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22:4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

第一篇: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广平县胜营镇中心校 高双玲

设计思想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活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游戏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10的加减法”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秋游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学习10的加减法之前已经有7、8、9加减法的铺垫,所以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而且有很多学生在学前班和家里也已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

2、列出不同的算式。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提出有关10的简单问题,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自然引入

(课件显示情景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秋游吗?那就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春游吧(同时播放欢快的音乐)。你看,小河边多美啊,高高的大树,绿绿的青草,青青的河水,引来一群嘎嘎叫的小鸭子,数一数,水里有几只小鸭子,岸上有几只小鸭子,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设置实际背景,使孩子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来吸引孩子学数学,不知不觉地动脑想数学。】

(二)由扶到放,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

(1)学生可能围绕小鸭图会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①水里有9只小鸭,岸上有1只小鸭,一共有几只小鸭? ②一共有10只小鸭,有9只下水了,岸上还剩下几只? ③一共有10只小鸭,有1只上岸了,水里还剩几只?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为什么要用加法算?把9和1合起来应该怎样列式?(出示板书9

1=10;1

9=10)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9 1=10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因为9添上1是10;②数出来的;③因为9和1组成10(或10可以分成9和1);④因为会算1 9=10,所9 1=10等等。

师:孩子们算9 1=()的办法可真不少,又怎样求水里还剩几只鸭子?为什么要用减法算?(板书10-1=9)

问:求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又该怎样算呢?(板书:10-9=1)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10-9=1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①数出来的;②因为10可以分成9和1(或9和1组成10);③因为9 1=10(或1 9=10;或10-1=9)所以10-9=1等等。

小结:孩子们真棒,不管算加法还是算减法,使用的办法都很多,既可以数,还可以想组成,也可以想加法算加法,想加法算减法。

问:观察刚才我们看小鸭图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10、9、1这3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设计说明:孩子已经有了9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回忆、想象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了实质性的联系,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建构”,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加、减法的算法进行了概括,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集体合作

师:刚才,孩子们看小鸭图提出了问题,而且又写出了四个算式,真能干,你看,小河边更热闹了,小鸟也飞来了(伴随舒缓的音乐,课件出示小鸟飞来,其中天空中8只,树上2只)。数一数,天空中有几只小鸟,树上有几只小鸟?看小鸟图,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还能写出哪些算式呢?下面分四人小组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最好,说出的算式最多。

汇报讨论结果。一个小组回答不全面别的组可以补充。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①天空中有8只鸟,树上有2只鸟,一共有几只?算式是:8 2=10;2 8=10; ②树上有10只鸟,飞走了8只小鸟,还剩几只?算式是:10-8=2; ③天空中有10只鸟,停下来2只鸟,还剩几只?算式是:10-2=8;

师:孩子们真能干,通过互相说一说,提出了问题,而且列出了算式,下面教师要考一考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算8 2的?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算10-2=?[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师:看小鸟图和小鸭图列出的两组算式,加法算式都等于几?减法算式都从几里面去掉?(10)谁来给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取个名字?

揭示课题:10的加减法

【设计说明:在本环节,创设交流合作情景,为孩子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3、同桌合作,师:我们来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秋游,开心吗?想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玩个游戏吗?(“抛花列式”的游戏)

规则说明:同桌两个小朋友轮流抛花片(有正反面)在桌上。一共十个花片一起抛,落在桌面上有正有反,根据正面和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1)同桌合作操作,写算式。(2)全班交流算式、算法。

教师请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有漏下的算式其他组补上,从而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在得到全部算式的过程中,发现杂乱无章的排列容易重复和漏下。引导学生用一定的规律整理排列这些算式。

交流方法:①用相同的三个数写成的算式排成一组。

②分加法排一列,减法排一列,加法按第一个数从小到大排,减法按减号后面的数从小到大排。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即时记忆。

教师激励谈话: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算式,而且把这些算式有序地排列起来。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五角星。)

(三)轻松一刻,儿歌记忆 师:刚才的游戏运动了一下我们小朋友聪明的脑子,现在让我们来运动一下我们的身子吧。跟老师一起做做课间操。

师生共同做课间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边动作边说儿歌)“轻松一刻”的课间操活动寓知于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身心。

