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篇: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感受语文课的美,能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此课的重点是展示学生的读书活动的成果和我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春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以诗带诗、借诗表情的方法学习运用古诗。

2、通过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古诗的意境、音韵美。教具准备: 课件或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的是什么呀?(春天)

2、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成语)(以前学的古诗)

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走进春天)

二、感受春天

1、①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我们跟随南宋诗人朱熹来到泗水滨。

(师配乐朗读《春日》)

②下面先请一位同学说说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读通 读懂读出感情)

③好,那我们就同桌之间来学习《春日》这首诗。(同桌学习古诗、注释、赏析)④好,哪对同桌来读这首诗?(同桌1读)

⑤我再请一对同桌来读?(同桌2读)

⑥那么你们觉得哪几个半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第1、2、3、4四个半句)

⑦看来同学们已经借助注释读懂了古诗,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小声地练一练,这一次你喜欢哪个半句,你就重点念好哪个半句!

(生自由练读)

2、①谁先来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呢?(生自由说)③这么多颜色把春天打扮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来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你好像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春天了![出示图片1万紫千红] 谁再来?(万紫千红总是春)⑤大家一起来,好不好?(齐读:万紫千红总是春)⑥读得真好,我想再听一遍,123!(齐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3、①你还喜欢读哪半句呢?(无边光景一时新)

②我觉得你的“一时新”读得很好!你们从他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2绿草如茵柳树](我仿佛看到了河水边,绿草如茵,一棵棵柳树摇着长辫子,十分美丽。)③这就是你脑海中的“一时新”,是吧!那这句话你读读,该怎么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④你简直把这个“一时新”读活了!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做一下深呼吸,你仿佛还闻到了什么?谁还想读?[出示图片3鸟语花香](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闻到了幽幽的花香,无边光景一时新)⑤好,请喜欢读这句话的孩子一起来!(无边光景一时新)⑥大伙儿一起来,好不好?(齐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4、①春光无处不在,当然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它了,让我们读读第3个半句!(齐读:等闲识得东风面)

②哪位同学愿意自己读一读这个半句?(等闲识得东风面)

5、①那么还有谁和老师一起读第1个半句?(胜日寻芳泗水滨)②这个半句里哪些词描写的是春天?(胜日)③“胜日” 就是风和日丽的日子,当然描写的是春天,对!还有哪个词?(寻芳)

④为什么?你说!

(寻芳,说的是寻找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春天)⑤对啊,谁愿意用朗读把美丽的景色找出来?(胜日寻芳泗水滨)

⑥还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找出的景色更美?(胜日寻芳泗水滨)

⑦好,让我们连起来读这三句诗!一边读一边想象春天的美丽!(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①我觉得同学们读完这首诗的时候,还意犹未尽,是不是还想读,还没读够?

②那这样吧,我们来个小小擂台赛,看谁读得最好?好不好? ③要不要准备一下,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准备!(个人准备)④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喽!

(选3-5名同学来比一比,选出读得很好的或进步的同学,给予奖励。)⑤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要读,那么这样男同学读前两个半句,女同学读后两个半句,我们男女同学比一比,好吗?

(男: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①下面咱们就来个师生合作,我来读散文,你们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好吗?

②[出示图片4春日]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信步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③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赞美春天

1、①你们刚才用朗读描绘了满园春色,想不想亲眼看看啊!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出示春天的图片5、6、7、8、9、10、11,师配以解说,生感叹不已)③春天的景色美不美?

2、那么就让我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描绘春天的优美诗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好不好?

3、(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4、同学们,你们刚才描绘的画面就是“万紫千红”,就是“一时新”。我们再来齐读《春日》这首诗,体会春天的美,配上音乐,好吗?

(生配乐朗读《春日》)

5、你还知道春天的哪些诗?

