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发展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我们以最基本的区分大小入手,让他们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以及学会比较物体的思维方法。
活动目标:学习区别大小有明显差异的物体,并能正确表达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发展初步的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两个娃娃,分别取名大大、小小,让小朋友一起来玩,初步学会大、小概念。随后拿出椅子,比较大小,最后由小朋友自己比较。
反思:随着新《纲要》要求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观念的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小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数学排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其特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明确这一点,导致幼儿只是在老师的固定模式下进行一定的按顺序排列,而没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找出排序规律。活动内容设计上较有趣,但对于小班来讲有点简单。虽然活动中的组织较好,但在对幼儿的引导上有待加强。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性不够强。欲望。
篇二: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篇三: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2011年4月13日我执教了《好宝宝》一课,这是一节的小班语言活动课,经过红丽老师的建议我将活动目标改为如下: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之所以这样定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位比较简单,原来设计的第三个目标太大了,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学会的。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情景导入:娃娃上学去、怎样成为好宝宝、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好宝宝三个环节,相对来说这三个环节虽然看上去比较少但还算比较完整。主要考虑到小班一节课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环节并不是很多!
在教案的编写上,红丽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一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虽然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但每个环节下面完全可以再分成几个小的模块设计小的1.2.3„这样教案看起来更加明朗清晰!“不要把教师的指导用语一一罗列作为环节,可以在大环节下列若干个小环节”这个方法太好了,就愁不知道怎么写呢,这样很有层次。
另外在编写活动准备时只写了物质方面的准备,没有写精神方面的,没有交代孩子已经学习了《我上幼儿园》这首儿歌。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我上幼儿园》,知道上幼儿园应该高高兴兴得不哭不闹,然后展示娃娃,创设情境,娃娃上幼儿园,然后进行第二个环节,探索娃娃这样做有礼貌么?怎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幼儿学唱《好宝宝》,老师根据情境讲解歌词,宝宝一块跟老师学说儿歌,最后能有感情的说唱《好宝宝》。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环节上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想的那样简单,各个环节都是比较耗时间的,老师们不用担心课上完了,还没到时间。《我上幼儿园》这个儿歌,在上课时孩子有些不熟悉,课前应该多领孩子读几遍!在幼儿自由想象该怎样成为好宝宝时没有给孩子加上适当的要求,孩子说的有些和好宝宝一点关系也没有。给孩子时间自由发挥是好的,但一定要给孩子提前说要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教孩子学唱儿歌《好宝宝》教案并没有写出来到底该怎么教,很不详细,应该以后将教案写的尽量周全,备出详案!经过红丽老师指点设计如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2)请幼儿看图尝试说出儿歌
先观察宝宝的图片、介绍宝宝是一个好宝宝,她很有礼貌,然后让幼儿跟唱“好宝宝,有礼貌。”观察宝宝见到老师的图片,宝宝上幼儿园见到老师了,该说什么?跟唱“进园叫声老师早。”再观察宝宝见到妈妈的图片,幼儿跟学“回家喊声妈妈好”。宝宝见到妈妈和老师都喊得什么啊?跟唱“妈妈好,老师早”,呀!这样的宝宝棒不棒啊?来我们给他鼓鼓掌,观察鼓掌的图片,幼儿跟学大家都夸乖宝宝。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说出儿歌。
以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经常使用图片、视频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足!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唱儿歌《好宝宝》,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个作为重点来讲解,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铺垫的一些环节上,这就导致时间分配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节课,很难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因为没有设置重点难点,以后应该将目标写具体。整节课给孩子探索的时间主要在怎样成为好宝宝环节,事后反思觉得孩子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应该多设计一些环节,这就要求我备课时尽量将教案备详细、备仔细!
以上就是我对《好宝宝》这节课的教学反思,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小班教案反思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2011/9/1)活动目标:
1、熟悉班级的活动室,认识本班老师。
2、消除陌生感和胆怯心理。
3、培养喜欢上幼儿的情感。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娃娃家、玩具屋、木偶、小小图书馆”,教育挂图。
活动指导:
1、欢迎新朋友。教师在班级门口迎接幼儿与家长,请他们参观班级,让幼儿熟悉班 级环境,消除紧张心理,稳定情绪。
2、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木偶,提问:它们是谁?(小兔、兔妈妈)示范讲述,提示 幼儿向它们问好。
3、教师边表演边讲述:早上,兔妈妈要上班,它问小兔:“妈妈要上班,小兔上哪 里?”小兔说:“妈妈去上班,我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兔妈妈把小兔送到幼儿园,小兔 向兔妈妈挥挥手说:“妈妈再见!”小兔高高兴兴来到班上,看见老师,向老师鞠躬说: “老师早。”小兔有礼貌,老师喜欢它。
4、幼儿练习说短句。
5、分组游戏。鼓励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到娃娃家等区域玩。
6、游戏《藏朋友》。组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藏在班级的某一个不易让人发现的 角落,明天上幼儿园再找出来玩。
7、观看大班幼儿表演。
活动延伸;
1、语言区放教育挂图,供幼儿讲述。
2、教师根据当天班级活动中幼儿的情绪表现,进行家访。
3、请幼儿回家向家人说说上幼儿园的情形和心情。
4、请家长引导幼儿阅读亲子手册。
活动反思: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让幼儿在认识老师,认识自己班级的同时,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因此如何让幼儿在刚入园的第一天就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就成为我本次活动的首要任务。
首先,我在开学前就将班级布置的很温馨,班门口的图案大而且鲜艳,这是为了让孩 子喜欢幼儿园并能在最快的速度认识自己的班级而特设的。区域活动中,我认真的观察着幼儿,让适应力强胆大的孩子带着胆子的朋友玩,对个别哭闹的孩子用移情的方法,让他转移注意力,动手操作他感兴趣的玩具,并不时的与他交流,鼓励他,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愿意同老师交朋友。
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了幼儿都喜欢的小兔手偶,配合声情并茂的表演,让孩子们很快 忘记了离开父母的焦虑感,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故事里。活动中,除个别幼儿因为第一次上幼儿园,有时断时续的哭闹现象外,大部分幼儿都能融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和教师开心的游戏学习。
希望孩子们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喜欢老师喜欢同伴,充分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真正的达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第三篇:小班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摘要】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是,小班教学模式不仅意味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还代表了一种与原有大班授课教学模式相对的、精细化的全新模式。采取小班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目前亟需改善对此的滞后认识。本文撷取对学生的个体品能培养的角度,试图浅析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之道,并试图提出更新与小班化教学模式相应的教育理念的命题。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个体品能 理念更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7-01 引言
在围绕小班教学模式的诸多主题中,本文抽取的是小班教学模式下学生培养的基础性内容,即学生个体品能的发展。本文认为,一方面,小班教学既能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有利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和及时发现其缺点,促成其个体品能的发展;
还可以更好地使单个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与其他同学的要求和表达,对学生在团体中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更为有利。
另一方面,小班教学模式也面临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不同学生的个体品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对教师的能力和责任感要求更高;个体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过去更为强烈,小班模式使得过去为大班人数多、相互间了解不够而被掩盖的师生冲突、同学冲突更加表面化。
小班教学模式下的个体品能的发展应如何评价?具体工作又如何进行?这些都是目前亟待探讨的问题。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初步的回答。
一、个体品能与小班教学的组织形式
学生的个体品能,指的是作为独立个体的每一个学生,在接受知识、塑造道德品行和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重视个体品能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也正是全面接受外界影响进而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和自我评价以及相关能力的时期,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培养学生个体品能的途径,不仅需要帮助塑造良好的个体品能,还要随时纠正外界(如家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小班教学模式,在形式上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20~30人左右),而且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科目特点,在组织结构上进行灵活设置。总的来说,小班教学的基本形式,仍然基于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班级-小组-学生个体的三重结构,将全班分为数个小组,分组讨论解决疑难,各组汇总,全班评议;另一类是教学 过程直接由教师和学生完成,如教师主持启发式问答,不同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善知识。对不同科目、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而言,两类小班教学组织形式能发挥的作用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教师的角色是不同的。分组式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小组任务、总体目标、小组具体流程等;而在师生双向交流的模式下,教师需要更多地负责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个体品能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
古人曾言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个性化教育下的个体发展,需要针对个体的情况设计不同的趣味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任务的相对固定化,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出发,对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预先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制定教学方案;同时依据新的学生测评机制对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意识的追踪和教育。这也正是当代教师需要面对的新任务——“总的讲来,教师的作用目前正在发生变化。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办法正在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习者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考核所获得的知识等办法加以补充”。
