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及例文
习作1《二八月,看巧云》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练习写景。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2.学生自查自改,3.学生誊写。
范文:
晨
雾
起雾了„„
我欣赏过皑皑的白雪,抚摸过如丝的细雨,却很少看到过这样迷人的晨雾。刚走出家门便隐入一片白茫茫之中。晨雾把大地笼罩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缝隙。但你向前走几步,面前得雾就向两边退开,给你让路。
雾虽然没有大雪壮观,没有小雨缠绵,但她却十分温柔。她像一位慈祥得妈妈爱抚着自己的女儿一样,抚摸着你的面颊,给你一种温润、柔软之感。她还很朴素,无论是粗略看,还是仔细看,她都像一道白色的幕布,披在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上。幕布上没有一道花纹,给人一种朴质无华的感觉。如果说大自然是诗话的源泉,那么晨雾就是大自然的一幅佳作,不是吗?雾每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总是用一层蝉翼似的白纱裹着自己的躯体,从不搽胭脂,不描眉,更不会和百花争奇斗艳,她献给人们的是一种朴实的美。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细细地观赏着:这时天地笼罩在白雾里。近处的花草树木只能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它们的模样,转身再看时,它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的“仙境”之中„„
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雾也渐渐消失了。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上有无数颗晶莹透明的小珠子,仿佛是晨雾给大地留下的礼物„„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水粉画。
我被这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陶醉了„„
习作讲评:
习作2
修改作文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四,学生修改,最后誊情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清。
修改范例: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把弟弟的爱比作糖,可以!
父母给我的爱举不胜举。但让我发现他们给予我爱时,已经很晚。是那一次,我和爸爸去医院,是做胃镜去的,当那根黑黑的管子插入我的口中时,那时爸爸就在门口,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现在他还能在不经意间拔动我的心弦――一滴小小的泪珠,是爸爸看着我做胃镜时滴下的,小小的泪珠也许过不了一天就蒸发了,但它却不会在我的心中蒸发。
这是妙句,有窥斑见豹之妙。实在属于“半两拨千斤”之笔。
父母的爱是一块冰,放进去时冰凉冰凉的,融化了,才发现爱已经满溢。
把父母的爱比作了“冰”,应该在上文中比较充分地铺垫“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严爱。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一切的周遭,都会在小碗中添加,那是爱,我的生命就在感受爱与给予爱中慢慢消磨,但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将是幸福的。
最后一句流于一般化,必须议中有情,给全文漂亮作结。参考: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就这样接受着来自外婆、来自弟弟、来自父母的爱的甘霖。周遭被爱包围,我的脸上时时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幸福无比。”
习作讲评:
习作3(新闻报道)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教学重难点:
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教学时间:2课时(其中包括书面习作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
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讲评所写报道,指导学生修改。
三、学生誊写习作。
范文:
比赛喜获一等奖
本月11日,我市中小学广播操比赛圆满结束。经过层层评选,我校喜获一等奖。消息传来,数千名师生无不欢欣振奋。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学生服饰整齐,动作统一,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这次广播操编排十分具有创意,大多数同学身着蔚蓝色校服,队伍中穿插身着鲜红运动服的部分同学,形成旭日与雏鹰图案。在做操过程中,随着队形的变换,图案充满动感:时而红色合抱,似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时而红色散开,如矫健的雏鹰展翅飞翔,展现了百年名校的风采,赢得了现场领导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迎接这次广播操比赛,老师同学们都作了充分准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时光是入场式就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没人有怨言。为了保持队形的完整,有的同学生病了也不下“火线”,直练得额角出汗,小腿抽筋。老师们更是耐心地纠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适时地调动大家的情绪,累得嗓子都嘶哑了。
多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广播操质量,把它看作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将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坚持以操育德、以操促智、以操健体、以操立美,用它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次在全市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正是对我们全体师生的肯定和激励。
到达本次我校广播操比赛现场的有市委宣传部领导,市教育局领导以及相关体育专家。其它进入一等奖行列的有实验初中、柴湾初中、白蒲小学、九华小学等11所学校。
习作讲评:
习作4
参观记或游记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推荐文章: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
阅读要求:
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文章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在小组里交流。
(2)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文章,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文章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提纲要求:(1)列出写作的顺序。(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3)一些精彩语言。
3、交流写作提纲。
(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
4、学生练写习作。
范文:
海洋馆之旅
星期五,我跟郑州日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去了我盼望已久的海洋馆。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我好像遨游在浩瀚的大海之中,真叫人惊叹。各式各样的鱼儿在我的周围欢快地跳跃着,嘴一张一合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看到你们我真开心!”
我迫不及待想去探索一下“海洋”的奥秘,我兴奋不已地跟着老师继续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桥。小桥下面流动着五颜六色的东西,我以为是不同的颜色在流动,漂亮极了。听了向导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那原来也是鱼,名字叫锦鲤。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海底通道。长长的通道一眼望不到头,走在通道上面犹如腾云驾雾一般。通道两旁还有头顶上都是海底的小精灵。有面带微笑的魔鬼鱼,庞大的鲨鱼,还有长五六米的巨骷鱼„,他们都摇头摆尾,极力在展示他们的风采。我看的眼花缭乱,不知看谁好了,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过了海底通道我们看见了海豹,北极狐,平日认为比较凶猛的家伙,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让你有想抱一抱的冲动。
走出通道我们意犹未尽的来到了表演区,我们观看了人鲨共舞,美人鱼表演和海狮表演。最精彩的要数海狮表演了,它表演的第一个节目是套圈,饲养员扔一个它就能接一个,动作非常灵敏。第二节目是武术,它表演的武术不亚于我们人类,从表演当中可以看出它是个“武林高手”让在坐的观众连连叫好!第三个节目是5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饲养员的每一道题他都应对自如,每回答完一道题它都洋洋得意地扭动着身子好像在说:“看我多厉害,有谁不服来比试比试,告诉你们吧,我是文武双全,哈哈!”海狮的出色表演赢得场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海洋馆之旅,在回来的路上海狮的表演仍在我的脑海当中徘徊,我由衷的佩服海狮有如此的本领,但它的本领是离不开饲养员的教导的。就像我们只有在老师的教导下才能学到本领,成为有用之材。同学们说我说的对吗?
习作讲评:
习作 5
我身边的小能人
教学目标:
1、读懂启事要点,明白日记的格式要求。
2、选择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写写身边的小能人。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
教学重点: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身边的小能人,并能讲出其“能在何 教学重点 处”。教学难点:用生动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聊聊你的偶像。用最简短的话一说把他(她)当偶像的理由。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 人。都是些“能人” 板书“能人”。板书 能人” 板书“ 3 说起“能人”,最近你们的班主任姜老师可有件烦心的事,马上学校要评比班级小能人,每个班名额只有一个,可是姜老师说我们班优秀的人多着呢?比如:体育健将、朗读高手、绘画大师、铁嘴铜牙、编织高手、网络高手、象棋高手、小书法、劳动能手、我们班的小当 家等等。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你准备推荐谁?说说你为什么推他当小能人?(不要说出这个人的 名字。说出这个人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并猜猜他是谁?)
2、请推荐者事先将被推荐人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等推荐人说好之后验证一下是否符合。3 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被推荐人,“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 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多边互动,交流素材。这么多同学获得提名,可名额有限,究竟选谁呢?请支持者把小能人 的事迹介绍一下给大家听好吗?哪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我们就 选谁。5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知已还是已,最了解自己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我想采访我们刚才 这几位获得提名的小能人,说说最能展现自己特长的最难忘的事。
三、了解启事,写法指导。
1、学校要评小能人,而某儿童报刊正开展相关的征文比赛,我们何 不去凑凑热闹呢。说不定还能增加一次享受成功、品尝喜悦的机会。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明白要求。
3、讨论要求。(四人方面)
四、学生习作,争取参赛。
范文:
我身边的小能人
说起我身边的小能人,那真是多不胜数。有小二胡演奏家李想,体育健将迟承玉,数学高手陈润洲„„可最令我刮目相看的还是她,一个相貌平平,但厨艺却很高超的女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呱呱叫!暑假里,我就领教了一番„„
那天下午,我去她家玩。我们俩正闲着无聊,突然,她眼珠子一转,对我说:“你是客人,我这还没好好招待你呢。我做点心给你品尝吧!你看怎么样?”我上下打量着她,冷笑一声,讽刺道:“你?你做的东西能吃吗?”可她依然自信满满地说:“走着瞧吧!”
