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长模式 口语交际课《同学的优点》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课《同学的优点》教学设计 嘉禾园小学 夏翠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能从不同的方面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2.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态度真诚。3.在交际中增进同学友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听故事《称赞》。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2、小结:夸奖如春风,温暖我们的心灵;夸奖如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像小刺猬和小獾这对好朋友一样,真诚地肯定别人的优点夸夸同学吧!
3、板书课题
同学的优点
二、示范指导
1、指导看图。提出要求:(1)怎样称赞别人的优点,从哪些方面?
(2)称赞时人物的态度,表情是怎样的?
2、交流反馈
(1)可以从同学的特长、品格和学习等方面称赞。
(2)称赞别人时自己要微笑、注视对方,说话语气要真诚
3、小组表演
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学生表演。小结:法国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三、互动交流
1、现在也想夸一个人,请听,夸的是谁?用什么方法夸的?(要抓住特点)
过渡:是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写一手好字;有的人喜欢看书,知道的特别多;有的人心灵手巧,特别会画画;有的人乐于助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的人热爱劳动,为班级增光„„
2、那就请你重新审视一下咱们班的同学,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想好后,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提出要求:(1))请从不同的方面来夸本组同学。
(2)说话要有一定的的顺序。
(3)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完整。
刚才我在同学们中间走着听着,感觉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都为小组里的同学找到了好多优点,下面请发言人自豪地来夸夸你们组里的同学!
3、全班交流
(1)小组交流
好,下面我就当下主持人,来采访下今天这位被夸的同学,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再来采访下夸人的同学,在你夸赞别人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小结:听着同学们互相夸赞,老师的心里也可高兴啦!谁还想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同学?
(2)个别交流
同学们,你们的优点可真多呀,谁来展示一下你们与众不同的优点。(3)优点展示
四、评价提升
总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你瞧,夸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同学的优点,做到了态度真诚有礼貌,听的同学更棒,认真倾听学会尊重,这也是肯定了同学的优点。
生活中值得夸赞的不只是我们的同学,你们看——
每天维护校园安全秩序,护送同学们上下学的门卫叔叔;起早贪黑,带给我们校园带来美丽环境的清洁工师傅;不辞辛苦,为我们提供美味食物食堂阿姨;兢兢业业,呵护我们成长的老师„„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懂得恰当的赞美同学会给大家生活带来许多快乐。
五、板书设计
同学的优点
态度真诚
有礼貌
多角度
第二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作者:王玮 发表时间:2007-4-17 阅读次数:873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而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则要求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原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并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口语交际课作为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不少教师在执教时深感困惑,力不从心,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索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是研究复杂事物或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模式,也是一项活动的基本特征,作为口语交际课,一定有其特定的教学要求,其教学过程也一定有规律可循。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体会和探索,着眼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一教学目标,从“创设情境”“感受拟说”“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和“拓展创新”这五个方面谈谈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口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学中,笔者主要创设以下三种情境。
(一)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凭借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丰富教材内容,充实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满足生与生、师与生双向互动交流的需要。比如《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教师除了根据教材让学生说养过什么小动物,最喜欢哪种以及为什么喜欢以外,还可创设不同小动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在课上说说小动物的特点。养过小动物的同学还可以说说自己是怎么养的;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同学,还可以采访养过小动物的同学,学习养小动物的经验和有关动物学的知识。
(二)创设学生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设计问路、购物、采访、打电话、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日常会话等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如“购物”还可以具体设计出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情境,去“百货商场买玩具”的情境,等等。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了交易和适应市场经济等生活技能,为“学会生存”奠定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根据时代的主题和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如利用课件显示路人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吐痰者”对话,使“吐痰者”懂得吐痰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创设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非典”患者的情境,让学生与医护人员对话,感受并学习医护人员那种为救死扶伤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因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而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要让学生从小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媒体传播的信息,选择和利用合适的信息源,逐步培养学生的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
二、感受拟说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必须凸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在口语交际训练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在训练目标上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即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主动参与并体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要经历“感受拟说”这样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必须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而看、听、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越充分,学生说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生动。
