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六上《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风小学 周觅
【教材分析】
《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提琴背景图及《月光》奏鸣曲)
师:好的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小提琴曲更是受人青睐,所以一位娴熟的小提琴手,他一定会拥有——
学生:(成百上千的观众、鲜花、掌声。)是啊,簇拥他的一定是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可是昨天我们相识的那位小提琴手在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却说他不能忘记的是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出示字幕:唯一的听众)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位唯一的听众是谁?
(随生回答出示老教授)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话)又一次聆听这位青年的内心独白,你认为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感悟。
生:(父亲、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而现在为什么我熟练地能拉许多曲子;“耳聋”为什么带引号;我为什么总是想起那唯一的听众;我还会想起什么?)师随机简评:是啊,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你想探究题目的内在含义,对吗? 学贵质疑,你在细微之处提出了问题。要想解开这些心中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位青年,走近他那位唯一的听众,(出示课文题目)去聆听那爱的旋律,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自学品悟
让我们参考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用心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会解开心中的谜团的。(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带着你心中的疑问,认真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可在空白处简要注上自己的感悟,并想想你是抓住什么走进那位唯一的听众的?
三、感悟交流
师: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融才会把问题理解的更透彻,你们愿意把心中所得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那就让我们从中心问题入手,结合你所品读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常常想起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在我失落、沮丧的时候老人安慰、鼓励我(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聆听孩子说出自己的感悟。
点拨评价:这个善意的谎言就是一种尊重与理解,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呀。但如果能联系上下文,我相信你会理解得更透彻,谁还想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在什么情况她对年轻人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让我毫无顾忌,放心大胆的练琴;为了我找回自信,为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断努力)
点拨评价:这种善意的谎言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如果你就是那位老人,那位最有声望的老教授,你会设身处地的想:虽然这难听的琴声破坏了林中的和谐,破坏了我正独享的幽静,但此时这位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关爱、安慰„)就把你的鼓励、关爱,安慰,尊重送给他,好吗? 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呀,在我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准备沮丧地溜走时,你的话就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我会想—— 谁还抓住了老人的语言来感悟题目的内涵了?
2、我没有信心时老人鼓励、督促我。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的,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再读读哪句话,你认为老人的这句话中强调的是什么?你才“每天早晨”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希望我能坚持练小提琴,激励我不要放弃)
师:(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呀,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那是一个和风煦日的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生补充)
多么真诚无私的老人呀,原来你在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不管怎样的早晨,你都是如约而至,始终如一的陪伴在年轻人身边,就把你对小伙子的的督促与鼓励告诉他吧。(再齐读这句话)点拨评价:对于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居然有一位老人愿意做我的听众,我受宠若惊,内心深处真有几分兴奋呢,谢谢你,热心的老人
3、每天练琴时,他不是的鼓励我,督促我,给我勇气与力量
师你还从哪些老人的话语中体会到老人对我那分呵护?那份真诚的爱?(随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是啊,鼓励是一句最好的良药,大家试想,我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 老人感受到了什么?(我对音乐执着的爱,有勇气了,刻苦练习,点滴进步)师:老人不仅在感受小伙子的琴声,也在感受着小伙子的成长历程。谁能带上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老人说的这句话。
师:谢谢你,睿智的老人呀,你的话就像一束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感受到了——(生补充)
所以——(学生补充)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4、我有了成绩,她夸赞,提醒我。
你还从哪些话语中,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随学生回答出示)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我知道努力了,我变得自信了,我尽心尽力的演奏了,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我的《月光》奏鸣曲都能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了)
关注我的成长历程,谁能带上老教授的独特感受,以老人的口吻夸夸我? 小结过度:老人如诗的语言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除了感悟老人的语言,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人就是我不能忘却的唯一的听众?(他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你的心真细,你从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中也感受到了他对你的支持与鼓励,对吗? 思念是生命的炊烟,快速的找一找文中的小伙子几次想到了老人平静的眼神?你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你透过老人那平静的目光中,读懂了什么?(出示提示: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音乐起)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简要记录的学生的心中所想:
