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甫西南漂泊时期诗歌赏析说课稿
杜甫西南漂泊时期诗歌赏析说课稿
执教者:天长市第三中学 吴正鹏
一、教学理念——思想指导行动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里的“拓展与提高”,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既然是选修,就应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选择内容。即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再开发出一些教学专题,以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和学习需求。从根本上讲,开设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会有所不同的。“专题式教学”可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设计一些专题,既可以保证不同学生的选择,又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开发了杜甫教学主题。以期做一些尝试,愿求教于方家。
二、关于教材——教材不是《圣经》
面对选修课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寻找联系,重组资源,开设专题。对教材进行重组,这种做法与选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一致的。以“杜甫诗”为例,从现有教材所选的杜甫作品来看,主要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晚年之作。必修教材中有《秋兴八首》(其一)(作于)、《咏怀古迹》(其三)(作于)、《登高》(作于)。选修教材中有杜甫诗四首:《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根据这些内容,就可以考虑再设计几个学习专题,以带起对杜甫诗具体篇目的学习。例如:“杜甫诗中的忧思情怀”、“杜甫诗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理解”、“谈谈杜诗的„炼字‟之美”、“杜甫诗风格形成”等专题。这些专题的设置既有内容情感的理解,也有语言的分析运用以及技法的评价。每一个主题的教学可以有所侧重,每一个专题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点走向面,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原有的一首或几首诗的基础上建构出对杜甫诗某一个特点的认识。教材确立的大的专题没有变,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没有变,而实现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的途径却增加了。多条途径,殊途同归。(《蜀相》 为初到成都时所作。765年4月,严武暴卒,诗人在成都的生活顿时没了着落,于是顺江东下“转作潇湘游”,创作了著名的《旅夜书怀》。766年夏初,杜甫流栖至四川夔州,创作了《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阁夜》等作品。767年的重阳节,杜甫创作了震烁古今的不朽名篇《登高》。768年,杜甫出四川、下江陵、过公安,来到湖南岳阳。入冬的一天,他以老病之躯登上岳阳楼,观望洞庭水,感慨国家之多难、身世之飘零,写下了著名五律《登岳阳楼》。)
三、教学目标——目标决定方向
本专题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位集中在了解杜甫晚漂泊的处境和老病孤苦,忧国忧民的晚年形象。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感悟杜甫在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中流露出的苦痛和忧思情怀,感受杜甫诗歌在思想情感上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歌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在品味杜甫诗歌情感的过程中,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学会从知人论世,诗歌意象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诗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杜甫在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中流露出的苦痛和忧思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研究教材·体察学生·把握关键
1、学会从知人论世,诗歌意象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诗歌情感。
2、感悟杜甫在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中流露出的苦痛和忧思情怀。
五、教法与学法——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通过搜索、查阅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先让学生发现已学的必修教材中的三首诗歌的情感特点,这是一个自主发现的过程,形成鉴赏思维方式。
2、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自主分析诗歌,学会从知人论世,诗歌意象特征和表现手法赏析诗歌情感。
3、运用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形成理性的价值判断,感悟杜甫在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中透露出的深沉情怀。
六、教学过程——优化过程,提高效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教学导入:
(二)、知人论世
(三)、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1、分析探究《秋兴八首》(其一)(作于)、《咏怀古迹》(其三)(作于)、《登高》(作于)的情感表现。
2、自主发现这的三首诗歌的情感特点
(四)、思考探究——分小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赏析《蜀相》《阁夜》《登岳阳楼》把握诗歌主要内容。(设置专题研究。)
(五)、比较归纳——感受杜甫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中情感特征,感受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六)、真诚感悟:
1、自主赏析《旅夜抒怀》。
2、请你为这一位饱经磨难的漂泊诗魂感悟性的评价。
七、能力迁移——赏析2010年安徽卷杜甫的《岁暮》
八、教学设计反思——不足尝试,不断完善
学会取舍,学会选择,学会组合。高中选修课古代诗歌的教学重构,只是基于自己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后的一种思考。其纯粹的目的仅仅是寻求一种便于教学实践操作的单元建构样式。或许从学理的角度来审视还站不稳脚,姑且当做一种尝试吧。