(一)看
看是将形象转换成语义的过程。要让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则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这就要让学生懂得以下两个方面。
1.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如,观察环境、景物、场面等,应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东到西或由西到东,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逐步进行观察。
2.观察要有重点
观察不仅要了解全貌,还必须找出重点,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因此,在日常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结合起来,把握事物的特征。
(二)听
听是将语音转换成语义的过程,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听记词语,增加听的容量
听记词语训练,应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听的容量。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我们家的猫》这一课时,对学生进行与众不同的听写词语的训练。第一次只听写一个,第二次一下子报出两个,第三次按意义联系一下子报出三个、五个,每次只报一遍,这样不断增加听记词语的数量。
2.听读段落,抓住重要信息
如《我们家的猫》最后一段,可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三次听记训练:第一次听,记住能表现小猫顽皮的词语;第二次听,记住一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第三次听,记住几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在交际场合中,倾听对方说.话,迅速抓住对方言语中提供的信息,这正是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
3.听读全文,明晰课文条理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利用听读全文这一方式,训练学生理清对方说话条理的能力。因为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写作范文。条理性很强,教师范读课文一遍、两遍甚至三遍,让学生明晰课文的条理。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便会领悟到怎样理清课文条理,并逐步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这一能力。
(三)思
思是以感受情境为基础,并借助于看或听,将形象或声音转换成语义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
1.情境提供的信息
对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应该进行筛选和整合,以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区分出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情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些事物组合起来表示一个什么主题。
2.内部语言的组织
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组织好内部语言,主要是解决“怎么说”的问题,这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性、条理性、机敏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的速度,即是一种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表达的现象,故学生在讲话时会出现“嗯……啊……”等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没有经历“感受拟说”这样一个环节,或者是“感受拟说”这一环节所给的时间不够。此外,在“感受拟说”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边看、边听、边记、边想的习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和交际习惯。
三、自由表达
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是一个不断接收和表达的过程,由“创设情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接收理解一内化语言一外化表达”的过程;而要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乐于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氛围的和谐性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发人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那种至高无上的架子,要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建立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营造这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敢于、乐于与人交际。
(二)交际的互动性
众所周知,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抓住对方交流信息的要点,而且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因此,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语言信息的往来交互,语言信息呈双向或多向互动传递状态。口语交际正是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实现语言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想说、会说、善说。
(三)能力的综合性
不少教师把口语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这有损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如交际的兴趣、情趣,听说的仪态、习惯等;一类是智力因素,如临场应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敏捷性,表情达意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组合的快速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决定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合作交流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者买卖东,西,寻求帮助,交涉事情等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要有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而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则是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交际,在交际中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切实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拓展创新
通过拓展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生活与语文、交际与生活的关系。
