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科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意了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会用上浮、下沉、受水的浮力这些词语或短语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表达了具体观察的教学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导教、导学与导测的。含糊笼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一,不利于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分析的主要依据,模糊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失去明确的参照标准,容易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就给教师分析教学任务(目标确定后的教学思考)和指导与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起点能力到达这些学习结果之间究竟需要多少距离,应该经过哪几个阶段,其间的具体目标(使能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支持性条件等,这些都是很难确定的。一旦不能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失之于随意性和盲目性,就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第二,不利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模糊的教学目标,使师生双方在选择和使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时受到很大的制约。目标不明确,怎样达到目标,就更难以确定。第三,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标准,模糊的教学目标意味着测量和评价的标准也是含糊不清的,这就给测量和评价工作带来困难。如何准确判断学生有没有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心中无数,只能凭经验对学习结果进行估计,根本谈不上精确的测量。可是估计出来的结果与真实的学习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更谈不上效度和信度。测量的结果不准确,评价就不能恰如其分,缺乏恰当的评价,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可克服的负面影响。
总之,陈述含糊的科学教学目标制约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是造成科学教学主观性和随意性的主要原因。要使科学教学走上科学的轨道,我们必须首先努力克服语科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含糊性。要克服这种含糊性,所做的工作比较多;要能:
一、设计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分类分层的表述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做法。国外这方面最具影响的理论有两个:一个是以布鲁姆为代表的几位学者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个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类,每类又分若干层。认知类六层、情感类五层,技能类七层。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同样也在分类的基础上分了一些层次。此外,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等都主张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层表述。这些理论有着各自的特点与缺点,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分为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两类,将技能目标渗透在两类目标之中,再把每一类目标分成若干层。如《浮力》的目标就可以这样制定:
(1)知道水有浮力,知道在水中上浮、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2)会用上浮、下沉、受水的浮力这些词语或短语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3)能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必要指导带着问题设计对比实验,并能较准确、较规范的进行对比实验。
(4)能带着问题较准确、干脆的对照实验记录表进行汇报交流,并能将实验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得出必要的结论。
(5)让学生初步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这样分层的目标比原来的目标具体和清晰。因为分类分层表述科学教学目标能清楚地梳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它是克服目标含糊性的一项重要方法。
二、设计行为目标
马杰(R.F.Mager)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在这本著作中马杰提出了行为目标,指的是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行为表述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行为因素,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二是条件因素,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要求目标陈述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三是标准因素,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按照行为目标的三项条件,《荷塘月色》目标2中的“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可改成这样的陈述:“学生在朗诵与默诵课文的基础上(行为产生的条件),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主要感情(行为),其中应有‘幻想超脱现实’‘沉醉美好之中’‘无法超脱现实’(合格行为的标准)。”
不难看出行为目标在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说是克服教学目标陈述模糊的一剂良方。
表现性目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与可操作性;不过,它没有对学生在活动中应该达到的要求作出规定。教师也不必完全依赖这种方式陈述目标,否则也容易把教学活动引导到随意和模糊的境地。所以,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克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模糊性,还应该综合上述几种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在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时——
五、注意五个基本原则
第一、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分类分层表述。
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是一篇篇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包含着多种层次和多个要素,其间的关系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素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素养、思想感情的态度素养、方法技巧的策略素养;从层次方面来看,各类素养并不处在一个平面之中,而是有高低之分,共同构成了有诸多层级的“宝塔”。例如阅读能力就有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读能力层级。有些意蕴丰厚的语句,不同能力的人阅读会出现不同层级的理解结果,教学目标只有将课文中的不同因素以及某些因素的不同层级反映出来,才能给人以泾渭分明、脉络清晰之感;如果不加分析,或者仅仅分类而不分层,必然是眉目不清,一团乱麻。
第一,科学教学目标的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模糊的语言必然使陈述的内容模糊不清,使用“认识、领会、把握”等抽象笼统的动词,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避免使用这类动词。而“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复述、读准、默写、背诵、划分、使用”等行为动词,对学习结果能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强,便于观察和测量,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多加使用。至于“辨别、区别、分析、比较、概括”等词虽反映内心活动但亦有相对应的外显行为的动词,可以使用一些。陈述教学目标的语句固然要简洁精练,但是必要的限制性词语不可随便省略。例如,对行为方式、活动条件、学习程度与数量等方面作出严格规定所需要的词语是不可少的。
第二、科学教学目标必须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智育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但我国大量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往往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仍然习惯于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学要求”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行为变化。如“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之类。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是要求教师做什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操作,不利于教学结果的检测与评价。现在,广大一线教师在教案上也喜欢把这类教学要求写成“教学目标”,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影响了课堂教学任务的分析与教学行为的运作。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而不应该陈述教师的行为。
第三、科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基本目标,是广大学生学习的底线,具有较强的可完成性。一般说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对学生学习的期望水平是所有学生无需特殊帮助都能达到的,是合格标准,并非优秀标准,它适用于基础教育的全体学生。科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以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为原则,以保证所有学生平等地获得当代社会生活必需的科学素养,要求不能高,难度不宜大。
五、如何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是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如何陈述教学目标才是明确的呢?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呢?