(四)巩固练习,整理新知

师:愉快的秋游即将结束,小朋友准备要排队回家了。每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来排队。要求手拉手的两个人手中的卡片上的数字相加要等于10。

师生互动师范: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拍手唱)

(这里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形式,在四大组中活动场面活跃又不会太乱)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秋游,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

1.儿歌复习游戏。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

2.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出时以一幅图让学生自由提自己的数学问题,简单得一带而过,新知识板书重点讲解,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懂题意,并且能按照要求写出一图四式了。

2.留有思考空间。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一、以故事为主线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图入手,从而引出“3-3=0”、“5+0=5”。这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未免显些单调。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设计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圣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教材。设计一按着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在练习第49页第4题时,让学生横着、竖着比较,发现0的加减法的规律。但这时到了后半节课,学生已经处于疲倦状态,效果可想而知。而设计二在新课部分让学生说出了很多算式(课前了解到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0的加减法”),如:0+3=3 4+0=4 0+1=1 3-3=0 4-0=4 1-1=0 等,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时期,接着让他们比较、总结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样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设计,不仅使新课部分充实、饱满,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的孩子那么聪明,加之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他们

对“0的加减法”知道多少呢?课前我进行了了解,结果大多数孩子已能够计算“0的加减法”。于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中巩固了加减法的含义,并借助故事理解计算的结果。之后,便放手让学生想出说出很多的算式及算式结果,再概括总结“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充分展示了孩子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一仅仅完成了两个例题的教学,即:3-3=0 5+0=5,使得新课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

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以儿歌的形式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

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

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4).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

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加减法》第一次将加法和减法放在同一课时。

第一道例题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然后引导学生一句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一共还剩几个学生?说明学生对一共和还剩的意思不理解。接着我向学生解释:一共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是求总数的。还剩则表示一部分,剩余的意思。这里出现的问题,我发现在前面的教学中,打得不够扎实。我只注重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以为学生会提了就明白了。实际上我只关注了大部分的好孩子,忽视了还有部分孩子对一共得意思并不理解。这提醒我自己在教学中应当切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关注细节教学。

在教学例题中我增添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比如3-3=0。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和3相同的,引导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再让学生自己照样子举例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找的规律举一反三。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接着试一试出现的算式我也让孩子照样子观察找规律。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实际上是为想想做做地5题铺垫。同时自然地引出的我预设增添的0+0=0,0-0=0两道算式。

在想想做做地4题一组算式比较时,学生有了先前观察的比较的基础,能够较好的找出横排竖排的算式联系,进一步体会了0的特性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利用例题里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0的含义,自己思考、推理,算出得数,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独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第三篇: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以儿歌的形式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

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

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4).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2

一、以故事为主线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图入手,从而引出“3-3=0”、“5+0=5”。这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未免显些单调。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设计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圣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教材。设计一按着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在练习第49页第4题时,让学生横着、竖着比较,发现0的加减法的规律。但这时到了后半节课,学生已经处于疲倦状态,效果可想而知。而设计二在新课部分让学生说出了很多算式(课前了解到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0的加减法”),如:0+3=3 4+0=4 0+1=1 3-3=0 4-0=4 1-1=0 等,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时期,接着让他们比较、总结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样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设计,不仅使新课部分充实、饱满,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的孩子那么聪明,加之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他们

对“0的加减法”知道多少呢?课前我进行了了解,结果大多数孩子已能够计算“0的加减法”。于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中巩固了加减法的含义,并借助故事理解计算的结果。之后,便放手让学生想出说出很多的算式及算式结果,再概括总结“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充分展示了孩子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一仅仅完成了两个例题的教学,即:3-3=0 5+0=5,使得新课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3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5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6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种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重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我以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创设动态、有趣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0”的认识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我把重点放在“0”表示没有这一层含义上,用小免采蘑菇和小免拔萝卜的动画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第二层含义我利用尺子上的“0”让学生理解“0”表示起点。

认识了0之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通过温度计上的“0”,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温度,通过生活中的“0”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加减法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根据动画或图片说出意思,在充分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列出算式,并自

己举出类似的算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许多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0时,很多学生都说的是0的形状像什么,而且耽搁了很长时间,我应该先出示生活0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

2、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每种类型的算式怎样计算,应让学生多观察、多交流,我再总结。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了动画或图片的意思后,应针对学生说话不严密的地方给予指正,让学生从小养成严密、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4、最后的练习环节,题量少。