(一)生活与语文的关系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这就是说,倡导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二)交际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中离不开交际,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以外,还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从而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通过拓展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正确认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交际与生活的关系,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以前没有探究过的问题上去,通过观察、阅读、搜集、讨论和相互的交往,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认识,把学生带进一个新领域,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一个新的境界,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综上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从“创设情境”“感受拟说”“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和“拓展创新”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则有助于达到这一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略
第三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初探 绥芬河市阜宁小学 单宝玉
为了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目标,我在实践中探究出一套口语交际课的一般教学模式:
提前预告,收集资料(有话可说)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有话想说)示范引导,感悟方法(习得方法)运用方法,实践演练(学以致用)交流展示,评价提升(掌握技巧)总结技巧,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1、提前预告,收集资料,提前预告就是让学生围绕话题提前收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有了交流的资料,也就有了活水的源头,“巧妇”才能为有“米”之炊,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具体做法可借单元教学的东风,围绕单元专题相机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习单元导读、第一篇课文,渗透口语交际目标,要求学生围绕“目标”收集与相关的资料;学习第二篇课文,要进一步深化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学习第三、四课文,要引领学生围绕目标,整理已经搜集的资料,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到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有了课内(课文)和课外(收集的资料)做基础,就能有话可说,才能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语交际课的质量,为“有话会说”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有了交际的兴趣,情动而辞发,口语交际要让学生有话想说,就要根据交际话题巧妙地创设情境,激“情”勃“发”交际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上课伊始,教师引入了“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资料,迅速激起了学生内心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教师相机引导:读了这样的消息,你的心情如何?如果我们有机会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向那些做出上述决定的专家们申诉,你会怎么说服他们?你会怎样证明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学生的思维迅速融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且要通过自己的介绍展示中国人的自豪感。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示范引导,感悟方法(习得方法)
口语交际是循环训练的过程,起初,学生表达可能是浅层次的,不令人满意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提出建议,从中确定新的提升目标,4、运用方法,实践演练(学以致用)口语交际课要自主、高效,建立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关系,使学生得到有效的交际锻炼至关重要。首先,成立有实效的合作小组,按学号排序,各有分工,各负其责。然后逐项培训,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方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我们提出“合作交流1+x+y+z”原则。1指的是自己的发言,x是小组成员针对自己的发言提出的建议和提出的评议,y指组内其他同学的发言,z指的是小组成员对同学发言提出的建议(包括自己)。实践演练中,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都要做到认真倾听,围绕老师提出的要求,运用已习得的方法提高发言的质量,并对发言的同学及时作出评价,或表扬,或提出建议。只有这样,交流合作才能收到实效。交流展示,适度指导。注意
5、交流展示,评价提升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落实目标,再次展示,再次指导,通过激励、表扬、肯定、提出建议等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而乐意继续练习,巩固形成的口语交际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本语言,使学生的积累得以迁移运用,把话说好;
注意评价准确到位,不仅激发学生的交际积极性,更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获得有价值的交际常识,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6、总结技巧,拓展延伸
注意不过多地传授交际技巧。目标的落实,能力的提升,始终是老师心中的航标,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交流中,有效引导,及时点拨,把一些交际的技巧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生的心田,在进行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运用这些技巧方法交际成功的愉悦。
第四篇:口语交际模式
小学“语文园地”常态教学基本模式
一、教学理念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同时重视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并向学生生活扩展延伸。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园地”是其良好的载体。
二、编排结构
说明: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综合实践活动)不属于本文基本教学模式的讨论范畴。
三、目标定位 1.“语文园地”教学总目标。发现语言规律,感受汉语特点,丰富语言积累,学会方法,学会表达。
2.各板块的主要目标趋向。“我的发现”“交流平台”:自主发现,合作探究; “日积月累”: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成语故事”:拓展阅读,文化熏陶; “趣味语文”:品味妙处,感受多彩; “宽 带 网”:搜集交流,拓宽渠道; “课外书屋”:推荐品味,引导阅读。3.教学特点。“语文园地”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乐园,要从趣学、活学上下工夫,有趣的设计是前提,丰富的积累是基础,有效的发现是提升,有机的运用是目标。“语文园地”教学应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探究性:引导自主发现,自我反思,发现语言规律,感受汉语特点。
实践性:在读书、书写、讨论、游戏、表演、展示、评价等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形成语文能力。
开放性:丰富积累,扩大视野,向课后、向生活拓展延伸。
综合性: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会贯通。趣味性:创设情境或开展竞赛活动,弥补板块的单调枯燥。
四、教学基本流程
如何具体有效地实施“语文园地”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观念——不同于基础训练,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有效发现、有趣积累、有机运用中,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园地”学习,既可以在学习单元课文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将板块分解、随文学习。综合学习可按以下模式操作:
(一)提前热身:整体设计,任务分解
人教版实验教材都是以专题方式组织教材,每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组教材乃至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所以,“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孤立零散的,而是前联后延、整体综合的,因此既要整体设计,又要任务分解。
