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22: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

第一篇:《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

《芦花荡》节选内容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动作描写)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从称谓推断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动作描写,两次重复,沉稳、足智多谋)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技艺高超)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945年8月于延安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老头子“英雄”的人物形象,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整体与局部。所谓整体,就是结合全文,对人物作整体分析或概括。所谓局部,就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暂定)

二、导入:1.XXX,你知道小说一般从哪些方面出题,为难你们吗?

2.好的,那么就从人物形象来讲一讲,出题人是如何为难你们的。现在呢,XX,你先阅读这一则小故事,并且思考文中的老头子是一怎样的人呢?(在学生看到此篇文章时,可以提问,你是否似曾相识呢?)(五分钟)

如果学生需要了解课文:可以讲解故事内容梗概: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般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有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他感到自己蒙受了耻辱,无脸再见苇塘里的战士;但他到底将船驶到苇塘边,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窄窄的入口。他发誓为女孩子复仇:“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三、分析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xx先告诉我,本文中找出哪一个词可以概括出“老头子”的任务形象。生预设回答:英雄。(如果没法回答,那么我就说,好的,没事的,那请你告诉我,读了此文,你觉得“老头子”是一怎样的人呢?)

2.方案一:回答英雄,则问,“很好,XX,概括能力不错,那么你从此文中可以看出‘老头子’哪些具体的英雄事迹呢?

方案二:好的,XX,你已经说了你在此文中读到的“老头子“的任务形象,那么请你具体的告诉我,你从哪些地方读到的呢?

生:明确:

(一)历史背景:本片段告诉了我们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吗? 鬼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横行中华大地,“鬼子”就成为“日本鬼子”的简称。明清以来,我国沿海一带都受到日本海盗的侵袭,“倭寇”。

(二)足智多谋,勇敢,机智,仇视鬼子:表达技巧:1.描写方式:动作描写: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忙着剥,慢慢地冲,动作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沉稳、临危不乱;“好像”和“张皇失措”,动作描写,突出老头子的机智。

2.修辞: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比喻,把鬼子的头形容为‘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头子”足智多谋,轻松地报复了鬼子,作者也嘲笑了鬼子的愚蠢。

3.侧面描写(鬼子的表现):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鬼子由叫老头“过来”转变为“追”的老头,而一步步走入老头的圈套、诱敌深入的过程,展示了‘老头子’的足智多谋和勇敢。)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鬼子无法动弹地遭受着钩子的伤害,说明了“老头”的智慧和鬼子的仇视。)

(三)故事情节:他单身智斗敌人,十几个鬼子由叫老头过来,到追老头,最终落入圈套,被钩子伤得无法动弹。他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用篙砸他们的脑袋„„在苇塘那边,鲜嫩的芦花展开一片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芦花下面,露出一个女孩子的俊俏的脸,她按照老人的约定,惊奇地欣赏着这场英雄行为。

(四)技艺高超: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船一撑来到。细节描写,突出了老头的技艺高超。

四、小结:从此文的故事情节、表达技巧和故事背景,我们可以得出老头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

生明确:老头是一名机智、足智多谋、技艺高超、仇视日本鬼子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英雄。

那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得出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的呢?生:历史背景、表达技巧、故事情节三方面。

教师:在我们高考的体制下,任何题都是有模可循的。

五、拓展延伸:

分析了老头的任务形象后,你是否产生了质疑呢?你相信一个老头可以做到如此的骁勇善战、英勇杀敌吗?(此处随便谈,可结合抗日神剧。主要目的是轻松地结束本堂课。)

第二篇:教案:《芦花荡》

教案:我的教学展示

课题:《芦花荡》

课型:新授 执笔:崔华丽 审核:邱道刚

教学目标:

1.自学、积累生的新词,通读全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3.了解故事的传奇色彩,体会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4.揣摩文中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5.从文章内容体会出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教学重点: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分析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富于特色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学生

(一)目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学

1.完成下列“我的积累”“我的搜集”

我的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竹篙(gāo)飒飒(sà)转弯抹角(mî)泅着(qiú)白洋淀(dià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寒jìn(噤)zè(仄)歪 yào(疟)子

(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ā(抹布)tí(提取)yào(疟子)

抹mǒ(抹杀)提疟

î(转弯抹角)ī(提防)nüè(疟疾)