第一,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化的方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三个要素。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使之变得更加明确、可操作。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这一方法既克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同时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因此,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纳。
《水的浮力》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凭他们的直接感官传递的信息,下沉的物
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怎样突破这难点,是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住教学时,总是怕学生乱动了半天毫无收获,所以在实验时,反复强调,分别把所用材料示范后才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虽然教学过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思维被束缚,课堂气氛沉闷,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
活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吸取以前的教训,我改变了教学思路,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首先,我对两个经常会看到的现象设置了疑问:树叶落到河里,为什么总飘浮在河面上?几个小朋友玩耍皮球,不小心把皮球掉进了树洞里,聪明的小朋友把树洞灌满水,皮球就漂浮上来,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并不让学生马上回答,给学生留下悬而未解的问题。学源于思,起于疑,为突出本课的重点起到了作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玩中探究,获得新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看着实验桌上的水槽浮着这么多东西,学生早己按捺不住了,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说:“浮着什么?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试一种新的玩法。先用手按住塑料泡沫。慢慢向下压,压到水底慢慢松手,反复几次,体会手的感觉。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玩了起来,尽情地用这四种浮着的物体实验。实验后,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出来:把这些东西按到水底再轻轻松手时,感觉到水里有什么东西向上顶手……并通过演示平衡尺变化的实验,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水的浮力的存在,事实让孩子们信服,“水的浮力”确实存在,而且其方向是向上的。在尽情地“玩”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
三、自主设计,探究新知。
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对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这样的办法突破的:
教师拿着钩码、铅片、球形橡皮泥一一呈给学生。问:“既然水是有浮力的,那么把这些物体放在水中会怎样?为什么?”同学们大胆猜测,有的说钩码会沉,橡皮泥会浮,有的说这些东西都会沉,说法不一。“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学生把这些材料轻轻放入水中,钩码、橡皮泥立刻沉入水中,铅片先浮在水中,用手一碰,也渐渐沉入水中,然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钩码、橡皮泥不受水的浮力,有的认为它们在水中都受到了浮力,争论的气氛十分浓厚。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追问,现在大家只是猜想,事实究竟怎样呢?你们说说怎么办?怎样设计?用什么材料?同学们开始讨论,提出设计方案,当他们有不懂之处时就参阅课本,看到测力计、钩码时,通过讨论很快想出办法:用测力计去称,先称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再称出钩码在水中的重量,这两个重量一比较,重量减轻了,说明钩码受到水的浮力。通过实验,学生亲自证明了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首先观察现象,产生疑问,而后进行预测,再让孩子讨论设计实验,检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通过探索性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巩固浮力的知识,让学生各抒己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说浮力的广泛应用。
四、析疑解难,启发思索。
这时小学生已具备了水的浮力知识,让他们回到一上课提到的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同时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只有仔细观察,处处问个为什么,才能更丰富自
己,充实自己。
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科学探究的终止,只有在已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疑问,我们才能学得更深入,更能体现“学无止境”。因此,最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们可会问了,有的问:“既然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为什么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有的问:“铁块沉入水底,但我看到的铁船却浮在水面上?”教师及时点拨,“为什么这样呢,自己动脑思考,怎样才能证明?”他们会带着疑问主动地寻求答案。
教学反思《《水的浮力》的教学反思》一文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
请注明出处!