(放心吧,我是个聋子,什么也听不到,你尽管放心的练习。
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沮丧,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你的琴技进步了,这为你高兴。
你已经进步了,加油,未来的路还很长,你可不能骄傲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练习吧,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小提琴手的。不要满足自己的进步,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几天不练手就生呀。师随机进行了评价:
你的期盼让我拾起了久违的信心;
爱是轻灵动听的音符;爱是感人肺腑的诗句; 爱也是润物无声的甘露;爱是荡涤天地的春风。
你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动力,你的循循善诱让我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深深的湖水也蕴含了老人对我无偿的付出
此时此刻,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为什么视老人为唯一的听众,为什么总会想起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聆听学生学生回答,评价梳理并整合板书
师:如果说我的成功是一个奇迹,那一定是老人的关爱创造了奇迹。板书:关爱
是老人的鼓励,让我从失落、沮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知名的小提琴手。板书:鼓励
是老人的欣赏,让我有机会站在了万人瞩目的舞台上。板书:欣赏
她就是我心中唯一——的听众,特殊的——听众,永远的——听众。
让我们怀着对这位老人无限的敬意,再次走进那令人神往的树林,和文中的我一起合奏这动人的旋律吧,齐读最后一段
老人给我的爱是刻骨铭心的,我不能忘记的还有什么?(忘不了老人那多少次“平静的望着我 忘不了老人那悄悄打着的拍子 忘不了老人那一声声鼓励的话语)师:忘不了老人每天来做我唯一的听众
如果你就是那个年轻人,面对鲜花和掌声,回想起与老人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你一定有太多太多的话向老人倾诉,你想用琴声告诉老人什么?(拿起你的笔,让它先流淌在你的笔尖(感恩的心音乐起)停下你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倾诉年轻人的心声。
生:“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如果你不帮助我,我可能失去了这继续练琴的机会。
师:“不用谢,你的成功是我莫大的幸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应该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生:“谢谢你,给我的鼓励与关心,期望与夸奖,因为有了你的支持与帮助,才会有我今天的成功”
师 :“孩子,天道酬勤,你今天的成功也源自你的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呀,继续努力。”
生“非常感谢您,是您让我弹出了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是您让我转变成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手,是您用善意的谎言重拾了我拉小提琴的信心,是您在我最沮丧,心情最低落时用温暖的话语,慈祥的目光抚慰了我的心灵。
师:你那如诗的话语也打动了老师的的心。是啊,如果小伙子是一匹千里马,那老人就是一位——伯乐。如果小伙子的琴声是流水,那老人就是承载着流水的——高山 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慰藉的眼神,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可能改变一段人生,都可能挽救一个灵魂,在人生的舞台上,但愿你也拥有这样一个唯一的听众,也能成为他人唯一的听众。
四、作业、1、爱是最美的礼物,爱是最有感染力的催化剂。
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遇见过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也把你的感动写出来吧。
2、预习下一课《用心灵去倾听》
让我们在着温馨和谐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关爱 鼓励 欣赏
老教授 ———————————— 我
感激 敬佩
【课后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对语文教学而言,情是蕴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认知是基于主体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本单元的教学充满了人间真情,《唯一的听众》这一课,确实让我们体会到:真情给一个初学小提琴者带来的自信,以及给师生阅读后带来的感动。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一个男孩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而之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和“我”,让孩子通过老人的语言、通过老教授的眼神以及我的心理、我的变化,设身处地地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同时提升到“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从而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学,让爱与真情贯穿始终。
一、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读写整合,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延伸老人对“我”的无限关爱,这种整合在学生的感情升华上起到了相大的作用。临近毕业的学生已经有五年的阅读经验了,足以掌握读写整合的主要方法: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进行合理想象,课堂上我及时进行了肯定与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
照理说,这部分的教学本应该成为这堂教学中精彩的一笔,然而学生的回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精彩,他们对老人的感悟还没有达到深度理解,所以在说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是那么朴素,词语是那么贫乏,很难调动听者的情感。如果他们深入理解的话,那么说话的内容应该是很感人的?上完课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挠了学生情感的宣泄呢?在冷静思考过后,我发现 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度,所以语言自然贫乏。曾在窦桂梅老师的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说温度是人的血液,那么广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则是人的神经。没有骨肉,人无法立起来;没有神经人无法活下去。要让孩子思考得更加深入,才能让孩子的思维动起来。”纵向推进式的教学留下的遗憾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窦老师又讲道“要把深度的点定准了,而且这个深度要适合学生,要循序渐进。”根据这一理念,我再次研究这篇课文,发现了一个被我忽视的且尤为重要的关键——“变化”,整篇课文不都是围绕变化来叙述的吗?“我”的琴声是一种变化,“我”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变化,老人的语言是一种变化,老人的神态又是一种变化。全文紧扣着这个字眼来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完全可以通过“变化”来解读文章。但是必须把两条线索紧密联系起来,纵向推进与横向教学相结合,抓住琴声的变化这一点,牵出老人和“我”在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我想只有这样,学生在相同的情感体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品质显得更加高尚,学生的思维相信会更加有深度,表述的语言也应该更加丰富。
