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

时间:2019-05-12 22: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

第一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

---以评价带动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桂平市木乐镇第一初级中学 罗连清

摘要: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活泼、灵动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去追求更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文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员,有着独特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价值。美术课程教学有利于促进人在视觉观察力,情感和思想表达力,设计与造物能力以及审美品位方面的提高,丰富和改善生活的品质。

评价是美术创作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活泼、灵动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去追求更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责任人是教师,人的因素不能回避。教学是一种个性。个性有两种,一种是促进教学效率的,一种是负效率。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有效教学,目标明确地设计教学流程,保证教学效率。教学是两个动作,“教”看重组织,“学”看重参与。“教”“学”是一个系统,不能分割,很多东西都是因果关系,相对应的是结果是我们需要做自我检测:我怎么做?我们往往给了学生一个拘谨的努力方向,这是教学目标使然。但是美术是一个很灵活的课程系统,很多时候,方向很唯美很抽象,这时,技巧就出现了,怎样的评价方式比较理想促进学生思考呢?

评价需要一个场合和平台,通过学生自己对比和发现,老师强化,评价的效果才能显现。评价的过程必须与课程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干涉和纠正评价是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你评什么,学生在意什么,朝你指定的方向努力。以评价带动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情感的评价

教师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杜威曾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教师的期望和评价,从而去充满热情地学习呢教学中,在强化某些技术要求或者反馈学生作业信息时,常常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于是,不少学生的作业能够得到展示机会,并因此引以为荣。

学生课后问我:“罗老师认为好的作业,标准是什么?”看来作业展评已经引起学生的关注,他们的提问带动我的思考。“标准是什么”?老师展示美术作业应该是有个标准的,但是很模糊。在我看来是在某个时刻需要,不能确定成条条框框的理论。《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人文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美术课以画为载体,承载人的情与意,是学生、教师二者感情碰撞的空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二、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具有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差异,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及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定期进行展览”。我深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的最好方式就是展览,所以我在每个期末的时候都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现在想想一个学期还可以在期中时进行展览。这个定期进行展览对学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还和学生说当你的作品展出时,就是全校师生认识你的时刻,也是你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你自己的一次机会。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评价的多维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体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而不是为了甄别,体现以多维性和多级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评价观。

1、肯定性评价:美术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否定的评价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委婉,因此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当然不是说不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

2、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这种评价,简便、直接、有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技巧性评价教师注重以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发挥了评价的促进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学习和评价活动的兴趣。

⑴我在执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首先营造了很宽松的作画氛围,孩子们兴趣很浓,表现得无拘无束,有的学生创作出扎小辫的太阳,有的带帽子,有的瞪着大大的眼睛,有的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气息。他们表现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可能会看不懂,不理解,甚至无法定出高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张贴在作业展示台上,然后提问,一是:“你认为哪位同学画的太阳既神奇又美丽?”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自己做老师,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发现创造的价值。其评述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诠释,也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使绘画者发现崭新的角度。二是:“说说自己的小太阳有多美丽和可爱。”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动手能力相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让他进行自我评价,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去表现太阳。通过学生说,教师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绘画时的心理过程,以引导其心理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作品的客观评价阐发出深刻的内涵,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从中可以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⑵同桌间交换作业,先对对方的美术作业在心里作一个大致的评估,并找出对方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适当选出几幅有代表性作业在课堂的小结部分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了把“小老师瘾”的同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本堂课教学要求的理解。

3、优化作品评价:

在作业评价的环节中,用我的面部表情“”“ ”“ ”“ ”“ ”等评价作品的方式来代替传统“A,B,C”的等级评价方式,并把这些表情画在学生作品中最与众不同并值得一提的地方。老师喜怒哀乐的脸是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每个表情代表作品中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每一个表情都是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的评价。

4、美术电子档案袋是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小策略

让学生自己去定标准,这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常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找到努力的方向,要引导孩子们收集最能表现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成长进步的作品。经常反思和分析自己成长的进步,以及进步的原因,最终让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

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它涵盖了教学的整个过程,囊括教学前的扎实准备,即时的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要老师多一份宽容、多一点等待,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恰当的课堂评价,多一些充满人文关怀、饱含智慧与幽默、富有情趣的评价,就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投入学习,使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集思广益、获得灵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第二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弘毅新华中学美术教师/王萍

摘自:《岳阳市弘毅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推动美术课程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要。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美术作品评价三个方面实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享受“组织教学”所带来的简约之美,去体验看似平淡却充溢着智慧的对话场景,去感受轻松幽默所营造的笑声。

一、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组织方法、多媒体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框架和蓝图,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教材教学大纲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建构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学生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实践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发展观念,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宜具体、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美术教材内容体系之间存在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教学设计理念过程中应重视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前后之间的衔接,从宏观的角度来钻研、分析,把握教材构建美术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并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预见性、适应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美术课应强调构建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平等和尊重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描绘自我内心世界,展示自我的独特作品,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真诚沟通,共同探究。因此,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尊重、信任、热爱学生,使学生具有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

