比较关心的、感兴趣的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反复查找资料并且通过多次试用,开始用莫言作为案例,但是学生对于莫言了解不是很深刻,最后采用学生熟悉的春晚。用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贯穿本堂课。第三,体现政治课的特色,时代性与政治性,查找时政资料十八大内容以及国家的大事,以提升理论的高度、深度。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设计特色鲜明
1.“文化味” 文化生活是一门学生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来学习知识,而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只讲知识。本节课运用春晚节目在课前课中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展示学生在文化中学习知识。是这次授课的一大收获。
2.一案到底,其他案例作为辅助。一案到底教学贯穿课堂使课堂思路清晰,案例选取学生熟悉的春晚节目,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其他案例作为辅助,弥补一案到底教学法单薄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文化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文艺创新。
3.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学生上学期学习哲学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哲学内容,在不断地复习中增强学生对哲学的理解。
4.预设与生成较好。本节课通过两个预设问题处理课本中的重难点,尤其是第二个关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5.教材处理较好 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原则,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设计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不作为重点处理。而把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及作为重难点来处理。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不断努力。1.继续挖掘学生资源 本节课中学生在谈论春节晚会的节目过程中大量的资源可以在后面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继续运用,本节课仅仅把学生的资源作为导入新课内容学要进一步挖掘。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本节课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够充分。
3.教师个性魅力的展示 教师在本堂课中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情感升华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还需继续加强。
第五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彭丽媛女士随习近平主席出访的中式服装(旗袍)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旗袍的发展轨迹诠释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旗袍的中国元素以激发兴趣、通过自己设计旗袍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五课第二框,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本课之前已经讲授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本课将文化创新引入到实践层面,需要生动、通俗易懂的示例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为本课的主线,学生主动探索旗袍的变化轨迹,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增加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社会实践既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一)合作探究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旗袍的基本构成部分,分组抢答视频中体现出的旗袍基本元素。
(二)体验法:通过自己动手设计旗袍、讲解设计理念,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教学设施
多媒体平台、导学案
七、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最近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出访了英国,其中彭麻麻所穿中式改良旗袍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进行一个小组抢答活动,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旗袍细节之处(襟、领、袖、裙、扣、图案)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抢答
教师: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旗袍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很多女性都喜欢穿旗袍。(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政治界的女性,还是演艺界的明星,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热爱旗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旗袍的演变看文化创新。
(二)入关前-山林中的粗犷与实用
教师:旗袍的“旗”字,就是指旗人,也就是满族人。这一时期的服装是男女不分的,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还不能够叫旗袍,叫满人袍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御寒保暖(东北地区寒冷)、窄袖(女真部落善于射箭)、束腰(悬挂武器和猎物)、两侧开叉(方便骑马)。根本原因是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三)康乾-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
教师:清军入关,登上权力的顶峰。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叫做旗女袍服。请同学观看图片,讨论:与入关前相比,清朝旗女服饰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下摆、袍袖宽大(展示雍容富贵)、配饰繁复多样(显示身份)、丝绸锦缎(江南供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物产丰盈,康乾盛世。再一次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民国-上海滩的妩媚与时髦
教师: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旗袍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的旗袍唯上海旗袍最具有代表性,比如林徽因,张爱玲都喜爱穿旗袍。
请同学们对比清代旗女袍服和民国旗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与清代旗女袍服相比,有哪些异、同?2.为什么?3.在文化创新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变化之处:西方人体美态观念(紧身合体,曲线性感);西式裁剪(西式翻领、短袖简洁、垫肩)
不变之处:图案(龙凤、梅兰菊竹、山水、青花);丝绸、锦缎面料
原因:上海的地理位置、对外开商历史、女性社会角色(社会实践在发生变化)
启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五)反对错误倾向
教师:请同学看这样一款旗袍,对于这款旗袍你怎么看?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喜欢与否,是每个人的自由。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简洁、大方,具有时装元素,中国传统旗袍充分吸收了欧美时装元素,反对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丢掉了中国风,应该具有更多的中国符号,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但无论怎样,这启示我们,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能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联系教材95页“全面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六)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的服装搭配,重点突出彭丽媛多次出访穿着中式旗袍,展示彭丽媛的服装设计团队,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配合板书)
本节课通过梳理旗袍的发展演变史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文化创新中,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还要张开双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旗袍作为主线,一例到底。学生对服装既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的争议很大。因此,本节课特别注意了“旗袍”这一词的使用,查阅了相关学术著作,如刘瑜著《中国旗袍文化史》。旗袍的演变史可以从清前期满人袍服开始,经清朝旗女袍服至民国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杰作。
对本节课课后进行反思,有一些需要以后注意和改进之处:(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学生讨论的时间问题,应该将讨论重点放在不同时期服装的变化原因上(3)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