我们俩来到厨房,她一边对我说:“我先做一个荷包蛋。”一边拿了一个大锅,放在煤气灶上。接着,她打开了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这把在旁观摩的我下了一跳,连连后退了几步。她见了,笑着说:“没关系的,不会伤着你的。”
听了她的话,我犹豫了一阵,这才慢吞吞地走了过去。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随后,她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在锅的边缘猛敲了一下,然后,在锅的上方剥开壳,让蛋清蛋黄落入锅中。“快,退后!”当我还没缓过神来,已被她拉到了后面,她微微一笑,说:“如果你再不往后退,就要被溅出来的油伤着了呢!”说完,她走上前,用铲子将锅里的荷包蛋转了个圈,翻了个生,顿时,锅里冒出了油烟,散发出一股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最后,她从橱柜里拿出了一个土司盘,用铲子将荷包蛋放在了盘子上,还在上面撒上了葱花,倒了几滴酱油,接着她又如法炮制,一盘香喷喷的荷包蛋就这样诞生了。
望着这盘荷包蛋,我食欲大开,迫不及待地就开吃了„„
瞧我这记性,只顾吃,都忘了告诉大家她的名字了,她就是我的好友吴昕晔。回家的路上,我想着吴昕晔那高人一等的厨艺,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习作讲评:
习作 6
我崇拜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展现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对素材进行取舍,学会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传神、精炼的语言描写和准确的动作描写,展现人物 性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你们给周老师画过“人物素描”,今天,我们还是来写一写人,但不是写站在你们面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周老师了,而 是写一写你们最崇拜的人。首先,哪个同学说说看,什么是崇拜。那么,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崇拜呢? 有优良品质的人值得我们崇拜。我们崇拜的人都是我们尊敬的、爱护的人,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篇文章写好? 想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地练习。老师今天只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把事情写“真”。
二、定主角,选事例,明中心
1、定主角: 现在啊,老师要你做个小导演,选一选你今天作文的“主角”,选主角的时候可要注意啦!这可是关系到你作文“收视率”的大事,因此,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个最值得你崇拜的人,请考虑,把他的 名字写下来。
2、说理由: 大家都选好了,现在说说理由吧!说到这里,老师突然迷糊了。同学们,我们写崇拜的人,是为了什么呢?
3、明中心: 是为了赞扬你崇拜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可贵的品质。中心明确了吗?
4、选事例: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能是多面的,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可能不止一个,你所知道的他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我们在一篇作文中,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写成流水账。例如:同样是写彭德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体现的是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他为人耿直、做事果断的性格特点;《抗美援朝显英豪》着重表现的是彭德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体现了他的英武机智。想一想,你最想写他的什么品质、性格,再想想哪一件事,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和可贵品质? 过渡:下面我们就要围绕他的性格特点、优良品质来写作文了,不仅要把事情叙述清楚,而且要写的具体。
三、怎样把事情写具体(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
小导演们,这样的电影你们爱看吗?没有声音的世界是寂寞的,同样的,没有真实、生动的语言描写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人物性格、品质,往往是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来的。
1、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PPT:灰太狼和红太狼的对话 我要吃羊肉!老婆,心急吃不了小肥
羊!烧好开水等着我。抓不到羊就别回来!老婆……我又失败了…… 哼,真没用。你这只蠢狼!这是谁和谁在说话?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们看,这就是人物语言描写的魅力,同学们之所以一看就知道说话的是谁,是因为人物语言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品质,所谓“闻其言而知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2、练习写人物语言
3、锦上添花——提示语和动作描写 我们再来看一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对彭大将军的语言描写。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 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这些片段不仅仅有具体的语言描写,并且加上了提示语和人物说话时的动作,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饱满。请同学们找一找,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人物性格特质。
4、片段练习请同学们试着给你的人物语言加上提示语和动作描写。
四、万事开头难 过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这样,想要写好开头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人物速写”
例文1:
提起我们班的班长,谁不翘起大拇指?他虎头虎脑,胖 胖的身子把衣服撑得紧紧的,脖子上总挂着一把闪闪发亮的钥匙。他就是我最崇拜的班长王川。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部分,写出他的与众不同来,让人一读就知道是谁。
例文2:
“嘿,说你呢!怎么还不交作业?大家都等你一个!”一听这个又尖又细的声音,就知道这是我们的组长王丽又在收作业了。别 看她有时候很“凶”,可我们都佩服她的认真负责。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要精炼、传神,切忌长篇大论没 有重点。例文3: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健步走上指挥船,只见他双手 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 “启航!”这个带 领浩浩荡荡的船队远航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类似猜谜的手法,不说是谁,而是先展开描写,最后点明人物。
2、练写开头要求:请用两三句话,通过外貌描写或语言、动作描写,勾勒出你崇拜的人,用词要精炼、准确。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的力量,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 作文前用心观察,作文时动脑思考,作文后都认真修改,我们就一定 能写出好文章来。
六、完成习作草稿
范文:
我崇拜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有的崇拜那些名人,有的崇拜那些伟大的人;而我崇拜的人是一位哥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认识了一位爱学习的哥哥,虽然才认识几天,但他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长得很英俊,留着一个小平头,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烔烔有神的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有些神秘。
哥哥对我很好,每次我遇到困难他总会帮我细细的分解,与我一起思考。那是一个迷人的清晨,我正在看《名人名言》。突然,我脑海里先出一道题:学习的主要要点是什么?这道题我记得我问过一个同学,他说是超越什么„„但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可脑海里仍然是一片空白。这时哥哥刚好回校了,我便过去问他,他想了想说:“学习的主要要点是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正当我还在疑惑时,他便一边比划,一边解说,这道我明白为止。
在哥哥与我认识到现在我所知道有关于他的事中,最令我骄傲的是,在我被同学说的多么恐怖的情况下,我用纸笔告诉了他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伤心和自卑。但他回信中并没有像我的同学一样地说我,而是用温柔的语气在信中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还告诉我应该怎样做才可以改变我的脾气。而同时我也受了他的影响,自信心增强,更加爱学习。虽然他很快就要升中学,离开我们的母校了,但哥哥那一颗充满着爱心的心,种种坚强、学习、负责任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真为我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从哥哥那帮助同学、关心同学种种高尚品质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时候,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还应该多多帮助和关心有困难的人。在此,我想对哥哥你说:“虽然你就要离开我们的母校了,但你在我眼中是最优秀的哥哥,是我最崇拜的人,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一个好的初中学校,哥哥,加油!如果有缘的话,我希望初中我们还能再读同一个中学,一起思考,为了这个,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的。哥哥,我以你为榜样,为你自豪,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习作讲评:
习作 7
星空遐想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文,表达自己的感 受。【教学重点】 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学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欲望。
上课前,同学们听到的那首歌曲叫《春江花夜月》,它向我们描 述了一幅优美的江边月色图。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而又美丽。在这美丽的夜空有许多 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千百年来有成千上 万的诗人凝望着美丽的夜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 篇,叶圣陶先生就写过一篇。请看大屏幕: 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你从这首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叶圣陶爷爷看着夜空展开的想象,那么在《望月》一文中小 外甥的眼里的月亮又是什么呢?
二、研读例文,拓展思路。
三、(1)师: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成了什么?(明亮的眼睛、天空的眼睛)师:你觉得他的想象怎么样?(丰富、合理、天真、奇特)板书(丰富、合理 丰富、丰富 合理)
(2)诗意的天空总是给人以诗意的想象,在段立男同学的眼里迷人的天空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把书打开找到习作 7 的例文,轻声地读一读文章。学生阅读文章
师: 月亮圆的时候,什么就少了?月亮缺的时候,什么就多了? 你觉得段同学的想象怎么样?(生动、有趣)(板书:生动、有趣)板书: 板书 生动、有趣)师:想象是有趣的事情,想象中的月亮可以是(花瓶、眼睛)还可以是一个迷人的故事。现在就请大家凝望着星空,看你能 从中想象到了什么?
(3)出示:夜空的图片(配以悠扬乐曲)师:看着大家的眼神,一定是被这迷人的夜空吸引住了。请以 4 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从中想象到了什么? 师:假如你想飞的话,你想飞到哪? 师:假如你像神仙一样会变的话,你想变成什么?
