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1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

5.《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神秘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3.教师准备有关金字塔的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金字塔那些知识? 2.金字塔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神秘?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金字塔课件。导入。(板书课题)神秘的金字塔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金字塔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古埃及的位置你知道吗?(播放课件:埃及的位置)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璀璨的两河文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的情感。

2.教育学生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地理位置,以及古代巴比伦人为人类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

3.培养能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查阅有关两河文明的资料,图片。2.收集四大文明古国有关资料。3.教师准备有关课件。课前布置预习,要求:

1.你了解了有关两河文明那些知识? 2.古代巴比伦人创造了那些灿烂的文明? 3.当你了解到这些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璀璨的两河文明

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内化情感 1.小组交流预习收获

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三、互助点拨.交流释疑

当你了解了两河文明有关知识后,有什么感受? 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汉莫拉比法典的资料和图片。(课件展示)小结。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1.两河流域的位置你知道吗? 古巴比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

2.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

五、巩固检测

填一填,相信你是最棒的!

1.()是古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佛教的发源地是(),佛教与()、()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古代中国和()、()、()被合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4.古巴比伦的()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与古埃及金字塔齐名。

二、火眼金睛。

(1)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了()。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2)()制订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3)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古埃及法典 C.印度法典(4)《西游记》中的“西天”指的是()。

A.古代日本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5)古代印度是()的发源地。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6)孕育了巴比伦文化的两河流域是()。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三、自我展示台。(小组合作进行)

1.古代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面对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2.学习了《神秘的金字塔》后,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金字塔的神秘之处在哪里?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5课 感受村民选举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

1.知识:了解村官的职责;知道村干部官虽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懂得我国村干部和居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制,民主选举干部好处多;了解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可通过民主程序罢免不称职的村干部;了解居委会的性质及工作任务。

2.情感:激发学生们对好村官的敬佩之情,激发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尊重之情。

3.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民主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能自觉履行我国宪法所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成为自觉守法的好公民。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设计课前调查表,内容是了解所在村村长的职责及一年来为村民们做的工作)。2.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身边好村官的故事。3.准备录音故事:李小东家的故事。

4.录像: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录像:大型人物电视专题片《吴仁宝》片段。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人:

(1)听录音:李小东家的故事。

(2)前些日子,李小东有什么烦心事儿? 后来,他们家的苦恼是怎样解决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村官们的故事。板书课题:第5课感受村民选举

(设计意图:一开始由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村官有了第一印象,由此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村官们的故事较为自然。)(二)互动交流 1.调查交流。

(1)每个村都有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们村的村民委员会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村长是谁?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的成员。请属同村的同学合成一组交流补充。

(2)我们村的这些村干部们一年来为村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老师课前让大伙儿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过了吗?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调查的结果。学生交流,形式不限。(3)通过刚才的交流,谁来说一说村干部们的职责是什么呢? 2.好村官的故事。

(1)录像: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

设疑:为什么数千村民都含泪赶来向村支书李元龙作最后的告别呢?(2)自学课文,了解李元龙的故事。

(3)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动人情节,你还知道李元龙的哪些故事呢?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一些李元龙的动人事迹。

(4)看完、听完李元龙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5)像李元龙那样的好村官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好村官的故事(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好村官的故事。

(7)录像:大型人物电视专题片《吴仁宝》片段。(让学生交流,并谈所感)3.不称职的村官。

(1)过渡:称职的村官,造福村民,人人爱戴。但是,也有的村干部却不能尽心尽职,还以权谋私,他们给村民带来很大的危害。

(2)自读书上37页内容:如此村官危害大,并谈谈读后感想。

(3)学生畅所欲言,由课文走向课外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不称职的村官。(4)小组讨论:如果村官们不为村集体着想,办事不民主、不公道、不廉洁奉公,甚至亏受贿,以权谋私,会对全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围绕正反对比事例:“好村官的感人事迹”和“如此村官危害大”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看录像、听故事、讨论辨析等手段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村官是好村官,知道以权谋私的村官给村民带来的危害。并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利于激发学生对好村官的崇敬之情。)(三)引领访谈 1.你对我们村的村干部的工作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的工作称职吗?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请你对他们的工作提一提建议。

鼓励:来,让我们大胆地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采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我们村的小主人,我们应该这样做。

(设计意图:通过访谈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当一回我们村的小主人,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师总结。2.课后调查:问一问家长或邻居,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呢?(设计意图:课尾注重总结延伸,使学生对本课有了总体回顾,课后调查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的课件制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1、录音故事《李小东家的故事》,2、录像: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3、录像:大型人物电视专题片《吴仁宝》片段。为使学生一上课便能进入课堂情境,所以从故事导入。为避免看文字材料了解村官的单调,所以在了解好村官的故事时,播放:好村官李元龙的新闻报道片段。让学生直观理解并感受感人事迹,明白内好村官人人爱戴。播放:大型人物电视专题片《吴仁宝》片段,是在学生交流完搜集到的好村官的故事后,再一次通过录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对好村官的崇敬之情。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城乡学校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感性认识出发,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他们了解的社会现象、事物进行梳理和归纳认识,给学生以真实之感。

2.教师在课前应对布置学生的调查访问做一定指导,以便课上进行反馈。通过“走出去”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分析社会书屋的初步能力。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参与的主动积极性,参与的广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注重评价的过程化和多样化。

第2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课前调查: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内容?

2.引入:村干部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好村官人人爱戴,人人欢迎。不称职的村官人人唾弃,那么村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

3.揭题:我国村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村民们是怎样选村官的?(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旧知,自然引入新知:村干部的选举。简明扼要,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了解“村民选举”

1.教师:瞧,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今天格外热闹,他们在干什么呢? 2.听录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村民选举”。交流:(1)村民们是怎样选举村委会干部的呢?回忆一下,和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2)那位70多岁的老人,尽管行动不方便,也来亲自投上神圣的一票,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怎样说的?

(3)大伙儿想选一个什么样的村官? 3.讨论:(1)为什么要通过全体村民直接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的干部?(2)分小组讨论,并作记录。(3)组织交流。

小结:我们国家的基层干部乃至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民主选举可以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每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村民民主选举村干部有哪些好处呢?谈谈你的看法。

5.小结:村干部谁好谁坏,谁为群众着想,村民心中有一杆秤,选谁不选谁,投谁一票,村民都会在心中掂量,由村民直选的“村官”最有群众基础,最能体现群众的意愿。(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于营造氛围,由听录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村民选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明白村官是怎么选举的,感悟出民主选举村官的好处。)

(三)村民眼中的村官

1.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呢,请同学们听一听乡亲们的想法。2.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

3.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所调查了解的“村民们所喜欢的村官是什么样”。4.读民谣,概括人们希望选出什么样的村干部。5.情境创设:出示几个村干部候选人的简介。村里要选村委会主任了,谁能当选呢,你说说看。6.讨论:为什么选村官要如此斤斤计较呢?

7.设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广大农民依法选举产生的能够直接代表和体现他们利益的核心集体,然而,当一届村委会已经不能为民谋福,而且完全失去了群众信赖的时候,那么广大村民又该怎么办呢?