6、补充春天古诗并诵读

四、珍惜春天

1、春天是美好的,在萧条单调的冬天里,人们就开始盼望春天,盼望它的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盼望它的春色满园,落花如雨。然而,春天的脚步也是匆匆的,谁也没有办法永远留住春天。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愿大家在这充满诗情的季节里与书为友,珍惜时间。

附板书:

走进春天 读通 读懂 读出感情

第二篇: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题:走进春天 课

时:1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对春天的体验和感受。

2、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3、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4、提高信息搜集和交流的能力,培养资源共享和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艺术的春天”与“自然的春天”的体验感受和评述。

教学难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表现春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特点。讲授新课:

组织教学:(播放课件片头)安排学生在表现春天的旋律(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中走进教室。

一、定向导趣——“说”春天。(5分钟)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没有桃红柳绿的“春华”怎会有硕果累累的“秋实”呢?在这节课里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二、认知发现:综合欣赏——“艺术”的春天。(8分钟)

(播放影片)结束后提示:有何感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回味悠长吗?——春天是美丽的!

三、点拨导思:分析提高——“艺术”之美(7分钟)

问:在影片中出现了几种艺术形式?(出示片断提示)

思考:他们各自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接上板书):

文学:语言文字(出示春的文章字幕,简析)

音乐:节奏旋律(播放配乐前奏,教师简介。)

美术:造型色彩(出示影片中的绘画作品并简析)

教师总结:

自然美是普遍存在的现实,而艺术美是自然美的集中概括,融入了人类的智慧和技艺,所以又高于自然美。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个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

2、尝试评述一件作品(或文学或音乐或美术);

3、演唱一首歌;

4、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的电脑绘画。

(出示多媒体文件,并提示电脑画及诗意画的创作)

各小组展开搜集讨论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学生的欣赏和创作。(播放音乐、美术、诗词综合片,间或分析提示)

五、展示与交流(5分钟)

1、请不同组的2——3名同学展示自己所搜集的作品,或朗诵或演唱或评述或出示作品,学生点评,教师鼓励,并对本课中同学们的学习表现予以表扬肯定。

2、要求课后发现、感受自然美,分析、体验艺术美。

在本课中,我们欣赏了大量的花卉风景摄影、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及部分文学(散文、诗词)、音乐作品(贝多芬《春天奏鸣曲》、中国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琵琶独奏《阳春白雪》),从艺术家们的伟大创造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独特艺术魅力!罗丹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课余多欣赏艺术作品,尝试从大自然中、从生活中发现美,拿起DV、画笔,操作键盘留住美。

——伟大的艺术家由此而诞生!我相信、我期待„„

第三篇:《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进春天》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走进春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难点】

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顺势导入新课《走进春天》

环节二:感受春天,尝试发现

(一)感受春天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

学生思考回答:看到了树木、田野、花草、放风筝的人、农民在耕地、踏青的人等;从春天的色彩、春天里人的活动等感觉到春天来了。

(二)尝试发现

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小组内成员互相展示描述并讨论: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

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有粉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

2.除了用色彩表现春天,还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春天?你知道哪些?

学生描述如:添画小燕子、蜜蜂、蝴蝶等表现春天。

3.谁来说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这么美的春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留住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一)实践练习

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就以春天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里的所见所闻画出来。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比一比,哪幅画面最美丽?你认为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可以到大自然里尽情感受春天的美,还要做个护花使者,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二)拓展延伸

用绘有春天颜色的纸,剪成漂亮的拉花,装扮教室。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2

[情景说明]

《走进春天》是我在四年级举行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咏颂春天为主题的读书交流实践课。是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以达到课标要求阅读总量,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而组织的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一。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周内都阅读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词句,诗歌,歌曲,散文,然后办好《走进春天》的小报,老师再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品读吟唱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课前要求学生带上《走进春天》的语文小报,黑板上描绘一幅燕子呢喃柳絮飞扬的美丽春景图,老师准备好“春之诗、春之语、春之韵、春之歌”的小组牌和投影仪。活动重点是分组展示小报,咏颂春天,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清脆的山林里”教室里洋溢着春天的乐曲,CAI课件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春景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欣赏美景。有的学生跟着动情的唱起来。

师:听了歌曲,欣赏了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生:春天真美呀!我想在大自然中去拥抱春天!

生: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轻轻的向我点头致意呢!

生:看那小河边的一排柳树,正眨着黄绿眉眼,在春光里微笑!

生:听了歌曲,我也想为春天唱一曲赞歌!

生:欣赏了图片,我想也拿起五彩的笔,画一幅春天的画!

生:我想读古往今来人们为春天写下的诗文!