四、揭示习作要求,自主写作,自由表达。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学写想象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习作 7:学写想象文)
请同学们把你的奇思妙想,通过手中的笔展示 :学写想象文)出来。
第二课时
一、出示习作要求:
1、晴朗的月夜展开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 是动人的故事……。
2、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真切。
3、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可以配图。
师:哪个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习作要求?(你的声音很响亮)
师:听明白了吗?可以写什么?(生答)(板书:仙境、故事)写作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答)开始写吧!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成一个片段,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看谁的想象最丰富,最有创意。如果你写好了,就轻声的读一读,修改一下,也可以同桌交换批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
二、展示学生习作,进行点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品。
(1)生读习作 指名评价:你觉得她的想象怎么样? 有何建议? 还有谁想提建议?(2)学生读习作 点评:你觉得她想象的怎么样? 合理吗? 有什么建议?
师小结:同学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文章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相信每位 同学对自己的写作题材,又有了新的灵感,课后可以继续修改、完善、整理成篇。作家笔下的月亮是多姿多彩的,诗人笔下的月亮是多愁善感的,但老师更喜欢同学们笔下的月亮,你们笔下的月亮是最充满情趣的。人们常说:“月圆是画,月缺是诗”,请同学们为家人读一读今天写的文章,再和家人一起为这篇文章配上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的想象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好不好?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习作例文:
月的遐想
月亮,一个古老的故事,她记载着从远古到现在的历史,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的古书。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人对月怀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把酒天问青天”;后唐的李后主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中,后唐灰飞湮灭;李白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在传说中,也有许多是关于月亮的:嫦峨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不知现在,吴刚是否还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嫦娥是否还守着空寂的广寒宫;天狗食月,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恐慌„„
这就是月亮,带着皎洁的月光,淡淡地散发着光芒,几乎看不出一点瑕疵。月亮就是
这样,是被人们认为是最圣洁、最美丽的象征,她没有太阳那样热情,也没有地球那样伟大,但她那淡淡的光芒却好象是温柔的眼光,照亮夜间行走的人们。因此人们总是喜欢月亮,以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她也总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情。可能她也在埋怨,因为她不会发光,只有借助太阳的光芒才能把光带给人类,所以她也很自卑吧。
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有的人也像月亮一样无奈。譬如那些被大人们所关注的小宝贝,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干。当孩子要求干时,又怕他们受苦受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虽然疼孩子是一件好事,不过,也不能过分地溺爱,这非但没有好处,恰恰相反这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孩子们也在痛苦地呻吟“请让我们出去锻炼锻炼吧,我们不想一辈子都躲在父母的太阳伞下。”
其实,月亮也是有她的悲哀的,别看她那么圣洁,她也有苦衷,只是不能向我们倾诉罢了。现在地球被人类污染得不成样了,人类就开始寻找可以供人类生存的新的行星,这不是很可笑吗。地球有生命以来,这个在银河系唯一可以让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行星,在几万年以后,就变成这样,就差一点生灵图炭,不是吗?人类开始打扰月亮安静的生活,登月球,成了人类梦寐以求的事。她开始发牢骚,她不愿别人打扰她安静的生活。也许,在几十年以后,或者是几百年以后,人类已经占据了整个月球,而地球早被他们遗忘地一干二净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那是迟早的事。
那么,别让月亮的担心成为事实,从现在开始好好保护地球吧,不要再随意破坏她了吧。习作讲评:
第二篇:苏教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
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 学生自学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种: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 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
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板书: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第二课时 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
(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
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时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7~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3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页的7~12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是含有未知数的一边只剩下未知数,就能很快知道
最后的结果。
第9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错在哪里,帮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正,我
们在做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师要特别关注前面解题还有错的学生,争取人人过关。
集体订正,分析错误原因。
第12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师都要给于肯定。
三、课堂作业
第6页的第10、11题。
板书:
学生的板演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10页,例
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
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
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
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
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⑶、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
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体核对
2、练习二第二题 ⑴、指名读题
⑵、生独立填写,师巡视。⑶、你在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三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
=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7、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
计算的)
8、小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9、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题目的各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口答后生集体填写在书上。如有不同的可以书上
补充。
⑶、请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⑷、集体核对。
10、练一练
⑴、引导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⑵、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等关系,并将这个关系写在书上。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生独立解决,师巡视,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⑷、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⑴、生独立读题,明确题意。⑵、引导学生看图列出方程并解答。
⑶、集体核对。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2、练习二第5题
⑴、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⑵、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生独立解答
⑶、集体核对
3、练习二第6题 ⑴、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核对,同时交流讨论数量关系。
⑶、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7题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二8~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来说一说,等式有怎样的性质?指名口答。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二、练习二第8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小组内交流)
4、我们在解答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也就是将算出的未知数的值再代入方程,看等
式是否成立。
三、练习二第9题
1、指名读题
2、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3、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4、生独立做在课练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5、集体核对。
四、练习二第10、11题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道题目的数量。
2、生独立解决,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
过板演在全班讨论。
3、集体核对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2题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
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反思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
3、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有组长组织。
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选3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帮有错的学生订正。
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这4题的方程和解题过程,没有意见的就通过。
全班交流:
(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有不同意见的题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板书:
第8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出示第8题题目。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
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
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 X=33(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二、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
1、练一练,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去过南刚体育馆观看过篮球比赛吗?(出示一张球票)这是老师去南刚体育馆看比赛的票,拿着票,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知道老师是怎么找到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这是班级的座位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有个小朋友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我们不知道小军的位置,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能顺利地找到小军的位置吗? 你觉得用这样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不够清楚,比较麻烦)
3、揭示课题并板书。
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描述小军的位置,显得不够规范或比较麻烦。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
(1)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实际上,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指图说,板书)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
数,确定第几行一半从前往后数。
这叫什么?这是第几列?(从图中指列、行问)这是第几行?
指第1列第1行的图问:这一位同学在第几列第几行?(第1列第1行)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同桌互相指一个位置说说。
(2)出示抽象图。
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每一行有几个圈呢?一共要画几列呢?
出示抽象图:
第7行 ○ ○ ○ ○ ○ ○ ○ ○ 第6行 ○ ○ ○ ○ ○ ○ ○ ○ 第5行 ○ ○ ○ ○ ○ ○ ○ ○ 第4行 ○ ○ ○ ○ ○ ○ ○ ○ 第3行 ○ ○ ○ ○ ○ ○ ○ ○ 第2行 ○ ○ ○ ○ ○ ○ ○ ○ 第1行 ○ ○ ○ ○ ○ ○ ○ ○
第 第 1 ……… 7 列 列
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标出“第1行”和“第1列”)
谁能像这样标出其他的列和行? 指一指第4列第2行在哪里? 第3列第4行在哪里?
……
同学们在明白了列和行的含义后,现在能正确、简明的确定位置了吗?
(3)用数对表示位置。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学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呢?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
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师指抽象图中任意一个圈问:请你用数对表示。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1、2题。
你能找到第2列第4行的位置吗?有数对怎样表示?(2)(5,5)表示什么呢?是图上的哪个圈?
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教室里的座位共有几列几行呢?第1列第1行是哪个同学的座位?用数对怎样表示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并互相指其他座位说数对。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你能悦纳嘎数对表示这四块瓷砖的位置吗? 追问:第3列的两块瓷砖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第4行的两块瓷砖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写出的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同一列的两块瓷砖,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 同一行的瓷砖,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
3、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每一块花砖的位置。(2)在小组中交流花砖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3)汇报交流结果。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对你以后有什么指导作
用呢?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
2、练一练,练习三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用数
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第4行 ○ ○ ○ ○ ○ ○ ○
B
第3行 ○ ○ ○ ○ ● ○ ○
A
第2行 ○ ○ ● ○ ○ ○ ○
C
第1行 ○ ○ ○ ○ ○ ○ ● 第 第 1 ………… 7 列 列
请用数对表示图中A、B、C的位置。A(3,2)B(5,3)C(7,1)你是怎么确定位置的?说说你的想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没有标出行与列的公园平面图。你能试着标出平面图有几行几列吗?
尝试标行与列。
(2)出示完成的方格图。
图中行与列的标法与上节课所学例题及练习题的标法有什么不同?
指出:例2中0既表示列数的七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说说:第3列是哪一条线?第5列是哪一条线?第3行是哪一条线?第5行是哪一条线?
想一想,怎样用数对表示书报亭的位置?(2,3)
(3)分组讨论:儿童乐园等其他景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盆景园的位置(5,7)大门的位置(3,1)饭店的位置(5,2)
谁能说说确定景点位置时可以怎样找?
(4)观察比较。
看一看,表示儿童乐园与书报亭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征?(数对中左边的数都是2)
这说明什么呢?(儿童乐园与书报亭在同一列上)还有哪些景点的位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小组中说一说。
交流汇报。
2、练一练。(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点的?说说你的想法。
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D点和E点应该怎样表示呢?