小结: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也可以通过民主程序进行罢免。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罢村官的事例。

9.交流: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设计意图:动用多媒体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创设情景,给学生了解、参与的机会,在辩论与争论中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选村官要斤斤计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1.录音:介绍大学生村官黄梁兵。

2.小小辩论台:大学生当村干部值得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用辩论的方式,形成教学高潮,激发学生们对称职大学生村官的崇敬之情。)

(五)活动:模拟选举村干部

1.自学课文,了解选举办法和程序。2.分工负责,进行筹备。3.正式选举。4.活动评价。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切地体验到村干部选举的办法和程序,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

(六)总结延伸

建议学生有机会参观村民选举。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运用录音:“山东省济宁市郊区刘营村村民选举”和录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访,让学生亲自感受到选举场面,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四、对本课的提示与建议

1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多收集资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展开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兴趣。2.“模拟活动”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3.注重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选举活动和提出建议,注重学生有个性的表达以及评价学生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3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录像:居委会阿姨的一天;文字材料:世界之窗 2.向父母或身边的其他人了解自己属于什么社区,哪个居委会。3.了解自己所在居委会叔叔阿姨们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家住在哪里?属于什么社区,哪个居委会? 2.揭题:那你们知道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吗?居委会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居委会。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本课学习,比较亲切、自然,再设疑:居委会的性质、主要工作是什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感知,了解居委会的职责和工作 1.老师介绍自己所在社区的居委会。

我家居住地的居委会主任是一位年轻的阿姨,她一心想着要为居民办实事,我们来看一看她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2.多媒体播放:居委会阿姨的一天。3.这位居委会阿姨一天做了哪些事呢,你知道居委会的任务是什么?居委会工作人员应当做哪些工作呢? 小组讨论、交流。4.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或者演一演自己所在居委会叔叔阿姨的故事。3.新闻特写:居民代表会解决“老大难”。

南京双桥新村居委会是怎样为居民们解决“老大难”的? 4.居住在城镇的家庭,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1)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讨论,如:有些病人、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寒暑假孩子无人照看,没有健身娱乐场所,老年人想定期检查身体„„

(2)请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社区谈一谈这类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小结:在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为了解闷这些难题,居委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不断为我们创造着方便的生活。5.介绍优秀居委员主任的先进事迹。先引导学生介绍,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教材中居委会阿姨的一天介绍的基础上谈一谈或者演一演自己所在居委会叔叔阿姨们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从角色体验中有感而发,从而感受到居委会工作人员用自己的辛苦,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增添了欢乐。)

(三)讨论评价,了解居委会的选举

1.你们知道居委会主任是如何选出来的吗? 介绍居委会主任的竞选。2.讨论:

你想选举什么样的人担任居民委员会主任,为什么?

小结:在社区居委会成员的选举中,一定要把那些有能力、会管理、热爱社区工作的各类人才,选进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3.拓展:

(1)课件出示p44-45世界之窗:法国也有居委会。学生阅读了解。

(2)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居委会是为社区服务的机构,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居委会工作提供良好的建议。居委会主任是大家民主选举出来的,应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四)总结、延伸。1.总结:

社区服务的意义在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性质,因此从现在起,每人都应树立对社区的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居委会,尊重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劳动,搞好社区建设。

2、指导调查实践

同一社区的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去采访所在地的居委会,事先与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联系好,说明来意取得支持。(1)采访的具体内容:

了解你家居住地的居委会的组成以及选举情况。

看看居委会是怎么工作的?社区有哪些便民服务项目,给当地居民带来哪些方便?居委会帮助居民解决了哪些实际困难,列举一些感人事迹。(2)采访注意点:

注意安全、礼貌,遵守纪律。采访中注意倾听,做好记录。要爱护被采访单位的一切设施。

(3)合作完成一份调查(采访)报告。要求:

有时间、地点、被采访对象。

了解居民委员会为居民们解决了哪些难题?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你认为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提一提合理化的建议。4.鼓励导行:

居民委员会为我们服务,我们是社区的小主人,社区建设靠大家,别小看一个人的点子,集中起来,就是了不起的“大智慧”,让我们大胆敞开心扉,为社区建设提建议。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更好!

(五)作业 课件出示: 作业:

1.居住地相近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就近调查周边的居委会,完成调查任务。2.利用晨会课开展一次交流会,交流调查的结果。附:调查表格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1、居民委员会为居民们解决了哪些难题?

2、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3、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请提一些合理建议。

调查人:

(设计意图:调查实践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有效延伸。对于课外的调查活动,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同一社区的学生组成合作伙伴开展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及时反馈交流,使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课件制作主要分三块: 1.录像:“居委会阿姨的一天”,拍摄居委会阿姨一天的主要工作。通过图文并茂的“一天”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激发学生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尊重之情。2.文字材料:世界之窗。

3.作业,出示调查表格,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汇总。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本课时的教学因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可根据各地特点作适当调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设施、社区服务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的人们是互相服务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为社区人们的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一些小组调查访问活动,让学生到自己家所在的社区居委会进行小调查和资料收集。调查活动也可放在课后进行,但要及时反馈交流,使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小组调查访问前教师要作好指导工作,要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发挥个人所长,合作完成任务。3.评价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评价,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从学生参与的面、过程中的体验以及活动的结果呈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关注社区的程度,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本课教学设计的总体评价与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村干部和居委会的职责,知道村干部和居委会主任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懂得我国村干部和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制,民主选举干部好处多;了解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可以通过民主程序罢免不称职的村干部;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能自觉履行我国宪法所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成为自觉守法的好公民。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课时:村官有多大、民主选举村干部、了解居民委员会。在教学中,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选举”“小小辩论会”等多种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感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通过学习,了解村干部和居委会的职责,知道村干部和居委会主任虽官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懂得我国村干部和居委会实行民主选举制,民主选举的好处多;了解按照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可以通过民主程序罢免不称职的村干部;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能自觉履行我国宪法所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会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成为自觉守法的好公民。由此将本课分为村官有多大、民主选举村干部、了解居委会三个课时。针对第一板块“村官有多大”,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村官的职责,以讨论辨析的方式明确什么是好村官什么是坏村官。针对第二板块“民主选举村干部”,采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知道民主选举村干部的好处与村民罢免村干部的深层含义,再在模拟活动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切地体验到村干部选举的办法和程序,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

针对第三板块“了解居民委员会”,采用调查采访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及时反馈交流,使活动落到实处,真切体会到居委会的工作。最后,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居委会阿姨的一天”,让学生感受到居委会工作的辛苦与繁忙,激发学生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尊敬之情。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

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体现。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了解银行取款、接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如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是讲道德的体现。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伸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考讨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2.师生谈话。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学生表演。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了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两个范例,一是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的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二是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教材呈现的反映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同时针对小学生休闲活动中的一些流行文化而提供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承接‚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这一话题,展示了两个实践活动:新编童谣和自创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编,进一步认识健康文化活动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健康的活动替代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让学生懂得休闲时光读读书、看看报,也会受益不少,引导学生要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