(4)解释词语

监视:从旁监察注视;监督察看。

央告:恳求。

泅:浮水。

尖利:尖锐,锋利。

我的搜集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他1936年在河北安新县教过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此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天津日报》工作,继续文字创作。后来,孙犁将自己解放前及解放初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这是他最高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茶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

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1982年,任教将从事文学事业以来所能收集到的绝大部分作品,辑成《孙犁文集》。

2.完成学案中“我的自主学习”中“我的合作探究①教师设计的问题” 我的合作探究①

(1)熟读课文,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复述出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老头子在水淀自由出入,当交通、运粮草、送干部。第二部分(9-29):护送两个女孩,大女孩受伤,老头子发誓报仇。

第三部分(30-38):诱鬼子上钩,敲打鬼子头,讨回血债。)

(2)本小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感知全文内容,请根据文中的相关描写思考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下面的句子回答。这是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子。(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子。

过于自信和自尊

智能双全

具体分析见教参)

(3)读完全文,我们觉得老头子是一个很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这要归功于本文的人物描写艺术。思考探究,本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敌人的监视封锁那么严,而年近六

十、身体干瘪且不带一枝枪的老头子却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自由出入,他的精神是那么地悠闲,让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让我们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老头子确实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老头子向鬼子报仇,也很具有传奇色彩。文中先用两个女孩的怀疑来反衬,接着任教又直接写他复仇的过程,对于老头子事先的计谋安排,只字不提,让读者自己回味,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4)文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试找出一两句来,领悟其中的妙算,并想想景物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见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二、师生互动

(一)展示教师

1.教师检查、纠正、补充学生“我的积累”“我的搜集”

2.教师检查并与学生交流“我的合作探究①教师设计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

3.学生就本文学习中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交流,完成“我的合作探究②学生的疑问”

第三课时

三、展示运用

(一)我的展示运用

本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跃在冀中平原上的抗日老英雄,作者生动的描写让他就站在了我们面前,还有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也激起了我们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我们身边的人或熟悉的景物,要写出物色。

(二)巩固与练习

1.巩固“我的积累”“我的搜集”“我的合作探究”

2.完成“我的练习提高”

采蒲台的苇

①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②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③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④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⑤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⑥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⑦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⑧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⑨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⑩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⑾“没有!没有!”

⑿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

1、请从第①段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来,品味其妙处。

答:

2、阅读第②段文字,概括不同苇的不同用途。

答:

3、“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答:

4、“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____________,更隐含着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请说说其作用。

答:

6、全文采用____和____手法,塑造了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

附答案

1、“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形象地说出了“人”与“苇”密不可分的关系。

2、大白皮和大头栽:织炕席;正草: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

3、一方面因为好看,风景优美;另一方面是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

4、采蒲台的苇美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

5、塑造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抒发对抗日根据地人民的钦佩之情。

6、寓情于景;白描

教学反思

第三篇: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抗日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按要求复述课文,复述后其余同学补充、评价。(1)按六要素进行概括性复述。

(2)创造性复述。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2.讨论:

(1)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正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这位传奇英雄,引出了这个传奇的故事。正是由于他的自信,使他敢于承担起穿越封锁线的重要任务。过于自信使他在送大菱二菱的过程中遭遇了敌人并使孩子受伤。他的自尊使他决心为孩子们报仇进而引发了芦花荡中的“战役”。

(3)用自己的话总结作者塑造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老头子具有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象征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三、品读课文,探美语言

1.同桌相互朗读、听读自己摘抄的精彩描写片段。2.在全班范围进行赏析环境描写的交流。

要求:用先朗读句子;再说说“这一句美在——”;最后说说这一处环境描写作用的顺序。补充:环境描写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强抒情韵味等。3.齐读文中公认的精彩环境描写片段,读出感情或韵味。

三、研读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讨论:这篇小说除了运用精彩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加强抒情韵味外,这篇小说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渲染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出强烈的反差来渲染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在人物塑造上,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在情节上,课文着重写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老头子的战斗过程时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接着就用莲蓬引诱鬼子。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

同时,从人物塑造上说,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更显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五、家庭作业