对小班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而言,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局限于课上,课堂之外的因素也要被纳入考量范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大量影响学生品能发展的情况,如越来越高的离婚率与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等也对学生心智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社会的不良风气如办事请客送礼等更是渗透到了本应纯净的校
园中。教师对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及时注意学生的思想波动,采取个别交流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必要时联系心理辅导机构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超越校园的空间限制,在更广的系统中提升学生的个体品能。这也是从外延上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修正。
三、小班教学与个体品能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职能必须从目前主流的填鸭式灌输转而走向开启个体自我认识和培养之路。小班教学模式正是必由之路。
在强调个体品能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教育公平问题。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出于偏见或功利目的(如学生艺术、体育比赛的名次、重要考试的分数分布和班际、校级评比,等等),过于注重对个别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或是忽视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都会造成教育不公。究其原因,或因教师主观素质有欠缺,或因外在的升学、高分压力。要化解教育不公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尽力消除与素质教育理念、与“以学生为本”原则相悖的消极因素。
四、个体品能的培养与规则意识的建立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的规则意识培养,面临如何采取有效方式去培养规则意识的问题。对不同的教育目标要采取不同的途径,如幼儿
教育就与中小学教育有很大差别:幼儿教育可以采取肢体、游戏、园内食宿等多种场景进行群体规则意识的培养,更为侧重直接提示的方式; 中小学教育则更应从课堂知识的传授与接收、体育和其他文娱活动等途径开展。总的说来,小班化教学至少应落实以下工作:
其一,多展开室外教学,增加学生群体活动的机会;
其二,重视在开展课堂教育时,学生在小组中的规则意识培养。无论是班级为单位的室外活动,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活动,小班化教学都相对传统的大班集体化、上对下的抽象观点灌输更具优势。如果这些目标能够较好落实,学生的个体品能培养就能够与规则意识确立协调一致,不致偏颇。
参考文献: [1]应朋志:“小班化课堂教学中个体化教育的探讨“,载于《百家杂谈》2009年第1期。[2]如小组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最后未被接受的想法,得出具体结论的理由等的记录,不同主题的发言者的安排等,需要教师从旁协助各个小组进行。[3]吕祖谦、朱熹:《近思录》卷十一“教学“,引“二程(程颢、程颐)“言。[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72页。[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00页。[6]在实施和未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地区、学校之间,实际上已经存在教育资源未能公平分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相关简介,可参见秦莉:“中美教育比较的新视角——小班化教育(crs)境况、焦点论证及方略”,载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7卷第5期。[7]相关经验,可参见郭莹:“在活动中引发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载于《少年儿童研究》,2010年8月。
篇二: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窗体底端。
篇三:幼儿园教学反思3 绥化市幼儿园 赵溪巍
通过观察探索时钟、认识时钟的结构、组成部分后,在数学区里,慧莹和小伙伴拿起时钟,一边旋转着,一边研究时针、分针的关系。“我发现长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 慧莹开心的告诉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点、两点、三点??”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会看!”“我还会画呢!”“那我们把会看的时间画出来,看谁画得对!” 慧莹提议道。“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时钟画出来。”孩子们直接用手画出圆形的时钟,但又画不圆,显得整个钟面变形。“怎么办?我的钟画歪了!”嘉铭说道。“我的也不圆啊!”又一个小朋友抱怨的说。“我们还是找个东西描一下”慧莹建议道:“该找什么呢?”这时,他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状后开始画时钟。起初,个别幼儿把钟上的数字挤在一起,而整个圆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画的钟和真的钟有没有一样?钟面上的数字应该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对齐数字” 慧莹边看着钟边想:“12和6的相对的,可以先竖着画,3和9是横着画。”其他幼儿好像受到了启发,纷纷都在圆形的钟上先画个十字形,再按数字顺序依次写下来,但最后画时针、分针时,由于有十字线的干扰,幼儿的指针长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导幼儿找寻其他办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对折的方式继续画时钟。绥化市幼儿园 赵溪巍
该活动在认识时钟以它的构造、整点、半点为主,在区域里幼儿通过操作,生成新的活动内容:画时钟。随着难度增加,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优点:
1、幼儿能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自发生成有关时钟的相关内容。
2、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种画钟面的方法,并边探索边从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描钟面替代物。
3、在引导启发幼儿观察钟面数字后,幼儿懂得运用已学的知识:等分进行操作活动。
不足:
1、圆形的钟面局限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在活动后期可提供其他较规则的图形当钟面,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寻找其他图形等分、合理安排钟面数字的方法。
2、应让幼儿画完时针、分针后,把时间用数字写下来,如:8:00,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个别幼儿不是以画时钟基本构造为主,而是重在装饰钟面的图案。
调整:下次活动可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时钟的基本特点,能较了解时针与分针、整点与半点的关系后,结合其他已学过的知识,如:等分、对称、顺数、排序装饰等,再进行制作活动。
篇四:小班化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小班化教学就是要任课教师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任何空间与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学困生,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总体来讲,小班比大班好,我感受较为强烈的小班教学的好处主要有一下这些,下面我就来谈一谈。
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我任课的班级25位学生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比大班要少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大班教学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一直以来语文作业莫非就是抄写生字,词语等方式,这种语文作业常常让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到枯燥,甚至有学生只是机械的完任务。首先,学生要分层次,分学习小组,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差异,要选择一些有弹性的训练题。我们的学生常常不乏懒惰者,与其明知他们完不成而与他人同样对待还不如减量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机会比别人完成的早。少做总比不做强,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比赛竞争的意识,从而保质完成作业。让他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的建立起自信。
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小班,讲台和学生座位间有一大块空处,一上课,就站在那个位置,是在学生中间的,似乎就在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那感觉,很亲切。上课过程中,更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因为小班而成为可能。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多了一份融洽。有的课,采取的是对话式教学方式,就可以坐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切交谈。自然亲切,其乐融融。小班教学较之大班教学使更多切合文
本内容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形式成为现实,无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人性、更融洽。
再次就是批改作业,我常常采用三种形式的批改方式。自批、互批、面批。自批与互批是相对于学生而言,自批作业最能体现学生成就感,并从中培养良好的自查习惯。有时,孩子是错了改,改了错。在教师的反复要求下可谓“屡教不改”但自批中,他们对自己的错误非常敏感,甚至记忆深刻,如及时改正,在第二次作业是就很少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作业中的问题。互批作业常常采用学习小组互批的方式,既节约时间,又能提高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敦促其及时改正。面批作业是对教师而言,在师生交流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学生人数少,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了。小班化教学以来,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改作方式。对于作文来讲,面批的方式绝对比教师详批加评语的方式有效,因为虽然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很在乎,但是仔细琢磨教师评比的学生却很少。有个别学生,一次写得不成功,经过教师的面批,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新作文,这样出来的作品比第一次要好很多,得到的效果也比光看教师的评语好很多。小班化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个别化指导,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路过程,并及时予以指导,这也是教学中很有效的方式。
分组教学是我们在小班教学中的只要组织形式之一。过去教师一人问,指定一个回答的情形。常常会挫伤很多想说而又无机会表达的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浪费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而小组学习就会很好的改变这种状况。“让人人都有机会说,让人人都来试一试”是分组教学的很好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不善言谈或是不敢说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学困生。在交流时大都是优生充当主角,差生没有机会,没有信心去表达或是出于依赖,有时更是无思维状态。我们要优化分组,使其灵活与课堂。分组可好、中、差交叉这是常见的,这样可以相互帮助,后进生提高,优等生巩固,起到共同进步。有时需要同等水平的学生组合。才能避免上述不足,即好与好,中与中,差与差.这要求我们教师常常参与到弱组当中,启发思维,解决问题,使他们有想法,能说话,即使错了,也证明他们在思考,总比依赖别人的强。至于差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优生组或中生组在展示时能够很好的做到解析,教师可及时点拨。当然,若要正常运行,小组长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要有目的的培养小组长,让他们明确小组学习的操作,并有效的进行组织,适当培训小组长的能力.使其成为小组学习中教师良好的帮手。这些只是我的感想,我将我的点滴感受和困惑列于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篇五:小班英语反思性教学探究 小班英语反思性教学探究
[摘要]小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创造语言交际环境、加强语言交流为中心环节,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关键词]小班化 反思性教学 英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培养创造才能与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而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素质,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的目标。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近年来在国外教学改革过程中兴起的,其理论和实践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把教师培养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转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这一新领域中来,成为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成功的教师=经验+反思。小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对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立足教学实践,加强教学反思