5、心理素质不够好,不够从容,如叫错学生名字等。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7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猜硬币”这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反思三: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8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9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0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1

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4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5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第四篇: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 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 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一、以故事为主线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计算教学本身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显得尤为重要。有情景图入手,从而引出“3-3=0”、“5+0=5”。这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未免显些单调。

二、灵活处理教材

教材是设计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圣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处理教材。设计一按着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在练习第49页第4题时,让学生横着、竖着比较,发现0的加减法的规律。但这时到了后半节课,学生已经处于疲倦状态,效果可想而知。而设计二在新课部分让学生说出了很多算式(课前了解到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0的加减法”),如:0+3=3 4+0=4 0+1=1 3-3=0 4-0=4 1-1=0 等,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时期,接着让他们比较、总结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样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设计,不仅使新课部分充实、饱满,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了解学生,相信学生

新课程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的孩子那么聪明,加之在幼儿园里的学习,他们

对“0的加减法”知道多少呢?课前我进行了了解,结果大多数孩子已能够计算“0的加减法”。于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让学生在连续的故事中巩固了加减法的含义,并借助故事理解计算的结果。之后,便放手让学生想出说出很多的算式及算式结果,再概括总结“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充分展示了孩子的能力,使他们自主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一仅仅完成了两个例题的教学,即:3-3=0 5+0=5,使得新课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以儿歌的形式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

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

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4).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独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 0 ”、“在直尺上找 0 ” 、“在情景中体会 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 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 0 ,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 0 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

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

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种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重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我以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创设动态、有趣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0”的认识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我把重点放在“0”表示没有这一层含义上,用小免采蘑菇和小免拔萝卜的动画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第二层含义我利用尺子上的“0”让学生理解“0”表示起点。

认识了0之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通过温度计上的“0”,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温度,通过生活中的“0”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加减法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根据动画或图片说出意思,在充分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列出算式,并自

己举出类似的算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许多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0时,很多学生都说的是0的形状像什么,而且耽搁了很长时间,我应该先出示生活0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

2、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每种类型的算式怎样计算,应让学生多观察、多交流,我再总结。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了动画或图片的意思后,应针对学生说话不严密的地方给予指正,让学生从小养成严密、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4、最后的练习环节,题量少。

5、心理素质不够好,不够从容,如叫错学生名字等。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所问非所答。

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交叉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二、学生口算能力太差。

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

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说话。

四、对学生估计不足。

主要体现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

2、加强口算训练。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渠道,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在教学中一定要降低难度。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

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0,学生发现生活中的0还可以表示别的意思,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最后进行0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有一个情境分别出现2片荷叶,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外一片荷叶上没有青蛙。接着两片荷叶靠近,求一共有多少只青蛙。这个情境出现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在这个情境的叙述中,(1)班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达图意。

求一共有多少?这样的看图叙述提数学问题在之前的加法学习中已经落实,并且在作业时也要求学生说。可是为什么在今天我的手势已经很明显的情况下,学生还是那么顽固地去说减法的意思呢。

从课上第一个学生回答来看,她的表述是“本来有……,后来……”紧接着就是“还剩下……”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面一题中。在出现荷叶上青蛙图之前的一个情境是“原来有3只小鸟,后来3只都飞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鸟?”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并不去仔细领会图意而是想当然的想成和前面一题的图意一样。还不适应加减混合放在一个课时。再说这个4只青蛙和0只青蛙相加的特殊性,更加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当然以为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加法都是2个数字相加越加越大,而这个图意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多。

因此在(2) 班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完几减几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的思路,把青蛙的情境图作为练习。而另外的先从老师左手有3根小棒,右手有1根,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引入,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是4根,1+3=4。接着我把右手的1根小棒放到左手,在问:这时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4根,也从中引出4+0=4。比之前直接给青蛙的情境图效果要好很多。

但是,本节内容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于几加零,几减0掌握的还是相对不好。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会算成几+0=0。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提醒改正。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第五篇: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种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重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我以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创设动态、有趣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0”的认识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我把重点放在“0”表示没有这一层含义上,用小免采蘑菇和小免拔萝卜的动画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第二层含义我利用尺子上的“0”让学生理解“0”表示起点。

