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唤醒旧知
想一想,在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示意图。
二、认识线段,感知特征
1、初步感知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图)表示。引出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完成第60页的想想做做1。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
说明: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教师拿着直尺、课本示范着指一指,指名直直的、两个端点。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举例。
重点指出两个端点,直直的部分,用手势表示出所说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2。
(4)感知线段有长短
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教师边折边指出折痕,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体验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吧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3(两个点)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4(三个点)
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要求: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交流:像这样,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5(四个点)
在三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猜测: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画一画,交流并评价自己的猜测情况,明确“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含义。
小结: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画出的是四边形。
4、思考:再添一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形成什么图形?先猜测再验证。
四、回顾整理,内化认识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下课后还想做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
线段图 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
第二篇: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系统。
2、使学生在折、画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完善对线段的认识,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从“线段”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数学中的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线段与图形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明确线段的基本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在折折痕中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唤醒旧知
想一想,在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示意图。
二、认识线段,感知特征
1、初步感知
每个学生把准备的毛线,随意地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把它拉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根毛线拉直前后的样子,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引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可以用(图)表示。引出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完成第60页的想想做做1。
2、形成表象
(1)找线段
说明: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教师拿着直尺、课本示范着指一指,指名直直的、两个端点。
追问: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举例。
重点指出两个端点,直直的部分,用手势表示出所说的线段。
(3)完成想想做做2。
(4)感知线段有长短
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教师边折边指出折痕,指名学生说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照样子折,找到折痕。
引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短的折痕呢?
小结:用同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折出不同长短的线段,可见,线段是有长短的。
3、体验特点
过渡:我们可以吧物体的边看成线段,也可以用纸折出线段,那你能画出线段吗?准备怎么画?
指名学生说说准备怎么画线段?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有长短的,因而我们画出的线段也应该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沿着物体直的边画线段,比较方便。】
引出: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直尺的'边是直的)
学生尝试用直尺画线段。说说在用直尺画线段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范画线段,学生再次用直尺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3(两个点)
用直尺把下面的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
明确: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4(三个点)
在两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要求: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交流:像这样,三个点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3、完成想想做做5(四个点)
在三个点的基础上再添一个点。
猜测: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画一画,交流并评价自己的猜测情况,明确“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含义。
小结:像这样,四个点可以画6条线段,画出的是四边形。
4、思考:再添一个点,能画几条线段?形成什么图形?先猜测再验证。
四、回顾整理,内化认识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下课后还想做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直直的线段图 有两个端点
有长短的【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2.《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4.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5.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6.除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7.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8.《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9.《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线段的初步认识
认识线段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象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生每人一小段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认识线段的导入环节,设计让孩子视觉上先进行曲直对比,再亲身体验用手把弯的毛线拉直的过程,由观察、对比、动手等实践使孩子获得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体验到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笔直的。1.
感受线段的“直” 曲直对比。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欣赏几幅图,他们有什么不同?(跳绳的绳—拔河的绳;直吸管—弯吸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跑道、头发等等)
师:请你观察随意放在桌上的毛线是什么样的?(弯曲的)那请你猜想一下,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动手验证你们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手拉毛线两端。
师:你发现原来的线和拉紧后的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汇报,并板书“直的”。2.
初步感知线段
师:你究竟是怎样把线拉直的呢?
接着生的话,让学生拉着线,师边指边说: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往两边拉紧,两手之间这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
师:那你现在知道我们是怎样得到线段的吧,用眼光扫一下老师手中的线段是从哪到哪。
学生活动:一生拉线段,另一生指其从哪到哪。交换。3.
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现在老师要拉考考你们了(拎线的一头)这样能得到线段吗?为什么? 生自己动手拉一拉,说一说。
师:你发现要得到线段,初了它必须是直的,还要有什么?
结合学生说的,得出:需要用手捏住两边拉紧,这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两头的点就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追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两个”)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拉一拉线段,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实践——让学生加深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以后,由教师手执毛线进行变式训练,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知道线段不考虑方向、长短,本质特征是直的、两个端点。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特征的挖掘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一个档次。4.
深入感受线段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那你会判断吗? 教师拉手中的毛线,学生进行判断。(相机追问:为什么不是线段?)师:老师考不到你们别的小朋友不服气了,也要来考你们了,读题判断 5.
认识线段的图形
指出其中的直线和射线,简单介绍,并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师:谁来做个小小魔术师,把这条射线变成线段? 指名让生上台板演。
师:(两个端点可以用点或不出头的小竖线)在数学中,我们就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线段。(闭眼,把它记在心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板书“认识”),谁愿意来做个小老师来总结一下线段的特征。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
数学从生活中来,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学完线段以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起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寻找解题策略。这时良好的数学应用情境、开放的解题策略构成了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学生的开放思考,策略寻求则是课堂生活中的主要活动。1.
找身边的线段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线段的基本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线段。比如说,我们的数学书上就有线段,你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数学书的这条边看成是线段(边指边说)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师:除了数学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你能发现吗?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2.
数线段
师:原来生活中藏了这么多的线段,图形里也有哦,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吧
一三角形为例,让生指一指说一说线段在哪里,端点在哪里。反馈。
师: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照这样下去,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找一找,这些图形中又有几条线段呢? 3.
折线段
拿出长方形的纸。师:这是几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你有办法使它多出一条线段来吗?