1.教学示例。四下“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
①本单元学习伊始,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明确“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并掌握方法”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②随文学习中化整为零,分解渗透。在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并小结方法;在两篇略读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体会
含义较深的词句。如教学《触摸春天》,学习利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教学《永生的眼睛》,重点巩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
③在“我的发现”中,结合提示、本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或课外阅读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综合整理、实践运用。
2.注意事项。
①“语文园地”中的学习重点要提前布置,随文铺垫,然后专题整理、综合运用。但“交流平台”不宜整体前置,以免加重学文负担和冲淡学文情趣。
②“语文园地”不仅与本单元的其他组成部分有密切联系,自身各板块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如“我的发现”中识字学词的方法就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巩固与运用,所以每一个板块都要扎实,为后续学习打牢基础。
③“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宜提前阅读并搜集相关内容,可同步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或专题实践等拓展活动,使“语文园地”教学增量。
(二)趣味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园地”以板块形式呈现,可以通过设置主题情境、趣味情境或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形式,串联或重构教学板块,使学习充满趣味性。
1.教学示例。
①主题情境:二下“语文园地三”。
根据单元主题,创设统揽各个活动的“草原行”综合情境。A.小结单元内容,用词语赞美美丽的祖国,并引出“草原行”。(教学“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B.草原探秘。将本板块词语写在郁郁葱葱的小草上,引导学生发现词语间的规律。(教学“我的发现”)
C.草原射箭。将反义词分别写在箭靶和箭上,读准,配对,再拓展。(教学“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D.草原颂歌。播放MTV《敕勒歌》,多种方式朗读、哼唱。(教学“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
E.草原联欢。开展民族知识竞赛、词语接龙游戏、联欢表演。(教学“宽带网”“展示台”)
②趣味情境:二下“语文园地五”。
A.创设到喜羊羊家做客的情境(描述途中所见所闻时运用适当的叠词),进入“我的发现”——反义叠词。
B.到羊村需输入密码(区别形近字),进入“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C.喜羊羊热情招待(引出表示美食的词语)并举办篝火晚会(引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进入“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D.在羊村的广场上看到一个石头小姑娘,进入“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③游戏情境:三下“语文园地四”。比比你的眼力——“我的发现”
比比你的笔头——“日积月累”中的“我会填” 比比你的记忆——“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 比比你的反应——“趣味语文” 2.注意事项。
①情境创设自然贴切不牵强,不装老成不扮嫩,符合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②情境创设忌花哨和话语太多,以免冲淡主体教学。
③情境创设尽量能“三维一体”,即将导课、板块衔接、结课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三)分块推进:自主合作,拓展运用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发现;不仅积累,还在运用。所以每个板块都应重视自主合作,适当拓展,引导运用。下面介绍各板块的基本教学模式。
【板块一】“我的发现”“交流平台”:自主发现,合作探究。1.教学目的:“我的发现”,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和语文学习的规律以及方法,使之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交流平台”,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阅读感受,领悟写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教学示例:五下“回顾·拓展七”:“交流平台”。①回顾课文,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自我回顾,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依托文本,交流学习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A.快速浏览本组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B.小组交流:把本组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C.全班交流:重温本组相关重点句段,总结写法。有时间还可交流从课外阅读中对人物描写方面的心得,并结合具体片断加以说明。
③结合习作,交流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A.读自己的习作,思考运用了哪些从本单元学到的写人方法表现习作中的人物。B.组内交流,评选出优秀习作,并针对习作中描写人物的具体片断进行重点讨论,看看小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人的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C.全班交流,共赏精彩,共议不足。④结合实践,巩固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A.进一步运用学到的写人方法修改习作。
B.将运用写人方法最成功的一段话附上体会,编成小报,全班传阅。3.操作要领。
①自读自悟,自主发现。②总结交流,重在提升。③有效拓展,丰富积累。④读写实践,巩固运用。4.年段特点和注意事项。
①低年级“我的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
②三年级“我的发现”主要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四年级则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年级的自主发现性更强,发现的范围也有所扩展,教材为学生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说话、习作等其他学习活动之中。
③高年级“交流平台”由“我的发现”发展而来,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或一个阶段学习之后,交流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编者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读写方法、习惯上,体现了对语文课程特点的把握和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视,但交流、总
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时要注意内容上的“瞻前顾后”,并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块二】“日积月累”: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实践活动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短文等精彩的语言材料,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2.教学示例。二下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我会填。①出示词语(去掉“的”字),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②出示囊括上述词语的情境图——美丽的小城镇,用词填空。一次引导:用上述词语形容图画,如明亮的窗户。二次引导:“明亮的”还可以形容什么? 三次引导:除了用书上的词语,还可以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格式:_____的_____。
③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同桌互检,教师巡检。④在说句中巩固积累:这儿有_____的_____。⑤在说话中运用积累,用以下句式说一段话,也可以个性表达:这是一座_____的_____,这儿有_____的_____,有_____的_____,还有_____的_____。
