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周 霞
一、[教材分析]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 中的第24课。越剧采用嵊州方言演唱,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表演虚实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把这一内容编进地方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2.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3.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越剧有关的资料、的笃鼓、戏服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互动
听唱京剧与越剧选段,引出课题。
(二)分享资料、走近越剧
1.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奇葩”的意思。2.小组合作,共同分享收集的越剧资料。
(三)视听导航、感受越剧
板块一: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小歌班”被称为“的笃班”的原因,感受越剧伴奏的音乐美。板块二:感受越剧的表演艺术美
1.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感受越剧人物扮相的柔美优雅。
2.学唱《碧玉簪》选段《手心手背都是肉》,感受越剧表演唱腔的悠扬动 听。
3.学做小生和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动作的细腻真切。板块三:探析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四)课后延伸、学会探究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爱上越剧这一门美丽的戏曲艺术。
三、[试教体会] 舍得,有舍才有得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璀璨”。越剧,带着泥土的芬芳,流水的清音,于1906年诞生在浙江省嵊县。作为越剧之乡的嵊州人,在浙江文化版块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江南戏曲奇葩—越剧》这一课。
越剧是浙江省内流传最广,最受人们欢迎的第一大剧种。初次解读文本时,觉得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流派和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等都非常重要。第一次设计教学预案时,我把内容排得满满当当,面面俱到,但课堂效果却与预设的目标背道而驰,总觉得为学生呈现的越剧知识零散而不具体,粗碎而不系统。课后,一起磨课的老师们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柔和悠长、优美动听,表演唯美细腻、真切动人,极具江南柔美色彩。在你的课堂中,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越剧的艺术魅力,喜欢上越剧就可以了。”
老师们的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教学思路也豁然清晰,于是,我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取舍:舍去了繁冗陈杂的越剧知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落在通过欣赏经典越剧选段,学唱经典越剧选段、学做小生小旦的动作感受越剧表演的艺术魅 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越剧这朵江南戏曲奇葩的喜爱之情上。再次试教结束后,孩子们围在我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我觉得越剧还是蛮好听的!”“我在嵊州的外婆家也听过戏。”“你下次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越剧博物馆啊?”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关注越剧、喜欢上越剧了,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效果。
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就是我执教《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最大的收获。
