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

时间:2019-05-12 22:5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概括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的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现代 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专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过知觉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为他具备迅速地把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检索出来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如能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敛思考问题的范围,为正确选择问题解决思路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题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模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了解与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达到强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模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 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而在我们的学习中,大家常用的就是学生尺。(在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观察、探究:学生尺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谁知道表示什么意思?

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

(4)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中常见物体理解厘米的实际意义,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体验。)

(5)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猜一猜,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诱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加快1厘米的认识过程。)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等腰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找一人上台演示,得出经验: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三角形的一条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讨论: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大约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测量物体,在操作中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中去发现与创新。)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 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 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5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会根据题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用替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 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通过为小明调换商品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3.揭示课题,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替换策略。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2.引发思考,激起尝试的欲望。启发提示:这里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两个问题,能直接求吗?能否将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两个量与总量720毫升的关系转化成其中一个量与总量的关系呢?

(二)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先议一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再尝试列式计算。

(三)汇报尝试情况,归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讲一讲每步式子的意义。

借助媒体演示总结:

1.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2.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四)检验。

师引导: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①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②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检验过程)

总之,检验时要看所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五)小结:替换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

得出依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果汁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六)学习依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将例1中大、小杯的倍数关系改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还会替换吗?

1.议一议,这时还能不能替换?

2.讨论如果将7个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总量还是720毫升吗?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3.试列式解答。

4.小结与例一不同之处:根据大小杯的相差数进行替换时,总量变了,杯子数没有变。

三、拓展应用,巩固运用替换策略。

1.溜冰场:智力填空(分别用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①○+○+○+△+△=14, △=○+○

○=( ) △=( )

②☆比○多1,☆+○+=10

○=( ),☆=( )

2.试一试:三种量间倍数关系的替换题(图略)

3.练一练:

①练习十七第1题 巩固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填空练习);尝试口头列式 解答,并反馈。

②教材例1后练一练巩固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填空练习);试列式解答并反馈。

四、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1.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总结反思)

2.师点一点:替换的策略就是将要求的某一问题用另一个问题替代。用替换策略解答的题目特征及替换时的注意点。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探究活动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第三篇:【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 知识,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每个月的天数。

2、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1)三球运行。(2)1999年—20xx年年历制成邮票形式。(3)“地球绕日”动画。

2、学习报告单。

3、小黑板。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年历(卡片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2、揭示课题

(1) 课件显示:(三球运行图)。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 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同时老师讲解: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关于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历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根据具体日子回答)看年历卡片知道的。

师:我们人类很早就对年、月、日有研究,并把它制成年历卡片,(同 时出示一张),这些年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

2、观察年历

师:请拿出你自己准备的年历卡观察。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 数一样吗?有哪几种情况?把你的发现填在学习报告单上。(同时显示1999年—20xx年的年历卡片)

师:谁能用最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年都有12个月。

师:回答正确。

生2:我发现有些月是31天,有些月是30天。而二月有些年是28 天,有些年是29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3:我从学习报告单上可以看出:1,3,5,7,8,10,12这些月 份都是31天,而4,6,9,11各月的天数都是30天,二月的天数不一定。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3、课件显示学习报告单

师:从这张报告单中我们发现:31天的月份有1,3,5,7,8,10, 12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大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小月。

师: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 是小月?

生: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7月前单数月是大月,8月后双数月是小月。

师:注意7、8两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3、练一练(出示小黑板)

(1) 一年有( )个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

(2) 1月、( )(5月)、(7月)、()、()、12月都是大月。

(3) 5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6月30的后一天是( ) 月( )日

(4)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5) 4月和5月共有()天

(过渡)师:有7个大月,四个小月,还缺哪个月?

生:二月。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年和闰年

1、认识平年和闰年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就不一 定,哪些同学的年历的二月是28天?哪些年的二月是29天?(板书:二月)二月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月。

生: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8天。 生: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2、平年、闰年的制定

(1)课件显示1996—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其中闰年一列显示为红色。

师:这是一组连续的年份,其中闰年的年份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通常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看来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在这组年份任选一个闰年和一个平年的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除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师: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下面我们来看书上怎样制定平年、闰年的,把你学到的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通过自学,我知道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一闰。 师:你真会归纳。

生:我知道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你已会自学了。

师:请看科学家给我们的解释(一边演示课件“地球绕日”动画,一 边讲述有关的知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大约365天6小时,我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一天(24小时),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称做闰年。由于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当做“6时”来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科学家是用“缺了补,多了减”的方法来调整平年、闰年的。(学生:“原来如此!”)

3、平年、闰年天数的计算

(1)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那么,你能很快算出一年有多少天?看谁的方法巧。

(2)学生分组计算、讨论汇报:

31×7=217(天)30×4=120(天)

平年:217+120+28=365(天) 闰年:217+120+29=366(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加了秋游活动。

[课件出示两人参加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

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

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如果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如果分得公平些,该怎么分?如果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

[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

[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学生否定)

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

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

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感知1/2

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

[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谁?