摘抄本文中精彩的环境描写片段。

第二课时

同桌交流家庭作业中自己摘抄的精彩描写片段 1.《芦花荡》一文的描写艺术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富于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读之使人在赞叹中振奋。本文的描写艺术一直受人称道。

(1)环境描写揭示主题。

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紧扣战争背景和人物的心境,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首先,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战争年代环境的险恶:“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到深夜才能有,“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而即使在夜晚,敌人也“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芦花荡”自然环境的优美:“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可是,这样美丽的国土,竟是被敌人践踏着,我们怎能不愤怒与抗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环境里顽强生存的英姿:“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充满了意志和力量。也正是这样的水土,这样的人民,才能产生“老头子”那样传奇式的英雄。(2)心理描写刻画性格。

同样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任何心理描写都是特定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反映。课文中的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可是,这一次却要带着挂花的人进去。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伤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也在流血。听着受伤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的话语,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他强烈地自责,他感到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2.《芦花荡》环境描写赏析

《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篇,被选入人教版的初中教材。《芦花荡》可视为《荷花淀》的姊妹篇,将这两篇小说看作是“荷花淀派”作品的“双璧”,毫不为过。《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优美如诗,生动如画,与《荷花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集中体现了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除此之外,这些景物描写还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体现了小说的情节的真实性。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它的情节和细节却要合乎情理,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读者信服、叫好乃至拍案称奇。《芦花荡》中的老英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而且不带一支枪”,这样的老人怎样为大菱、二菱复仇呢?不光读者会产生怀疑,就是两个女孩子也深表怀疑。可是文中的景物描写却为老英雄的胜利复仇增加了可信性,让我们觉得事情的发生是那样的合乎情理。作者在写老人实施复仇计划之前有两句十分简短的景物描写,阅读时是万万不能放过的:“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正因为红日当空,天气非常闷热,鬼子才会下船,泡到清凉的淀水里,忘乎所以地洗澡、戏耍;也正因为天气非常闷热,鬼子才会对清凉幽香可口的莲蓬垂涎欲滴,争抢着去追赶老人,最终一个个成了老人钩子上的死鱼,老人也因此得以痛快淋漓地为大菱、二菱报仇雪恨。鬼子不下船,老人的复仇计划无从实施;鬼子不抢莲蓬,老人的复仇计划依然无望,而这所有环节的发生,都和复仇前看似非常平常的两句景物描写密切相关。可见,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写却体现了情节的真实性,这就是好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2)推动了情节的向前发展。

在护送这一情节中,一切都是那样静谧、安详,“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爱美的女孩儿陶醉在这宁静的月色里,忘记了身体的病痛和战争的创伤,将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淀水里,又掬一把泼到脸上,洗净战火、硝烟和泥尘,露出了俊俏的富有少女青春气息的脸庞。生活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美好恬静与安宁的,可是“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这样的景物描写打破了眼前暂时的宁静,暗藏着危机和不安全因素,为下文的遇敌和受伤打下了铺垫。在复仇的情节中,景物描写也很好地推动了情节的向前发展。“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看就知道,平静中暗藏着老人复仇的怒火,拉长的水草就是日寇的葬身之地,紧接着那痛快淋漓的复仇场面的出现,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3)逼真地渲染了气氛,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是小说开头的一段集中的景物描写,写得有声有色,意蕴丰富。“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的阴森,敌人的凶狠、严酷,面目的可憎,而另一方面,家乡的景物又是那样的优美和恬静:“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一切都是那样充满着诗情画意!这样美好的田园却遭日寇的野蛮侵略和糟蹋,怎能不唤起我们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保卫家乡的决心?由此可见,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让读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烘托人物方面,也是匠心独运。“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写月落之后苇塘的飒飒风响,衬托了老艄公沮丧、内疚的心情,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老人的倔强、自尊的性格,这也正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多么富有动感,多么富有诗意,我们仿佛看到了老人那摧不倒的胜利的雄姿,高高屹立在风中,老人的形象成就了一幅剪影,成了民族精神的化身。用这样如诗如画的景物来衬托人物形象,在众多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也只有孙犁能够做到这样,这也正是孙犁的小说具有永恒、无穷的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第四篇:《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孙犁》教案

初中部冀兰芳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把握故事的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4、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事业的大菱、二菱,苇塘里的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毫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重点]:

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入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这篇小说的如何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在复述中再现文章的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的方法,重点是赏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预习字词