第二篇:杜甫诗歌赏析及翻译
杜甫
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无乃萧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
处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背景:
杜甫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是一首题画诗,作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刘少府即刘单,当时任奉先县尉,少府是唐时对县尉的尊称,山水障即画着山水的屏障。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翻译:
无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赏析:
这首七古长篇,分三个段落。
起结各四句自成两段,中间二十八句为一大段。而此大段中,又按六、八、六、八句数分四层加以叙写。一起四句,写刘单画毕《赤县图》后,又画山水屏障,扣题入笔。前二句用突兀之笔,以“不合”、“怪底”渲染刘单山水屏障作势奇异,真幻难辨。南宋杨万里评论说:“诗有惊人句,如《山水障》云:‘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是也。”(《仇注杜诗》引)。接下来二句以平叙交代原因,而其中“沧洲趣”三字又为后文埋下伏笔。第二大段前六句,作者以同时代的画家祁岳、郑虔和隋代的杨契丹衬托刘单画技。
接下来“得非玄圃裂”以下八句,没有立即实写画中情景,而是结合观感,展开想象,盛赞刘单山水神奇不凡。在写法上,整个八句都是虚写而非实录。其中客观自然的联想和奇幻景物的假设错杂而下,时而潇湘、天姥、蒲城,时而玄圃、鬼神、真宰。玄圃、潇湘,都取远景,述刘单山水迹侔仙界;风雨、蒲城,都取近景,赞刘单山水巧夺化工。而此层之首,又以“得非”、“无乃”喝起;其间又云:“悄然坐我天姥下”,天姥是杜甫旧游之地,在这里与第一段所说“沧洲趣”相照应;“真宰上诉天应泣”,是化用仓颉作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典故;“元气淋漓障犹湿”一句,形容笔墨之饱满酣畅。王右仲评说:“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诗中有画,信然。”(《仇注杜诗》引)清方薰山《山静居画论》则云:“杜老云‘元气淋漓障犹湿’,是即气韵生动。”这一层想象丰富大胆,用笔错综奇幻,章法顿挫跌宕。自“野亭”以下六句又是一层,由虚返实,摹写山水障中景物,亭花、岸岛,属山;渔舟、沧溟,属水,山水相映成趣。中间“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两句,用娥皇、女英二妃泣舜,湘竹皆斑的典故,实写中有虚景,笔意总欲不凡。
自“刘侯”以下八句,在具体描写画中情景之后,再赞刘单技艺超卓,与本段第一层相呼应。写画至此已可作结,但作者并未止笔,而是宕开一笔,再度由实返虚,“若耶溪”以下四句,是全诗的最后一段,作者在写足题面后进一步生发,表达自己由刘单山水屏障而产生的隐遁江湖之志。这样写,即使全诗意余言外,又回应了前面的“沧洲趣”,首尾完整。
而在章法,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评论这首诗说“起手用突兀之笔,中段用翻腾之笔,收处用逸宕之笔。突兀则气势壮,翻腾则波浪阔,逸宕则神韵远”。全诗或虚或实,波澜层出,生动传神,笔力饱满,脉络分明,实为我国古代题画诗中的珍品。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后世评价:
1,从题画诗这一体来看,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尽管在杜甫之前偶有题画之作,但题画诗成为一体,成就高而影响远,则确实始于杜甫。在文人画兴盛、因而题画诗也随之兴盛的宋代,诗论家就给杜甫的题画诗以崇高的评价,认为“画山水诗,少陵数首后无人可继者”(《许彦周诗话》)。
2,王右仲评这首《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说:“画有六法,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此其气韵也。如‘堂上不合生枫树’突然而起,已而忽入满城风雨,已而忽入两儿挥洒,飞腾顿挫,不知所自来,此其骨法也。”(《仇注杜诗》引)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第三篇:漂泊的诗歌
说什么人生如梦
我的梦是对还是错
努力寻找方向
究竟怎样是对
自己一人飘荡
看似有人在牵绊
我的世界只有我到底怎样不是错
总在努力的选择
还是找不到最好的结果
是不是无法自拔陷进泥潭中
以是无法解除了枷锁
为什么还是逃不脱
是不是死在泥潭中
也许这就是善良惹的祸
究竟为什么
怎样都是痛
痛到心不能自我医治
也许这就是生活
糊涂着
总在寻找解救自己的法宝
始终还是泥潭中
走不出一场场伤痛的折磨
心伤是无法修补
到底是谁的错
是不是命运在折磨
不在去想那苦涩的生活
也许是欠的太多
也许是善良惹的祸
到底怎样选择
怎样都是痛心痛肺的感觉
恨没有力量
痛没有知觉
忘记一起
埋在文字里默默读着诗歌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藏起来化作文字飞舞
忘掉一场错误的选择
慢慢走出枷锁
也许出口就在阳光下等着我时间会酿造美好生活
也许自然走进了快乐洒脱
走出枷锁
不用选择
也许独自漂泊
美化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美靠距离维持
默契可以走进让彼此更坦诚
知音是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爱是默契知音的蝴蝶结
人与人之间只有尊重才会友谊不断蔓延
友谊就是靠信任升华
情感是友谊的桥梁
真心使友谊的花朵盛开
坦诚永不言败
善良永不过期
梦就是花开不败
信仰是走向快乐的通道
爱心把世界美化不在阴暗
人生是一种演习的过程
流年就是笔下的故事
未来是梦的方向
爱是美化世界的种子
情是永不言败的过程
心似花静静地开放
给世界美丽
让风景多彩
一道风景如画蔓延
如人生美丽如画
诗歌酝酿美丽世界
笔下挥洒爱心种子
飘向泥土
开花结果
花开不败
第四篇:漂泊的时光诗歌
漂泊的日子
我在陌生的城市穿梭
某个角落里
有我低头默默的打拼的身影
当流年的步伐
不知不觉
走过曾经徘徊的路口
才发现岁月的风景
是多么的凄然
我心依旧
一步步的向前走
在伤心的巷子口
泪雨纷飞
好像春天的雨
落满了大地的尘埃
听时钟的嘀嗒
每一声敲痛心灵的防线
曾经迷茫的心
一次次遭遇打击
明白伤疤的结
是无法打开的枷锁
让我怔怔望着前方
无助的落泪
任夜色落幕泪眼的视线
只有星星知道我心中的秘密
期盼梦中的田野
开满花花朵朵
第五篇:漂泊的船诗歌
漂泊的船
起锚
开航
满载希望
驶向远方
任风吹雨打
不停泊
不避让
只为追逐心中的梦想
日月不停转
潮起潮落下
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心却迷失了方向
没有欢欣喜悦
只有淡淡哀伤
倦了
累了
回望家的方向
一片茫茫
不见霞光
看尽了千帆
见惯了风浪
渴求片刻的宁静
念那远方
潺潺的溪流
你说
你说
你想做一只风筝
因为线在我手中
你可以自由飞翔
你说
你想做一叶扁舟
因为我守护着灯塔
你就不会迷失在海洋
你说
你想做一回小女人
因为我有宽厚的肩膀
你悲喜都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