三、德育实施润物无声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每一次的小结都力求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情感,板书中体现出来。
课堂永远充满了遗憾,回思课堂,值得商榷,亟须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她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四、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不够。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化,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此外,心里比较紧张,致使课堂上表现的不够从容,着急、牵引学生的痕迹比较明显。在许多老师的点拨帮助下,这堂课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文教学中学生实践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学生都必须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样,也不是蜻蜓点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是我们的职责。
第二篇:《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1.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2.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主要塑造了老教授这个人物形象。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老人彬彬有礼的问候、善解人意的体察、尊重赏识的关注、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善良的品质、用心良苦的言行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跃然纸上。3.人物描写,方法集中
作者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心理描写上。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而对老人的描写则集中在对她如诗的语言与平静的神态上。老人先是对作者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用善意的谎言打消了作者的顾虑,体现出老人善解人意的一面;然后又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作者的那份良苦的用心;最后还不忘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体现着对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老人的神态描写集中出现了三次,都包含着“平静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都在向作者用无声的语言传达丰富信息,传递一份鼓励与真情。
4.环境描写,营造气氛
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适时运用了几处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句便突出了林中环境的幽静,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5.标点运用,暗含深意
本文的在标点符号上,如感叹号、省略号的运用,都值得品读与玩味。如:第十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就可以体会出妹妹的吃惊、诧异,衬托出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第十一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省略号,却隐藏着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呢,给作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6.语言质朴,清新美感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学情分析:
本文的叙述跌宕起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的描写以及“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感受,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3.领会课文重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
4.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思考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以及老人怎样鼓励、爱护作者的,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2.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3.体会状语后置句式的表达效果与作用。4.体会省略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后来却能在舞台上为成千上万的听众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帮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2、板书课题、齐读
3、“唯一”是什么意思?“听众”指谁呢?预习了课文谁能回答这两个问题?(预设: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过渡: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初读,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二)汇报交流
1、联系“语境”,读写“字词”。
(1)相继出示下列生字、生词,指名朗读: 仪,隆重的仪式;
歉,抱歉;(“歉”字笔画多,易写错,看老师板书: “歉”字的结构是左紧右松,笔画比较多。写前要仔细的观察。尤其是“兼”做部件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
溜,溜走;(怎样走才算溜走?)割,无法割舍;
(请看这个词,它有两种含义:两种东西无法分开;某东西无法舍弃。文中指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吗?请生谈:
除了兴趣爱好是无法割舍的,还有什么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友谊等等)
(2)出示生字:嘿
①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强烈的感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一读“嘿”所在的句子:“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②这个“嘿”字表示什么? 归纳:“嘿”字表示内心暗暗的欢喜、惊喜、兴奋……是几分兴奋,而不是十分兴奋。因为“她是个聋子”,听不到我的琴声,夸我的话不能当真。
③范读并提示:“嘿”的语气宜“气满声高”,以传达出兴奋的感情。
④指名读、齐读
(3)出示:悠,悠悠的小令
①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曲听来是那么?那么?那么? ②放到课文句子中去体会一下:“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注意这里的“悠悠的小令”。你发现这个句子写得有什么特别的吗?