小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创造语言交际环境、加强语言交流为中心环节,教师应当注重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许多小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外语没有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上课效率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当教学中出现类似以上现象时,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出迷途。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反思:(1)对教材了解把握程度如何。(2)教案设计是否合理。(3)知识讲解、导入是否清晰,语速是否过快。例如在unit 8 dinner的教学中,我考虑到牛津英语教材所韵含的英国文化传播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western restaurant这一场景,以翻菜谱呈现水果—汤—主食—甜点为序逐一引出新单词,学生通过点菜,上菜,分享食物,吃饭为主线,充分运用新句型do you likeyes,i like.及no,i don’t like.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扮演waiterand customer,从而过渡到语段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但是在扮演角色这一环节时,我在示范讲解时不太清晰,而且语速过快,有些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教师的示范、导入、语
速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语言的积累不够丰富,很大程度是通过模仿教师来达到自己操练的过程。(4)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是否落实。(5)学生获得语言训练的机会是否均等,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一堂课至少有5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鼓励他们主动开口、动脑和灵活运用,作到精讲多练,多交流,让语言变成真正的交流工具。(6)教学反馈是否及时。比如,在教授unit 4 postman and policeman let’s talk中,让学生描绘人物的职业,一
(一)班的lily指着警察叔叔说she is a policeman,当时全班的小朋友都笑起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出,借此也拓展了policewoman,操练新句型she is a policewoman/firewoman,丰富了学生的语言。(7)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是否落实补救措施。(8)教学中是否有激励措施。通过教师的学习思辨、实践探索、合作研讨、自我反思等环节,从而推动教师自觉提升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并内化为具体的小班化教学行为,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反思性教学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反思性教学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地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相互探讨小班化教学途径,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从业者变为研究者,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2.反思性教学能够拓展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空间
语言教育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仍须遵循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反思性教学中,小班英语教师不再局限于语言问题,依托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关注教育原理、教育目的和教育后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不断拓展观察、分析、解释和决策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推动小班化英语教学的实施。3.反思性教学能够端正英语教师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
专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外在的指导,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师经过不断循环的反思,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总之,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自我反思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机会,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就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下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篇六:第九周小班化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反思
主讲人:第九周)
小班化教学模式是我校的一种教学特色,我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摸索了两个多学年。总体而言,这种小班化”教学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但是在我至今的小班化”教学下的语文、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数量的相对减少,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好学生加速发展,基础薄弱学生发展滞后,形成明显的两级分化;二是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缺乏。因此,我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来提高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新课之后,加强能力高的学生与学习有困难学生之间的互助,必须做到该背的内容一定要背出,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教学前积极准备,努力在上课时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便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灵活教法,及时鼓励,让学生带着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二、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对学生严格要求,细心指导,培养他们预习,复习,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定期检查笔记,规范学生认真有效地记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并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共同解决问题。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并赏识每个学生。小班化”教学就给了教师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每一个学生。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会继续坚持面批面改,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时常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用,心里会有紧迫感,因此小班化教育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做到一专多能,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总之,我将在今后的小班化教学中创设更开放、更和谐、更民主、更愉悦的课堂气氛,并实践于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有更高的提升。
篇七:小班语言教学总结 小班语言教学总结
二郎幼儿园 王慧杰 小班语言教学总结
时间过得太快了,似乎刚一上班,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当中我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很多的宝贵经验,当然,也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不过,在整个学期当中,我对工作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我深深的热爱这份工作,我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请教,和配班老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的原则,忠于职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技巧技能水平。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政治学习,从不迟到早退。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针对小班幼儿心理情况,我们开展了主题教学活动,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我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做到课题与环境结合积极更换主题墙的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还设立了美工区、娃娃家、语言区、科学区等区域,并不断丰富材料。逐步建立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善于总结才会不断提高。因此我做到每节课后写评析,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进行总结。为 了能更快地适应现在的教学,坚持每月写读书笔记和活动反思,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点滴火花。
三、卫生保健方面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关心孩子的生活,确保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其中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幼儿多喝水,对大、小便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照顾,对出汗过多的幼儿,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感冒,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特别照顾。我们每天都认真地做好消毒和打扫工作,加强幼儿的保健卫生,管理好午睡,做好预防幼儿常见疾病的工作,按时开关消毒灯减少细菌滋生。
四、家长工作方面
我深知,幼儿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特别是我刚刚步入这个教育岗位,更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我园在本学期召开了家长会,提升对幼儿家长教育理念,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各方面进步、通知以及保育注意事项等等。
当幼儿教师是很累的,特别是小班的教师事情更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幼儿教师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幼儿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幼儿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幼儿,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幼儿,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在工作中肯定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地改进完善。
第四篇: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篇1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
我们班的`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这一学期中,尽量保证幼儿能从游戏中获得教育。
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 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还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
小班教学反思 篇2
通过这次月检的过程中,让我发现很多让老师们惊奇的事情,小朋友们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读儿歌,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儿歌,这样的儿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不停地去坚持渗透儿歌的结果。每天在不同的时候,利用充分的时间,为小朋友们播放儿歌,而在每次听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是在记忆和复习的过程,我建议老师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更好的让孩子去接受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