“顺次连接A、D、E、C、A”是什么意思?
围成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检验对边是否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4题。
怎样用数对表示试验小学和图书馆的位置? 实验小学(5,5)中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
(3,2)(2,3)表示的位子哈相同吗?为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位置在哪里吗?
小组中讨论第(3)(4)小题。
2、完成练习三第5题。汇报交流结果,展示路线。指导用数对进行描述。
四、自学“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对于用数对确定位置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说说在确定位置时我们可以怎样找?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
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
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
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
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
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
⑴ 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3、第7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
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
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
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四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至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
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
一步认识分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谈话:先来看这几幅图,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
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在学生回答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每个图中的一份,在学生回答分数中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
每个图中各有这样的几份。
3、完成“练一练”
提问: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学生汇报所填分数时,教师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并要求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说法,说说第一题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几份,再让学生按照第1题的句式说说后两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指出: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学生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例
2、例
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教学新课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
几? 里有几个1/4? 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
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
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 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
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
4、例
5、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2。教学试一试。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
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着两句话的?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____ 是 ____ 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七9-14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
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书:分数。问:关于分数,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
1、完成练习七11(1)读出分数,说出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分数单位是什么?
(2)找一找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完成练习七9、10 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完成练习七12 读一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每一句话的?
4、完成练习七13 独立完成,并交流。
5、完成练习七14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意的?
(2)学生画一画。
(3)交流,展示画出的各种图形。
6、指导完成思考题。(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2)集体交流。
三、总结。
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作业:练习册
第5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例
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的1至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
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算式
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2、总结归纳
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板书 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口答: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
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5、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
3、第3题
学生看图填写后,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第4题
学生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第5题
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构。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
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
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
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4)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 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总结
三、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第五单元:找规律
第一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谈话:(出示下表)下表的红框中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
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提问: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请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数表想一想,也可以用这
样的方框试着框一框。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 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相机引导:这样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
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一共平移多少
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一种要算出每个具体的和,第2种方法只要考虑把长方形平移多少次就行了。)
二、再次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规律
如果每次框出三个数,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你能用平移的的方法找到答案吗?拿出能框3个数的长方形框自己试一试。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框的?(强调按顺序平移)一共平移了几次?(7次)
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8个)
提问: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呢?再试着框一框,看看分别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要求:刚才我们用方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你能联系每次平移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 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引导:观察表格,自己想一想,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得到: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10;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多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越少;每次框出的数的个数增加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就减少1••…
追问:利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
个不同的和?
三、尝试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1.教学“试一试”。
提问:(出示题目)如果把表中的数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说说每次框出2个数能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吗?每次框出3个数或4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部分学生感到有困难,也
可以让他们边操作边思考)2.做“练一练”。
提问:(出示花边)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
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
提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
5个方格呢?
鼓励学生简捷地推算出答案。
四、课堂小结,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
2.做练习十的第1题。今天我们探索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出示练习十的第1题)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将每3张连号的票画一画,找到答案。3.做练习十的第2题。(出示练习十的第2题)提示:可以根据题意先画图,再思考。
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的过程。
第二课时
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2)
教学内容:
P57---58 找规律例2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
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出示例2,理解图意指名说说
(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
(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
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
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四、拓展延伸
1、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3)如果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
过程。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彩笔、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引入:猴王分饼
观察图片示意图,用分数表示每只猴分得饼的大小,这几个分数相等吗?出示阴影部分是1/2的图片?比较相等的几个分数有什么发现?
(大小相等,分子分母在变化)
如果还有一只猴需要四块,猴王会怎样分呢,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的纸,指出:这些正方形纸都一样大。
提问: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 吗?
学生折纸。涂色。交流后,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 相等的其他分数吗?学生
操作。组织交流。
1/2= 2/4 1/2 = 4/8 1/2=8 /16
2、发现规律
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观察、思考,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a、先从左往右看,1/2 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4 的?
由1/2 到4/8,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
b、再从右往左看
2/4是怎样变化成与之相等的1/2 的?
4/8又是怎样变成1/2 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变化规律?
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你觉得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为什么?
3、沟通联系
谈话: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引导辨析:所写的分数是否
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1、练一练的第1题。
2、练一练的第2题
3、练习十一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书写形式,认识最简分数。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已经约分的书写形式
教学难点:约分时通常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
2、想一想: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3、写一写:请你写出和12/24 相等的分数 在学生交流反馈后,引导学生对相等的分数做比较: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大的,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你能写出和 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
学生尝试自主思考。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2、教学约分的含义。
师: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2/18 6/9 12/18 4/6 12/18 2/3 教师指出:约分要注意两点,一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要与原来的分数相等;二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要比原来的分数小。
3、教学约分的书写形式
分子分母都要同时除以几呢?(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3或者6。)
方法一:先分别除以12和18的公因数
2、再分别除以6和9的公因数3。
方法二:分别除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规范:画斜线的方向和商的书写位置提示:熟练以后,约分可以直接写成12/18= 2/3 约分到什么时候就不要继续除呢?(除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
4、教学最简分数。
像 2/3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
分数。
同步练习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同步练习2:把 约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练习
1、指出下面的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练一练62页第一题)
2、分组练习(指名板演)练一练第二题
练习十一 第5题
四、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约分(练习)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的第8-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促进学生初步形成约分的一般技能技巧,教学重难点:
约成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自主回顾
回顾一下对约分的理解情况突出三点: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
约分的形式;约成最简分数。
什么是最简分数?说一说。
出示分数卡片 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
二、巩固练习
1、找朋友 :找出和18/54 相等的分数。9/27 1/3 1/2 6/18 3/4 2/9 2/6 3/9 你是怎样寻到的?说说自己的理由好么?
2、能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吗?
练习十一 第8题
我们在刚刚学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时,只会用2/8 表示2÷8,现在我们还可以用 1/4来表示。看,我们的进步啊,这就是学习的魅力。
你能写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吗? 1/2=()÷()=()÷()
你能说出几个除法的算式?
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较大小(第十一题)
4、计算并化简(第十二题)
5、集中练习把0.5化成分数 问问自己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你会把它化成最简分数
吗?分母是10的最简分数有几个?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通 分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4和“试一试”,“练一连”和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
2、能正确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 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5、3/4、7/1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例4:把3/4 和 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 分母
相同 大小不变)
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3/4=()/12 5/6=()/12 3/4=()/24 5/6=()/24 你是怎样改写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 板演
2、揭示通分的意义
小组学习,交流各小组汇报。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4、通过自学、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概念和方法,根据这些我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5、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先找出1/6 和 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思路引导: 1/6和4/9 的公分母是()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
2、练一练(65页)
三生板演。集体讲评。
3、判断(练习十二 题3)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 分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的例5,“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 练习相互评价 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
3/5=27/45 4/9=20/45 因为27/45>20/45
所以3/5>4/9 小芳看的书多。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 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3、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 交换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通分(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
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 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a、21/21和31/26 5/7和4/5 b、8/9和4/7 1/3和4/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 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 1/2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小红:我7步走了4米。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小组讨
论,明确解题步骤。
四、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 统 计
第一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
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
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
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
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
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
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
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
二、引导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
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
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
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
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第八单元 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
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
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2)计算5/6-1/3时,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
听吗?
第二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的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灵活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
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练习(口答)
5和3 10和7 9和3 8和5 20和15 35和7
2、计算练习(指名板演)
1/5+3/10 3/5-3/8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自己读题观察。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10 1/4-1/7 1/5-1/8
2、交流观察后发现。
3、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出结果,并校对结果。
4、交流计算后发现。
5、教师小结:两个分数最大公因数是
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子的和或差。
6、根据规律,请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
三、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练习十四第6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 1/10 8/9 2/25 9/20 11/13 7/15(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4/5+2/3 1/10+3/7 2/9+1/3 5/8-1/5 3/5-1/2 1-1/9(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再每人选择三个题目计算验证。
(4)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先说说图意,再填空,然后计算。
2、练习十四第9题
先说说图意,再估计,然后计算。
五、总结延伸
思考题:请把合适的分数填入下面括号里。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
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
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
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
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
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2)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
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揭示课题并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后,再要求说说题目的大意。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
2.在学生讨论后,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又收集了24张一—→送给小军30张一—→还剩52张
提问:你能根据上图再说说题目的大意吗?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准备用什么策
略来解决?
3.明确可以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后,提出:你能仿照上图的样子,表示出“倒
过来推想”的过程吗?