四、[个人简介] 周霞,女,1995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嵊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综合实践名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对队课融合多向互动,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作了许多的研究。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已有十多篇论文、案例获绍兴市、浙江省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辅导学生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县市级获一、二等奖。本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小手拉大手,文明平安行”个人先进、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嵊州市优秀班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江南戏曲奇葩——越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越剧的主要流派和著名表演艺术家,感受越剧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2、了解浙江悠久的传统戏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感受越剧的广泛流传性、鲜活的生命力。
3、通过收集、交流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交流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浙江丰富的戏剧文化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越剧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在哪看过的?你知道我们浙江的最多的剧种是什么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小段的越剧。(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完之后你觉得跟我们平时唱的流行歌曲有什么不同呢?(预设最主要是比较柔美的,说话也是用唱的、服装也不同)那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越剧,一起去简单地研究一下越剧的历史。
二、分享资料
走近越剧
1、请同学打开书,仔细阅读资料,看完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2、反馈:
(1)越剧起源?(起源于浙江绍兴嵊州)(2)越剧在民间被称为什么?(的笃班)
(适时出示图片理解笃鼓以及尺板,说说先进又加入了哪些乐器主要是笛子、扬琴、二胡、琵琶)
(3)越剧为什么会被老百姓喜欢?(越剧唱腔悠扬动听,扮相柔美优雅,表演细腻真切,充满诗情画意)。
(4)、哪些名演员?经典越剧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红楼梦》、《祥林嫂》)
3、说说你搜集到的一些资料
4、师补充介绍越剧“四柱头”:小生、小旦、老生、小丑,(还有老旦 大面)
5、介绍茅威涛的小资料:
她的扮相俊美、气度非凡;其表演高雅脱俗、潇洒飘逸,表演细腻深刻、含蓄深入、善于创造人物,且能汲取京、昆、川等剧种表演手段,为己所用,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体现为一体,使之角色的创造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她的唱腔师承尹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音色圆润、气韵悠扬,又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唱做念扮皆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在继承中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被称为“茅腔”。在国内外都拥有众多茅迷,为之倾倒。大江南北还自发成立“茅迷协会”,出现对越剧演员最广泛的“追星族”。
三、模仿学唱 体验越剧
1、欣赏《十八相送》你也可以边看边学着做一做。
2、学做几个走路的动作
3、重点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安静听一遍(2)边听边学唱(3)跟师念歌词(4)全班齐唱
四、回味越剧
小结结束
越剧已经传唱了一百多年,仅次于京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引出“江南戏曲奇葩”。
五、拓展
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一些网站去了解了解,欣赏欣赏。
第三篇:绍兴地方戏曲欣赏
绍剧《生命的飞翔》观后感
转眼间,这一学期的绍兴地方戏曲课已经结课了。在短短十余次的课程学习中,周老师带着我们欣赏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而其中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是绍剧《生命的飞翔》。
这部根据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创作的作品,通过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生动再现了邱光华机组5位烈士的英雄风采。随着剧情的展开,军人家属为抗震救灾互让帐篷、军人及军属为救百姓先人后己等一系列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一呈现,再次把观众带回全国军民合力同心抗震救灾的情景中。“我以前从来没有演过军人的角色,但看了剧本以后,被邱光华机组的事迹深深打动,下决心一定要扮演好邱光华的角色。”在剧中饰演邱光华的国家一级演员姚百青说。