学情分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畴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正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4、学会拒绝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

学情分析:

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臵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臵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中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5、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

第二单元 不屈的祖国人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分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臵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第二 课时)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

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耻辱。气愤。【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

(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

【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臵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 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2、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4、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6、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师: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2、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

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活动二 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例)日本(见教材内容)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

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2、环球旅行去

教材分析: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较多。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观察及思考问题,设臵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历,能够自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本设计希望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这种能力继续深入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教学理念: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世界、认识世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神奇探秘之旅 活动一 神秘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我向往的特色城市‛世界之旅吧!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课件:出示‚世界之旅‛几个大字,并附有旋转地球)

师:看,首先我们来到了充满神秘感的埃及的古玛雅。

(课件介绍:说到世界奇迹,人们都会想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这些为古埃及国王修建的巨型坟墓,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向人们展示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的智慧,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

(课件介绍:在中美洲的密林中有一座保存了数千年的古遗迹,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丛林中的神殿‛的玛雅文明。从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开始,它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人们带来一个个震惊,又留下一串串令人迷惑不解的疑云……)

师: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查找资料,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每位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结。用各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故事、叙述、表演、智力答题、科幻小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探讨

探讨题:想象一下,建造金字塔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的难解之谜? 师:除了神秘的金字塔和谜一样的玛雅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还有许多人类之谜。它们展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我们来探寻古遗迹中的人类之谜,也许,将来揭开谜底的,就会是我们中的一个。

活动二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师:你知道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和奥运会的来历吗?它们都来自古希腊,一提起希腊,西方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希腊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课件介绍: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欲争夺一座城市保护神的位臵,最后二神决定每人给市民一份礼物,然后由市民选择谁来做保护神。最后市民选择了献出橄榄树的雅典娜,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雅典。)

(课件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它是希腊各城邦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所以,通往奥林匹克会场的道路,人人自由往来。这就是奥运会的起源。)

师:同学们,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呢。你们手中的资料,就是凭证。拿起你的凭证,和伙伴们一起畅谈一番吧。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96面的内容

讨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古希腊的历史名人? 全班交流:以主持人讲述的方式介绍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父亲是宝石雕刻工匠。生平事迹材料不多,据说曾在埃及向当地的祭司学过数学,后来移居意大利南部。他认为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提出几何学上点、线、面和空间的概念。最大贡献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国商高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论点,而毕达哥拉斯用数学逻辑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希腊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了不起。你还知道哪此希腊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谈谈感想。

作业设计:

故事续编:密林深处的秘密

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小故事,把玛雅人的消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思考失踪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故事续写完成。

(第二课时)

感受现代文明之美与现代艺术之精髓 活动三 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XX小导游,一起走出国门看世界吧。

一位学生上台: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日,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首先从亚洲出发,访问欧洲国家——法国,重点参观巴黎卢浮宫,欣赏艺术瑰宝。然后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最后抵达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漫步国际大都会。记住哟,途中有什么想交流交流的,可以大胆地畅所欲言。准备好了吗?出发!(课件介绍: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著名音乐人物、纽约时代广场、华尔街)

交流、探究:

名作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断臂维纳斯 分享所了解的音乐家故事

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事情?谈谈你所了解的美国。

导游作结束语:旅客们,今天的行程结束了。预祝各位今晚有个好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XX同学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国,其实,书中第100——101面的了望台也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城市花絮,大家可以去看看。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各国风情吧。

作业设计:

向父母介绍自己了解的国家。

3、文化采风

教材分析:

《文化采风》让学生了解世界名城,它们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甚至比新年到来还要隆重、热烈。像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 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全休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节日饰品,了解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庆祝活动,看看从节日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文化现象。

1.让学生谈一谈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西方节日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3.汇报:圣诞节在西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4.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5.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像中国过春节一样。

第二课时

活动二:礼仪中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请阅读P107页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板书设计 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与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与教案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2、民风民俗知多少?

3、劳动最光荣。

4、农村和城市的明天。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保护自己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思。

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结和行为,抑制各种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分析社会丑恶现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知识:知道抽烟、酗酒、吸毒、迷恋网络和邪教组织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解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预设课时:8课时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

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课前准备:

1、请学生收集有关抽烟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资料;

2、请学生收集有关酗酒的危害和适量饮酒的好处的资料;

3、请学生调查周围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

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有一句话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不良习惯,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为了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并勇敢地向这些恶习宣战吧!

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二、具体了解吸烟。

1、了解吸烟的危害(1)、课件出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审判台:列举烟的N条罪状

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道具: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

活动: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师小结:吸烟有这么多害处,吸烟真可怕!(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

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出示:

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小结:有数据显示: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

总结: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出示:

3、知识窗:了解世界无烟日

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5月31日)

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谁知道? 例如:1988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1999年:戒烟。口号是“放弃香烟”; 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

三、课外延伸。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吸烟的人,你会怎么说?

在公交车上,你看见一位大哥哥在吸烟,你会说“??”; 在图书馆,“??”;

当你心情苦闷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支香烟,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

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教学难点: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吸烟的危害,谁还记得吸烟的危害。有谁去调查了身边的吸烟问题。跟大家说说!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

二、酗酒

1、故事引入

在酗酒的危害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故事。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感受)

2、酗酒的危害

其实,酗酒不仅是丢面子的问题,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出示消息)

危害性酗酒成为青少年一大“杀手”

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药品研究院的医学科研人员,则通过对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年龄在15岁至24岁已故青少年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汇总,结果发现,危害性酗酒已经成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这些青少年身亡的最主要“杀手”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2年期间,共有约2600多名年龄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死于因危害性酗酒伤害而引发的身体损伤或病症,比例超过同一时期同年龄段死亡人数总和的一成半。简单来说,在那十年中,每六名年仅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因故身亡,其中便有一人是直接或间接死于酒精量的过度摄取。就这2600多名青少年的最终死亡原因,基本上都集中在危害性酗酒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暴力型冲突及非清醒意识下自杀等几方面。

3、结合课前的资料,学习课文“警示栏”中酗酒的危害,结合自己的资料,填写并谈感受。

4、辨析明理:酒的自述

酗酒有这么多危害,那是不是我们一滴酒都不能沾呢?

“喝酒”和“酗酒”有什么区别呢?假如你是酒,你怎么为自己伸冤呢?(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三、上网。

1、故事引入

我们也来看个故事:一个优秀学生蜕变的过程

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高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然而,初中一年级时他迷恋上网络游戏,并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与“朋友”一起偷窃、索要同学的财物。他母亲发现儿子的劣迹后,有时打他一顿,有时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未能高度重视。学校老师数次对高某批评教育后,见他仍不思悔改,遂劝其退学。离校后的高某更加肆无忌惮,与“朋友”频频作案,仅在2002年暑假就结伙盗窃8次。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02年10月高某等人被绳之以法------你来分析,谈谈感受。

2、上网成瘾的危害

①看录象,(某学生泡网时间过长造成脑瘫)谈感受。②例举上网成瘾的危害;

③交流:我们班同学的每天上网多长时间?到网上都做什么呢?