对于亿童英语来说,幼儿们通过vcd的观看,丰富的图片,琅琅上口的音乐,标准的发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样,利用充分的时间去播放vcd,让孩子在观看中加深印象,从“冒话”似地复读,到认识独立说出单词,唱出整首歌曲,而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只有老师的不停坚持,才会在阶段时间内收到效果。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天的教学环节中,都是在不停地坚持做着为了同一个目标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次月检就是一次坚持的结果,是孩子从认知到理解的过程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塑造来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的朗读,每一次的复习,都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阶梯。可爱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同一个效果,那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创造,为了自己的未来,打下最辉煌的基础。老师相信你们,加油。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三)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
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
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小班教学反思 篇3
我们都知道儿歌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幼儿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最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儿歌虽然短小,却是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儿歌,会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传导给孩子。儿歌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儿歌不仅让幼儿感受了语言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间接的改变孩子行为、情感、认知上的需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儿歌的'语言,从而将儿歌中的语言内化,迁移为自己的语言。
《老师的手》这一活动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我特地将儿歌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播放出来,借助图片让幼儿记住儿歌内容。活动开始环节,我首先以魔术的形式引入,让幼儿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这,紧接着我抛出问题:老师的手很棒不仅会变魔术,你们还知道老师的手会做什么吗?以此带入《老师的手》这首儿歌中。小朋友的表现让我很意外,他们注意力集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首儿歌的兴趣。当出示第一幅图,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这只小鸭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是用纸折出来的,小朋友对接下去的问题都能积极正确的回答。而我也很顺利地将活动过渡到了第三环节学习儿歌。因为我把儿歌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所以,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儿歌大致内容记住了,只是没能完整地复述儿歌。于是我就带领幼儿边表演动作边念儿歌, 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完整地学念诗歌。 我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有时不能完完整整地将一句话表达出来,而我在教儿歌的过程中,心过于急,对幼儿不能完整表达的语句,一直让幼儿反复朗读,这反而让幼儿厌倦,没有了一开始的兴趣,有些小朋友就开始变得不耐烦,这点上我将吸取经验,选择幼儿有兴趣的方法去教学,而不是一味让幼儿念。
通过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整理,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而我本身也将继续努力去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达到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
小班教学反思 篇4
小班儿童刚刚从家庭搬到幼儿园。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手部动作不够灵活。此外,他们的绘画目的也不明确。他们不知道怎么画画,怎么画画,怎么把画画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自由地以自己的兴趣作画。画的东西不标准。因此,帮助孩子提高绘画技能,让孩子学习绘画的手段,表达内心的意图是非常必要的.。我是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这样做的
一、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
因为孩子们还小,对绘画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只能用钢笔涂鸦来反映他们的快乐、愤怒、悲伤和喜悦。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逐渐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时候,老师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什么,也没有必要强调孩子是否喜欢画画,因为很容易使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引导、关心和培养他们。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比如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孩子们在高兴的时候随时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自由地绘画和表达。老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们“画他们喜欢的”,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地画画,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二、了解绘画工具和材料。
在儿童绘画中,我们不能只使用一种绘画工具进行绘画,这很容易导致儿童缺乏新鲜感。因此,每一位绘画老师都应该在绘画课上努力让孩子们感到新鲜和好奇。一开始,我让孩子们用水彩笔学习绘画。当孩子们对水彩笔有了必要的了解后,他们在使用水彩笔时会感到不耐烦。此时,教师不得不更换其他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板等,让孩子感受到绘画工具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向孩子们传授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小点代表花、草、树干,横线代表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然后逐步画栏杆、格子、房子,让孩子们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笔和控制笔。
四、利用童谣和故事材料调动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童歌曲和故事能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给儿童以美好的享受。利用生动、生动、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童歌曲和故事,使教学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集中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易于理解和掌握。
v.举办画展,注重作品评价,给予表扬。
每次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我会把他们一个个安排在室内,引导孩子们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孩子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孩子们生动直观地欣赏作品。正如俗话所说,“我们必须;好孩子会受到表扬&因此,孩子们的作品如果好就应该受到表扬,而那些不好的应该首先受到表扬。同时,机智地提出缺点,然后表扬。让孩子在表扬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龄人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高。然后绘画会在他们心中升华。
小班教学反思 篇5
一天下午体育游戏时,我正按着既定的方案进行游戏,兔宝宝们一听到“菜地到了,这萝卜长得又大又红,就说:“妈妈、妈妈,我们拔萝卜吧。”我一边应和着,一边说着开始吧,一边做着拔的动作,我以为他们也会像我一样自顾自地拔,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自然地分成若干个组,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有的在我身后一个拉着一个,有的自觉地站到某个幼儿身后拉着,就这样一队一队拔萝卜的队伍出现,就像拔萝卜那首歌里的情境一样,仿佛再现“拔萝卜”。我也来了劲头,顺势抓住易盛(他正在我的跟前)的小拳头,领着幼儿一仰一合动着,幼儿还一边拔一边唱出了那首歌,像劳动场面的吆喝号子一样,幼儿兴奋到了极点,游戏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激动的我,对这个意外油然而生一种喜爱,心想这些小家伙还真有意思。幼儿这个自然生成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中。意料之外是我并没有事先设计这个,更不会有丝毫的引导,情理之中是幼儿们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因为在看好书画好画时,根据绘画内容,我在图书选择上做了调整,我班幼儿观看拔萝卜故事视频,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进行这样的迁移。当然,我们的宝贝还真的很聪明。
幼儿活动现场上的自然生成也让我这个老师兴奋不已,不知不觉我也进入意境。当我班的大灰狼来了的时候,幼儿们四散逃,高潮再次掀起,只见幼儿们慌慌张张,能逃多远就逃多远,我只能按着目力所及追随着他们。操场上到处是他们奔跑的身影,嬉笑、尖叫不绝于耳,那场面很是热闹。当我看到大灰狼抓住一只小兔时,我对幼儿们说:“大灰狼捕到猎物了,不会很快回来的,我们再去拔萝卜吧。”游戏再次进行,又一次再现前面的情景。
这一次大灰狼出现,我不知怎的,突然灵光一现,我对幼儿们说:“快!快躲起来,快到妈妈这边来!”也许是我放手(没有限制逃跑范围)过于大胆了,下意识地想收吧。没想到这又成了一个意外生成。幼儿们迅速围了过来。我一边对他们说妈妈来保护你们,一边说藏好了吗?幼儿回应着,迅速地坐在地上的一个圆圈内,安静下来。有时灵感瞬间迸发,自己也解释不清,而且,越是刻意越不出现。 而此时我居然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一反常理,让幼儿们改变兔子那胆小懦弱的形象。我对幼儿们说:“我要保护你们,妈妈去赶走它。”我跳到“大灰狼”跟前,朝着它比划几下,那个“大灰狼”还真的煞有介事地凶巴巴地对着我比划。这时,我又招呼那些兔宝宝“我们一起把它赶跑吧!”兔宝宝们蜂拥而至,群情激昂。活动再次进入高潮。有些男兔宝宝们还真的很勇猛呢,处处显示勇者的斗势。最后,在我的授意下,以大灰狼逃走了而告终。
宝宝们回到班级,有的说渴了,有的说真热呀。我想,这不就是我们体育活动所要的结果吗。活动量虽然没有测量,我想幼儿的表现也告诉我们这个量也差不多达到了。意外生成让我的这个活动有了动、静的'结合;使体育活动达到了动静的统一和谐;大胆地改变又让这个活动有了新意。
这个活动的意外生成让我觉得有时活动的创新是需要教师灵活机智抓住现场某一切入点,根据现场随机大胆的改变既定方案,哪怕是活动并不圆满,广开我们的思路也是值得的。就拿这次活动来说吧。我们在赶跑大灰狼时,我们的宝宝真的进入了情境,尤其是男宝宝,仿佛忘记了是在游戏,还蛮来真的,当大灰狼的小朋友更甚,后来,还告诉我不想当大灰狼了。当时的情景,真让人担心发生什么意外。(有一幼儿拉着狼的衣领跑)如果那时摔倒,碰到脸部肯定会破皮的,我也顾不了在活动了,只能打破情境,告诉他们是假装的。我想,这也会使活动打折扣的,但我觉得还是有收获的。
这活动一结束,我就想好好总结总结。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意外,太多惊喜,太多的收获。不过更多的是为我的宝宝们骄傲。我爱他们的活泼,爱他们的聪明,爱他们的顽皮,爱他们的“强悍”。
小班教学反思 篇6
又到了区域活动课,孩子们在各自的活动区快乐的玩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我也被他们的兴奋所感染,穿梭于各区之间,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服务”。当我走到图书区时,忽然发现图书区的地上散落着几个小玩偶。显然这是孩子们玩的高兴时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会儿,发现图书区的3个孩子并没有在意它们,没有一个人去把它们捡起来,好像根本就没看见,有的还从它们的“身上”迈过去。我走过去对正在那儿看书的子煦说:“ 子煦,你们的小玩偶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子煦看了看地上的玩偶,又看了看我。眼皮一垂,慢悠悠地说:“那个不是我弄的。”说完之后极不情愿的离开位子,把地上的玩偶一个个的捡了起来。在捡的时候还不时地用眼睛瞟瞟我。
又是新的一天。各区的活动依然像以往一样令孩子兴奋。在钢琴前面两只小兔的玩偶静静的躺在地上。不知道已经躺了多久。我望了望图书区,刚才还是4个孩子有声有色的讲故事,而现在却只剩子煦一个人在认真的看书了。我不想再次强求他捡起玩偶,就故意的大声说:“哎呀!这怎么有两只小兔躺在这呀!真是可怜!它们找不到妈妈了,不知道有哪个好心的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呀?”说话的时候我试探地用询问似的眼神看了看子煦。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身边的子煦就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猪,笑着对我说:“那我帮你把它们送回家吧?”说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两个甜甜的小酒窝。我高兴地用力地点了点头。子煦一蹦一跳地跑过来,把小兔捡起来,送回家了。嘴里还悄悄的说着:“别急,小兔,我带你找妈妈去。”
活动反思:
两次相同的情景,两句不同的话语,就能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第一次, 在老师的提示下极不情愿的捡起了地上的玩偶,他心里是不甘的,想的是这个玩偶并不是我掉的,老师为什么要让我捡?而恰在此时我又是以命令似的口吻要求他捡起来。当子煦用生气的眼神瞟我,表示对我不满的时候,我的心里猛然一揪。那种感觉我至今都记得。我忽然发现我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到了一个孩子幼小的心,虽然我只是想让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论是谁掉的,我们都应该把他捡起来。但孩子似乎并没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师在要求我,他们虽然小,但他们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当发生了第二次相同的事件后,我想到了前一次子煦那极不情愿的眼神,于是我试探着换了一种口吻。一个征求似的的口吻,一个询问式的眼神,都让孩子看出了我对他的尊重。这一次子煦高兴地把两只小兔送回了图书区。看着他脸上笑得甜甜的小酒窝,听着他和两只小兔的悄悄话。我知道这一次我的教育手段是恰当的。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适当的教育是多么容易让孩子理解啊!幼儿园有孩子喜欢的活动,有能够理解他们的心事的老师和朋友,他们就能生活的无拘无束,而且从中受益。我的心里忽然有一股暖流,悄然流过……
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另外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喜欢儿童话、游戏话的语言。儿童把生活当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感知、体验、操作,对他们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
小班教学反思 篇7
一颗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欢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并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教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能够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教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仅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教师在一齐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午时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教师相处,学习教师身上的东西,教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教师是神圣的、伟大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教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教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欢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我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小班教学反思 篇8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窗体底端。
小班教学反思 篇9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半个蛋壳》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
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小班教学反思 篇10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讲述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教师讲述故事为主要部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作为兴趣,师生共同成长。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让幼儿倾听的有积极性。我在讲《小老鼠学画画》的时候,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图书和孩子一起看,边读边给孩子们欣赏画面,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听也没听全,看也没看过瘾。所以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我将图书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在边看边听中理解故事。对于故事中的提问,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在设计的时候,提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话题以及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要如何引导幼儿去回答问题是个关键。答案虽然有时候会长些,但并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我们班里的许多孩子更喜欢和老师一起去看一个故事或让老师来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倾听的习惯还不够,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良好的倾听习惯更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更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今后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我们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来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
小班教学反思 篇11
因天气原因,在晨间活动中,我们安排幼儿进行桌面玩具活动,一开始,大家玩的都很好,每人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组合拼搭,这时瑞瑞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甜甜咬我”,我一看,瑞瑞的小脸上被甜甜咬了一个明显的“牙印”,对于这样的“投诉”我们也多次和她们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与沟通,希望找到一个好的办法来帮助她们克服身上的不好的习惯。
案例分析:
甜甜属于外向型的小女生,但也特别的喜欢被人宠爱,每天总是抱着老师和妈妈,不肯放手,老师走到哪,就跟到哪,但在活动中,确非常喜欢咬小朋友,对于自己的“东西”格外小心,不许别人碰触。
教育措施(教育效果)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我们,在家多督促教育孩子,告知孩子咬人是不对的。
2、告知家长,孩子可能处于“口欲期”,可以在家中让幼儿用一些满足咬的替代品,如磨牙棒等。
3、教师应为孩子创设和谐的游戏活动空间,避免孩子情绪太易激动而发生争执咬人事件。
教学反思:
孩子爱“咬人”是二三岁幼儿常有的行为,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但孩子真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上不由自主去“咬”,这些都要从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寻找孩子爱“咬人”的'根源。
分析孩子爱“咬人的”根源:
从生理上说,孩子在2—3个月时会有一个“口欲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会通过口咬去接触外界事物,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如果这时,家长阻止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在二三岁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孩子会养成“爱咬人”“爱啃指甲”的行为,有时成年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三岁的幼儿还处于模仿期,情绪很不稳定,易激动,当甜甜与别人挣抢玩具时,自然的就习惯用“咬”去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可以先从分析幼儿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再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小班教学反思 篇12
今天上第二单元的故事部分,这部分是杨玲写的一篇日记,故事教学反思。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歌曲特别感兴趣,我连续播放两遍后,开始提问,这是一首关于什么主题的歌曲,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关于天气主题,接着,要求学生再听,找出描述天气状况的词汇,学生迅速能做出反应。接着通过简笔画教学课文中四个关于天气的词汇。这个环节在学生做完操进教室到上课前的几分钟就完成了。
上课开始,我呈现自己的一些情况,十五年前的我在哪儿,而现在在哪儿,我喜欢的食物,动物,我的`周末活动等,与学生交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引起共鸣,教学反思《故事教学反思》。通过黑板上的天气,了解当天天气,昨天,上周日的天气状况,描述上周日的活动,提供学生动词短语,以便降低难度。
高年级的孩子启用静坐模式,老师唱独角戏,自己奉献一双耳朵。今天课上最肯积极发言的是王瑞,只要懂,立马举手。不会用英语,他就用汉语抢说,思维活跃。
鉴于孩子们的情况,本节课只能初步理解课文。我把上周日的活动情况设计的动词过去式打出来,让学生思考原形,并提供原形进行搭配,记一记原形与过去式。整体观看动画,回答问题,孩子们去哪儿,那天天气情况如何。
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孩子们还是有点累的,一直围绕着我设计思路转,而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还是偏少,以后课上得注意这点。
小班教学反思 篇13
小朋友们,大家好!看到阿姨的这身着装,你能说出阿姨的工作吗?对啦,真聪明,阿姨是一名警察,一名市中巡警。
那么,接下来,阿姨想问小朋友几个问题。当你看到有人生病,需要救护车时,要拨哪个号码呢?对,是120;当你看到着火了,需要消防车时,要拨哪个号码呢?对,是119;当你看到坏蛋,需要警察帮助时,要拨哪个号码呢?对,是110。
小朋友们想知道警察阿姨和警察叔叔上班带着哪些警械吗?今天阿姨就让大家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好不好?
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警用腰带,上面有五个小套子,它就像是一个“家”,“家”里分成五个房间。每个小套子里放一种警械,工作时系在腰间,方便携带。下面隆重介绍第一位“嘉宾”——对讲机。对讲机的身体是长方形的,头的一边有一条天线,便于接受信号,身体上有0到9等按键,现在的对讲机就是一部移动手机,有拨打号码,收发短信,卫星定位等功能,它的作用就是方便警察工作时能够及时与指挥中心联系,处理各种警情。第二位出场的“嘉宾”是位武打明星——伸缩警棍。它可以神奇的长高,由一节变成三节。伸长使用时可以用来对抗坏蛋的武器,比如棍棒,刀子等,不用的时候就收起来,小小的,很棒吧!下一位出场的神秘“嘉宾”是催泪喷射器,俗称“辣椒水”。因为它的肚子里就装着类似“辣椒水”的液体。别看它的个头不大,长的也不漂亮,但威力不小。小朋友们都吃过辣椒吧?啊,吃在嘴里辣的出汗,辣的会伸舌头,是不是呢?那你能想象如果喷在脸上是什么滋味吗?对了,会非常难受,不断地流鼻涕,流眼泪。所以当警察在工作时遇到醉酒的人不配合等情况,会使用它来让他们暂时失去反抗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要顺着风的方向,不要逆着风,如果逆着风就会喷到我们自己的脸上,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只要用大量清水清洗脸部,这种难受的感觉会逐渐消失。第四位出场的“嘉宾”是强光手电,俗称“千里眼”因为它发出的光束是集中的,在夜间可以照到比家用手电更远的距离,方便警察夜间在小巷,角落发现坏蛋。最后的“嘉宾”是警用手铐,俗称“银手镯”小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会经常在电视上看过。它就像是一个平躺的“8”,将坏蛋的双手反铐,可以限制他的自由。有所改进的是锁眼必须是两边成直角才可以露出来,避免坏蛋自己打开手铐。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看了警察常用的警械,每一位都非常认真。阿姨希望小朋友健康成长,学好本领,长大也当警察,为祖国保平安!
小班教学反思 篇14
认识长短小班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认识长短小班教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体验学习的快乐。认识长短小班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有哪些地方做不好的进行总结。
在孩子的周围生活中,长和短的物体随处可见,如户外活动时的绳子、画画用的油画棒等,在进行语言表述时,孩子们一般都会把生活中知道的经验直接进行判断:这个长,那个短。依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开展数学《认识长短》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小班孩子学习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以及实际操作比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学习,获得经验。
首先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为:1.通过对应比较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体验学习的快乐。2.在操作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找出最长和最短。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先以进入 “纸条城堡”导入,把长短和颜色不同的纸条送给孩子们,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认识长短,在孩子们做出初步判断后及时进行比较长短的经验梳理——比较物体的长短需要把一端对齐才可以,并进一步启发引导幼儿在3张纸条中找出最长和最短。随后让孩子们继续进行“比较长短”的游戏,通过纸条比较以及花片拼比较两个实践操作环节,在两次游戏中让孩子们运用之前获得比较长短的经验来完成游戏任务,在获取游戏乐趣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比较长短需要在一端对齐下进行。
最后的操作比对:选择一种颜色花片进行拼插操作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不仅能很好地操作,而且在操作中对颜色选择和长短比较也能很好地进行,整个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让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中学习、体验并获得经验.
