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陆秀红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7127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有意识地关注《史记》,搜集其中的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教学关键
1.理解司马迁“人总是要死的„„”心理语言。
2.弄明白课文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教学准备
1.司马迁人物、《史记》作品及其中故事的相关介绍。2.教学课件。
3.小人书《司马迁》部分页面电子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曾经的课文学过哪些史学家?他们写的史学著作分别是什么? 2.复习旧知:《厄运打不垮的命运》中谈迁写《国榷》,《说勤奋》中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3.在谈迁和司马光之前,还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史学家,他叫司马迁,他也写了一部史学著作。
4.出示课题。5.简介司马迁。6.质疑:“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何要“发愤”?怎样“发愤”? 二.精读
1.第一自然段。⑴ 指名读。
⑵ 思考:你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了解多少?司马迁从小对什么很感兴趣? ⑶ 从哪里可以看出司马迁热爱历史? a.爱听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说一说汉朝之前古代英雄的故事)b.受父亲影响,努力读书。(看司马迁小时读书图)c.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理解“游历”,看司马迁四处游历图)⑷ 父亲的志向: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的历史。
回忆《历史朝代歌》,这3000余年都有哪些朝代? ⑸ 小结:从小爱史。2.第二自然段。
⑴ 看司马谈临终嘱托图。
指名读父亲临终的嘱托,体会“嘱托”含义。父亲平生要完成的史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⑵ 想象分角色表演司马谈与司马迁的对话。
司马迁答应了父亲的嘱托,然后是怎么做的? ⑶ 交流:研读文献,整理资料。⑷ 小结:父亲嘱托。⑸ 看司马迁开始写书图。3.第三自然段。
⑴ 默读,思考:司马迁遇到了怎样的波折?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⑵ 经历的波折:专心写作——横祸降临。
心理的波折:悲愤交加——克制自己。
⑶ 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横祸,还能够坚持下去吗? ⑷ 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理解司马迁的心理语言。
哪些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司马迁想要自己的死是什么样的?
⑸ 看司马迁狱中写书图,联系《卧薪尝胆》中的越王勾践。
做一个解说员,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深层含义。⑹ 小结:遭遇横祸,发愤写书。4.第四自然段。⑴ 范读,“就这样”指怎么样?
⑵ 司马迁在狱中还受到了那些苦难?但唯一不会改变的是什么?出示:矢志不渝。
⑶ 看司马迁完成巨著图。
从数据中感受司马迁的成功及其来之不易,在文中标记:“13年”“52万余字”。
⑷ 出示《史记》简介。
用你的话来赞美这部的“辉煌巨著”。出示鲁迅的赞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照应引入:文中说《史记》“前无古人”,但它“后有来者”。⑸ 小结:完成巨著。三.小结
1.根据脉络复述故事,看《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关于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视频。
2.出示司马迁狱中写书塑像图。讨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3.启发:谈迁的《国榷》有428万多字,用了大约30年时间;而司马迁的《史记》有52万余字,用了13年时间。为什么后人评价《史记》的影响比《国榷》大呢?
4.拓展:你有自己的梦想吗?将来能实现吗? 四.作业
1.找出文中最震撼你心灵的地方,说一说你的感悟。2.搜集《史记》里的成语故事,相互交流演说。
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从小爱史 父亲嘱托 遭遇横祸 发愤写书 完成巨著 故事 资料 文献 史料 ——————————→《史记》
忍辱负重 矢志不渝
2015年4月17日一稿 2015年5月14日二稿
第二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黑林镇中心小学 徐红
【教学目标】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理解品悟: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3、主动性: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创造性:能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想象司马迁听了那些故事?写书时遭遇那些苦难?说说哪些伟人是靠发愤取得成功的。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第 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
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 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
(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
(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
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引导想象说话: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别人正围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人家正在树下乘凉,而他??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学生写好后大声朗读)篇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做到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情感渲染,帮助学生理解“发愤”的真正含义。
3、走近司马迁,感受人物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司马迁为何写《史记》?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读得坚定一点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司马迁。
2、司马迁撰写了《史记》,谁能说说《史记》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鸿篇巨制、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
3、还记得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吗? 指名交流。
过渡:环境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感染固然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来自父亲的临终嘱托。
4、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5、教师范读。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这临终嘱托的份量。(自由读)衔接: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奄奄一息了、快要死了、快要不行了、气喘吁吁了)
6、师:这就是父亲临终之时的情形啊,读着父亲说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呀?(父亲的不舍、父亲急切的交代)
7、父亲是多么放不下那想要完成的史书啊!可此时,他已经有心无力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迁的身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评价:你读出了父亲的急切;读出了语重心长;读得遗憾不已。
8、师:父亲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他一生的梦想,现在却成了他最后的愿望,多么的遗憾!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沉重的嘱托吧。
9、听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我们尚且动容,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父亲,我。
二、感悟“发愤”的深意
过渡: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马迁写《史记》”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感染和父亲临终