师:(满怀深情)是啊,冬去春来,和风送暖,鸟语花香,春趣盎然。春天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春天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春天是一曲曲抒情的乐章。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诗,用词,用散文等文学形式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题材,描写春天的景物,抒发春天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春天(指着黑板课题),聆听春的消息,在春姑娘的诗意心灵里徜徉吧!

二、教师出示实物投影仪展示小报。

师:这段时间我让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大量春天的诗文,办了“走进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小报,我们现在来展示展示,看谁的小报设计巧妙,内容丰富。

(同学们纷纷上前展示)教师分好中差的小报质量做简单评述。

师:哇,同学们,你们个个都是优秀的小报编辑!春天在你们的笔下变得如此斑斓,你们的版面设计也如此别致,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啊!下面就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春天,品味春天美妙的诗文。你们先自由的读读自己的小报内容吧,可要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哟!

三、学生读自己的小报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把自己小报的内容全面的读了一遍,现在你看看你的小报哪个内容最让你感兴趣,你就多读几遍。

四、选读小报内容。学生对小报哪个版块的内容感兴趣就读哪个版块。

(教师拿出写有“春之语,春之诗,春之歌,春之韵”的小组牌)

师:我们现在准备分组读文交流了,喜欢读描写春天词句的到“春之语”组,喜欢读春天诗歌包括儿歌的到“春之诗”组,喜欢唱春天歌曲的到“春之歌”组,喜欢读春天散文的到“春之韵”组。

五、学生迅速到自己喜欢的小组。

师: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好好的读给自己听,再读给自己的朋友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呆会儿看谁勇敢的交流汇报给全班同学听。

六、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读的有滋有味。

七、小组分别汇报展示自己喜欢的词句诗文。

春天的美词: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雨淅沥阳光和煦万紫千红春深似海

春华秋实春意融融姹紫嫣红鸟语花香春寒料峭春趣盎然

春天的美句:哦,到了,春天的脚步,扫去残冬的寒风。你努力的、勇敢的改造着这个世界,你抚慰着冬日的创伤。你使万物苏醒,给以生机和希望......阳光照暖大地,空气清香,没有锄尽的青草在各处复活了,不但在林阴路两旁的狭长草地上生长出来,而且只要有可能,甚至从石头跟石头中间的夹缝中钻出来......春天的美文:我给大家读一段朱自清的《春》......我给大家读一段杨朔的《茶花赋》......我给大家读一段茅盾的《春蚕》......春天的歌曲:我给大家唱一支《迎春花》......我给大家唱一支《祖国祖国美丽的春天》......我给大家唱一支《春之梦》......(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会唱的同学全跟着一起唱起来,教师随即让学生齐背一遍歌词)

春天的诗歌:我会背《春晓》《咏柳》《江畔独步寻花》

我会背《城东早春》《春怨》

(会背的同学也情不自禁的跟着背起来)

八、学生谈读后感受。

师:读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文章,相信春天已走进我们的心中,大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正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才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来,我以后也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生:我现在写有关春景的文章不用愁了,因为我们搜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随时可以学习查阅;

生:我准备去郊游,仔细观察春天,也写一篇与众不同的春天的文章;

生:这次搜集整理资料,自办小报,又汇报交流,我的词汇丰富多了!

生:我想我还会很有兴趣的去阅读积累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美文,去搜集整理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呢!

九、教师小结:同学们的表现如此出色,老师感到无限欣慰。是啊,春天有绿色的希望,夏天有火热的激情,秋天有金色的收获,冬天有雪白的童话。春夏秋冬,江河湖海,日月星辰,亲情友情,书海中有着多么丰富的主题!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当然,多彩的读书汇报交流课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相信同学们的表现会比今天更精彩!

第四篇: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题:走进春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构图、色彩经验,表现春天的情。2.教会学生根据命题进行创作,体会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命题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表现春天。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工具材料。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欣赏图片《春播》。引入课题:走进春天

二、讲授新课

1.说到春天,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和诗句?(从语言上感受春天的美)

2.说一说,在春天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做过什么? 3.欣赏春天的图片及范画,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为创作过下坚实的基础。

4.说一说,你想怎样表现春天?打算用什么颜色?