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后,出示下图:
原有?张←一一 去掉收集的24张←一一 跟小军要回30张←一一 还剩52张
要求根据上图写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结果,再让学生综合“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列式解答。4.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张。5.引导反思: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三、应用巩固
出示“练一练”,学生各自读题。
提问:你打算运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表示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解题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推想的过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练习十六3-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
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
二、练习
1、练习十六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西北走1格)百鸟园——(向东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5)展示交流
2、练习十六第4题:
(1)读题后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
3、练习十六第5题:
(1)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在填空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练习十六第6题:(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你用的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十六第7题:(1)看图理解题意:
(2)你从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
(3)学生独立完成。(4)交流订正。
6、练习十六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方法。
7、练习十六第9题。
(1)看表理解:说说收支情况。
(2)学生估计第一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第二问,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8、练习十六第10题。
(1)游戏:拿出牌来,根据题意玩一玩、想一想。(2)同桌玩,你还能根据第10题想出别的玩法吗?
9、思考题:
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
三、总结:
“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第十单元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能力目标:在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目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过程:
我们曾一起探寻过美丽的图形王国里很多图形的奥秘,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黑板上贴出),你能找出其中与众不同的图形吗?
(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就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从而引导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那老师要问一问了,你打算怎样研究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汇报,教师适当板书
那这一些呢?它们的圆又藏在哪里?(生答,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一指)仔细看!(据你对圆的一些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圆吗?(生介绍)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圆形的物体,瞧,这些物体上都有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指一指吗?除了刚才这一些,能说说你在哪里还看
到过圆形吗?
(生:钟面上有圆、轮胎上有圆、钮扣是圆的……)
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想!)好吧,就用我们手头的工具,先自己画一个圆。开始!(请一部分学生上黑板画,画好先不下去,介绍一下画法)
【二】画圆部分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想到了很多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歪歪扭扭的,不大好
画……)
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
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的注意点: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定点、定长、旋转)]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5页的例
7、例
8、例9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的第一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天表、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关于圆这个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它的特征和画法,还掌握了它的周长,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还向学习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后揭示
课题:圆的面积)
2、追问:你认为要学习圆的面积,我们需要研究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整理出:(1)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这样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教学例7。
1、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开做个实验。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
提问: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并让学生适当说明
自己的想法)
出示方格图后指出: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
交流数方格的方法。
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指出:只用一个圆,还不足验证猜想,我们再找两个圆,并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下面两幅图,计算并填写图下的表格。
3、交流归纳:从上面的过程中,你能发现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交流中相机总结:(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
径平方的π倍。
三、教学例8。
1、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我们继续学习。
2、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预先已经平均分成16份的圆,仿照教师的拼法拼一拼。
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个什么图形?
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上下的边不够直。)
3、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品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竟回有怎样的变化?用实物或投影演示,验证或修正学生的想象。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回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
6、推导公式。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员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
是圆周长的一半。
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个应怎样表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C2 =)
(3)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形如教科书第105页上的板书,并得出公式:S=πr.追问:(1)看着公式再回忆一下刚才的猜想,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多少倍?(2)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7、做练一练。
核对答案后,先引导学生比较两体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总结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例9。
1、出示例9。学生读题后,可以先问问献身个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西崽让学生想象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最后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喷灌的地方是一个近似的圆,圆的半径就是喷水的最远的距离。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5
五、练习。
1、指名读题,并要求说说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六、全课小结。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分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王超杰同学:
你好!这次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和激动!
最近,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要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活动培养我们的交际能力,同时让我们知道要心中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今天我写信给你,请你一定不要觉得突然。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个子不高,却很机灵。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班级举行的联欢会上,总少不了我的小品、相声表演。呵!我的表演经常给同学们带来阵阵欢声笑语。平时和同学相处,大家都觉得我也很幽默、可爱。不过发起脾气来可是了不的,我要是发起火来,那家伙,一秒种就上了喜马拉雅山!哈哈!
对了,我所在的班级也是人才济济啊!大家各有特点,说一个有意思的同学你一定很感兴趣。我们班的朱近是个男的,但是无论是长相还是声音都像一个女孩子。你瞧,一大清早走在十里外,就能听见他的尖叫声音:“请第1大组交作业!快交作业!!”不光是这个“女高音”特像,而且他脸也是白白嫩嫩的。一见到人就给人起外号,比如一见到李雪莹就说:“哎呀,老李呀!”人没老都给他叫老了。
啊,对了,为了我们能够长期的进行手拉手活动,我们还想了不少办法,说出来,请你批评指正。我们打算每年的和你们开展一次互访活动,我们将带上全校同学给你们准备的礼物看望你们,还要走进你们的家庭体验一下你们的家庭生活。当然我们也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家里做客。到时我们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的书给你们,还要带你们到我们家乡最美丽的地方游玩„„
看了我们的计划,你觉得可行吗?如果你愿意,请尽快给我们写信。
祝你
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远方的朋友:李慧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西部小朋友们:
你们大家好!
我是宇宙太阳系地球中国浙江丽水遂昌新世纪实验学校五一班的刘昊晗。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你们西部的文章,知道了你们那儿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的荒凉;知道了你们那儿是多么的贫困。
现在,全国都开始了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书、衣、裤、玩具等等的东西。象我们学校,就开展过这样的活动。还有西部大开发工程也还在建造当中。
要是你们还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我们。
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你们那的教室设备简单,一块石头和几根木头,绑起来就成了一张凳子。
我们这儿的条件可比你们要好多了。我们的学校名叫“新世纪实验学校”,在去年刚造好,里面的设施都是崭新的,蓝瓦红墙,相当的美丽。学校一共分为3幢大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还有一幢是餐厅、音乐室、电脑房等教室所在的大楼。我们的教室设备也不错,都用上了多媒体。
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虽然操场还没建成,不过还有体育室、乒乓球室和舞蹈室顶着。而且我在家里的活动更丰富。我家有一台乒乓球台、一台液晶电视、二台纯平电视,还有一台电脑。要是你来了,我家的红色警戒、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罪恶都市、小斗士……不把你给玩疯了,那这事就可以进入《天方夜谈》了!
哦,对了,我要睡觉了,拜拜!
最后祝你们:
迅速发达、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山西省太原市遂昌县新世纪实验小学的武进
2011年3月20日星期二
第二单元习作
难忘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童年,当回忆起童年来,不免想起了许多小时侯的笑料。每当我回忆起童年那次有趣的捉鸡行动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那次,奶奶过生日。大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只有我游手好闲,妈妈便把捉鸡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我身上。哎!母命难违,但又转念一想:捉鸡应该十分有趣吧。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并保证完成任务。
我来到鸡栏前,东张西望也没看见鸡。哦!那只大公鸡可能早已预料到它今天要成为下酒菜了吧!在院子里一边扑腾一边大叫。搞得鸡犬不宁。看我不把你干掉。我赶紧赤手空拳地上阵了。跟在鸡屁股后面捉,但是每次连鸡毛都扯下好几根了,都让鸡从胯下逃走了。这只鸡也真是的,外衣都只剩下几根了,还“宁死不屈”,气死我了。
哈哈,天无绝人之路,却有绝鸡之路。那只筋疲力尽的大公鸡不只什么原因竟然傻楞傻楞地走入了卫生间。我喜出望外,赶紧紧随其后,闪电般地啪的一声关上了门,吓得大公鸡喔喔直叫,胡乱扑腾,鸡毛四溅。我想:嘿嘿,小样的不信我还制不了你!看我还不把你一举擒来!我一步一步地把大公鸡逼到里绝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俗话说:狗急跳墙。没想到鸡急上窗。狡猾的大公鸡竟跳上了窗户,又逃到隔壁的卧室去了,留我一人在卫生间气急败坏,还有几根鸡毛在空中飘着。
真不心甘,我又操起铁哥们——铁棒。冲出卫生间,一阵狂跑,直奔卧室。打开卧室门,哪有鸡的影啊,我又瞪着眼睛俯下身子一看,好家伙!竟在床底下自由自在地摇头摆尾呢!我便抓起铁棒往床底下猛扫,不把大公鸡的腿打断才怪呢!不料,这只鸡的智商还真不低。竟跳起了少数民族的竹杆舞,好象还蛮自在的。这可怎么办啊!