3.操作要领。
①认读正音,交流发现。②多样识记,丰富积累。③创设情境,巩固运用。④合作互助,现场检测。4.注意事项。
①重在积累,读准记住是首要的。但教材只是例子,可适度拓展,丰厚积累。
②正确理解能促进有效积累,尤其是中高年级。但不是机械地讲解,而要在合适的情境、活动中渗透适当的理解。注意把握好度,如低年级的古诗文积累重在诵读,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不作硬性要求。
③积累的目的是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大多是孤立的词句,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因此要多创设语境,多创造实践机会,实现有效积累、有效迁移。
④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实现课内积累、当场检测,尽量不延至课外。【板块三】“成语故事”:拓展阅读,文化熏陶
1.教学目的: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又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2.教学示例:五下“回顾·拓展七”:“成语故事”——《入木三分》。①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②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③复述故事。
④拓展交流(供选择):
主题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勤学苦练终有成就的故事?请你讲一讲。人物拓展:你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请你讲一讲。类别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把成语写下来。
3.操作要领。
①自主阅读,悟意质疑。②联系生活,交流感受。
③讲述故事,文化熏陶。④拓展积累,丰富视野。4.注意事项。
①“成语故事”属于拓展阅读,应区别于课文教学,以自主阅读为主,适当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
②可相机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丰富积累,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板块四】“趣味语文”:品味妙处,感受多彩
1.教学目的。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巧妙,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同时积累语言。
2.教学示例。五下“回顾·拓展八”:“趣味语文”。
①至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趣味广告,重点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街道上的广告。
②自主阅读,交流自己对广告的理解,领悟广告语的言外之意和表达效果。
③开展“广而告之”现场模拟活动,交流各自搜集的趣味广告,再次感受广告语的无穷魅力和意趣。
④自创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3.操作要领。
①提前布置,搜集拾趣。②自主阅读,交流悟妙。③拓展延伸,快乐积累。4.注意事项。
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课上课后相机拓展,延伸教学触角,充分发挥以一个带一类的辐射作用。
②在自主阅读,交流拓展中了解、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形式的多样,领悟语言文字的妙处、意趣、韵味及背后所彰显的精神、态度等。
③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教学重点不同,如关于诗词、对联的佳话重在欣赏、补充、积累,绕口令、猜字谜等要在趣味实践活动中感悟其意趣和精彩,而广告语之类则要链接生活,并尝试迁移、创作。
【板块五】“宽带网”:搜集交流,拓宽渠道
1.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课内外的联系。
2.教学示例。二下“语文园地三”:“宽带网”。①课前主动搜集相关资料。②自读“宽带网”,了解信息。
③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导入: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④拓展延伸。可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如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也可开展知识竞赛。
3.操作要领。①课前主动搜集。②课中阅读交流。③课后拓展延伸。4.注意事项
①宽带网有“资料补充”和“拓展活动”两个方面的功能。但不能将知识教学作为根
本目的,而应以学生自己搜集、相互交流相关信息和方法为载体,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
②不是让学生上网,而是借网络中的这个名字,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可引导学生课前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于课后继续拓展延伸。
【板块六】“课外书屋”:推荐品味,引导阅读
1.教学目的。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
2.教学示例。五上“回顾·拓展三”:“课外书屋”。
①学期初教师推荐书目,并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确定本期共读《森林报》,制定阅读计划,网上订购书本。
②自由组合,成立书友队,小组共读,教师相机指导。③开展班级读书会。
A.书情盘点-----检查对书本基本内容的了解,交流总结方法。B.书香茶舍-----学生谈感受、品语言,交流总结方法。C.书讯快递-----推动学生的后续阅读。3.操作要领
①好书推荐,激发阅读兴趣。②制定计划,教给阅读方法。③跟进指导,提高阅读实效。④班级读书会,提升阅读质量。4.注意事项。
①“课外书屋”可以和整个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结合,提前布置阅读;可以配合单元专题,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还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值得注意的是,三四年级没有安排“课外书屋”,也要配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如四年级上册重点阅读《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外阅读量的任务。
②不能只满足于好书推荐,还要给予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加强过程督导,指导学生作适当的读书笔记,扎实开展亲子、师生、生生共读和其他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汇报活动,将其纳入书香班级建设活动中,形成长效机制。
四)后续巩固:教学延续,运用巩固
“语文园地”既是联结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它的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要使学生真正学到学习方法,增长语文能力,还必须在其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运用中不断巩固、内化。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网友来稿)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网友来稿)2008-12-10
王海鹰
上篇 课堂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的题目多种多样,需要创设的情境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口语交际练习中创设情境,效果不错。
1、小小舞台,锻炼心口合一
在阅读教学中,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如何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在日常运用中做到心口合一,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运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通过小小的舞台,他们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示范引导,提高说话能力
创设说话情境,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这是说话训练的第一个环节。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示范,加以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辩论赛场,激发表现欲望
