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22: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第八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景物、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指谁?

师:是的!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2、师: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课题。

师: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答案吧!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

奇特

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生读.【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以中心句统领全文,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品读解疑,精读课文。

(一)感悟奇丽的景色。

师: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奇丽和奇特又是什么意思呢?不着急,请大家再仔细地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户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房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许多多的鲜花,你一团,我一团地簇拥在一起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

(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生1:百花齐放 生2:百花争艳 生3:花香四溢 生4:花香醉人 生5:繁花似锦 生6:山花烂漫

(4)感悟其它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

师:体会的多好啊!同学们,我们就应该像这样,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懂文字所蕴藏的情感。还有呢?描写花多的词语,走过任何一条街……谁体会到了?请你说。

师:是啊,说得很好。不管走到哪一条街都会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不管走进哪一条

街都闻到了花的清香。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大家来走一走德国的花街,走过东街——(引读,分组读)

(生:“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地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我们走过西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北街————生读:抬头向上看…… 我们走过任何一条街 ——生读:抬头向上看……

(5)想象画面,读中感悟。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花,美丽多姿。我听到了花在唱歌,在道谢德国人给它的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使人呼吸到花的香味,使人看了应接不暇。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窗台前五颜六色、婀娜多姿的花朵,听到了蜜蜂在花旁嗡嗡唱歌的声音,还听到人们赞叹花的美丽,仿佛闻到了芳香四溢的花香。)

师: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察这奇异的花景,好不好?

设计意图:(展示花街的图片)利用课件直观展示,创设了美丽舒心的教学情境。美轮美奂的鲜花图,直观形象的风光视屏,为课堂创设了美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佳境。

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谁能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指名读)

(6)角色体验。此时此刻,假如我们已经穿越到几十年前,穿越到德国哥廷根:假如你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你会—

假如你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你会— 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你会—(课件展示)请选择一个角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1:假如我是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画的街头,我会觉得心情特别舒畅。

生2:我如果背着书包上学去,看到美丽的鲜花,我保管今天上课特别认真,回家做作业一定做得特别棒!

生3:假如我就是季先生,我闻到温馨的花香,我会很感激这里的人们,很感激这些鲜花带给我美的享受。

生4:我觉得我不仅仅会感激鲜花,我会感激这个国家在我最青春的时候让我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里学习,那我一定加倍努力,好早点学成回到中国报效国家!(全场响起掌声)

师:季先生,你很有抱负,祝你早日学成归来。

生5:假如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心情烦闷,我会到街上去欣赏鲜花美景,我的心情一定豁然开朗。

生6:如果我的心情烦闷,如果我恰好失业,看到街上怒放的鲜花,我会想:鲜花都在努力绽放它的最灿烂的一面,我为什么不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灿烂的一面,我一定行的!

师:孩子,你说的太好了,很富有哲理呀!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送给你,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

师:是呀,孩子们,是这里的鲜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门,我们感激这些无言的花朵,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抽学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次用独特的情感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了奇丽的景色,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全班读句子。

师:是谁创造了这奇丽的景色?这到底是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谁来汇报一下你勾画的表现民族奇特的语句?

(二)品读,感悟奇特的民族。

1、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奇丽景色,那么奇丽的景色与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自由地讨论讨论,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生讨论)

2、全班交流。

好了,我们请小组来交流,让我们共同分享你们的劳动成果。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在屋子里养花是给自己看的,而德国人养花却是让别人得到美丽,是这样的一种名族创造了奇丽的景色。)

理解“脊梁”。课件示意图(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师引:是啊,多么奇特的种花方式,为什么花朵都朝外开呢?(生回答,养花的人是有意把花花朵都朝外开。)难道他们不爱花吗?