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对,就这么办。我到厨房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小米。慢慢地撒在床的周围。自己却在一边静观其变。这只鸡智商虽高但还是经不起美食的诱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从安全领地走了出来。把头伸了出来,警惕地望了望,好象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快速地啄了几口米。后来大公鸡完全放松了警惕,开怀大吃起来。一点也没感到危险正向它一步步地逼进。好机会不容错过,我屏住呼吸,悄悄地来到鸡的身后,心动不如行动,俗话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说时迟那是快,我猛地一伸手,牢牢地捉住了着只让我费劲心思的大公鸡。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双手把鸡高高地举起,连忙骄傲的向妈妈报喜。那只刚刚还吓地喔喔大叫的大公鸡,屁股一拱,一团又臭又脏的鸡屎不骗不倚地啪地一声落在了我的头上,惨不忍睹。还没等我哭,全家人都捧腹大笑起来。
鸡可真不好捉!这次捉鸡行动不仅让我尝到了鸡屎的味,更是我童年回忆中最难忘最有趣的一段!
难忘的童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每当听到罗大佑那动人的歌声,每当我们想起童年时都会说一声:“噢!那时候……”是的,虽然我们已从小学生到了初中,已不再是儿童,可童年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不会忘记,尤其是做每件事的第一次……
在我上一年级时,每天都是先去姥姥家,然后再有妈妈接回去,可有次冬天,北风呼啸,天早已黑透了,可妈妈还没来接我,望着窗外黑得发红的天,可妈妈就是不来,我不禁暗想到:哼,说好了八点来接我的,可时间都到了还不来。我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回去了,在路上,我不时地想着邮电新村的小区里,只要一到晚上就会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万一……我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区的入口,我探头王(往)里望去,里面黑不隆洞(黑咕隆咚)的十分吓人,再看大门,也像一个饥饿的大嘴,等待着美味佳肴。我定了定神,深吸了一口气,快步的往里走去,黑暗立刻笼罩了我的全身,我一下子消失在了黑暗中。我一边往里面走,以边安慰自己马上就要到家了。路旁的两排树在风的折磨下吹,痛苦的沙沙作响,一盏微弱的灯可怜兮兮的挂在楼房上,显的格外孤独。就在我经过小花园时,在一个小草丛中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我立刻“僵”在了哪里,一动也不敢动,僵尸、吸血鬼、厉鬼……我再一次的不敢往下想去,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一刻,四周死一般的寂静,不知过多长时间“喵喵”的两声猫叫打破了僵局面,“噢,原来是只猫”我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继续往前走,可还没等我松口气,一个“黑影”走到了我前面,我的腿一软,一下子摔到了地上,可哪个“黑影”竟把我扶了起来,借着微弱的月光,我看清了那个“黑影”的脸,竟然是妈妈,我看着妈妈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埋怨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看着我这个样,妈妈心疼地对我说:“同同,你没事吧,都是我不好,不该让你这么小就自己走夜路,你怨妈妈吗?”我一听,立刻明白了,原来妈妈没有来接我是为了锻炼我自己走夜路,此刻,所有对妈妈的怨与恨都化成了爱。我使劲的摇了摇头,带着歉意说:“对不起妈妈,我错怪你了,我不怨你!”
童年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闪光,永远美丽!
第三单元习作
获奖感言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从一年级开始都跟我友好相处五年了,大家对我非常熟悉也很了解。
五年中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我自已的努力下,我各方面得了很快的发展。昨天我把五年的成绩单拿出来看了一下,每年的成绩都在提高,特别是从四年级以来提高行最快。
我曾记得在一、二、三年级时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计算不准确,在班上总是中等偏下,如今已是中等偏上啦!有时还在前10名内。
在学校,我的作业从不拖拉,而且认真正确地做好各种作业,及时订正。上课认真听讲。所以去年期末考试得个优秀的成绩。
在身体上面,你可别看我矮小,但是我的身体素质尚可。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身体一天天向上发展,很少感冒,每年体育成绩都在优秀或者良好。
我自从进入小学以来,对班级非常热爱,我代表学校参加二00四年全市少年模型比赛并且获得三等奖。在学校艺术节贺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同学们比还是差得很远,今后再从“0”开始,继续努力,力争在各方面更提高一步。谢谢!
国旗下的演讲
(三)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安全连着方方面面,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是校园安全。
我是小学生,在校园内外听到的,看到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事故多发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在我们校园内,有的同学也会一时冲动,乱追乱跑,摔伤的,撞伤的也有。无端横祸向我们飞来,血的教训让我们懂得,校园安全与我们师生密切相关,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校园安全是我们学习各科知识的前提,安全是学校首要任务之一。校园安全必须人人关心,长抓不懈,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老师们尽心设计许多安全标志牌,告诫我们安全重于一切。为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少先队员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要注意防范心理安全。
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
第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第五、要注意教室里信息课和实验课的安全。
安全像眼睛,时刻陪伴着我!
安全像耳朵,时刻提醒着我!
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强健的体魄;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像春天的桃李红红火火,快快乐乐,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充沛的精神,勤奋学习科学知识。
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的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我们国家的昌盛,更为了世界少一点悲哀,多一份欢乐,让我们时刻记住:
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第四单元习作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什么
这个问题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11岁走进青春叛逆期,一直享受着母爱的我,已经深刻体会到母爱是个什么东西。
那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感到头十分得晕。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天气太热太干燥的缘故,我并没有太在意。可到了后来,快要到家的时候,我头晕得不行了,脑袋似乎有千斤重,在上楼梯的时候还重重地摔了一跤,眼前冒着金星,我用手撑着扶手才勉强回到了家。
我走进屋里,见妈妈正在做饭。当妈妈看见我时,她立马放下正在炒的菜,问:“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我小声地说:“好像是发烧了!”妈妈立刻跑过来,用手摸着我的额头,又把头埋下来,贴着我的额头,并说:“哎呀!真的有点发烧!”妈妈十分得着急,又赶紧问我:“用不用去医院!”我吃力地说:“不用了,吃点药就好了!”“都这个样子了,还不去
医院!”妈妈为我担心。“吃点药就能好的!”其实我是不想去医院才这么说。妈妈依着我:“那好吧!你先做着作业,我给你找找又没有能够退烧的药。”说完就扶这我走进了房间,我刚坐稳,妈妈就立刻给我招药去了。我想:在我生病了,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关心我的还是我的妈妈。
由于头晕加上头疼,我做着作业,竟然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是睡在床上的,妈妈在一旁一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另一只手捧着几颗药。妈妈见我醒来了,对我说:“幺儿睡醒了啊,来,把药吃了。”说完便把水和药递了过来。我又想起了那一句话:最关心我的,还是我的妈妈。为了让病快些好,我快速把药放进嘴里。哇!好苦,好酸的药啊!但我喝了一口热水以后,药的苦意,顿时被我抛到九霄云外。
水真热!我感岛了一股暖意,这时母爱的暖意,心里再次想:这不正是妈妈对我的爱吗?
吃完了药,我恢复精神,又做起作业来。不知怎么的,完成作业的速度,提高了许多。心中猜想:这肯定是母爱的魔力吧!
晚上睡觉时,妈妈又提醒我:“盖好被子哦!别有着凉了!”这天晚上,我睡了美美的一觉。
第二天醒来,病好了!