绍剧《生命的飞翔》以抗震救灾英雄邱光华机组的英模事迹为原型,用戏曲艺术的形式,塑造了邱光华机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群像,热情讴歌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大地震后,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吕建华受中国剧协委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验生活,被邱光华机组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先后四次深入第一线搜集素材,六易其稿,创作出剧本《生命的飞翔》。中国剧协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剧本。
绍剧是绍兴的地方戏,是鲁迅笔下社戏的主要内容,以猴戏著称。观众们熟悉的也多是绍剧中的古装戏。最终敲定以绍剧演绎《生命的飞翔》,源于绍剧高亢激越的唱腔和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的演剧风格最能反映剧本所体现的英雄风采。浙江绍剧团团长在接受新浪娱乐独家对话时表示,演职员们也接受了全新的挑战,这些舞台上活灵活现的猴戏演员,为了演好军人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军训,并专程赴四川灾区某陆航团体验生活。
更令人意外的是,绍剧演员姚百青此前最擅长的是演猪八戒,而在《生命的飞翔》中,他却成功地塑造了我军英雄飞行员邱光华。姚百青表示,演员们除了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在传统绍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表演方面的改进。他说:“《生命的飞翔》不是纯绍剧,打破了程式化的东西,进行创新。身段动作、对白等,都与绍兴当地的社戏不同。" 编剧吕建华,当地震仍在肆虐时,以艺术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性和敏锐洞察力,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浙江文联的支持下,参加了由中宣部统一组织的五个小分队之一的“中国文联抗震救灾体验生活小分队”,三赴灾区采访。亲眼目睹了地震灾区震慑人心的惨烈现状,感受了抗震救灾英雄们感人肺腑的豪迈壮举。经历了寻找邱光华直升机机组英雄下落的过程,深深为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在写出了报告文学和诗歌的同时,决心以戏剧形式来为英雄高唱颂歌。于是,现代戏曲《生命的飞翔》由此诞生。
剧本经多方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后,浙江绍剧团朱燕团长怀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对英雄的崇敬,主动接招,大胆应战,挑起了创排该剧的重任。在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2月,组织了工作班子,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创排。该剧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绍兴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联合制作。浙江绍剧团承演。确定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裴福林和我联合执导;由资深绍剧音乐家,一级作曲罗萍和一级演奏员张海江担任唱腔设计;一级作曲谈声贤担任音乐制作;由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主任李威担任舞美设计,舞美系副主任马路,副教授彭丁煌分别担任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二级演员屠建华担任技导等。演员阵容更是强大:由一级演员姚百青领衔主演,一级演员马超英,刘建杨,周剑瑛,钱小宝,姒元法;和二级演员薛永良,郭劲松,沈宏良,施洁净,龚萌芽,章金刚,顾全荣,赵树春等倾巢上阵。加上刚毕业几年的一批虎虎生威的青年演员,可谓绍剧史上一次最强演出组合。
该剧于2009年6月14日在成都首演。此后又在成都、杭州、绍兴等地演出了17场,两万人观看了演出。据导演陈伟龙透露,巡演过程中,主创们边演边改,根据观众审美整整修改了16稿,尽可能地寻找更多感动点。将大量现代元素融入表演、舞美、灯光中,剧情也在逐步变紧凑