的嘱托的影响,司马迁开始专心致志写作《史记》。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
1、我知道同学们都去阅读了一些历史资料,你能告诉大家当时发
生的故事吗? 指名交流故事
小结: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
过渡:这飞来横祸让一个心系父亲嘱托、发愤为国编史的人,几次想——
(出示: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师: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指名交流——屈辱、生不如死)
(1)指导朗读:短短十二个字,饱含着司马迁的屈辱、痛苦与绝望!孩子们,用你的心去读,读好这三个词、十二个字。齐读:悲愤交加,血浅墙头,了此残生。
过渡: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3、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直
线划出描写司马迁心中想法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司马迁做法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1)音乐起,学生品读。
(2)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
①学生: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②出示: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让我们连读三遍,记住这句千古名言吧。
4、为此,司马迁呐喊道: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⑴引导入情: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吧:
①当他身陷牢笼,有口难辩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②当他孤身一人,独对苍天大地的时候,他只能对自己说:————————
③他的心里装着责任,承载着理想!所以他对自己说:——————————
⑵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坚定的、不屈不挠的、身残志
坚的。。。)
⑶读出他的坚定,读出他的不屈不挠吧!齐读,配乐。过渡: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迁屈服,那他是如何做的呢?
5、生: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屏幕出示)一起读。
6、师:同学们,身处牢狱的司马迁是如何撰写《史记》的?你看: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冷如冰窖的地牢中,司马迁————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在蒸笼般的地牢中,司马迁————
一天,司马迁生病了,烧得浑身发抖,他———————
———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任选一个场景,写一写吧。写完后,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自己认真修改。
7、指名学生交流
8、就是这样,引读:“他尽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隶字。”
9、所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发愤”就是什么? 指名生交流
(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化悲愤为力量)
三、感悟《史记》的厚重
过渡:血泪和生命终于凝成了辉煌巨著。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圈出文中的数字。想想看,它们意味着什么? 出示:最后一段
生①13年说明司马迁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这部史书。
(补充:对于受过酷刑的司马迁来说,这13年即是——一生!)生②52万字说明《史记》很长。
(补充: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价:读得入情入境。像她这样,一起读。
4、《史记》,真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巨著。这著作,几乎:引读“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板书:辉煌巨著 生命铸就)
5、鲁讯先生曾说过,《史记》是——一起读。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师:然而,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自由、轻声地读下面
的词语,它可以带我们再次走进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音乐响起,出示下列词语)
7、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 司马迁。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 《史记》。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所走过的历程吧。齐读:
师:这部耗尽司马迁毕生心血的辉煌巨著,这部记载了中华民族近3000年历史的巨著,值得我们去更多了解。而作者司马迁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司马迁 发愤写 《 史记》
忍辱负重 百折不挠 辉煌巨著 生命铸就篇三:《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黑林镇中心小学 徐红
【教学目标】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好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和描写司马迁的遇难后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理解品悟: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体会小司马迁倾听英雄故事时的激动,承诺父亲嘱托时的决心,遭遇飞来横祸时的忍辱负重,进而理解“发愤”的含义。感受司马迁在遭遇飞来横祸后的悲愤交加的心情,理解他不顾个人耻辱和痛苦,发愤写《史记》的执着。
3、主动性: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能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4、创造性:能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想象司马迁听了那些故事?写书时遭遇那些苦难?说说哪些伟人是靠发愤取得成功的。
【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过程】
第 二课时
一、名言导入,引出“发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齐读这句名言。
2、谈话:你知道是谁说的吗?(司马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的一句话来解释,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3、你认为司马迁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为什么?(因为他耗尽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4、这节课我们就去体会司马迁的“发愤”。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了哪些事情?(板书:小小少年时、父亲临终前、飞来横祸时、耗尽生命后)
二、精读课文,品悟“发愤”
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时的梦想)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时的司马迁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板书:梦想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年少时他心中涨涌着什么梦想?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阅读交流讨论:
英雄故事的影响(一二句)——司马迁出生在黄河的龙门。黄河被称为我们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在这里衍生。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让年少的司马迁如痴如醉,激动不已。(想象:想一想乡亲们会讲什么故事呢?小司马迁会怎么想呢?)。
引导说话:听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马迁想??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司马迁想??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司马迁想?? 父亲的熏陶影响——父亲立志编写一部历时3000 多年的史书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读书、游历、交友)有什么收获呢?