3、辩论会 和喝酒一样,“网上学习”和“泡网吧”有什么区别?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四、调查实践

根据课文“小调查”的提示,自主设计调查工具,完成调查。

2、向“白色恶魔”说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了解戒毒的艰辛。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教学难点: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探究吸毒的原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了解戒毒的艰辛。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教学难点: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探究吸毒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放映图片,师配介绍)缭绕山间的云雾向初升的太阳徐徐爬升,漫山雪白、淡紫、嫣红的花朵摇曳在亚热带的熏风中,奔放而妖冶,一股微甜苦香的气息迷漫在空气里。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美??)

刚才同学们对这成片成片美艳的花赞叹不已,可是它却被人们称为——“罪恶之花”(课件)。说起它的学名,你一定不会陌生——充满诱惑却饱含毒汁,可以令人致命的罂粟花。

2、对于罂粟花,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罂粟花秋播春开,花并没毒,真正有毒的是低垂蒴果中的白色汁液,它是成为罪恶的白色粉末的源头。(课件)美丽的花朵下蕴藏着对人类的巨大灾难,这也让花朵成为了“罪恶 之花”。

3、揭示课题

这白色的粉末让我们的生活中,隐藏了一个比吸烟、酗酒、沉溺网吧更可怕的恶魔,那就是——吸毒。当前,世界性毒品泛滥日益猖獗,给社会、经济和治安带来严重危害。遏制毒品泛滥,开展反毒斗争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让我们行动起来,向“白色恶魔”挑战吧!

二、初知毒品

1、什么是毒品

?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毒品吗?(指生说,配以图片)

是啊,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妖雾合精神药品。(播放录像:《青少年教育》剪辑5’35”—7’35”)? 你知道这些毒品有什么危害吗?(指生说)教师相机结合课件补充 鸦片又称烟土,属天然罂粟类植物硕果的浆汁干燥后形成棕褐色胶状固体。这种毒品具有致成瘾性,长期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导致其他身心疾病,过量使用可引发呼吸抑制。

海洛因因俗称“白粉”,是一种高毒性的鸦片类化合物。其成瘾性和毒性比吗啡强4—5倍。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鸦片更容易上瘾,随着使用毒品时间的延长,瘾君子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毒品才能产生原来的精神效应。滥用海洛因的危害有:急性中毒,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传播艾滋病、多种性病和传染病;扭曲人格,败坏道德,使吸食者走向犯罪。冰毒使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时可精神亢奋,运动明显增加,可诱发暴力行为和刑事犯罪。大剂量、长期使用病毒可致精神失常、易怒、行为失控甚至发生自杀和伤人行为。??

2、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师随机解释毒品相关知识(播放录像:《青少年教育》剪辑7’35”—9’17”)

三、讲述真实故事,冲击心灵

1、学生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真大,毒品这个“白色魔鬼”,正疯狂伸出罪恶的魔掌残害人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染上这个“白色恶魔”,最后横尸街头。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真实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2、老师这儿也有一段真实录像,有一些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为了吸毒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

道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起来看——

(播放剪辑过的录像:《青少年教育》12’00”—14’45”)

3、看着一张张后悔、沮丧的脸,冰冷无情的监狱里,那一声声撕鸣,吼叫的声音,你有什 么想说的吗?(指生说)小结:一个又一个无知、轻浮、暴躁的青少年,本该享受美好人生所带来的家庭温馨,社会关爱和好友相拌,但是似长大却又未长大的他们在好奇心的屈服下,走入了黑暗与死亡的殿堂,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家破人亡。对这些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指生说)

四、讨论交流

1、这白色恶魔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其实,像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中国,甚至整个世界

中还有为数不少。(出示全世界以及中国目前吸毒者的人数)

2、看了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要说吗?(指生说)

3、毒品既然如此可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染毒品?他们是怎样染上了毒瘾呢?让我们

来听一听吸毒者的自白吧。请阅读“报告会”中的故事。读了这些人的自白后,你觉得他们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4、可能有些同学觉得他们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 像。

(播放录像:《青少年教育》剪辑16’10”—21’18”)

5、交流搜集到的毒品的危害性。

五、故事会

1、毒品真是可恶、可恨!然而可喜的是,有一些昔日的瘾君子却痛下决心,凭着毅力成功 戒毒,从而获得了新生。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2、小组推荐比较典型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3、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朋友,别放弃,如果你想享受阳光的温暖,人间的温情,想听到父母、朋友的关爱,老师的寄语,那么请好好生活,做好下面人生的每一步,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教学重点: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了解戒毒的艰辛。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教学难点: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探究吸毒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咱们知道了毒品及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对于上堂课的内容,你还有

什么想说,什么想问的吗?(指生说)

刚才有同学问道既然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怎么还会有毒品? 政府怎么处理毒品? ??

2、刚才同学问的都很有价值,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交流反毒成果,坚定反毒信念

1、鸦片在我国被一些步伐分子利用获取暴利。国家大力打击。有一个打击一个。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侵略者就是利用鸦片毒品打开我国国门的,国人们经过卓越斗争才取得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今,改革开放之后,还存在毒品的犯罪隐患。政府打击毒品犯罪决不手软。你知道政府是怎么打击毒品犯罪的吗?(指生说)

? 罂粟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封闭烟馆; 吸毒者纷纷戒毒; 依法惩办制毒贩毒贩; ??

是啊,正是这些严厉的打击措施,现今已成为新中国史无前例的“无毒国”。2、2002年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经过近一年努力,全国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了累累硕果。请浏览15页课文罗列的禁毒硕果。

3、浏览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向邪教宣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

2、初步了解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3、激发学生对邪教的痛恨之情。

4、学会抵抗邪教的侵害。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邪教如何破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难点:揭露邪教在其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罪恶目的。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世界邪教组织的犯罪事实。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引入

1、出示陈果自焚前的照片 你们认识图上的这位大姐姐吗?

她叫陈果。一个大眼睛,眉清目秀的漂亮女孩,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艺术之星。她弹得一手好琵琶,文化课也很优秀。十二岁时曾去新加坡参加过演出,而且在国内也多次获奖。1999年,陈果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这所在全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

你们想知道她现在的近况吗?(学生畅谈)

2、出示陈果自焚后的照片

这位躺在病床上的重残病人就是陈果。她烧伤面积近百分之八十,头、面部四度烧伤。现在,她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永远不可能再弹奏她那心爱的琵琶了。

3、出示陈果自焚前后的两张照片

同学们,看了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二、区分宗教与邪教

1、初步了解法轮功天安门自焚事件。

2001年2月,正当我们沉浸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有7名法轮功教徒在天安门自焚。其中一名就是刚才我们介绍的陈果。这么美丽的生命为何要自焚呢?这就是她所谓的信仰吗?

2、初步了解宗教。

宗教在我国流传了很久,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仰,如佛教、基 督教等。

你们认为,这些宗教与刚才我们所介绍的法轮功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

3、认清邪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组织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残害生命,扰乱治安,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这就是邪教。这些邪教往往有着美丽的名称,却隐藏了其罪恶的目的。

三、初知世界各种邪教组织。

1、看录像“反对邪教,警钟长鸣”(1:04—3:03),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一些邪教组织?