认识了0之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通过温度计上的“0”,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温度,通过生活中的“0”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在加减法这个环节中,我先用课件出示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根据动画或图片说出意思,在充分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列出算式,并自

己举出类似的算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充分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许多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让学生说生活中在哪儿见到过0时,很多学生都说的是0的形状像什么,而且耽搁了很长时间,我应该先出示生活0的例子,再让学生举例。

2、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每种类型的算式怎样计算,应让学生多观察、多交流,我再总结。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了动画或图片的意思后,应针对学生说话不严密的地方给予指正,让学生从小养成严密、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习惯。

4、最后的练习环节,题量少。

5、心理素质不够好,不够从容,如叫错学生名字等。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猜硬币”这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反思三: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看图说出图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上,首先,我先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贪吃猴子逐次把2只桃子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了0的第一个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再进行0的书写教学。最后才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

在教学0的书写时,先是描述0的形状,然后以儿歌的形式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主动获取知识。

在以前学习的内容来看,加法那课学习的都是加法内容,减法那课都是学习减法内容。而在今天的这节课中加减法都有涉及。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

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3.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2).0的加减法计算,应注重让学生多说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同数相减等于0,任何数加0或者减0都等于它自己。或者也可以请学生上台来用老师的教具小棒

亲自演示这些0的加减法的规律。这样更能让孩子明白其中的算理,主动获取学习的方法。

(3).在教学一个数加零时和一个数减0时,可以同时出现,进行类比。计算出结果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一个数加0时和减0时得到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呢?”这样同时比较一方面能突出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也能使孩子多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这个规律,从而不局限于只用0~5这些数字来列算式。还可以渗透到100、1000、或者用字母、用图形来表示这样的规律。既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又把将来的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一个整体,它无处不在,乐趣无穷。

(4).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纪律乱在教学0的认识及0的写法时,课堂纪律比较乱,浪费的时间比较多,以致于后面的有关0的加减法没有讲到。自身的语言还有待加强,尽量简洁少说,感情要有起伏,语气要有轻重缓急,不能一直都在一个调上,这样让学生不能感受到这节课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哪些是重难点。组织教学应更有指向性,老师一个命令下达,全班的同学都要做好它,不能强调几次以后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全面的关注学生,老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教学效果。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1、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好的发挥空间。时我先设计了几道同类的算式让学生做,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较好,并且有些学生能按顺序把5以内的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及相关算式都讲出来。

3、在上这个教学内容后,有一深刻的感受,学生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占的比重实在高。在一(4)班的教学记录是以上两点可以说的,但在一(3) 班,根本无法进行0的加减法规律的教学,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纪律涣散,注意力涣散,你说怎么进行思维的深层次的探索?我得想想办法。首先,在两个班要用不同的方法,因为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尝试以下方法:1、教学设计的不同:三班必须要用上生动有趣的幻灯加上生动明快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图像、语言等情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四班可以加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因为习惯已有保障;另外,继续做好深层次思维的引导,争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思维,多出数学尖子生;再者,鼓励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能让每节课上得有声有色。2、教学组织方法的不同:采用一种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激励措施来组织三班的教学,我觉得可以另外设一套激励措施,如课堂纪律加星制度。在一张长条纸上写上名字,再在每节课前贴到黑板右侧,每节课都用正字法打星,每周根据正字统计数发奖,前十名5笑脸,第10到20名3笑脸,20到30名2笑脸,30到40名1笑脸,进步10名以上再加2笑脸。笑脸可以换红苹果,红苹果可以换绿星卡这些都不变。试试看,希望能够有效果。努力,少说抱怨的话,智慧地努力工作,要让大家都认为纪律不好课难上的班数学也能教好才是有本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利用学生喜爱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猴形象,借助“小猴吃桃”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原来有两个桃子,吃了两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生活。

1、通过老师奖励“大头贴”,手上“一个大头贴也没有”用0表示;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讲台上一个老师也没有”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了生活,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用0来表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验0的第一层含义:什么也没有。

2、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我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用尺子测量铅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0还可以表示起点。

3、写0:先是描述0的形状,以小猴写数字0来带动全班小朋友,让孩子说说“写0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写0,使学生逐步形成写0的技能。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里我为学生创设了2个问题情境,“鸟窝里有三只小鸟,飞走了三只还剩几只?”“左边荷叶上有4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0只青蛙,合起来有多少只青蛙?”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摆出问题,列式计算。把探究0的加减法的算理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之中。