我不是绍兴人,这也是我第一次看绍剧,虽然个别台词我还听不清楚,但演员真挚的表演和该剧表现出来的解放军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该剧主要讲述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副师职飞行员邱光华在汶川大地震中,带领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四名机组人员,在极为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挑战极限,60多次飞越灾区执行任务。他给家乡父老送去帐篷,却唯独没有送给自己的父母;他有机会接自己的母亲回成都养伤,但还是把机会让给了更困难的受灾群众;他甚至不顾妻子的担忧,把儿子带上了抗震救灾的最前线„„这一幕幕场景无不重现了烈士的战友情、母子情、父女情、夫妻情和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壮烈情怀。军人的丰碑,是军人及其亲属们以巨大的牺牲和付出凝结而成。邱光华机组五位英雄,在毒雾弥漫,气流肆虐的时刻,面对死亡,义无反顾,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线忠诚„„
同时,该剧演员的表演细腻真挚,舞美也很有创意。舞台上停靠的直升飞机,飞机飞行中的群山背景,都很有特色。特别是飞机失事前机组人员与恶劣天气的搏斗场面,导演充分发挥了空间想象力,文戏通过武演,显示了独特魅力。现场掌声不断,充分表达了绍兴人民对抗震英雄的敬意。
该剧播放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被邱光华等五位英雄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作为一名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够,与优秀共产党员的差距还很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以这五位英雄人物为榜样,努力学习,依法行事,做到公正、公平。同时,我将时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篇: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祥林嫂》(越剧)1978年
戏曲电影片
《祥林嫂》(越剧)1978年
剧情介绍:
祥林嫂是个受尽封建贵族压迫的农村妇女。祥林死后,祥林嫂为了躲避厄运到鲁家帮佣。债主又将她抢到山里,强迫与贺老六成亲。数年后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祥林嫂被迫又回到鲁家。鲁家嫌她嫁过两个男人,对她百般岐视和压制,使祥林嫂受尽了凌辱和折磨。为了改变命运,她花了两年的血汗工钱给土地捐了条门槛,但随之而来仍是种种不幸,最后被赶出鲁府。她悲愤至极,手执利斧奔向土地庙去砍门槛。祝福之晨,祥林嫂悲惨死在风雪之中。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越剧电影 《祥林嫂》 金采风 袁雪芬 周宝奎1978年 http://
百曲越剧名段赏析009《祥林嫂·听他一番辛酸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630c10100lfeo.html 善良、纯朴、勤劳的祥林嫂,做童养媳来到婆家,谁知熬到并亲仅半年祥林便亡故,她终日操劳,与婆婆及小叔子相依为命;婆婆受生活和重债所压,又虑及为小叔成亲,在卫癞子的怂恿下,想把祥林嫂卖给山里的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得知后不愿为再嫶之妇,遂连夜出逃,来到鲁镇地主鲁四老爷家做帮工,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数月后,祥林嫂在河边淘米时被卫癞子发现,强行将她抢到山里与贺老六成婚;洞房之夜,祥林嫂头撞香案以死抗争,然为人忠厚善良的贺老六一番朴实的话语,却使她既同情又为难……堪称越剧里程碑式的时装剧目《祥林嫂》之所以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除了题材、表演等等之外,唱腔的优美精巧无疑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至少于我来说,每每看这个戏时感到比较压抑,但又不舍其中那些经典的唱段。剧中,袁派唱腔的朴实无华得到了集中的展示(范派虽唱段极少却也传于世),如同此一段“听他一番辛酸话”,不仅唱词写得朴素直白,演唱处理时旋律几乎淡化到了极致,即使越剧唱腔中惯常使用、以展示流派特征的一波三折的拖腔在这段唱中也几乎化为无痕。艺术家们为不同的人物赋予了不同的唱腔特征,祥林嫂的这段唱与全剧的风格无比契合在一起,不炫耀花腔,简约委婉,厚重沉稳,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咬字极为讲究,轻重缓急,蕴情于内。受袁派影响的越剧旦角流派很多,很多人唱过这一段,只是许多演唱听起来很妩媚的感觉,倒是缺了一份淳朴。
唱词:听他一番心酸话/倒叫我有口也难开/有钱人娶亲是平常事/那穷人无钱亲难配/他八十千钱非容易/多少血汗去换来/狠心人得了我的卖身钱/害老六负下了一身债/我恨癞子,怨婆婆/我不应该反将老六来责怪/只见他又是懊恼又是悔/独坐一旁发了呆/倒叫我要死不能死/要归又无家归/要闹又不能闹/要赔又无钱赔/这真是走也难来我留也难啊/进退两难我怎安排(袁雪芬演唱)
《祥林嫂》与袁雪芬