归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反衬”的手法,以沙沙的足音反衬林子的寂静。
③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读一读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a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你听到这沙沙的足音才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b归纳: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愉悦的、美妙的、舒畅的、自信的……也只有在有音乐天赋的、挚爱音乐的人耳朵里,听到“沙沙的足音”才会联想到“悠悠的小令。这段中的“景语”,其实就是作者表达心情的“情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叹词、一个动作、一处景色都能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2、交流主要内容
(1)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梳理文脉。
①那么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拥有过哪些听众?心理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然后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你能结合表格来说一说?请生交流
③你能用上开始、后来、最后这样有条理性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吗?(我起先在家里练琴,父亲和妹妹说听到了锯床腿的声音,我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观众,就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地练习拉小提琴。最后,我在舞台上演奏,我有成百上千个观众,非常激动、自豪。我也非常感激和怀念那位老人。【设计意图】暗示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悟自卑
1、起初对于我的琴技,父亲和妹妹是怎评价?
2、交流
(1)谁来读读课文中有关句子:“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
(2)父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像锯床腿的声音”,这样的话在我听来像什么?
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
生: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最后给锤没了。
生:我觉得像一盆凉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
生:我觉得就像一把刀,我刚对音乐有点好感,有些崇拜,可他一刀砍下来,把我和音乐斩断了。
(3)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情怎样? 生:非常“沮丧” 师:“沮丧”是什么意思? 生:灰心失望
师:对感到失望,感到自卑。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读。
3、后来我的琴技越来越好,也拥成千上万的听众,然而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他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为什么呢?(预设:是她让我从音乐白痴成长为优秀的小提琴手,是她让我从沮丧走向了自信。)这位老人是怎么怎样鼓励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感受真情,探究写法(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1、我由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一个小提琴演奏家,谁帮我创造这个奇迹?
2、现在,请把你的目光聚焦在老人身上,听听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变化。
出示自学要求: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人说的话,想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
3、交流
(1)教师:谁找到了老人的语言?
(根据交流出示5句话,并提醒最后一句转述句也是老人的语言。)
(2)透过语言,体会内心,品味语言的力量 ●【屏幕出示第一句】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①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①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②我为什么要溜走?(拉的琴声太刺耳、太难听了,生怕遭到老人的讽刺,生怕打扰了别人的休息……)
③ “我”认为是谁打扰谁?老人却这么说为什么?
(预设:老人从我的神情、动作中,发现了我的不自信,想帮助我树立自信心。老人看出来我的沮丧,想鼓励我,不要放弃。)
教师评价:你读懂了作者的心。这是老人对我的呵护呀!●【屏幕出示第二句】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①明明拉得不好,却夸我拉得好;明明耳聪目明,却偏说耳朵聋了。老人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请生说:(我说耳朵聋了,你就不会有了心理负担,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练琴。我是个聋子,听不见你拉的声音。放心练吧。小伙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别放弃。我说自己是个聋子,你就不会紧张了。)
②教师小结:这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对我的理解、尊重与鼓励啊!
③所以,老人故意说:请生读
④在老人的两句话之间还穿插了一处环境描写。屏幕出示: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刚才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说的太好了,老人的话语如同阳光照到了我的心里。心里很亮堂!
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当老人来鼓励鼓励“我”?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⑤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段话的? a抓住老人的语言。
b、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C、透过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过渡: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5、6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三句】 ①先自己读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谁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
②你发现了吗,这是个问句。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征求我的意见。这是对我的尊重!