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见解,揭露对方的缺陷,以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辩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在辩论赛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精心筛选,严密组织语句,锻炼了自己的听、说、读的能力。
4、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永远的话题,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不吐不快”。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借助音像、图片、表演、CAI课件等手段,或教师极富感染的语言调动,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口语交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6.课外延伸,体验生活
课内情境教学有时可能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而课外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际空间,适时地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善意地与人交流
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进行交际,不是件易事。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无疑会压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不足之处,教师要善意地指正,以使其把握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说话训练整体规划,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要善于设计适合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学生感兴趣的说话题目,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触动学生说话的兴奋点,使学生有内容可说,逐渐从不愿说到争着说。训练中还要不断变换形式,以竞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指名说、串说、小组选代表说、自由争议等,增强他们的表达欲和争辨意识。这样使学生把长期的、严格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转化为自觉自愿的、富有情趣的情景对话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获得口语水平的提高。
其次,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评价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时,多数学生会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但不利于其改正缺点,反而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这时候,尤其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评价别人,如何善意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由、民主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理应成为优化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
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根据基础教育的改革精神,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被理解的权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应该以参予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要给学生创设“敢言”“乐言”之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学生只要拥有这种心理品质,就会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有不同见解,作为教师要带着常识的眼光,带着敬佩欣赏之情,保护学生的这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说好”
1、指导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其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光荣称号。然后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指导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俗话说:“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培养学生说话要得体。如:在写字教学中,请
学生来评价他人作品时,要求学生在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同时,应多用“假设„„”“如果„„”等假设性词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指出朗读同学的不足时,应多用“我想提醒„„”之类的礼貌性用语。告诉学生这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并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团结。
在指导学生说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倾听。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说并重。新课改理念中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这一情感态度必须在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为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篇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与开展
一、教学流程:
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求异创新——评价激励
1、开场设巧,激起兴趣。
2、创设情境,走进生活。
3、双向互动,气氛融洽。
4、同中求异,创新交际。
5、评价激励,开发潜能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交际
1、有序观察,按序交际
2、认真倾听,灵动交际
3、清楚表达,出色交际
三、训练口语交际的途径与方法
(一)利用课堂环节训练口语交际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穿插各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
1、扮演导游 在写景类课文,课堂创设旅游观光的情境,让学生当导游,解说景观,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扮演推销员 在状物为主的说明文,课堂创设商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组织学生“推销”文中“产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角色表演 在故事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创设课文的情境,分角色表演故事。学生通过口头语言和体态动作语言的表达,培养他们口头交际的能力。
4、续写故事 部分阅读课文,留给学生较多的想象余地。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续编小故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5、填补“空白点” 而某些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中存在着空白点。让学生口头填补“空白点”,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6、辩论会 对某些有争议性的课文还可以组织学生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口头的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口语交际
大纲对口语交际明确提出了三个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光重视课堂教学这一口语训练的阵地是不够的,课外口语训练也要抓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并应用于实际交际,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1、与课堂结合 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从课内引向课外,在课外多挖掘题材,收集一些好词佳句,把课外引进课内共同交流。