生拿出长方形纸进行创造。反馈“折”:
师:折出的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折一条和老师手中一样长的线段。折一条比老师手中短的线段。折一条比老师手中长的线段。折一条最长的线段。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线段、比较线段,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有长有短”)
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如何去测量线段的长度。5.画线段 反馈“画”:
师:有的小朋友用画的方式,谁来说一说画线段时应注意什么?(直、2个端点)
生自己先画——师在黑板上示范画——生修改。
师:除了用学生尺,你还能用别的东西来画线段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有一条边是直的都可以用来画线段。
师:智慧老人要考你们拉,给你两个点你会画线段吗?三个点呢?四个点呢?
想想做做3-5题。
教给学生用有序的思维进行解题。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线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直的
有两个端点
有长有短
第四篇:二年级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陈明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准备一根毛线,谁准备了。请同学们拿出这根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根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出示幻灯片生:
师:大家把这根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
1)
(还是看幻灯片1)(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
师: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线段。(板书:线段)
二、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线段。他有什么特点。(幻灯片
2)生:他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看幻灯片2)
师:(总结)你们说得很对。线段是直直的,还有两个端点。我们就说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看片2)
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小竖线表示端点,也可以用小圆点表示端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他们是不是线段。(幻灯片3)
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也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直尺(幻灯片4)他的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还有教科书,他的这些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学生自由发言)
四、量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生:
师:我也是这么想得,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7页10题,而后,说一说你是如何度量的。
师:都是这么量的,有其他方法吗?(引出段尺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量比较简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把书打到7页完成第8题。(幻灯片
五、画线段
师:量你们已经会量了,如果让你们自己画线段呢?
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端点上端点。
师:请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再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小节:师:画线段时,我们一般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端点上端点。(有
5)
白板讲画法)
也可以加入段尺的画法
师:现在,让我们来一边画线段,一边数线段。每两点之间能画几条线段?(幻灯片6)
如果给你三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幻灯片
7)
若给你四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幻灯片8)
六、全课总结,回顾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还学会了画线段。
第五篇: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
在上课前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道谜语,请大家先读一读,再猜一猜。(多媒体出示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毛衣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线)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特点
1、初步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学具(毛线),提问:现在我们的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你们能想办法把这根线变直吗?(2)请学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3)指出:小手捏住毛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来拉一拉,说一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5)把线拉直,说明线段是直的。【板书: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是从哪儿到哪儿呢?谁来指一指?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2)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有2个端点】
(3)如果我这样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线的两头垂下)
同桌活动: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变式判断,师捏住线的两端进行变式,引导学生观察。(先弯)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拉直再换方向)问:这是线段吗?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出示一条线段)。
追问:这个图形就是什么?这条线段这两端的竖线表示什么? 4.小结线段的特点。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说一说线段特点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并和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4.判断强化。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5、找线段
(1)讲述: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线段,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这有一个盒子。找一找,你觉得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哪里可以看成它的端点?还有哪里也可以看成线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教室里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并指出它的线段和端点。
小结:我们刚才找出的一些物体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所以都可以看作线段。
三、操作比较 感受线段长短 1.折线段 谈话:出示长方形纸,这张长方形纸上能找到线段吗?这张纸上还隐藏着线段呢!看老师把它找出来。
演示: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这里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操作:请你也来折一折,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段更长一些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更短一些的折痕吗?
说明: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有些线段要长一些,有些线段要短一些,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实践尝试 学习线段画法 1.尝试画线段。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呢?(直的,有两个端点)引导:知道了线段是怎样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画一条线段,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2.归纳画法。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老师没有直尺怎么办?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
指出:只要物体直的边就可以用来画线段,一般都是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请你利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点或短一点的线段。
五、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数一数。
刚才我们画了线段,现在请你来数线段。
出示题,指出: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每条边都是直的,两边相接的地方就是端点,所以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 后面几个图形你也能数数,说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提问:三角形有几条线段围成?正方形呢?五边形和六边形呢?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画一画。
(1)教师在黑板点两个点,提问能连接这两点画出一条线段吗? 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几条线段?还能画吗?(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请看第4题。这里有三个点,要求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想一想,什么叫“每两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3)如果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让学生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后交流和补充。
(4)如果有5个点,每两点连一条线段,你能有顺序地连一连吗?看看连出了什么图形?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提问:今天你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导师点评:
课堂调控,学生混乱时可用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声音的起伏,对学生的表扬等。在学生集体回答时,应不予理睬,让学生明白应举手回答问题。
线段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些仓促,可多展示些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要求学生找线段时,可先让一个学生示范,明确要求,使操作更规范流畅。在数封闭图形的线段时,学生说到有几个端点就有几条线段,应指出是封闭图形,使说法更准确。折线段时,学生自己也想到了,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再展示出不同的折法,发现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方向也可以不同。
画线段的时候应先做示范,使学生学会更规范地画线段。
经过两点只能连一条线段,这里可让学生尝试错误,找出第二条线段,自己发现错误,理解更加深刻。并在画前指出这两点就是端点。出示三点时,就明确每两点的意思,便于四点的理解。可在课前进行握手游戏,每两个小朋友握一次手。
教学反思:
这节课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课堂的组织应该有条理,有规范的操作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让学生动手把线拉紧,观察线的变化,得出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接着还有在生活中找线段,用手指出线段及端点,这里由于没有事先说清操作要求,学生在指线段时不到位,切描述不够流畅。应先示范给学生看,也能节约时间。后面让学生用纸折线段,引出折痕也是线段,并得出线段又长又短这个特征,这里可让学生自己折,展示不同方向、不同长短的折痕,得出结论,并巩固线段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