(3)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司马迁从小就对历史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为之付出了努力。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父亲临终时的嘱托)
(1)过渡:司马迁自小就对历史感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史学知识。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2)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的心情
读出父亲的一份悔恨;读出父亲的一份遗憾;他泪流满面的带着悔恨,带着遗憾。一遍一遍地读出感情?
(3)体会司马迁的心情。思考:司马迁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没有答应?是怎样的表情或者语言?表演一下。
(4)体会司马迁的“发愤”——牢记、每天忙着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飞来横祸时的执着)
过渡: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对父亲的一句承诺,就在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问:横的读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义。这飞来的横祸指的是什么?
(2)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
(3)出示司马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朗读这句话,引说体会:所以他——悲愤交加;所以他想——血溅墙头;所以他要——了此残生
(4)痛苦、耻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该怎么办呢?——这是司马迁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换位思考: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轻于鸿毛——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鸿毛指什么?在司马迁看来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读司马迁的话,抓住两个“一定”体会司马迁的坚定和执着。
(5)看图画,读课文,创设情境,想象描述。
老师朗读:“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引导想象说话: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别人正围在火炉旁,他却在油灯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别人还在梦乡,他已经??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人家正在树下乘凉,而他?? 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分明看到了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发愤、发愤、发愤。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耗尽生命后的成功)
(1)齐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整整13年时间,52万字)
(2)什么叫前无古人?
老师质问:在此之前,有没有人用13年时间写一部书?
在此之前,有没有一部书记录了2600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有没有人像司马迁一样,写出52万字的史书?
是啊!没有,从来没有!这就是——前无古人!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全课小结,拓展“发愤”
1、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现在我们想想 “发愤”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2、还有那些发愤的人和事呢?(谈迁写《国榷》、诺贝尔、阿炳??)
3、用两三句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第三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杨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做到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情感渲染,帮助学生理解“发愤”的真正含义。
3、走近司马迁,感受人物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司马迁为何写《史记》?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读得坚定一点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人物——司马迁。
2、司马迁撰写了《史记》,谁能说说《史记》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鸿篇巨制、不可多得的历史巨著)
3、还记得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吗? 指名交流。
过渡:环境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感染固然将司马迁与史学紧紧相连。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来自父亲的临终嘱托。
4、出示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5、教师范读。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这临终嘱托的份量。(自由读)衔接: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
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奄奄一息了、快要死了、快要不行了、气喘吁吁了)
6、师:这就是父亲临终之时的情形啊,读着父亲说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呀?(父亲的不舍、父亲急切的交代)
7、父亲是多么放不下那想要完成的史书啊!可此时,他已经有心无力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迁的身上。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评价:你读出了父亲的急切;读出了语重心长;读得遗憾不已。
8、师:父亲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他一生的梦想,现在却成了他最后的愿望,多么的遗憾!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沉重的嘱托吧。
9、听了父亲的临终遗言,我们尚且动容,身为儿子的司马迁岂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时此刻,望着泪流满面的父亲,聆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父亲,我。
二、感悟“发愤”的深意
过渡: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马迁写《史记》”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感染和父亲临终
的嘱托的影响,司马迁开始专心致志写作《史记》。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
1、我知道同学们都去阅读了一些历史资料,你能告诉大家当时发生的故事吗? 指名交流故事
小结: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
过渡:这飞来横祸让一个心系父亲嘱托、发愤为国编史的人,几次想——
(出示: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师: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指名交流——屈辱、生不如死)
(1)指导朗读:短短十二个字,饱含着司马迁的屈辱、痛苦与绝望!孩子们,用你的心去读,读好这三个词、十二个字。
齐读:悲愤交加,血浅墙头,了此残生。
过渡:奇耻大辱、悲愤欲绝,也许此时,死对于司马迁是最简单、最好的解脱。
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3、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马迁的轻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发愤写成《史记》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直
线划出描写司马迁心中想法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司马迁做法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1)音乐起,学生品读。
(2)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
①学生: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②出示: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让我们连读三遍,记住这句千古名言吧。
4、为此,司马迁呐喊道: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⑴引导入情: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吧:
①当他身陷牢笼,有口难辩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②当他孤身一人,独对苍天大地的时候,他只能对自己说:————————
③他的心里装着责任,承载着理想!所以他对自己说:——————————
⑵你听到了司马迁怎样的声音?(坚定的、不屈不挠的、身残志坚的。。。)
⑶读出他的坚定,读出他的不屈不挠吧!齐读,配乐。过渡:痛苦、耻辱,没有让司马迁屈服,那他是如何做的呢?