(2)创造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美术课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主探究,敢于质疑,争论求异,敢于发表个人独特见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学氛围,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持一种欣赏、尊重和引导的态度,多采用鼓励、肯定、表扬、探讨等语气给予互动,使美术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舞台”。

(3)形成互动的生态课堂美术课堂是开放,互动为体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局限于机械的“教师教”到“学生学”的层面,而更多是对话,互动和完成。课堂的对话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美术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的衔接,教材知识系统与生活逻辑广泛的渗透,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融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相接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通过生活观察、体验感受的过程,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物化于生活情境之中,使美术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5)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美术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巧妙设置疑问、以旧导新、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创设一个能激发潜能,形成创造性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认知困惑----主动探索----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的价值观上相互交融,自我完善。

(6)有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美术课是一种现实视觉艺术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录像、投影、幻灯、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运用,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广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三、美术作品评价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十分重要。应从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到学习态度、情感、绘画表现技巧、美术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兴趣、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勇力、创新精神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全方位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1)美术作品评价主体作用评价美术作品可采用多种形式,不只强调教师“单一权威”评价,可以多面对话的形式,学生由被评价到去评价转换角色。如:学生完成作品后,可先让学生小组自评,谈谈作品设计思路,作品的优缺点,获得的经验等。然后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探讨,互相评价。最后,教师适宜评价,总结,使师生在自评互评中反思,自我完善。

(2)美术作品评价方式的样化美术作品评价标准应以真诚、尊重、关怀的态度、促进激励的方式,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沫浴成功阳光的同时增强自信,形成健康和良好的身心状态。作品评价可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展览评价,建构成立体,综合,全面的评价系统,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整合。,例如:学生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存放美术作品,记录作品时间,作品评价卡,探究报告,反思记录等。这样不但对学习情况有所记录,还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改进的意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创造性。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注重课堂学习气氛平等和谐和师生互动,让学生学会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绘画实践与探索,促使他们解决不断出现的美术新问题,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与优化,理解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灵活处理美术课堂各种问题,推动美术课程稳步、和谐、健康发展。

第三篇: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成都市教科所美术组

辜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美术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现象,特别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犹为突出。追其根源多在于教师自身素养所形成的评价观,不同的评价观将得出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评价对被评价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评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重技术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教师为权威等问题进行了反省。并对认清评价的改善目的、树立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初浅的个人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大教育者也越来越对其重视。在美术教学领域中评价作用也空前的受到教育专家和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阻碍评价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根源已日渐显露,其问题急待解决。

一、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以应试教育为指导思想导致的问题

(1)对少数美术特长学生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

少数美术特长学生以考取美术院校为奋斗目标,而美术院校的考试以美术基本功的扎实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也导致了学生们埋头苦练色彩、素描,他们对几笔画一个果子、某某石膏像的特征能倒背如流,他们能像机器一样迅速准确的画出写实物体,但所画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更无个性可言。而对于创作更是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做起。学生们的个性、激情早已被机械的教条所淹没,艺术的灵感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已攘成了我国美术领域落后世界前列的后果。

(2)轻视大量普通中小学生的美术评价,对大量的普通的中小学生的美术评价“小学重视、初中轻视、高中忽视”随着年级的增长,离高考越近,“美术”就离学生越远。因美术成绩对他们的毕业、升学和就业基本上没有意义,许多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评价的结果毫不在乎。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较为普遍,美术教师也就无可奈何,听之任之,凭感觉给一个皆大欢喜的高分。这样的评价从根本上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2、美术教师的评价素养难以适应当今形势出现的问题(1)长期形成的评价观一时难以适应当今形势

很多美术教师长期已形成了简单的、草率的评价模式。对新大纲、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一时认识不够,难以适应,在教学中不能自觉的充分的利用多元的、互动的评价方式。这是当今美术教学评价中的一大问题。

业考核”反应出一点评价的要求,此要求也仅从基础专业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及个性发展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渠道多方位,互评互助的网络式评价。而指导美术教育八年之久的纲领性文件,以使众多美术教师形成了以技能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简单的评价模式,也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已是重灾无疑。

3、美术教师队伍的组成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有两部分:

(1)、各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我国,师范美术教学课程设置与美术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区别不大,都是以美术技能的传授为主,以掌握技能为评价依据。大多数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后仍然以传授技能为主,以掌握技能为评价依据。

(2)、兼职美术教师。这类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目的、作用、意义常常认识不够,对美术教学的方法、形式、评价等更是生疏。

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使美术学科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如何将文件的精神转变成教师的观念并指导其行动,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这是一个更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认清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