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摘要: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本文以一则科学课堂教学目标为例,指出其设计的不足之处,同时给出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与陈述方法,最后修正了该教学目标样例。
关键词:科学课 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它一般描述的是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的要完成的具体标准,而教学目的描述的是一门课程要达到的标准,因此,两者的指导对象、实施主体、概括程度都是不相同的,因而它们描述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混淆两者的区别,制订的课堂教学目标非常随意、笼统,不能达到检测教学效果,指导教学策略的目的。
一、从一则课堂教学目标说起
“①让学生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②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③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这是人教版科学四下教材《动物的卵》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缺少认知心理学知识,导致教学目标的制订出现诸多问题。
“让学生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此段教学目标的描述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错误,用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行为;二是教师陈述的是行为过程,而不是行为结果。它看起来更像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的描述太笼统,更像是“教学目的”而不是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此段教学目标,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陈述,把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混在了一起,而且运用“认识、感受”等心理活动的词语,不便于观察和检测教学结果,语言表述含糊不清。
科学课程标准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去培养学生,要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从该教学目标来看,教师没有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实质,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三个维度去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
1、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握科学课程晶核 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明确了科学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其中,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是以内容为单位的可控目标,在教学中是可实施、可检查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伴随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性的长期目标,它的可控性比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差。科学课的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同时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设计时需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2、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在把握好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后,就要去分析教材和钻研教材了。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在立足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认真分析。通过研讨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做到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某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时教学内容,找出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构思教学流程,为制定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3、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 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来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目标。
4、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增强目标可行性 在以往的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分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类教学目标,每种目标都用一些抽象、笼统的话语表达。而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分类表述。在这些分类目标中,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被广泛借鉴。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由知识的掌握、理解及智力发展等目标组成,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正确的判断力等目标组成,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组织、性格化等5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由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等目标组成,分为领悟、接触、模仿、操作、自动化、创造等6个层次。
5、结合教学设计,陈述具体行为目标 完成教学目标分类后,教师可以设计比较笼统综合性目标,以此指导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的设计,然后再根据教学流程来陈述具体行为目标。这些具体的行为目标应该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评的,能够解释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符合“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八字方针。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做到“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关键要抓住陈述的中心——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内部与外显行为结合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本文简介一下行为目标陈述法。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布卢姆、马杰推动形成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它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表述的目标,是教师比较常用的目标陈述法。因为行为目标陈述法认为,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叙写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内容(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故它又称为四要素法,简称ABCD形式。例如“学生(主体)能够运用温度表(条件)测量(行为)一杯水的温度,准确率达100%(标准)”。通过可以简写为“能够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1、行为主体,即学生。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学生)能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教师)让学生说出鸡蛋孵化的过程”。撰写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
