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陋室铭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陋室铭教学设计》。

第一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寺头中学 曹阳珍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2)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

(二)解释题目

(出示课件1:题解── 陋室,室名,即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

(三)品味赏析 1.反复吟诵

(1)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3)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3 :朗读骈句:一要注意节奏。三字句一般为12 式; 五字句一般为212式或23式。分别举例。二是韵脚要适当拖音。列出韵脚。三是相邻的两组骈句间要较长停顿。举例。)

(5)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出示课件 4:显示全文内容,句中节奏用斜竖线标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下加点,表示要适当拖音,两组骈句间有长停符号。教师伴随舒缓优美的古筝朗诵全文,学生听读。)(6)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2.疏通文意

(1)独立疏通,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2)集体交流,合作达标。

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3)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出示课件5:显示文中重要句,关键字、词已加上着重符号。学生说出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自测情况着重记忆。)(4)朗读全文,体会文意。(5)教师设疑,学生回答。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我适时点拨:作者以古贤自比,一个是隐居南阳而胸怀天下,后出山辅佐刘备,在政治上功效卓著;另一个是在简陋的屋子里写下著名的《太玄经》,在文学史上成就斐然。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6)表情诵读,体会情感。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饱含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

3、品析语言

(1)反复诵读,挑选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3)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按四层意思,理清文路,快速背诵。

(六)能力迁移

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附:板书设计(出示课件5)

刘禹锡

斯是陋室

诸葛庐

→何陋之有

惟吾德馨

子云亭

主旨

托物言志

类比

第二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刘艳红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营造美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被白居易称作“诗豪”。猜一猜,他是谁呢?对,他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古今绝唱之作《陋室铭》,先听老师讲一讲《陋室铭》背后一段辛酸而有趣的故事。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在门前,一时轰动朝野。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陋室铭》,一起去触摸刘禹锡卓尔不凡的灵魂!

解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能结合注释1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吗?对,“陋室”就是简陋的屋子。那么“铭”呢?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多含颂扬或鉴戒之意。如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墓志铭。

2.同学们了解这位才高八斗的诗人刘禹锡吗?看一下刘禹锡的名片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最终招致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请同学们补充笔记,感知,读准读畅、疏通文意

(一)读准字音和节奏: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字音和不会停顿的句子。

2.听读:下面听老师范读,拿起笔给自己不会读的字标上字音,不会停顿的句子标上节奏。

3.投影:这篇文章多押韵,请同学们看看本文韵脚。

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难忘。

4.学生看课件提示再读: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连读两遍。

5.无提示再读,老师把提示删除,再请同学们读一读,反复读,直到流畅为止。二读:读畅。下面我们就来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二)疏通文意:

1.翻译课文:方法:一是结合课下注释;二是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温馨提示:(1)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把重要注释圈画标记出来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学生自己翻译课文:把重要注释圈画标记出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3.疏通文意:好,我们一起来翻译课文,看看你的翻译跟老师一致吗?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圈画重点注释,并记下老师补充的重点知识。

(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有名

(注释2--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了。

(2)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神异

(注释3--形容词“神异”)了。

(3)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馨是古今异义词

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这是文章的第一层,请做好标记。

(4)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到”;入:用为动词,“映入”)

(5)与我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平民。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补充互文知识“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战士们从军多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6)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重点词: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重点词: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补充知识: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古今异义(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这是文章的第二层,请做好标记。

(8)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屋舍。

(补充: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杨子云:西

是文章的第二层,请做好标记。

(8)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屋舍。

(补充: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杨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9)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陋之有是倒装句,应为有何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4.学生独立翻译全文: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然后订正答案。

5.检查重点字词掌握情况:

考考自己:看下列词语能迅速说出词语意思吗?

鸿

素琴

案牍

6.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1)一词多义(1个

一个虚词“之”)

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也是倒装句

(2)古今异义(2个古今异义词

“馨”“形”)

惟吾德馨。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样子、形状)

(3)词类活用(6个词类活用:名、灵、上、入、乱、劳)

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神异”)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入:用为动词,“映入”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品析文章(读情、读境)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陋室”吧。

投影:

(一)走进“陋室”

1.走进陋室,找出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再往里走,走进陋室细看,请你想象一下,这是一间怎样的陋室?

(1)这是一间简单而朴素的陋室。连心爱的古琴都不加装饰,屋子肯定也是朴素的!

(2)这是一间高雅的陋室。调素琴,阅金经,这样的生活多么高雅!

(3)这是一间弥漫着书香气息的陋室。室主人手阅佛经,多有书香气息啊!

(4)这是一间安静的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打扰,此陋室多么安静啊!

(5)这是一间热闹的陋室。谈笑有鸿儒嘛!来陋室的人可都是大学者啊,他们的谈笑让陋室变得热闹啦!