正确的评价将会促进被评价者健康的成长,错误的评价将会造成被评价者对目标的迷茫和心灵的创伤,所以评价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只有真正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什么是正确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谓“改善”的实现,即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对教学加以调节,使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围绕新大纲中明确指出的教学目的。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提供达到这一目标的经验和内容,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启发性的开放的、多元的,我们的教学评价的取向和方法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即应将新颖性、独创性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指示,而不是以一种狭义的正误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等互动的多种形式。只有采用了多种评价形式,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个性,才能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美术教学的“的”。

2、树立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

大多评价者都希望自己的评价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这都是因为评价观的单

一、片面所决定的,唯有转变观念树立由多元化交织的立体的美术教育评价观才能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1)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

评价观是教育观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观。如:

第四篇:教学评价策略

导学

本讲是第四课《信息技术情感目标的教学评价策略》,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理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第二,情感目标评价的问题分析; 第三,情感目标教学评价策略。

本讲除了教师的讲解,还安排了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设计一些问题请学习者讨论和分享,比如针对研究型课程中的抄袭以及社会上众多知名少年作家抄袭现象,请教师讨论如何引导学生。本讲的作业是要求大家结合前面几讲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回顾,思考自己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何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当然我们鼓励和期待学习者扩大讨论范围,讨论那些课程中没有触及到但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教育问题。希望大家按照以下的顺序学习本讲内容,并积极参与预设的教学活动。本讲建议学习顺序:

导学→讲座→参考材料/知识阅读→讨论→作业 本讲重点、难点:情感目标的问题分析 本讲关键词:情感目标、评价策略

讲稿四

情感目标的教学评价策略

导读: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需要对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确定,以明确现在的状况和未来努力的方向。前面我们已经谈了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准备策略、课堂教学策略,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谈谈教学评价策略。我记得在前面的课程里已经澄清了一点,现在有必要再做一些说明,那就是评价并不是课程结束之后才做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分开来讲并不是说三者是谁先谁后的线性关系,之所以这样区分是由于老师们工作的步骤往往是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是为了突出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讲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教学与评价的关系;第二,情感目标评价的问题分析;第三,情感目标教学评价策略。

一、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把握

评价是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实现教学的有效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最传统的关于评价的看法是评价是对所学内容的检验,甚至简单地把评价窄化为考试。本次课程改革对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各种文件和解读中都反复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等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在阐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问题时,曾经明确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些观念有助于改变我们过于关注终结性评价的传统,同时也符合国际世界对评价的认识和实践。日本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更是明确提出“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思想,认为“评价结果只有被用于支持学习活动才有意义,所以要推进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参见张德伟,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xxkx.cersp.com/KTYJ/200602/634.html】

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只看教学对课程标准的达标程度,不应只看对教学预设的落实程度,不应只看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更应该关注课堂教

学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新的东西,即学生不可预计的学习结果的程度,要关注学生诞生的精彩观念和学习状态、关注自己的教学智慧。尤其对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更是要在过程中加以敏锐地捕捉和机智的回应,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陶冶。如果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心灵的开放、舒展,感受到自己思维的发散和聚集,那么教学和评价就是合一的,他们就都际遇了教与学的真谛。

二、情感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基础教育关注整体的人的评价理念得到普及,各地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也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这里也加以说明,以避免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时重蹈覆辙。

第一,情感评价的内容不明。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很多人会通过正反举例的方式来说明,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非智力因素,或者说认知领域或动作技能领域之外的其他因素都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狭义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局限于学习领域,或某一学科领域,广义上讲则包括一个人存在的所有情感领域。如果仅仅局限于学习领域,则会忽略一些对学生而言同样重要的情感因素,比如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但如果从广义上来评价情感,则所涉及到的情感品质非常广泛,不仅教师的负担很重,眉毛胡子一把抓,也难以有所侧重,难以发挥情感评价的实效,而且这中间可能涉及到复杂的甚至特殊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超出单个老师的驾驭范围,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与其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沟通,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恰当的回应方式。

教师在确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内容时,要在全面关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习惯重点选取几个重要而具体的情感因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除了最基本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等因素外,还涉及更深层的内容,比如我们第一讲里所澄清的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态度和技术文化、信息伦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甚至更广义的对自然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老师们从中选择几个具体的情感因素加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追踪和评价。

第二,情感评价的方式不当

有些老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结果诱导语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暗示性,这样的做法难以得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一些老师单凭一两件孤立的事情就断定学生的情感状态,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结果。一些地方甚至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打分,并把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折算进综合素质评价中。这些做法其实都没有把握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独特性。情感是容易变化的,所以需要在大量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谨慎地推论;情感是容易受暗示和影响的,所以需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情感是难以量化和比较的,所以需要运用质性的方式加以描述和揭示,比如观察、访谈、情境反应、档案袋记录等。考虑到情感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比较和甄别,而主要是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应该主要采用质性的评价方式。但考虑到信息技术老师大多数都是教好多个班级,很多学生都连面熟都不可能做到,若完全采取质性方式不仅难以落实也难有针对性,所以可以结合一些教学软件,运用多种方法,采取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评价结果的处理不妥