2、行为内容,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例如“会说出鸡蛋的构造”。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检测的术语。在教学设计时,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例举如下:(1)知识
了解水平——说出、辨认、列举、描述、列出、举例、选择、识别、指认等。
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区别、推断、对比、归纳等。
应用水平——设计、得出、撰写、分析、解决、检验、拟定、评价、综合等。
(2)技能
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等
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示范、测量、查阅等
(3)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水平——参与、体验、交流、分享等
反映(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等
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具有、确立、树立、热爱、养成等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表现行为,如“使用放大镜后”,“经过观察讨论”等等。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行为条件的表述,实质上指明了何种情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4、行为标准,即合格标准,也称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衡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如“准确率100%”,“能够说出蜗牛的三个外形特点”等。
根据上述要求,《动物的卵》一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试作以下陈述,仅供参考。
1、经过观察鸡蛋、青蛙卵等动物的卵,能够说出动物卵的基本构造;通过讨论、比较动植物的繁殖方法能够归纳出动植物繁殖的相同点;
2、经过对鸡蛋的观察、孵化,能够推测鸡蛋的孵化过程,并能够主动查阅资料验证推测;
3、经过观察动物卵,观看卵的孵化录像,在生活中关注动物的繁殖现象,初步形成喜爱小动物,关注生命现象的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其实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优势使自己所陈述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而且要使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二篇:关于加强保密制度的可操作性
关于加强保密制度的可操作性
为进一步加强保密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杜绝失、泄密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和省市保密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公司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和落实保密工作责任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重点保密部门的保密工作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要经常研究和分析本部门的保密工作,做到机构、责任、措施、人员四到位。
二、加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要积极开展保密警示教育、保密法制讲座等活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保密责任意识。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法学院保密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展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宣传质量。重点保密部门每年要定期开展保密业务培训,使涉密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律知识和保密技术防范知识。通过深入扎实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形成自觉保守国家秘密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对重点岗位和环节的保密管理
1、加强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要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凡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均不得公开出版、发表。
2、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涉密单机不得联网,要落实保密措施,要有专人负责;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处理涉密信息。在互联网及其他非涉密网上发布信息前,应对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确定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信息后方可发布。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禁止非法用户和涉密计算机入网,限制涉密信息的网上泄露。
3、加强涉密文件资料、档案的管理。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做好密级文件、资料的登记、传阅、保管、存放、检查、清理、清退和销毁工作,做到时时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切实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4、加强出国人员的保密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对出国人员的保密教育。出国人员不得携带秘密文件、资料、计算机存储介质等秘密载体,如工作确实需要,必须报经校保密委员会批准,并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严防被窃和丢失。
5、加强对手机使用的保密管理。各单位保密工作人员不得在手机通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得发送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信息。重点涉密人员使用的手机应符合保密要求,重点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或将手机电池摘掉后方可带入。
四、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保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要适时开展督查,对存在的管理不规范问题和泄密隐患,要及时给予纠正,限期改正。对不认真履行保密职责,发生泄密事件的部门,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保密制度,防止出现漏洞。保证必要的保密工作经费投入,逐步改善保密管理,提高保密技术防范能力,提升保密工作管理水平。
第三篇:餐饮投资筹备可操作性分析
餐饮投资筹备可操作性分析
1、整体考虑比较周全
计划书从餐馆的定位、服务内容、经营、内部管理、对手分析均有考虑,并对所需资金有了简单的估算。
2、市场分析较详细
对于X镇的目前消费人群有比较详细的数据。
3、定位明确,目标客户清晰
餐馆定位于中档快餐馆、顾客群描述也比较具体。
4、有一定的运作实际可操作性
内部经营管理比较详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但显然原计划书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和补充:
一、计划书结构不清晰
计划书虽罗列了十个方面,但可归纳为市场分析、饭店管理、投资分析和战略管理等几个主要部分。
二、市场分析有待完善
市场分析仅考虑了X镇的地理及消费群体,竞争对手分析仅涉及地摊,但缺少人群的地理分布信息,而对其他高中档酒店没有较详细分析,同时未能指出本行业的利润情况和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