5、生: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屏幕出示)一起读。
6、师:同学们,身处牢狱的司马迁是如何撰写《史记》的?你看: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在冷如冰窖的地牢中,司马迁————
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在蒸笼般的地牢中,司马迁————
一天,司马迁生病了,烧得浑身发抖,他——————————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任选一个场景,写一写吧。写完后,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自己认真修改。
7、指名学生交流
8、就是这样,引读:“他尽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隶字。”
9、所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发愤”就是什么? 指名生交流
(板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化悲愤为力量)
三、感悟《史记》的厚重
过渡:血泪和生命终于凝成了辉煌巨著。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圈出文中的数字。想想看,它们意味着什么? 出示:最后一段
生①13年说明司马迁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这部史书。
(补充:对于受过酷刑的司马迁来说,这13年即是——一生!)生②52万字说明《史记》很长。
(补充: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
3、指导朗读:有了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价:读得入情入境。像她这样,一起读。
4、《史记》,真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巨著。这著作,几乎:引读“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板书:辉煌巨著 生命铸就)
5、鲁讯先生曾说过,《史记》是——一起读。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师:然而,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自由、轻声地读下面的词语,它可以带我们再次走进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音乐响起,出示下列词语)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历史上还有哪些化悲愤为力量而有所成就的名人故事?请你收集并整理一篇,写在摘抄本上。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博览群书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忍辱负重 奋笔疾书 坚持不懈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7、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 司马迁。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 《史记》。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所走过的历程吧。齐读: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博览群书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忍辱负重 奋笔疾书 坚持不懈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师:这部耗尽司马迁毕生心血的辉煌巨著,这部记载了中华民族近3000年历史的巨著,值得我们去更多了解。而作者司马迁那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司马迁 发愤写 《 史记》
忍辱负重 百折不挠 辉煌巨著 生命铸就
第四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_第二课时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
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教学难点:
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指课题,齐读)。
1、我们已经了解了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谁来说说看。同时我们还认识一些词语,(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四处游历 牢记嘱托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毕生心血 前无古人 辉煌巨著
2、这组词记录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历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先学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首先请看清楚学习的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自己小声地读一读。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 1
《史记》的有关词语、句子,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一读划出的句子。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后教(全班交流)
片段
(一)“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下面来分享一下我们的自学收获,哪个同学先来。
2、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抓住“每天、忙着)为了写《史记》,司马迁每天如此忙碌,他忘记了——,他忘记了——,而他一直没有忘记的是——(父亲的嘱托)
3、出示:“父亲的嘱托”
引读: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从父亲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难过,遗憾、期望„„)
4、引读:因此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出示内容)
5、在这里,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司马迁?(结合板书:坚持不懈、废寝忘食,孜孜不倦)
片段
(二)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我们继续交流,你还划了哪些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词句?
生读,谈感受。(结合出示内容)对于这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司马迁埋藏在心底的耻辱、痛苦到底是什么?他尽力克制了自己的什么?他为什么能够克制住自己?)
带着这些疑问,再来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解决了哪个疑问?
①学生交流:司马迁埋藏在心底的耻辱、痛苦到底是什么?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就叫——飞来横祸。(“飞来横祸”变红色)
师简介:这个飞来横祸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出示,默读: 补充阅读《李陵事件》
汉武帝时,李广利、李陵率兵攻打匈奴。李陵带兵五千,深入敌后,遇敌八万,转战十余日,歼敌万余人。终因李广利拒不救援,李陵军队矢(shǐ)尽粮绝,外无援兵,内有奸细,战败被俘。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愤怒,朝臣诽谤(fěi bàng)。司马迁仗义执言认为李陵功过足以相当,有可能是假降,伺机回报朝廷。
武帝大怒,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辩护,把他投入大牢。
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事实上,司马迁遭受的刑罚远比这些还要残酷。据史书记载,司马迁遭受了宫刑。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不男不女,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一样了。这种刑罚不但是对人体的伤害,更是对人格的一种侮辱。
②“士可杀,不可辱。”司马迁准备怎么做?
学生回答:“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变红)
你现在知道他尽力克制了自己的什么吗?(想死的念头)③背负肉体上的痛苦与人格上的耻辱,司马迁为什么能克制住自己呢?他想到了什么?
