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时间:2019-05-12 22: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第一篇: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2)《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并探究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您知道这首民歌出自哪一时期吗?这一时期爆发了怎样的运动?侵略者又有哪些罪恶的勾当?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看书P20页,说一说义和团兴起的地点、时间、目的、口号?(多媒体展示)

学生:原名:义和拳;地区: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成员:贫苦农民为主;口号:扶清灭洋。教师:想一想: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多媒体展示)学生: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势力的暴行。教师:义和团运动发展情况怎样?(多媒体展示)

学生: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二、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看书P20-21页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时间、目的、组成、经过?(多媒体展示)学生:背景:帝国主义的瓜分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风暴。时间:1900.6。目的: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组成:英、俄、德、法、意、奥、日、美。

教师:经过: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大沽——天津——北京一线以红色闪烁,随教师讲述,出现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和八国联军窜入紫禁城的图片。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教师:讲一讲: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学生:八国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拦截和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才到达廊坊车站,走了全程的一半。义和团猛攻廊坊车站,杀伤侵略军几十人。联军被迫退到杨村车站。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同2000多名俄国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歼敌500多人。由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顽强抵抗,使八国联军死伤300多人,进攻北京的计划受挫。

教师:看看:侵略者的暴行。(多媒体展示)

学生: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侵略军立誓“屠城”,见人就杀。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烧死了1700多义和团团民。一些法军把一群逃难百姓逼进一条死胡同,全部杀害。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特许官兵公开抢掠三天(到联军撤退之前,抢劫从未停止)。

从将军到士兵,从外交使节到传教士,全都参加了抢劫。他们挨门挨户抢夺财物,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从各官衙中抢走库款约白银6000万两,抢走或毁掉珍贵图书达46000余本。仅颐和园的东西,用骆驼驮运到天津,就运了三个月。中华民族又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用先进的武器大炮敲开了清王朝锁国的大门。8月14日,北京沦陷,将1840年以来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

三、《辛丑条约》

教师:看书P23页记一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后

教师归纳:第一,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第二,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第三,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第四,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教师:议一议《辛丑条约》的危害。(多媒体展示)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清王朝的经济完全受控于列强。2)设“使馆界”:清王朝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洋人控制。3)严禁人民反帝: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拆炮台,兵驻北京:清王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教师强调: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多媒体展示)

四、课后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们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革命的风暴就快要来临了。

五、拓展提高

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4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学生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是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但列强侵①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进入20世纪,列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感知历史: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的。时间:1898年——1900年 口号:“扶清灭洋”

过程:1898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序幕;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廊坊,杨村组织了对侵略者的狙击战。

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政 府的灭亡。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就在义和团发展壮大之际,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斗争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有关经过。经过: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奋勇抵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八国联军在7月中旬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结果:这次战争以清政府的再次失败而结束。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签订:

1901年9月,李鸿章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主要内容:

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反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4拓展总结:

鸦片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本课小结:

进入20世纪,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在积极的探求救国之路。

四、作业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主要条约。

五、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攻占天津到侵占北京 《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内容:经济上,赔款4.5亿两白银 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上,拆毁大沽炮台,允许驻兵 外交上,划定使馆界

3、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教案

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重点: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难点: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教师归纳】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山东,斗争的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运动中心在天津和北京。

2、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反清→反帝。说明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3、态度:剿灭→招抚;主要原因;义和团不断壮大,很难镇压下去,加上西方帝国主义不断加剧的侵略,也威胁到了清王朝的基本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在“剿抚两难”的形势下,为达到利用、控制、消灭义和团和利用这次

事件限制和打击外国势力的目的,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总结):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师】:请同学在书上快速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名字及率领人。

(1)时间:1900年6月(2)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3)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率领人:西摩尔(英国人)

【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4)义和团的斗争A.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

【师】: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讨论】„„

【教师总结】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四十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表明清朝的腐败。这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教师引申】清政府的这种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小字部分的内容。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笔血债。