2、结合搜集的资料,填表。附

1、奥姆真理教:1995年,用沙林毒气袭击日本东京地铁站,酿成12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的惨剧。

2、人民圣殿教:1978年11月,教主吉姆.琼斯诱导914名信徒集体服毒自杀。

3、大卫教:1993年4月19日,在与政府武装对峙51天后,教主大卫.考雷什引领信徒放火自焚,86人死亡。

4、法轮功:1992年成立,教主李洪志声称练功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练出特异功能,还可以成仙成佛,以迷惑群众,造成许多群众伤残事件。

四、揭露邪教的罪恶本质。

1、看录像(10:30——14:10),谈谈感受。

2、深入讨论,揭露罪恶本质。

1)陈福兆犯下了什么罪行?(投毒杀人案)

2)他怎么会走上犯罪之路的呢?(1996年开始练习法轮功。为了提高修炼的层次,追求圆满,他“不真、不善、不忍”,向拾荒乞讨人员进行投毒。就这样,在“法轮功”的精神控制下,他由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手。)

3)迷上了法轮功,会造成什么危害?(害己害家人也害别人)

4)“法轮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你还知道哪些?(4人组交流)

3、看一组漫画,说说邪教组织者的罪恶目的。

五、行为指导,小结提升。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有一位同学露露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你想听一听他的烦恼,帮助他解决烦恼吗?(愿意!)

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心声吧!

我无法原谅母亲偷看了我的信。

“妈,你过来,这是什么。” 我抓起一叠信狠狠地问,“妈,你真的太令我失望了。”妈妈有点不知所措,“小枫,妈也是为了你好啊,你看你都上初中了,妈不想你分心啊,妈本来打算等你考完了再给你的。”“为我好?为我好就不应该把信藏起来。”这是的我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你不但藏我的信还看我的信……”“妈没看啊。”“没看?那这是什么。”我举起手中的一封信,显然这已经被拆开过的。“你以为你是我妈妈就可以管我的一切吗?我也是人,我也需要自由,你为什么私自拆看我的信件,你不知道私自拆人信件是犯法的吗?作为一个母亲,你就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性和严重性吗?!”

同学们,你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吗?

(侵犯了隐私权)

回答问题:

1、什么叫隐私?

2、私拆别人的信件对吗?

3、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他人的隐私权?

二、初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让我们阅读课文22页,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有什么收获?

三、了解法律保护的权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出示案例,展开分析。

1、父母可以带未成年人子女到歌厅唱歌吗?

2、儿童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吗?

3、谁是孩子的监护人?

4、未成年可以进游戏厅吗?

四、请你出招。

同学们,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文中的其他案例,进行评论。)

◇看图片评议:

1.全班交流。

2。师:评论了这些案例,请你选择一位主人公,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看漫画评议。

◇表演小品《她该怎么办》

◇我们经常听到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就教材“小讨论”中的第三题展开小组讨论。

随机进行知识学习

投影:

五、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单元 民风、民俗知多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及丰富的内涵,珍视家乡的民风、民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积极保护祖国的灿烂文化,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能力:能从多元化的民风、民俗文化中领悟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能正确认识民风、民俗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各种民风、民俗现象,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知识: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及其文化内涵。了解民风、民俗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知道民风、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消极、不健康因素的危害性。

预计课时:7课时

一、民风民俗大观园

[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2、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信息,感受我国丰富的民风民俗。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一)笑谈“换牙丢牙”风俗。

1、教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请你们面朝老师坐正,嘴角往上翘,露出牙开心地笑一笑。

2、教师:笑得真开心!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下了,还记得吗?换下的乳牙丢哪儿了?(上牙丢屋顶上,下牙丢地上埋土里;上牙丢屋顶,下牙丢床底下。)

3、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习俗,据老辈人说这样可以使新牙长得整齐。)

4、老师小时候,大人也是这么告诉我的。那么你们相信吗?不管信还是不信,我们都这样做了,那是因为——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袭、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叫它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课件出示)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民风民俗还有许许多多,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去逛逛吧。(板书课题:民风民俗大观园)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这个大观园可真是丰富多彩,看,有民居园、服饰园、节日园等,真不值先往哪儿逛好?

2、咦,那边锣鼓喧天的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去凑凑热闹吧!(课件播放赛龙舟场面)看到这场面,你想到了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学生:端午节)(板书

端午)

2、那谁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你们都知道各地的哪些端午习俗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现图片)

(1)吃粽子、划龙舟:是啊,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瞧,五花八门的粽子令人垂涎欲滴、赛龙舟的场面也热闹非凡。(图片几张很快出示)吃过粽子吗?看过赛龙舟吗?说说看。(2)还有吗?(读课本第30——31页)▲吃五黄:

①“五黄”是什么?(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课件出示,一起来读读。

②谁知道端午吃五黄的目的?(祛五毒、驱邪避灾)

③那么五毒指的是?(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一起读。师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老师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家里人总会把雄黄酒喷洒到房子四周的石头墙上,听大人们说这样做,那些毒虫子就不会光顾了,还能清洁杀菌呢。

(3)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俗也不尽相同。(板书:习俗各不同)▲

挂菖蒲、插艾叶

(图片出示)这就是菖蒲、艾草,能驱蚊、能入药,传说还是驱邪的利器呢。

挂丝线

有些地方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作为长命缕,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挂香囊、佩戴香包

①看,这就是香囊,(有香味、刺绣精美、很漂亮)香包一般由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制成绳子,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布袋,再绣上各种图案,内填雄黄、檀香、丁香等香料。

②那你知道挂香囊的目的又是什么吗?(由于端午节在夏至前后,气温渐高,蚊虫滋生,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治疾病,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人们都喜欢随身挂个小香囊,不但有辟邪去瘟之意,还能点缀装饰。这小小的香囊上,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3、教师:是啊,盛夏端阳,饶富趣味的习俗与各地热烈的庆典活动,把仲夏装点得更璀璨。而欢乐的节庆背后,往往还有一段代代相传、美丽动人的传说„„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①纪念屈原说: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课件播放屈原故事)

“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与纪念。(板书:由来藏故事)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此外,据东汉《曹娥碑》记载有端午纪念孝女曹娥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五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

②恶月恶日说: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在端午吃五黄、挂香囊,插菖蒲、悬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灾,赛龙舟是为了保平安。下面大家跟我一起读读这首诗歌吧。(课件出示《开船送瘟诀歌》)

出示《开船送瘟诀歌(吹牛角)》:牛角声声震天响,押送瘟殃开了船。一船划往五岳过,五岳立即让一边。一船划往茅山过,收起野鬼上龙船。一船划往洞庭过,团鳖蟹虾收上船。一船划往云中过,风雪冰雹瘟殃尽上船。所有的瘟殃都收尽,一船开往海龙王。我把殃灾倒下海,从此四季保平安。

③图腾祭祀说:(讲述故事)