2、与学校活动结合 在学校开展朗诵等各项比赛,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机会,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双线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化为活的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激起兴趣——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求异创新——评价激励”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互动中不断创新,发现问题,产生新思想,从而使课堂更活跃,使口语交际这个大课堂不断延伸。
第五篇: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
《准备应聘》(校本教材 四年级上册)
特点分析
(一)教材特点
《准备应聘》是自编的口语交际课教材,适合四年级使用。本课以准备应聘学校校报的小记者为交际话题,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摇篮》报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同时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报。提到这份报纸,会引起学生的很多话题。由于选取的内容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所以既有时代感又有现实意义,为学生做到 “有兴趣说,说有兴趣”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泛的对话空间,对培养学生大胆地当众讲话,文明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交往,进而培养其自然、大方、得体的交际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年段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基础,也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如果教师有机地创设多方互动的交际情境,学生能够做到乐说,善说。中年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还需进一步形成,所以,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另外,四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较低年段有明显的进步,但在短时间内即兴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使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口语交际能力切实地得到提高。
(三)教学特点
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能够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和孩子们一道探究的亲密伙伴,所以,课堂氛围是轻松、和谐、愉快的。口语交际课重在 “交际”二字。“交际”意味着不能唱独角戏,所以,教师努力营造多元互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兴趣盎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理念与目标
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学段。这一学段要求学生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我介绍、采访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互动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灵活多样,不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学生学得活泼轻松,没有畏难情绪。
目标:(1)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地当众讲话,文明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交往。(2)掌握采访要领,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一定的提问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4)培养合作精神,能就不同见解与人商量,并学会转述。
创新设计
设计一:导语激趣,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参 与 的 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中无拘无束、自主自愿地进行交际,体现出 “双向互动”的特点,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
教师首先出示一份 《摇篮》报,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这份报纸,进而提示学生,教师本人还是这份报纸的编辑。此时此刻,教师和学生通过自然的对话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轻松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热情地渲染:“在 《摇篮》报工作可光荣了。你们想不想也像我一样成为这里的一员呀?那好,机会来了。《摇篮》报现在要面向全校同学招聘小记者了。咱们就先在班里好好准备一下,提前练练兵。”
设计二:设疑启发,引出话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地进行交流,使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引导学生当考官,设想 《摇篮》报招聘小记者,会怎样进行考核。然后再同时出示三张幻灯片:“请你认识我”、“精彩一瞬间”、“采访大比拼”,进而引导学生猜想这三项内容的要求。
设计三:自我介绍,虚拟应聘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使学生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人 对 话。同时,让学生担任评委,学生觉得赋予了自己一种光荣和责任,因此,他们自然会用心倾听选手的发言,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以往的自我介绍都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基本没有互动。在这一环节,我虚拟了一个应聘的情境。作自我介绍的学生为参赛选手,下面的同学均为评委。评委可随时就小记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等问题向选手提问,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互动。
设计四:现场采访,深入练说 采访这种形式最益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于如何文明地与人交流,更是一次切实可行的锻炼。而被采访对象的观点,需要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汇报的环节准确转述。
这节课的高潮部分,我设计了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就 《摇篮》报的话题向听课的教师、外校来的客人等进行采访。同时还可以假设几种情形进行采访,比如,“你采访的对象不配合你,不愿意接受你的采访,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假设多种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设计五:联系生活,布置作业
口语交际是在生活中每天都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境中进行着的活动,不是单纯的课堂行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观的理念得到了实践。
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放学回到家后,把我们今天上的这堂课,说给爸爸、妈妈听。这样的作业,把口语交际向生活做了有效的延伸。
精彩回放
教学实录片段一:
提到 《摇篮》报,学生热情高涨,他们说起来头头是道。《摇篮》报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报纸。教师的这一设计恰恰是“投其所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一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我们学校自己办的 《摇篮》报。”)
师:你们喜欢这份报纸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这份报纸上的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很多文章都是写学校发生的事。生2:《摇篮》报上的插图很漂亮。
生3:《摇篮》报上有时候还登家长的文章,我的爸爸、妈妈也很喜欢看。
师:(故作神秘状)我悄悄地告诉你们:据本编辑所知,《摇篮》报最近要面向全校招聘小记者了,都有谁想报名参加?(全班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你们想不想提前练练兵?