小班教学反思 篇15
【目的要求】:
1、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应比较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
2、在操作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找出最长和最短;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具准备】:
1、教具:长棒
2、学具:
(1)、长棒
(2)、长短一样的3根铅笔
(3)、长短不一样的3根吸管
(4)、长短不一样的3条毛线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走线: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轻轻地走在线上。
二、以“长棒城堡”引入活动。
1、感知长短。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长棒城堡”!今天是长棒国王的节日,我们的长棒娃娃已经等候多时了。
师:长棒过欢庆节日。看他们多高兴!这些长棒哪里不一样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的不同)
2、认识最长和最短。
师:三根长棒娃娃谁最长呢?(教师引导将“长棒”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找出哪根最长哪根最短。)
三、出示铅笔、吸管、毛线,让学生找出最长和最短。
师:咦,铅笔朋友、吸管朋友,还有毛线朋友也来比长短了,请
小朋友帮忙找找看谁最长,谁最短。你怎么知道?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学生操作:
1、教师提出要求:
(1)、比较时一定要将长棒一端对齐进行比较。
(2)、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哪根棒子最长;哪根棒子最短。
五、游戏活动:比一比
师:盛大的舞会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每人邀请一根长棒娃娃一起跳舞吧。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并要说出:我的最长(短)。
六、收拾学具,活动自然结束。
师:长棒娃娃要回家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它们送回家吧。
小班教学反思 篇16
在上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从整体上来看,幼儿们玩得比较开心,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而我这堂课下来,幼儿基本是处在玩的心态中,学到的知识却几乎是没有的,从而导致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度不到位。另外,在上这堂课之前,由于这个活动是借鉴来的,对活动设计的意图、活动的每个环节、活动的要求没有掌握好。最主要的一点综合活动是在活动中要有一个主领域为主的,而我在整个活动中重难点没有明显突出来,导致了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
最主要的不足是:
1、在活动中让幼儿给瓶宝宝穿衣服后,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说说自己给瓶宝宝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或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进行一下分类,从而可对颜色有进一步的了解,而我只是抽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代表认识了一下,忽视了个别幼儿对颜色的一个新认识;
2、幼儿对瓶宝宝的变色现象都是好奇的,所以在给瓶宝宝变衣服的时候,可以给幼儿讲讲会变色的原理,是因为把颜料放在瓶盖里才会变的.,让幼儿能更加明白,更加清楚一般买来的饮料是不会变色的,学会区分;
3、在幼儿与瓶宝宝一起玩的过程中,我组织的不够好,常规比较乱,当时面对这一情况,我是用拍打铃鼓解决的,而这一举动恰好影响了整堂课的气氛,这是很不应该的,应该可以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去解决,对宝宝说,瓶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应该要轻一点,没有声音,不要影响瓶宝宝睡觉了。
通过胡老师、汤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经验确实不够,在设计活动时也欠缺深入的思考,为幼儿考虑的太少,没有以幼儿为中心,而且对《纲要》的学习和领悟方面还需不断提高。
第五篇: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
小班教学反思1
《我爱洗澡》这个音乐节奏明快,韵律性强,形式也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而洗澡动作又是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将两者有机结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容易理解与感受韵律活动的节奏性。我创设洗澡的游戏情境。把目标定位为:
1.感受三段音乐的不同性质和音乐中的 xxx 重拍节奏。
2.能在音乐游戏中,用肢体动作表现洗澡的过程。
3.喜欢参加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和浴球玩游戏导入活动,孩子们跟随老师拿着浴球能很认真的做动作。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着,一下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活动通过完整欣赏音乐,分段欣赏,引导孩子倾听欣赏。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紧扣,但在难点找出音乐中xxx重拍节奏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将音乐中特别的`地方用手抓出来,然后引导孩子用动作表现是用力搓澡。因为音乐中xxx重拍时间很短暂,孩子们总是会忽略这个地方。看到孩子们的这个表现我也过于急躁,就一直带领孩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忽视了对《我爱洗澡》这段旋律的“听”的过程。在活动中我只是单一的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的表演,而缺少引导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我也没有强调。我没有强调让幼儿跟着音乐洗澡,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表演洗澡,这样既能让幼儿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又能为以后活动做好铺垫。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会音乐的情感。在活动中,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要适时的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更加大胆的表现自我。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高,活动还是开展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下来,虽然教师有些地方引领的太多,但到后面孩子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各种可爱的且贴近生活的动作,并能通过身体把它表现出来,孩子们在这节活动中玩得开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小班教学反思2
让动作表演渗透到语言中,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利用本次活动,结合班级幼儿特点,在“情境表演中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关键,尤其对于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正是较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成功地开展了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开始我就采用抛洒落叶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设秋天落叶飘落的环境,让幼儿对落叶飘落有直观体验。同时活动设计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让幼儿通过看,听,做动作,玩游戏等形式全面调动幼儿感官参与学习。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乐意说,并敢于大胆说,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正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本次活动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树叶落在了小船上、树叶落在了小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接着我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景的扮演中学会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幼儿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学习,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连今天新来的小朋友和平时一直不愿参与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乐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一起完整讲述故事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当然,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教材中一些“水沟”、“院子”这些词语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幼儿身边已较少接触到了,在讲述时不易理解,因此,在以后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掌握。
其次,幼儿的言语能力是有差异的,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踊跃参与,主动的、有创造性的表演,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在一旁观望或勉强讲两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引导幼儿以强带弱,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一活动中,我以小组的形式担任角色表演,他们分别担任了“大树”、“草地”、“小屋”、“小虫”的角色,这样全班孩子都参与了进来,从而促使了整体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丰富多样的树叶又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摇曳飘落的、多姿多彩的落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我们同幼儿一起进入落叶的世界,帮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智慧,激发起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是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克服着自己认知、表达的局限,突破自己原有水平,进入自觉地、积极地学习状态。
幼儿期是语言主动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参与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大胆参与、主动尝试的个性。每个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幼儿尝试做一件事,可能会失败,教师的鼓励和适当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在表演中尚不熟悉、又困难的角色,如本次活动的“大树”角色,一开始,先由教师来表演,再去带动孩子,在每次表演活动时,对积极参与、敢于尝试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胆怯的幼儿进行耐心引导,及时鼓励支持,在情感上强化,推动幼儿勇于尝试,使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通过这一次活动的探索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情境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兴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言语的积极发展,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把握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小班教学反思3
小班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有的孩子不仅从家中带来了各种汽车玩具、图片等,还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汽车”摆放在玩具柜上,引来了众人的目光,其中恬恬用大纸盒制作的“福娃汽车”更是让孩子们赞不绝口,孩子们跃跃欲试,在一次制作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在主题活动即将结束之时,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制作“汽车”。
场景一:
嘉嘉、楠楠和文文正围着一只小小的纸盒讨论着。嘉嘉提议:“我喜欢红色的法拉利!”楠楠随之附和:“我也喜欢红色的!”文文则在一旁低着头,默不作声。确定了汽车的颜色后,三个人便一起在纸盒上涂刷颜料。“文文,你刷这边!楠楠,你刷那边!颜色要刷得均匀一点!”嘉嘉一边指挥文文和楠楠,一边走到纸盒的另一面快速涂刷。等颜料快干时,嘉嘉说:“楠楠,你去拿四个圆片做轮子!文文,你去拿点长方形纸片做窗户!”文文拿来纸片后便蹲在地上拉扯双面胶。眼看双面胶越拉越长,有的已经粘在了地板上。我正要上前帮忙,突然出现的一幕让我收住了脚步。只见刚和楠楠一起贴完轮子的嘉嘉看见正在犯难的文文,快步上前阻止道:“不是这样做的!”并及时拉断了粘在地板上的双面胶,贴起了“窗户”。文文在嘉嘉的示范下,又尝试着做了起来。
场景二:
辰辰、湫湫和恬恬正在为“制作什么车”争执不下。见此情形,在旁观察许久的我便走上前问:“你们想好做什么车了吗?”恬恬说:“我和湫湫想做一辆新娘子车,可辰辰想做一辆警车。”“辰辰你说怎么办呢?”我轻轻地摸了摸辰辰的头问。“我们来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听谁的。”辰辰的提议很有道理,我又把目光转向恬恬和湫湫:“你们同意吗?”“同意!”……当我再次把目光转向他们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恬恬正在为“汽车”安装轮子,辰辰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两张银光闪闪的纸模,在做反光镜。湫湫则正在用蘸满颜料的`海绵模块装饰“汽车”,她一边印一边问身旁的恬恬:“你看这样漂亮吗?”“嗯,我也想试一试!”“好的!”……活动结束时,我不禁为他们富有创意的设计而惊叹!