说端午节是“龙神的节日”的说法,比“屈原投江”之说,不知早多少年呢!粽子本是给汨罗江里的蛟龙吃的,蛟龙很凶恶。但是如果我们是龙的后代,“虎毒不食子”,再凶恶的东西也不至于残杀自己的骨肉,所以据说早期的吴越人认为自己是龙的儿子,他们断发纹身,打扮得像龙子。每当端午,就举行图腾祭。现在的赛龙舟、舞龙等活动就是当年图腾的形式之一。

4、师小结:看来端午节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每个地方由于过端午的习俗不同,所以端午又有很多的别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快乐对对碰”,在这么多的别名中,看看你能找到几个端午的别名。

(课件

快乐对对碰)端阳节、团圆节、端五节、拜月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登高节、天中节、地腊、寒食节、诗人节、龙日。师解释: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师:真是人多力量大啊,一下子就找到了端午节这么多的别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别名。

5、这就是端午节,有着不同风俗与传说的美丽端午节。一起来读读这首童谣吧。(课件)

6、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板书:文化传真情)

7、但是前阵子,老师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则“关于韩国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课件出示,学生读)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

(1)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却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2)作为炎黄子孙,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现状,心里肯定会有所触动,甚至感到震撼,端午节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

(3)韩国申“遗”成功,为渐渐淡忘传统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之后,中国的有关人士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

(4)是的,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把传统保留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许多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三、走进其他民风民俗

过渡:过完了端午,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吧!请大家把书翻到33面,我们去感受一下其他节庆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1.自学:打开书本,翻到第33面。2.反馈:向大家说说你的收获。(1)立春 ①打春

(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并随图片出示文字:人们用麦秸和纸扎成披红戴绿、头插金花的“春神”,鞭打泥塑的“春牛”,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②戴春

立春这天,孩子们将竹枝松柏编成圆环戴在头上,求得一年中无病无灾。③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在春天里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2)除了了解了“立春”的习俗,还有什么收获?(生:春节“舞龙灯”)是啊,春节(板书:春节)舞龙灯的场面大家都看到过,想不想再来感受一下:

(课件播放视频——舞龙(狮)灯)

问:有什么感受?(生:很热闹、很喜庆)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在旧社会,有的地方久旱不雨,还有舞龙求雨的风俗。②这项独具特色的传统娱乐活动舞出了百姓对生活的激情。(3)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收获?(生讲述“守岁”习俗)

①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②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为延长父母寿命。③除夕守岁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的我们一般都是边看春节晚会边守岁。

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守岁之俗既是人们对即将过去的旧岁无限留恋之情,又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盼之意。(4)赶集* 学生自己说说赶集的场面。

3.师过渡:看来我们六(3)班同学个个是读书高手,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从教科书中收获了这么多,下面再让老师考考你们在课外知识的获取中,是不是会更棒!

请根据图片给出的民风民俗信息,来猜猜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出示各个传统节日(课件)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1)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2)元宵:秧歌推击惹闲愁,乱簇儿童戏未休。见说寻常歌舞竞,大头和尚满街游。(清.施愚山——灯夕口号诗)(3)清明(4)腊八(5)七夕(6)中秋

(7)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四、全课总结

1、其实,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又有很多种风俗,除了节庆风俗之外,还有民居饮食方面的风俗,婚丧寿诞方面的风俗,成长礼仪方面的风俗等等,在短短一节课中我们无法去穷尽它。我们已经得到的这些风俗知识也只是大观园中的沧海一粟。

2、(生读)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着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弘清泉,是中华民族永远化不掉的根。

3、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大观园

习俗各不同 由来藏故事 文化传真情

二、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来源于生活,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民族的传统,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它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民风民俗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之间到底有哪些密切联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这正是本课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的问题。课文先从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和文化活动习俗三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了民风、民俗。然后让学生透过身边的民风、民俗活动,体会民风、民俗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1、认识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背景孕育出了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饮食习俗、民居习俗和文化活动习俗。

2、能通过搜集资料、采访亲友师长、同学交流共享等方式,从饮食、民居和文化活动习俗中发现民风民俗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风、民俗来源于生活。

教学难点:探究民风、民俗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纽带、规则等重要作用。板书设计

饮食

自然环境

密切联系

民居

文化传统

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 教学流程 教师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一、谈话导入 国庆长假旅游了吗,都去了些什么地方呢?老师可没放过这个绝好的旅游时机,我去了陕西的西安,知道西安的特色小吃有哪些吗?(羊肉泡馍、臊子面、擀面皮等)

老师吃了一种面,叫biangbiang面,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嘛?“biang”字是中国笔画最多的字,“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钩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想知道这个字的来历吗?(讲述一穷秀才用自创的字来顶饭钱的故事)我们知道,创造于民间,又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是民风民俗。那么如果让我们分分类,这些称为“民风民俗”的“在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到底有哪些类别呢?(预期:节日、饮食、穿戴、活动„„)

是的,民风民俗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体现在地方人们的穿着打扮中,饮食内容和礼仪中,地方民居建筑风格中,还有各种地方特色文化活动中。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探讨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与当地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民风、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智力支持

(一)对我国各地区饮食习俗的探究

说到了习俗,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饮食习俗了,说到饮食,你认为我们山西最有名的是什么?(面食,包括白面、莜面、豆面、荞面等粮食及面食的蒸、炸、煮等各种制作方法)视频演示“山西——面食之乡”

让我们结合课文及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的同学可选择两各地区的特色饮食进行分析和比较,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汇报。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地域范围 特色 饮食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江浙地区 米饭 茶水

水土气候适合种植水稻;丘陵盛产茶叶。青藏高原 青稞 羊肉 酥油茶

高寒地区适合种植青稞、放牛牧羊;酥油茶有驱寒、去腻、充饥、解乏、清醒头脑、补充维生素等功效,适合高寒地区人们所需。山西陕西 面食 当地的土壤和干旱的气候适合种植麦子。四川贵州 辛辣的川菜

川、贵潮湿,辣可以排除身体里面的潮湿。东北地区 饺子 杂粮

地处寒温带,适合种五谷杂粮,喜欢吃饺子是因为喜欢吃面食,而且认为“饺子”即“交子”,有辞旧迎新的彩头。

通过对各地区特色饮食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一个地区的饮食习俗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对我国特色民居的探究

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运用研究饮食习俗的思维过程自学民居习俗部分。然后,进行抢答。地域范围 特色民居

与该地域人们生活环境、文化传统间的关系 北京 四合院

亲切温馨,可以避风挡沙,大者可多纳阳光,南北长可避西晒太阳。江南地区 四水归堂

南方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出门见水,结构紧凑,小桥流水人家。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 陕西 窑洞

黄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而窑洞正是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好建筑。湖南四川 吊脚楼

地形多山,减少占地,干燥通风,有利健康。内蒙古 蒙古毡包

可以随意拆卸,适合游牧生活。福建 客家土楼

土楼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适合和睦共居的大家族。而这一切正符合客家的需要。抢答题:

1、北方民居的代表是什么?(四合院)