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馈交流。

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师板书)

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

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课件:]

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

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

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

长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

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教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2.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复习

1.读出下列的百分数.

20% 120% 100.5% 12.3%

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8 1.2 0.125 1.75

3.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0.2 1.5 0.375 1.25

4.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5.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二)引入

在生产、工业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新授教学

(一)百分数和小数互化.

1.教学例1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教师提问:小数化成百分数分几步进行?0.25怎样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3)学生独立将1.4、0.123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1.05、0.055、3

(5)总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

小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板书:

(6)口答: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35 0.07 1.3 2.24 5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2.教学例2

把2.7% 124% 0.4%化成小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学生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15% 80% 3.5%化成小数

(5)总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小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板书:小数 百分数

(6)口答:把下面百分数化成分数:60% 12.5% 120%

(7)小结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教学例3

把、、化成百分数

(1)思考回答:

①、、能直接化成百分数吗?

②把百分数变成什么样的数就可以化成百分数?

(2)学生试做并订正.

教师说明: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时,通常商算到小数第四位,再用四舍五入法

取三位小数.同时要注意等号和约等号的使用.

教师强调:因为0.167是近似值,所以 ,而16.7%是从0.167改写成的,没有再取近似值,所以 ,如果把 直接写成百分数,就要写成

(3)做一做:把下面分数化成百分数.

2.教学例4

把17%、40%、12.5%化成分数.

(1)学生试做

(2)集体订正

板书:

(3)做一做: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分数.

14% 2.5% 120%

(4)归纳总结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一)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5 0.07 0.9 0.415 1.3 1.041 1

(二)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72% 17.6% 106% 2% 0.8% 7.5% 100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四)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20% 25% 33% 180% 0.6% 3%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习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答:每天读9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的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1、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学习难点:

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道具钟若干个,实物钟,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件截图

一、课前准备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来了那些客人?(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

2、师:羊村里的小羊们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室和我们一起上课呢?看,村长慢羊羊想给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呀?

3、生齐答:想。

4、师:那么老师就请一位男同学和女同学上讲台来比一比吧!(学生热烈举手参与)

5、师:看看他们俩谁最快把这个图案拼完,好吗?(男女同学齐叫加油)

6、师:比赛已有结果了,你们知道他们拼出来的是什么吗?

7、生:是一个钟

8、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通过运用拼图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拼图体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拼图顺势揭题就能水到渠成地将最基本的认识迁移到课堂上。

二、自为学习二、新授——认识钟面

1、师:现在就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两个钟表上都有什么?

生1:有12个大格

生2:有两根针

生3:有数字1-122、师:分针和时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长一短、一粗一细

师:又短又粗的叫什么?又细又长的叫什么?

生: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时针)

师:你们知道分针、时针是往那个方向运动的吗?用你的小手来表示一下。

生:分钟和时针是按照这边的方向走的(做手势)

师:这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方向,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边指边说顺时针。(全班跟做手势)

师:你们知道是分针走得快,还是时针走得快吗?

生:分针

3、师:同学们,钟表上除了有分针和时针以外,当然还有更细更长的秒针,以后我们会慢慢地学得到。

4、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12个数字的位置呢?

生1:是按顺序的123……到12

生2:12在中间

5、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的秘密,美羊羊说要现在要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看看。

生:好

师:看,美羊羊多高兴,它很满意我们的回答。1、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仔细观察,并按照“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等步骤引导学生观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2、让学生做手势,感受分针与时针运动的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中。

3、在讲授完钟面的知识后出示小练习可以及时巩固新知。

三、认识整时

1、师:咦,听,是什么声音呢?原来是懒羊羊家的闹钟响了,它要起床去大肥羊学校上学啦!我们也要做到每天早睡早起,不要懒床。

师:现在是什么时间?

生: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说,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2、师:(出示课件)一群羊正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1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3、师:(出示课件)经过一天的学习小羊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出示钟)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4、师:(课件重现7时、1时、4时),看一看这三个钟表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指着12。把你想到的认识整时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小组讨论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聪明的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5、师:暖羊羊现在要考考我们会不会看钟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看钟面,说时间

生1:6时 生2:9时 生3:8时 1、卡通人物“懒羊羊”上学引入,并以羊羊们在学校的生活贯穿教学,充满趣味。

2、卡通人物班长暖羊羊的个性是聪明善良,采用有特色的卡通人物作小结对识记认整时的方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的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生1:能

师:好,现在请大家听听喜羊羊介绍一下怎样写“7时”吧?(师示范板书)

师:后面的两个钟谁会写呢?

生1: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这种表示法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了。

2、师:还有一种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数字表示法。

师:谁上来写一写1时和4时的数字表示法?

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小结:(出示课件)班长暖羊羊跟我们说,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强调两个小圆点不能写成句号)

3、师:黑板上的三个钟表,你能不能用数字表示法写出它的时间呢?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喜羊羊对战灰太狼”,灰太狼说如果喜羊羊回答错了,就把它吃掉,看看你们能不能帮帮喜羊羊,好吗?