题材取自鲁迅的小说《祝福》,许多剧种都移植过这出戏。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个把祥林嫂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种应该是越剧。那是1946年5月5日,鲁迅逝世10周年,雪声剧团在上海明星大戏院首演,编导是南薇,袁雪芬、范瑞娟(饰牛少爷)、陆锦花(饰贺老六)、张桂凤主演。该演出本由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精髓理解不够,存在一些缺点。十年后的改编本由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整理,洪琛导演,剔除了祥林嫂与牛少爷的情感戏,贺老六改由范瑞娟出演。经过重新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使祥林嫂这个悲剧形象愈发引人深思。通过这个在封建宗法的夫权、族权、神权迫害下的妇女的一生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通过最后她对地狱和灵魂的怀疑,表现了下层民众的某种觉醒。同时,全剧再现了时代的生活风貌,富有绍兴乡土气息。
62年的演出增加了“厨房”一折戏,突出刻画是祥林嫂的内心苦楚。刘如曾对音乐做了更贴切的加工。77年,上海越剧院以男女合演的方式重排,史济华扮演贺老六。
该剧情节是这样的: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逼其改嫁以为次子娶媳并应付债主的追讨,祥林嫂不从而逃,留在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帮工。不料没多久就被债主一帮人抢到山里,卖给猎户贺老六为妻。几年后,贺老六患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噬去,无奈,祥林嫂又回到鲁家作佣人。因其两次守寡常被人厌弃,听说捐门槛可以赎罪,祥林嫂不两年的工钱都捐给了土地庙,本以为从此会平安了,但还是不被人容纳以至被赶到街头讨饭流浪。最后,除了倒毙在皑皑雪中,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结果。
祥林嫂的故事除了被越剧搬上舞台之外,几乎在全国各地都以当地的剧种移植演出过,其中以评剧最为驰名,新凤霞、李忆兰、鑫艳玲、谷文月、马淑华的演出都曾轰动一时。在笔者的印象中,十年**刚刚结束之时,到处都是祥林嫂的哀怨声。其中以新凤霞的评剧最为动人心弦,“听那人讲一遍……”让人至今难忘。这个故事,不论是鲁迅的小说,还是白杨主演的电影,尤其是据此改编的戏曲,越剧、评剧、粤剧,直至张火丁移植的一折《绝路问苍天》(京剧)……都是很有感染力的作品。
名声最响的当然是袁雪芬的越剧,也许是剧种与故事的发生地吻合的缘故,使人觉得祥林嫂的越剧版几乎不是在演戏,俨然活生生的生活再现。看越剧电影《祥林嫂》有感 安庆电视台王贝贝剧评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0c9ab0100a0mq.html 越剧《祥林嫂》给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孤苦悲惨的人生道路。生活就像与她过不去,不停的把一个又一个的灾难降临在她的身上:幼年被卖到祥林家做童养媳,中年丧夫,正沉浸在痛苦之中时,又被婆婆卖给了猎户贺老六。她不甘心侍从二夫,逃到了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杂工。生活刚刚平静下来,她又被一帮人抢到了贺老六家,逼迫与其成亲。在抢亲的途中,她欲寻短见,却没有死成。在新婚之夜,她发现贺老六实际上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也是个善良的老实人,也就不再反抗,决心和老六好好的过日子。谁知,新的打击接踵而来;贺老六不幸染上风寒,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带病去山上打猎,不小心摔倒在山上,当时就命玄一线。正在这时,祥林嫂又惊闻阿毛被山中的狼吃了。她四处寻找,在草堆里发现了被狼掏空了腹部的孩子。她痛不欲生,跌跌撞撞的回到家里,只见老六已经咽气了……她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中,在柳妈等人的“教育”下,深刻认识到自己是个罪孽深重的人,用两年的工钱在庙里捐了一个门槛,希望能够赎清自己的罪孽。即使这样,当祝福的时候,鲁四老爷仍不让她插手干活,并把祥林嫂赶出家门。祥林嫂疯了,祥林嫂死了……她死在自己痛苦的命运下,死在生死轮回的说教里,死在淡漠的人情中,死在封建的制度下…… 祥林嫂令我敬佩,又让我同情。一个弱女子,在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管束下,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得知自己被婆婆卖掉,坚定的逃出家门,并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又是很善良的,离开家的那一刻,甚至恋恋不舍。舍不得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亲手把她卖掉的)婆婆和家(徒四壁的破屋。)她也许都没有恨过她的婆婆。当她被人抢去拜堂,她是那么的倔强和顽强,宁愿撞墙而死也不愿屈服。可最终是她的善良占了上风:她发现贺老六是个可怜的苦命人,花去了大把的钱来买亲,欠下了一大笔高利贷,如果她一走了之,那他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因此,她选择了留下。“再次丧夫,失子”,如果换成另一个女人,一定接受不了。可是她活下来了,顽强的活下来了。在鲁镇,即使是柳妈的说教,鲁四老爷把她赶出门去,哪怕外面天寒地冻,她却沿街乞讨,甚至没有栖身之地,她都没有恨过他们,只是反复的念叨着:“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唉,傻祥林嫂哦,你这一辈子受的苦还不够吗?你是被他们逼死的!