2、为什么越冷的地方四合院就越大?(吸纳阳光)

3、山西民居的代表有哪些?(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播放介绍山西民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山西民居及山西民居的典范)

4、为什么江南民居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南方气候的炎热潮湿)

5、最经济、最环保的民居是哪种?(窑洞)

6、“穹庐”指的是什么?(蒙古包)

7、客家土楼是什么地区的特色民居?(福建)

8、吊脚楼的优点有哪些?(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9、藏族同胞在穿藏袍时,往往是只穿左袖,而右袖却空着,并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有时,连左袖也不穿了,将两只袖子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种穿法除历史的传承外,还有什么原因?(藏族同胞居住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即使在一天当中,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因此,藏胞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当地的气候变化。他们所穿的藏袍,袍袖宽敞,当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以调节体温,同时有利于起居、出行。另外,藏袍腰肥襟大,白天当衣穿,晚上则可以当铺盖,和衣而眠。除此,藏胞在放牧、耕作中,遇到天气多变而需要调节体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而把袖子褪下来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地形成了穿着习惯,也就是在气温正常时,藏胞们穿藏袍时,一般只穿一只袖子。)

通过上面的学习,关于民居习俗,我们又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呢?(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创造出异彩纷呈的特色民居等风俗。)

因地制宜、因传统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饮食、民居方面的民风民俗,既适应了人们的需要,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快乐,而且它们还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发挥着作用。

以上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只是中华传统民俗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民风民俗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感受,课后请搜集家乡民风民俗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的第3课。民风、民俗经历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必定有其闪光之处,即有利于弘扬人性、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健康的因素。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各地的民风、民俗中难免存在一些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陋俗,它们羁绊着人们思想的进步,阻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些浸透了原始蒙昧和封建主义思想观念的民俗现象,对社会、对人性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对这些有碍社会发展和人性精神提升的民风、民俗,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民风、民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要舍弃其落后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丰富我们的社会主义民风、民俗新文化。教学目标: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有其积极、健康的方面,也存在迷信现象和陈规陋习等不良因素,这些迷信和陈规陋习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2.能初步判断优良传统和陈规陋习。自觉抵制各种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正确对待各种民风、民俗文化现象。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地为净化家乡民风、民俗尽自己的义务。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倒药渣的风俗渊源,查找清明节从古至今的一些风俗,通过身边的一些习俗辨析其中的优与劣。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再游民俗大观园

谈话:我们在《民风民俗知多少》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中,了解了家乡有哪些民风民俗?

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再次去畅游家乡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起回顾那些历经了千百年保存至今的风俗。二.路边药渣引课题

其实,很多民风民俗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存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今天,老师让大家一起看一组平时生活中的画面,请同学们擦亮眼睛,看看你在画面中发现了家乡哪一风俗?(路边倒着一堆中药渣)平时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现象?

你们的家人有没有在路边到过中药渣,为什么他们不把这药渣倒在垃圾箱,而是倾倒在路边?

学生交流这一风俗的渊源。

可是把这些药渣倒在路边,真能药“倒”病除吗?这些倾倒在路边的药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同桌之间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了这一现象,你对民风民俗有什么新的看法?

出示:民风民俗经过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到现在必定有其闪光之处。但任何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其中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糟粕的一面。今天,我们就给这些民风民俗把把脉,说说家乡风俗中的利与弊。揭示课题:《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三.清明习俗知多少

每年4月5日前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就会迎来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天的小论坛我们就从清明节这一话题开始,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再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找找清明节从古至今有多少重要的习俗? 师生交流清明习俗。

预设:上坟扫墓、春游踏青、家中祭祖、插柳戴柳、寒食禁火、蹴鞠、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做清明团子、祭奠革命烈士 教师整理其中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风俗,并板书。板书:上坟扫墓 春游踏青 家中祭祖 做清明团子 祭奠革命烈士 四.清明习俗小论坛

通过同学们认真地调查与学习,我们知道了清明节从古至今有这么多习俗,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板书列举的习俗中选择一项,找找其中积极健康的方面和迷信落后的现象,等会儿我们进行一次“清明习俗小论坛”。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2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些清明习俗中你们找到了哪些积极健康的和迷信落后的方面,现在我们的小论坛开始。

预设1:清明节,祭奠烈士陵园是一项积极健康的风俗,可以让我们缅怀革命烈士,继承发扬革命传统。

预设2:清明节前后去春游踏青,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展示604班春游云栖竹径的照片)

预设3:清明节在家动手做做清明团子,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让我们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展示留下小学同学制作清明团子的照片)预设4:清明节在家中祭祖时有许多不合理的规矩,比如供品、桌椅不能碰。

预设5:上坟扫墓容易引发山林火灾、助长迷信风气。

小结:像清明这样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既保存了很多积极健康的民风民俗,又有着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迷信落后的陋习,有待于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研究。五.民风民俗利弊谈

上星期,老师请同学们回家调查家乡民风民俗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

除了清明节,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也有值得改进的习俗。预设: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放飞孔明灯、端午喝雄黄酒等

既要让学生看到这些节日风俗中存在的影响公众生活的一面,又要看到这些风俗同时也有积极美好的一面。

除了在这些传统节日中,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陈规陋习或是哪一习俗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预设:抓周、小孩掉牙、生病看“菩萨”等 在这些陈规陋习面前,我们置之不理行吗?

是啊,我们是社会的小公民,理应为家乡的文明进步献计献策,希望同学们课后针对这些陈规陋习,想出积极有效的整改意见,下节课和你们蔡老师一起交流。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劳动,尊重和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钦佩劳动致富的人,鄙视不劳而获的行为。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简朴,珍惜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本领,愿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

能力:在生活中,能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公益劳动,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习有动力,不懒惰,不怕苦。生活简朴,不挑吃穿,学会合理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知识: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劳动者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是最可爱的人。知道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受到人民的尊重。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创造财富,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来之不易,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预计课时:6课时

一、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2.通过观察、寻访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感受劳动创造了生活。

3.激发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佩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劳动最光荣”这首儿歌吗?里面的歌词“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以及“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说得实在太好了。劳动是生命的源泉,劳动是生活的使者,劳动是人生的指明灯,任何成功都是由劳动得来的。(教师播放“鸟声的启迪”)学生交流观后的启迪。

2.师: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豺狼虎豹的斗争中,逐渐认识自然,掌握了生存与劳动的本领,用辛勤的劳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无数劳动者也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地工作着,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板书: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二、学习

1.故事中明理。

⑴(教师播放录音故事“蚂蚁与屎壳郎”)学生交流讨论:严寒的冬天,蚂蚁与屎壳郎的境遇有何不一样?你明白了什么?