三、学生作业 1.明确要求:

(1)用绘画的方法描绘一副春天的场景。(2)注意表现出春天的特点。2.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

第五篇:走进古诗词

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背诵古诗促进积累,增强记忆,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读课上成背诗课,学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诗的诵读中拉开序幕,学生不只是会背即止,要温故知新,背得熟,记得牢。长期训练必将形成积累,增强记亿,养成习惯。

其次书写古诗勤识字。用规范的文本,标准的章法指导学生在写字课上抄写、默写会背诵的古诗。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记忆,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就不会出现“春眼不绝晓,处处吻啼鸟”的错误了。

以读为主悟诗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的教学当然也应体现这一点。诗情诗意是读出来的,教师不能再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诗词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则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使是疑难焦点,教师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在诵读中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以达到读懂诗意,感悟诗情的目标。如学习《江雪》与《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读读这两首诗,说说眼前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再进行朗读赏析,学生就能找到同样都在“独钓”,而两位诗人心情、境遇是不同的。

一、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的语文教学传统告诉我们: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感知文本就必须诵读。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不仅表达着字面意思,体现作者的情感,而且还传达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及耐人寻味的内在意蕴;而诵读则要求诵读者调动心、耳、口、眼、脑等感官,揣摩词语的内蕴,体会文本的情味,将文字背后的各种意义传达出来。古人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朱熹称:“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等等,均说明诵读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实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来看,“积累”层次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和准确背诵古诗词名篇名句;“感悟”层次要求学生感悟古诗词的“形之美”(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神之韵”(即语言文字所承载的诗词作者情感以及其主观情感浸染的社会人生);“运用”层次则是建立在大量的“积累”和“感悟”之上的最终目标(指学生在接受大量古诗词的熏陶后,使自己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乃至思想情操得到提升)。三个层次的目标都与“诵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诵读教学方法和教学要点 “诵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声对话过程,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据笔者的不完全归纳,诵读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范读法

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使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表情,揣摩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感情基调。刘国正先生在回忆他的语文老师时说:“先生很少讲,但喜欢吟咏,吟到得意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是跟着吟咏体会的”。可以说,范读是教师朗读技巧和美感体验的完美结合,不仅给学生在朗读上(诸如停顿、重音、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同时也对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在美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教师范读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一种方法是教师大声朗读,学生小声伴读,另一种方法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以此增强范读时的师生互动性。

教师在运用范读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要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范读不等于程式化的朗读。教师范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不是让众多的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语速、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如果那样的话,就违背了个性化理解的原则。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范读的同时,应强调学生还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不一定拘囿于老师的套路。引导学生自己去评,在评中读,如:“你觉得老师读得最好的是哪部分?哪部分的读法还可以改进?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二)朗读法

朗读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即清晰响亮的把诗词读出来。这种方法能训练语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感受力,能培养语感,再现古诗词的情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朗读评价标准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朗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自由小声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分角色读、分男女声读、齐读等等。

教师在运用朗读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字,扫除读音上的障碍。利用参考资料了解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与用典情况等内容,降低理解的难度;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技巧。如在朗读中要讲究停顿,以达到跌宕起伏的效果,更好的表情达意。凡是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的诗歌,停顿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的,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突显。要注意重音的处理,以此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要把握节奏,通过语速的快慢传情表意。一般说来,表现人物惊惧、紧张、喜悦或愤怒、欢欣的感情,朗读较快;表达沉思、回忆、悼念、悲痛的心情,朗读节奏较慢;表示介绍、交待、叙述的文字,朗读时运用中等速度节奏等。

(三)听读法

听读法指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化教学手段播放著名朗诵家范读的诗词。“朗诵艺术家以普通话为依托,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成,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排山倒海,或温馨、柔美、曲折委婉、浸润心田,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2] 朗诵家以其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朗诵技巧的熟练运用,为古诗词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给学生美的享受与熏陶,也为学生诵读树立了榜样。

教师在运用听读法时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听、仔细听,认真揣摩分析朗诵家对诗词文本处理的精妙之处;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边听边跟读,鼓励学生从最初对朗诵家的模仿,逐渐过渡到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处理节拍、节奏、重读、轻读,把握语调和旋律,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声情并茂的朗诵。