封建社会的制度对女人是绝对不公平的,因此祥林嫂会有那么悲惨的命运:被卖做童养媳;买卖婚姻,如果不是这样,祥林嫂即使失去了丈夫,也许也会很幸福。而从封建社会到现在,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对神灵的膜拜也是超越一切的。包括贫富,贵贱,人性等等。经管祥林嫂为争取自己的幸福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终没能逃脱鬼神之说。她竟然相信了自己是克夫克子之命,相信自己这辈子命苦是因为前世作孽,相信自己有两个鬼丈夫,到阎王店要被锯成两半……她欲生不得,求死不能。她毕竟只是一个女人,毕竟只是由肉体组成的,哪怕她的心灵还能接受痛苦和打击,她的身体也不能承受了。所以她死了。
我鄙视鲁镇的所有人。他们冷漠,没有人性。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善人,可是他们做的都是缺德的事。他们瞧不起祥林嫂,厌恶祥林嫂,最后也许痛恨祥林嫂了吧?要不怎么会雪上加霜的赶走这个可怜的女人呢?难道他们连人最起码的怜悯之心也没有吗?其实说到底,这就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人格,是具有民族性的,是卑劣的。即使现在,对值得同情的人们惟恐躲之不及的事随处可见。我有时甚至怀疑文明古国这个词的由来。
祥林嫂,一个可怜的女人,做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如果我可以见到她,我会坚定的告诉她:好好的活下
第五篇:《绍兴地方戏曲》课后感
绍兴地方戏曲
这个学期我选的艺术类选修课是绍兴地方戏曲,我是经管学院的,但是我对戏剧是一直挺感兴趣的,然后我就选择了这门绍兴地方戏曲的课程,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带我们走进绍兴的戏曲世界。老师依次给我们讲述绍兴地方戏曲的内容,然后对各类如越剧、绍剧、莲花落等剧种的起源和发展加以充分的讲述,运用PPT和视频图文并茂的讲解,绍兴戏曲诗情画意的想象令人心驰神往。倘佯在美好的剧中,感受到了绍兴地方戏曲特别是越剧的魅力。
一、下面是我通过上课和课后自己搜集的一些关于绍兴地方戏曲的资料简介:
绍兴的戏曲传统绵长,剧种、曲种多样,声腔、唱腔丰富,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最有代表性的戏曲是越剧、绍剧、新昌高腔和莲花落。1.越剧
汉族戏曲之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民间剧团更有成千上万。建国后,越剧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现在已成为风靡全国,驰誉海内外的全国性剧种。它原来是浙江嵊县农村的小戏班,也不叫越剧,后称为“越剧”。它最早称落地唱书,以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或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等。越剧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音乐。越剧唱词最见的句式有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十字句;常用的主要腔调是四工调、尺调、弦下调;唱腔的基本板式是中板,常用的还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2.绍剧
中国汉族戏曲剧种。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发行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曾风靡全国,声播海外。1950年定名为绍剧。
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源出于秦腔,受到戈阳腔、赣剧、徽戏等剧种的影响,并吸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高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新中国成立后,绍剧的剧目、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绍剧的主要唱腔有“二凡”、“三五七”。绍剧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节奏急速明快,声音清脆刚劲,善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表现风格粗犷豪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绍剧的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小说,传说中爱国的、勇于反抗的人物和故事,流传的剧目达300多个:如整理改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火焰山》等传统剧目;新编的《于谦》、《百岁挂帅》、《葫芦案》等历史剧、故事剧;现代戏《血泪荡》、《阿Q 正传》、《血馒头》等。3.新昌高腔
调腔又名绍兴高调、新昌高腔。其出处尚存争论:一说是明代余姚腔的遗音,另一说是出自弋阳腔,或受弋阳腔影响。由于调腔长期在浙东山区活动,艺人又多来自新昌、宁海、奉化交界处的山坑冷岙,受外来影响较少,至今尚保留其固有特色,对余姚腔的探索研究有一定价值。4.绍兴莲花落
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
“莲花落”是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的一大曲种。在这一曲种内部,还可以按地域的不同而细分,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太原莲花落、陕北莲花落、汉中莲花落、十不闲莲花落、广西零零落、山东落子等,以及本文将要专题阐述的“绍兴莲花落”。“绍兴莲花落”作为大概念“莲花落”中的一种,现今它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被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
“绍兴莲花落”的流行地域主要在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和杭州一带。因为,其说白唱词采用的是绍兴方言炼话,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其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特别为绍兴人所喜爱,尤其是深受绍兴农村群众的钟爱。