(四)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这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教学环节处理得不是那么恰当,比如:

1、对于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突破得不是很好,仅仅是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的课件演示,用尺子量铅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学生不是特别理解。应该让孩子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0可以表示起点,让学生加深印象。

2、对0的含义的拓展不够。这节课学生只了解到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却忽略了其他的含义。比如:0还可以起占位的作用、0在温度计上还表示分界线等等。可以让孩子再找一找生活中什么地方上有0,说一说这些0表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深度的发展,对0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3、对教材的处理不太恰当。教材是先出示小鸟图,再出示青蛙图,让学生先学习有关0的减法,学生先是直观地感知了桃子都吃完了,用0表示,再过渡到三只小鸟都飞走了,用3—3=0表示,再学习有关0的加法。这节课我却让孩子先学习了有关0的加法,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0的认识及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前面,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定认识,能看图列加、减法算式,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做5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安排为:认识0的两种含义,正确书写0,会做与0有关的加减法题。

在教学安排上,我先复习旧知,口算5道加减法题,目的是提高学生5以内加减法口算的速度。接着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出示小兔拔萝卜的课件。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兔,拔萝卜。

师:第一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一个,还剩3个

……

(出示空地)师:第四幅图小兔拔了几个萝卜?还剩几个?

生:拔了四个,一个也没有了。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生1:是硬币

生2:是色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

我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这时板书课题:0的认识。

3、说一说,做一做

(1)出示教科书上第29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一只也没有了。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1个3表示原来的3只小鸟,第2个3表示飞走了3只小鸟,0表示一只也没有。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

生:妈妈给我买了3个苹果,我全吃光了,就是0个了。

生:妈妈给我买了5块手表,都坏掉了,就是0块了。

师: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呀?

引起争论,同桌互相讨论,说对的占多数,这时,老师就要指正错误了,分析为什么不对。5块手表都坏了,但是手表还在那,只是不能用了,所以还是5,如果说手表都掉了,那就是0块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举例说:桌上有3只苍蝇,老师用拍子打死了3只,桌上有几只苍蝇?

生1:0只

生2:3只

师:还是3只,

苍蝇死在桌子上,并没有飞跑呀。

二、学习和0有关的加减法

1、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它自己;

2、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它自己;

3、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0

三、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起点、开始

本环节,学生在做为尺子标数字的题目时容易出错,第一个刻度容易写成“1”,这是由于前面学习数数的时候,都是从1开始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固势。我出示课件--长尺子,告诉学生,第1个刻度数字是0而不是1;运动员跑步比赛的起跑线也是从“0”开始计算距离的。

四、教学生正确书写“0”

0不能写成字母“o”,在这里我先教笔划顺序,一笔写成,从上到左,再从下往右,最后拐到上与起笔汇合,要圆滑,不能有棱角。为使学生形象记忆,可以教学生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

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事实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

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

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第四个环节:

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数字0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数字15的认识之后,我想学生既然有了前面的认数知识的基础,于是在教学0的认识之前,我先复习15的认识

第一环节: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0的初步意义就是没有的意思,证明学生对于0并不陌生。我是先在黑板上画了3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还有2个,又吃掉1个,还有1个,再吃掉1个,没有了,用0表示。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我发现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讲明白讲完整是很重要的。也要教会其他学生学会听。这些课堂常规的建立在低年级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学会坐学会站这些也需要在课堂里慢慢的养成。接下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在这个小环节里我发现虽然学生会举出很多的例子,但是貌似和我讲的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比如我举的是妈妈买来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叫了好多学生回答也是跟我类似的例子。很难发现跟我不一样的例子。

第二环节: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找到0的位置,自己发现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这里还可以表示起点,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这里是第一,(他们的意思也就是尺子一开始就是数字0,从0开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需要老师来引导,然后再让学生们指着尺子齐读05,再倒数从50。

第三个环节:教学0的书写,这个环节注意先老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写,要提醒孩子写字的姿势。现在的孩子写字姿势很不雅观,人坐不直,头趴很下。很容易造成近视。