正如前面提到的有些地区的做法是把学生的情感评价结果与最终的结果挂钩,这就加大了情感评价的利害关系,这样的话学生不但会有抵触心理,而且会防御性地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行为表现,不但教师无法获取真实信息,而且长期下去也会导致学生言

行不

一、性情虚伪。有时候有些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学生情感评价的结果公布于众,这些做法都有不妥之处。其实对于情感评价的结果尤其是负面的结果不应该轻易地抖露出去,以免侵犯学生的隐私,伤害学生的自尊。我们要宽容学生不太积极的情感评价结果,不要轻易升级或提高到品德层次,要知道很多时候这些不太积极的情感评价结果只反映出学生态度的不够积极或者情感质量和水平不是很高,但并不是品德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一些不太积极的情感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施加影响,比如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步认同并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情感目标的评价策略

在明确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以及情感评价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讨论具体的情感目标评价策略。我们这里所说的情感目标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二是对教师自己情感教育效果的反思和评价,我们将分别加以阐述。

(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课堂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师言行中所映射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教师语言中所隐含的情感含义;第二,教师选择适宜的强化表达,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我们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语言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含义

我们在第一讲谈到情感与认知的意义时,曾借用过Bernstain的话语分析理论,他认为,教师的言语中情感含义是第一含义,认知含义是第二含义。的确如此,尤其是在无关学科知识的言语中更是充满着情感含义,折射出教师所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借班上课的现象,老师通常会在上课前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谈话。一次一位老师在正式上课前这样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我们特别喜欢你们,希望同学们积极发言,声音要洪亮,我要看哪些同学的表现最好,让我们成为好朋友。”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师言语中所传达出的情感:我特别喜欢你们——这种感情是否真诚?有什么交往和凭据来说自己一见面就非常喜欢一个人?希望你们积极发言,声音要洪亮——我们对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未曾见到借班上课的老师问学生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我要看哪些同学表现最好,让我们成为好朋友——我们对朋友的价值判断是否恰当?好朋友就这么简单吗? 表现不好的就不能成为好朋友?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是知识教学,还有更为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完整的人,需要的是真挚的态度和情感,而不是虚假的哄骗。在日常的随堂课中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教师自己要注意反问自己:我的情感丰富吗?我的态度积极吗?我的价值观正确吗?更应该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教师选择适宜的强化表达,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 我们一直提倡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表扬和鼓励,因为奖励和表扬不见得都能起到激发和促进作用,而批评也不见得都属抑制作用。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表扬和批评具有不同的含义。低年级学生总是从直观意义上理解教师的评价,凡是表扬都有积极意义。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不再从表面上理解教师的表扬,他们能够从广泛的联系上去感知事件的意义,因此,具体的情景不同,教师的评价会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如果因完成简单学习任务而受到表扬,学生不仅不以为然,比较敏感的学生还会认为教师对自己期望不高而感到被看低。高年级学生的激励,更需要的是表达教师真诚的愿望,并帮助他们具体分析学习中的问题,简单的夸奖是一种敷衍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不管对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不管是表

扬还是批评,问题的关键是评价要有对学生充满欣赏和期待的心,要言之有物,要给出具体的建议。

教师要注意积极的评价每堂课学生的作品,课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比如在一节关于搜索下载测试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们轮番上阵,30秒内完成下载课题。众目之下有一女生不小心找到一个女老外的美体背面图,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老师在点评时顺便说了一句:“上网嘛,就要有抵抗力,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保健品广告不可能哈哈大笑吧?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网游、聊天中沉迷,就是他本身没有大的抵抗力,不小心感染之后没有产生抗体。大家成长的过程就是要逐渐形成抗体,即使误入歧途也能及时悬崖勒马„„”不少同学频频点头,他们明白老师的苦心,也懂得这个辩证法。老师的精彩点评不仅化解了这位女生的尴尬,也化解了一时的集体哄笑从众心理,让学生理解老师的为学生负责的立场,极好地处理了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评价方法有很多,比如大家经常运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利科特量表法、电子档案袋等过程性的评价方法,还有材料分析题、半开放的微型主观题等终结性的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模仿性,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举例说明了,我们会以资料拓展等方式呈现出来,到时候各位老师可以自主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加以借鉴和运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终结性评价中,可以把知识技能目标的考核与情感目标的考察结合起来进行,这是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一种做法。其实,把三维目标结合起来考察,能够起到很好地检查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的作用。下面举一例来说明这种综合考察题,是山东省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程云飞设计的解析《网络黑客的行为》试题:

题干:据调查,对于“网络黑客”的行为,有26.3%的人表示“黑客有高超的技术,令人佩服”,16.7%的人认为“黑客的行为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24.4%的人表示“不好说”。只有24.6%的人明确表示,“黑客的行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严厉惩罚并尽力杜绝”。请你根据要求,回答以下内容:

1.你觉得如何才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如上数字信息?并且说明理由。(至少两条)2.结合题1选择的方式表达获取的信息。(必须含文字、数字)3.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针对“网络黑客”行为阐明自己的观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信息的获取、加工与表达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本题既考察了学生图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待黑客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美了达到了三维目标相互融合,共同评价的目的。当然这道综合题也可以放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随堂评价,比如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中学习“图表制作与交流”内容时,把这个题目当作素材,不仅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方式来呈现数据,还能引起对网络黑客问题的思考,渗透着网络安全和网络伦理的情感学习。

在一次高中信息技术老师远程研修班上,学员们交流了各自学校的评价实践,可供大家参考。东莞中学自己开发了一套学生成长记录系统,用于记录学生各个学科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三年用下来感觉效果不错,学生很关心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老师发现学生一来到电脑室首先是打开学生成长记录系统看看老师给他记录了些什么,学生课堂纪律也好了很多,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也积极了。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老师在课堂上一般评价表现突出或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这个在学分认定方案中也提到了。也有些学校设计了电子档案袋,可以在电子档案袋或博客中设置一些具体栏目让学生提交,例如作业、作品、笔记、感受、最满意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的问题或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知识总结,自我评价或他人

评价。天津市的老师介绍说他们的电子档案袋安装在学校或网络教室的服务器上。电子档案袋主要有三个栏目:我的资料、我的作品和我的感受。平台按班级划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实名帐号,每位老师一个帐号可以管理N个班级,上课时老师可以提出教学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关素材或制作的电子作品或参与学习活动的感受分别填写的相应的栏目,素材可按不同类型上传。如果大家有兴趣,具体内容可以访问“天津教研网”,点击页面上边进入“信息技术学科”,其中左侧有“电子档案袋”的专题,大家可以进行浏览和学习。

(二)教师对情感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尤其是对关于情感目标的教学的反思不但有助于改进教学,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我们这里提出两个有助于教师评价和反思自己情感教学的策略,第一是反思性备课策略,第二是描述性研究。这两种做法其实指的是同一个问题,反思性备课侧重于教师的反思意识,描述性研究侧重于教师的研究态度,其实反思也是研究,研究就是反思,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从源头上努力,然后间接地改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此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反思性备课。

这是针对信息技术老师每个教案要上很多个班级,也就是要上很多遍这种状况而言的。曾听不少老师抱怨说要重复很多遍,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如果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给了我们改进和提升教案的一个很好平台。因为简单的重复不会产生新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于老师曾与大家分享她的反思性备课经验,就是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在上过一个班后根据心得体会或者发现的新问题重新设计,修改原先教案,融入新的思想,再到下个班级来实践。反思性备课实际上就是不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劳永逸地照搬下去,而是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总结并渗透到新教案中,对原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形成新教案,然后再次实践。

反思性备课的具体做法和关注内容是:第一,自己分析教学预设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异所在;第二,若有可能的话,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或课后让学生填写简单的一句话总结或问卷,如在这节课上你心情怎么样?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哪一点你觉得很模糊?或者你觉得老师对整节课的处理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无记名填写的,以免学生有说出真实想法的压力和担心。第三,若有可能的话,请其他老师听课或看你的教案,倾听他们对你的课或教案的评价,然后思考如何与自己的教学结合。当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难处,因为老师们的工作方式大都是单兵作战的,大家可能不习惯于这种相互听课评课的工作状态,除非是有组织的情况下。但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相互促进方式,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敞开心扉,开放课堂。期待学校能够形成“课堂开放制度”,同事之间相互邀请听课,用“描述性研究”的方式相互评课,把彼此的课堂教学作为作品来欣赏和理解。第四,找到重新调整教学方案的生长点,寻求新的可行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2.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指的是教师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思考,努力发现背后反映出来的教育问题,努力产生新的理解并进行实践,通过一种描述性语言来理解学生、理解学科、理解教学。这里所说的研究,不同于板起脸来的干巴巴的抽象研究,而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日常教学和所思所想的一种自然呈现。教师的描述性研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而不是孤立于教学之外另立门户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不是为了取得所谓的科研成果,主要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的研究是丰盈具

体的,充满教师和学生的鲜活故事、充满多种声音的交响。教师的描述性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学生对学科问题的思想和体验、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表现状况、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问题的反应尤其是一些教学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即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无处不在地渗透着教师的评价思想和行为,比如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何评价学生技术操作能力之间的差异、如何看待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兴趣方面的差异等等。