生:(全体高兴地回应)教学实录片段二:
赋予学生评委的身份,他们开始“较真”了。小家伙们 “上当”了。怎么能不用心听别人讲话呢? 师:现在,哪位选手有勇气第一个来作自我介绍?(指名请一学生走到前面)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现在都是小评委了。愿意做吗? 生:愿意。
师:能不能说说怎么才能当好评委呀? 生:评委只有认真听才能知道选手讲得好不好。生:评委还要有一颗公正之心。
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创新的种子最易发芽。学生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应聘学生:我叫崔笛祥,我喜欢打篮球。
学生评委:本评委提醒这位选手,现在我们是在招聘小记者,不是在招聘运动员。(学生鼓掌)
师:(欲表扬该生)
应聘学生:(反唇相讥)我们常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记者多辛苦啊!不好好锻炼怎么能行?身体不好还能工作吗?
(听课老师和全体学生热烈鼓掌。)师:还有哪位选手想来试一试?(一学生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学生评委:你为什么想到来应聘?
应聘学生:(反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众人笑)
学生评委:因为我看见记者写了很多报道,我也喜欢写文章,所以我来应聘。(该生将 “报道”说成报 “dǎo”,且在说话过程中有口头语。)
教师把对口语交际的要领自然地寓于评价之中,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掌握了口语交际的要领。
师:我们与人交流时,都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师引导订正后,小结,且随时注意表扬表达清楚、流利的同学和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同学。)
教学实录片段三: 学生的组内讨论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了彼此的交往。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意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转述的要求,学得轻松、愉快。
师:当记者有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采访。你们看电视的时候注意过记者的采访吗?能不能说一说记者在采访时都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生:采访时要有礼貌。
生:采访之前要和采访对象约好时间、地点。
师:有哪位同学能代表小组,把组内讨论的意见向大家作以汇报?(旨在引导学生练习转述)
生:我们小组的阎一同学认为采访时,要事先想好问题,问题还要直截了当。翟优和崔博同学都认为应该认真听人家的发言,才不会弄错。我还觉得采访时,要口齿伶俐,吐字清晰,这样别人才能听清楚。
师:(走进该小组)这位同学说得对吗?你们是这样讨论的吗?(小组同学均点头称是)
师:别人说了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要原原本本地表述清楚,高子舒同学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表扬。
(全班鼓掌)
采访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就 《摇篮》报的问题进行现场采访,可以同学之间合作,也可以采访在场的各位老师。
(学生异常活跃,手执 《摇篮》报,纷纷离开座位进行现场采访。)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选择的话题十分接近学生的生活,解决了学生不愿意说和不会说、说不好的心理障碍。凡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们不拘一格的表现。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交流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而这要得力于教师能够在多个教学环节上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尽量使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多,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披露灵性,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使其敢说、愿说。而老师只不过是一个组织者,他所要做的是恰当的总结、点拨、鼓励。除此之外,便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才能使愉快和谐的氛围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孙世梅)
专家点评
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成功的基础。好的标准是什么?我看最主要的是来自生活,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更好。孙世梅老师选择了准备应聘学校 《摇篮》报的小记者这个话题,就是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哪个孩子不知道每期都发到手的《摇篮》报呢?哪个孩子不想成为小记者呢?这样的话题还愁孩子不积极参与吗?
光有好的话题还不够,还要创设好的情境。孙老师根据话题的特点,创设了 “提前练兵”应聘的情境。以 “请你认识我”、“精彩一瞬间”、“采访大比拼”三项为具体内容进行交际对话,使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感到新颖刺激,很有挑战性。这样不但吸引很多学生参与 “竞聘”,而且对话中迸发出很多智慧的语言。
课堂时间很有限,怎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这方面孙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孙老师的课上,直接参加应聘,并能在每个环节上得到说话机会的学生毕竟不可能很多,那么怎样使多一些学生得到机会呢?孙老师是这样解决的:一是在应聘前小组内交流;二是让全班学生当评委;三是尽量创设很多人同时参与的竞聘活动,如 “采访大比拼”。正因为如此,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生动活泼,大多数孩子都有所获。
这是一节沐浴新课程光辉的比较成功的一节口语交际课。
点评人:梁世春(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