2、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古语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 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

冀兰芳文件夹——八年级上册优化讲学稿教案第 1 页

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例如我们熟知的小兵张嘎,在长长的铁道线上英勇杀敌的铁道游击队员等等。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他是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却可以将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芦花荡)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集。它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

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场景。

作品从多个角度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以名利流畅的笔调,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

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

(关于作者创作《芦花荡》可见于教参P16)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

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吆喝梭

窜仄歪趴飒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板书明确)

2、读课文,提示读完课文后复述故事

3、请同学们用最简练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

4、学习精炼总结

可以用打油诗的形式,几个同学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自主活动)

明确:老英雄护送女孩进苇塘,过于自信让女孩受了伤,老英雄愧疚自责誓报仇,设巧计深入敌军狠杀狼。

师:通过复述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跌宕起伏,扣人心悬。它的这一特点是和它的题材分不开的,我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它可以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达到艺术的真实,允许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地讲一讲小说的知识。

5、小说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他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

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

物感情等。

任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

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四)分析情节

思考: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

明确:开端:老英雄护送女孩进苇塘,发展:过于自信让女孩受了伤,高潮:老英雄愧疚自责誓报仇,结局:设巧计深入敌军狠杀狼。

师: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我们会发现整个故事都是在围绕着一个主要任务

展开的,这个人就是英雄人物——“老头子”。下节课我们就通过文章来分析和解读一下孙犁笔下的这位英雄人物的性格。

三、巩固·验收

1、字词

2、小说的常识

四、作业·练习

1、掌握字词

2、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的?都用了那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法?

3、品味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这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的?都用了那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品味作品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学习了《芦花荡》,了解了作家和写作背景,并

且知道了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小说及小说的三要素。这节课我们就继续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这篇课文做具体详细的分析。

(二)小组合作,深入分析

1、复习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

“老头子”: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

师: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1、“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2、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

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

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3、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

睡一觉吧。

4、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

5、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

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

6、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

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7、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

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

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

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

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3、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明确:●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

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

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

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

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

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

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师:作者对老英雄的塑造运用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4、品味环境描写

同学们可以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再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这个可以留作课下作业。

(请同学赏析作品中环境描写的美,落实笔头)

三、巩固·验收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课后一、三题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再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板书设计]: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开端:老英雄护送女孩进苇塘,发展:过于自信让女孩受了伤,高潮:老英雄愧疚自责誓报仇,结局:设巧计深入敌军狠杀狼。

“老头子”: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传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奇

过于自信自尊。

第五篇: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案

一、通读全文,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要求通过解读、复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第一小题抓住一句话,展开想像和联想,领会句子的含义。第二小题抓住老头子思想性格核心,作具体分析。此题有阅读训练,有口语训练,有内容研讨,有想像、联想训练。

1、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二、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本题引导学生品读两个片段,在品读中细细体味,在品读中展开想像。

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是:“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老头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的责任心非常强,认为只有百分之百完成任务,才算尽到自己的责任。听着受伤的大女孩子痛苦地哼哼,听着小女孩子的话语,老头子痛苦到极点,“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把大女孩子受伤流血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他伤心到极点,内疚到极点。他是那么喜爱这两个孩子,孩子受伤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伤了,他的心也在流血。他强烈地自责,他感到自己向部队作的保证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过失给自己带来奇耻大辱,使自己丢人现眼,没有脸去见部队。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三、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本题学习景物描写。孙犁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摘抄一遍,细心揣摩,对这种描写的高明之处有所领悟,可以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下载《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芦花荡》人物形象教案(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芦花荡》教案

    1.芦 花 荡 孙犁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战争的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从老头子的传奇故事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了解叙述......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2)体验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3.情感与价值......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中的环境描写》教学设计 安净 将军墓中学 教学目标: 1、找出并分析课文《芦花荡》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概括其作用; 2、总结、识记环境描写的作用,并能够在写作练习中......

    芦花荡 教案

    2 芦花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人物 学会概括;体味函咏 明确刻画方法;对照比较 感受小说风格。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味、对照比较 情感态度与......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进而品味孙犁“荷花淀派”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芦花荡教案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

    芦花荡教案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老当益壮的气概。2、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合......

    《芦花荡》教案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