三、重大项目的遗漏
1缺少风险分析及对策
文中第9条抵抗风险的策略实际是其一些宣传及经营手段,而不是风险分析。2缺少投资收益分析
该商业计划书仅考虑到投资情况,对于收益没有进行分析。从本计划不能知道投资后能否取得良好的收益及大概的收益率
3没有规划饭店发展阶段和相对应的管理办法
应根据收益分析确定饭店发展规划,构思相应的资金计划及经营策略。
对于该商业计划的改进方面
针对原计划书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具体的情况,我们主要从5大方面提出新的计划书如下: a.饭店经营理念及阶段目标、b.行业及市场分析、c.投资收益分析、d.投资计划的执行、e.投资风险及对策等:
一、饭店经营理念及阶段目标
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经营及提供优质服务为经营理念,为x镇人提供价格适中、卫生可口的餐食,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饭店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如下:
1)迅速建成一个中小规模风格鲜明的特色快餐店;
2)成为一个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经营效益较好的中档快餐店;
3)成为一家经营中档快餐的连锁快餐店。
二、行业背景及市场分析
1、行业准入政策和进入壁垒:易于进入,行业限制较少。
2、竞争对手:竞争对手高中低档都有:高档的价格贵,中档的千篇一律,低档卫生条件差。应调查其他竞争对手如大同、福星目前的经营状况,分析其优劣,并做为自身经营管理的参考。
3、行业发展前景:X镇人口比较密集,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对餐饮业需求旺盛,其餐饮行业市场需求稳定。
4、市场潜力和需求调查:市场潜力和现有需求可以支撑此种规模的餐馆的生存和发展,市场仍然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5、竞争优势:
资本优势:利用闲置资金;
资源优势:陈女士对本地市场非常熟悉。
三、投资收益分析
在原计划书中考虑到投资情况,但没有对收益进行分析。下面提供我们的改进意见:
1、分期投资
本着稳妥原则,结合企业发展的规律,资金的投入要循序渐进。
投资步骤如下:
第一期:门面租金、装修费、空调、其他必需资产和办理手续等约4-5万元,流动资金1-2万元。
第二期:根据经营情况,增加设备、扩大门面或开设连锁店等投资,具体数量根据经营效益确定。
2、盈亏平衡分析
开设餐馆,销售毛利应接近或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了解了X镇餐馆的平均毛利水平,估算到餐馆的各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后,就可以计算出盈亏平衡点,并确定达到盈亏平衡所须的营业额。可大致计算出餐馆的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从而确定投资回报期。
从原计划中快餐的价格,可以相应的算出每天的保本营业额。如实际营业额小于保本营业额,则应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四、投资计划的执行
对不同发展阶段,主要从市场定位、人员、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制定以下执行计划:
1、筹建阶段
目标:快速筹建,降低成本和风险
1)根据实情,选择定位
如果能增加投资,可考虑加盟目前国内的快餐连锁店,从品牌、内部管理、经营手段等方面全面引进,可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可待饭店发展到一定阶段,自我积累一定资金后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2)招贤纳士
引入能带来稳定、大额消费的合作伙伴;
引进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餐馆的筹建工作,增强计划执行能力;
招聘有餐饮业工作经验的员工,并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标准化操作流程,熟悉饭店礼仪、管理规章,灌输餐馆服务理念。
3)地点选择
计划书中对此没有确定,但实际操作时,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地点的确定甚至决定了饭店的特色,如在学校旁,则产品可多针对学生口味设计,而在工厂旁,工人可能成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应分析目前可能的选址地点,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地点。
4)外观和形式:借鉴洋快餐的装修风格,鲜明、清亮、整洁;设计自己的logo和服务标语,统一的店服等。
2、初营业阶段
目标:成为一家风格鲜明的特色快餐店,实现盈利
1)突出饭店特色
饭店可以在房屋造形、室内装修、服务人员服饰、服务形式、饮食文化、背景音乐、娱乐活动等方面突出表现本店特点,吸引顾客选择自己的饭店消费。
2)强化客户服务
制定客户服务标准,加强员工客户服务意识,定期进行客服培训,并通过管理条例贯彻下去。同时建立合理的监督激励机制,保证客户服务质量。
3)采用先进运营方式
可借鉴“小土豆”和“永和豆浆”,印制统一的打钩式菜单。能提供快速服务及减少服务生,提高管理效率。
4)实施灵活的人员、组织结构
快餐服务的特征是分工和标准化,服务生要求统一培训,讲究规范服务。至于如何轮班,根据具体的营业情况,可以适时调整。
5)突出产品定位
可根据X镇实情(学生多,在家吃早点的少),制订符合青少年生长需要,受他们喜欢的口味的各种营养早餐。
在食品包装上考虑到早点消费者的实情,对包装做到易于携带,干净卫生。
在暑假期间,可考虑推出一些防暑清凉的套餐。在冬季可推出滋补营养的套餐。还可适时推出家庭餐等。
6)重视卫生管理
制订严格的卫生守则,如建立透明式厨房、严格消毒程序、生熟食分开等。并依此严格执行。
7)注重宣传与营销相结合注重口碑,适时发布针对个体消费者的广告;
对学校、工厂等团体客户进行上门营销,并通过在附近张贴广告配合宣传。
在开业初期通过赠送优惠卷吸引回头客
3、稳定发展阶段
目标:树立品牌,围绕快餐服务,扩大经营品种。
1)在成功站稳脚后,可以考虑扩大经营范围和形式,如推出“营养早餐”,“平衡午餐”、“合理晚餐”、电话定餐服务等。逐步增加产品品种,鼓励创新。
2)提升工作流程,建立旨在将成本降到最低点的成本管理策略,如根据快餐业的情况,顾客进入饭店后使用自助菜单点菜,减少工作人员,提高效率。
3)规范饭店制度,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4)营销方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加强对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个人卫生知识的介绍等;对顾客进行有奖问卷调查,奖品为饭店的宣传品及餐卷等;针对学生客户,每份快餐附一脑筋急转弯、自然知识问答等小帖士
4、扩大经营规模段
考虑引入财力更强的投资者,实行连锁经营、逐步扩大覆盖面。
五、投资风险及对策
1、政策风险
餐饮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政策风险不大
2、市场风险
作为餐饮业,特别是快餐业,首先面临市场风险,由于受消费群体、季节等的影响较大,抵抗风险的策略应多从这方面考虑:
a)通过采用雇佣季节工降低人工成本
b)通过提高外卖餐食份额,减少店面的成本
c)增加餐食制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d)要有危机处理预案,保证饭店在面临危机时能从容面对
3、执行风险
对新创建餐馆来说,还面临计划执行成本,如果在筹备阶段,计划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投入的成本会有所增加,同时影响投资收益。就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计划地执行,尽早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饭店的筹建。
4、竞争对手跟进
为防止竞争对手的跟进,除对保持原有的特色,还应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季节和顾客口味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餐饮品种。
第四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姓名:钟志国
工作单位:天津市蓟县东赵各庄乡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而班集体是集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为一体的完整体系,一个优秀的班级的良好学风、班风,会影响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和办学特色。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值得永远探讨的话题。