生答(史记还没有写完;死得不值得。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是的,“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在古文里是这么说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你能读懂“固”、“或”的意思吗?(变红)让我们一起读,记住这句千古名言吧。
同学们,在司马迁看来,为了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轻易去死,就是——
心里想着责任,忍辱负重,完成目标,就是——
3、所以他用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变红)“我一定要„„,一定要„„”
同学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吧,当司马迁身陷牢笼,有口难辩的时候,他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谁来读一读?
当司马迁孤身一人,来到野外,独对苍天大地的时候,他又会怎样地呐喊?谁来?
司马迁为了这项不朽的伟业,一次次咬紧了牙关,把内心的痛苦、耻辱、委屈发泄出来吧。一齐大声地读。
4、同学们请看,司马迁就是这样写《史记》的,(出示图片)司马迁选择活下去,选择写《史记》,不仅意味着选择了劳累和孤独,更意味着他要忍受人们的歧视,而苟且偷生。请同学们看图展开想象,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出示: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司马迁 ;
面对一些人的当面羞辱,背后的指指点点,司马迁 ;
每当想起了去世的老父亲,司马迁。
5、是的,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了责任和使命。此时此刻,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司马迁?(结合板书:忍辱负重、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不折不挠、顽强不屈„„)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终于写成了《史记》,了却了父亲的遗愿。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书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答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3年说明司马迁用了很长时间才完成这部史书。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13年啊!我们不仅要关注13这个数字,更要关注数字背后的每个日日夜夜。)
(52万余字说明《史记》字数多,内容丰富。我们来看插图,《史记》就是司马迁用毛笔在竹简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呀。)
所以,文章最后说——(齐读)“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因此鲁讯先生曾这样称赞司马迁的《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将《史记》与《离骚》相提并论,是对司马迁极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课文我们即将学完。你觉得课题中的“发愤”就是什么意思呢?
2、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 知道了一部辉煌巨著,它是—— 请同学们永远记住司马迁的一句名言——
七、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篇目:《史记》,交流出自《史记》的故事。
第五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时)教
案
作者:薛国平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9
里庄中心小学
薛国平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读题,在“发愤”下标着重号,再读题强调“发愤”,理解“发愤”的含义,并将意思放在题中说说文主要内容。
2、抓住“题”质疑: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板书:为什么?怎样?在什么情况下?
3、自由读文前三个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用笔做上记号。
4、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
(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出示关键句“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增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父亲一生的愿望是什么?他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
(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一场飞来模祸……入狱受了酷刑。”
A、“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从这个事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仗义执言
正直勇敢
敢说真说
实事求是)
B、就是这样一位史官,他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判入狱,受到“宫刑”。(学习补充资料——“宫刑”)
“宫刑”残酷地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倔的人格,从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汉了,这是司马迁最大的耻辱啊!
(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司马迁悲愤交加……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司马迁因
而“悲愤”,因
而“愤”。他真想一死了之。B、司马迁认为“
比鸿毛还轻,比泰山还重”,他要做
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一定”体现司马迁决心大,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为
而活,他活下去的信念是。
D、埋在心底的是个人痛苦和耻辱,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司马迁写史书一丝不苟,矢志不渝。
E、出示插图,这是司马迁写史书时的情景,从图中你看到些什么?(挑灯夜书,条艰苦,一捆捆竹简,工作量大。)体会到什么?此时,你心中的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把他的形象读出来。(用“不管……不管……都……”来说图意。)
4、引导:这是司马迁在受刑后发愤写史记的情景。除此以外,司马迁还为写史记发愤做了许多努力,请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
(1)儿童时,听英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儿童时听英雄故事,长大后写英雄的故事。)
(2)年轻时: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资料为写史书打下基础)
(3)父亲死后:牢记嘱托,每天都……
(研究、阅读、整理、查对,工作量大,非常辛苦,这是为写史书作准备,这项工作司马迁整整做了四年。)
二、抓“巨著”,体会情感。
1、引读:经过精心准备,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终于……这部前无古人……用生命写成的。”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耗时长,巨著辉煌,用生命写成……)
2、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呢?(学习补充资料)
(1)关于《史记》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于司马迁: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司马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
3、出示司马迁像,面对司马迁和他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你想对司马迁说的心里话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真挚情感。(齐读)
4、抓拓展,外进一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三、板书设计
积累资料打基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牢记嘱托作准备。
忍辱负重写史书,为什么?
辉煌巨著传万代。怎样?
在什么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