(四)品读法

品读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轻吟细品,对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景、情感、意韵等进行解读和赏鉴的过程。这时学生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发掘自己的内心视象,再现逼真的情境,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净化。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用九个常见的意象构成一幅秋天的傍晚萧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彷徨苦闷的心境。又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描绘了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战斗画面,表现出诗人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品读时,要做到心中有画,有立体的图景,这样,才能读出画意;反复品读,不断咀嚼赏鉴,这样才能受到诗人激情的感染,才能感情共鸣。

教师在运用品读法教学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拓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诗词中所描述的景物转换成一幅幅立体的图景,引导其步人诗境,感受古诗词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人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运用一定的意象,构制出各种各样的意境,使不具形的抽象感情,生动、具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月”,也许因为其圆且亮的美好,又也许其遥不可及的神秘,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愁心”无处可寄,只好寄予善解人意的“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子瞻中秋团圆之际,却无以见子由,于是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鼓励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运用已有的对诗词的感知和生活经验等,发挥想象,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中其他常见的意象:“杨柳,折柳”表达惜别,伤感;“菊、梅、松、莲”表达品行高洁、坚贞不屈;“鸿雁、青鸟”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古迹”表达怀古伤今;“酒”表达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等等。让学生理解一些常见的意象(物象)表达的特定含义,也就是当学生懂得了这些“物”所表达的情思,就会初步把握作品的意蕴。再扩而言之,学生若能借助于这些“物”进入想像的天空,品出东奔西跑其中的“情”,也能够“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而后再造于自己的作文中,那就更好了。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

周一:竞登“论讲坛”。

这一个板块是综合性学习的开始部分,由学生先自主预习,在预习时学生可以查阅工具书疏通字词,通过翻阅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背景资料,以帮助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为诵读和鉴赏打下基础。在课堂上,学生们自告奋勇登上“论讲坛”,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同学,或介绍诗人,或解说作品,方式既有在黑板上直接板书讲解的,也有利用投影或幻灯将资料展示出来的。登上“论讲坛”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老师,不仅锻炼了口才,也增强了自信。而同学之间也可以提问质疑,还可以相互补充,以此创造了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周二:兴尽“吟咏阁”。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厚积而薄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朗诵竞赛活动,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从而大量积累古诗词。在诗词朗诵活动之前,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朗诵作精心的指导,使学生摸索出并掌握古诗朗读的技巧。

首先要引导学生体会出诗歌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情感是作品的灵魂。而诗歌是“缘情”而作的,训练学生的朗诵,要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次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音韵之美。“诗为乐心”,古有诗词掷地作金石声之说。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唱起来和谐悦耳,像音乐一样有节奏美,使学生体会到了朗诵的乐趣。要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五言句为三个音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或“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七言句为四个音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对古诗吟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朗诵比赛的积极性很高,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配乐朗诵,有的舞蹈伴诵,有的两人唱和对诵,有的集体朗诵等等,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竞显风采。

当然,古诗词的诵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一曝十寒”是学不好的,只有通过“一天一诵”,常记常诵,长期浸染在古诗词之中,受到熏陶,受到启迪,才有所收获。这个方面可以有语文骨干或语文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还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由家长协助督促检查。

周三:畅谈“品赏馆”。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不仅有音乐美、人情美,更有语言美、意境美,因此古诗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朗朗成诵,还应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那么,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渔场”,如何去“渔”呢?我的方法是,先为学生提供经典范例,由学生自主合作,深入地研读范例,从中探究出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我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然后学生自选篇目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并通过交流评改、反复练习,逐渐熟练掌握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我给学生提供的范例是两篇同题文章《〈咏柳〉赏析》,作者分别是袁行霈教授和马茂元先生,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两篇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学生探究出了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方法,如:

1、鉴赏中国古典诗歌,要从诗中的形象出发,抓住形象在声音、色彩、线条、情态等方面的特点,并透过形象,体味出诗人注入其中的感情,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2、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想十分丰富,有些诗歌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阅读这些诗,应当驰骋自己的联想,展开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头脑里产生丰富的画面,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如曹操的《观沧海》。

3、可通过“换字”比较的方式推敲、揣摩关键字词,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特别要抓准 “诗眼”。如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