2006年,“绍兴莲花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上课之感受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戏曲,但是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还是越剧,而且对越剧的各种故事掌握的程度也是最高的。越剧,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1953年底拍竣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更为主要的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多次用来招待各国政要和记者,被赞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国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源出自越剧唱腔。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扩大了越剧在国内外的影响,捧红了一个剧种。
越剧剧本主要取材于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有特技,也没有武打场面。越剧的服装模仿二十世纪初中国浅色时髦的服饰。最著名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和《西厢记》。越剧唱腔清丽、委婉而富有抒情色彩,它的表演虚实结合,动作优雅。越剧以复杂的身体动作和脸部、眼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特别是妇女的喜爱。当地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放映了很多越剧的优秀曲目,但是很遗憾,我只能记忆起那么几部剧。其中《西施断缆》印象最为深刻:
《西施断缆》主要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94年),西施的故乡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夫妇和上大夫范蠡入吴为奴,受尽耻辱,养马三年后才被放回。西施与范蠡早有百年之约,久别重逢欲行婚礼,不料吴王闻西施绝色,逼令勾践献美。勾践为复国大计决定献出西施。范蠡悲愤交织,但为越国百姓免遭涂炭,忍痛割爱。痴情的西施,闻之肝肠寸断,在毁容不成后绝望投江,以死抗争,被下大夫文种救起。后她被越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壮举所震撼,毅然决定“舍身去、别家园„„纵然今生难回还,能换个国泰民安心也甘!”高举长剑,砍断缆绳,别亲东去„„
让我们追溯一下这部剧的由来。作者于1985年先创作《西施》,经几度演出后,锲而不舍,另辟蹊径,再改写成此剧,终于成功地塑造了这个既有外表美、更有心灵美的绝代佳人西施的光辉形象。全剧在西施挥剑断缆,“扬蛾入吴关”的高潮中嘎然而止,令人回肠荡气,余味无穷。
1995年以《西施》为剧名由诸暨越剧团参加浙江省第六届戏剧节演出,获剧本奖、优秀演出奖,陈伟龙获优秀导演奖,顾达昌、胡梦桥获优秀音乐奖,罗志摩获优秀舞美奖,余芳获服装设计奖,乐队获伴奏奖,杨立本获司鼓奖。1996年,《西施》经再度修改定名《西施断缆》。由杨小青、陈伟龙导演加工排练,于12月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顾达昌、胡梦桥获“文华音乐奖”。剧本还获“田汉戏剧文学奖”和“鲁迅文艺特别奖”。
1996年《西施断缆》发表于浙江《戏文》杂志第四期。1997年,由周柳萍主演西施,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1998年,由阮逊(执笔)、吕建华、陈伟龙改编成戏曲电视连续剧,在情节上有所发展,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剧协影视部联合拍摄,导演张志明,摄影裘康茂。陈男饰西施,梁伟平饰范蠡,程伟兵饰勾践,张伟忠饰伯嚭。
1998年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VCD。
面对西施,我们沉默了;面对历史,我们沉默了;面对这部剧,我沉默了„„ 这部剧留给我很深很深的印象,有时候午夜梦回时也会感受到西施的痛苦和揪心,以及对这么一位弱女子的深深怜惜„„我总会想,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掠夺,如果没有“貌美”的西施,那么那位“平凡”的西施一定会与范蠡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享受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正如黄梅戏《天仙配》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但是现实却让这部剧流传下来,它是属于我们的瑰宝,是我们千百年文化的沉淀,更是我们戏曲界的一朵“牡丹”。往事不可追,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体会一些,哪怕是一丢丢的艺术气息所带来的精神食粮!
三、对绍兴地方戏曲的认识
绍兴是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戏曲作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样是在越地开花结果。继往开来,绍兴地方戏曲得到了新的继承和发展。像我们绍兴的越剧,越剧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今各类高校都创建了越剧社团或相关组织,越迷人群不再限于中老年人,反而更加年轻化;“越女争锋”等形式的选秀节目也带给大家发展的舞台与眼耳的享受;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越剧团下乡演出的次数也在增加,越剧以她特有的风格正逐渐在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而对于绍剧呢,绍剧剧目也在各大剧院和学校的文体演出占据重要一席,还有新昌高腔和绍兴莲花落,都为广大民众所传唱,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绍兴的地方各类戏曲会在本土深深扎根,并且走向全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