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像屎壳郎那样懒惰,最终只会沦为乞丐,被社会唾弃。2.慧眼看生活。

⑴(教师播放“美好生活”)学生交流:美好生活的背后隐藏了哪些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⑵ 学生讨论:我们一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哪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假如缺少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行业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⑶ 学生进一步讨论:除了这些行业,还有哪些行业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可有意安排一些学生可能会轻视的行业展开讨论。

⑷ 教师小结:如果说社会像一个精密的仪器,那么每个行业就像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少了某个职业的劳动,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使整个社会陷入瘫痪或混乱的状态。3.感谢劳动者。

⑴ 师: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正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各自的行业和岗位上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工作着。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太清楚他们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去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吧。(教师播放“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⑵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并说一说想对这些普通劳动者说些什么。

⑶ 教师小结: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这些叔叔阿姨,他们每天奉献着自己,服务着他人,他们就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或许从前的你不曾留意他们,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尊重身边的劳动者做起,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行动起来吧!

三、拓展

1.全班齐读诗歌“假如”。

2.师:人的一生并不一定要向花儿一样光彩,做一片默默付出的绿叶同样也很有意义。课后请制作一张或几张“绿叶卡片”,写下对身边普通劳动者感谢的话,赠送给他们。

3.分组调查身边的普通劳动者,记录他们一天的工作,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2.通过采访了解平凡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愉悦。

3.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劳动者——最值得尊敬的人”)师: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二、学习

1.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故事。⑴(教师出示“手”的图片)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这双手?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⑵ 师:毋庸置疑,这是辛苦劳动者的手,让我们跟随视频的镜头走进他的劳动生活。(教师播放“掏粪工人时传祥”)学生交流观后感,说一说哪些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⑶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7页。(教师出示“刘少奇和时传祥握手”的图片)师: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张照片上,哪位是时传祥,哪位是刘少奇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为什么和一个掏粪工人紧紧握手?

⑷(教师再次出示“手”的图片)师:再看这双手,格外亲切,现在你想用什么词赞美它? ⑸ 全班齐读诗歌“怀念时传祥”。

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我们国家,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都能受到人民的尊敬。(教师板书: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⑴ 师:像时传祥这样从事普通劳动,受到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劳动模范还有很多很多„„(教师播放视频“徐虎”)⑵ 学生交流短片中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⑶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李素丽、杨怀远等劳模的先进事迹。(也可由教师播放录音“杨怀远”)

⑷ 教师小结:这些普通劳动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国家也给他们很高的荣誉,他们以人民代表的身份,一起参与国家的管理。3.夸夸身边的劳动者。

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身边普通劳动者的资料整理完成教科书第59页内容,然后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汇报。

⑵ 教师小结:通过交流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不平凡,除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外,在他们身上还有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随机板书:工作认真负责、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乐观、勤苦、善良„„)无论是劳动模范还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着我们美好的生活,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尊敬他们。4.学习格言。

⑴ 全班齐读鲁迅格言。(教师出示“鲁迅格言”)

⑵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劳动格言。(教师出示“关于劳动的格言”)

三、拓展

1.将搜集到的劳动模范或普通劳动者的事迹汇总,开一个交流故事会或出一期黑板报。

2.人们不仅从劳动中可以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劳动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得到了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从劳动成果上,人们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假日小队为单位,设计、组织一次公益劳动,活动后填写“劳动体验记录”

二、劳动需要知识 教学目标

1.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2.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

3.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用自己的劳动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天天向上》节目:

1.湖南电视台最近有一档超娱乐又很火的节目——天天向上(点击),看过吗?今天老师将这个节目带到了现场,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

2.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有谁? 3.他们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他们一个是卖种子的,一个是卖土豆的,为什么偏偏他们能够把生意做得那么大?

5.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听出来啦,他们是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价值是通过知识来创造的。

一、从身边小事说起,揭示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1.引入情境 出示生活照片1:

师:昨天傍晚,我家厨房的下水道堵住了,水槽里的水不断地涌出来,弄得我手忙脚乱。你们觉得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啊? 2.小结揭题

看来,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知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劳动需要知识。

二、读名人故事,品巨大价值——知识使劳动创造更大价值 1.学习袁隆平事迹

(1)认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播放视频)

(2)了解杂交水稻,出示解释说明(图表)

(3)那么你知道这么了不起的杂交水稻背后蕴含着哪些知识呢?(4)小结

2.了解比尔·盖茨

(1)你了解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巨人——比尔盖茨吗?(学生介绍)

(2)学生阅读书P63资料,你发现他拥有了哪些知识呢?(计算机知识、软件知识)(3)比尔盖茨的软件开发使高科技的计算机成为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用品,走进了老百姓的家庭。你的生活有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呢?(4)小结

三、交流汇报,感受压力——各行各业需要专业知识技能 1.交流调查结果

(1)播放教师采访,了解教师所具备的各方面知识。(2)交流课前所访问的劳动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2.环卫需要知识 3.企业需要知识 4.小结

四、憧憬未来——学好知识,建设世界

1.在座的每一位同学10年、20年后你也会成为一名劳动者,你最想干什么呢?生说 2.小结

板书: 劳动需要知识

各行各业需要知识 知识创造更大价值 学好知识建设世界

三、劳动成果要珍惜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着聪聪去寻宝,聪聪你们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一位生活条件很优越,不懂得珍惜物品的一位小精灵。这一天,他要出去寻宝,但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如果愿意,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

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师答:你们也这样觉得吗?聪聪真是太浪费了。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你们过来找一找,看看哪些可以帮他。

学生回答:老师,我找到了,这个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我想让聪聪看看,让他知道一下这面包来得多不容易。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

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

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

学生回答:很多很多。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

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

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

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师问:聪聪这样做对吗?你是怎样做的,尤其是班上北京的同学好好谈一谈。

学生回答: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因此产生辩论。

师继续问:课文中董老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董必武爷爷是没有条件买新毛笔吗?为什么要自己粘毛笔头?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董必武爷爷并不是买不起新毛笔,而是他认为粘上还可以继续用。还有雷锋叔叔,我们常听说他穿的袜子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不是他买不起,而是他觉得还可以穿,而我们小朋友总是东西还没有坏就扔掉,向聪聪那样,一点也不注意节俭,这样对吗?大家一定都知道“珍惜与节俭”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我们要不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呢?

学生回答:当然要。

师问:我们不但要做到“珍惜与节俭”,我们还要向全世界宣传这一美德。我到是想了一个好办法,而且现在就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然后大家都照着去做好不好?那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不都有很多中外联谊伙伴吗?我们现在就给每人发一个Email,把你做到的珍惜与节俭的事情都写下来发给他们,然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怎么样?

发信或课后回家去发信。

板书:爱惜生活用品,要节约。

四、师问:我们看看聪聪现在到哪儿啦?快乐林--老年宫。噢!原来是一些爷爷奶奶听说了聪聪的事,正在给他讲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呢?对了,同学们,记得上堂课我让大家找的呢?现在请大家分别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自己搜集的故事。

下载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泰山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5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 感受村民选举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5课 感受村民选举 第5课 感受村民选举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村官的职责,知道村干部官虽不大,但是责任十分重大,懂得尽心尽职的好村官造福村......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去环球旅行——地球有多大》——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 己 略 邓 霞 教学目标 1、 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2、 知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5.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

    泰山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题

    泰山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2、()年()月()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61年4月12 日是,前......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李润英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2014至2015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赵俊飞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计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