在描述性研究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复杂性,即著名作家要有米兰•昆德拉所提出的“复杂性精神”,即要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二,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关系性,即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连续性精神”,即个体现在的状况不是孤立存在、孤立发生的,都与他的过去、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遗传学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曾经经典地描述了她眼中的植物,“没有两株植物是完全相象的。它们完全不同。因而你必须了解那种差异„„我一开始观察秧苗就离不开它。如果我没有一直观察这株植物,我就感到自己不能真正了解它的故事。所以我了解田野里每一株植物。我密切了解它们,并且我发现了解它们具有极大的乐趣。”他对于眼前的一株株植物都能抱有这么温情和珍惜的欣赏之心,那么我们整日相处的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不更需要我们的尊重和欣赏吗?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启发了无数教育工作者,他指出,如果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他谆谆告诫我们,教师必须热爱、关怀、相信、了解和研究孩子,教师的成长取决于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也有研究者指出,优秀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如果我们要从教学中找到不断更新和成长的感觉,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质量,要改善学生在我们课堂上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让学生享受到教师评价对自己的学习和情感的积极促进,教师就必须走向描述性研究和反思之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而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持续描述性研究和反思,就能够为自己的教学打开更多机会之门,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如果每一个人带入课堂之中的以前的经历和背景、每一个人的学习节奏和速度、每一个人对本学科的真实兴趣、每一个人的内在自我都能够得到尊重和认真对待,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能够如其所是地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氛围和评价状态应该成为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

参考材料

说明:

本材料是钟启泉教授关于学习评价的精辟论述,大家可以关注钟先生对于学习本质的分析、对于评价本质的解读、对于学习评价关键和盲区的鞭辟入里的阐释,对照我们自己对于评价的认识,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里落实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尤其是如何落实关于情感学习的理解和评价。

钟启泉:击破学习评价的“软肋”——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问题的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20日第3版

(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础学力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国民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指标。

●不仅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且教学生“学会关心”,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征。这就要强调“关爱”、“关切”、“关联”的“关心伦理学”。

●教师要从“支援学习”的视点出发去“护理”学生的学习,即时把握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高原期发生的事件,进行持续记录和解读。

●“从儿童的弱点出发”,就是如何把儿童的“暗点”当作转化为“亮点”的出发点。

缺乏清晰的学力概念的界定,就不可能有优质的学习环境的创造,因而也就不可能有高素质学力的形成。面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一味追捧升学率、高分低能甚至高分缺德的问题,我们该痛定思痛了。

素质教育需要什么学力观 在我国,表征“学问之力量”、“学问之效力”的“学力”这一词汇自古以来就有了。问题在于,作为社会通识的“学力”含混多义。“学力”一般被界定为“通过学校里的学习而获得的能力”或“以学业能力为表征的学力”。这不过是一种操作性的界定,倘若从教育科学的高度来把握这个概念,那么其涵义囊括了以下方面:学力是通过人们后天学习习得的;这种学习的媒介是重新建构人类和民族文化遗产(科学、技术、艺术的体系)的课程、学科和教材,借助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活动,以习得业已客体化了的人类能力和特性;作为人类能力的学力和学习主体的内在条件处于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和人类的能力与特性的总体发展有机关联。因此,学力是以其客体侧面(作为学习对象的教学内容)和主体侧面(学习主体的兴趣、动机、意志等)的交融和统整,作为人的活生生的实践能力而形成的。可以说,这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国民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指标。这种素养也可以谓之为“基础学力”,而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就是承担着培育国民基础学力之重任的机构。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日本学者数十年来借助“学力模型”的研究,把现时代理想的“学力”目标加以图像化和客体化,为“学力”的教育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

学力的“冰山模型”。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只关注学力的显性部分---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力的隐性部分---思考力、思考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目中无人”的教育观念。其实,学力的这两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把“学力”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显性学力就是那冰山显露出来的一角,隐性学力则是处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主体,两者是一体化的,且后者是支撑前者的。

学力的“树木模型”。如果把“学力”隐喻为“学力之树”,那么,构成树木的三个部分---树叶、树干、树根,可以分别视为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的统一体。“看得见的学力”,是由“看不见的学力”支撑的。

上述两个隐喻告诫我们,课程知识不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的、供儿童“打开”的知识百宝箱。“知识百宝箱”论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为学科知识,进而又把学科知识窄化为既定概念、定理、规律的堆积。这就抽离了课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儿童的精神发展价值,进而使学习过程蜕变成唯教材、唯教师、唯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过程。学力的形成决不是“客观”知识强加于个体的被灌输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意义生成的探究过程。

“学力”的这种教育学的界定和解读,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它从根本上推翻了我国应试教育固守的“学习观”。“学习”或“教学”的过程,是学习者自身发现意义、建

构意义的过程,不能简单化地归结为单纯的知识堆积。归根结底,学校教育所追求的,是作为人的能力发展的“健全人格”和“基础学力”。事实上,从全球的角度看,如果说19世纪以来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基础学力”重心是传统的“读、写、算”技能,那么,不仅教学生“学会学习”,而且教学生“学会关心”,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征,这就是强调“关爱”、“关切”、“关联”的“关心伦理学”。所谓“关爱”是指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自己熟悉的人、关心陌生的人;所谓“关切”是指关心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工世界;所谓“关联”是指关心知识和学问。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所强调的,“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