作者看着这样的景象问女房东

学生读句(“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

理解: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就是微微一笑,用来形容女性的。)看老师的脸。让我们面带微笑再读读这句话。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正是哪样?(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设计意图:课件引导学生从养花方面,花的脊梁,看花的态度,自己的花别人看到的花等几个方面进行比照,紧紧围绕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中心句进行研读,突出了教学重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课题。师: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在我看来是一件——(吃惊)的事,而在德国人看来却是一件——(平常)的事。带着这种语气读读课题。有意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在德国人看来又是一件——(愉快)的事。愉快的读读课题。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自豪的读。

师: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爱花并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课件展示(2)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有奇特名族高尚的品质,才能创造出如此奇丽的景色。)

师:奇特在哪儿?

生:一个是在屋子里的时候,不是自己看自己的花,而是别人看自己的花,而在街上又是自己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解释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的哪四个字。

生:我为人人。

师:对了!……那么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解释的又是哪四个字呢?

生:人人为我。

师: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是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我们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五三班每人带一本课外书到班上建立班级书屋,你能看到37本书,这叫(),同时你能为

737位同学提供你自己的那本书,这就是()。该我做清洁值日,我打扫得干干净净,请继续讲—

生:我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为人人。该其余同学打扫清洁了,他们也是这样,我在这样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这就是人人为我。

师: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只要人人心中都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拥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德国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走到一女生身边)

生:我不会觉得厌烦,虽然我在家只能看到零乱的花枝,但走在街上的人们却能看到我种的花娇艳的花朵,他们快乐了,我也觉得幸福了。

师:你的境界真高,我为你竖起大拇指!

师:我想再问问这位德国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生:我会想每家每户都能将鲜花最娇美的花朵给人们看,这是一种怎样让人感叹的好习惯呀!如果人人都想到为别人做一点点小事,那么这个世界不是更美好,更和谐吗?

师:是啊,相信只要我们做到“我为人人”,必将换来“人人为我”.不管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还是一个人,都是这个道理。今天,是德国,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给我们上了这生动地一课。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感激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三段。

师:我们试着背诵第三段。(灯片:填空练习)。生背。

三、感悟“美丽”

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2、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学生汇报)

3、出示:写话练习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女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设计填空练习的方式,还是紧紧抓住读写训练点,完成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深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四、总结。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今天,我们跟随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德国,欣赏了德国美丽的街头风景,共同感受到了德国人民的美好心灵,他希望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再读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就是奉献,这就是给予,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的眼里。

五、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美丽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朗读的欲望,我准备了几幅德国美丽风景的图片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德国街头美丽的花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发出了赞叹声: “哇!真美啊!”等孩子们进入情境之后,再让他们仔细揣摩文字的魅力,并带着这种赞美的感情去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德国的花的美,体会德国人那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不仅感受到花的美,还感受到心灵的美、内在的美。

2、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于是我就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段,划出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在教学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找出季羡林旧地重游德国的感受和者对德国的评价:“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分别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并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和“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个人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充分感受和领悟德国花美、景美、人更美。

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确的导向性,可能会误使某些孩子产生 “崇洋媚外”的思想。应该让孩子在和文本对话,和教师的对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德国的美丽不仅指花美还指心灵美。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在我们国家的人民身上,也有这种 “人人

为我,我为人人”的优秀品质,只不过表现的方面和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交流评改,再全班展示。

第二篇: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姹、嫣”2个生字,会写“脊、尔、锦、姹、嫣、暇”6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3、感受与众不同的德国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季羡林老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却又谦卑温和,是一位值得大家敬佩的学者、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在1935年,先生就远赴德国,在著名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一起到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去找一找答案。生:(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

1、你所了解的季羡林

2、朗读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三、朗读课文

师:孩子们,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下面谁想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读书的过程中正音,配乐

四、细读课文,体会“奇丽的景色”。(自主学习)

1、师评价:请于金艺同学点评一下大家的朗读。回到老师的问题:先生重返哥廷根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答:“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学生板书)

指板书问:奇丽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板书:奇特、美丽。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笔勾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做上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交流谈感受。

生:老师,我划出的语句是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到这样的句子,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美

师:谁能美美的为大家读一遍?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盆盆鲜艳而又美丽的鲜花。

师:看,像这样鲜花汇集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就可以称之为──花团锦簇,说到花团锦簇,让我们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生:《江畔独步寻花》里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五颜六色,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那就是--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情景让我们记起了宋代朱熹《春日》里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这样的景色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再来美美地品读一遍吧。

生齐读

师:除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花之多花之美?