4、加强拓展比较阅读,进行多向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加深理解、记忆和运用,可使原有教材内容的容量更加丰富了,也可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如:古诗中送别题材的诗歌,李白的《赠汪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写法各不相同,你喜欢哪一首或者诗中的哪一句,说说为什么。这样方式可以以点带面,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加大了教学密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附一:《〈咏柳〉赏析》文章两篇——

《咏柳》赏析(袁行霈)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名“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咏柳》赏析(马茂元)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附二:学生赏析王维的《竹里馆》两例——

其一:我认为这首诗的构思十分特别。第一句“独坐幽篁里”是写“景”,而“弹琴复长啸”则是写“人”,即诗人自己的活动,“弹琴”、“长啸”必会发出声音,传达出了“声”。最后一句“明月来相照”,明月既来相照,必有光,就写出了“色”。有“景”有“人”,有“声”有“色”,可见作者描写的对象是十分丰富的,景色是十分美丽的、怡人的,并不会让人感到孤独。而较之,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独坐”和“人不知”中又可见作者是独自一人的。作者正是想通过这种比较来表达自己愿意寄情自然摆脱尘世喧嚣的愿望和宁静、淡泊的心情。

其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第一句中“幽篁”告诉我们环境,“幽”字又表现出了环境的特点。“独坐”与第二句的“弹琴”、“长啸”,是对诗人的活动描写。琴声与长啸声衬托出竹林的幽静。这不由使人想到王维另一首诗《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以“人语”声衬托出山林之静。两首诗都以声衬托出景之静,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长啸,让人感到诗人的宁静、淡泊的心情。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学会用拓展比较的方法,通过品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把握诗的整体构思、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诗的优美意境等方面来鉴赏诗的艺术特色。

周四:挥墨“创作轩”。

何景明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与李空同论诗书》)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像中国传统国画一样,讲究“留白”,留下的空白越大,供读者联想、补充、进行再创造的余地也就越大。古诗词以其丰富而瑰丽的想象和新奇而巧妙的构思,激发了人们的创新意识。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热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迸发旺盛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才能。

当学生学会了鉴赏古诗,感受到古诗的艺术魅力,提升了审美情趣之后,就会萌发新的艺术创作愿望。如部分学生尝试给古诗配画,有的用蜡笔画,有的用水粉画,有的用电脑画,各有风格。还有部分学生尝试古诗改写,有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有把古诗改写成现代诗的,还有把古诗改写成DV镜头脚本的,各显其能。我也因势利导,从网上下载了湖南作家曾冬的名作《唐诗素描》里的部分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然后指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附三:曾冬《唐诗素描》中白居易的《暮江吟》——

傍晚,太阳轻松地展开圆圆的身子,跃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惫。这个不识水性的顽童,把最后几缕光芒洒满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静,没有谁注意一场悲剧的上演。江被凉凉的风吹拂着,一半是碧绿,如一块漾着波浪的珠玉;一半却红彤彤的,象一朵云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终于挤满了天空。远处,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无的声音,漂浮在听觉之外。秋天,这个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盏渔灯的照耀下,变得温馨和美好。

月亮拿着一把细长的弯弓,悄悄从山坳里爬了出来。露水闪着珍珠般的莹光,垂挂在岸边的叶尖上,它是月亮从天上射落的星星吗?

一阵微风掠过,坠落的,是满树的平平仄仄。

附四:学生改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

又是一个美丽的黄昏啊!可爱的溪亭,我们又和你如期相会了。阁楼翠亭中,繁弦急管,你吟我唱,歌舞蹁跹,大家相互推盏邀酒,玉盏催传,今霄如此美好,怎辞得友人的盛情?于是又举杯畅饮,及至酣畅淋漓,方才驾起一叶扁舟归航。可是醉眼朦胧,暮色茫茫,归家的路到底在何方?四周只有荷叶铺路,妩媚荷花都已绽开,一朵挨着一朵。“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大家看见这挤挤挨挨的荷叶与荷花,不知怎样才能出去,互相争吵起来,船夫开始使劲地用橹拔开荷花,浪花四溅,这些声响把原本栖息在岸边的鸥鹭惊吓得扑楞楞飞起,直窜向云霄里去,就像漫天掀起的帷幕。