在我的眼中,母爱其实是那一杯看似普通,但是里面满含深情的睡。在我们生活中,母爱处处都有,一句唠叨,一顿美味......它们全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东西,但里面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寒假来临了,我度过了一学期漫长的网球训练,变得更加强壮了,技术更加全面了,还学会了宽容待人。在成都,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更懂得了怎样去珍惜别人对我的关爱,回报他人。我再次回到了爸爸妈妈温暖的身边。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可回到父母身边的我,心却温暖了许多。这天晚上,我打完电脑后,感觉全身冷得直哆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去烫个脚,睡觉会更舒服,才能做个好梦。”我听从了妈妈的吩咐。妈妈为我拿来一根小板凳,那是一根我从小坐到大的板凳,也是一根妈妈专门为我订做的小板凳,我坐定后,妈妈已为我打好了一盆冒着白色雾气的洗脚水,我以为很烫,不敢下脚,妈妈抓着我冰凉的脚丫子说:“放进去嘛,不会烫着你的。”因为妈妈是一位优秀的护士,她懂得怎样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的方法,果然,我把脚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开始有一点烫,慢慢的就适应了,反而觉得水温越高越舒服,哆嗦的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妈妈在加完热水的的空当还时不时蹲下来搓搓我的小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妈妈边搓边说:“有时间要能天天晚上这样泡泡热水脚,可以让你的血液喘过气来,特别是打球累了能消除全身疲乏”,一会儿,水凉了,妈妈又站起身给我加热水,盆里的水满了,几乎溢出来了,妈妈又弯腰端着泡脚水倒进厕所,就这样,加水,弯腰,倒水,反反复复,看似几个简单的动作,却不知浸透了妈妈多少的爱,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滴答的雨声,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刹那间,看着妈妈倒水的背影,我的心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很疼,显然妈妈比我还冷,但却没有做出冷的样子,只问:“儿子,洗舒服没?身体暖和没?赶快上床睡觉吧!千万别像奶奶那样着凉了!”我只回答了一声:“噢!”,站起身,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双烫得红红的脚,又看了看妈妈的脚,哦,妈妈的脚白白的,没有一点儿血丝,此刻,我感受得到妈妈那双脚很冰很冰,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天这么冷,你也该泡泡脚,我来给你加热水。”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说自己有分寸,心里有数,怕耽误我的
睡眠时间,还找借口说她有脚癣,要传染,不用我给她帮忙,我不依不饶,好说歹说,缠了好一会儿,妈妈见我态度坚决,诚恳,终于答应了,我乐坏了,叫妈妈坐在我的小板凳上,然后接了一盆热水,水很沉,我晃晃悠悠的端下来放在地上,双手抬起妈妈那双冰冰的脚放进热水里,学着她的样子,搓起脚来,水凉了,我站起来加热水,一不留神,把水放得太烫了,我的手被烫疼了,我没有做出痛苦的表情,忍了忍,把水温调好继续为妈妈搓起脚来„„,加水,弯腰,倒水,我重复着妈妈为我洗脚的动作。
这是我第一次为亲爱的妈妈洗脚,妈妈夸我说:“儿子洗的真好,洗一次顶我洗十次”。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啊,只有付出不需回报,她做十次,我们回报一次,就能那么满足。我真应该珍惜妈妈为我的付出,多多宽容、体谅妈妈平时对我的唠叨,学会回报,妈妈我爱你!
第五单元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 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第七单元
我的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长着一双大眼睛,挺着高高的鼻子,银白色的头发根根竖起,显得很有精神。他老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朴素得有点寒酸。
半年前,爷爷退休了。大家都以为爷爷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却想再找一份工作做。爸爸妈妈都不同意。爸爸对爷爷说:“爸爸,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还是在家里歇歇吧。”爷爷说:“别的我也做不了,我一直在粮管所工作,至少可以开一个饲料店。”爸爸说:“爸爸,您为什么还要办饲料店呢?又辛苦,又赚不到钱。要是钱不够,我们兄妹四个可以给您的。”爷爷说:“我劳动了一辈子,习惯了,如果没事干,会闲着发慌的。”
在爷爷的再三坚持下,爸爸才勉强同意了。不久,饲料店开张了。
有一回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看见爷爷弯着腰吃力地把三四包饲料搬上三轮车,然后坐上车去帮人们送饲料。爸爸说:“唉,爸爸,你太累了,这是何苦呢?”爷爷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我不累。”我急忙跑过去说:“爷爷,我也要去。”他笑嘻嘻地说:“好的,来,快上来。”我坐上车,看着爷爷弓着腰,双脚使劲地踩三轮车的样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会儿,车要上桥坡了,桥很高很陡,爷爷使劲踩也踩不上,只好下来推,我也跳下车帮爷爷推。我和爷爷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上了桥。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爷爷的脸颊流了下来,我急忙说:“爷爷,快休息休息吧。”他却说:“不用了,要是休息的话,什么时候才能把货送到呢?”我想爷爷这种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晚上,我对爷爷说:“您干吗不在家歇歇?还要去干活呀?”他严肃地说:“多干一些活,没什么,我不仅可以多挣一些钱,还可以锻炼身体。”我说:“您不是还有退休金吗?再说我们还可以养您和奶奶的呀。”爷爷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钱,一定要靠自已挣呀,再说劳动也是锻炼身体呀。”
回到家,我对爸爸说:“爷爷真辛苦。”爸爸说:“爷爷这辈子的书念得没我们多,文化程度没有我们高,可是那种肯吃苦的精神我们永远也比不上。”
第八单元习作
第一次升旗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我被选为光荣的升旗手,所以心情异常的激动。我早早来到学校,进教室后,刚坐下,忽然想起《光荣升旗手》的演讲稿还没写呢,唉着是乐坏了,于是我拿出纸和笔临阵磨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陆续地来了,教室里的喧闹声越来越大,我的脑子里就像塞了一团麻,说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头绪来,急得我的手心和头上突突地冒汗。升旗的时间到了,我的演讲稿也未完成,看来只能硬着头皮即兴发挥了。
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的心就像吊了十五只桶七上八下的。先是校领导讲话,接下来是主持人向全校师生介绍今天的升旗手,而此时我的心跳也已经快得不能再快了,我甚至感觉到全身在颤抖,听得见心跳的咚咚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真的紧张极了,我用颤抖的手接过话筒,面对黑压压的全场师生,不只怎的,我的心跳突然平静了,全场静极了,就好像空气凝固了一样``````“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3)班的陈桂梅,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很荣幸,我被评为光荣的升旗手``````我懂得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来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挚的谢意。我也知道,我并不完美,还有许多缺点,我决心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真怪,我竟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地结束了我的演讲。
庄严、雄伟的国歌响彻校园,伴随这嘹亮的歌声,我慢慢地来动绳子,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冉冉升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在联合国总部,在珠穆朗玛峰之殿迎风飘扬;仿佛听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吹响的进军号角,这是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号角,是祖国在新世纪腾飞的号角!
忘不了老师
时间像流水似的过去了,亲爱的马老师,我对你的无限的依恋,对有多少话想对你说啊!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胆子很小,有一次上课,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我也想举手,可是又不敢,我只好低着头,心里不住地念着“马老师,别叫我,别叫我”,可是,你还是叫到了我,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慌极了,脸都红了,头一直不敢抬起来,结结巴巴,语无轮次地回答着问题,声音小得几乎只有我自己才感觉得到,同学们都笑了,我的头埋得更低了,脸更红了,心跳得更厉害了,我索性的闭着嘴巴,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凡随着怦怦的心跳,生怕你会冲我发火,可是,我没有想到你不但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你不用害怕,其实你还是表现得很好的”。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此时,一股热流传遍我我的全身,我慢慢地抬起头,正好看见你那双深情的眼睛,让我一次次的明白了些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流畅的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
每当我回答问题时,我都很想起你,你的话语就会在我的身边回响,你含笑的眼睛又在我的眼前出现,给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正是你慈母般的关怀和鼓励,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我真想大声的对您说:“敬爱的马老师,我真的是忘不了你”。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教案(范文模版)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练习写景。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习作2
教学要求: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老师导入: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老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老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附:课堂练习纸
提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书上老师给这位学生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右侧可作适当批注,修改中添加的部分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拔河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中午饭都没吃好。妈妈说:“你不好好吃饭,怎么有劲拔河呢?”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一条大粗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过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红布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又向对方一边移。拉拉队为我们加油。
渐渐地,渐渐地,绳子向对方移动,我们怎么也拉不过来了,我们输了。
交换场地再战。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由汪强喊号子,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对方不服,要求再战。老师说:“这项运动,体力消耗很大,不能再战了,过几天你们再比吧。”
习作3
教材简析:
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则报道”的例文,第二部分,对照例文,简要介绍了报道的写作特点。第三部分,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并提示取材范围。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教学重难点:
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教学时间:2课时(其中包括书面习作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六、讲评所写报道
习作4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进自然,领略生物万象廊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发出由衷赞叹。
3、重点指导学生按参观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励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关爱生命、呵护地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星期四,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生物万象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一篇作文。
板书:参观生物万象廊。
二、互相交流,练说首段
1、写好一篇参观记,其实就是把参观的内容记录下来介绍给大家。想想看,在具体介绍参观内容之前,有哪几个要素我们是必须在作文里先简略交代一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重点突出“廊”,你以前见到过什么廊?廊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这一条廊有什么特点?板画:楼道。
三、播放录像,梳理顺序
1、这条生物万象廊里究竟布置了哪些奇异的生物呢?边看录像边回忆参观过程。播放录像。
2、同学们回想一下那天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板书:由下而上。
3、同学们由下而上,在一层层的台阶里分别看到了什么?贴纸片标题:动物的乐园、矿石的世界、贝壳的公寓、鸟类的天堂、蝴蝶的世界。
四、点击图片,详写段落
1、我们该怎样来把参观到的写出来呢?一堂课上一篇作文中,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令我们眼花缭乱的生物万象全部写出来。我们可以挑选最感兴趣的进行详细描写,这叫详写。其它内容,可以简略地写,甚至一笔带过,这叫略写。
2、要详细写,那就必须要先仔细观察。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生物特写,边看边交流。要详细描写这些生物,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住什么写?从哪些方面写?