一、要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武装班主任。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同传统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为教育的终极目的。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否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必须得以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首先,堵不如疏。
允许并鼓励个性的存在,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每一个人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他才是一个积极的、健康的人。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决不可为求方便而限制、压抑个性的存在和发展。班主任要有宽大的心胸,去包容一切学生的个性,甚至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大禹治水时便提出“堵不如疏”的理念,对学生的发展不可实行禁止令,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
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却特别痴迷音乐,对“吉它”格外钟情,那么,班主任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他。恰恰相反,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温暖和鼓励,热情的赞美他的爱好,支持他的选择,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对他进行一些指导。这样做的结果,要比“压制”效果好得多。
曾经有几个学生,特别喜爱“吉它”,千方百计、节衣缩食,最
终买了一把。几个人整天轮流抱着弹,进步很快。但是过于“痴迷”,不分时间场合,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被执勤的教师发现没收,交给了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在处理完这件事时,没有盲目批评他们,而是热情鼓励他们的业余爱好,指出了他们的优点和错误,给他们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呢,使他们改掉了错误,虚心接受了老师正确的指导。
二、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整体,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基层组织,班级的管理情况直接反映着学校的管理层次。因此,在班级管理上,就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个体班级内部,要通观全局,整体评判,将自己的班级放到所有的班级中去自我评价,确定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将其具体贯彻到对学生的要求上,给学生提出每个月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阶段要求,对其要求要具体化、明确化,鼓励学生的干劲,在思想上使同学们统一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自我规范意识,整体推进班级的各项工作。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将同学们的情况在意识上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排队,划分不同的类型,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教育。这样,在管理上就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有进取心、爱学习、遵守纪律的学生。这些同学,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知道珍惜时间,明白家庭的难处,了解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所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强,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并且在生活上也能自我安排。他们所缺少的是老师的认可和关爱。因此,可以从思想教育入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给予鼓励和支持,鼓舞他们的斗志,抓住他们的学习,另外在生活上也要给予关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爱和学校的温暖,这样就能稳住这部分同学,为将来的高考做准备。
第二种,学习意志薄弱,爱玩好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被家
长和老师看作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差,经常违犯纪律,对于这部分同学就要从思想上和纪律上去引导和约束他们,对他们经常谈心,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习积极性,千万不可歧视和贬低,致使其自暴自弃。另外,对他们要加大管理力度,做到有章可依、有错必究、追究必严。让其彻底反省自己的错误,力求他们逐步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使他们渐渐的走上学习的正道上来。
第三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想学又难以克制自己。因此对他们要多进行沟通,给予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多从学习上引导他们,对他们的错误给予批评,以便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如此,经过分类分别的教育,就逐渐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爱心育人,恩威并重
首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有博大的胸怀,强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一切,包括缺点和错误,真正做一名心灵的工程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决不是训练一具活的机器。因此,班主任要鼓励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鼓励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行为。人无完人,都会有缺点,成熟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积极耐心的去劝导、教育,而不能一味的呵斥和指责,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
十六、七岁的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时期,即将成熟而又未成熟的时期,不出现错误反而是不正常的。有些错误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有些错误,恰恰反映了学生作为个体的活力,有些错误的背后,极有可能蕴含着一颗善良的心。班主任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给予思想上的指导。可以这么说,学生们正是在一次次的错误中,逐渐长大的。仇视“错误”,即是拒绝成长。
其次,班级管理要有力度。在说服教育说服的基础上,还要确实树立班主任“孔武有力”的一面,做到“有慈有威”、“恩威并重”。宽容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决不是漠视、纵容学生的错误。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学生错了,就是切实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可以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错了,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从而教育其他的同学,不可犯同样的错误。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一定要公平,让所有的同学感到心服口服,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
四、维护自尊,树立自信
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善于“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亮点。自尊心,不光成人们有,学生们甚至把它看得更重。自尊心是一个人的尊严,没有自尊的人,就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荣辱感,心同死灰,人如行尸走肉,没有了人应有的价值。因此,班主任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好他们的尊严。