附五:学生改写的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诗人骑着马缓缓东行,将西湖的明媚春光尽收眼底。河岸边的座座青山,如同一列骆驼。一座有黑黑飞檐的八角亭隐在山中。春水初涨,春风拂过湖面,湖面泛起阵阵涟漪。白云重重叠叠,照着西湖这面镜子,梳妆打扮,她的裙角同湖面的粼粼波纹连成一片。

春天已然来了!此时的阳光与冬天相比多了一丝温暧。几只莺儿早已停在向阳的枝头,有的在享受阳光浴,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则在一展歌喉。不知是谁家的燕子正忙着衔春泥,要为自己建一个小屋。它轻捷的身影在田间与屋檐下来回穿梭。

遍地的野花竟相开放,她们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睁大好奇的眼睛打量着眼前的这个世界。他们穿着嫩绿的衣裳,他们的个儿头还小,刚刚才没过马蹄。

诗人本以为这里风景独好,偶一转头看向东面,那掩映在绿杨下的长长的白沙堤上更有引人入胜之处!

附六:学生创作的古诗配画两幅——

电脑绘画:《次北固山下》(王湾)

水彩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周五:演练“阅兵台”。

在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注意给自己的教师角色准确定位,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位学生的“悟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要勇于想象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全班抽评,阶段评价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与总结,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发展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例如开设“状元擂台”,评出每一个板块学习中表现最佳的学生,授予各单项学习内容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的荣誉称号。在综合性学习的尾声,为落实古诗背诵的效果,进行一些背诵默写、文学常识的测试,以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

附七:“古诗之旅”自我评价表——

我参加“古诗之旅”的态度是 很喜欢这次活动,积极表现。()大家都参加,我不想显得落后,也一块学。()

不太喜欢,因为要学的内容太多,觉得有点困难。()

“古诗之旅”结束时,我能熟背的古诗词有 三十首以上。()

二十首以上。()

十首以下。()这次“古诗之旅”中,在古诗朗诵方面,我 自信大方,声音响亮,感情充沛,有感染力。()

练习的时候读得很好,一上台就慌了,甚至会忘词。()背得很熟,就是有时节奏停顿不准确,感情没表达出来。()

在古诗鉴赏方面,我 已经掌握了鉴赏的方法,并能写出较好的赏析词。()

知道一些赏析的方法,就是赏析的不到位。()

还不能用恰当准确的语言写出赏析词。()

经过这次“古诗之旅”,我感觉自己 收获很大,在朗诵和赏析方面有了提高,表现得很棒。()

由于自信不够,错失了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有点遗憾。(不够好,还有一些问题没掌握好,还要加油。()通过这次“古诗之旅”,我打算今后:)

下载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走进春天》教学设计和反思

    《走进春天》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沧州市车站小学 路胜云 《走进春天》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每年都与春......

    大班环境创设主题墙设计:走进春天

    大班环境创设主题墙设计:走进春天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路,落满春季的云影,沿着走下去,只听见脚步的回音。远远地伸手触摸你我的身影,那欢声依旧„ 春在脚下无限蔓延,透过心灵的那扇窗,青春更显净明。去远足吧,一草一木,一颦一笑,......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着这首熟悉的歌儿,我不由自居的欣赏起了春天。 草地上还是光秃秃的,不过你要是轻轻地把枯草拨开,便会看见一点点绿色......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分析】 1、 教学主题:走进春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带着那么多的企盼,带着那么多的祝福,我们走进春天。春天在寒意料峭中从原野中慢慢抬起头来,春天在人们的懒散中走出家门。春天仿佛就是一种开场白,接下来总有许多轰轰......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走过炎热的夏,萧瑟的秋,寒冷的冬,春天无声无息的到来了。踩着不变的步伐,它给大地扑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大地瞬间变得春树葱茏,春草繁茂,给大地别样的感觉。 冰雪融化,草木......

    走进春天

    走进春天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春天终于来了。 春姑娘带着生命和希望,轻轻地走来了。她越过河流,跨过平原,千里迢迢的赶来了。走进春天,你会爱上那温暖的春分,因为轻轻抚醒大地,睡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