教师:你关注了一个词,很重要的一个词,前面也出现了。比较一下,意思一样吗?
如果这样说,好不好?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教师肯定:第一次是说自己的生活习惯。第二次是说自己以后会做听众。而你也要天天来练。这是一个美丽的约定,又是一种严格的要求。
教师:老人在我毫无心里负担的情况下,给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送进课文中读出来,哪组同位来展示一下。●【屏幕出示第四句】
再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老人的第四句话(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①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老人的良苦用心
师: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生:老人是在我停下来的时候说的。老人想一直鼓励我。老人没有教我该怎么练习,只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支持!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指导啊!师:仅仅是一天这样 说吗?(不是,每天)师:第二天,当小伙子停下来时,老人说上一句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师:第三天,……第四天……
女生:(反复读)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②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怎样的感觉?(被人鼓励的幸福。听到赞美的快乐。温暖、喜悦、激动、甜蜜、自信、舒畅、满足……)
③透过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你分明感受到了老人“______一般的______”。
生:金子一般的心;火一般的热情;春风一般的鼓励;阳光一般的爱…
(3)透过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你能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吗?教师逐层问女生:
明明是他难听的琴声破坏了你独享的幽静,为什么却说是你打扰了他呢?
明明知道他拉的像锯木头,为什么还说他一定拉得非常好呢? 明明你是个音乐教授,是个小提琴家,为什么撒谎说自己是个聋子?
明明听他拉琴就是一种折磨,为什么还要每天做他的听众呢? 明明那么难听的琴声,你为什么一直那么平静呢? ……
有这样心灵才会有这样“诗一般的语言”;有这样“诗一般的语言”,我的心才会被深深地打动了。
4、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们合作着读,好吗?
(1)引读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以前,从我的房间里,传出的是锯床退的声音,现在——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以前,我只想一个人到树林里静静的练琴,现在——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以前,老人总是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现在——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以前,他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现在——我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2)你从刚才的朗读中发现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前后照应。
(3)哪些字、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到我变得怎么样了?用恰当的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
归纳:自信了;勤奋了;刻苦了;感恩了;进步了;投入了;胆大了;阳光了;开朗了;熟练了……
5、刚才我们透过老人的语言,读懂了老人对我的呵护、鼓励与尊重。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老人的良苦用心?(神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老人的三处神态描写,透过神态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1)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从老人的“平静”中读出了什么?(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3)前两次有没有写老人慈祥的眼神?有没有写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预设: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拉琴,其实是对我无声的关切和鼓励。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4)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5)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动,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三、篇末点题,体悟其妙。
1、直到有一天,我的秘密被妹妹揭穿。请一位同学读一读9、10、11自然段。
同学们,当你第一次读课文,当你第一次知道老人的真实身份,你是什么心情?假如作者一开始就交代清楚,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这就是设置悬念的手法带给我们的阅读乐趣。
2、教师:此时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这里面的内涵很丰富啊!当我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时,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说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课文却只写了六个点,省略了。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六个点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吗? 交流:把笔放下。要善于做听众,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文字,要很好地读,要像读课文那样读自己的文章。
学生交流,教师做评价。
教师:我这也有一段话,是作者的原文,不过教材的编者把它删掉换成了省略号。比较一下,哪个好?