生:老师我从“任何”“家家户户”“许多”“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让我感受到了花的多,景色的奇丽。

师: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山阴道又是什么地方呢?(出示课件)山阴道在绍兴城偏门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绍兴西南通向兰亭枫桥的一条官道。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草木行人,相映成画。一路上全都是风景,所以东晋王献之有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师: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何感受?

生1:山阴道原来是一条路的名字。

生2:我知道了山阴道上移步换景,目不暇接,怪不得王献之说: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生3:先生把哥廷根的大街比作山阴道,说明那儿实在太美了。

师:现在就让我乘着飞翔的翅膀来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去领略一番那里的美景吧。

PPT引读:师:走在热闹繁华的大街,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走过恬静悠长的小巷,抬头向上看——

生补充句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的窗子前都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师:这里花如海,景如画,到处都是美景,总也看不够啊!

生背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五、品读课文,体味“奇特的民族“。

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这样的景色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老师我从这里看出来的:PPT: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纠正”脊梁“的读音“jiliang”“ 脊梁”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花朵的背面(包括叶和枝干)。

写字“脊”。介绍字源的演变。回到这段文字,想一想德国人在哪些方面很奇特。如果能够用1、2、3列举出来就更好了。

生:我看出德国人非常爱花。从哪儿看出来的?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他们爱花与我们中国不一样,有独特之处: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是呀,这可真够奇特的。年轻的季羡林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免有了自己的猜测,于是他问房东:

PPT: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莞“还有另个读音,指PPT读,广东省的东莞wan。

师: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

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师: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家家户户却依然能够做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大家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爱花是德国人的习俗,德国人爱花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生:这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爱花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不会改变。

师:孩子们,当一个地方的人民将某项行为视为一件极普通、及自然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事情时,那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像呼吸那样自然、像吃饭那样必要,就会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标记,而在外人看来,这项行为就是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了。

师: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让作者感受到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人生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

师:PPT:引读: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每一个人都在奉献美,生接读:PPT: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PPT:引读: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花,每一个人都在收获美

生接读: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六、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五、师:孩子们,其实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奇特之处,德国人不仅爱花成自然,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只砍有记号的树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只砍有记号的树。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还要树干吗?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

2、问路的故事

一位同胞来到德国某城市向一个德国人问路:“请问先生,我要到某某大街去,路要怎么走?要走多久?”德国人瞪着两眼,一语不发。中国人生气地走了。刚走了几步,德国人追了上来,和气地说:“先生等一等,您要去某某大街,向前走第一个十字路口向右拐弯就到了。依您的步行速度需要8分钟。”中国人不理解地问:“刚才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因为您问我要走多久,我没有看到您走路,不知您走路的速度,无法告诉您。”

德国人从来不说那种“大概其„„”之类的话,虽是问路小事一桩,可他们也要精确计算,不肯丝毫马虎。这一点在德国的人们都深有体会。无论大小事情,德国人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没有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在德国的中国人哪个能没有体会呢?大事不用说,就说说德国人的厨房吧。德国人的厨房里,除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有几样东西是万万不可少的。其一是必须有时钟,煮东西多一分少一秒都得严格按照书本,所以千万不可缺少此物。其二是必须有温度计,这也是书本上要求的。其三是必须要有称东西的秤,无论是时髦的电子秤或者古老的天平,每家至少应有一个。煮吃的以前,对各样原料,无论米、面、糖、盐这些通用之物,还是德国人特用的那些膏、汁、粉、剂,就是普通的水也要先统统用量器计量,斤斤计较,然后烧火上锅,步步不离规定程序。煮的时侯不断使用温度计,而且要不断看着那精确的时钟,这些都要精益求精,丝毫不差。这种按照科学试验的方式烹调成的德国食品,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好吃不好吃那是其次,反正德国人坚持住了自己的僵硬的原则。

把你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由小组长来汇报。

七、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随文练笔,内化情感。

是啊!砍树,只砍有记号的树;爱花,自己的花却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

孩子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德国,对德国人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与认识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奇特的民族!