练习相对比较简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中下层有发挥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练习

1、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喜羊羊终于战胜了灰太狼,逃离了被吃的命运。灰太狼不服气,要求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学会了这节课的内容没有。

2、练习1:老师拨一拨,学生说一说(2时、5时、12时)(大道具钟)

3、练习2:学生甲拨整时,学生乙说一说

4、练习3:写一写,用两种表示法写出时间。

5、练习4:画一画,(出示钟面,时刻),学生画出分针或时针。

用投影更正答案

六、总结

爱睡觉的懒羊羊对我们同学们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利用了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还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通过师拨生说、生拨生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丰富的习题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完成认知的建构。

2、通过卡通人物的话语教育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体现了教师善用教学资源,贯彻德育思想,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千的认识。

2.用千数图表示千以内的数和千。

3.千以内数的读与写,并登入数位表。

4.千以内数的分拆。

5.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难点:

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广场上有853 人。

2.人民广场上有50 只鸽子。

3.花坛里有1000 枝郁金香。

4.803 户家庭搬入了森林新村。

二、新授

1.用算式表示数的组成 853=()+()+()

2.350=()+()+()1000=()+()+()+()803=()+()+()数的分拆,下列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3.314=()+()+()728=()+()+()990=()+()+()461=()+()+()700=()+()+()

4.这样分拆行吗?700=(500)+(100)+(100)

小结:要按计数单位对数进行分拆。

㈡ 中间、末尾有0 的数的读、写法。

1.这两个数怎样读?(出示PPT)990=()+()+()读作:九百九十 700=()+()+()读作:七百

2.变一变,怎样读909、707(出示PPT)

3.这四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990 700 909 707(出示PPT)

4.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数?(出示PPT)108、180、810、780、20xx、2200

1.末尾或中间有0 的写法(用算式来帮忙写数)400+30+7= 200+80+1= 700+20+2= 100+90+1= 800+80+0= 900+90+9= 800+0+8=

2.比较:两个0 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800+80+0= 800+0+8= 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独立写数,练习4。

4.用4,4,0,0 组成四位数。最小是(),是(),读1 个0 是()1 个0 也不读是()。

三、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 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1.口算除法

(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一、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预设)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150÷30=5()

(14×5)÷(2×3)=7()150÷30=50()

(14×0)÷(2×0)=7()1500÷300=500()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每个合作小组课前准备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装得下吗? 第 小组

能装下

装不下

目测

通过测量

进行判断

实际装一装

教师出示一只乒乓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估计你们这组的盒子能装得下老师手中的乒乓球吗?小组讨论,将目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给出数据:这只乒乓球的直径是37毫米。让学生合作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每组发一个乒乓球,实际装一装,对前两次的判断进行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出示一个发了芽的蒜瓣:将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不久,它就会发芽,就像老师手中的这个蒜瓣一样。听说,植物也像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如果你每天都去和它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给它听,它就会长得更快,更好。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吗?

从同一个蒜头中,选两个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放在不同个两个地方,你认定一盘,每天都去关心它,而另一盘则不去管它。每天记录它们发芽的情况:

蒜叶生长情况对比记录

天数

A蒜叶长度

B蒜叶长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录像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课前与学校卫生室联系,调查二年(1)班和五年(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较弱的同学的建议,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利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学生自己观察,独立完成。对要增添的书的建议,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这道题以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二年级全体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把调查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明确长时间看电视有害健康,要注意用眼卫生。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提出除法应用题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我们来开一列特别快列车来计算出他们得数吧﹗

84 86 255 306

183 59 44 62 782、根据乘法写出两个除法算式。47=28

68=48

79=63

3、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二七()六九()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 九九()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探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a、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学生列式:568=

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

要是挂成7行呢?

b、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

c、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独立完成,学生汇报。

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74= 82= 96=

284= 162= 546=

287= 168= 549=

2、数学书练习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

(2)开火车计算。

3、小兔子过河:把同学分三大组,看哪个组的小兔子先到达对岸?先到达的奖励一颗星。

4、小鸟回家: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5、拓展题:

()()=7

()()=8

()()=9

四、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15,0.5,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2)56280280=();

(3)562800()=201;(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能识别小数,正确得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导入

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

(1)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 油笔320元 铅笔40元 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

(2)汇报:

板书:45.00、3.20、0.40、0.25

(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

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

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写

1、认识小数点

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小数点

2、小数的读法

(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

(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法

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

(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

3、小数的写法

(1)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

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

(2)练习写小数

(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

(2)试填价格表

(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

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练习:0.8米是()分米.0.7米是()分米 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同学互说

(2)认识两位小数

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

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

师:3厘米呢?18厘米呢?

练习:33厘米是()米?0.72米是()厘米?

(3)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

(4)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5)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

举例:1米31厘米=1.31米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

(1)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元()角.(2)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米.(3)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元.2、猜谜语

(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2)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

(3)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

3、游戏:蜜蜂采蜜

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下载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案教学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精选合集]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合集)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九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本站推荐]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合集)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大全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精选合集]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