【屏幕出示原文: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学生交流:
教师:是啊,一个标点符号,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3、教师: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六个点,我们把这段话齐读。师:从沮丧,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时的自豪,我想起了那唯一的听众,这六点他省略了什么?作者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这省略号里是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与感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两次使用省略号的用意。】
四、总结点题,交流收获
1、文章的结尾处再次用“唯一”来修饰听众,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领会篇末点题的写法】
(独一无二的听众,永远的听众,不可替代的听众,特殊的听众)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课题!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鼓励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谈收获。尤其是肯定学生在写法上的收获。)
3、结束语:一句赞赏的话,一个慰藉的眼神,一个善意的谎言,一次真诚无私的帮助,一次心与心的交流,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在成长道路上上,但愿你也拥有这样一个唯一的听众,也能成为他人唯一的听众。
五、作业
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像老妇人一样一直默默鼓励和支持着你你的人吗?他(她)们又是如何鼓励、支持你?请请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神神态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唯 一 的 听 众
呵护、鼓励、尊重
“我”————————————老人
敬佩
感激
第三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1.唯一的听众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刚才大家一一起听了一段小提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刚才大家都得如痴如醉,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
2、文中的听众是谁?(爸、妹----很多的听众)
既然有那么多的听众,作者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呢? 这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
二、感知课文
1、作者为什么就写这位老妇人呢?自己读课文。(1)这位老人对我的帮助。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2)说说对这位老人的了解。身份、外貌、为人 个别连起来说说。
三、研读课文
1、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人呢?
读文中的1-2小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他是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你从哪儿看出。(白痴 句子-------读好)(2)、他也是非常喜欢拉小提琴的。你从哪儿看出。(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出示:第二小节)
你是怎样感到的。(从神圣、伟大的事情、悠悠的小令、庄重、隆重等词体会。)是啊!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的人,拉出的小提琴却被父亲和妹妹说成是在锯床腿,尽管如此,但他还是一个人走出家门认真地拉。谁来读。
2、老教授是怎样引导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呢!
我就是这样一个十分喜欢拉小提琴但又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而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管一个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那么,这位老人又是怎样引导我成为一个会拉小提琴的,而且拉得非常好的人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文细细品味寻找答案。(1)、师引读:就在我拉小提琴,很快又沮丧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背后有人,--------出示第3小节一起读。(2)、一位极瘦极瘦的人妇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平静地望着我。在这之前老人一定看到了什么?(庄重、沮丧)(3)、此时,老人的内心可能在想什么?
多善良的老人啊!
(4)请你用第一人称,把老人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那就更真切了。(小练笔训练)
(一天清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见一个小伙子------用心拉------但十分沮丧---我要想办法鼓励他,让他找回信心。)写好之后说给同学听。
老师引读:当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时,老人叫住了我说---------当我没有反应时--------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她说----------(1)读一读老人说的三句话,想一想老人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呢? 把小提琴拉得更好些 给我信心
让小伙子不自卑 不要有顾虑勇敢地拉
(2)这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善解人意)让我们用我们的深情把老人的真情读出来。
3、老人的三句在我听来是那样的温欣,而父亲和妹妹他们认为我拉的小提琴是在锯床腿,而这位老人却这样说,我被老人诗一样的语言打动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以后,每天清晨,我---------)
想一想老人是用什么办法让我恢复自信?(语言、眼神、行动)
是啊!老人就是用她的语言、眼神、行动鼓励我,给我自信。在老人的称赞和鼓励“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
四、结课
老人的真情让我感动,我变得自信了,变得勇敢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板书: 唯一的听众
锯床腿-----帮助-----优美动听 缺乏信心-语言-眼神-行动-恢复自信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一文主要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法。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六年的阅读经验了,尤其本组课文已经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课堂上学生的确是在实实在在的实践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地过程中也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但在这点上,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不透,没能按预期达到教学效果。也导致课堂上对学法的指导这环节,显得欠缺灵活,把握不准,今后有待加强。
二、尽力使学生在朗读中提炼内涵。
在朗读形式上,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这六种朗读形式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思考划批时用默读;自由
读易于打开思路;齐读增强气势;配乐读渲染气氛;示范读指明方向等等。本课默读时学生能安静画批;指名读前学生带着体会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读;最后的部分,全班齐读,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但在实践中由于对学生的朗读缺乏信心,导致整节课只单纯地运用了齐读和配乐读,但明显能感到学生朗读的太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老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原有的朗读水平并不应该成为这节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的障碍,在这里我只考虑了老师的感受而没有充分为学习本节课教学内容而舍弃公开课的“花架子”。以后在阅读感悟文章时还是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管他读的水平如何,毕竟是在拓展语文阅读宣泄情感的空间,给学生升华课文内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点突出了,又无遗漏,学生在阅读时,除了汇报对老教授的特点品质以外,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获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小提琴手的变化,所以,当大家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我”的变化,而我没有打断他们的发言,在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后,我指出了应该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写,谈自己的体会。于是,学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谈出了不同的体会。但整个课堂教学形成“挤牙膏式”,变成师生的问答式,而且几乎所有的理解都是在老师的一个个的问题罗列出来的,学生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