(5)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A.1900年8月北京陷落,侵略者暴行:屠杀、抢劫、防火等,(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B.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860年,咸丰帝出逃)

【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这又是为什么?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生】:略 【教师总结】:慈禧太后下令“痛剿”义和团的直接目的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当然,导致失败的原因并非只有这一个因素,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致。

(6)义和团运动失败A.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意义:是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师】: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

三、《辛丑条约》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辛丑条约》一目的内容。看后,先把主要部分复述下来。

(1)时间:1901年(2)签约对象: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等11国(3)其主要内容是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在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师】:请同学们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2.《辛丑条约》的影响(1)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师】:同学们,我们讲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一点大家要记清楚!

三、结束新课 【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山东 运动中心:天津和北京。

2、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反清→反帝。

3、清政府的态度:剿灭→招抚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6月(2)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3)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率领人:西摩尔(英国人)(4)义和团的斗争A.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5)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A.1900年8月北京陷落,侵略者暴行:屠杀、抢劫、防火等(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B.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860年,咸丰帝出逃)(6)义和团运动失败A.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意义:义和团是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1)时间:1901年(2)签约对象: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西、荷等11国(3)其主要内容是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在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2.《辛丑条约》的影响(1)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四篇: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灵武三中:谢振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了解八国联军入侵的史实,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通过比较历次战争签定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敲诈勒索。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三、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参与式教学法。

四、学具准备:

八下《历史与社会》、中国革命史书、八年级上册历史填充图册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然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师板书课题,生阅读课文3分钟)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生思考: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生阅读后尝试回答)

一生上台板书: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教师给予高度鼓励)。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一生叙述: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打伤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数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向天津逃命,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假如义和团所用军备是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将全军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0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沦陷。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众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学生课下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结合起来的叙述的)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指出:义和团所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封建势力的“围剿”,还有八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而义和团又是以落后的斗争手段和武器同先进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再加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所以最终导致失败。生小结: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学生史料结合口述)。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学生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清政府的官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各种珍贵的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叙述的)

3、焚烧:法军把一群逃难的人逼进死胡同后活活焚烧,北京大街上尸骸枕籍,满目断壁残垣。(生结合课文口述的)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各国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学生搜集历史与社会书得出的)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学生全体参与归纳)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一生向老师提出异议:老师您常说历史就得体现真实,为什么以前老教材上是本息共计10亿两,本教材上是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个别学生没有了解清楚政治和军事内容,师作简要提示)

3、危害:(一生回答,另一生补充)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学生齐读课本23页最后一段

(2)、学生参与讨论课本23页的“想一想”

(3)、你知道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吗?学生齐读课本23页的“每课一得”

练习:

1.全体学生动手填写课本24页的“自我测评”(可能有学生在《辛丑条约》的赔款数目一栏直接填9.8亿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2.学生思考解决课本24页的“材料阅读”,教师补充。

学生小结本课: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节课,使我们知道,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地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但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反馈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提示几个关键字:开始陷入、加深陷入、大大加深陷入、完全陷入)。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此题。

六、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课,我们师生课下积极参与、配合,用了近三天时间的准备,课堂上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教师适当作点拨,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较好,我自认为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了。但问题依然存在:如学生在作反馈练习时就出现了困惑,师提示了开始陷入,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生问我:“什么开始陷入?”。当我说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旧中国开始沦为„„我话没说完,好多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只要课下师生多参与准备,课上师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是不错的。这更加激发我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板书设计: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1、入侵的目的: 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疯狂的

2、劫掠: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3、焚烧: 二.《辛丑条约》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危害:《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五篇:《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综合 理解

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讨论 分析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爱国 情感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思想 意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1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4、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洋务运动》。

下载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二、学习重点 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管理学院 摘要: 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学习重难点: 1《辛丑条约》。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 三、知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 复习导入 树形结构 二、 1、看视频看到哪些信息? 2、读课本 3、学生说战争的起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 学生说有关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信息。 4、八国、廊坊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八(1)班教学情况分析,班级中等生不多,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只有个别成绩优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4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 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 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_教案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