场景三:
宁宁、源源和扬扬都对赛车感兴趣,却迟迟没有动手。“有什么问题吗?”我问道。“我们不会做赛车。”宁宁低着头轻声说道。我提议道:“宁宁,你去找一辆玩具赛车来,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扬扬也找了起来。“赛车上有些什么呢?”我问道。“有轮子!”“有几个轮子?是什么形状的?”“除了轮子,还有什么?”一连串的问题顿时让原本安静的他们兴奋了起来:“老师,你看赛车的轮胎有两层呢!”源源把玩具赛车递到我面前。我笑着鼓励他们。很快,他们就行动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久,我突然看见宁宁在其他地方玩玩具。“你怎么不做汽车了?”我疑惑地问道。“我不会贴轮子。”宁宁一副沮丧的模样。“带我去看看,好吗?”我拉着宁宁的手回到了他们小组。此时,源源和扬扬正在努力地撕即时贴上的那层纸,看见我来了,就把纸递给我:“我不会!”“再试试看。两只手要互相帮忙!就快撕开了!”“宁宁,你也来试一试!”我递给宁宁一张用即时贴剪的轮胎纸模。不一会儿,源源高举着纸模兴奋地喊道:“老师你看,我撕好了!”“我也撕好了!”宁宁起身高呼道。“真不错,你们成功了!想一想,应该把它贴在汽车的什么地方?”我肯定了他们的行为,幼教之友《在一次制作活动中》。同时暗示他们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各小组所呈现出的状况和结果各不相同。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合作对象是关键因素。我不禁思考:合作对象的组合方式究竟有哪些?教师应如何让这些不同的合作方式在活动中发挥最佳效应?上述案例所呈现的合作行为虽然带有明显的偶发性.却典型地体现出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即强弱组合、强强组合、弱弱组合,教师分别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强弱组合”是指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组合在一起。如在“场景一”中,嘉嘉俨然是领导人物,她在小组中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能力较弱的幼儿有效地进行活动。在这样的组合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向同组能力较强的幼儿学习,同时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积极帮助同伴,通过合作让每个参与者体验到成功。
“强强组合”是指能力较强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中每个成员的自主意识都很强,经常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当矛盾出现时,他们都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容易激化矛盾,从而影响活动进程,如同“场景二”中孩子们所发生的争执一样。在遇到此类情况时,一方面,教师可以旁观他们争执,等待他们自主协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协调员的身份适时介入,帮助幼儿积累更多与人交往的经验,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发展他们的合作行为。
“弱弱组合”是指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组合在一起。如在“场景三”中,源源和扬扬常说“我不会”,以期待成人时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宁宁则干脆选择离开,把任务抛在脑后。对于此类组合,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可以运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推动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当幼儿有了新的发现时,教师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尽可能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在体验教师关爱的同时激发自身的潜力,获得新的体验。
小班教学反思4
《打雪仗》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以幼儿动作发展为唯一教学目标的模式,我着重以幼儿的兴趣入手。因为运动兴趣是幼儿参加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达成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提供重要条件,而且能为其今后终身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前期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打雪仗”特感兴趣,于是我在此活动中,把游戏“打雪仗”也预设在内。我先让幼儿用报纸自制雪球,通过自捏、自团,发展孩子的手部大小肌肉群,然后让幼儿讨论:雪球还可以怎么玩?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帮助个别幼儿,打开其思维,使运动内容更丰富、更新颖。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开展竞赛活动“打雪仗”。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个个积极参与,大家争着、抢着把雪球瞄准对方扔过去。游戏结束分出胜负时,赢的孩子欢呼雀跃,而输的孩子则强烈要求再来一次,于是我提议让孩子们讨论,孩子们经过讨论后决定以三局定胜负。最后,尽管赢的还是赢了,输的还是输了,但是大家还是非常开心,而且输的孩子也不气馁,他们纷纷表示下次一定能赢,他们的这种永不言败、执意追求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新课程中一再强调: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则。在预设的活动中,我除了游戏“打雪仗”以外,我还给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自由玩雪球,在玩中探索新的玩法,每当发现新的玩法时,我及时肯定、表扬,并跟他学,从而增强他的自信,激发他的表现欲望。活动最后,我则把孩子召集在我的周围,大家坐下边休息边聊聊自己刚才最有趣、最开心的活动及玩法,在轻松、愉快、平等、朋友式的聊天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满足,从中真正体验到了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主题背景的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选择教材、运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孩子的兴趣点,来选取、整合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倾向,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运动兴趣向高层次、长久性和稳定性发展。
小班教学反思5
一、说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对象。红绿灯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得,这次活动是我根据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教材《帮我早读书》中第四单元的一首儿歌《红绿灯》而延伸创编的。通过儿歌的学习,幼儿已初步掌握看红绿灯来过马路的知识,所以,我选择过马路为主要内容是对小班幼儿已掌握红绿灯知识的综合与提升,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印象。正如《纲要》中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实际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根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原则,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
2.情感目标:幼儿愿意、主动参与活动,并体验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根据活动目标,确定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
1.活动重点:理解并能够遵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
2.活动难点: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活动重点的解决有赖于活动难点的克服,只有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才能完成活动重点。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又结合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和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
1.多媒体视频两个;
2.自制方向盘若干,各种人物装饰(如:墨镜,拐杖等)若干,红灯和绿灯个一个;
3.马路场景(自制一个)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情境体验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二)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其中,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另外,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不断内化逐渐形成的。所以,幼儿将通过观看视频,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参与情境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和交通规则的意义。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设计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学习形象化、情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我将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一)导入:多媒体演示,感知交通规则对我们生活的意义通过复习儿歌《红绿灯》让幼儿注意到红绿灯在过马路中的重要性,再结合小班幼儿直观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我运用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情节具体化,播放一个井然有序的交通场景,一个毫无秩序的混乱的交通场景,给幼儿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幼儿感知交通规则的内在意义。
(二)基本部分:幼儿主动参与情境表演,理解并能遵守过马路看红绿灯的交通规则通过上一环节的视频观看,幼儿已经体会到交通规则对我们常生活的意义。紧接着,幼儿在模拟的马路场景中,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根据老师手中灯的颜色变化,判读是否可以继续前行。
幼儿在选择材料、扮演角色都有很大的空间,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马路场景的创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心理和感官上给幼儿以新鲜感,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以达到难点的解决,进而解决重点。此外,这里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积极性来练习、感悟交通规则也符合《纲要》中社会领域的要求。
(三)小结:进行活动评价评价和反思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次活动,我请幼儿先表达自己通过参与情境表演对交通规则的感受,教师再总结评价,从而更好的完成活动重难点,继而完成活动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幼儿口语、思维和语词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红绿灯在交通规则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班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
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
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②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
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
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
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
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5、小朋友春游活动
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教学反思7
数学活动《铺小路》是小班下学期《快乐家园》教材中的一个有关一维排序的活动。活动以帮小兔子铺小路的故事情节引出,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制定目标时,我考虑到本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了按特定规律排序的经验,因此,本次活动我将引导幼儿自定规律进行排序作为落脚点,以巩固和提升幼儿的排序经验。
在环境创设和材料准备方面:将原有的教材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教材中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家以及铺了一半的'小路创设成故事情境;另一方面将剩下的小黑兔部分裁下来并将粘贴式改为插入式,便于幼儿随时调整自己的操作,操作材料——小蘑菇,则根据幼儿的能力分为两种、三种、四种颜色,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兔们的家”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家的小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然后按照规律帮助小白兔和小黑兔把小路铺完整。这一环节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幼儿原有的排序经验得以巩固,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排序做好铺垫。在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操作在前,老师总结提升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任意选择两种、三种或四种颜色为小黑兔设计小路进行间隔铺路,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给予最适宜的指导。如:有的幼儿对自己设定的规律犹豫不定,当幼儿对自定了规律有些模糊时,教师可以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夸张的表现一下幼儿自定的规律,以对他想法加以肯定和强化,使幼儿能有信心按着自定的规律接着排序。然后,在交流分享环节,让孩子们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进行现场展示,使让孩子欣赏他人的作品、倾听他人表达的同时,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
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
1、在幼儿操作环节,应先让幼儿充分观察、感知操作材料,即蘑菇的不同颜色,然后让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颜色的蘑菇帮小兔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呢,这样幼儿在操作时目的就更明确
2、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递进性,对幼儿的思维要有一定挑战,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将设计的每个环节做实,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小班教学反思8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七、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回强对字形的感知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人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水杯、盆子;数量是2的:苹果、梨、香蕉;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八、活动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有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理。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思识。
小班教学反思9
之前,幼儿园难免会有小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你扯了我一下头发,我拉了你的衣服,你拿了我的玩具?我推你了一下。然后小孩子们都会跑到我这里来告状,老师他干嘛干嘛干嘛了?这个时候,我就会叫叫犯错误的小孩子过来,让他对这个小孩子道歉,说一声对不起!然后高中的小朋友回答一声,没关系,两个小朋友握握手,表示和好,于是一切过去。
但是,后来又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在吹吹打打中,小朋友摔跤摔流血了,或者谁把谁的饭盒弄倒了,或者谁用玩具把谁头打了一个包,这是,却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就能解决事情。可是,孩子们除了说对不起,还能干什么呢!我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后来我发现,有的孩子,把别人碰痛了,人家都已经在哇哇的哭了,他却,管都不管,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我问他,你把人家弄哭了耶?他回答我,我给他说对不起了。这个时候,我反应过来,对不起,真的`没什么用,我之前教导大家,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这个行为,是不完全正确的。
在小问题上能说一声对不起,能够解决问题,但当做大事,对不起就没有用处了,不过,孩子们的世界,除了说对不起,他们还能干什么呢?他们没有钱,给其他孩子赔偿,也没有任何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给孩子赔偿,就算他们能够赔偿一些东西,被赔偿的孩子也不一定乐意,毕竟都受伤了,而且两方的家长也不好调谐。之前我有看到说,孩子把另外一个孩子打伤,就带着打人的孩子一起,去跟老师全程处理,被打伤孩子的事故,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有,办法能够去,这样就执行。那么,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该怎么来调节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才既能让犯错的孩子,得到教训,也能让受伤的孩子,得到一定的安慰呢,我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小班教学反思10
春天来了,由于气候的原因又到了疾病传播的高发期,我们班有些孩子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天气变化无常,孩子们活动量一天天增大,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生病。近段时间,班上服药的孩子明显增多了,到了中午,我们请带药的宝宝倒水喝药,有的小朋友就会说:“我带药的,我带药的。”听得让人感觉自己带要来了还有点沾沾自喜。有些小朋友甚至不到幼儿园来了。小朋友们总是会跑过来问老师:今天XXX怎么没有来幼儿园呀?面对这种种现象和问题,我们开展了健康活动《宝宝生病了》。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流感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预防流感的简单知识。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本来的设计意图是借助身边的有效资源:最近总是有小朋友缺席不上幼儿园,来让幼儿探讨为什么这些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让幼儿进行大胆猜想可能的原因(家中有事,生病了),但非常凑巧的是今天全班幼儿都到齐了,没有人缺席,所以我只好随即将教案改成前两天有小朋友没有来上幼儿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第二环节:针对小朋友说出的原因:感冒生病了,我随即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感冒了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得了感冒该怎么办呢?我们怎样预防感冒呢?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都会说出其中的一二,针对幼儿的回答,我会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感冒了怎么办?小朋友都知道可以打针吃药,但他们对“药是为了治病而喝,不能随便吃药。”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清楚。吃药是为了让病好得更快,但却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如何预防感冒?小朋友们知道热了要脱衣,冷了要穿衣服,但对“多做运动有益健康,可以使身体更强壮。”的认识却比较浅,他们想不出来。另外我还设置了“对生病的.同伴说说关心话”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培养幼儿从小拥有一颗爱心。
第三环节:拓展春季其他传染病知识,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以及这些传染病的体征,会出现的症状等。另外,针对最近附近幼儿园出现水痘、手足口病爆发的事件,告知幼儿尽量少在小区内玩耍,如果在小区内的滑滑梯等场所玩过,回家之后一定要记得用肥皂洗手,清楚病菌。
不足:师幼互动不多,教师讲得比较多,幼儿说得少。课堂气氛不活跃。
小班教学反思11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班教学反思12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选自小的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中《找朋友》的活动内容,小班幼儿对动物朋友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和发现不同动物的特征。在以前的活动中他们已经认识了黑白皮毛和彩色皮毛的动物,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巩固对动物皮毛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能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激发他们对动物们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巩固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
2、喜欢小动物,感受和小动物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燕子,斑点狗,奶牛,斑马,熊猫,企鹅)
2、捉迷藏场景图3、动物局部图片和完整图片各6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价值分析: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起数到5。
2、小动物们藏好了,你能找到他们吗?