纵观本课阅读教学,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认为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没能在40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
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倾听》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问讯处的接听员苏珊用自己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快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己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欢笑、伤心,有时会有惊喜。
二、教育艺术中的反思。
苏珊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可就在这份责任、这种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我是痛心疾首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当学生羞涩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时,我是自作聪明的循循善诱……我何曾考虑到了学生们当时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视到了他们当时的眼神写满了茫然!失措!厌烦!无畏!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呢?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的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儿,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听他说完呢?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脚步呢……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乐与幸福。
3.彩色的翅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观察通讯站站长如果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一年前我也曾教学过该课,但说句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这类课文,所以教过也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事隔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教学此课的时候,不知是年龄增长的问题,还是我的弟弟也在边防的原因,总之,我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和别样的感受,教过以后,感觉效果不错,现将一点做法记录如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感情呢?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这节课中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们再读出来时就自然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我让学生充分读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有的孩子从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一句中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
紧紧抱着纸箱的;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中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有的孩子从“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中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还有的孩子从“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中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
看!孩子们的体会多深哪,我不仅为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怀而感动,更为我的孩子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感受而喝彩!
第四篇:《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定稿)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杜庄学区高庄小学 郭蕊
教学内容: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做人最需要的优良品质)第17课。学情:学生在中年级掌握了抓关键词阅读理解的方法,初步学习做批注自主读书的方法,表达能力略差。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用作批注的方法自主读书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方法:抓关键词句阅读理解;做批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幻灯片(重点语句)。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父亲和妹妹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板书:锯床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和灰心),可是最终,他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是什么让他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呢?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思考。
(二)重温课文,抓住要点
生浏览思考。
交流:你认为是什么让他奏出了真正音乐?(老教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自信„„)
课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写老教授给我的鼓励的?(语言和神态描写)。
(三)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让我们默读课文,勾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的语句,反复读读,写下自己的感悟)。生读书勾画,做批注。交流:
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
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让“我”不要过意不去,并表示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你来读读,读出这层意思。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悟?你也来读读。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自卑、紧张„„)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3.“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初次见面,老妇人的如诗般的语言给我鼓励,“我”的琴艺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有了勇气和信心。我的琴艺见长。课文哪里写到?谁给我们读一读。(理解:一种力量、潜滋暗长)。
4.这一段的结尾,出现了老人的第四段话:“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如果是你,听了这样的话,会怎样做?(一定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除了有声的语言,还有一种语言是无声的,那就是眼神。文中哪里描写了老人的神态?