学力目标决定着学习(教学)品质,反之,学习(教学)品质也制约着学力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对于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我们需要有清醒认识。

基于“三维目标”的学习评价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新学力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构成学习评价框架的基本视点,是针对应试教育唯知识教育这一单维目标的弊端发起的挑战。比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仅应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领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和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化学课程标准则把“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则更是按照儿童生活的逻辑,依据“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主线进行内容的选择和编制,等等。在这里,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习者作为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可以说,“三维目标”彰显了课程的深层文化价值及其对儿童精神生命的关照与滋养,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单纯的智力培养。这就是说,“三维目标”取代单维目标是儿童教育的本性所决定的。

基于“三维目标”的学习评价必然是多元评价。我国应试教育传统的一个特征是借助给予学生完成“学业”的刺激来实现“高学力”,而最强有力的“刺激”就是“应试”。新课程并不一味地反对考试和测验,问题在于为什么和怎样进行考试和测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评价不能仅仅归结为学业成绩的测量,也不能聚焦于学生之间的比较,其主要功能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借助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得到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反馈包括了对教师教的反馈和对学生学的反馈。在这里,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不是等级或分数,而是一种分享彼此知识和观点的沟通方式。

评价与教学同是“寻求目标的教育活动之车”的两个轮子,学习评价不是“考试+评分”。当我们从教育目标与教学的有机关联之中来把握的时候,学习评价便被赋予了“教育功能”。因此,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多年来一直在倡导“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即重视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最大限度地有助于改进教学。这里包含了两个层面的一体化,一是指“作为过程的评价”,这是从“评价助教学”这一意义上的一体化;二是指“作为教学的评价”,这是从“评价即教学”,即评价本身拥有教育功能这一意义上的一体化。

走向“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就是指统一地展开上述两个层面的一体化。概括说来,教育实践中的学习评价是由“把握-判断-运用”三者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的。把握,即教师以教育目标的方式把学力培养的目标加以具体化,从教育目标出发设定标准,借助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判断,即基于所把握的信息,联系目标作出价值判断。运用,即教师经过反思进行下一步的实践,同时,也对学生传达评

价信息,施加影响。在学习评价的活动中,教师从“支援学习”(而不是“操控学习”)的视点出发去“护理”学生的学习,这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护理”,就是细致地观察学生,即时把握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高原期发生的事件,进行持续记录和解读。这是严格地要求理解学生的合理模式和需要教师具有高度识别能力的评价方法。

革新学习评价的关键与盲点

革新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是把历来颠倒了的学习与评价的“目的与手段”关系颠倒过来,不是评价指挥学习(学力),而是学习(学力)指挥评价。换言之,评价始于目标。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维度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诸如观察法、作品法、测验法、自评与互评法,才能作出细腻而适切的学习评价。美国教育家波伊尔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并举,语言(包括语词语言---母语和外语、数学语言、艺术语言)的读写能力,宜采用纸笔测验之类计算考分的量化评价;核心知识(公民、历史、文学、科学等知识)的理解和通识教养,宜采用划分理解等第的综合评价;特定的人格特征素质,宜采用档案袋之类的质性评价,等等。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一切量化,量化一切”的主张是同儿童教育的本性格格不入的。

不言而喻,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制度性因素构成了学习评价革新的拦路虎。除此之外,诸多主观认识上的盲点也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干扰,这是必须警惕的。

首先,必须打破“评价必须客观、严密”的立论。就其本性来说,学习评价是评判性的而非测量性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就提出了”从测量走向评价”的口号,并且指出,“对于评价来说,不是评价客观不客观的问题,而是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了的问题。在目标之中,有容易考查的部分,也有难以考查的部分。倘若忽略了难以客观地考查的部分,那么,教育本身也就被扭曲了”。学习评价需要的是完善的专业判断,而不是客观的量化测量。“评价的精确度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成反比”,英国课程学者凯利的这个断言,可以说是现代评价论的常识了。因此,倘若仅仅局限于容易评价的“知识、技能”部分,不管看起来如何客观、公正和公平,也称不上是真正的“教育评价”。当然,反过来说,倘若仅仅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评价,未能覆盖教育目标的全域,那也离真正的“教育评价”相去甚远。

其次,确立全面地、发展地洞察儿童的辩证法。不应忘记,儿童各自拥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无视这种“暗点”的部分而欲求得人格的真正健全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是一味地攻其弱点和缺陷。我们应当从儿童的“亮点”和“暗点”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互补的角度,去塑造儿童体现其本色的“亮点”。这里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暗点”。我们不能因为儿童存在某种“暗点”就贸然加以断“罪”,而是如何把儿童的“暗点”当作转化为“亮点”的出发点。我们强调“从儿童的弱点出发”,指的就是这个含义。

再次,克服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分离与对立,注重学习评价的形成性功能。多领域、多层面学业成绩的描述和解读,对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把握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检查、考查和学期末、学年末的学业成绩评价对于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来说都是必要的,尤其不能忽略了学期末、学年末学业成绩的形成性功能。当然,我们需要谨防贴标签、分等级、排行榜之类的做法使儿童产生优越感或是自卑感。

第五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美术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美术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

由我综合整理的材料,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帅同仁批评指正。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

如何有效评价?