满怀自信的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对人生有明确的目标;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学习的高压之下,心理很容易扭曲,缺乏学习的兴趣,生活的勇气。他们内心感到阴暗,丧失了对生活的进取心。而此时,班主任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的眼神,可能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影响他一辈子。每个学生都有缺点,有都有闪光点,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的鼓励学生,是让他们树立信心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手段。
总之,班主任工作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领悟生活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会做班级管理的班主任,总是会利用且创造一切影响学生的机会。
第五篇:教学目标(推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归纳掌握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课时安排】
三课时(1、读课文并落实字词;
2、指导翻译;
3、背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
贾 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简介
选一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三、背景简介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四、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生字】 腴(yú)轸(zhěn)镞(z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
五、学生自读课文。
六、学生依据注释理解文意,并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合从缔交(通“纵”)制其弊(通“敝”)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B、动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4、一词多义(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①制(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④利(例句 出处 释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⑤遗(例句
出处 释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遗漏、忽略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给予 ⑥度(例句
出处
释义)
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尺码、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规章、制度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风度、常态 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 次、回、量词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谱写、创制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量、计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 推测、猜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通“渡”,过
5、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③陈利兵而谁何。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明确: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宾语前置句。④介词结构后置。
6、成语
同年而语 度长絜大
七、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检查朗读情况,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
2、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提问: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朗读,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同时让学生体会句中的逻辑停顿。
本段的动词“据”“拥”“有”之后要有停顿;“内”“外”之后还应有停顿。
2、参看注释,想想“有席卷……之心,……之意”作何翻译,说说你从这句翻译中受到什么启发。
重点讲评文言翻译中一些修辞方式的处理。突出强调两点:其一,同义叠用的“凝缩”原则;其二,夸张修辞格的处理,即意译或添加语词而保留,如“拱手而取……”可译成“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或“拱手之间就夺取了……”
3、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
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4、集体朗读第一段。
四、研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下面是第2自然段第一句的译文,其中有些地方译得不正确,请指出来,并说说理由。译文: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惠文王,孙子秦武王和昭襄王承接了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政策,在南边夺取了汉中,在西边攻取了巴、蜀,在东边割占了肥沃的土地,在北边收复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
明确: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上面译文在这三方面都有欠缺。其一,个别语词不准确:“蒙故业”的“故”,译为“原有(的)”为好;“因遗策”的“策”,指的是策略;“南”“西”“东”“北”译成“在南边”之类不能准确表现秦的扩张行径,译成“向南”“向西”等为好;“收”不是“收复”,和“取”同义。其二,不“达”、不“雅”:对于专名,直接“搬”过即可,不必把注释当译文抄在译文中。译文对“惠文、武、昭襄”及“要害之郡”的处理就有这方面的不足,结果使句子疙疙瘩瘩,甚至造成歧义。
2、指名让学生口译第2段,其他学生(或教师)订正。
3、下列句子是从第三自然段中挑出的,试说说译文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明确:A、B均有误。A中“御”译为“奴役”为好;B中“宇内”理解有误,联系下面(2)句可知。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B、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明确:A为意译,正确;B有误,“敲扑”是借代用法,代指刑具,引申为刑罚,修辞问题未处理好。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且守卫边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明确:A句正确;B有误,藩篱比喻边境、边防,今人无“像篱笆一样重要”的比喻说法。(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明确:A有误,“兵”不指“军队”而指兵器,“之”亦应代指兵器,“锋镝”是借代,代指兵器;B正确。
(5)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A、(秦始皇)踏着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亿丈高的城堡,下临不可测度的深渊,自以为十分坚固。B、(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明确:A有误,原文“践”不是课文注中的“践,踏。”(课文注释有误),而应是《康熙字典》引《释文》的“践,借也”当凭借讲;“城”作城墙、城堡为好,“固”的理解亦不妥。B正确。
4、第3自然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 提示: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眼务的。
五、研习课文4、5自然段。
1、朗读第4、5自然段。
2、对照注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