生交流描写神态的语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感谢、称赞)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这平静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读出感谢、称赞)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拍子”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耳朵不聋)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她还在鼓励我继续努力!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如果,你是这位小提琴手,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这正是他想说的话。(敬佩、感激)这份成功也有自己的原因:努力、坚持。
三、教师小结,回归主题
是老教授诗意般的语言和平静的眼神,呵护我,鼓励我,使“我”坚定了练琴的信心和决心,最终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五、赠送寄语,升华品质 鼓励、赞扬是神奇的魔法,让白痴变天才。
心存感激,美好会离你越来越近。请你把美好的品格带在身边,愿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幻灯片)
板书:
17、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感激、敬佩)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 真正的音乐
语言:如诗般 鼓励
神态:平静 赞扬
沮丧、灰心 自信、勇气
教后反思:这节课,是我重形式完整向重内容平实转变的尝试中比较成功的一次。为达到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读:浏览,整体确定学习要点和方向;默读,做批注,是潜心读书,独立学习的过程,重读中感悟;展示交流时有感情朗读,重以读促思,以读促讲。还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做填充,体现以读为主。对于抓关键词句理解我课前做了充分预设,哪里肯定,哪里追问,哪里联系自身体验都做了准备,交流效果比较好。当然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这也是我能够进步的突破口。如小组合作在这堂课里是必要的;按顺序汇报的要求也要在课初提出明确要求;灵活安排课时,以学定教,不能不考虑学生,死板的按自己的意愿去做。除课文内容与思想要关注,更要关注学生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师为了不教”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唯一的听众(公开课)
《唯一的听众》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3、留白的想象:感受老人的用心良苦。教学重点;
感情读文,感受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自我鼓励,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
1、感悟“我”的变化:
检查预习(1)出示首尾两段文字,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前后变化。老师适时板书:“音乐白痴”和“小提琴演奏家”。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出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检查预习(2)出示一组更加全面反映“我”的变化的填空题(“现在”后面的内容要分步出现)。同桌可以讨论。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以前,“我”父亲和妹妹只能受到“我”练琴的折磨,现在,“我”用琴声让他们得到享受。
以前,“我”很沮丧,现在,“我”很自信。
以前“我”是个音乐白痴,现在,“我”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2、表现“我”的变化: 根据检查预习(2)的内容,定语调、分角色读(有学生建议)。
三、再读课文,走近“唯一的听众”
1、是谁让“我”脱胎换骨了?是因为老教授的什么带来了力量?快速浏览课文。
师生交流的同时,学生在黑板上规定的位置板书其它,如“表扬”、“理解”、“包容”、“欣赏”等
2、过渡:黑板上的这些词在文中出现了吗?没有,是大家自己悟出来的,看,大家的读书感觉多好啊。四、三读课文,走进“唯一的听众”
1、明确读书要求:大家的感觉好,也源于课文语言文字的表现力,课文有很多关于老人语言描写,请画出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读通读顺。
2、学生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读书。
3、汇报读老人的语言:随意读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找出老人的神态描写语句: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她特殊的神态就是默默的支持。孩子们,文中有好几处描写老人神态的语句,把它画下来;
5、课件呈现几句神态描写的语句: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它仿佛要跳出来了,快抓住它!
(平静)
6、是呀,这平静的眼神饱含着老人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啊,这其中就有鼓励(手指板书中的词语),有期待,有赞扬,有欣赏,有理解,有包容,有肯定。。。那就把这些感觉嵌进老人的语言中,让老人好好和作者沟通一下吧。
教师引读老人的语言
问:我从大家的朗读中,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老人的话如阳光雨露,让人真舒服呀,请问,这种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吗?那就一定是真话哟,对吗?最明显的谎话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留白的想象:感受老人的用心良苦
1、过渡语:问题出来了,老人怎么会说谎呢?一个说谎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孩子们,老人的高大形象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大大降低了?为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人真是良苦——用心,用心良苦呀!
2、明确任务:孩子们,我们可以想像,当“我”从妹妹口中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后,一定是百感交集呀,有惊讶,有后悔,有感激,有庆幸,但是,文章却没有把这种感觉告诉我们,有的只是一个省略号,看来,我们要帮助作者还原真实的内心想法,请大家快速拿出《围脖本》,写下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3、学生补白练习。
4、交流展示孩子的心得。
六、小结,下课。
课后反思:
课后的评课交流中,市教研员赵志祥的一番话让我刻骨铭心。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我课堂的精彩之处,教学解构的严谨,课堂气氛的民主,教师大气的姿态,听说读写的落实等等,他甚至高度评价我是一个有着清晰而稳定的教学思想的老师。就在我倍感鼓舞之时,赵老师话锋一转:这堂课优点很多,最后环节的总结,也许甘老师还自认为是完美的收官之笔,但我认为这是本课的最大败笔,因为此环节让本课打上了深深的说教烙印,俨然一堂思品课。