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评价中的几个转变: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好的程度与努力的方向,千万不要让你含糊不清的笼统评价成为善意的谎言!

4、评价效应从短效到长效的转变。

课堂上的学习评价一般都是瞬时评价、即兴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当前的行为表现,它所具有的效应也多是短期的,但我想我们不应该受课堂的局限,而应当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一种学习成果与阶段评价、学期评价相结合,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不孤立任何一种评价形式,从而建立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让课堂评价也发挥它的延迟效应,让课堂评价也成为学生一个基本信息,为学生的长效发展服务。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预设的美丽,那么好的评价就是一种生成的艺术。那么如何让评价展现艺术的魅力呢?我认为应该要找到好的评价策略。

我的评价策略:

A、以“问”促评:

不言而喻,以问促评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设问或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动他评,让学生有评价的意识。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前的复习检查中直接提问:

例:教师幻灯片出示50+1258+540+75+2530+20

学生独立直接写答案

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

师:看看自己算得怎么样啊?

生:非常棒!

师:那就在自己的口算纸上画两个小星,表扬一下自己!

再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以反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以设问的形式给出评价,引导学生二次探究,也就是说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B、示“意”代评:

课堂即时评价时教师不但可以用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学习方式的渗透,而且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应指出的是,特别是批评学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给学生“留一点面子”,不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大声地呵斥,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自然地走到这位同学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地把他玩的东西放好,巧妙地提醒他注意并改正。

C、借“物“奖评:

“给孩子兑换奖品的物质奖励才对学生有效吗?”我想对孩子的少搞一些物质评价更好些,有些物质奖励,对孩子有个努力的过程是很好的,但是有些老师在当堂课上有一些比如铅笔、苹果、学具等等这样的物质奖励。这个就不应该提倡的,可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功利性。我所说的借物奖评是指借助物化的东西,给予学生一种阶段性的期盼,比如有的学校实行“好卡”是个圆形的,一边写学校的名字,一边是“好”字。每个月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都到大队辅导员老师那里领取“好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领取规定的数量的“好卡”。老师如何发给学生的呢?是上课表现好或者做作业时得到A+都会给学生一朵红花,老师根据

自己的学科特点决定多少红花换一个“好卡”,美术学科每周课少,就5朵红花换一个“好卡“。学生对换取“好卡”很积极的,学生再用“好卡”到大队部换取铅笔、钢笔等。有的学生储存了几年的“好卡”可以拍卖,换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从红花-“好卡”-换取奖品,这样有培养学生一点意识,攒“好卡”,就是攒钱。

D、言“语“实评:

通过语言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这里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针对不同的行为主体做真实、具体,也只有用心说出来的评价语言才最具有实效,要以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语气、语意得到启发,要让学生知道此语对谁而言?为何而言?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到所言是非、程度和导向。要做到言之有理,语过添情。

我对评价结果的处理:

课堂评价因课堂而生,但不能随课堂而止,对于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一个参数,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入教师的教学手册,定期整理,反思总结,让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能力与改进教学效果的作用。

1、学生自己记录在作业、书角或卡片上,帮助学生回忆课堂上的精彩、分析课堂上的不足,积累学习上的经验,激发学生再次努力的信心、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2、创建教室评价墙,让学生在每节课后形成习惯,到评价墙上写写、画画,用心与心之间再次对话,对自己或对同学做反思性评价,比如:在这节课上我的遗憾是……,或这节课上XXX表现的非常好……我要超过他……等等,让课后延迟性评价,增进学生间的友情,促进学生的自省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后续课堂上的表现进一步得到完善。

3、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可以当堂把握,但对于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不一定准确的衡量,因此,我们老师也有必要将课堂教学评价记录在自己的教学手册或学生的评价手册上,它将为老师的行动研究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参考资源,同时也是对学生的进行学期评价的一项基本材料。

下载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内容摘要:美术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评价过程,需要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更要注意评价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尤其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性评价。不仅要注意终结性评价,还要注意即时性......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金山镇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北厂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内容要点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内容要点 北厂小学课题组 首先,通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的课题研究,让综合课程教师充分认识到“评价策略“在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借助......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北厂小学课题组 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 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

    教学评价的策略

    教学评价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

    刍议美术教学评价

    刍议美术教学的评价 河北唐山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冯立媛 通讯地址: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友谊大街3号) 联系电话:*** 03158680170 邮政编码:063300 电子邮箱:jtyg......

    美术教学评价方案

    美术教学评价方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