学生自主详写重点段落,交流,互评。
五、段落衔接,学习过渡
也许你详细描写的重点段落不止一个,在整篇作文里,怎样把两个段落衔接起来,你会用什么语言过渡一下呢?
六、总结参观,畅谈感想
同学们,参观完生物万象廊,你有什么想法呢?交流。
把这些参观后的感想写在参观记的末尾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总体谋篇,布置作文
同学们,这一堂课,大家学习了这篇参观记该用怎样的顺序,该怎么突出详写内容,该怎么过渡,课后希望大家认真把《参观生物万象廊》的整篇内容写出来,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想到的也写出来,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完成作文。
习作5
教学目标:
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
2、学习用两三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
难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课前谈话:今天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了,感觉如何?(很紧张)没关系,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聊一聊,告诉我,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能人”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
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2)指名说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4)下面有请获得“我身边的小能人”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我是长桥新乡小学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5、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班级里谁对这几位同学最了解(小能手自己),如果你们是记者,准备问他们些什么?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
附:征文启事
为了繁荣校园文化,全面展示我校开展特长训练的成果,培养和发掘写作人材,特举办“我身边的小能人”征文活动。
征文对象:学校全体同学
文稿要求:
1、介绍自己身边的一位小能人,事例典型,人物特点鲜明;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若干名,学校授予获奖者“写作之星”称号,并将获奖作品向有关刊物推荐发表。
长桥新乡小学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习作6
设计理念
作文教学实践表明,在成功的作文课中,积极的健康情绪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趣昂然地投入写作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课上过度紧张、恐惧,甚至有些厌恶的情绪,必然导致习作教学的失败。本教学设计侧重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采用比赛的办法,让学生了解习作的重点,更易于接受,从而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奏响心曲,实现理与趣的和谐相融。
习作目标
⒈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指导过程
一、导入语
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⒉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⒊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话题切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不要拘泥于身边的人,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下面学生进一步说做好铺垫。]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通过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其次要把握学生的发言,在文章的详略安排、内容的择取等方面给予一些精要的提示,这也是安排比赛环节的初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少走弯路。]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a)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b)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⑴、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⑵、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⑴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⑵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⑶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习作7
教学目标:
1、能在夜空观察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开展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述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思,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操: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情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的?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指名口述故事。
3.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情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想象。让他们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触类旁通,依托丰富的想象,不断提高习作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中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习作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习作三 教案
五年级下册习作三 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五年级的学生间接地已经接触过发言稿了,比如班干部竞选、周一国旗下讲话等,作为听众已聆听过很多次,但究竟如何写,估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叫贴近的发言稿内容,会对学生学写发言稿比较有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好、致谢,体会发言稿的作用。
2.初步明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和不同听众时,发言稿的基本中心内容。3学会写发言稿,继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不同情境如何遴选发言内容、组织语句。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撰写或搜集一份范例。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引题 教学调整
同学们,我们平时是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等。一般比较随意、自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在某些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比如:“六一”表彰会、运动会开幕式、国旗下、烈士墓前等场合作为代表去发言,参加学校大队委员、班级各委员的竞选。
在这样的场合下,就得有所准备了,把自己要表达的想法和意见应事先写在稿纸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和学习的一种常用的应用文——发言稿。(板书)
二、了解不同场合、听众和情境下发言稿的内容。
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发言的时候,比如:(幻灯片中同时出现这 四种情景的图片及文字)虚拟情景一:运动会开幕式,你代表运动员去发言„„ 虚拟情景二:毕业典礼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虚拟情景三:周一国旗下讲话,请你代表少先队员发言„„ 虚拟情景四:新学期班干部改选,你去参加竞选„„
1、请学生选择一种情景来试说要点。
想一想:在这四种情景中,你的听众分别是谁?此刻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想告诉那些听众的主要想法或意见是什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发言台,说说你想表达的话吧!
2、总结:不管是哪一种情景下的发言稿,都不能跳出“主题”——竞选类的就要突出竞选,运动会的就要围绕运动。也就是——主题鲜明。而且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要面对的听众,力求符合当时的身份和气氛。(板书:运动会、竞选、感谢、号召)
三、了解发言稿的格式和写作要点(12分钟)
我们每学期都要进行班干部竞选,在期间就要进行竞选发言,现在咱们就来重点认识一下这种经常会应用到的竞选类发言稿吧!
1、请将老师发给同学们的这份《竞选发言稿》,快速地浏览一遍,然后说说你发现了在格式上,发言稿与一般课文的不同之处了吗?
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
2、再自由地读一读,想想这篇发言稿写了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概括:竞选原因、有何优势、怎样服务。)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3、再次细细地读,现在你是在座的听众,听了这样的竞选发言稿,你会支持他,并为他投票吗?为什么?
(概括:诚恳、坦率、感情真实、内容很具体。)象这类竞选类的发言稿,就是围绕着“竞选”这个主题展开发言的。(板书:真诚)
四、试着学写发言稿
现在你就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幻灯)(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课堂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做到前三点的同时,是否突出了主题、符合当时的身份和气氛。
五、根据这些依据,请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吧!
1、以学生互相点评为主,教师随机点评穿插。
2、根据点评,修改发言稿。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并试着学写了发言稿,老师真诚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用上你所写的发言稿,站上无比荣耀的发言台!
七、板书设计 发言稿
运动会
竞选
感谢
号召
态度真诚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进行优秀习作交流
1、小组交流修改后的发言稿,各组推选一篇优秀习作准备上台交流。
2、课堂模拟情境,优秀习作逐篇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实物投影出示)
评议的重点:
㈠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㈡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二、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1、根据优秀习作的评议,再次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2、小组内交流、批改其他同学习作,并写上自己的评语。
三、誊抄进作文本。附学生优秀发言稿2篇 竞选大队委员兼班长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无比光荣地站在这个自信的舞台上演讲。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感到非常激动,并且充满感慨。感到激动是因为我有机会争取为大家服务,做老师的助理;充满感慨是因为我已不再是那个缺乏勇气的女孩了。经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让我今天有勇气站在这里竞选大队委员兼班长这个职位。我相信,今天走下这里后,不论竞选结果如何,我都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现在,我兼任着年级大队委员的职位,对服务大家有丰富的经验,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成功在于目标的坚定。”我有三颗红心,那分别是热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我有着一颗对老师和同学负责的心,会促使我做好每一件事。大家知道吗?我现在这个大队委员的职位是我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来的!我曾任过小队长、中队委员,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我觉得班长是班级领头人物,但并不代表班长有什么特权。班长应该是同学的公仆、老师的助手,最重要的是班长可以做同学们的表率。他需要一份感激的心情去服务支持他的同学们,帮助支持他工作的同学们。班长要爱班级、爱同学,开开心心地面对每一天的工作,不要有一点麻烦就心烦了,觉得不能做了。班长必须得挑战自己,才能管理好班级,不是吗?
在过往的几年里,我没有担任过班长这个重职,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班长。我不敢说我是最适合的,但我敢说我是最努力的,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我也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信任给我肯定。
假如,这次我评上了大队委员兼班长这个,我会做到以下3点:
1、一定要富有爱心,爱班级、爱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热心热情地帮助他们,争取让同学们都取得进步。
2、一定要以身作则。学习上,我要刻苦努力,在行为习惯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班级多做事情。
3、一定要敢于创新,要和老师、其它干部、同学默契配合,在配合中有新思路,争取把我们五⑴班建设成全校最好的班级!
谢谢大家!大队委员竞选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⑴班的王卓婷,今天,我很高兴能成为大队委员的候选人来这里竞选。我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在课外,我学习了钢琴、硬笔书法,能弹出优美动听的曲子,能写出一手好字。我曾在北仑区“海伦杯”钢琴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宁波市“东辰杯”硬笔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老师都夸我是个好学生。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会尽力帮助他们,我也是老师的小帮手,经常帮老师做事。我认为做事要有责任感,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
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长大了,我长成了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今天,能在这里竞选是我的荣幸,这说明老师同学信任我。我知道大队委员不是一项简单的职务,但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我当上了大队委员,我将会用诚心为老师同学服务;用热心为学校增光;用真心让学校成为一个文明学校。我会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如果没有当选,我也不会气馁,我将在今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看看我最新的面貌!老师们,同学们,请相信我吧!奋斗是我的性格,成功是我的目标!希望大家投我一票,让我真诚地为大家服务!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