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时间:2019-05-12 22:3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第一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体会“青山不老”,激发环保意识。3.

二、预设过程:

(一)导题——平凡老人

1、华夏大地,人才辈出,我们在本册课文中读到许多可歌可泣的名人故事。然而今天,老师给大家引荐的却是一位极其普通的晋西北老人——板书:晋西北

老人

2、简单地理知识补充——晋西北,解决第二自然段的“县志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

(二)读文——解读奇迹

1、默读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a、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b、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c、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2、小声读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交流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3、默读,在文中划出老人创造的“奇迹”。

4、交流重点语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用词语来概括景色:绿意()翠色()郁郁()()葱茏 ——体会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指导读句子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聚焦数字: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体会老人形象的伟岸高大。——指导读句子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些树的作用是什么?树与土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小结: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5、有感情地朗读关于“奇迹”的语段。

(三)交流——环境衬托

1、——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人们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在这里植树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我们在上课开始就有了了解。

——板书:大环境

小环境

★请学生读第二段,找关键词描述大环境。(大风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 险恶)★齐读第三自然段,了解老人坚强背后的艰辛。(早出晚归、七位同伴五位过世、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绿色披满青山,青丝却变白发,死亡向他逼近,他,却不走,因为——(读)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四)体会——青山不老

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青山不老?(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五)拓展——小小练笔

这,是怎样的青山!,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老人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村口道别,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默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保护环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五、简单说课

第二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公开课

(一)导题——平凡老人

1、华夏大地,人才辈出,我们在本册课文中读到许多可歌可泣的名人故事。然而今天,老师给大家引荐的却是一位极其普通的晋西北老人——板书:晋西北

老人

2、简单地理知识补充——晋西北,解决第二自然段的“县志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

(二)读文——解读奇迹

1、默读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a、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b、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c、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2、小声读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交流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3、默读,在文中划出老人创造的“奇迹”。

4、交流重点语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用词语来概括景色:绿意()翠色()郁郁()()葱茏

——体会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指导读句子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聚焦数字: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体会老人形象的伟岸高大。

——指导读句子★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这些树的作用是什么?树与土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小结: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5、有感情地朗读关于“奇迹”的语段。

(三)交流——环境衬托

1、——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人们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在这里植树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我们在上课开始就有了了解。——板书:大环境 小环境

★请学生读第二段,找关键词描述大环境。(大风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 险恶)

★齐读第三自然段,了解老人坚强背后的艰辛。(早出晚归、七位同伴五位过世、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绿色披满青山,青丝却变白发,死亡向他逼近,他,却不走,因为——(读)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四)体会——青山不老

1、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青山不老?(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五)拓展——小小练笔

这,是怎样的青山!,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怎样的老人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村口道别,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默默_______:

(六)总结——保护环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三篇: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公开课底稿)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文章语言生动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但是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尤其是我们南方农村的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你看到了什么?(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土地沙漠化,不适合生活)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

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用——画下来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b.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c.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00个樊川小学差不多大。)

d.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e.小结: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老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毅力。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

种奇迹吧!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2生)

评:

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

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境吧。男生读,女生读。

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c.朗读指导:指名——范读——齐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

生: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

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师: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理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另一种东西”)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

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

(坚持不懈的毅力、板书: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师: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生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他就是马永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B、(课件+)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

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六、布置作业

想想你身边人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奇迹

小环境──艰苦

第四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课题

11.宇青山不老

12.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

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

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教师点明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讲一位81岁老人创造奇迹的事情,学生急于了解这一切,所以能专心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

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向学生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里要求的。

出示重点词语,加深理解课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抓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读懂“县志”记载的事实,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了解得更深。这一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了解到晋西北恶劣的大环境之后,再来引导学生看看老人面临的小环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老人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全部了解,才能使我们看到一位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老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

内容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第五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文,了解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

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文

.认识本的4个生字。

2.通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会写本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下载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区公开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设计者:廖海蓝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了《只有一个地球》,知道了地球美丽易碎,明白了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学了《鹿和狼的故事》,懂得了维护生态平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南宁市邕宁区城关第一小学 黄庆娇 【教学目标】 1.基础字词: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盘踞”等词语。 2.课文理解:理解本课重点句子,能理解老人创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

    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6.3班李捧霞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模版)

    16《青山不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