二、捉迷藏(价值分析:在捉迷藏游戏中说出动物的特征)
1、斑马
师:说说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师:从哪里看出来它是斑马?
师: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找到了斑马?穿着黑白条纹的小斑马出来罗。小斑马和你做朋友。
2、熊猫
师:为什么说它是熊猫?
师: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黑的,哪些地方是白的?是条纹的么?
师:说得真清楚,大熊猫,真可爱。白肚皮,圆滚滚;黑眼睛,笑嘻嘻。大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
3、企鹅
师:有个小动物身上的黑白皮毛也和大熊猫一样,它在哪里?
师:企鹅身上哪里是黑的,哪里是白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本领真大,出来吧,小朋友找到你了。企鹅宝宝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学一学,走走走。
4、小松鼠
师:我们找到几个好朋友了?你还找到了谁?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小松鼠?
师:小松鼠有什么本领?
(它会爬树,它的长尾巴可以让它在爬树的过程中保持平衡。)
师:小松鼠出来罗,长尾巴,大扫把;一蹦一跳去爬树。小松鼠,欢迎你!
5、长颈鹿
师:还有发现吗?你从哪里看出来是长颈鹿?
师:除了长长的脖子,你还从哪里看出来是长颈鹿?
师:一只长着长长的脖子、穿着橘黄色花花衣的.长颈鹿被你们发现了。
6、大象
师:还有动物朋友,谁找到了?
师:大象的长鼻子有什么本领?
师:大象大象走过来,长长鼻子甩起来。咕噜噜,咕噜噜,哗啦啦,哗啦啦。
7、小兔
师:还有最后一个小动物呢,它藏在哪里呀?
师:小兔的长耳朵有什么本领?
师:我们一起请小兔出来吧。小兔一跳一跳地出来了。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把动物宝宝都找到了,他们有的穿着黑白条纹的皮毛,有的是彩色皮毛的,有的有长鼻子,有的有长耳朵,长尾巴,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本领。
三、找动物朋友(价值分析:通过局部图片,找到更多动物。)
1、找动物
师:这个游戏真好玩,还想再玩么?
师:这次动物宝宝们躲在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要找到一个动物宝宝。这里有许多图片,他们告诉你要找到谁?请你们每人选一个图片,去教室里找一找。
2、说一说
师:你找到了谁?你是怎么找到的?
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带着动物宝宝们回教室里和其他好朋友一起捉迷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流程清晰流畅,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用肢体动作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里。同时我还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操作法及观察法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意境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小班教学反思13
本月我们的主题活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
春天里,太阳暖暖地照着,春风轻轻地吹着,天空不时下起了小雨,淅沥淅沥的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小草,小草变绿了,长高了。蜜蜂飞来了,蝴蝶飞来了。上星期在学习并表演“三只蝴蝶”之后,孩子们对蝴蝶的兴趣更是有了很大的升级。蝴蝶一下子成为我班孩子的热点。一次在幼儿园里我们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孩子可兴奋了!
还有许多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关于蝴蝶的图片,图书,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许多关于蝴蝶的秘密。所以今天我们选择了《蝴蝶飞飞》来让幼儿学习。它的目标是学唱歌曲,并感受蝴蝶飞舞的美丽。有兴趣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分析:
一、欣赏歌曲《蝴蝶飞飞》
1、歌曲里是谁在飞?(引出蝴蝶。)
2、那蝴蝶长得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它头戴金丝?蝴蝶什么地方最漂亮?(让幼儿记忆歌词的内容。)
二、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演唱,幼儿拍手,一拍一下打节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
三、幼儿学唱
教师演唱,幼儿跟唱数遍。(让幼儿在多次的`演唱中,记住歌词的内容。遇到难记忆的歌词,另外强调。)
四、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措施:
一、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加入动作:让幼儿模仿蝴蝶飞的时候具体从踮脚尖、翅膀的不同动作来进行表演。
二、在刚开始欣赏歌曲的时候,不一定要强调幼儿唱,重点在感受。
三、在“你爱花儿,花儿爱你”在这句的演唱中,由于歌曲的音调比较高,歌词也比较难记忆,所以孩子们把它改成“飞啊飞啊,飞啊飞啊”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小班教学反思14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花灯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2、知道元宵节要闹花灯,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有观赏花灯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幼儿自带一盏花灯
(2)花灯PPT课件。
(3)逛花灯音乐一段。
环境准备:
华灯展。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元宵到”引入话题。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元宵节的一些民俗。
播放PPT,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种的花灯,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介绍本地元宵节的一些民俗活动。
2欣赏'讲述各种各样的花灯。
组织幼儿参观花灯展:自由地欣赏与交流,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花灯。
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请几名幼儿给大家介绍有特色的花灯,提醒幼儿在介绍自己的花灯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花灯的名称和特点。
交流: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花灯?在哪里见过?
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制作材料,名称,形状,颜色和图案,进行欣赏与讲述。
归纳、整理经验:各种各样的花灯,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图案、有不同的名称3游戏“玩花灯”幼儿自由结伴,互换花灯再次欣赏并讲述。
提醒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互换花灯互换花灯,边欣赏边玩,体验玩花灯的乐趣。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班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并尝试仿编。
3、体验妈妈和娃娃之间的亲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难点:
学习句型“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
对“我来当你的好娃娃,给你××”,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
2、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唤起已有经验,我们都有妈妈,妈妈喜欢你吗?你爱妈妈吗?你会给妈妈做什么事?
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会用各种方式爱妈妈。
二、理解学习诗歌。
1、(出示ppt图片1)大树妈妈也喜欢娃娃,她有哪些娃娃呢?(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大树妈妈》。2、(出示课件ppt图片2)教师配乐朗诵《大树妈妈》。
3、提问: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分别出示ppt图片3)
小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小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松鼠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松鼠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星星对大树妈妈说什么?为什么星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
4、完整朗诵。
三、仿编诗歌。
还有谁来当娃娃?他会对大树妈妈说什么?
四、活动结束
大树妈妈有这么多的好娃娃可真高兴!看,还有许多娃娃都抢着来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讨论:教师给出的更多的娃娃。
小朋友也要做妈妈的好娃娃啊!跟着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模仿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抱一抱等。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实践反思:
优点:在整个课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恰当的辅助学习工具——课件;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回答;大部分的时间给了幼儿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给每位幼儿发言的机会,幼儿的想象思维得到发展、对妈妈依恋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语言完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也能感受到孩子们能较长时间地倾听诗歌内容及同伴讲话,对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1、在活动中有一位幼儿,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要干什么?”我及于关注我提出的'问题:“猜猜大树妈妈有哪些娃娃?”只是抱了抱、摸了摸这孩子的头,孩子看我不太理睬她便坐回座位上了。我在处理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不能做到灵活处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2、由于这次活动是限时讲课。(小班15分钟)我担心超时在活动结束环节收的太急,没有ppt中飞机、太阳等娃娃较好延伸。
3、活动结束环节中教师给出的娃娃拓展的空间可以延伸到水、水里的动物、楼房、汽车等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