第三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安阳县北郭乡豆官营小学 李希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识写3个生字:莞、姹、嫣,正确读写、理解并积累“脊梁、莞尔一笑、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③、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品读感悟,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背诵积累优美语句。②、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③、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②、理解并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品格及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优美语句,学习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收到教育。

2、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教法与学法:

1、朗读感悟、想想体会、积累语句。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和德国风情民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1、课件播放德国优美风景视频,教师同时讲解:德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美丽的莱茵河,神秘的森林„„就是走在大街上也能看到美丽的景色!(生欣赏优美街景)

2、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季羡林,一起去欣赏他笔下德国美丽的街景,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3、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生快速阅读。

1、我能识记3个生字:莞、姹、嫣,还能理解并积累“脊梁、莞尔一笑、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重点)

3、我能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能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难点)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课件出示生字:脊、莞、姹、嫣。(指名读、齐读、组词、指导书写计脊、嫣)师注意强调 “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城市“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引导学生积累本课重点词语:莞尔一笑、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并标记)

词语意思: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现在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

不过来)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2、指名(学生举手)分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读后感受:

(德国的民族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他们的爱花程度不仅让作者吃惊,让我也惊叹不已;我发现了德国人种花的奇特之处;德国的街景真漂亮,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实在太美丽了,我好想去看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很有深意„„)

(五)、走进文本,品读课文,感悟“美丽”,升华情感!

1、问题设计:爱花的民族很多,但德国人的爱花却让作者感到“吃惊”。作者为什么感到吃惊呢?

①、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举手回答。(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教师点拨: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养花是在给别人看。(德国人种花的奇特之处)

③、德国人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同学们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生:莞尔一笑)

④、师:你觉得女房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分组讨论交流:和善友好,为别人着想„„

2、问题设计:家家户户都像女房东一样,让最美丽的的花都给别人看,在家里看到的都是花的脊梁,那么街道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①、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师: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

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课件出示重点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赏读等(加入词语渗透)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④品读感悟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走过任何一条街——(生齐读)

⑤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进行积累背诵!(背会后检查)

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

师: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答),那如何理解呢?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例如在班集体活动中,劳动卫生当中„„)

师;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3、季羡林老先生的真心赞美。

师:文中有一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真心赞美之情,是那一句话?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美奇特的民族。(六)、课堂总结: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把她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为别人着想,欣赏别人的美丽,为他人创造美丽,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而温馨!

(七)、课堂练习:(课件出示时不出示答案)

1、组词:

莞(莞尔一笑)姹(姹紫嫣红)锦(花团锦簇)暇(应接不暇)完(完成)诧(诧异)绵(连绵不断)假(放假)

2、文中描写花多而美的词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样的词语还有(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3、仿写句子:

①、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仿写比喻句)许多大树一起摇曳,奏响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活力)!多么(有生机)!

4、关联词语运用。

①、(与其)把花养在屋子里自己观赏,(不如)把花养在窗外让大家共同欣赏这奇丽的景色。

②、德国人(不仅)爱花,(而且)也爱养花。

③、(无论)人们走过哪一条街,(都)能看到窗子前面的花。(八)、作业设计

1、在作业本上抄写本文积累的词语。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九)、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 奇

花团锦簇 丽 特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的 的 我为人人

景 民 色 族

第四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篇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终于上完了这节学区课。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沉闷,就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言,预设的教学目标算是基本实现。但在课堂上,学生频频出错的朗读,以及木讷疑惑的表情,都在告诉我:这节课问题多多,需要深刻的反思。

1、词语教学落实不到位,检查预习不充分,没有及时地发现学生易读错的语句并予以纠正。

2、在教学设计中,还存着其他不足。比如在“积累优美片段”这一环节中,一是给学生的背诵时间有点;二是检查时,缺乏梯度,难度较大,所以学生望而生畏,不愿发言。换一种形式可能会好一些,比如说用“填空”这一形式来检查背诵,降低了难度,效果应该会好一些。