(二)走进“室主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室主人的日常生活一探究竟吧。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1.写室主人品德高尚,点明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_____,______。

2.写室主人生活情趣(日常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室主人交友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

4.运用古代贤人类比突出室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______,______

5.引用孔子名言,点明主题,以反问作结的句子:______。

交流明确:

(1)写室主人品德高尚,点明主旨统领全篇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己的品德美好,可以让陋室蓬荜生辉)

(2)写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读书、弹琴,多么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3)写室主人交友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高雅之士,谈笑风生,多么快乐啊。)

(4)用贤人作类比突出室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潜台词:我也是像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这样的大家啊)

(5)引用孔子名言以反问作结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这是反问句。他这样写是用反问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补充一下:《论语﹒子罕》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里太简陋,怎么能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原来“何陋之有”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省略。结尾为什么引用孔子的名句呢。因为孔子是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的代表人物。刘禹锡引用孔子名句,一是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二是对自己的勉励,希望自己也可以建功立业。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有力的点明了主题,作者故意略去前半部分,以此结住全文,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又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三)主题探究

通过上面的文意解读,你能看出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我们走进刘禹锡的内心世界。

交流:

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情趣、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

原来刘禹锡借陋室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用陋室来表明他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对,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链接生活

同学们,现在流行穿越,如果刘禹锡先生穿越到了现在这个时代,那么他会在朋友圈发哪些图片,配上哪些文字?

交流:

(1)他会发山水图片,再发一个陋室图片,三张图片。配上的文字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比喻起兴,由山水仙龙入题。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馨。这种写法在古诗文中叫做“比兴”,这样写的好处是,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以后我们学《诗经》或者其他古诗词,还

08:49

者其他古诗词,还会学到这种手法。

(2)他还会发诸葛亮的草庐图,扬子云的玄亭图,在他们之上再叠加一幅自己的陋室图。配上的文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与篇首的“惟吾德馨”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3)他会发陋室和他自己悠然自乐的照片。配的文字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老师追问一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呢?

虽然我们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但是只要我们能守住心灵,追求自己的乐趣,刻苦学习,内心充实,就能做自己的主人。

(五)三读:读情读境

总结一下:

概括:第一层:以山水比喻起兴,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概括:第二层:具体描述陋室不陋的原因,环境美、交往雅、生活趣,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

概括: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古人之言,反问点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再读此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指导诵读全文,1.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2.开头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美感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语气读最后两句。

拓展延伸

刘禹锡总能将人生的磨难一一化解,总能在人生的低谷中寻求生命的支撑,总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该来或者不该来的打击!就是他,留下诗文800多篇,被称为中唐“诗豪”,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他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但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祸得福”,因为他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正,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样的人,不正是我们盼望的人民公仆吗?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值得我们深深敬佩!

第三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纳雍县维新中学:陈红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假设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公寓,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很多件伤天害理的事;另外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景色宜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会选择哪个呢?

很好,你的选择居然与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不谋而合!刘禹锡不仅住在陋室里,还写了流传千古的《陋室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

二、简介作者、背景并解题

1、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刘梦得》传世。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本文就写于他任和州刺史时。

2、陋室:简陋的居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展示本文的韵脚和所押之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并给以下字词注音。

德馨(xin)苔痕(tái)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

2、播放音频,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二)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斯:指示代词,这。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德行美好。鸿儒:知识渊博的人。鸿:通“洪”,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弹奏。

金经:佛经。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

名:动词,出名。(名词作动词用)上:长到,蔓延到。(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乱:使„„扰乱。(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陋室,陋吗?(从文中找出体现“不陋”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从那些地方看出陋室不陋? 讨论并归纳: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人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闲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五、探究

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不是,作者写陋室是为了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小结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2、本文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第四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铭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第二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闲

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热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考。

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师:他照样名扬天下。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 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学生齐答:不会。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该怎么读? 生:响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响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

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第五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4.感受到文学 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

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

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 8

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 相对? 回答:入。/ 8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 答:往来。

有相对 ? 回答:无。

鸿儒相对 ?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 8 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19.根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衬托 对仗 夸 朋友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态度

20.学生齐读板书。/ 8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确切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2.学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 友人博学 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8 / 8 / 8 / 8

下载陋室铭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陋室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陋室铭》教学设计

    10、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

    《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陋室铭》教学设计

    响水县黄圩中心学校曹应锋2003.12.17 教学目标: 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太安中学屈莉莉 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实录 2011-05-26 19:07:52| 分类: 八下教学实录|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扬州播音主持南京联盟《《陋室铭》教学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著名诗人,后因......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课 题] 《陋室铭》 [授课学校 大寨中学 [授 课 人] 胡代媛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

    《陋室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课文,品析关键语句,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重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重、难点)、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