四,0的加减法运算;学生的普遍现象就是做做会做,让其看图说说,说清楚那三句话的就很少,需要慢慢的练习。算式中各个数字的意思最好也让学生说一说。要照顾到全班同学。

最后就是通过练习来加深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在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于说话方面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0的加减法》第一次将加法和减法放在同一课时。

第一道例题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然后引导学生一句减法含义列出算式。在提问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一共还剩几个学生?说明学生对一共和还剩的意思不理解。接着我向学生解释:一共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是求总数的。还剩则表示一部分,剩余的意思。这里出现的问题,我发现在前面的教学中,打得不够扎实。我只注重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以为学生会提了就明白了。实际上我只关注了大部分的好孩子,忽视了还有部分孩子对一共得意思并不理解。这提醒我自己在教学中应当切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关注细节教学。

在教学例题中我增添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比如3-3=0。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和3相同的,引导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再让学生自己照样子举例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找的规律举一反三。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接着试一试出现的算式我也让孩子照样子观察找规律。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实际上是为想想做做地5题铺垫。同时自然地引出的我预设增添的0+0=0,0-0=0两道算式。

在想想做做地4题一组算式比较时,学生有了先前观察的比较的基础,能够较好的找出横排竖排的算式联系,进一步体会了0的特性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规律。

本节课学生利用例题里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0的含义,自己思考、推理,算出得数,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是在认识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安排的内容,一是0的认识,二是0的加法和减法。0的加减法,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0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活动,认识0的含义,学会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时,初步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伊始,借助“小猴吃桃”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精神专注地投入学习。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进”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探究0的加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如,课件动态显示:鸟窝里有3只小鸟,3只小鸟都飞上天空,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情景,提出问题,再请学生列式计算。把。的加减法设置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观察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愉快地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知道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进一步理解了0的含义。在教学0的书写环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0的形状特征,经历书空、描红、独立写的过程,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和掌握0的写法。教学活动中打破了机械书写的格局,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识,使得课堂充满生机。

三、注重联系生活,感受数学奥秘。

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感受0的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遗憾之处:这节课是我在学校数学教学的第一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有的环节连接得不够紧密。还有在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0的另一个含义时,我让学生观察与交流不够充分,使得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合作学习没能真正发挥作用,对0的另一个含义,学生理解得不够。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进步。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因此我们教师就应当积极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 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课件: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点击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 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颇丰,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活动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还是如何让“生活数学”走向数学课堂,避免问题流于形式。

反思一:语言富有童趣

“猜硬币”“帮助小动物找位置”这两个活动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让人感到了动的过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后的教学我要注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反思二: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 、“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体现先例题再练习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1)情境的创设。创设动态真实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进而由学生自己创设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数学情境,课堂呈现出生成发展态势,数学中再现生活,问题中感悟数学。

(2)评价的体现。学生在教师无声的眼神和手势的鼓励下,感受挑战成功的喜悦,在迁移中轻松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识,在宽松的课堂中张扬着个性,解答着关于0的算式,发现着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探究着数学的奥秘,享受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3)探究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大胆猜想,敢于提出数学问题,并能主动探究0的加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学生在教师放手的自由课堂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学生经历着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当然,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认识到以下几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如我在创设情景“猴妈妈分桃子”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三只小猴吃桃情况学生不太明白时,我应该赶紧让三个学生代替三只小猴这样就更形象。

2、注意知识的提问的方式。

在探讨“0的加减法的规律”时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应该换一种方式提问,如改为“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与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教学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一年级的知识很简单,很多知识孩子在学前班已学过,只是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孩子的思维习惯,这方面我以后还要多学习多钻研。如在教学“0的加减 法”时,应让孩子完整的说说题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在这次课中我虽然没有完全把自己设计的意图完美展现出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总结自己教学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次比一次好。

下载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知识。(一)创设活动......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成功的创设了活动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游戏情景,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有关0的......

    0的加减法教学教案

    永康中学 教学设计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永康中学 李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紧......

    《0的加减法》教学教案

    有关0的加减法 刘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参加安康市一小2012汇报课活动 《0的认识和有关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组 曹丽花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含义有了一......

    0的加减法教案(大全)

    《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银桥小学 钟西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 教学目标: 1会看图列算式 2.会计算有0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0的含义。列式计算有0的减法。 教具学......

    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