3、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明确的导向性,可能会误使某些孩子产生 “崇洋媚外”的思想。应该让孩子在和文本对话,和教师的对话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受到德国的美丽不仅指花美还指心灵美。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在我们国家的人民身上,也有这种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优秀品质,只不过表现的方面和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4、自己的教态不够洒脱、自然,课堂语言也不很熟练。对学生的发言,缺乏即时性评价,而且评价语言比较单一,目的性不强。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上,欠缺随机应变的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并非一无是处,课前谈话那看似无意的闲聊,实则为导课服务,使导入比较亲切、自然。整堂课的设计条理清晰,以文章中“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话为线索展开分析,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心理和心情,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最后一环的“好书推荐”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师生互相推荐好书的过程中再一次回归主题,揭示中心,使学生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和体会。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痛并快乐着„„

篇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抓住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提出贯穿全文的大问题,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欣赏感受奇丽的景色,去理解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理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收获: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能够感动我,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和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资料补充,感受德国民族的“美”。

二、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朗读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

然而,在这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

在品味“景色奇丽”时应该先让学生想象德国街头的景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德国街头的美景。使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了切实的感受再来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好。

在重点句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本节课最重点的一个知识,放在本课的课文情景中,学生能够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学生不能由此举一反三,把这种良好的精神境界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甚至在拓展练习时,我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联系实际。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其中的“变化”和“美丽”,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尤其是美丽,此处的美丽,不只是德国的花美、街道的景色美,更有精神境界的美,而学生理解时过于表面化。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节课后,我总要回头想想,简单反思一下,正视并剖析自己的不足。每逢此时,我总会告诉自己,这不是妄自菲薄,这是在经历中成长„„

篇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文章。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

一是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失望。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优美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好境界,同样了令人向往,于是开始认真备课。当我找到了季羡林老师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的时候,特别是 2006 年,95 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时,季羡林老先生说:我没有做什么令人感动的事,真的是有的话,只有“勤奋”两字。那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再也没有逃避和偷懒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我准确、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学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

(1)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略德国的奇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学生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发现,()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

第三,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在体会“自己的花让别人看”和“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意境中,进而将文章主题升华为“人人奉献美”和“人人收获美”。通过对季羡林老先生人生经历的介绍,引导学生、想象写话:、他会梦见什么?从而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纵观我的教学,我也清楚地看到这节课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是有待改进的,如: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开阔、老师未能及时把握住课堂上学生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而觉得有点遗憾。如在品读、感悟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时,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认为德国人与中国人在养花的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内是给自己看的。因为学生联想到春节的时候,中国人买了桃花、水仙花、菊花等漂亮的花朵是摆在屋里供自己欣赏等等。这时,老师没有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力求通过思考、总结、学习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本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文中作者先点明了作者四五十年前到德国感受到德国人养花的独特,四五十年后,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际上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感,进行人文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受到人文教育”又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我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声读、配乐读、示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整个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

并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如:自由读把握主要内容、默读思考、快速浏览提取重要的信息、品读理解感悟。

二、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当我把教学主题定位在感受奇丽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时,通过让学生在文中去尽情地体验异国他乡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奇丽景色,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并由衷地发出感叹——德国人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思想,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在学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或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谈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例如:轮流值日,建立班级图书角等,这些具体的事例就一一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但是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教学中如果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具体操作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2、在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太扎实。

在教学时,理解“脊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不应该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载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季羡林先生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精美隽永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大全)

    《自己的花式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许芙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德国这个奇特的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授课结束后,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思路清晰,努力营造轻松紧凑的教学氛围。在学生初读感知时就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多......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赵湾镇中心学校 刘花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这是季羡林先生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精美隽永的散文。文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德国风情。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美的课文,它写的是德国人把花种在窗户外,在房子里是看不到花的,而只能看到花的枝干,最美的花儿却是让别人看的。 人们走在大街上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反思。[定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张英欢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